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汉字文化圈.

合集下载

现代汉字学名词解释

现代汉字学名词解释

现代汉字学名词解释1.音素文字——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的音素(音位),这种文字是音素文字。

(2页)2.语素文字——文字的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的语素,这种文字是语素文字。

(2)3.字种数——字形虽然不同,如表示的是同一个语素,这样得到的字数是字种数。

(9)4.字频——字频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里,每一个汉字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

(33)5.通用字——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是出版印刷、辞书编纂、信息处理等的用字。

(48)6.常用字——书写现代汉语经常要用到的字,也就是频度和使用度高的字。

(48)7.拥字量——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种笔画数有多少个汉字,这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

8.笔画——构成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

9.笔形——指笔画的形状。

10.部件——也叫字根、字元、字素,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

11.独体字——由一个基础部件构成的字是独体字。

12.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构成的字是合体字。

13.字符——分析汉字的内部结构,得到的基本构字单位是字符。

(92)14.记号——和整字在意义和读音上都没有练习的字符是记号。

(93)1.音素文字文字基本单位记录的是音素,这样的文字就是音素文字。

2.语素文字文字基本单位记录的是语素,这样的文字就是语素文字。

3.字种数根据记录语素的多少统计出来的字数就是字种数。

4.字频字频就是汉字的使用频度,是指在一定历史的历史时期内经抽样取得的文字资料中每个汉字使用次数与抽样资料总字数的比例。

5.通用字通用字就是书写现代汉语一般要用到的字,也就是出版印刷、辞书编撰、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用字。

1.拥字量:答:在一个确定的汉字字符集中,每一种笔画数拥有的汉字数量就是该笔画数的拥字量。

例如《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一画的汉字有“一、乙”两个,笔画数1的拥字量就是2。

2.部件答:部件是汉字外部结构分析得到的结构单位,由笔画组成,具有组配汉字功能,例如“种”由“禾、中”两个部件构成。

五年级(上)-第四课影响深远的汉字部编版

五年级(上)-第四课影响深远的汉字部编版
下面两个片段,分属同一次作文中的两篇文章,均为正文的开头部分。比较两个片段在阅读感受和事理阐释两方面的差异,有助于更 好地理解书信体作文的表达技巧。
一国家考试科目。我国为了推动汉语走向 6. 金兜山上的妖怪叫(独角兕 ),本是(太上老君 )的坐骑,他趁着看牛的童子瞌睡,偷了宝贝(金钢琢 )下界作怪。
有汉语元素的英语词语。 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飞逝,意志随岁月消失,最终年老志衰,大多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守着穷困的陋室,此时后悔又
怎么来得及呢!
4、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带着一丝丝的遗憾,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她们跳跃着,旋转着,轻舞飞扬着,翩然落下。
二、主要内容 在俄罗斯,汉语已经被列入中学生统
直到现在,日语中仍然把汉字认为是 他们书写体系的一部分。在朝鲜和越南, 已经完全不再使用汉字。在韩国,汉字的 使用在近几十年来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朝 鲜语/韩语中使用了大量的汉字词汇,并 且重音现象严重,所以在需要严谨表达的 场合中仍然会使用汉字。
星期天,小朋友们早早地来到山顶上放风筝。阵阵凉风吹来,吹在人们的身上凉丝丝的。望着蓝蓝的天空,悠悠的白云,看着越飞越 高的风筝,舒服极了。
三、课时活动总结
1.汉字不仅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 纽带,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2.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古老的 汉字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3.汉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中将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板书设计
避,亦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是一位严谨、细致、热爱生命、珍爱自然的昆虫学家。
(1)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数为什么 越来越多?请简要分析原因。
汉语本身的特点和魅力;国家实力 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交往的 日益频繁。
(2)哪位科学家为汉语走进信息时 代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留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与否会影响到读写诸技能的提高,关系到其汉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母语文字、文化背景等多方面有不同,因此应该对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本文考察范围为狭义上的汉字文化圈国家,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且历史上使用过汉字以及目前仍在使用汉字的国家,以日韩为代表。

非汉字文化圈以典型的欧美为代表。

一、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行的教学模式(1)先语后文“先语后文”提倡通过拼音学习汉语。

在汉语教学的入门阶段先学口语,只教拼音,不教汉字,通过汉语拼音教授学生掌握几百个生词,大约半年以后再开始集中学习汉字。

该教学方式的倡导者认为:外国学生记认汉字非常困难,要死记硬背才能记住一个汉字的形音义。

(2)语文并进“语文并进”是语文一体的教学方式,指语音、语法教学与汉字教学同步进行。

这种教学模式在最初的教学中介绍汉字的基本笔画、部件,课堂上,用课文联结生字、语法、语音,听说结合,互相促进。

(3)字本位教学方式“字本位”的教学方式就是专门设立汉字课,以汉字为中心发散学习词汇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方式集中体现以汉字为教学中心、教学起点的理念。

