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和字

合集下载

古时如何称呼名和字

古时如何称呼名和字

古时如何称呼名和字
在古代,由于特别重视礼仪,所以名、字的称呼上是⼗分讲究的。

在⼈际交往中,名⼀般⽤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

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提到对⽅或别⼈直呼其名,被认为是⼀种不礼貌的⾏为。

平辈之间,相互称字,则认为是有礼貌的表现。

下对上,卑对尊写信或呼唤时,可以称字,但绝对不能称名。

尤其是君主或⾃⼰⽗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不敬”或叫“⼤逆不道”,所以便产⽣了我国特有的避讳制度。

在古代,名和字连起来称呼,也是为了表⽰尊敬。

主要有两种情况:⼀个是在先秦时期,当名和字连称时要先字后名。

例如:孔⽗嘉是孔⼦在宋国的祖先,孔⽗是字,嘉是名,姓为公孙;叔梁纥是孔⼦的⽗亲,纥是名,叔梁是字,姓为孔;孟明视是百⾥奚的⼉⼦,视是名,孟明是字,姓为百⾥;西乞术是蹇叔的⼉⼦,术是名,西乞是字,姓为蹇;⽩⼄丙是蹇叔的⼉⼦,丙是名,⽩⼄是字,姓为蹇。

另⼀种情况是⾃汉朝以后,名字连称时,先名后字。

在曹丕《典论.论⽂》中的⼀段话⾥,提到“建安七⼦”名字连称,都是先名后字。

这段话说:“鲁国孔融⽂举,⼴陵陈琳孔璋,⼭阳王粲仲宣,北海徐⼲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场德进,东平刘桢公⼲……”
古⼈对名和字的不同称呼,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理和⽂化⼼理,是⼀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礼仪⽂化。

文化常识:名、字和号

文化常识:名、字和号
还有的字,是自己的名的拆分,比如明人章溢,字三 益。
此外,还有少部分字,和名一样也使用了典故。比如 西汉名人司马相如,据《史记》载,他名"相如"是因为他仰 慕赵国名相蔺相如。而他字"长卿",是因为蔺相如是赵国的 上卿。 所以总的而言,作为"名"的衍生,"字"和原有的"名"有着非 常紧密的联系。不然一个人有两个毫无联系的象征符号,那 才是真的让人找不见规律,也摸不着头脑。
古 人 和的 名 号 、字
目 录


名 贰字 肆











字层Leabharlann 怎别的面










在古人眼中,“名”和“字”是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 那么,古人的名和字有什么区别?
《礼记· 檀弓》记载:"幼名, 冠字……周道也。"也 就是说,早在封建社会之前,在周代,中原一带的汉族 先祖就已经有了分别取名和取字的习俗。

这种联系,可以是正向的。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
的柳宗元,他请名"宗元"字"子厚"。在古代汉语中"元"

和"厚"的意义入 标是相近的。如白居易,他名"居易"字"乐

天"。这"字"来源于对"名"的联想。又如孟郊,名"郊"
字"东野",这"字"来源于与"名"同类的事物。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曾点,字皙.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d.意义相顺地: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为名地意思作补充解释或修饰,这种情况,可称做“扩充式”如:
徐干,字伟长.《孔丛子》曰:“非不伟其体干也.”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而且字对名作了补充解释.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须,字子迟.须、迟都是“待”义.
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
陆游,字务观.游、观义同.
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
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
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
b.意义相近地: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如: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地表字,而它们后面地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地主要成分.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地,下面分别作介绍:
a.意义相同地: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如:
屈平,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曹操,字孟德.《荀子·劝学》篇说:“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谓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话里,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对名作了修饰性解释和补充.
赵云,字子龙.《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名和字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
陆羽,字鸿渐.《周易》日:“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字对名作了解释.
高明,字则诚.《礼记》日:“诚则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话中,诚是明地前提条件,明是诚地后果.
梁鸿,字伯鸾.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古代名和字的关系

