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营养需要

仔猪营养需要
仔猪营养需要

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管理

姓名:宁椿游班级:动科10—2 学号:20100884

摘要:仔猪生产是养猪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而断奶仔猪从开始接触外加固体饲粮而停止母乳,且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应激反应,会引起仔猪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严重时可导致仔猪的死亡。因此,必须重视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的特点,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关键词:断奶仔猪应激营养需要管理

断奶仔猪是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在国内,仔猪一般采用21~28日龄断奶,有些发达国家采用超早期隔离断奶技术,14日龄即可断奶,这样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但是,仔猪断奶太早,会产生断奶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所以控制好断奶仔猪时间,把握保育期间仔猪的营养需求特点,维持哺乳期内的生活环境和饲料条件,做好饲料、环境和管理制度的过渡,为提供优质生长育肥猪打下基础。

1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

仔猪断奶时,从摄食母乳到开始摄食饲粮,其消化道面临着巨大的改变。母乳中,以母乳脂肪、乳糖和乳蛋白为主,而饲粮中含有不同程度抗原特性的植物性蛋白质、分子结构迥异的植物性多糖与脂类养分,从吮吸母乳(液体)到采食配合饲料(固体),从与母亲一同生活到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从保育舍转到仔猪培育舍,所有这些都从心理、营养、环境多方面刺激仔猪,导致断奶应激。具体表现为:仔猪食欲降低、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精神状况以及外貌表现不佳等。营养应激是导致仔猪断奶应激的主要因素。要克服断奶应激,使早期断奶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营养应激问题。研究仔猪的消化生理是进行营养研究的基础,也是探讨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来减缓与消除仔猪的断奶应激的重要基础。

2 断奶日龄及方法

2.1 断奶日龄

最适宜的断奶日龄应该是每头仔猪生产成本最低,因猪场具体生产条件而异。一般成产条件下采用21~35d断奶比较合适,21d后母猪子宫恢复已经结束,创造了

最可的重新配种条件,有利于提高下胎繁殖成绩。

2.2 断奶方法

猪的断奶方式主要有3种:一次性断奶、逐渐断奶和分批断奶。一次性断奶,即母仔一次性分离。这种断奶方式对仔猪的应激最大,而且会增加母猪乳房炎的发病比率,但操作简单,适合于规模化养猪场,也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断奶方式。逐渐断奶,即断奶期间母仔问歇性分离,逐天减少哺乳次数,最后一次性断奶。分批断奶,即根据仔猪体重大小和用途来进行,体重大的壮仔先断奶,弱仔或留作种用的延迟断奶。不论采取何种断奶方式。离乳仔猪体重不得少于5.5 kg(28 日龄断奶要求7.5 kg)。断奶后,赶走母猪,仔猪留原圈饲养l周,再转入保育舍。每头仔猪饲养面积为0.25~0.40m2。每圈以12~15头为宜,最多不能超过20头。3断奶仔猪的营养需求

营养的摄人与日粮的营养浓度和每天的摄人量有关。刚断奶仔猪每天饲料的摄入量较少,所以日粮的营养浓度相对要求较高以满足需要。因此.提高采食量的要点是:(1)仔猪容易得到新的日粮;(2)采用颗粒料以促进采食;(3)最初使用浓度较高的日粮;(4)随着采食量的增加,迅速降低日粮浓度。

断奶应激使仔猪采食量下降,受酶活与酶谱的限制,难以消化固体日粮中复杂的碳水化合物,能量的实际摄入不足,因此需要在仔猪日粮中添加优质、高能、易消化的原料作为能量来源,如乳糖、脂肪等。乳糖甜度高,适口性好,刚刚断奶的仔猪体内的乳糖酶的数量与活性又较高,可高效地分解利用乳糖,其分解产物乳酸有利于肠胃道pH值降低,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和促进消化酶的分泌,并且能提高血液制品在仔猪日粮中的使用效果。生产中多以乳清粉作为常用的乳糖来源,其中主要含乳糖(65%~75%)和粗蛋白(12%)。含5%、10%、20%乳清粉的日粮对28 d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作用效果依次提高。添加5%乳清粉对于35 d 断奶仔猪的增重效果最好。

添加油脂可提高仔猪日粮的能量浓度,但由于仔猪断奶后前2周的脂肪酶活性低,在断奶后3~4周添加脂肪的效果较好。早期断奶仔猪对椰子油及其类似油脂的消化率最高,其次是玉米油和豆油,猪油和牛油最差。大豆制品、鱼粉、乳制品和血液制品等是仔猪料中主要的蛋白质原料。使用大豆蛋白时必须先消除其中的抗原性物质。对大豆分离蛋白经过湿法挤压处理,或是经过乙醇热处理,可

以降低其抗原性,减少对断奶仔猪的应激。喷雾干燥血浆是早期断奶仔猪饲粮的必需蛋白质。猪血浆产品中蛋氨酸和异亮氨酸含量较低,故使用喷雾干燥血浆时应注意平衡氨基酸。断奶仔猪日粮中平衡必需氨基酸,日粮蛋白水平可下降3~4个百分点而不影响生产成绩,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并防止仔猪因采食高蛋白日粮引起的腹泻。使用玉米、豆饼、乳制品和动物性蛋白饲料等原料组成的复杂日粮,可使饲料氨基酸的比例更理想。

维生素在仔猪免疫机能的发育和功能的发挥上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足够维生素E、维生素A、泛酸、吡哆醇和核黄素等可以增加仔猪合成抗体的能力。各种微量元素同样对仔猪免疫有增强促进的作用。微量元素硒的免疫功能已得到的认可,其与维生素E对仔猪的免疫功能的增强有协同作用。微量元素锌对维持淋巴细胞有重要作用,对于某些寄生虫的感染也有抵抗作用。铁是仔猪防止贫血和增强免疫功能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口服螯合铁对仔猪免疫功能有明显的增强功能。铜在体内通过一些含铜蛋白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和抗氧化能力,或影响对炎症反应有调节功能的因子,增强抗体的免疫反应能力。

4仔猪的饲养管理

4.1 猪舍环境

保育猪最适宜的生活环境温度:2l~30日龄为25℃~22℃、31—40日龄为22℃~21℃、4l~60日龄为2l℃,以后为20℃。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65%~75%。因此,要切实抓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温工作。保育舍屋顶要安装隔热板,周围种植树木,起到避暑遮阳和减少热辐射的作用。室温30℃以上时,适当的喷雾降温,每小时喷雾降温五分钟,并限制喷雾次数,防止猪舍过于潮湿,减少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与侵袭。高温气候每天冲洗猪舍及猪体1~2次,降温效果更好。猪场要求保育舍每圈饲养仔猪15头~20头。每头仔猪占圈面积为0.3~0.5平方米。

4.2 饲喂方式

保育猪习惯于群体采食,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使新断奶仔猪顺利的从母乳

向固体日粮过渡。在断奶后,当仔猪尝试采食日粮时。应当有足够的采食位。断奶后24小时内。可以一天3次在木板上采食。仔猪越小,这种方法的效果越好。注意,应保证每日几次的喂料不会限制采食量。料槽内的饲料不能断。限制饲料或饮水会增加猪只的争斗和不正常行为(吸吮肚脐、咬耳和咬腰)。只要饲料能适

合猪的消化能力,就没必要限食。日粮的形状会影响仔猪采食量和生长。仔猪不喜采食大颗粒饲料,用直径为2.4毫米的颗粒料优于大颗粒或破碎料。断奶日龄越小,这点越重要。可以使用粉料,但浪费会增加10%~15%。颗粒料能减少浪费,同时因为制作过程中对饲料进行加热与加压,能增加消化率。另外,早期断奶猪料中添加高水平的乳制品会使粉料在料槽中流动困难。颗粒料不会产生这种情况,而且能降低营养的分离和粉尘。

