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汉语语法知识讲解
汉语基本知识 语法篇pdf

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一、词类1.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的词。
2.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3.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
4.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程度、时间等的词。
5.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位置等的词。
6.连词:表示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如转折、因果等。
7.助词:表示时态、语气、结构等辅助意义的词。
8.代词:代替名词或句子的词。
二、句子成分1.主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主体。
2.谓语: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
3.宾语: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对象。
4.定语:修饰名词,限定名词的范围。
5.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限定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6.补语:补充说明动词或形容词的结果、程度等。
7.中心语:被修饰或补充的词,是句子的核心。
三、句型1.主谓句: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句子,是汉语中最基本的句型。
2.谓宾句:由谓语和宾语组成的句子,表示动作行为和对象的关系。
3.主谓定状补句:在主谓句的基础上,通过添加定语、状语和补语,进一步明确动作行为或状态的方式、程度等。
4.并列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四、句式1.陈述句:表示陈述事实的句子,语调平缓。
2.疑问句:表示疑问或询问的句子,语调上扬。
3.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或禁止的句子,语调短促有力。
4.感叹句:表示感叹、赞叹或惊奇的句子,语调有抑扬顿挫。
五、复句1.并列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表示相关或相对的意思。
2.转折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一个意思,后一分句表示与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3.条件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前一分句表示条件,后一分句表示在该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
4.递进复句:由两个分句组成,后一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5.选择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之间表示选择关系,即只能选择其中之一的意思。
六、修辞手法1.比喻:用具体的、浅显的事物来比喻抽象的、深奥的事物,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现代汉语是中国的官方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了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对于学习和掌握汉语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现代汉语语法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汉语。
一、汉语词性汉语中的词可以分为不同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连词、助词等。
名词用来表达事物的名称或代词,动词用来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用来描述事物的属性或状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连词用来连接词语,助词用来表示词语的语法关系。
二、汉语句子结构汉语句子的基本结构是主语+谓语+宾语,但是在具体应用中,主语、谓语和宾语的位置可以有所变化。
除了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特殊句型,例如倒装句、被动句、疑问句等。
了解句子结构对于准确表达意思以及理解他人的意思非常重要。
三、汉语的时态和语气汉语的时态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在汉语中,时态的表示主要通过动词的变化来实现。
此外,汉语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时态表示方式,例如趋向动词和补语的使用。
语气是指语句所表达的情感或意味,包括陈述语气、祈使语气、疑问语气等。
准确使用时态和语气对于准确表达意思非常重要。
四、汉语的语序汉语的语序是比较自由的,但是有一定的基本规则。
一般情况下,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语序可以发生变化,例如强调某个成分、倒装句等。
了解汉语的语序规则对于理解和运用汉语非常重要。
五、汉语的修饰成分汉语中的修饰成分包括定语、状语和补语。
定语是修饰名词的成分,状语是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副词的成分,补语是补充或说明谓语或宾语的成分。
了解这些修饰成分的使用规则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非常重要。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梳理

施事主语:主语是行为、动作的发出者。主语和谓语的语义关系是“主动者+动作”。例如:
02
鸟在水草边梳理 那晃眼的羽毛。
表情抓住了每个观众的视线。
注意:A 从语法关系上看,这里所说的施事是广义的,既包括动作的发出者,又包括了不能发出动作的事物。如例②。
05
B 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这是汉语最常用的句式,句子中谓语动词是及物动词,一般要求带上受事的成分。
01
副词作状语。程度副词“很、极”也可以作补语。