古代名和字的关系

古代名和字的关系
(1)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张衡字平子、宋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就是同一个意义。

(2)“名”和“字”有意义相互辅助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3)“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他“名”、“字”中的“熹”与“晦”、是反义。

名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称谓,一个代号而已。

但对于古代人则大不一样,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由于名和字是古人人生中两个不同的阶段而起的称谓,所以他还有不同的寓意。

名起于出生之时,标志着一个人的降临。

字起于冠礼或笄礼时,代表着一个人进入成年。

古代名和字的关系

古代名和字的关系

古代名和字的关系
古代名和字的关系是密切相关的。

在古代,人们的名字通常是由一个
或多个汉字组成的,这些汉字往往与其父母的期望、家族的传统、出生地
点等有关。

同时,名字也可以反映出人的性格、品德、才能等方面的特点。

在古代,人们的名字往往是由父母或长辈根据一定的规则和传统来取的。

例如,男孩的名字通常要带有“文”、“武”、“仁”、“义”等字,女
孩的名字则要带有“娟”、“婷”、“妍”、“秀”等字。

此外,名字还
要符合五行八字的原则,以保证人的命运和运势。

除了名字,古代人的字
也非常重要。

字是指人的表字、号、字等,通常是由自己或长辈取的。


往往与人的性格、才能、志向等有关,可以反映出人的个性和特点。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字是“子美”,反映了他的才华和美丽的文学风格;明代
文学家冯梦龙的字是“幼安”,反映了他的性格温和、安静。

总之,古代
名和字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不仅是人的标识符,也是人的身份、性格、
命运等方面的体现。

名和字的用法(一)

名和字的用法(一)

名和字的用法(一)
名和字的用法
1. 名和字的定义
•名:指人、事物或概念的名称。

•字:指人名的另一种称呼,通常为简称或别称。

2. 名和字的区别
•名是人或事物的正式称呼,具有唯一性和普遍性。

•字是人名的偏好称呼,可以是别名、字号或号码。

3. 名和字的用法
人名的用法
•姓名:人的名字,通常由姓和名组成。

•别名:人名的另一种称呼,可以是昵称、艺名或绰号。

•字号:人名中的乳名、字、号等称谓。

•敬称:对长辈或尊贵人物的尊称,如先生、女士等。

事物名称的用法
•品牌名:产品或公司的商标名称。

•称谓:对事物的尊称或称呼,如国家的称谓、大学的称谓等。

•基本名:事物的基本名称,用以区分不同的事物。

概念名词的用法
•专有名词:特定领域或特定概念的名称。

•通用名词:表示一般概念或抽象概念的名称。

4. 常见用法示例
•人名的用法
–姓名:张三、李四、王五
–别名:小明、大力士、小红帽
–字号:江南柳、东篱子、孟子
•事物名称的用法
–品牌名:Nike、Apple、Coca-Cola
–称谓:中国、帝国大学、伟大的发明
–基本名:苹果、汽车、椅子
•概念名词的用法
–专有名词:微软、量子力学、二战
–通用名词:计算机、物理、历史
以上是名和字的用法的一些列举和详细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

古人的名、字、号家谱中人物的简介和古文、古诗词中介绍作者时,总是碰到名、字、号。

古人的:一、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

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二、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有两种情况:1、“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2、“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

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

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

三、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

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

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

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

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

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古人的“字”20世纪以后出生的人,姓名都比较简单。

在秉承先辈姓氏的前提下,取一个字或两个字作为名就算完事。

对于他们来讲,“名字”是一个单纯词,意义不可再分割。

但是,对于古代中国人而言,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独立的意思,不可混为一谈。

这里专讲古人的“字”。

从周代开始,人们在名以外,又另取字。

《礼记·檀弓》称:“幼名,冠字。

”这句话的解释是:“始生三月而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

”“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时加“字”,当然是说男子;对于女子,则是“许嫁笄而字”,到了可以出嫁之时(15岁)加“字”。