水是机体中含量最高且最重要的物质,动物对水的需要量远超过其他任何营养成份。小猪的饮水量影响猪的摄食量及猪的生长,供水速度最低为0.5升/分钟。小猪在限水时,总饮水量控制摄食量。体重越大,舍温愈高,小猪的饮水量就越大。饮水猪只饮水标准为体重在6~16千克。每天需水量1~2千克。

4.3 猪舍消毒

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猪舍门口的消毒池内放人火碱水,每周更换2次。带猪消毒可以使用碘制剂、戊二醛、季铵盐类等,对猪舍进行喷雾消毒,每周至少一次,疫情高发期每天1次,注意消毒前先将猪舍清扫干净,同时消毒剂要交替使用,以避免产生耐药性。体内寄生虫用伊维菌素拌料。连用5~7天。体外寄生虫可用12.5%双甲脒乳剂兑水喷洒猪体。

4.4 疾病防控

4.4.1 仔猪腹泻

仔猪红痢一般治疗效果不好或来不及治疗即死亡,因此,本病主要依靠平时的预防。加强对猪舍和环境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产房和分娩母猪的乳房应于临产时彻底消毒。有条件时,母猪分娩前l5天和30天,各肌肉注射仔猪红痢疫苗1次,剂量为5-10毫升,可使仔猪通过哺乳获得被动免疫。连续产仔,前1~2胎在分娩前已经注射过菌苗2次的母猪,下次分娩前l5天肌肉注射1次,剂量为3~5毫升。为了提高预防效果,母猪应做好配种记录,计算好预产期,便于按时注射菌苗,防止贻误正确疫苗免疫的时间。另外,仔猪出生后,口服氯霉素1片,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仔猪黄痢要注意饲料配合,改善环境卫生,保持产房温度。母猪在临产前必须清扫、冲洗、消毒产房,保持垫草干净。母猪产仔后,把仔猪放在已消毒好的筐里,暂不接触母猪,再次打扫猪舍,把母猪乳头、乳房和胸部洗净消毒,挤掉

头几滴奶,再固定奶头喂仔猪。产后3天内,要每天清扫圈2~3次,喂奶前将乳头擦净消毒。在母猪分娩前l5~20天口服或肌肉注射仔猪黄、自痢疫苗。氯霉素,每头猪每次1片,1天3次,连用3天以上。链霉素,溶于水后,经口投入,每头猪每次50~100毫克,每天2次,连用3天以上。庆大霉素5000单位,肌肉注射,1天2次。用0.5%“痢菌净”(乙酰甲喹)溶液,口服或肌肉注射0.5毫升。对脱水严重的病猪,可向腹腔内注射5%葡萄糖盐水2O毫升,1天1~2次。除用药外,还必须控制病猪的吃奶量,病初可适当减少,随着病情好转而增加次数。圈内不断清水,任病猪自由饮用。

仔猪白痢在母猪分娩前3天,猪圈应彻底清扫,用10%~20%石灰乳或3%氢氧化钠溶液消毒。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注意饲料搭配。猪圈保持温暖、干燥,要做到勤换垫草。磺胺脒内服,每千克体重用O.2克,每天早、晚各1次。土霉素1克,加少许糖,溶于60毫升水中,每头每次3毫升,1天2次。呋喃唑酮内服,每千克体重20毫克,分3次投药,连用3天。大蒜泥25克,加等量水搅匀,每头患病仔猪1次喂服l0~3O毫升,每天2次,连用3天。选新鲜鸡蛋,经75%酒精消毒后,用12号针头刺穿蛋壳,套上注射器缓慢抽取蛋清,每头仔猪颈部肌肉注射4毫升,1次治愈率达96%。

4.4.2 水肿病

主要由溶血性大肠杆菌产生毒素而引起。临床表现:抽搐、僵直、突然倒地、眼睑水肿,体温一般正常。解剖症状为胃肠黏膜水肿。防治措施:①14~18日龄注射水肿病疫苗,保护率可达到95%以上。②个别发病猪只,采用肌肉注射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蒽诺沙星、磺胺嘧啶等,同时使用消肿、强心补液的药物。用上述药物治疗本病有一定疗效。

5 小结

仔猪是养猪业的基础。养好哺乳仔猪的目的是提供数量多、体重大并且健康的断奶仔猪。断奶是仔猪先前未经历过,故会对其产生应激,包括突然更换日粮(通常猪对日粮中原料的消化有限)、适应新的社会群体结构、突然改变营养物的摄人(对肠道完整性所必需)。因此,做好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是相当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孙凤莉.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及调控措施[J].中国饲料,2003,(14):28~32.

[2] 吴金节,张德群,章孝荣,等.早期断奶应激对仔猪某些血清激素水平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兽医学报,2001,2l(2):170~173.

[3] 张争争.仔猪保育阶段的生理特点及营养方案[J].今日畜牧兽医,2012,3.

[4] 周根来,王恬.仔猪免疫机制的建立及日粮营养对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J].畜禽业,2003(1):10~12.

[5] 易敢峰.现代母猪和乳仔猪免疫营养需求和液体饲喂管理技术应用[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18):51~56.

[6] 李焕江.蛋白质营养调控技术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研究[J].饲料研究,2008,5.

[7] 陶娅.断奶仔猪腹泻的治疗[J].黑龙江动物繁殖,2012,4.

[8]刘月虹.断奶仔猪应激性疾病的防制措施[J].养殖技术顾问,2011,7.

[9]武书庚,吕永寿,程宗佳.断奶仔猪的营养需求及分阶段饲养[J].中国畜牧杂志,2008,44,8.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

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饲养管理 初生仔猪是指从离开母体至断奶这段时期的猪,具有与成猪不同的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生病;调节体温的机能发育不全,对寒冷的应激能力差。由于这些特点。造成仔猪难养,成活率低,所以养猪户应加强这一时期的仔猪的饲养管理,以提高其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具体管理有以下几点: 1.保温、防冻防压:母猪冬季分娩,7日内仔猪的死亡率高。因为这个时期仔猪行动不灵活,抗病力及耐寒力差,易钻草堆被母猪压死,或因低血糖而患感冒及肺炎,所以应给小猪保温,创造适宜温度。初生仔猪临界温度是35℃,生后1-3天仔猪应给温3O一32℃,4-7天是28.30℃,8-30天是22-25℃,30-6O天是22℃。 2.固定乳头,吃好初乳:仔猪生后**个活动就是靠触觉找乳头,3一l5分钟**次吸乳,弱小仔猪四肢无力,行动不灵,不能及时找到乳头,而母猪每次泌乳时间短(1O一2O秒),所以仔猪生后应人工扶助,固定乳头。

初乳中蛋白质含量高,维生素丰富,含有免疫球蛋白、铁盐,有轻泻作用,促使胎粪排出。初乳中的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道吸收。所以要让仔猪**早吃上初乳,以增强体力,恢复体温,补给水分。 3.补铁补料:铁是造血和防止营养性贫血的矿物元素,仔猪出生时体内铁含量少,母乳中铁量低,不能满足仔猪迅速生长所需的铁量,所以仔猪初生3天内要给予注射铁制剂、含硒性血素,每头仔猪肌注100-150毫克,可预防贫血。 仔猪生后5-7天开始补料,训练仔猪开食,以补充母乳不足,促进其胃肠发育,解除仔猪牙床发痒,防止下痢。在仔猪活动的干净场地撒一些炒焦的玉米、高梁、大麦粒,让其自由活动采食。10天后可补些粥状料、仔猪配合料,及青菜、青草,切碎放人小食槽内诱导采食。 4.抓旺食,过好断乳关:仔猪3O天后消化机能已趋完善,体重迅速增长,食量大增,进入旺食阶段,根据采食习惯,选择香甜、清脆、适口性好的预混饲料,如申亚乳猪料,每公斤饲料含消化能不少于33O0大卡,蛋白质含量土杂猪不低于19%,良种猪不低于2O%,每天饲喂5-6次,夜间要补喂一次,每次喂量不宜过多,7-8成饱为宜。饲料的品质要新鲜,发霉变质料禁喂。 5.去势、防疫及环境卫生不留种用的仔猪要及时去势,一般选在40天左右时进行。

