Linux下Raid配置详细过程(图文)

Linux下Raid配置详细过程(图文)
Linux下Raid配置详细过程(图文)

银河麒麟系统下通过LSI SAS9271-8i组Raid1详细过程。

1.输入fdisk -l 查看当前连接的硬盘(只有一个系统盘/dev/sda)。

2.输入MegaCli –PdList -aAll 先查看硬raid卡情况,了解raid卡下面的磁盘编号(红色框住部分)。下图显示Raid卡接了2个硬盘。

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磁盘阵列

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磁盘阵列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 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音、视频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这种方式其实没有冗余功能,没有安全保护,只是提高了磁盘读写性能和整个服务器的磁盘容量。一般只适用磁盘数较少、磁盘容易比较紧缺的应用环境中,如果在RAID 0中配置4块以上的硬盘,对于一般应用来说是不明智的。 RAID 1是两块硬盘数据完全镜像,安全性好,技术简单,管理方便,读写性能均好。因为它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它无法单块硬盘扩展,要扩展,必须同时对镜像的双方进行同容量的扩展。因为这种冗余方式为了安全起见,实际上只利用了一半的磁盘容量,数据空间浪费大。 RAID 0+1综合了RAID 0和RAID 1的特点,独立磁盘配置成RAID 0,两套完整

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

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做RAID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 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RAID 0是无数据冗余的存储空间条带化,具有成本低、读写性能极高、存储空间利用率高等特点,适用于音、视频信号存储、临时文件的转储等对速度要求极其严格的特殊应用。但由于没有数据冗余,其安全性大大降低,构成阵列的任何一块硬盘的损坏都将带来灾难性的数据损失。这种方式其实没有冗余功能,

建立Linux环境软RAID5教程

1:Raid定义 RAID,全称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中文名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可分为软RAID和硬RAID,软RAID是通过软件实现多块硬盘冗余的.而硬RAID是一般通过RAID卡来实现RAID的.前者配置简单,管理也比较灵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最佳选择.硬RAID 往往花费比较贵.不过,在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RAID分类 RAID可分为以下几种,做个表格认识下: RAID 0存取速度最快没有容错 RAID 1完全容错成本高,硬盘使用率低. RAID 3写入性能最好没有多任务功能 RAID 4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 Parity 磁盘驱动器造成性能瓶颈 RAID 5具备多任务及容错功能写入时有overhead RAID 0+1速度快、完全容错成本高 3:Linux RAID 5实验详解 假设我有4块硬盘,(没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用虚拟机设置出4块硬盘出来).分别为/dev/sd a /dev/sdb /dev/sdc /dev/sdd.首先做的就是分区了. 其它分区照这样做全部分出一个区出来.下面是总分区信息: fdisk -l 下一步就是创建RAID了. mdadm --create /dev/md0 --level=5 --raid-devices=3 --spare-devices=1 /dev/sd[a-d]1 OK,初步建立了RAID了,我们看下具体情况吧. mdadm --detail /dev/md0 让RAID开机启动.配置RIAD配置文件吧.默认名字为mdadm.conf,这个文件默认是不存在的,要自己建立.该配置文件存在的主要作用是系统启动的时候能够自动加载软RAID,同时也方便日后管理. 说明下,mdadm.conf文件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DEVICES选项制定组成RAID所有设备, ARRA Y选项指定阵列的设备名、RAID级别、阵列中活动设备的数目以及设备的UUID号. mdadm --detail --scan > /etc/mdadm.conf vi /etc/mdadm.conf 将/dev/md0创建文件系统, mkfs.ext3 /dev/md0 内容 挂载/dev/md0到系统中去,我们实验是否可用: 好了,如果其中某个硬盘坏了会怎么样呢?系统会自动停止这块硬盘的工作,然后让后备的那块硬盘顶上去工作.我们可以实验下. 如果我要移除一块坏的硬盘或添加一块硬盘呢? mdadm /dev/md0 --remove /dev/sdc1

命令行下配置RAID磁盘阵列(centos)

