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与想象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比较是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 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及其 关系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在头脑中根据事物或现象的 共同点和差异点,把它们区分为不同种 类的思维过程。
抽象是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并舍 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 概括是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 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 到同类事物中去,使之普遍化的思维过 程。
(四)聚焦法
形象思维是人们利用头脑中的 表象进行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是表象、 想象和联想 表象是指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 关于事物的形象。从表象产生的 主要感觉通道来划分,可分为视 觉表象、听觉表象、运动表象等。
直觉思维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其 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 的一种迅速的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 直接的、本质的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直觉思维的基本特征: ①认识的跳跃性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 1、专家在如何表征问题上不同于新手。 新手分类更多地依赖于问题的表面信息,即 以客体和关键词为参照,肤浅地在问题表层上 表征问题;而专家分类问题则以解决问题所需 涉及的主要原则为依据,专家运用经验从问题 的更深层面和更精细加工的水平上表征问题。 2、专家用以表征问题的图式比新手的图式包含 更多抽象的信息和更多组织起来的子图式。 3、专家与新手解题时运用不同的策略。
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 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划 分,可以将思维划分为直观动 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逻 辑思维。
直观动作思维又称为实践思维,是 凭借直接感知,伴随实际动作进行的思 维活动。灵长类动物和幼儿的思维活动 大多属于这种类型。成人也有动作思维, 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 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 这比儿童的动作思维水平高。
思维和想象

思维与想象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1. 思维(thinking)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和概括的反应;是在感知基础上实现的高级的认知形式;其不受感知觉器官的限制,是在感知决得基础上,对感知材料的综合分析判断和推理.间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摆脱感官功能的束缚超越时空限制概括性: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抽取对关系加以概括2. 思维与感觉,知觉的关系认识过程的不同阶段认识过程中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3.思维的种类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作思维[action thinking]是以实际动作为支柱去解决问题的思维思维的概述形象思维[image thinking]是指运用具体的(表象)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抽象思维(abstract thinking)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形式进行的思维,它需要借助语词和运算符号来完成思维的概述皮亚杰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皮亚杰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思维形式所作的分类感知运动思维:主要通过感觉知觉和运动图式与外界取得平衡前运算思维:通过表象进行的思维,其没有守恒的概念与可逆性具体运算思维:有概念守恒与可逆性,出现具体运算图式初步形成了逻辑思维的能力形式运算思维:又称抽象的逻辑思维,是能进行命题运算的思维吉尔福特思维的种类background information聚合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发散思维:思维围绕问题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寻求合乎条件的各种答案(二)思维的心智操作1. 分析与综合2. 比较与分类3.抽象,概括和具体化问题解决得思维过程(一)问题解决的概念1. 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是指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得情景西蒙和纽厄尔的观点:每一个问题都包含给定,目标和障碍三种成分给定: 问题的起始状态,是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目标:问题的目标状态,是关于问题结论的描述障碍:由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中所需要克服的困难问题解决:是对问题空间进行搜索,以找到一条从问题的起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通路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系列心理操作、思维认知操作2. 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二)问题解决得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应用的思维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算法、启发式算法式概念:运用解题的一套规则来解决问题的策略特点:if 具体的问题有解题规则,按照规则进行,问题肯定可以解决if 按规则求解,工作量大启发式:凭借经验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常用的启发式策略手段-目标分析试探搜索阶段目标反推法简化计划法类比推理法(二)影响问题解决得因素问题解决得效果如何,一方面和主体的心理因素有关,另一方面和问题的性质及难易程度有关知觉特点迁移的作用: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方法对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影响,有正负之分举例: 运动项目中的迁移动机强度(动机的高低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定势是指人由于先前的活动所造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定义: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人们在思维时限定事物功用或性能的现象功能的固着常常会使思维过程"固定化",降低问题的解决效率功能固着(functional fixedness)(一)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定义: 创造性思维就是具有创见性的思维,它的显着特点是能够提供独特而又有价值的思维成果,其既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也是形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统一评价指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问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二)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创造性思维是伴随着创造性活动过程而言的,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分析最有代表性的、最有影响力的是英国的心理学家华莱士(Wallas,1926)提出的四阶段理论。
大学心理学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

实用文档
(二)什么是问题解决?