教槽料中优质原料的选择及配制原则_李金仓

辽宁农业科学2013(1):49 52 Liaoni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文章编号:1002-1728(2013)01-0049-04 教槽料中优质原料的选择及配制原则 李金仓 (兴海县河卡镇兽医站,青海兴海812299) 摘要:教槽料是仔猪断奶后最先接触到的饲料,其质量将直接影响仔猪的生长情况乃至猪全期的生产效益。 本文主要介绍了教槽料对早期断奶仔猪的应用和早期断奶仔猪饲料原料的选择,配制原则,并对仔猪教槽料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关键词:断奶仔猪;教槽料;饲料原料 中图分类号:S816文献标识码:B 按照仔猪营养的需要以及适口性方面的要求本文主要对蛋白质原料、能量原料、谷物原料、饲料添加剂(营养性和非营养性)的选择进行了分析。 1教槽料对断奶仔猪的必要性 仔猪营养生理的特点是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大部分消化酶的活性较低,对植物性蛋白和淀粉的消化率也很低,在哺乳期间主要依靠母乳的营养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断奶后,仔猪的食物由营养全面的母乳转变为相对较难消化的固体饲料,仔猪的免疫机制和肠道形态因这种主食的突然变化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往往导致营养应激而发生腹泻。因此,这个阶段是仔猪抵抗力最弱的阶段,也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使用教槽料,主要是为了克服由于断奶而导致的乳猪体重下降的问题。多年来,研究人员试图弄清影响饲料有效利用的复杂因素,以便日后为提高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提供可能。给断奶仔猪制定日粮配方,必须要考虑日粮配方的营养价值外还应该考虑仔猪采食时的适口性,了解影响消化物通过消化道速度的因素。优秀的教槽料应该具备以下特点:原料的消化率高,其中的抗营养因子,尤其是致过敏因子,含量低;原料的适口性好;含有大量促进肠道健康的物质;营养全面均衡,适于消化和吸收。这种高质量的仔猪教槽料应既能达到提高仔猪诱食的目的,又具备克服仔猪断奶营养应激的效果,其营养特性、适口性和消化利用率都要与仔猪的营养生理特点相适应。 2教槽料中优质原料的选择 因乳猪消化系统的发育不完善,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有限,尤其是以植物性蛋白和淀粉为主的教槽料。乳猪随日龄增加,营养来源由单一的母乳逐渐过渡到由饲料提供,形态也由液态的母乳转向固体植物蛋白饲料为主,乳猪对教槽料中蛋白质品质反应敏感,原料的质量和水平往往容易导致仔猪腹泻和生长抑制,如饼粕类饲料中含有的大豆抗胰蛋白酶、棉酚、芥子苷等会造成乳猪的腹泻或诱发其他疾病。一般情况下19% 21%的粗蛋白质水平可满足4 20kg乳仔猪的需要,建议4 10kg阶段采用21%左右的蛋白,但前提是原料品质要过关。 2.1蛋白质原料的选择 2.1.1大豆 大豆是一种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原料,但因其含有抗胰蛋白酶和抗原蛋白等抗营养因子,在用生大豆饲喂仔猪时易引起仔猪的过敏性腹泻。近期大量研究表明,断奶仔猪日粮中大豆蛋白的抗原成分引起的短暂过敏反应是断奶后腹泻的决定因素之一。肠道对日粮抗原刺激的主要保护性机制是免疫耐受力,机体对饲料抗原产生耐受性的数量为600g左右。现代养猪生产中已逐步普及21 45d龄早期断奶,采食量在断奶前很难达到600g。陈代文(1994)进一步研究发现,仔猪免疫力的建立,不仅与补饲量大小有关,而且断奶时间 *收稿日期:2012-10-31 作者简介:李金仓(1972-),本科,主要研究方向:饲料营养。

断奶仔猪的营养和管理

断奶仔猪的营养和管理 [美]密苏里大学L.A11著 北京养猪育种中心刘志南译 美国大豆协会施学仕校794 养猪业的经济效益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仔猪在断奶过程中,如何控制仔猪不出现生长抑制和不发生疾病。仔猪断奶后,生长速度很快达到高峰,但是由于采食量有限及消化机能不全,加之其他经济方面的原因,这种生长潜能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 在美国的养猪业中,仔猪14—21日龄断奶正越来越普遍。早期断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母猪的繁殖性能,使每年每头母猪产更多的仔猪。然而,断奶越早,仔猪在营养学、免疫学和神经内分泌学等方面受到的影响就越大,这些又常常对采食、生长、健康和免疫状态产生不良效应。仔猪从断奶到8—10周龄的生长速度又直接关系育成育肥阶段的生产性能,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对早期断奶仔猪的饲养和管理,在过去的10年里,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由于养猪者对仔猪实行早期断奶,因此养猪业改变了从断奶到出售阶段只饲喂简单、玉米豆粕日粮饲养体系,而分别配给成分不同的日粮,以满足猪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但是,许多问题,不考虑饲料价格,也不清楚仔猪料对后续育肥阶段的生产性能的影响问题,仍然沿用更昂贵的蛋白成分和高度可消化成分的混料,其费用高于单一的玉米—大豆粕粉料4—6倍。 断奶日龄 成功的断奶程序决定于选择断奶日龄,断奶日龄又是与设备条件、营养和养猪者的管理技巧息息相关的。总的说来,仔猪断奶越晚,对断奶应激的抵抗能力就越强。 长期以来,人们就把早期断奶作为提高母猪生产能力的一种手段。由于产仔设备投资往往最大,因此,早期断奶在同样的设备费用情况下可增加窝数。但是,存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断奶时仔猪日龄越小,在断奶初期的几周内保持满意的生产性能的困难就越大。 仔猪断奶时产生的主要应激因素是环境性的和营养性的。 环境应激 仔猪断奶时发生的一般的环境应激包括温度控制不当,卫生不良,以及常常因猪栏不适而限制了采食和饮水。 断奶后,采食量减少和体脂消耗,使刚刚断奶的仔猪对低温相当敏感,不同体重的猪只所要求的环境温度列在表1。 表1 推荐的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 仔猪越小,所要求的温度就越高并越要稳定。断奶后第一周时日温度变化超过2℃时,就会引起腹泻和生长不良。舍温测定位置应与猪体高度相同,因为人眼睛水平线处的温度要比地面的高出4℃。