这些教学模式特点各有不同,也不能说孰优孰劣,但是适合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阶段的。

二、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群体差异2.1 汉字认知这方面主要是针对母语文字背景与对汉字认知的影响。

有实验得出结论,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留学生意符意识仅仅在学习初期有差别,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这种差别逐渐变小。

其次对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知道汉字的读音和知道汉字的意义之间没有密切联系,但是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知道汉字的读音和知道汉字的意义之间有密切联系。

在学习汉字字音的时候,汉字文化圈的的学生对汉字读音的识别主要倾向于整字提取,形音之间的联系较为固定,语音识别成绩较好,使用策略一致,错误趋向分布比较集中。

《汉语“文化圈”》阅读答案

《汉语“文化圈”》阅读答案

《汉语“文化圈”》阅读答案汉语的书面语言任凭口语的差异流变,几千年不变如一,既是人类最古老的语言,也是人类最普遍使用的语言。

17、18世纪欧洲人最初接触汉语时,以为汉语曾经是世界上唯一一种世界性语言。

1669年,英国思想家约翰韦伯出版《关于证明中华帝国之语言有可能为人类最初语言的历史评说》,这部试图证明人类建造巴别塔之前讲的那种统一的语言就是汉语的著作,轰动一时。

半个多世纪以后,塞缪尔·舒克福特更加确定地重申了这一观点:“在地球上确实存在着另一种语言,它似乎有着某些标记,表明它是人类最初的语言,这就是汉语……”在西方现代资本主义扩张之前,汉语确实是最具有“世界性”的语言。

整个东亚与东南亚部分地区,经历了漫长的文化同化过程,以中国为中心形成了一个超越政治国家与民族、超越战争与敌意的“文化圈”。

礼制天下、世界大同的儒家思想,为这个文化圈奠定了普世主义理想,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这个“文化圈”,就是以汉文字为媒介而拥有共同价值体系的文化共同体。

汉字构筑的东亚文化共同体在现代西方文明的冲击下出现解体的趋势,但其内在的共同价值却没有彻底失落。

汉语日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语言,出现在西方现代扩张高潮过后。

今日中、日、韩三国的经济规模总量直逼北美西欧,如果没有冷战后遗留在这一地区的意识形态与政治的隔阂,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从世界人口结构看,中、日、韩以及散居在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5000多万华人,已占世界总人口的30%。

这是古老的“汉字文化圈”为汉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提供的可能性基础。

一种语言超出本国或本民族范围向外辐射,称为语言“出超”。

当然,语言的“出超”,有着比较复杂的历史原因。

而今天海外兴起的学汉语热潮,是中国和平发展的结果,是中国文化魅力的吸引使然,是海外学习者的自愿选择。

“汉语热”折射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巨大热力。

面对中国提供的巨大商机,如同曾经“学英语”一样,许多海外人士开始“学中文”。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共3套)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练习试题含答案解析(共3套)

人教统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8.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习题(含解析、答案)1一、填空题1.除汉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国家推广(______),推行(______)。

3.在今天这个(______)、(______)的时代,古老的汉字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4.汉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最(______)的文字之一。

汉字是(______)体系的文字,特别是早期汉字,直观形象,生动多姿。

5.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除汉字外,还有藏文、(______)文、维吾尔文、(______)文等几十种文字。

这些文字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______),它们共同书写了祖国悠久的(______)和灿烂的(______)。

6.(______)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我们的祖先在(______)中创造出来的,熔铸着先人的智慧和灵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______)。

它不仅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组带,也是世界人民的(______)。

7.保护世界遗产,需要人类的共同努力。

我们身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同样需要保护。

(______)爱护生态和(______),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8.中国的文字最初是从(____________)演变而来的,与世界上许多民族文字逐步演变为拼音文字不同,我国的汉字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的(____________)特点。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______),推行(______)。

”10.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除汉字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等几十种文字。

这些文字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共同书写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二、选择题11.()发明了激光照排系统。

A.毕昇B.王选12.()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文字。

汉字介绍

汉字介绍
2015-4-4
D 解析:A项kē/kě/kē/gě;B项rú/rú/nuò/rú ;
C项中“赎”读作shú ,其他的都读dú ; D项都读xiāo。 读:màn/màn/màn/màn/wàn(两种);B 项依次读:hé/kē/kè/kè/hé(三种);C项 依次是:hòng/g{ng/gōng/gāng/gōng (四 种);D项依次是pū/pú/pǔ/pú/pú (三 种)。
2015-4-4
(2009•湖北高考)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