由一定情景引起的,按一定目标应 用各种知例如识“和韩技信能分油,”经算过术游一戏系:列思维 操作,使问“题3斤得的以葫芦解7决斤的的灌过,程。
(四)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创造新 形象的过程。
实用文档
四、作用
(1)预见功能 (2)理解功能 (3)补充功能 (4)调节功能
实用文档
五、分类 P98-100
(一)无意想象 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二)有意想象 1、再造想象 2、创造想象 3、幻想:包含科学幻想、理想和空想。 4、妄想:是一种常见的思维障碍,是思维的
独特性(新)
(2)发散思维
实用文档
运用已获得的知 识经验,按惯常 的方式解决问题
(三)根据创造性程度划分:
(1)常规思维
(2)创造思维
以新异、独创的 方式解决问题
实用文档
第二节 想象
猫说… … 小鸭子说… …
实用文档
一、想像的含义(P97) 想像是人脑对原有的表象
加工改造,创造新形象的心理
过程。
问题2:某城市有15%的人不把号码放在 电话簿上。如果你从该城市的电话簿上随 机抽取200个号码,你能否预期其中有多 少人是不把号码放在电话簿上?
实用文档
2、功能固着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
• 问题
–利用如图所示 的材料,将蜡 烛象壁灯一样 立在墙上。
实用文档
问 题 答 案
实用文档
程正方《心理学》第6章-思维与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无意想象
想
象
再造想象
有意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理想 空想
三、想象的种类
(一)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
目的性
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
三、想象的种类
(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 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如:读小说、看图施工等
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 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七)策略与方法
手段—目标分析法 爬山法 目标递归(或逆向)策略 头脑风暴法
"手段—目的"分析法,实际上也就是一种"排障法"。所有 子目标,其实就是子障碍排除。一个个子目标被实现的过 程,也就是一个个子障碍被排除的过程。
它分这么一些阶段: 第一步: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 第二步:确定妨碍目标的障碍。 第三步:分析造成障碍的原因。 第四步:对症下药,排除障碍。
形象思维在问题解决中有重要的意义。艺术家、作家、设 计师等更多地运用形象思维。
因A﹥B 且B﹥C 则A﹥C
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 来解决问题时,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根据探索问题的答案的方向不同
辐合思维 ——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 个方向提出
第二节 思维过程及规律
一、分析和综合
分析—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方面或特 征的思维过程。
综合—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结合起来 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分析与综合是相反而又紧密联系的同一思维 过程的不可分 割的两个方面。任何一种思维活动既需要分析,又需要综 合。
思维和想象-PPT课件

行初步的分析,以淘汰无效方法,寻找有效 方法。
综合式分析是把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综合起来
实现目标的分析方法,这种分析带有指向性。 是思维分析的主要方法。
(三)抽象逻辑思维
是以语词为基础,利用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
来进行的思维。成人的思维主要是抽象逻辑思维。
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要经历直观形象思维、具体
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成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这三种思维往往是相互
联系,相互渗透的。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7
根据解决问题的创造性,可分为:
习惯性思维:
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 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
创造性思维:
指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方案或 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12
四、思维和语言
语言是一种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社会约定
俗成的符号系统。
言语是个体掌握和使用语言的活动过程。
(一)思维和语言的联系
1.语言是思维活动的载体。人的思维活动是以感性材料为基 础,凭借语言为载体而实现的。语言具有如下特点: (1)语言具有概括性; (2)语言具有物质性。 2.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13
而使人的认识更加深刻,可以推测过去,认识现
在、预测未来。
【教学课件 行业资料PPT,持续更 新,敬请收藏】 4