Linux下配置软件磁盘阵列(RAID) 磁盘阵列的特点是提高数据存储性能跟数据的安全性,磁盘阵列会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性能跟数据安全性的需求不同而选择不同的等级去配置,一般在光盘上会有比较方便的配置界面,但是既然学习linux还是建议要熟悉下使用命令还的方式去配置. 一、磁盘阵列的不同等级 1.RAID-0(等量模式) 这种模式就是使用多块磁盘组成,然后RAID会把磁盘划分为等量的区块,然后把数据按该区块切割成好,依次存放到各个磁盘中,这个等级的RAID性能是最好的,但是只要有一个磁盘损坏数据就损坏了,安全性较低. 2.RAID-1(备份模式) 这种模式模式一般由两块磁盘组成,存储数据时两块磁盘都会存储同样的数据,所以性能上是相对较差的(针对软件磁盘阵列),但是在数据安全方面是比较安全的,因为相当于备份了一份数据. 3.RAID-5 这种模式是综合了性能跟数据安全性的产物,至少由三块磁盘构成,这各等级的数据写入类似RAID-0这种模式,但是在每个写入的循环中都给其中一个磁盘写入的是一个同位检查数据(Parity),用于当有磁盘损坏的时候进行数据救援,这种模式是允许损坏一个磁盘,当然也有更高级的模式RAID-6等事允许两个磁盘损坏的,这里就不多说了. 二、磁盘阵列的设置 1.磁盘阵列的配置命令 Mdadm --create --auto=yes /dev/md[0-9] --raid-devices=N --level=[015] --spare-devices=n /dev/sdx /dev/hdx …… 命令解释: --create:表示新建RAID --auto=yes:决定新建后面的磁盘阵列/dev/md1 /dev/md2…..等等 --raid-devices=N:使用几个磁盘做为磁盘阵列的设备 --level=[015]:设置该磁盘阵列的等级,一般为0、1、5中的一种就可以了 --spare-devices=n:使用几个磁盘作为备用设备 2.磁盘阵列查询 Mdadm –detail /dev/md[0-9]#该命令会得到已经存在的RAID的详细信息 3.Spare Disk:预备磁盘功能 这个预备磁盘就是上在—spare-devices=n这里指定的,这回使得主机上的磁盘又n块是用来作为预备磁盘的,有了这个spare disk当我们的主机有磁盘坏了,也不需要我们手动来更换,系统会把预备磁盘纳入RAID中,把坏的磁盘划出来. 4.RAID可针对磁盘也可针对分区 也就是说在配置命令最后面的/dev/sdx、/dev/hdx……这些要纳入RAID中的设备可以多块磁盘,也可以是多个分区.

linux centOS 软raid1 制作图解

linux centOS 软raid1 制作图解 RAID 1又称为Mirror或Mirroring,它的宗旨是最大限度的保证用户数据的可用性和可修复性。RAID 1的操作方式是把用户写入硬盘的数据百分之百地自动复制到另外一个硬盘上。由于对存储的数据进行百分之百的备份,在所有RAID级别中,RAID 1提供最高的数据安全保障。同样,由于数据的百分之百备份,备份数据占了总存储空间的一半,因而,Mirror的磁盘空间利用率低,存储成本高。 在服务器上安装两块硬盘,或者在虚拟机上新建两个虚拟硬盘,由光驱启动,开始安装。 按着平时的安装方法,直到以下一步的时候,选择Create custom layout 自定义创建分区,

下一步是文章的核心了,点击RAID 强出一个新窗口,选择Create a software RAID partition 建立一个软RAID分区

File System Type 中选择software RAID(系统文件类型为软Raid)在Allowable Drives 中把hdb 的硬盘选项去掉(许可硬盘选择hda) Size中输入你要求的分区大小 其它不用修改,点击OK

同样的方法,在hdb 中也新建一个同样大小的分区,再次点击RAID 这里和之前的方法一样,除了Allowable Drives 中把hda 去掉,留下hdb (因为刚刚划分了hda , 现在要划分hdb ),完成后点击OK 同样的方法,再划分出你喜欢的空间,切记hda和hdb划分出来的空间要完全一样。