哺乳仔猪与早期断奶仔猪的正确饲养和管理

猪网首页> 前沿动态> 正文

哺乳仔猪和早期断奶仔猪的正确饲养与管理 宋志刚1 刘惠芳2 袁磊1 (1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2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四川雅安 625014) 1. 母猪日粮影响仔猪生长<1> 母猪生长期日粮同母猪怀孕期日粮一样,都会对初生仔猪的成活率和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给后备母猪饲以营养均衡日粮,以保证其繁殖系统发育良好和产仔性能优异。怀孕母猪当然要饲喂优质日粮,以保证胎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然而实际生产中生产者往往容易错误的认为,只要在母猪分娩前3-4周开始饲喂优质饲料就可以了,因为他们听说这个阶段是胎儿发育最快的时期(事实确实如此),所以就仅仅从这时候才开始换料,在此之前,则饲以较差的饲料以节省饲养成本。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母猪得不到必需的营养成分,生出的小猪体质虚弱且死亡率高,断奶时仔猪体重小、外观差。已有的研究表明,在影响仔猪成活率和断奶体重的诸因素中,初生体重的作用最为显著。仔猪初生体重越大,则其断奶体重也越大,平均而言,初生体重每相差1磅,断奶体重就可以相差到7.78磅,而断奶体重较大的仔猪,其后期生产性能表现也较好。母猪早期的营养状况影响胚盘大小,胚盘越大,则仔猪的发育越好。因此,必须时刻饲喂母猪以营养均衡日粮,任何投机取巧的行为都有可能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母猪怀孕91-110天时,饲喂高能日粮有助于增加仔猪体内的糖原水平,提高初生仔猪成活率。因为初生仔猪缺乏褐色脂肪,主要依靠肝脏中储存的糖原来提供能量。而出生时由于皮肤潮湿和本身皮下脂肪减少会使仔猪感到寒冷,需要依靠燃烧糖原来维持体温。所以此项措施有助于减少仔猪寒冷应激,提高仔猪成活率,促进仔猪生产性能正常发挥。 2. 哺乳仔猪的饲养 2.1哺乳仔猪开食料的使用<2><3> 为哺乳仔猪补饲开食料主要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为了补充仔猪快速生长的营养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促进仔猪的消化道发育和消化机能完善、减少仔猪断奶后完全采食固体饲料所造成的应激。 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还不成熟,无法完全适应主要由谷物和油粕组成的日粮,结果会导致仔猪生长受阻。为了使仔猪由断奶前吮乳为主,平稳地过渡到断奶后采食不易消化的以谷物为基础的固态饲料,就必须尽早提供优质的过渡日粮,任何能够缩短断奶前后这一适应期的日粮,都会给仔猪生长和仔猪生产者带来益处。使用开食料有利于仔猪断奶时日粮从母乳迅速转变为固体日粮,哺乳仔猪采食较多的开食料不仅体重更大,而且胃肠道发育更成熟,更容易适应断奶时日粮的改变,在断奶后生长更迅速。 哺乳仔猪使用开食料是必要的,但开食料的使用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正确的使用开食料,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有时还会引起不良的效果,影响仔猪断奶以后的生长性能和健康。其中最主要的三个因素是,开食料的营养质量、开食料的采食量和开食料的抗原性。高营养质量、易消化、饲料抗原性低以及保证一定的总摄入量是使用开食料成功与否的关键。此外,开食料的使用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开食料应该是仔猪喜欢采食并且是容易消化的日粮;(2)开食料的物理特性要适合仔猪的采食(片状、小颗粒状或碎屑状比粉状饲料更适合仔猪的采食);(3)所使用的开食料饲槽必须便于仔猪接近和采食;(4)开食料饲槽应该放在仔猪不容易发生拥挤和碰撞的地方;(5)开食料的投放应该遵循“少量多次”原则;(6)饲槽应该保持清洁卫生,保证开食料新鲜,没有发酵的味道以及其它异味,经常彻底清理饲槽,剩料要及时清除掉(可以投喂给母猪);

仔猪生理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哺乳仔猪的主要特点是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从而造成难饲养,成活率低。 (一)生长发育快、代谢机能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 仔猪初生体重小,不到成年体重的1%,但生后生长发育很快。一般初生体重为1kg左右,10日龄时体重达出生重的2倍以上,30日龄达5~6倍,60日龄达10~13倍。 仔猪生长快,是因为物质代谢旺盛,特别是蛋白质代谢和钙、磷代谢要比成年猪高的多。生后20日龄时,每千克体重沉积的蛋白质,相当于成年猪的30~35倍,每千克体重所需代谢净能为成年猪的3倍。所以,仔猪对营养物质的需要,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高,对营养不全的饲料反应特别敏感,因此,对仔猪必须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供应。 猪体内水分、蛋白质和矿物质的含量是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而沉积脂肪的能力则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形成蛋白质所需要的能量比形成脂肪所需要的能量约少40%(形成lkg蛋白质只需要23.63MJ,而形成lkg脂肪则需要39.33MJ)。所以,小猪要比大猪长的快,能更经济有效地利用饲料,这是其它家畜不可比拟的。 (二)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容积小、机能不完善 仔猪初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积都比较小。如胃重,仔猪出生时仅有4~8g,能容纳乳汁25~50g,20日龄时胃重达到35g,容积扩大2~3倍,当仔猪60日龄时胃重可达到150g。小肠也强烈的生长,4周龄时重量为出生时的10.17倍。消化器官这种强烈的生长保持到7~8月龄,之后开始降低,一直到13~15月龄才接近成年水平。 仔猪出生时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由于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发育比较完全,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小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 在胃液分泌上,由于仔猪胃和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条件反射性的胃液分泌,只有当食物进入胃内直接刺激胃壁后,才分泌少量胃液。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料营养分析

山东畜牧兽医2008年第29卷 48 早期断奶仔猪的饲料营养分析 宫本芝①谭慕涵②刘彩霞②王美玲①谭成立①*(①山东省济宁市农科院 272131 ②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水务局) 中图分类号:S82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08)08-0048-03由于早期断奶仔猪日龄小,消化机能弱,抵抗 力差。所以要求仔猪日粮必须原料品质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易消化、体积小。如果营养不良,会导致早期断奶失败。在配合仔猪日粮时,要充分注意饲料原料的选择。在谷类饲料中,玉米和小麦的适口性最好;淡鱼粉、血粉、血浆蛋白粉是良好的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大豆粉的植物蛋白质量较高,炒熟后有香味,可提高适口性;奶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含高乳糖的乳清粉有显著的促生长作用;油脂的选择以豆油、玉米油、椰子油及棕榈油等为主,要求纯度高,并使用抗氧化剂,其中豆油、椰子油的配合使用效果更好,一般添加1%~5%,使用时应注意高含量油脂对压粒的不利影响。 1 影响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主要因素 限制仔猪生长性能发挥的因素主要有:(1)消化酶分泌不足;(2)肠绒毛结构改变导致吸收能力下降;(3)胃酸分泌不足;(4)脱离母乳中的有益成分;(5)采食和饮水不足;(6)日粮的抗原性。 1.1 消化酶分泌不足新生仔猪即有消化母乳的能力,其中乳糖酶、脂肪酶和蛋白酶含量较高,这些酶的活性随着仔猪日龄的增长而增长。但28日龄断奶后,酶的活性持续降低,在1周内降低到断奶前的1/3,恢复需要2周或更长的一段时间。而且由于断奶前后营养源截然不同,所需要消化酶差异很大,急需的淀粉酶、胃蛋白酶等在仔猪断奶后都表现不足。其它各种酶活性在3周龄时还不及成年动物的50%。研究结果表明与哺乳仔猪相比较,早期断奶仔猪的胰酶分泌不足。 1.2 吸收能力下降哺乳期仔猪主要以采食易消化的母乳为主,其肠壁绒毛长而且吸收效率高,能充分发挥消化吸收功能。断奶后,由于各种营养应激,肠绒毛明显萎缩脱落,隐窝深度明显变大,总吸收表面积显著下降,导致营养物质吸收不良,产生腹泻。1.3 胃酸分泌不足胃酸分泌不足是早期断奶仔猪的另一缺陷。胃酸参与胃蛋白酶原的激活。胃蛋白酶消化的最佳pH值为 2.0和 3.5。胃酸分泌不足,胃内pH值升高,因而胃蛋白酶消化能力下降。此外,盐酸还能抑制从上段消化道进入胃肠道的细菌。胃酸不足可导致消化功能混乱。由于内源胃酸分泌不足造成缺陷,人们开始寻求在仔猪日粮中添加外源有机酸制剂。使用的酸制剂包括延胡索酸、柠檬酸、乳酸及丙酸等,添加比例为0.5%~3.0%。据文献报道,断奶后7~21 d内添加酸制剂效果最好,日粮消化率低时,效果明显。如果日粮中含奶制品,酸制剂的效果下降。添加酸制剂,必须考虑日粮中一些与酸有结合能力的成分。如一些碱性的矿物质元素,特别是钙有极强的结合酸的能力,如果日粮钙含量高,会明显降低仔猪生产性能。日粮中钙的含量应限制在0.8%。 1.4 免疫能力下降新生仔猪没有免疫能力,主要靠从初乳中吸收免疫球蛋白IgG。在常乳阶段IgG的分泌迅速下降,而另一种免疫球蛋白IgA却可以相对较平稳的保持长的时间,这些免疫球蛋白保证了仔猪健康生长。约3周龄以前,仔猪主要以这种方式抵抗疾病,而仔猪自身的免疫能力在3周龄时才能缓慢发育。断奶后10~18日龄,正好处于仔猪最低免疫阶段,此时仔猪对病原的抵抗力极差。此时断奶会对仔猪免疫力造成严重的打击。因此应给仔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尽量避免病原微生物的侵害。 1.5 采食和饮水不足采食不足是限制仔猪生产性能发挥的主要因素。足够的采食可获得好的生长性能。采食量受日粮消化率的影响,日粮消化率轻微下降导致生产性能大幅度下降。采食量在仔猪生长性能上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人们开始寻求刺激采食的办法。调味剂被认为是一种刺激仔猪采食的方式。然而,事实证明调味剂主要是迎合市场及人们 *通讯作者

