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二拍中尼姑形象分析
“三言”中的僧尼形象研究

“三言”中的僧尼形象研究作者:田冬梅张颖夫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2期摘要:僧尼形象是“三言”中一类特殊的群体,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美学内涵,对这一类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明代社会的风俗人情。
本文主要分析“三言”中的僧尼形象,首先,从得道僧尼和世俗僧尼两类形象的分析中,解读“三言”中僧尼形象的丰富内涵;其次,从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僧尼自身和作者主观因素五个方面阐析形成作品中不同僧尼形象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三言” 僧尼形象佛教一、“三言”中的僧尼形象冯梦龙的“三言”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书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反映了明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在120篇的作品中,僧尼形象在全书四分之一左右的篇目中出现过,僧尼形象作为一种社会阶层,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现象。
在冯梦龙的“三言”中,僧尼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1.得道僧尼(1)超尘脱俗者。
他们恪守佛教的清规戒律,虔诚地信仰佛教,具有四大皆空、普度众生、悲天悯人、品德高洁等特点。
如《喻世明言·月明和尚度柳翠》中的月明和尚,是个“五戒具足,一尘不染”的高僧;《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法海禅师,以降妖除魔、救度苍生为己任;《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中的可常和尚,明明被冤枉与人通奸,却不进行辩解,最终重归仙境;《醒世恒言·吕洞宾飞剑斩黄龙》中的慧南禅师,讲经说法,神通广大。
(2)偶落凡俗者。
他们虽是有修为的高僧,却偶因世俗诱惑,违背佛教的戒律,主要是破了色戒,最终认识到自身的业障,重新皈依佛教。
如《喻世明言·月明和尚度柳翠》中的玉通禅师,因柳府尹设计陷害,被红莲引诱破了色戒,最终圆寂辞世;《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中的佛印禅师,虽然在词句中有调戏琴娘之意,但并没有酒后乱德,坚守住了多年的清修。
2.世俗僧尼(1)贪婪者。
他们云空并未真空,甚至比世俗恶人更为贪婪残忍,把空门作为敛财之地,把僧尼身份作为谋利的手段。
“三言二拍”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成因探析

“三言二拍”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成因探析晚明拟话本小说繁荣,“三言二拍”代表了其最高才平。
“三言”共—百二十卷,“二拍”存七十八卷。
其中,涉及到观音信仰的篇目数量众多,而且较为突出地体现了观音信仰中的观音救济形象,描写了不少观音怀大慈大悲之心,伸慈悲之手扶危济困、惩恶除魔的行为。
我们可以举例如下:《喻世明言》[1]卷二十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中,刘素香和张舜美夫妻走散。
刘素香被尼姑庵收留后,“旦夕参礼神佛,拜告白衣大士,并持大士经文,哀求再会。
”某夜,刘素香“忽梦白衣大士报云:‘尔夫明日来也。
”第二日,夫妇二人果真得以破镜重圆。
《喻世明言》卷二十九《月明和尚度柳翠》中,法空长老在度化妓女柳翠时,以观音化身为妓女度世上淫欲之辈归于正道的故事对其进行点化。
《警世通言》卷四十《旌阳宫铁树镇妖》中“孽龙精被真君斩其族类,心甚怒。
”便残害生民,为灾降祸,与真君及其弟子争斗不休。
观世音此事,曾助战降妖。
《初刻拍案惊奇》卷六《酒下酒赵尼姐迷花机中机贾菩萨闻得秀才报怨》中,贾秀才之妻巫氏被赵尼姑迷倒,遭到卜良玷污。
观音菩萨于贾秀才梦中显灵,暗示他设计报仇,最终恶人得惩。
书中写道:“此是贾秀才识见高强,也是观世音见他虔诚,显此灵通,指破机关。
既得报了仇恨,亦且全了声名。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四《盐官邑老魔魅色会骸山大士诛邪》中,入话介绍了观二拍”中观音救济现象的成因,希望能为古典白话小说研究、佛教文化研究添砖加瓦。
首先观音菩萨这一形象的原型来源于印度佛教,佛教对于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巨大影响力是产生这种创作现象的重要前提。
音化身妇人,指引巡江捕盗指挥,前往缉拿杀害徽商的寺僧的故事。
正文中,仇氏夫妻刻一慈善大士像,拜求得女,取名夜珠。
后有老妖摄去京珠,观音显灵将妖魔诛灭。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七《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中,崔俊臣携妻子王氏在赴任途中遭遇强盗,夫妻失散。