这次实验划分如下 /boot 100M / 10G swap 1G 除以上三个分区外还有一些空间未划分,因为在后面的教程会教大家如何划分未划分的分区,和在已有的系统中建立raid,如有需要,请关注我的BLOG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0816585.html,/buypc_hao/ hda和hdb 分区划分完成后,开始建立raid1 了!点击RAID,弹出新窗口中选择Create a Raid Device, 建立RAID设备

DELL服务器做RAID磁盘阵列图文教程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 ·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RAID) ● 硬件RAID (硬件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 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 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存储往往可以连接更多的硬盘,不会受系统机箱的大小所影响。而一

Linux平台硬RAID配置方法说明

1.1.1.创建硬RAID 1.1.1.1.查看raid卡 先查看硬raid卡情况,了解raid卡下面的磁盘编号。 # MegaCli –PdList -aAll 参数解释: -PdList Pd代表物理盘,即raid卡连接的硬盘,List 列出物理盘信息 -aALL 选择所有适配器,每个raid卡一个适配器。 -a0表示第一个raid卡。 磁盘状态: Firmware state: Online RAID配置成功且磁盘在线 Firmware state: Unconfigured(good), Spun Up RAID未配置或该磁盘还未被RAID使用 Firmware state: Unconfigured(bad)该磁盘未被RAID使用,但是有问题 Firmware state: copyed 该磁盘处于数据回拷状态,比如在raid5中用新盘替换坏盘时,新盘自动处于copy状态 磁盘状态在MegaCli -Pdlist -aALL 的输出信息里面查看。 1.1.1. 2.创建raid1 命令如下: # MegaCli –CfgLdAdd –r1 [252:0, 252:1] Direct –a0 Note [252:0]中252为硬raid卡的enclosure Device Id,0为该卡接的硬盘编号Slot Number。可以通过MegaCli –PdList –aALL查看 查看配置后的RAID信息: # MegaCli –CfgDsply -a0 若硬raid创建成功后,会在系统设备节点下新增一设备 /dev/sdX, X根据具体而定。1.1.1.3.初始化raid

磁盘阵列初步图文教程

磁盘阵列初步图文教程 闲来无事,组了个raid 0,感觉还不错,速度有明显提高,加载游戏和启动程序速度有所改善先上对比图吧。 单碟速度下图: raid0 速度下图: 用的硬盘呢是这个,俩希捷500g单碟

步骤/方法 1. 1 下面说说步骤吧,因为板子不一样,进入和设置的方法有所区别,下面以我的P55A-UD3R为例,intel板子设置基本相同: 首先在电源开启后B I O S在进行P O S T时,按下键进入B I O S设置程序。若要制作R A I D,进入 「Integrated Peripherals」将「PCH SATA Control Mode」选项设为「RAID(XHD)」,退出BIOS程序设置并保存设置结果。 如下图 2. 2 然后需要进入RAID设置程序进行以下步骤设置: 步骤一: 在BIOS POST画面后,进入操作系统之前,会出现如下所示的画面,按+键进入 RAID设置程序。 步骤二: 按下+后会出现P55 RAID设置程序主画面。 建立磁盘阵列(Create RAID Volume) 在「Create RAID Volume」选项按键以制作RAID磁盘。 步骤三: 进入「CREATE VOLUME MENU」画面,可以在「Name」选项自定义磁盘阵列的名称,字数最 多可为16个字母,但不能有特殊字符,设置好后按键。选择要制作的R A I D模式(R A I D Level)。RAID模式选项有:RAID 0、RAID 1、Recovery、RAID 10及RAID 5 (可选择的RAID模 式视安装的硬盘总数而定)。选择好RAID模式后,按键继续执行后面的步骤。 步骤四: 在「D i s k s」选项选择要制作磁盘阵列的硬盘。若只安装了两块硬盘,则此两块硬盘将被自动设为磁盘阵列。 接下来请选择磁盘窗口大小(Strip Size) ,可调范围是从4 KB至128 KB。设置完成后,按键设置磁盘阵列容量(Capacity)。