03
就、仅、单单、只等表示范围的,如:
05
才、就、好、大概、恰好等,如:
02
副词一般修饰谓词,有的可以修饰名词性成分。
04
今天就你一个淘气。光书就有十箱。
06
用了恰好50元。花了才五天。
2、副词的语法特征
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即单独成句,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好、刚刚、的确”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独成句。
2
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
3
谁也听不懂他说什么。(谁=任何人)
4
他哪儿也不想去。(哪儿=任何地方)
5
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如:
6
别管是谁的,横竖我领情就是了。(不知道、不想说和说不出的)
7
信上说,谁谁谁当了运输大队长------(不必具体说明的对象)
8
车厢里堆满了鸡鸭鲜鱼什么的(列举不完全)
9
01
汉语语法知识结构图
语素的概念
语素 语素的种类(单音节、多音节/自由、半自由、不自由
语素与汉字的关系(一字一素/一字多素/多字一素)
词语的概念 词语的种类(实词、虚词) 词语 词语的结构(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词语的意义(同义词、近义词、熟语、成语) 词语的色彩(褒义词、中性词、贬义词)
汉语基本知识 语法篇

汉语基本知识语法篇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是中国的官方语言。
了解汉语的基本知识对于想要学习汉语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
1. 主语和谓语动词汉语中的句子通常由一个主语和一个谓语动词组成。
主语是执行动作的人或物,而谓语动词描述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例如,句子“我吃饭。
”中,“我”是主语,“吃”是谓语动词。
2. 语序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SVO),即主语在前,谓语动词在中间,而宾语在后。
例如,“我喝水。
”中,“我”是主语,“喝”是谓语动词,“水”是宾语。
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汉语的语序可以有所变化。
3. 状语和补语除了主谓宾结构,汉语中还可以使用状语和补语来提供更多的信息。
状语通常用来描述动作或状态的时间、地点、方式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我昨天在家里学习。
”中,“昨天”是时间状语,“在家里”是地点状语。
补语则用来补充主语或宾语的信息。
例如,“他是老师。
”中,“老师”是补语。
4. 助词和介词汉语中有很多助词和介词,它们可以帮助跟在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其他成分进行连接或者表示关系。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
”中,“喜欢”是动词,“看”是动词,“电影”是名词。
在这个句子中,“喜欢”后面用了一个助词“看”,表示动作的对象是“电影”。
5. 时态和语气汉语中的动词可以使用不同的时态和语气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常见的时态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例如,“我昨天去了北京。
”中,“去了”表示过去时。
语气可以表示陈述、疑问、祈使等不同的意义。
例如,“你去过北京吗?”中,“去过”表示疑问。
6. 名词和代词名词是汉语中用来表示人、事物、地点等的词语。
代词则用来替代名词的称呼。
例如,“我是学生。
”中,“学生”是名词,“我”是代词,代表了“学生”。
这些是汉语基本语法的一些概念和结构。
通过学习这些基本知识,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当然,汉语的语法还有很多其他细节和特点,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来掌握。
现代汉语句子的基本语法常识PPT课件

8
语。
我爱伟大祖国。 (与定语相对应) 与定语、状语、 我一定去。(与状语相
中心语
补语相对应的成分。 对应) 他好得很。(与补语相 对应)
9
句子成分划分
在一个完整、典型的句子中,句子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顺序 一般是:
例句:(全体) 同 学 ‖ [都] 做 〈完〉 了 (语文)作业。
答:假设
(6)他是应该来的,只是没有时间。
答:转折
(7)你这样做太慢了,还不如他那样做来得快。
答:选择
(8)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局面更糟糕。
答:递进
30
2.复句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分句之间缺 乏密切联系(强加因果等),结构混乱(分句间语 序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漏用、错用、滥用 关联词,关联词位置不当。
反的意思。
25
假设 复句
前面的分句 假设一种情况, 后面分句说出假 设的情况实现后 所“产生”的结 果。
1,如果不浇 水,种子就不 会发芽。
2,即使不浇 水,种子也会 发芽。
如果……就……, 即使……也……, 哪怕……也……, 万一……就……
26
前面分句提出一 个条件,后面分句说 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 条件复句 产生的结果,前后分 句间有条件与结果的 推论关系。
在这个句子里,“这 样地整日劳碌着”是陈 述主语的内容,是谓语。
4
宾语
宾语是动词所支 配、影响或所涉及的 对象,能回答“谁” 或“什么”等问题。 一般也由名词或名词 性短语充当。
我赞美白杨树。 “白杨树”是动词 “赞美”所涉及的对 象,回答“赞美什么” 的问题,是宾语。
5
定语
定语是在名词前起修饰 (描写)限制作用的成分。通 常位于主语前或宾语前。一 般用“的”作标志。
最简明易懂的汉语语法讲解

04
汉语时态、语态和语气
时态表达方法
01
02
03
现在时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状态 正在持续,常用“正在” 、“在”等词语表达。
过去时
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 或完成,常用“了”、“ 过”等词语表达。
将来时
表示动作或状态将要发生 或出现,常用“将”、“ 要”、“会”等词语表达 。
被动语态与主动语态转换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 强语气。例如,“难道这不是明摆着 的事实吗?”