王氏流落到尼姑庵,每日礼拜白衣大土;最终夫妇团聚,王氏立心自此长斋念观音不辍。
_三言_二拍_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第 30 卷 第 6 期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Vol.30 No.62009年 JOURNAL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 Social Science)□邓声国(井冈山大学 人文学院 教授 文学博士,江西 吉安 343009)【摘 要】“三言”、“二拍”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现在来看,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并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崭新的文学形象,突破了过去封建理教束缚下传统女性的守旧形象。
本文试图从寻求爱情婚姻自由、挑战封建禁欲、追求女权独立、彰显个人聪明才干、肝胆行侠等五个方面,深入考察分析“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情况。
【关键词】“三言”、“二拍”;女性形象;自主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671(2009)06-0048-06漫长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等级制度可谓根深蒂固,一整套的“三纲”、“五常”礼制,将女性束缚在以家庭为细胞、以男性为统治中心的社会结构中,女性完全丧失了独立人格和社会地位。
早在成书于春秋战国时的《礼记·内则》中,人们就给女子立下了“女不言外”、“子妇无私货,无私蓄,无私器”的清规戒律,此后,汉代有班昭的《女诫》,唐代又有唐太宗长孙皇后的《女则》十卷,等等。
这些礼书大都强调男尊女卑,宣扬一整套有关妇女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从政治、经济、婚姻、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把女性禁锢得如同一滩死水。
长期的封建统治和奴役,导致了古代女性自主意识的失落和泯灭,也造成了男权文化结构中女性自我意识的空洞。
到了明代中期以后,女性的传统状况有了变化,伴随着城市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蓬勃兴起,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向各行业渗透,引发了意识形态领域人性的普遍觉醒,尤其是女性的自主意识被唤醒并得以张扬。
另外,统治阶级的日趋腐朽,思想控制的松动,也促使了个性主体意识开始张扬。
《二拍》中僧尼形象探究

《二拍》中僧尼形象探究作者:段新颖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8期摘要:《二拍》是明代拟话本中的重要作品,它属于文人独创型小说,反映了晚明的社会状况及作者的创作观点,具有重要的价值。
僧尼人物在《二拍》的78篇小说中占了23篇,共计33人。
其中具负面形象的僧尼人物占了17篇,共计21人,可分成放纵情欲、荒淫无度和贪欲无艺、唯利是图两种类型,就数量而言,负面形象多于正面。
关于僧尼人物负面形象的成因,可以从沿袭宋元小说的传统、僧尼数量的过度膨胀、肯定人的生理欲求、迎合接受者的喜好趣味四方面来做分析与探究。
总之,从僧尼人物的角度切入,可以了解凌濛初的创作观念,帮助我们认识晚明的社会状况。
关键词:凌濛初二拍僧尼人物负面形象一、引言明代文人在编辑、加工宋元话本的基础上,模拟宋元话本而创作的,主要供案头阅读的作品,称为拟话本。
《三言》与《二拍》是晚明短篇白话小说之集大成者,也是明代拟话本中最重要的作品,在明代叙事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冯梦龙的《三言》侧重于对宋元旧本及明代话本的搜集、整理与加工,《二拍》是文人独创型小说,对当时现实更为贴近。
在《二拍》中反映明代生活的作品几乎占了一半。
“明代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官贪吏暴、匪霸横行、民不聊生的状态都在《二拍》中得到反映”[1],所以《二拍》实际上比《三言》更能反映明代社会,以及明代文人对当时社会现象的看法,是以笔者选取《二拍》为论述范围,进行探究。
《二拍》中人物形象丰富多样,遍及三教九流,其中有一类形象颇为特别,那就是僧尼人物,这些方外人士,原本应是传道者、修行者,应以正面人物形象出现,但事实上却常常以负面形象出现。
笔者就主要探讨在《二拍》中僧尼人物负面形象出现的篇章数量、负面形象主要的类型和负面形象书写的原因。
二、僧尼人物负面形象的类型《二拍》中论及僧尼人物的有23篇,其中出现的主要僧尼人物,和尚有22人,尼姑有11人,共计33人。
《二拍》中描述僧尼人物负面形象的篇数共有17篇,主要可以分成两类:即放纵情欲、荒淫无度型和贪欲无艺、唯利是图型,虽然人物类型只占三分之一,数量却有21人,占了一半以上。