linux下raid配置详解

Linux Raid实现 在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时代,如何妥善有效地保护数据是存储系统的核心问题之一。人们可以忍受计算机宕机,所有应用程序重新启动或者硬件损坏,但是他们要求信息永远不会丢失。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 )技术是各种企业信息系统和个人广泛使用的解决方案,一般的中高档服务器多使用硬件RAID控制器,但是由于硬件RAID控制器的价格昂贵,导致系统成本大大增加。而随着处理器的性能快速发展,使得软件RAID的解决方法得到人们的重视。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在Linux系统中软件RAID的配臵和使用方法,它既降低了系统的总投资,也能满足系统应用的需要。 一.简介 在Linux系统中目前以MD (Multiple Devices)虚拟块设备的方式实现软件RAID,利用多个底层的块设备虚拟出一个新的虚拟块设备,并且利用条带化(stripping)技术将数据块均匀分布到多个磁盘上来提高虚拟设备的读写性能,利用不同的数据冗余算法来保护用户数据不会因为某个块设备的故障而完全丢失,而且还能在设备被替换后将丢失的数据恢复到新的设备上。关于不同冗余级别的定义和数据块以及校验块的分布示意图可以参考存储专业委员会给出的参考资料“Common RAID Disk Data Format Specification ”。目前MD支持linear, multipath, raid0 (stripping), raid1 (mirror), raid4, raid5, raid6, raid10等不同的冗余级别和组成方式,当然也能支持多个RAID阵列的层叠组成raid1+0, raid5+1等类型的阵列。在参考资料“Software RAID HOWTO”中介绍了早期软件RAID阵列功能特点和使用方式,但是因为软件RAID程序的功能不断增加,因此很有必要写份新的使用介绍。 本文主要先讲解用户层mdadm如何管理软件RAID以及使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流行的Linux的发布版中,如FedoraCore,Gentoo, Ubuntu,Debian,SuseLinux系

磁盘阵列教程raid5和raid1(有图)

raid5及raid1磁盘阵列服务器 也许一些刚刚玩服务器DIY的朋友一听到raid这个词就犯头晕,分不清楚到底说的是啥意思。raid模式虽多,但以我的理解其实就是把2个以上的硬盘组合在一起,一块用,以达到更快的速度和更高的安全性,大家不需要了解太多raid模式,只要知道raid0、raid1和raid5就足够在服务器行业混饭了(其实什么也不知道照样混饭的人也很多),用唐华的大白话说,所谓raid0就是两块硬盘合成一块硬盘用,例如两个80G的硬盘,做成raid0模式,就变成一块160G的大硬盘,理论上硬盘传输速度也加倍,但是这种模式安全性很低,一旦一个硬盘坏了,两个硬盘里的所有数据都会报销,因此服务器上最好不用这种模式。 所谓raid1就是两块硬盘互相做同步备份(镜像),例如两块80G的硬盘,做成raid1模式,总容量还是80G没变化,硬盘传输速度也没变化,但是两个硬盘里的数据保持同步,完全一样,一旦其中一个硬盘坏了,靠另一个硬盘,服务器依然能正常运行,这种模式很安全,所以现在很多中低端服务器采取这种raid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实用,用不高的硬件成本即可实现,我很喜欢。至于raid5,则过去一直是高档服务器的专利,即使是在今天,你翻翻许多名牌服务器的价目表,在1-2万元的产品里也很难觅到raid5的身影,采用raid5可以兼顾raid0的速度、容量和raid1的安全性,是个听起来很完美的磁盘阵列方案。 硬件raid5组建: 最近又亲手给一个朋友组装了一台采用双核心P4 820D处理器的8硬盘的1U机架式存储型服务器,在组装过程中,分别组建了硬件Raid5和软件Raid5的磁盘阵列,过程很值得玩味,现在写出详细的设置过程,以期抛砖引玉,给大家带来更多一点启发。 首先将服务器组装好,然后给硬盘插上SATA的数据线,插入主板上的四个SATA接口,用并口线连接好我的LG刻录机当光驱用,这个主板只提供了1个并口IDE接口用来接光驱正好,连上显示器、键盘、鼠标,开机测试,启动顺利,按DEL键进入bios。