人一出生就要起名,是为了分别彼此,否则便无法以独立身份进入既有的社会秩序系统之中。

对小孩直呼其名,不会有什么顾忌,但同样对已经成年者,便显得不够尊重,取字,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

古人名与字的关系1、“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

《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2.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

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

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

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a.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屈平,字原。

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

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

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须,字子迟。

须、迟都是“待”义。

张衡,字平子。

衡、平义同。

陆游,字务观。

游、观义同。

曾巩,字子固。

巩、固义同。

班固,字孟坚。

坚、固义同。

孟轲,字子舆。

轲、舆都是车。

b.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

如:梁鸿,字伯鸾。

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

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郑樵,字渔仲。

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李渔,字笠翁。

渔翁常戴蓑笠。

陈琳,字孔璋。

琳、璋都是玉石制品,互为辅助。

c.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字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

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

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和字
• 名,是在古代社会中使用的个人的符号。自己称呼用名,外面称人用字。
• 字常常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和“名”互为表里的,所以它又叫“表 字”。
• (1)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东汉张衡字平子、宋 代诗人秦观字少游、陆游字务观,他们名、字中的“观”和“游”就是同 一个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 名字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就是一种称谓,一个代号而已。但对于古代人则 大不一样,名和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当子女出生后,长辈要给子女取一个名,在一生中,只有这个名才是最正 式的称谓。因此称大名,而在古代社会这个名要入官服的户籍簿,因此这 个名又叫官名。字是在子女长大成人以后,由父母或长辈起的又一称呼, 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长到20岁(虚岁)要举行冠礼,即表明成年了;女子 则在15岁(虚岁)举行冠礼或笄礼时,待加冠或插笄仪式结束后,还有给 受冠者或受笄者一个新的称谓,这就是字了。男子二十,冠而字。《礼记. 曲礼》所以古代人便有父母或长辈起的两个不同的称谓。
• 四是“延伸式”:据义指实,意义相延。即:表率意为名字意思的延伸。 例如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的意思;
• 五是“辅助式”:辨物统类,意义相近。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 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例如陈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互为辅助。
• 另外,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字,而称 其别号。
• 而且,字一般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礼记 曲礼》记载说,“男子二 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论男女,成年才取字,目 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人称呼他。一般人,尤其是同辈或者下属只许称 尊长的字而不能称其名。
• 至于意义,往往有同义,反义,甚至推想几类。举几个人为例,周瑜,字 公瑾,这里都是美玉,这就是同义。朱熹,字元晦,一明一暗,这就是反 义。赵云,字子龙,从云到龙,这就是推想。
是并列关系。例如诸葛亮,字孔明。都是亮的意思;
• 二是“矛盾式”:反义相对,意义相反。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例如 朱熹,字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 三是“扩充式”:连类推论,意义相顺。即:表字与名出自一句话中,意 思相顺,且字为名作补充解释或修饰。例如赵云,字子龙。《周易》说: “云从龙,风从虎;
• 由于名和字是古人人生中两个不同的阶段而起的称谓,所以他还有不同的 寓意。名起于出生之时,标志着一个人的降临。字起于冠礼或笄礼时,代 表着一个人进入成年。
• 那么古代“字”和“名”什么关系呢? • 根据清代训诂学家王引之的《春秋名字解诂》,一般是有5类情况: • 一是“并列式”:同义互训,意义相同。即: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
• (2)“名”和“字”有意义相互辅助的:唐朝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 天”故能“居易”;宋朝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因能“补”过才能“无咎”。
• (3)“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他“名”、 “字”中的“熹”与“晦”、是反义。
• 古人认为成年之后,直呼其名就是不礼貌的了,所以取一个字让人称呼自 己。
• 号和名不一定有必然联系。例如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 东坡居士。 • 此外,有人认为称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官职、籍 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袁世凯被称袁项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