06
汉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
标点符号种类及作用
逗号
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分 隔句子成分。
句号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分 隔句子。
问号
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于询 问或反问。
引号
表示引用的部分,分为单引号和 双引号两种。
连动句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短语连 用,共用一个主语的句子。例 如:“他拿起书包走出教室。
”
兼语句
第一个动词的宾语同时又是第 二个动词的主语的句子。例如 :“老师叫他去办公室。”
存现句
表示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 人或某物的句子。例如:“桌 子上有一本书。”
把字句和被字句
用“把”或“被”将宾语提前 的句子。例如:“我把作业做 完了。”和“作业被我做完了
感谢观看
状语
对动词、形容词或副词进行修饰的成分,表示动 作行为的方式、时间、地点等。
补语
对谓语进行补充说明的成分,常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 。
短语结构
偏正短语
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前偏 后正,如“野生动物”、“非 常美丽”。
后补短语
由动词或形容词和后面的起补 充作用的成分组成,如“洗干 净”、“走出来”。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完整版)汉语语法基础知识哎呀,说起汉语语法基础知识,那可真是个大课题啊!不过别担心,我这个话痨会尽力让你轻松愉快地学习的。
那就让我们开始吧!一、汉语语法基础知识1.1 汉字汉字是汉语的基础,就像英语中的字母一样。
汉字有很多种,比如常用的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等。
要想学好汉语,首先要掌握这些汉字的基本形态和意义。
现在我们有很多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汉字,比如字典、拼音输入法等。
但是,最好的方法还是多读多写,这样才能真正掌握汉字。
1.2 词性词性是指词语所属的类别。
汉语中有很多种词性,比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了解词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比如,“苹果”是一个名词,表示一种水果;“吃”是一个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要想说好汉语,就要学会正确运用各种词性。
1.3 句子结构句子是汉语的基本单位,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组成。
一个完整的句子要具备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宾语。
汉语中还有很多句式结构,比如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等。
掌握这些句式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二、日常俚语与成语俗语2.1 俚语俚语是民间口头传承的一种语言形式,它通常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
比如,“打蛇打七寸”、“画蛇添足”等都是典型的俚语。
俚语虽然不太规范,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地人的生活和文化。
2.2 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瑰宝,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寓意深刻,形象生动。
比如,“破釜沉舟”、“狐假虎威”等都是经典的成语。
掌握成语不仅能丰富我们的词汇量,还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2.3 俗语俗语是民间流传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们通常具有幽默、夸张的特点。
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步登天”等都是典型的俗语。
俗语虽然有些夸张,但却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情感和态度。
三、总结哎呀,说了这么多,我都快把舌头打结了!但是,我相信你已经对汉语语法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要想说好汉语,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

汉语语法知识汇总汉语语法是汉语言的基础,是汉语学习的必备知识。
本文将从词汇、句子、语法规则等方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汉语语法的知识点。
一、词汇1. 词性:汉语中的词性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数词、量词、连词、助词、介词、叹词等。
2. 词义:同一个汉字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词义,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且汉语的词义范围广泛,需要进行多方面的理解。
3. 词组:简单的词语组成的复合词被称为“词组”,词组的意义往往不是单纯的词汇意义之和,需要特别理解。
4. 搭配:不同词语之间相互搭配,形成独特的用法,如“洗澡”、“写作”等。
二、句子1. 句子成分:汉语句子由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子成分组成,学习汉语句子成分的概念和用法是汉语语法的重点。
2. 语序:汉语的语序比较灵活,但是句子的基本语序是“主谓宾”。
另外,特殊疑问句和祈使句等还需要掌握不同的语序。
3. 等价句:不同的句子可以表达同样的意思,称为“等价句”。
例如“我喜欢你”和“你是我喜欢的人”。
三、语法规则1. 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汉语动词的时态有过去、现在和将来,语态有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需要掌握规则的变化。
2. 名词的复数和所有格:名词的复数形式是在词尾加上“们”或“们”的变体,而所有格则是在名词后面加上“的”。
3. 形容词和副词的级:形容词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在不同的语境中需要使用不同的级别来表达程度;副词和形容词的级别用法类似。
4. 数量词和量词:数量词是用来表示不可数或可数的数量,而量词则是用来表示可数的数量。
总结起来,了解汉语语法知识的重点是词汇、句子和语法规则。
同时需要注意各种规则的使用和异常情况,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的语言运用,才能够掌握汉语语法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动宾短语,词和词按照支配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动词和宾 语组成。 如
格式:动词+名词
吃晚饭、盖房子、歌唱祖国、顾全大局、关心集体、
饱经风霜、理清思路等。
④主谓短语,词和词按照陈述关系构成的短语动词
如
心情舒畅、人声鼎沸、春光明媚、好人一生平
安、月儿弯弯照九州等。
⑤补充短语(后补短语),词和词按照补充关系构成的短语,
——
形容词性
充当谓语的主要是:动词、形容词
宾语
宾语在动词后,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
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的问题。 例9、这就叫做信息。
~~~~ ~~~~
10、我很尊敬他。 11、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 阶级解
~~~~~~~~~~~~~~~~~~~~~~~~~~~~
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的是“什么人”或
“什么事物”。
例: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
2、他来得太迟。 3、发光的不都是金子。
充当主语的主要是:名词、代词,也可以是名词性词组等。
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 样”。
例
4、明天晴天。
——
名词 动词
——
5、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6、树叶黄了。
由动词或形容词加上补语组成。
如
格式:动词/形容词+补语
看明白、想得太多、送出去、住一宿、说两句、红得
发紫、害怕得要命、好得很、傻呆了、漂亮极了。
正确区分“的”、“地”、“得”
的:用在定中短语中,放在名词前面 如
我的学生 可爱的孩子 蓝蓝的天 前进的步伐
地:用在状中短语中,放在动词前面 如 轻轻地点头 紧张地答题 得:用在中补短语中,放在动词、形容词后面 如 玩得开心 扫得干净 红得发紫
(7)他在 修自行车。 . (9)这件事,他和 我谈过。 . (10)这件事,他和 我都知道。 . (11)山,好大的山啊 ! . (12)啊 !好大的一幅画! .
