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

(2)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 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
2012年,中国作 家莫言获得获得 诺贝尔文学奖。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 界影响越来越大。
本课小结
原子弹 1964年
导弹 1966年
1956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文学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毛主席题词
2、成果
《茶馆》
音乐舞 蹈史诗
《东方红》
电影 《林则徐》、《英雄儿女》
青
红 岩
春 之 歌
东
茶 馆
方 红
3、改革开放后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
神舟十一号飞船
2016年10月17日中国 的第十一艘太空飞船。 宇航员在太空驻留时间 将首次长达30天。
二、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杂交水稻 (1)概况: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 次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袁隆平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2)影响: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 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也有重要贡献。
—东方红一号。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 国家
(2)影响: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 族的精神。两弹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 强了我国国防的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漫步太空
(1)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 国的飞天之旅。
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课件3: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一、836计划
836的计划的由来 四位科学家的肖像 836计划的八个领域 836计划的成果 836计划的意义
863计划的由来
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 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方允四位科学家 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 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 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 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 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 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
4、星载合成孔径雷达技术
5、红外焦平面器件 6、高速光纤传输系统
新材料
1、镍氢电池 2、高性能低温烧结陶瓷电容器
生物
1、两系法杂交水稻
2、转基因抗病虫植物 3、基因工程疫苗
863计划的意义
造就了一批新一代高水平人才,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极大地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为传统产业的改造提供 了高技术支撑,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中国科技发展的“863计划”形成于( )
A.1978年 B.1986年 C.1996年 D.2002年
3.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邓小平 D.江泽民
4.被列入“863计划”的高技术领域有哪几项? 生物技术, 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技术,能源技术、
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第一台计算机
网吧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一、863计划
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中 期起,世界开始 经历了一场前所 未有的新技术革 命。世界各国把 抢占科技前沿作 为目标,发展高 科技作为进入21 世纪的决定因素。
美国“星球大战”计划 西欧“尤里卡计 划”
苏联和东欧“2000年科学技术进步综合纲要 日本“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
微软标志
英特尔公司
英特尔公司(Intel Corporation) (NASDAQ:INTC,港交所:4335),总部位 于美国加利弗尼亚州圣克拉拉。英特尔的创 始人Robert Royce和Gordon Moore原本希望 他们新公司的名称为两人名字的组合—— Moore Royce ,但当他们去工商局登记时, 却发现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连锁酒店抢先注 册。不得已,他们采取了“Integrated Electronics(集成电子)”两个单词的缩写 为公司名称。现任经营高层是董事长克雷 格·贝瑞特和总裁兼执行长保罗·欧德宁。
畅想天地
发挥你的想象力,畅想: 高科技,还会为我们带来 什么样的生活?
随着高技术的发展,想象一下 探讨 未来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水稻底下好乘凉
有望活到150 人体“零件”可更换 悬浮列车快又稳 察“眼”观色知病情 脸熟才能进家门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原子能、航天技 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 命兴起,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美国计算机专家和实业家比尔· 盖茨
微软公司
微软公司是世界PC机软件开发的先导, 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是它的创始人。 品牌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在《巴伦周刊》 公布的排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 强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 行榜中名列第二十二。该企业在2008年度 《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 第四十四名。
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共36张)

材料一: 1945年, 美国在广岛、长崎投 下的原子弹,加快了 世界大战结束的步伐, 也拉开了核竞赛的序 幕;
新生的人民共和 国从战争废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刚刚 站立起来,战火又烧 到了鸭绿江边,麦克 阿瑟甚至扬言要在中
材料二: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 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我 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这个世 界上,中国我为们什要么要不研受制别原子人弹的?欺负, 就不能为没了有打这破个帝东国西主。义的核 垄断, 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 —胁—;毛加泽强东中国的国防力量,
第18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
学习目标
1.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 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
2.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 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
3.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 发展概况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武 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 为什么也要研制原子弹?
原子弹的研制对新中国来 说意味着什么?
代号为“小男孩” 代号为“胖子”
3.推广:
20世纪90年代, 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 列为解决发展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
印度、越南、菲律宾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 后的第五大发明, 赞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 高奖——世界粮食奖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 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如果没有30 多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发展与进步, 如 果没有改革开放, 也不会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莫言《诺贝尔文学奖颁奖典礼演讲》
课堂小结
科技强国,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原子弹、氢弹 导弹 东方红一号
神舟系列飞船
籼型杂交水稻、 青蒿素
莫言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汇总及同步练习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原子弹:__1964__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导弹:__1966__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氢弹:__1967__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4)人造地球卫星:__1970__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东方红一号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代表人物:钱学森、__邓稼先__。
(6)历史意义:“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航天技术(1)1999年11月,__神舟一号__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2)2003年10月,航天员__杨利伟__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__三__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翟志刚__实现了太空行走。
易混易错我国是第一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提示: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1.杂交水稻人物袁隆平,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被称为“__杂交水稻之父__”成就20世纪70年代,成功培育出__籼型杂交水稻__影响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__粮食短缺__问题的战略措施2.青蒿素(1)发明:20世纪70年代,__屠呦呦__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2)作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__生理学或医学__奖。
【问题思考】1.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原因及启示是什么?(1)原因:国家的独立;党和政府的重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一、“两弹一星”:1、含义:指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最初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氢弹。
后来原子弹和氢弹合起来称为一弹,另一弹专指导弹。
“一星”则指人造地球卫星。
);2、成就:⑴核弹: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成为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②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⑵导弹: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⑶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5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3、代表科学家:⑴邓稼先(被誉为中国的“两弹元勋”),⑵钱学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①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助,勇于攀登的精神!②“两弹一星”精神进一步概括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4、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二、漫步太空:1、背景: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2、载人航天工程:⑴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⑵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⑶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一、籼型杂交水稻:1、培育: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①时间:20世纪70年代;②发明者: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优点:这种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
1718科学技术的成就