二、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象、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事物的共同 的、本质的属性和内部规律性;
从反映的形式看,感知觉属于感性认识,是对客观
思维和想象

2.思维的特征
间接性
(通过已有经验以其他事物为中介去认识客观事物)
概括性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的认识。)
二、思维的种类
1、根据思维过程中的凭借物或思维形态的不同: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持的思维活动。 形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依靠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记忆表象 进行的思维活动。 抽象思维: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反映客观事物 的运动规律,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加以认识的思 维。
A
B
C
1
21 127
3
100
实验使用的问题
课题 序列 提供的三个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 水的容量D
A
B
C
2
14 163
25
99
实验使用的问题
课题 序列 提供的三个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 水的容量D
A
B
C
3
18
43
10
5
实验使用的问题
课题 序列 提供的三个容器的容量 要求量出的 水的容量D
A
B
C
一切事物。
、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突出表明人的心理活动的智慧性和创造性。 1、问题解决的过程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LOREM IPSUM DOLOR
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知觉情景的影响 功能固着的影响 问题解决策略的影响 原型启发 定势的作用 情绪与动机 迁移的作用 迁移:已有的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
种答案的思维方式。也叫求异思维。
发散式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囿于传统的方 法。发散式思维与思维的创造性有关。 是传统教学所忽视的一种思维。
0203 思维与想象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 ◎外延:概念的范畴。
(二)儿童概念的形成过程
• ①特定客体阶段,也称概念前阶段。在这一阶段 中,对儿童来说,词所代表的只是某个具体的事物 • ②具体特征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明显的外部 特征来理解概念,并以此来认识概念所指的某类 事物 • ③功用阶段。儿童以事物的某些功用来区分事物 并理解有关的概念 • ④逻辑定义阶段。即以某类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 的本质特征来理解概念的阶段。
(三)概念掌握 1、概念掌握的实质
概念掌握又称概念获得,指个体借助词语的帮助,把 前人已形成的概念,通过个体头脑的思维活动,转变 为个体头脑里的概念的过程。 实质: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区分出概念的有关 特征与无关特征、概念的肯定例证与否定例证的过 程,是通过概念同化的方式,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 经验。 概念掌握是主动的、带有年龄特征的复杂的发展过 程,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发展逐步臻于完善和精确化, 从泛化到分化,再到整合的过程。
难题解答
• 回答一道难题:A由B转化而来,B在沸水中生成C,C 在空气中氧化成D,D有臭鸡蛋的气味。请问ABCD分别 是什么 ? • 这道题曾经难倒过许多的硕士博士学者教授,据说包 括爱因斯坦这样的大科学家 。 • 据说第一个说出正确答案的是大街上修鞋的王二 。 • 知道得越多就绕离事物的本源越远;我们的知识越丰 富,就越容易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我们的眼光越高 远,就越容易被眼前的石头绊倒;我们在人生的路上 走得越远,就越容易忘记人生本来的目的和意义。
两种答案:
2、定势 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 备状态。 这种准备状态有时有助问题的解决,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 决。 X=B-A-2C
100=127-21-2×3 99=163-14-2×25 5=43-18-2×10 21=42-9-2×6 31=59-20-2×4 20=49-23-2×3 18=39-15-2×3
第7章 思维与想象

三、概念及其形成
2、概念的形成 概念形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也 就是人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 行概括、推理、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 应用于日后遇到的事例中,加以检验。检 验如果得到证实,那就肯定自己的假设; 否则,就根据新的信息,修改假设或提出 新的假设。
三、概念及其形成
3、在教学条件下对概念的掌握 (1)区分本质特征与非本质特征 在使用范例时,想法控制非本质特征,突出关键 特征。 引用反例并将它们与正例相比较。 应用变式。变式是从不同角度和方面组织感性材 料,使非本质要素变异,突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方 法。有两种:一种是保持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化 非本质属性;另一种是变化本质行征,而非本质 的特征保持不变。