新生仔猪的有什么生理特点

新生仔猪的有什么生理特点 在母猪分娩过程中,常因产程过长、脐带断裂过早、仔猪过大或产道过窄等原因,致使仔猪不能及时产出,造成仔猪在子宫或产道内供血不足或中断,仔猪被过度挤压,极易导致仔猪在分娩过程中缺氧而发生呼吸障碍。通常,2分钟以内的呼吸障碍不会对仔猪产生不良影响;2~5分钟之间的呼吸障碍即为轻度窒息,往往导致仔猪出生后皮肤苍白、站立不稳、呼吸不均、活力差、吮吸母乳时无力、抵抗力差,很容易在出生后1天内死亡;超过5分钟的呼吸障碍已是重度窒息,会使仔猪呈假死状态或真正死亡,假死仔猪即使救治过来也生长缓慢,极易死亡。 很多仔猪的健康在出生前已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加上新生仔猪特殊的生理特点,需要特殊的护理才能保证其健康。在给予新生仔猪特殊护理之前,必须了解新生仔猪的生理特点。 消化系统不完善 仔猪在出生时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全,其胃肠道的重量和容积都相对较小,且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吸收的功能不完善,如出生时仔猪的胃蛋白酶以酶原状态存在,不能消化蛋白质,尤其对植物性蛋白的消化更差。另外,新生仔猪的消化系统十分脆弱,很容易被外界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出现消化不良、下痢等情况。出生1天的仔猪,胃重仅4~8g,只能容纳乳汁40mL左右。在整个哺乳期,仔猪胃肠道迅速增长,在其35~40日龄时胃蛋白酶开始有消化能力,消化机能逐渐完善。 抗寒能力差

新生仔猪的大脑皮层和体温调节中枢均尚未发育完全,皮下脂肪少,被毛稀少,且提供热能的体脂和糖原储备不足,因此极度不耐低温。如在产房看到新生仔猪背毛竖立、蜷缩身体,或是扎堆取暖的现象,此时产房温度肯定在25℃以下。如果产房内持续低温,会导致仔猪在哺乳期生长缓慢,严重时仔猪会发生低血糖,甚至引起死亡。 因此,必须了解新生仔猪的适宜温度并严格做好保温工作,新生仔猪在产后6小时内的最适宜温度为35℃左右,2日龄内为32~34℃,7~21日龄可从30℃逐渐降至24℃,断奶后三周的最适宜温度为24~26℃。 生长发育速度快 仔猪出生时体重较小,通常为1~2kg,不到成年猪体重的1%,但其出生后生长发育非常快,利用养分能力非常强,10日龄时可达到初生体重的2倍,30日龄时达到5~7倍,60日龄时体重可达15~20 kg,增加10~15倍以上。 通常一窝仔猪中体重相对较大的仔猪活力和生长速度等都好于体重相对较小的仔猪,且相对死亡率较低,护理较为简单;而体重较小或皮肤苍白、活力差的仔猪,抵抗力低,易死亡,有必要给予更加全面的护理。 免疫系统发育不全 由于新生仔猪不能通过脐带从母猪体内获得大分子的免疫球蛋白,导致其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出生后容易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侵袭

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

了解仔猪的生理特点 核心提示: 通常将出生到20千克的猪称为仔猪,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和养猪生 产的重要阶段,仔猪阶段在消化生理、养分代谢和体温调节的特点都有其特点,这些特点是仔猪营养需要和饲养技术独特性的重要机制,也是仔猪营养性紊乱 的基本原因。 仔猪的消化器官在胚胎期虽已形成,但结构和机能却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下列几方面。 1 消化生理 (1)胃肠重量轻、容积小初生时胃的重量约4-8克,仅为成年猪胃重的1%左右。初生胃只能容纳25-40克食物,到20日龄时,胃重增长到35克左右,容积扩大3-4倍,约50千克体重后,才接近成年胃的重量。肠道的变化规律类似,初生时小肠重仅20克左右,约为成年猪小肠重的1.5%。大肠在哺乳期容积只有30-40ml/kg体重,断奶后迅速增加到90-100ml。 (2)酶系发育不完善初生仔猪乳糖酶活性很高,分泌量在2-3周龄达到高峰,以后渐降,4-5周龄降到低限。初生时碳水化合物分解酶的活性很低。蔗糖酶、果糖酶和麦芽糖酶的活性到1-2周后开始增强,而淀粉酶活性在3-4周时达到高峰。因此,仔猪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对非乳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很差。蛋白分解酶中,凝乳酶在初生时活性较高,1-2周龄达到高峰,以后随日龄增加而下降,其他蛋白酶活性很低。如胃蛋白酶,初生时活性仅为成年猪的1/3-1/4,8周龄后数量和活性急剧增加。胰蛋白酶分泌量在3-4周龄时才迅速增加,到10

周龄时总胰蛋白酶活性为初生时的33.8倍。蛋白分解酶的这一状况决定了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饲料蛋白不能很好消化,日粮蛋白质只能以乳蛋白等动物蛋白为主。至于脂肪分解酶,其活性在出生时就比较高,同时胆汁分泌也较旺盛。在3-4周时,脂肪酶和胆汁分泌迅速增高,一直保持到6-7周龄。因此,仔猪对以乳化状态存在的母乳中的脂肪消化率高,而对日粮中添加的长链脂肪利用较差。 (3)胃肠酸性低:出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一般从20天开始才有少量游离盐酸出现,以后随年龄增加。整个哺乳期胃液酸度变动于 0.05%-0.15%,且总酸度中近一半为结合酸,而成年猪结合酸的比例仅为1/10 。仔猪至少在2-3月龄时盐酸分泌才接近成年水平。胃酸低,不但削弱了胃液的杀菌抑菌作用,而且限制了胃肠消化酶活性的活性和消化道的运动机能,继而限制了对养分的消化吸收。 (4)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初生仔猪胃运动微弱无静止期,随日龄增加,胃运动逐渐呈运动和静止的节律性变化,到2-3个月接近成年猪。仔猪胃排空的特点是速度快,随年龄的增长而减慢。食物进入胃后完全排空的时间在3-15日龄时为1.5小时,1月龄为3-5小时,2月龄为16-19小时。饲料种类和形态影响食物在消化道的通过速度。如30日龄喂人工乳的残渣时通过时间为12小时,而喂大豆蛋白为24小时,使用颗粒料时为25.3小时,而粉料为47.8小时。 2 代谢特点 (1)生长发育快:仔猪初生体重一般约占成年的1%,以后随年龄增加,生长速度和养分沉积迅速增加。 (2)养分代谢机制不完善:仔猪在养分代谢上存在明显的缺陷,表现为: 磷酸化酶活性低,降低了糖元分解为葡萄糖的速度,但饥饿、注射儿茶酚胺可