Linux系统中制作Raid(磁盘阵列)

Linux系统中制作软Raid(磁盘阵列) 以raid5为例: 1、添加4块磁盘 要求:容量、转速、接口一样的硬盘。 2、创建分区并修改ID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b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c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d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e 注意:修改ID为fd(支持raid) 3、创建Raid5 [root@localhost ~]# mdadm –version [root@localhost ~]# cat /proc/devices | grep md [root@localhost ~]# ls /dev/md* [root@localhost ~]# mdadm -C /dev/md0 -l5 -n3 -x1 /dev/sdb1 /dev/sdc1 /dev/sdd1 /dev/sde1

[root@localhost ~]# cat /proc/mdstat [root@localhost ~]# mdadm –Ds [root@localhost ~]# mkfs -t ext3 /dev/md0 [root@localhost ~]# mkdir /md0 [root@localhost ~]# mount /dev/md0 /md0/ [root@localhost ~]#df -hT [root@localhost ~]#mdadm -Ds > /etc/mdadm.conf 4、修复Raid5磁盘阵列 [root@localhost ~]# mdadm -Ds /dev/md0 [root@localhost ~]#mdadm -f /dev/md0 /dev/sdc1 [root@localhost ~]#mdadm -Ds /dev/md0 [root@localhost ~]#mdadm -r /dev/md0 /dev/sdc1 [root@localhost ~]#mdadm -Ds /dev/md0 [root@localhost ~]#mdadm -a /dev/md0 /dev/sdc1

杨海艳-主讲-linux之RAID 5配置步骤截图

Raid的配置步骤讲解说明 主讲人:杨海艳 1:Raid定义 RAID,全称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中文名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可分为软RAID和硬RAID,软RAID是通过软件实现多块硬盘冗余的.而硬RAID是一般通过RAID卡来实现RAID的.前者配置简单,管理也比较灵活.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不失为一最佳选择.硬RAID往往花费比较贵.不过,在性能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2:RAID分类 RAID可分为以下几种,做个表格认识下: 3:Linux RAID 5实验详解 假设我有4块硬盘,(没有条件的朋友可以用虚拟机设置出4块硬盘出来).分别为 /dev/sda /dev/sdb /dev/sdc /dev/sdd.首先做的就是分区了. [root@localhost /]# fdisk /dev/sda Device contains neither a valid DOS partition table, nor Sun, SGI or OSF disklabel Building a new DOS disklabel. Changes will remain in memory only, until you decide to write them. After that, of course, the previous content won't be recoverable. Warning: invalid flag 0x0000 of partition table 4 will be corrected by w(rite) Command (m for help): n #按n创建新分区