( 副词
) ) ) )
(8)小李只是 哭,你问她,她什么都不说。 ( 副词 .. ( 介词 ( 连词 ( (
助词 ) 叹词 )
三、短语,也称词组,是词和词组合成的语 言单位。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语法(通不通) 成分残缺/赘余
病句
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逻辑(对不对) 不和逻辑
汉语的五级语法单位
语素→词→短语(也称词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
句群。
一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最小的语法单位
单音节语素
(山 )
双音节语素
多音节语素
(徘徊、坦克)
(高尔夫、奥林匹克)
二、词是由语素组成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4.数量短语:由数词和量词组合成的短语,如一群、一条、一 箩筐、两趟、四十年。 5、指量短语:这一本、那一个 6、趋向短语:送过去,走上来
7、方位短语:讲台上、田野里
8、比况短语:蜜水似的 9、固定短语:深一脚浅一脚、年富力强
天气睛朗 发挥作用 仔细翻阅 丰功伟绩 扫得干净 美好回忆 甜言蜜语 打击敌人 舒活筋骨 认真讲解 歌咏春天 黑得发亮
[针对练习] 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属词性。 (1)教育 要面向未来。 .. (2)这件事教育 了我。 .. (3)话说得很明白 。 .. (4)一席话使她明白 了很多道理。 .. (5)他在 教室。 . (6)他在 教室看书。 . ( 名词 (
动词
) )
( 形容词 ) ( 动词 ( 动词 ( 介词 ) ) )
从山中(来)、 在教室、 向沙漠(进军)、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
为人民(服务)、 把大门(推开)
关于课堂纪律问题
当黎明到来的时候
⑦复指短语,由两个所指意思基本一致的词构成的短语。 如故乡四川、伟大领袖毛泽东、酒仙李白、智多星吴用、小 明他们、天王刘德华等。 ⑧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的短语。 如去踢球、去领书、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打靶 归来等。
1、按构成方式分单纯词(山、阿司匹林)和合成词(大山);
2、按词性分为实词和虚词;
动词 实词: 意义较实在, 能独立充当 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 语气语调, 一般可独立 成句。 名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副词 介词 虚词:
不能独立充 当句子成分; 除了个别副 词,一般不 能独立成句。
正确填写:A:的 B:地 C:得
一位戴眼镜( 的)中年男子,倚在右
舷( 的)栏杆旁,默默( 地)眺望远处( 的)
景色,一位眉目开朗( 的)女人,亲昵( 地)
站在他身旁。
三五成群( 的)鸭子在波光闪闪( 的) 水面上游( 得)好自在。
⑥介宾短语,由介词加上后面的名词、代词或名 词短语组成。
如
格式:介词+名词/代词
差得很远 长江源头 一粒种子 灵魂深处
性格和蔼 灯火辉煌 白云飘飘 积累经验
狂风暴雨 光明正大 仔细观察 手舞足蹈
四、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形式上带句号、问号、
叹号),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按
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两大类。
如:
①妙!
③刮风了。
②谁?
④他身体很壮。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⑨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合构成
的短语。如叫你不要讲话、让他把话说完、引狼入室、请君 入瓮、引人入胜、使羊将狼、放虎归山等。
⑩特殊短语:
1.“所”字短语: 所讲的、所见、所想、所不愿看到的等; 2.“的”字短语: 我们的、婆婆妈妈的、匪夷所思的等;
3.能愿短语: 能看见、会说话、愿意听命、可以出发等;
①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并列 组成的短语。 格式:词1+词2 如: 老师和同学(名+名) 调查研究(动+动) 培养和提高 庄严肃穆(形+形) 我和你(代+代) 四面八方(数量+数量) 又如: 万紫千红、理直气壮、丰功伟绩、是非黑白等。
②偏正短语,词和词按修饰关系构成的短语,由定语或状语加 中心词组成。 定语+中心语(名、代) 如 我的老师(代+名) 一个顾客(数量+名) 伟大的人民(形+名) 昨天的事(名+名) 前进的步伐(动+名) 状语+中心语(动、形) 如 小心观察(形+动) 慢慢地吃 更加坚定(副+动) 突然发现 这么走(代+动) 一步一步地走(数量+动) 非常壮观(副+形) 相当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