乳猪和仔猪的八大生理特点

乳猪和仔猪的八大生理特点 一、容易受寒: 出生乳猪的血糖含量少,产热能力低; 出生乳猪体毛稀少,皮下脂肪薄,防寒能力差; 出生乳猪的体表面积与体积比最大,极易丧失体热,如果防寒措施不当,出生乳猪极易受寒。 二、对疾病抵抗能力低 母猪子宫内是一个无菌环境,胎儿在子宫内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没有建立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免疫力),这种状况可一直持续到六周龄。如果乳猪舍中清洁消毒不彻底,存在大量的病原菌,这些病原菌对初生乳猪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三、初生乳猪能量蓄积少 初生乳猪从母体带出来的营养少,以血糖为例,仅够维持乳猪数小时的需要,而且乳猪的体脂肪蓄存有限,不可能长时间为乳猪提供能量,在寒冷环境中又不能及时哺乳的情况下,乳猪很容易出现由于饥饿造成的死亡。 四、反应差、行动不灵活 初生乳猪的四肢乏力,行动不灵活,特别是出生体重小的猪,这些猪如果未得到特别的照顾,容易被母猪压死。 五、缺铁质和水 母猪乳汁不能为乳猪的生长提供足够的铁质和水,这两种营养物质必须通过其他途径予以补充,否则会造成乳猪的生长发育不良,出现所

谓的"僵猪"。 六、生长速度快 乳猪阶段的生长速度(日增重/体重)最大,在周龄以后,母猪乳汁的产量开始下降,母乳所能提供的营养物质不再满足乳猪的生长需要,如果不采取早期(7日龄)开始补饲乳猪料,乳猪的生长就会因为营养不而受到限制。 七、对植物性饲料的消化能力差 乳猪在3周前对植物性淀粉和蛋白质的消化能力很低,而3周后又必须对乳猪补充饲料以满足生长对营养的需要,如果没有采取早期补饲的方法来提高乳猪对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消化能力,乳猪断奶后采食的饲料中大量的营养就不可能再小肠中被消化吸收,这些营养物质进入到大肠中,为大肠中细菌的繁殖提供良好的条件。大肠中细菌的大量繁殖是造成乳猪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 八、乳猪的断奶应激 乳猪断奶时受到多种应激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乳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不强,对饲料营养成分消化不良以及心理影响等。如果断奶工作做的不好,很容易出现乳猪的断奶后生长停滞,甚至发病死亡。

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饮水量

断奶仔猪的采食量和饮水量 自然状态下,断奶是逐渐发生的,仔猪从母体吸收营养未被打断,有很多机会学习采食和饮水。相反,21 d或更早断奶的家养猪,本已习惯了通过吮吸母乳来满足它们的饥饿和口渴,但断奶以后,它们就不得不学习区分饥饿和口渴的生理驱动,并且还必须学会如何通过饮水和固体食物来满足这种胜利驱动。对食物和饮水的不熟悉(lack offamiliarity)意味着仔猪需要一些时间来学习如何满足其需要并维持体内稳衡。几年前,我们的一项研究发现,刚断奶后的一段时间,仔猪只饮水不吃食(图6. 4 )。只有当它们学会如何分辨食物以后才使饮水和进食的比例逐渐正常(表6.7)。 图 6.4 21 d断奶仔猪的饮水量[L/(头·d)] 表 6.7 饲喂两种商业日粮的21日龄断奶仔猪饮水量与采食量的比率 断奶后周 数 饮水量与采食量的比 商业日粮A商业日粮B 1 4.3:1 4.0:1 2 3.2:1 3.5:1

3 2.9:1 3.6:1 4 2.8:1 3.7:1 目前的许多研究表明,不仅断奶前仔猪的采食行为有很大差别,就是断奶之后这种差别也同样存在。Bruininx等(2001b)用自动称重系统测量了舍内群饲猪断奶后短时间内的采食量,得到的数据(图6. 5 )说明了两个重要问题。第一,从断奶到第1次采食的时间间隔, 仔猪个体间有很大差异,有大约to%的猪断奶后40 h才开始第1次采食,有一些猪甚至将近100卜后才有了第1次采食。第二,仔猪开始采食的时间一般不会发生在天黑的时候。用计算机自动化设备饲喂的仔猪与用单个料槽饲喂的仔猪,其生长性能很相似(Bruininx等,2001a)。所以我们推断,这种采食方式比较适应这一类型的饲喂系统。但是,这种系统阻碍了属于这个年龄仔猪的正常社会适应性(social facilitation)和同步采食行为(synchronous feeding behaviour)。 图 6.5 断奶后不同时间间隔不采食仔猪的比例 曲线代表不同断奶体重的仔猪,阴影表示天黑时期。 资料来源:Bruininx等,2001a。 69

仔猪特点

保育阶段在规模化猪场整个养猪流程中处于承 上启下的关键作用,此阶段仔猪最大限度地健康成长 为此后生长肥育阶段的高速生长打下良好的基础。然 而,对猪本身来说保育阶段却是一生中最为艰难的时 期,原因有三:(1)断奶应激。一般规模化猪场采用 一次断奶法,仔猪必须克服由依赖母猪和吸允母乳的 生活转变为独立生活和采食固体饲料的双重打击。(2) 仔猪自身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高速生长发育需 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这产生两个主要的矛盾:一是有 限的消化能力与大量采食消化固体饲料的矛盾,二是 由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的艰难转变与高压力的病原 侵袭和频繁疫苗注射刺激的矛盾。(3)饲养方式、分 群和环境改变的应激。由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自由采 食,由高档的教槽料向保育料以及后来的小猪料过 渡,生活环境由温暖、舒适和安全的产房变为陌生的 保育舍。因此,保育猪的生产管理工作的重点必须围 绕保育猪或者说断奶仔猪的生理和身体的生长发育 特点创造合适的生长条件。 1帮 /塑譬仔警/麓。猪一。/。断。。/,奶/。综///合/'征////z 囝 天,提前至28-35天。仔猪断奶时间 大幅提前,仔猪饲养阶段的“焦点”已 由仔猪成活率,转为断奶后保育猪的 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仔猪断奶后常会 出现腹泻、戗毛、生长速度慢或不长, 甚至死亡等,称之为仔猪断奶综合症, 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1.生理原因仔猪断奶时,受断 奶应激的影响,肠绒毛受损,胃酸分 泌减少,胃内pH值升高,消化酶分泌 减少,又受胃酸影响,活性降低,从 而对豆粕等植物蛋白类原料消化能力 下降。 2.环境原因仔猪断奶前,一般 与母猪相依取暖,或有仔猪专用的保 温设备,可生活在温暖舒适的环境中。 断奶后的仔猪由于离开母猪,并处于 应激条件下,对温度要求高,对湿度、 风速的变化均较敏感。仔猪断奶后第 l周的适宜温度为26~28"C,第2周