皈依红尘:尼姑的世俗人生——从“三言”,“二拍”中的尼姑犯禁说起

作者简介:汪注 (9 1 ,男 ,安徽 芜湖人 ,文学硕 18 一) 士 ,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 。
延伸 走向 “ 邪不胜正”和 “ 作茧 自缚”的俗套 中来 。 值得注意的是 ,在 “ 三言” 二拍”文本体系中,编著 、“ 者对义尼形象的刻画与肯 定在结构安排、 内容 侧重 上根本无 法与对淫尼、恶尼 的描绘与谴责相抗礼 。显然 , 姑的价值 尼
案惊奇 的第 6卷、1 9卷、2 7卷等 1 ,尼姑形象近 2 2篇 0 个 。以作品本身对她们的褒贬来作为划分标准 的话 , 她们可
、 .0 o 1 b1 N . O 3 O c .0 t2 o9
皈依 红 尘 :尼 姑 的世 俗 人 生
从 “ 三言” 二拍 ’ 、“ ’中的尼姑犯 禁说起
汪
摘
注
( 微 商 贸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基 础 教 学 部 , 安徽 芜 湖 2 10 安 40 )
要: “ 在 三言” “ 、 二拍” 收录的故事 当中, 尼姑形象往往扮演着与宗教戒律相 悖的角色: 或为人作伐 、 或为虎作伥 ,
社交、情欲等方面的关联来进行探 讨,以供大方之 家参考、
指正。
在 “ 三言 二拍”共计 2 0篇作品中,出现尼姑角色 、“ 0 的篇 目主要有 ( < 警世通言 的第 1 卷 、第 2 1 9卷 ,( < 初刻拍
的尼 姑真静 。 这两者 的恶行包括伺机投毒和谋财害命以及构
陷良家妇女 。当然 , 这类恶人的命运 沉浮会随着故事情 节的
大卿遗恨 鸳鸯绦 )她们毫不掩 饰地 用 自己的欲望打破庵院
鸿生著) 比丘尼传》( 、 释宝唱著)等屈指可数的专著之外 ,
涉及尼姑世俗 生活的记录 不能不说是羚羊挂角 ,无迹可 寻。 显然 , 寻求这些问胚的答案需要我们从解读文本入手。本文 将围绕 “ 三言 二拍” 中的尼姑与世俗社会之间在经济、 、“
三言二拍中尼姑形象分析

“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分析摘要:在“三言二拍”中,尼姑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塑造的尼姑形象是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义尼、淫尼和恶尼三类,这三类尼姑形象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文化思潮,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的道德观。
关键字:三言二拍;尼姑;分析“三言二拍”是晚明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描写了社会人情世态,体现了百姓的悲欢离合。
在明清小说中,尼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小说中大量出现。
“三言二拍”在大量描写商人、书生、官员等传统人物形象之外,对尼姑也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善尼、恶尼形象。
一、尼姑的分布与“三言二拍”的其他人物相比较,尼姑的人数相对较少,其200 篇作品中,出现尼姑角色的篇目主要有《警世通言》的第11 卷、第29 卷,《初刻拍案惊奇》的第6 卷、19 卷、27 卷等12 篇,尼姑形象近20个。
其中描写比较具体细致的有:《喻世明言》第四回闲云庵的王尼姑,第二十三回乾明寺的老尼、大慈庵的尼师;《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回浩家香火院的老尼惠寂;《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回静乐院的慧澄、观音庵的赵尼姑;第三十四回杭州翠浮庵的尼姑;《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回月波庵的妙通师父。
二、尼姑的类型通过分析,这些尼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义尼、淫尼和恶尼。
1、义尼主要有《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中妙果寺的住持净悟;《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的院主;《苏知县罗衫再合》中的匿名老尼姑,这些仁义的女修士总是在故事的女主人公处于危难之际及时出现,拯救并收留后者。
在这类尼姑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尼姑,如《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中月波庵的妙通师父和《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老尼惠寂的,她们的出现是为才子佳人牵线作筏,让旷男怨女之间的恩爱纠葛最终以喜剧收场。
2、淫尼这类尼姑一般都年轻貌美,她们虽身在庙庵,心中却有着对俗世情爱的渴求,并且她们的这种强烈愿望体现在了对情欲的放纵上面,最终成为害人害己的淫尼。