二、思维与语言
1、言语及其作用 交际功能:言语的交际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 情的过程,是言语活动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思维功能:能力的思维活动,无论是具体思维还 是抽象思维,在个体掌握了言语之后,都是用概 念进行的,而词是概念的承担者。 调节功能:言语对人的心理与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创造功能:言语活动具有非常生动多样的创造功 能。在言语活动中,人们使用有限的数量的词语 和语法规则,但能产生或理解无限数量的语句, 而这些语句都是他们以前未曾说过或听到过的。
几种启发法
选择性搜索:在解决问题时,根据已知的 信息和某些有关的规则,寻找突破口,并 从初步突破中获得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 搜索直至找到正确的答案。 目的-手段分析:通过分析去发现问题的当 前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别并寻找一定 的操作手段去消灭这种差异。 逆推法: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出发逆向推 理,探讨达到目标的先行步骤是什么,这 就是逆推法。
二、思维与语言
2、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1)联系 从思维的特点看 从思维的内容与结果看 从思维的种系发生来看 从思维的个体发展历史来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解决问题的心理因素
定势影响
知觉 影响
影响解决问题 心理因素
迁移影响
功能固 着影响
定势影响
定势影响是心理活动的趋势自 然数定势set。过去经验影响下, 对解决后来相似问题的心理活动趋 势(倾向性)。先前心理活动形成 的心理准备。这种心理准备对解决 问题的影响可以是正性也可以是负 性的。
功能固着的影响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运用脑内已有表象解决 问题的思维称为形象思维,如房间布置 设计。
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是运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 解决问题的思维称为逻辑思维或抽象思 维。如论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等问题。
因 A﹥ B 且B﹥C 则 A﹥ C
思维的种类(按探索答案的方向)
发散 思维
聚合 思维
聚合性思维
聚合性思维是将问题提供的各种信 息聚合集中起来,得出一个最好最正确 答案的思维,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 理的思维方式。如诊断的过程。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⑴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片等 提示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 ⑵创造想象: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 运用已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 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的概念与意义
创造性creativity是指人们应用新颖的方 式解决问题交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 产品的心理过程。 意义: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进步,均依赖 创造。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人类 社会才会不断产生新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创造力的测量
创造性想象与思维是创造力的主要品质, 其中以发散性思维为主要指标。 其次是智力的测量 另外人格特征、兴趣等也与创造力有关。
课堂反馈
一、选择题 1“茅塞顿开”是创造性解决问题哪个阶 段: A准备阶段 B酝酿阶段 C验证阶段 D灵感期 E结论阶段 2人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梦属于 A无意想象 B幻想 C有意想象 D创造想象 E思维想象
想 象
想象概念是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 改造重新组合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想 象imagination。
表 象
表象是当事物不在面前时,人的头 脑中所出现的关于该事物的形象称为事 物的表象representation。
想象的分类
⒈无意想象:没有目的、不自觉的想象, 黄山的“猴子观海”,睡眠状态下的无 意想象--梦。 ⒉有意想象:根据一定目的,自觉地进 行的想象。如建筑设计师的构图,小说 家的人物形象设计等。
迁移影响
迁移影响是已获知识经验和 技能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解决新 问题的影响称为迁移(正负)。
Newell数谜问题
在下列加法算式中有十个不同的字 母,每个字母分别代表0~9的一个数码。 现已知字母D=5,要求找出每个字母所 代表的数码,运用通常的加法规则。使 得下面的算式成立: DONALD + GERALD -----------ROBERT
课堂反馈
四、简答题 1、简述思维与感知觉的关系? 2、思维是如何分类的? 3、解决问题的基本阶段主要包括哪些阶 段?