DELL服务器RAID配置详细教程

DELL服务器RAID配置教程 在启动电脑的时候按CTRL+R 进入RAID 设置见面如下图 名称解释: Disk?Group:磁盘组,这里相当于是阵列,例如配置了一个RAID5,就是一个磁盘组 VD(Virtual?Disk):?虚拟磁盘,虚拟磁盘可以不使用阵列的全部容量,也就是说一个磁盘组可以分为多个VD PD(Physical?Disk):?物理磁盘 HS:Hot?Spare?热备 Mgmt:管理 【一】创建逻辑磁盘 1、按照屏幕下方的虚拟磁盘管理器提示,在VD?Mgmt菜单(可以通过CTRL+P/CTRL+N切换菜单),按F2展开虚拟磁盘创建菜单 2、在虚拟磁盘创建窗口,按回车键选择”Create?New?VD”创建新虚拟磁盘 3、在RAID?Level选项按回车,可以出现能够支持的RAID级别,RAID卡能够支持的级别有RAID0/1/5/10/50,根据具体配置的硬盘数量不同,这个位置可能出现的选项也会有所区别。 选择不同的级别,选项会有所差别。选择好需要配置的RAID级别(我们这里以RAID5为例),按回车确认。 4、确认RAID级别以后,按向下方向键,将光标移至Physical?Disks列表中,上下移动至需要选择的硬盘位置,按空格键来选择(移除)列表中的硬盘,当选择的硬盘数量达到这个RAID级别所需的要求时,Basic?Settings 的VD?Size中可以显示这个RAID的默认容量信息。有X标志为选中的硬盘。 选择完硬盘后按Tab键,可以将光标移至VD?Size栏,VD?Size可以手动设定大小,也就是说可以不用将所有的容量配置在一个虚拟磁盘中。如果这个虚拟磁盘没有使用我们所配置的RAID5阵列所有的容量,剩余的空间可以配置为另外的一个虚拟磁盘,但是配置下一个虚拟磁盘时必须返回VD?Mgmt创建(可以参考第13步,会有详细说明)。VD?Name根据需要设置,也可为空。 注:各RAID级别最少需要的硬盘数量,RAID0=1,RAID1=2,RAID5=3,RAID10=4,RAID50=6 5、修改高级设置,选择完VD?Size后,可以按向下方向键,或者Tab键,将光标移至Advanced?Settings 处,按空格键开启(禁用)高级设置。如果开启后(红框处有X标志为开启),可以修改Stripe?Element?Size 大小,以及阵列的Read?Policy与Write?Policy,Initialize处可以选择是否在阵列配置的同时进行初始化。 高级设置默认为关闭(不可修改),如果没有特殊要求,建议不要修改此处的设置。 6、上述的配置确认完成后,按Tab键,将光标移至OK处,按回车,会出现如下的提示,如果是一个全新的阵列,建议进行初始化操作,如果配置阵列的目的是为了恢复之前的数据,则不要进行初始化。按回车确认即可继续。 7、配置完成后,会返回至VD?Mgmt主界面,将光标移至图中Virtual?Disk?0处,按回车。

通过RHEL 5实现软RAID及LVM

通过RHEL 5实现软RAID及LVM - [Linux service]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0816585.html,/logs/34006500.html 文章出于:IT168 RAID是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的缩写,意为廉价冗余磁盘阵列,是磁盘阵列在技术上实现的理论标准,其目的在于减少错误、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与可靠度。常用的等级有0、1、5级等。◆RAID 0 RAID 0将数据分条,存储到多个磁盘中,不带任何冗余信息。数据被分割成块,继续分布到磁盘中。这一级别也被认为是纯粹的数据分条。创建RAID 0 需要一个或多个磁盘。也就是说,单独的一个磁盘可以被认为是一个RAID 0 阵列。不幸的是,数据分条降低了数据的可用性,如果一个磁盘发生错误,整个阵列将会瘫痪。 优点:易于实现、无容量损失-所有的存储空间都可用 缺点:无容错能力、一个磁盘出错导致损失所有阵列内的数据 ◆RAID 1 RAID 1适合性能要求较高又需要容错功能的阵列。另外,RAID 1是在只有少于2个磁盘的环境下支持容错功能的唯一选择。 RAID 1至少要有两个(只能两个)硬盘才能组成,因此也称为镜像(Mirroring)方式。所谓镜像就是每两个硬盘的内容一模一样,但是对操作系统而言只呈现一个硬盘,以便于管理。由此可见,RAID 1对数据进行了完全的备份,其可靠性是最高的。当然,其数据的写入时间可能会稍

长一点,但因为两个镜象硬盘可以同时读取数据,故读数据与RAID 0一样。磁盘阵列的总容量为其中N/2块硬盘的容量在RAID 级别中,RAID 1通过数据镜像提供了最高的信息可用性。另外,如果阵列支持数据和镜像的同时读取,读取信息的性能将会提高。 优点:读取性能较单磁盘高 缺点:需要2倍的存储空间 ◆RAID 5 RAID 5 是在多用户,对数据写入的性能要求不高的环境下的最好选择。然而,它要求至少3个磁盘来执行。 RAID 5是将数据分条,奇偶校验产生冗余。但是,它不采用一个固定的硬盘来存储奇偶校验值,所有数据和校验值都分布在所有硬盘上。 ◆优点:最高的信息处理读取率、经济实用-只需要一个额外的磁盘 ◆缺点:单独信息块的传送和单磁盘时相同、需要特定的硬件 下面将以讲述在RHEL 5中创建RAID 1为例子。 ◆将分区标识为RAID分区,在创建软RAID这步是必须的,如果没执行在系统重启后,RAID 设备可能会无法工作。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把手教你如何做RAID

服务器Raid教程:全程图解手RAID.. 把手教你如何做

没有做过亲手raid的朋友,这里有一篇受益匪浅的实战全程图解教程!不妨一看!