“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三言二拍”是中国古代小说的代表作之一,里面的僧尼形象丰富多彩,既有高尚的道德形象,也有丑陋的世俗形象。
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僧尼形象在小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世界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对“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进行系统分析和阐释,揭示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为深入挖掘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佛教文化提供参考。
3. 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的类型与特点的分析。
通过对作品中出现的僧尼形象进行分类和细致的描写,探讨不同类型的僧尼形象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与文化特征。
(2)僧尼形象的文化内涵的探究。
对“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所体现的佛教思想和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探讨其对中国文化和精神世界的影响和作用。
(3)僧尼形象的历史价值的研究。
通过对“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探讨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且能够对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探讨。
4.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的方法包括:(1)文本分析法。
通过深入阅读“三言二拍”中与僧尼形象有关的篇章,收集、整理并逐一分析,得出有实质性的结论。
(2)历史研究法。
通过对当时社会和文化背景进行研究和分析,对文本中的僧尼形象进行历史背景和文化解释,探讨其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
5. 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三言二拍”中僧尼形象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内涵和影响,扩展文学研究的视野。
同时,可以为当代人们提供借鉴和启示,为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贡献。
禁锢中的女性批判——《二拍》中的尼姑形象分析

好 下 场 。还 导 致好 人 家 内眷 吊死 好 几 个 。
第二个故事讲述一个正经人家的好女儿 , 只因体弱 , 被一 尼姑哄骗其母而送 与尼姑做徒弟 , 随其 出家 。后洁身 自好 , 终 于遇见如意郎君 , 和他两个用计脱离庵院 , 结成美好姻缘。尼 姑 自然又是没有好结果 , 她在丢失 了徒弟之后 , 和一个富家寡
虽 然官 府 有 如 此 的 限定 , 是 到 了凌 潆 初 所 在 的 晚 明 , 但 尼 姑 的世 俗 化 倾 向越 来 越 明 显 。 中第 六 卷 中记 载 的两个 女 性 , 书 分 别是 一 个 官 人 的夫 人 和 秀才 娘 子 , 不 是 小 ( 并 下转第 1 页 ) 4
2 1年 1 00 1月
NOV201 . 0
文 艺 理 论
LI RA R Y TH E o R Y TE
禁 锢 中 的女性 批 判
— —
《 二拍 》 中的尼姑形象分析
曾 婷
( 川 大 学 文 学与 新 闻学 院 , 四 四川 成 都 6 06 ) 10 5
摘 要: 凌潆初 的《 二拍》 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拟话本 小说 集, 中所描 写的诸 多女性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 其
中图分类 号 : 4 文献标 识码 : 文章编 号 :0 5 5 1 (0 02 — 0 2 0 12 0 A 10 — 3 22 1 )1 0 1 — 1
凌潆初 , 字玄房 , 号初成 , 别号空观主人 , 湖州乌程人。其 《 初刻 拍案惊奇》 四十卷 , 二刻拍案惊 奇》 《 三十八卷 , 内容 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分析
摘要:在“三言二拍”中,尼姑数量虽然不多,但其塑造的尼姑形象是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三言二拍”中的尼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义尼、淫尼和恶尼三类,这三类尼姑形象反映了晚明社会的文化思潮,体现了当时人们的价值观的道德观。
关键字:三言二拍;尼姑;分析
“三言二拍”是晚明著名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描写了社会人情世态,体现了百姓的悲欢离合。