课堂反馈
二、填空 1、思维的基本形式有——、——、——。 2、思维的主要产物有——、——、——。 3、根据想象有无目的性,可将想象分为 ——和——两类。 4、问题解决一般分为——、——、——和—— 四个阶段。 5、创造性的特点是——、——、——。
课堂反馈
三、名词解释 1、思维 2、想象 3、表象 4、定势 5、迁移
第四讲 思维与想象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郭争鸣 副教授
思维的概念
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 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称为思维Thinking。 思维是以感觉知觉为基础、以已经具 有的知识为中介的高级复杂的认知心 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认知过程。是 大脑皮层高度发达的产物。
思维的心理特征
间接性
概括性
间接性
间接性是思维不是直接反映客 观事物的,而是借助事物的其它媒 介来反映事物本身。
概括性
概括性是思维反映的既不是 个别事物,也不是事物的个别特 征,而反映的一类事物的共同本 质的特征。
思维的种类(按思维对象属性)
动作思维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动作思维
动作思维是主要依靠直观动作解决 问题的思维称为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 维,如修理机器等。
抽象与概括
抽象:将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提出, 同时舍弃非本质的特征。是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知 心理过程 概括: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后 推广到同类事物的过程。
问题解决的基本阶段
1发现问题:就是认识问题的存在,从而产生解 决问题的动机与需要。要善于发现总是并且能 抓住问题的核心。 2分析问题:解剖问题的关键所在,使思维有明 确的指向。找出解决问题的要求和条件,将条 件和要求有联系的地方连接起来。 3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确定解 决问题的原则方法与途径。 4检验假设:通过实验或智力活动进行检验。
功能固着的影响是人们习惯于看到 某一事物的通常功能和用途,而难于看 出其它功能用途的现象称为功能固着。 是一种特殊定势。
倒水实验
倒水实验
这个 5 岁的女孩知道两 个同样大小的容器里装有 同样多的水.但是其中一 个容器中的液体被倒进另 一个细长的容器中时,她 却说细瓶中的水更多。即 使告诉她正确答案,她还 是不能理解。想一想,这 是为什么?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 不同方向思考,寻找多种答案的展开性 思维方式,称为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 维。一题多解。完整病历的鉴别诊断。
思维的形式
概念
判断
推理
概 念
概念concept是人脑反映事物一般本质 特征或联系的思维形式。概念以名词为 载体,一个名词概念包括有其本身的内 涵和外延。 内涵
创造性问题解决模式
准备阶段:搜集资料,复习文献,间接 获取经验知识和启迪。所谓磨刀不误砍 柴功。 酝酿阶段:充分准备之后,有了一定的 想法和打算,将其放置一下,反复思考 使其更加成熟。takea break 豁朗阶段:经过酝酿产生顿悟和灵感。 验证阶段:对新假设进行认真验证。
创造力的特点
1、变通性flexibility:是创造力在行为上 的外在表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独特性originality:对事物表现出的 独特新颖的见解。 3、流畅性fluency:较短时间内提出很多 的见解。以单位时间内发散项目的多少 来衡量。
思维的过程
分析与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分析与综合
分析:在脑内将事物分解为若干组成部 分并找出每部分的特征。 综合:将事物的各部分各种属性根据相 互关系组合成整体。
比较与分类
比较: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似事物放到 一起,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 分类:在比较的基础上确认事物主要与 次要特征,相同与不同点后将事物归入 相应在的种属类别之中。
外延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⒈内涵:是概念的质,是概念所反映的事 物的本质特征。 ⒉外延:是概念的量,是概念所包含的范 围的大小。 以人的概念为例说明内涵与外延。
判 断
判断Judgement是对于思维对象有所肯 定或否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由概念组成,以“主-系-表”的语 句形式表达。
推 理
人脑用已有的判断得出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称为推 理Inference。 推理必须包括前提和结论,前提就是已有的判断, 结论就推理所得到的新的判断。 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为归纳推理,如扁桃体 和关节的炎症都有红、肿、热、痛、功能障碍,从 而归纳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的病理为炎症。 是得出概念的推理过程; 由一般原理推出新的结论称为演绎推理,由一切金 属受热均会膨胀得出铁受热后肯定会膨胀的结论, 属于解决问题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