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重要阶段

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重要阶段通常将从出生到20公斤体重的猪称为仔猪。仔猪阶段是猪生长发育和生产的重要阶段。仔猪在消化生理、养分代谢和体温调节等方面具有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这些特点成为仔猪营养需要和饲养技术独特性的重要特征,也是仔猪营养性紊乱(包括腹泻)的根本原因。 消化生理仔猪消化器官在胚胎期虽已形成,但结构和机能却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胃肠容积小、重量轻。仔猪在初生时胃的重量为4克~8克,为成年猪胃重的1%左右。初生时胃只能容纳乳汁25克~40克。到20日龄时,胃重增长到35克左右,容积扩大3倍~4倍。约到50公斤体重后,胃重才接近成年胃的重量。肠道的变化规律和胃相似。 2.酶系发育不完善。初生仔猪乳糖酶活性很高,而其他碳水化合物分解酶活性很低,因此,仔猪,特别是早期断奶仔猪对非乳饲料的碳水化合物的利用率很差。蛋白分解酶中,凝乳酶在初生时活性较高,而其他蛋白酶(如胃蛋白酶、胰蛋白酶)活性很低,蛋白分解酶的这一状况决定了早期断奶仔猪对植物性饲料蛋白不能很好消化,饲粮蛋白质只能以乳蛋白等动物蛋白为主。至于脂肪分解酶,其活性在初生时就比较高,同时胆汁分泌也较旺盛。因此,仔猪对以乳化状态的母乳中的脂肪消化吸收率高,而对饲粮中添加的长链脂肪利用较差。 3.胃肠酸性低。初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整个哺乳期胃液酸度变动于0.05%~0.15%,且总酸度中近一半为结合酸,而成年猪结合酸的比例仅占1/10。胃酸低,不但削弱了胃液的杀菌抑菌作用,而且限制了胃液消化酶的活性和消化道的运动机能,继而限制了对养分的消化吸收。 4.胃肠运动机能微弱,胃排空速度快。初生仔猪胃运动微弱且无静止期,随日龄增加,胃运动逐渐呈运动与静止的节律性变化。仔猪胃排空的特点是速度快,随年龄增长而渐慢。饲料种类和形态也会影响食物在消化道的通过速度。 代谢特点仔猪初生体重一般约占成年时的1%,以后随着年龄增加,生长速度和养分沉积量迅速增加。养分沉积的重要特点是脂肪沉积率在初生后前3周内迅速增加,以后与蛋白质的沉积率相当。蛋白质的沉积率初生后增长不多,灰分的增长率更趋稳定。但无论是脂肪、蛋白质或是灰分,在体内沉积的绝对量均随年龄增长而急剧增加,表明仔猪生长快,物质代谢旺盛。 免疫机能由于在胚胎期母体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因此初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出生后的仔猪靠食入母乳,特别是初乳而获得被动免疫。初乳中总蛋白含量高达15克/100毫升,其中,70%~80%为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中,80%为免疫球蛋白G(IgG),15%为免疫球蛋白A(IgA),5%为免疫球蛋白M(IgM)。IgA能抵抗酶的消化,起抑制大肠杆菌的作用;IgG主要在血清中起杀菌作用,可防止败血症;IgM主要是抵抗革兰氏阴性菌。常乳也是仔猪获取抗体的重要途径。在1周龄~2周龄前,仔猪几乎全靠母乳获

仔猪营养需要

断奶仔猪营养需要特点及饲养管理 姓名:宁椿游班级:动科10—2 学号:20100884 摘要:仔猪生产是养猪业生产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直接关系到猪场的经济效益。而断奶仔猪从开始接触外加固体饲粮而停止母乳,且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应激反应,会引起仔猪烦躁不安,食欲不振,生长发育停滞,形成僵猪,严重时可导致仔猪的死亡。因此,必须重视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和饲养管理的特点,以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关键词:断奶仔猪应激营养需要管理 断奶仔猪是指仔猪从断奶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在国内,仔猪一般采用21~28日龄断奶,有些发达国家采用超早期隔离断奶技术,14日龄即可断奶,这样可有效控制疾病发生。但是,仔猪断奶太早,会产生断奶应激反应,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所以控制好断奶仔猪时间,把握保育期间仔猪的营养需求特点,维持哺乳期内的生活环境和饲料条件,做好饲料、环境和管理制度的过渡,为提供优质生长育肥猪打下基础。 1断奶仔猪的应激反应 仔猪断奶时,从摄食母乳到开始摄食饲粮,其消化道面临着巨大的改变。母乳中,以母乳脂肪、乳糖和乳蛋白为主,而饲粮中含有不同程度抗原特性的植物性蛋白质、分子结构迥异的植物性多糖与脂类养分,从吮吸母乳(液体)到采食配合饲料(固体),从与母亲一同生活到离开母亲独立生活,从保育舍转到仔猪培育舍,所有这些都从心理、营养、环境多方面刺激仔猪,导致断奶应激。具体表现为:仔猪食欲降低、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精神状况以及外貌表现不佳等。营养应激是导致仔猪断奶应激的主要因素。要克服断奶应激,使早期断奶取得成功,首先要解决营养应激问题。研究仔猪的消化生理是进行营养研究的基础,也是探讨通过营养调控措施来减缓与消除仔猪的断奶应激的重要基础。 2 断奶日龄及方法 2.1 断奶日龄 最适宜的断奶日龄应该是每头仔猪生产成本最低,因猪场具体生产条件而异。一般成产条件下采用21~35d断奶比较合适,21d后母猪子宫恢复已经结束,创造了

教槽料的日粮配方

教槽料的日粮配方 有关3--4周龄前仔猪蛋白质和氨基酸需要量的数据很少ARC(1981 >。平均体重 4 kg、补饲液态奶的哺乳仔猪对赖氨酸的营养需要量为0. 87一0. 95 g/MJ总能(Williams,1976, Auldist等,1997)。饲喂固体饲料的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量数据也很少。NRC (1998 )估测,3一 5 kg断奶仔猪的最低营养需要量为:DE,14. 2 MJ/kg;CP,18. 3 g/MJ DE;赖氨酸,1.06 g/M1 DEo ARC(1981)对从出生到3周龄断奶仔猪的营养需要量的推荐值为:CP,16 g/MJ DE;赖氨酸,1. 12 g/MJ DE。 人们通常参考这些需要量的推荐值配制教槽料。但配制教槽料关键在于挑选适口性好和消化率高的能量蛋白饲料来提高采食量,而不是满足营养素的最低需要量。表3. 2中(A. C. Edwards,个人交流)给出了一些适用于哺乳仔猪生长至3}4周的教槽料配方示例。 表3.2教槽料配方示例(g/kg风干物质) 断奶时间2周3-4周 饲喂持续时 间2-4周龄3-6周龄 日粮 1 2 3 4 5 6 饲料组成 小麦390 ——592 ——

去壳燕麦—464 ——616 — 膨化玉米——352 ——579 豆粕30 —35 80 80 80 糖30 30 30 20 20 20 全脂大豆60 40 119 45 45 79 肉骨粉30 25 30 55 50 42 鱼粉50 50 60 70 60 50 血粉15 20 —20 20 20 脱脂奶粉200 200 200 ——— 乳清粉150 150 150 100 100 100 植物油38 15 20 10 —— 24 续表 3.2 断奶时间2周3-4周 饲喂持续时间2-4周龄3-6周龄 磷酸氢钙 2 2 ————石粉———— 2 5 赖氨酸盐酸0.5 0.6 0.2 2.6 2 1.9 DL-蛋氨酸 1.0 0.6 1.0 0.8 0.6 1.0 苏氨酸0.7 0.8 0.4 1.0 0.9 0.4

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调控措施

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营养调控措施 在现代化养猪生产中,国内规模化猪场已逐步采用仔猪超早期断奶(SEW)技术,有的甚至提前至10日龄。但仔猪早期断奶常出现腹泻、采食量下降、生长缓慢和免疫力降低等早期断奶综合症。其中腹泻是最常见的也是对仔猪危害最大的问题。据报道,断奶后8~13d,仔猪腹泻率高达32%,14~17d增至41.4%,此后降,到22~28d降到8.4%,断奶后仔猪死亡率高达20%~30%(杨雪峰,2004)。如何降低断奶仔猪腹泻成为当前养猪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早期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及降低仔猪腹泻的营养调控措施。 1断奶仔猪的生理特点 1.1内源消化酶活性低 乳仔猪消化道内源酶的分泌量较低,胃内仅有凝乳酶、胃蛋白酶,且含量仅为成年猪的1/3~1/4。同时,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分泌足够盐酸。缺乏游离的盐酸,胃蛋白酶就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Lindemann等(1986)报道,4周龄仔猪断奶7d后,胰脂肪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凝乳酶等活性下降到断奶前的1/3,除胰脂肪酶外,其他酶要经过两周才能恢复或者超过断奶前水平。张振斌等(1999)试验发现,空肠内容物中胰蛋白酶活性在断奶后第2d降低了50%,淀粉酶活性在断奶后第6d和第9d分别降低了50.8%和33.8%。Cera等(1990)研究发现,哺乳仔猪0~5周龄期间肠道脂肪酶活性几乎逐周成倍增加,但21d或35d断奶时,酶活性停止增加,需要经过1周恢复后才能重新增加,8周龄后仔猪消化道酶系统趋于正常水平。 1.2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变化明显