其实在论坛中,提到有关磁盘阵列配置的网友远不止上面这一位,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就以一款服务器的磁盘阵列配置实例向大 家介绍磁盘阵列的具体配置方法。当然,不同的阵列控制器的具体配置方法可能不完 全一样,但基本步骤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完全可以参考。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 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本文要以一个具体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为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 列的一些基本配置方法,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 的介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 的理论绍,

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 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 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 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

RHEL5下软RAID祥解

Crazylinux工作室 ---------------------------- 出自:crazylinux工作室 网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7310816585.html,/ 时间:2010.07.06 转载请保留此信息 ---------------------------- RHEL5下软RAID祥解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ive Disks)称为廉价磁盘冗余阵列。RAID 的基本想法是把多个便宜的小磁盘组合到一起,成为一个磁盘组,使性能达到或超过一个容量巨大、价格昂贵的磁盘。 目前RAID技术大致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RAID技术和基于软件的RAID技术。其中在Linux下通过自带的软件就能实现RAID功能,这样便可省去购买昂贵的硬件RAID 控制器和附件就能极大地增强磁盘的IO 性能和可靠性。由于是用软件去实现的RAID功能,所以它配置灵活、管理方便。同时使用软件RAID,还可以实现将几个物理磁盘合并成一个更大的虚拟设备,从而达到性能改进和数据冗余的目的。当然基于硬件的RAID解决方案比基于软件RAID技术在使用性能和服务性能上稍胜一筹,具体表现在检测和修复多位错误的能力、错误磁盘自动检测和阵列重建等方面。 RAID级别介绍 随着RAID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现已有RAID 0 到RAID 6 七种基本的RAID 级别,同时还有RAID 0和RAID 1的组合形式,称为RAID10。其中的级别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而RAID 2和RAID 4基本上不再使用了,RAID 3则是由于实现起来太复杂也很少使用。目前这些常用的RAID级别Linux内核都能够支持,本节就以Linux 2.6的内核为例,在Linux 2.6内核中的软RAID 可支持以下级别:RAID 0、RAID 1、RAID 4、RAID 5以及RAID 6等。Linux 2.6的内核除支持以上几种RAID级别外,还可支持LINEAR(线性模式)的软RAID线性模式是将两个或更多的磁盘组合到一个物理设备中,磁盘不必具有相同的大小,在写入RAID 设备时会首先填满磁盘A,然后是磁盘B,以此类推。 RAID 0 也称为条带模式(striped),即把连续的数据分散到多个磁盘上存取,如图1所示。当系统有数据请求就可以被多个磁盘并行的执行,每个磁盘执行属于它自己的那部分数据请求。这种数据上的并行操作可以充分利用总线的带宽,显著提高磁盘整体存取性能。因为读取和写入是在设备上并行完成的,读取和写入性能将会增加,这通常是运行RAID 0 的主要原因。但RAID 0没有数据冗余,如果驱动器出现故障,那么将无法恢复任何数据。

全程图解--教你如何做RAID磁盘阵列

全程图解--教你如何做RAID磁盘阵列 本文将以一款服务器的磁盘阵列配置实例向大家介绍磁盘阵列的具体配置方法。当然,不同的阵列控制器的具体配置方法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基本步骤绝大部分是相同的,完全可以参考。 说到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现在几乎成了网管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技术之一,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因为磁盘阵列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当前数据备份的主要方案之一。然而,许多网管员只是在各种媒体上看到相关的理论知识介绍,却并没有看到一些实际的磁盘阵列配置方法,所以仍只是一知半解,到自己真正配置时,却无从下手。 在本文中给出一些关键界面,使各位对磁盘阵列的配置有一个理性认识。当然为了使各位对磁盘阵列有一个较全面的介绍,还是先来简要回顾一下有关磁盘阵列的理论知识,这样可以为实际的配置找到理论依据。 一、磁盘阵列实现方式 磁盘阵列有两种方式可以实现,那就是“软件阵列”与“硬件阵列”。 软件阵列是指通过网络操作系统自身提供的磁盘管理功能将连接的普通SCSI卡上的多块硬盘配置成逻辑盘,组成阵列。如微软的