青少年上网是 利大还是弊大?有 应怎样健康上网?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 要诚实友好交流 要增强自护意识 要维护网络安全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浏览不良信息 不侮辱欺诈他人 不随意约会网友 不破坏网络秩序 不沉溺虚拟时空
练习题
1964 原子弹 ① ___年 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 ____爆炸 邓稼先 成功。由____主持研制。 中近程地地导弹 ② 1964年6月,我国设计的________ 试 1966 核弹头 验成功 。___年10月,装有____的中 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1970 年,我国用长征号火箭,成功发射了第 ③ ___ 东方红一号 ,成为世界第__ 五 一颗人造卫星______ 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3 袁隆平 ④ ____年,_____在世界上首次育成了 籼型杂交水稻 ________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 东方魔稻 为“_____”.而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 杂交水稻之父 为“_______”。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政府郑 重宣布,中国在 任何时候,任何 情况下,都不会 首先使用核武器, 不对无核国家使 用核武器。
(二)导弹
•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 发射成功。
• 1962年3月中国自行设计的第一枚导弹运往 酒泉发射中心,发射失败。 认真总结,找到了问题所在。
一、“两弹一星”
原子弹
两弹一星
导弹
人造卫星
(一)原子弹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 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 “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 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 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1958年接受 一项特殊任务,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 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 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 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 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 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 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 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 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 弹之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共34张PPT)

设立为“中国航天日”。因为这一天
是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
号发射成功的日子,它拉开了中国人
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
人类的序幕。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是
在( ) A.1960年 C.1967年
D B.1964年
D.1970年
4、下列事件开启我国飞天之旅的是 ()
A.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 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右图人物是谁? 袁隆平
★他的主要成就是 什么? ★有何重要意义?
他被誉为
“ 杂交水稻 之父”。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屠呦呦与青蒿素诺贝尔医学奖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通过学习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863计划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什么是“两弹一星”精神?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7、载人航天工程: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7、载人航天工程: 20世纪90年代,我
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 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003
A (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实现爆炸
C.成功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D.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装备洲际导弹 核武器
2、“两弹一星”工程中,为国
家的国防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
科学家代表有(
)
A A.邓稼先 钱学森
B.杨利伟 钱学森 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志刚 杨利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863计划有一个初步概括的了解,需要掌握四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提出,邓小平的批示,《863计划纲要》的形成,计划涉及的领域,计划的总体目标,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分析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和如何正确面对上网两个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本剧和辩论会的设计,培养学生的组织、表达和表演能力,主动查阅、搜集资料,以及对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应用能力;通过一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开拓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863计划的学习和了解使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863计划实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学生学习老一辈科学家和国家领导人高瞻远瞩,系民族发展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培养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献身于祖国科技事业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863计划的制定。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863计划制定的必要性。
一、温故互查
1.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2.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为世界上第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4.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
他因此被国际农学界誉为“”。
二、设问导读
(一)、863计划:
1、1986年3月3日,四位老科学家联合向中共中央写了一封信,题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发展的建议》,信中恳切地指出要从现在起,用力所能及的资金和人力跟踪的发展进程。
邓小平看了此信后作了批示,因这些建议和批示都是在1986年3月作出的,所以这一项计划被称为“”。
2、随后经过一百多位科学家对计划进行了反复论证,形成了《》,选择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技术和七个领域作为我国发展高技术的重点,1996年又将列为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20世纪末,人类进入了高度的时代,以为主要特征的数字化正在改变着世界,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中国古代有“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今天这种说法已通过变成了现实。
2.网络是一把,有利也有弊,如果网络使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我们提倡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
合作探究:
计算机网络技术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三、自我检测
1、1986年,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我国决定实施()
A:“十二五规划”B:“863计划”C:“两弹一星”战略D:“科教兴国”战略
2、1996年,我国政府将哪一项高新技术列入“863计划”的第八个领域()
A:生物技术B:信息技术C:能源技术D:海洋高技术
3、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是()
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
4、下列成果使中国古代“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说法变成了现实的是()。
A:计算机网络B:看书C:看电视D:看报
四、巩固训练
1、我国为抢占科学技术前沿,发展高科技而制定的计划是()
A:“863”计划B:“尤里卡计划”
C:“星球大战”计划D:2000年科技进步综合纲要
2、《863计划纲要》选择首批发展的高技术领域不包括()
A:生物枝术B:信息技术C:能源技术D:海洋高技术3、近年以来,国家有关部委联合掀起一场整治网络垃圾之风的专项活动。
这主要表明信息技术()
A: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B:增强了人们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C:创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D:会给网民特别是青少年网民带来一定危害
4、“863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为了()
A:发展现代农业,解决温饱问题B: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
C:发展基础教育,提高全民素质D:研制“两弹一星”,增强国防实力
5、20世纪末,人类进入高度的信息化时代,这一时代的特征主要表现为()
A:因特网发展迅速B:网购极为普遍C:工业信息化程度高D:航天事业发展迅速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上,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11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简称“863计划”。
材料二:“863计划”经过20多年的实施,为我国高技术的起步、发展和产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863计划”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一大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的创新性成果,“863计划”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提升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863”这一计划提出的国际形势是怎样的?
(2)结合教材指出“863计划”着重研究哪八个领域?
(3)“863计划”的实施有何意义?
五、拓展探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上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小红认为:上网不利于我们保护视力和身心健康,作为青年学生应该远离网络,珍爱生活!张斌认为:网络有利于我们学习和生活,给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应该大力提倡上网!对此,你怎样看待青年学生“上网”问题?
教学小结:
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