断奶后,仔猪消化系统小肠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小肠出现严重的绒毛萎缩、隐窝变深、肠黏膜淋巴细胞增生和隐窝细胞有丝分裂速度加快。王静华(2003)报道,21日龄仔猪断奶5d后,肠绒毛高度降低了50%。戴德渊(2006)报道,断奶后11d肠隐窝深度明显增加,肠绒毛高度显著降低。同时,肠上皮细胞刷状缘的蔗糖酶、乳糖酶、异麦芽糖酶、海藻糖酶等活性下降,这些变化可导致肠道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不良。而当未消化的营养物质到达大肠时,被微生物利用,产生甲烷、硫化氢、尸胺、腐胺等有害物质,刺激肠蠕动加快,引起肠道渗透压升高,最后导致腹泻。 1.3免疫力降低,抗病力弱 仔猪获得免疫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通过吮吸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二是在自然状态下仔猪自身免疫系统生成、发育而形成的主动免疫。初乳以IgG为主,约占80%,IgA占15%,IgM占5%;常乳以IgA为主,约占60%,IgG为30%。在仔猪产生的免疫球蛋白中,以IgM为主,IgA次之。IgG主要是在血清中起杀菌作用,可防止败血病。IgA的特点是能耐酶的消化,可附着在小肠内壁达12h以上,抑制大肠杆菌活动,抗胃肠道疾病。IgM对控制革兰氏阴性细菌的效力最强。初乳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虽高,但降低很快,如IgG的半衰期为14d,IgM5d,IgA2.5d。仔猪10日龄以后才开始自产免疫抗体,4~5周后才成熟,在21日龄断奶会降低仔猪循环抗体水平,抑制细胞免疫力,显著降低了血液免疫球蛋白的数量,此时仔猪对病原的抵抗力最低。 1.4肠道微生态系统失调 动物的消化道内存在数目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与其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保持着良好的平衡。正常情况下,微生物区系会随着外界环境和日

仔猪日粮配制要点

仔猪日粮配制要点 仔猪生理 断奶仔猪消化腺的发育尚未完全,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道柔软等特点,在配制日粮时,在原料选择上应该考虑物理性质柔软,对肠道不易造成机械损伤的饲料。如液体日粮、粉料,煮熟的,膨化的饲料。其次,在原料的化学性质上,首先应严格检测原料是否安全无变质、霉变。做好品质鉴定,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是否符合标准的检测评定。3周龄是仔猪最关键的免疫时期。一方面,因为这时由初乳和常乳所产生的被动免疫抗体水平已很少,而本身的主动免疫抗体的产生还未完全成熟。另一方面这一过渡时期恰恰是断奶仔猪的断奶应激时期,特别需要保护。 结合《营养学》和《饲料学》,仔猪日粮配制需要考虑的营养因素包括: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脂肪和日粮的抗原成分等。 一,蛋白质原料上,豆粕等豆科植物蛋白含有的抗原物质,可引起仔猪肠道损伤,肠道免疫反应,仔猪未能产生免疫耐受性,出现小肠绒毛萎缩和隐窝增生。消化酶活性下降,吸收功能降低,引发腹泻。饲料利用率降低,生长受阻,严重时死亡。所以应选用膨化大豆、鱼粉、血浆蛋白粉、全脂乳粉等优质蛋白原料,大豆去皮还可以降低粗纤维含量。这些原料含抗营养因子少、氨基酸平衡性好、消化利用率高。考虑到消化吸收方面,可在日粮食中添加消化酶胰蛋白酶、胃蛋白酶,蛋白酶。在断奶前使用教槽料,可以使仔猪较少发生下痢。然而,如果在断奶前只采食少量的教槽料,断奶后仔猪重新接触外源蛋白质时,会增加过敏反应,导致仔猪的下痢更严重。。Nrc1998日粮推荐5-10kg仔猪蛋白质含量为20%。 二,能量饲料方面,玉米作为主要的能量来源,但用量不宜过大,脂肪使用可考虑断奶仔猪胰脂肪酶和乳糖酶,它们生理活性高。适当添加脂肪和乳清粉等仔猪易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满足能量需要。碳水化合物以乳清粉中的乳糖吸收效果为最好,还具有促进乳酸菌增生、产生乳酸抑制有害菌、加强消化道蠕动、帮助消化、乳酸降低胃内ph值、提高胃蛋白酶活性的作用。淀粉使用最好添加α-淀粉酶,β-葡聚糖酶。 三,氨基酸平衡,玉米豆粕型日粮的使用中,还需考虑氨基酸平衡。由于植物蛋白的使用,仔猪的肠道消化率不高,常出现腹泻,故应适量添加合成氨基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等,尤其是赖氨酸,平衡氨基酸,提高仔猪蛋白子利用率。血浆蛋白粉,蚕蛹等动物性蛋白饲料都比较好。 四,饲料添加剂的使用,由于微生物大量繁殖,故保持微生态平衡对于仔猪健康和生长尤为关键。适量的抗生素能起到抑菌的效果,高铜也可抗菌,从而提高生长速度,但应在标准剂量之内添加。益生素和寡糖结合使用,低聚糖即寡糖能降低大肠杆菌造成的腹泻率,能起到抗生素替代效果,减小仔猪接受抗生素的机会,提高抗病性。在仔猪料中添加2%柠檬酸,效果最好。仔猪饮水中添加0.8%的乳酸,使仔猪增重提高9.9%。仔猪日粮中添加1.3%的甲酸钙,饲料转化率改善3.8%,添加0.9%以上则减少仔猪腹泻的发生。在日粮中添加1.5%~2%的延胡索酸,仔猪平均日增重、采食量和饲料利用率分别提高9%、5.2%和4.4%,对日粮干物质、粗蛋白、无氮浸出物和灰分的消化率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六大因素 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过高 断奶仔猪消化道及其酶系统发育尚未健全,导致日粮中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下和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不平衡。特别是在饲粮粗蛋白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较多的饲粮蛋白质进入大肠发生腐败分解,产生多量的尸胺、腐胺等毒性胺类物质,继而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结肠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弱,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而且研究还表明,日粮蛋白质本身并非唯一起作用的因素,还存在着某些蛋白质的致变态的反应。一些专家学者指出,仔猪肠道对日粮抗原过敏从而导致肠道损伤是断奶后腹泻的主要原因。仔猪断奶后的过敏性腹泻与饲粮蛋白质种类有关,其中植物性蛋白是引起仔猪肠道发生过敏反应的重要抗原物。 电解质不平衡 电解质平衡在仔猪渗透压、酸碱平衡、水盐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其与仔猪消化不良、腹泻等有密切关系。饲粮中的电解质平衡可直接影响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的电解质平衡,因此饲料中的电解质不平衡极易造成仔猪体内和消化道内电解质的不平衡,最终导致仔猪腹泻。 日粮的PH值过高 断奶仔猪本身就因胃底腺不发达,胃与神经系统之间的联系尚未完全建立,胃腺功能差,导致胃内PH值较高,如果日粮中PH值过高更会导致胃内酸度下降,为病原菌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进而大量繁殖,引起肠壁发炎、水肿,消化吸收能力降低,大量水分和营养物质被排出肠腔,从而引起仔猪腹泻、脱水、甚至死亡。 有毒物质和抗营养物 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过期失效,微量元素超标,含有毒物质(如棉酚、芥酸、单宁等)等都有可能引发仔猪腹泻。而且,饲喂过多的轻泻性原料仔猪也会发生腹泻。 维生素的缺乏 维生素是猪的重要营养成分之一,它不仅可作为猪体内许多酶的辅酶,参与生命活动,而且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猪生长、器官和组织的发育。维生素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缺乏症,其中能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有:维生素B1、维生素 B2、维生素PP和泛酸的缺乏。维生素B1作为α-酮酸氧化脱氢酶系的辅酶可参与糖代谢,其缺乏可出现糖代谢障碍,导致代谢中间产物(丙酮酸、乳酸等)的堆积,进而影响能量供应。仔猪临床表现为:呕吐、腹泻、生长停滞。维生素B2则作为生物体内的辅酶参与氧化,缺乏时,仔猪表现为:呕吐、肛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