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和NetVoll的NetWare两种操作系统都可以提供软件阵列功能,其中Windows NT/2000 Server/Server 2003可以提供RAID 0、RAID 1、RAID 5;NetWare操作系统可以实现RAID 1功能。软件阵列可以提供数据冗余功能,但是磁盘子系统的性能会有所降低,有的降代还比较大,达30%左右。 硬件阵列是使用专门的磁盘阵列卡来实现的,这就是本文要介绍的对象。现在的非入门级服务器几乎都提供磁盘阵列卡,不管是集成在主板上或非集成的都能轻松实现阵列功能。硬件阵列能够提供在线扩容、动态修改阵列级别、自动数据恢复、驱动器漫游、超高速缓冲等功能。它能提供性能、数据保护、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管理性的解决方案。 磁盘阵列卡拥有一个专门的处理器,如Intel的I960芯片,HPT370A/372 、Silicon Image SIL3112A等,还拥有专门的存贮器,用于高速缓冲数据。这样一来,服务器对磁盘的操作就直接通过磁盘阵列卡来进行处理,因此不需要大量的CPU及系统内存资源,不会降低磁盘子系统的性能。阵列卡专用的处理单元来进行操作,它的性能要远远高于常规非阵列硬盘,并且更安全更稳定。 二、几种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是一种工业标准,各厂商对RAID级别的定义也不尽相同。目前对RAID级别的定义可以获得业界广泛认同的有4种,RAID 0、RAID 1、RAID 0+1和RAID 5。

DELL服务器做RAID磁盘阵列图文教程

D E L L服务器做R A I D磁 盘阵列图文教程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磁盘阵列可以在安装系统之前或之后产生,系统会视之为一个(大型)硬盘,而它具有容错及冗余的功能。磁盘阵列不单只可以加入一个现成的系统,它更可以支持容量扩展,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加入一个新的硬盘并执行一些简单的指令,系统便可以实时利用这新加的容量。·RAID 的种类及应用 IDE和SCSI是计算机的两种不同的接口,前者普遍用于PC机,后者一般用于服务器。基于这两种接口,RAID分为两种类型:基于IDE接口的RAID应用,称为IDE RAID;而基于SCSI接口的RAID应用则相应称为SCSI RAID。 基于不同的架构,RAID 又可以分为: ● 软件RAID (软件 RAID) ● 硬件RAID (硬件 RAID) ● 外置RAID (External RAID) ·软件RAID很多情况下已经包含在系统之中,并成为其中一个功能,如Windows、Netware及Linux。软件RAID中的所有操作皆由中央处理器负责,所以系统资源的利用率会很高,从而使系统性能降低。软件RAID是不需要另外添加任何硬件设备,因为它是靠你的系统——主要是中央处理器的功能——提供所有现成的资源。 ·硬件RAID通常是一张PCI卡,你会看到在这卡上会有处理器及内存。因为这卡上的处理器已经可以提供一切RAID所需要的资源,所以不会占用系统资源,从而令系统的表现可以大大提升。硬件RAID可以连接内置硬盘、热插拔背板或外置存储设备。无论连接何种硬盘,控制权都是在RAID卡上,亦即是由系统所操控。在系统里,硬件RAID PCI卡通常都需要安驱动程序,否则系统会拒绝支持。 ·外置式RAID也是属于硬件RAID的一种,区别在于RAID卡不会安装在系统里,而是安装在外置的存储设备内。而这个外置的储存设备则会连接到系统的SCSI卡上。系统没有任何的RAI D功能,因为它只有一张SCSI卡;所有的RAID功能将会移到这个外置存储里。好处是外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