在明清小说中,尼姑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小说中大量出现。
“三言二拍”在大量描写商人、书生、官员等传统人物形象之外,对尼姑也进行了生动细致的描写,创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善尼、恶尼形象。
一、尼姑的分布
与“三言二拍”的其他人物相比较,尼姑的人数相对较少,其200 篇作品中,出现尼姑角色的篇目主要有《警世通言》的第11 卷、第29 卷,《初刻拍案惊奇》的第6 卷、19 卷、27 卷等12 篇,尼姑形象近20个。
其中描写比较具体细致的有:《喻世明言》第四回闲云庵的王尼姑,第二十三回乾明寺的老尼、大慈庵的尼师;《警世通言》第二十九回浩家香火院的老尼惠寂;《初刻拍案惊奇》第六回静乐院的慧澄、观音庵的赵尼姑;第三十四回杭州翠浮庵的尼姑;《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回月波庵的妙通师父。
二、尼姑的类型
通过分析,这些尼姑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义尼、淫尼和恶尼。
1、义尼
主要有《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中妙果寺的住持净悟;《顾阿秀喜舍檀那物崔俊臣巧会芙蓉屏》的院主;《苏知县罗衫再合》中的匿名老尼姑,这些仁义的女修士总是在故事的女主人公处于危难之际及时出现,拯救并收留后者。
在这类尼姑中,还有一些特殊的尼姑,如《权学士权认远乡姑白孺人白嫁亲生女》中月波庵的妙通师父和《宿香亭张浩遇莺莺》中老尼惠寂的,她们的出现是为才子佳人牵线作筏,让旷男怨女之间的恩爱纠葛最终以喜剧收场。
2、淫尼
这类尼姑一般都年轻貌美,她们虽身在庙庵,心中却有着对俗世情爱的渴求,并且她们的这种强烈愿望体现在了对情欲的放纵上面,最终成为害人害己的淫尼。
比如《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巷》中苏州功德庵的尼姑们,《许蔡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中的尼姑真静,《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中非空庵中的静真、空照等。
她们毫不掩饰地用自己的欲望打破庵院的空寂与安宁,代之以情色与纷乱。
她们的结局通常是在故事作者的指责声接受“设计恣淫,伤人性
命,依律拟斩”的严刑惩处。
3、恶尼
恶尼的代表人物有《闲云庵阮三偿冤债》中的尼姑王守长,《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的尼姑慧澄、赵尼姑等。
这类尼姑的恶行主要是以伺机投毒来谋财害命,设计陷害良家妇女等。
当然,这类恶人的命运沉浮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延伸走向“邪不胜正”和“作茧自缚”的俗套中来。
比如在《许蔡院感梦擒僧王氏子因风获盗》中,陕西商人王爵用钱财向尼姑真静买春,而被真静伙同情夫无尘(和尚)杀死。
最终,和尚问成死罪,而尼姑被判逐出庵舍,卖为民妇。
总体而言,“三言二拍”中的尼姑以反面形象为主,多是对淫尼、恶尼的批判和谴责。
这体现了晚明时期百姓对尼姑的不良印象,反映了当时尼姑纵欲、醉心物质生活的现实。
三、尼姑形象的社会意义
1、反映了尼姑的社会形象,体现了作者对女性违反道德要求的批判。
“三言二拍”表现了晚明时期的社会情况,其对尼姑批判多于肯定的描写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百姓对尼姑的看法。
在《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作者厉声斥责了走街串巷、覆雨翻云、胡作非为的“三姑六婆”,而尼姑则被定位为“其间一种最狠的”,其中的原因在于“他借着佛天为由,庵院为囤,可以引得内眷来烧香,可以引得子弟来游耍。
见男人问讯称呼,礼数毫不异僧家,接对无妨。
到内室念佛看经,体格终须是妇女,交搭更便。
从来马泊六、撮合山,十桩事到有九桩是尼姑做成、尼庵私会的。
”
在小说中也多次描写到尼姑为了情欲,让和尚假扮尼姑与她们在庵中厮混的情景,体现了对这些淫乱的僧尼违背道德的谴责。
2、体现了“善恶有报”的因果报应观。
“三言二拍”中,这种思想主要是从淫尼、恶尼的悲惨结局表现出来。
如《酒下酒赵尼媪迷花·机中机贾秀才报怨》中赵尼姑主动为恶少卜良出坏主意,诱骗巫娘子,污了她清白。
巫娘子不甘受辱,在丈夫贾秀才的帮助下杀了赵尼姑。
又如《闻人生野战翠浮庵静观尼昼锦黄沙巷》中,功德庵中众多淫尼最后被揭穿真面目,杖责三十,拆了庵基,假扮尼姑的和尚也受刑身死。
翠浮庵淫乱,众尼耽于情欲,害死了多个年轻男子,庵主最终死于狱中。
小说中也明白表明这种因果报应的观念“正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综上所述,“三言二拍”中通过对众多尼姑的描写,反映了晚明社会尼姑中风气败坏的现象,表达了对女性纵于情欲的批判,体现了“善恶有报”的社会观念。
参考文献
[1] 冯梦龙.喻世明言.长沙岳麓书社.1992
[2] 凌濛初.初刻、二刻拍案惊奇.安徽文艺出版社.2003
[3]刘向群.“三言二拍”中的僧尼形象分析.合肥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