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拜谒/枯竭 冲锋枪/冲击波 恣意妄为/千姿百态 B. 陨石/功勋 倒胃口/倒栽葱 崇山峻岭/怙恶不悛 C. 梗概/田埂 迫击炮/迫切性 瓜熟蒂落/啼笑皆非 D. 篆书/椽子 空白点/空城计 愚公移山/向隅而泣 (2009•广东质检)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 相同的一组是( ) A. 篆书 缘由 掾吏 不容臵喙 B. 讥诮 肖像 走俏 积毁销骨 C. 洁静 诘问 拮据 佶屈聱牙 D. 滇池 缜密 娇嗔 瞋目怒视
2015-4-4
B解析:A yè/jié ,chōng/chōng,zì/zī;B yǔn/xūn,dǎo/dào,jùn/quān;C gěng/gěng, pǎi/pò ,dì /tí ;D zhuàn/chuán,kòng/kōng,
yú/yú 。
A解析:A项“篆”读zhuàn,“缘”读y uán,“掾”读yuàn,“喙”读huì 。B 项“诮、俏”读qiào,“肖”读xiào, “销”读xiāo。C项“桔”读jú ,“诘、 拮”读jié ,“佶”读jí 。D项“滇”读d iān,“缜”读zhěn,“嗔,瞋”读ch ēn。

汉字文化圈

汉字文化圈

二 “汉字文化圈”的演变和发展
• 正当越、朝、日三国使用汉字进入巩固期 时,进入“汉字文化圈”的民族和国家有 所增加,“汉字文化圈”出现了扩大的迹 象。
• 这种迹象的重要标志就是契丹字、女真字 和西夏字等仿汉字文字的面世。
契丹字
• 契丹族是中国古代民族之一,属东胡的一支。公元907年,契丹族首 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契丹语属于阿尔泰语系,语族未定。契 丹族建国以前没有自己的文字,建国以后才仿效汉字创造了契丹文 字。 契丹文字可分为契丹大字和契丹小字两种。“(辽太祖神册)五年, 始创契丹大字,诏颁行之。”“汉人之陷蕃者,以隶书之半加减, 撰为胡书。”即指此文字。 契丹大字系表意性汉字式词符文字,其中有些直接借自汉字,字形、 字音、字义完全相同,如“皇帝”、“太后”、“太子”、“太傅” 等等。还有一些仅借用汉字字形和字名,而字音采用契丹语的读音, 如“一”、“二”、“三”、“四”、“五”、“十”、“日”、 “月”等等。 契丹小字是表音文字,表音受回鹘语影响,其方法由模仿汉字反切 而得。契丹族自此始实行双文制度。总的说来,契丹字系“借意” 于汉字,属于再生文字。


朝鲜人使用汉字的历史
• 汉字是朝鲜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朝鲜人使用汉字的历史稍微 晚于越南人。远在纪元以前(约相当于中国西汉末期),朝 鲜人就接触了汉字。 • 到了公元4-5世纪时,汉文已经成为朝鲜的书面语,通用于 高句丽的贵族阶层中; • 后来,又逐渐形成了利用汉字的音或义来标记朝鲜语的书写 形式,叫作“吏读”(亦作“吏道”、“吏头”、“吏 吐”)。一方面,这种书写形式服从朝鲜语的词序;另一方 面,它对实词后有语法意义的附加成分仍然用汉字进行标记。 •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中,朝鲜人使用汉字的数量几乎与《康熙 字典》(约四万九千多字)所收辑的字数相等,由此可见汉 字在朝鲜半岛流传之广。这是朝鲜进入“汉字文化圈”的前 期。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知识点汇总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知识点汇总

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一、知识点1.我国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出汉字外,还有藏文、蒙文、维吾尔文、朝鲜丈等几十种文字。

这些文字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他们共同书写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过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2)古老而优美的汉字3.汉字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特别是早期汉字,直观形象,生动多姿。

4.汉字与绘画同出一源,早期汉字与以写意为特点的中国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字的这种写意性形体使得人们很容易根据字形去判断它所表达的意义。

5.汉字形体优美,具有十分独特的审美价值。

从甲骨文到楷书,每一个阶段的汉字都呈现出不同的字体风格,构成了中华文化历史上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6.汉字的书法艺术更是绚烂多姿,异彩纷呈,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重要元素。

(3)意蕴隽永的汉字7.汉字是我们的祖先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每个汉字都熔铸着先人的智慧和灵感,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力。

8.汉字形体与其所表达意义之间的密切关系,使得它与中华文化的众多元素相互融通、神合意随,在中华文化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汉字之中有故事,汉字之中有文化。

从汉子的形体中,我们往往可以体味出中华民族传统的思想观念。

9.汉字自古至今一直顽强地坚持自己独特的表意性,每一个汉字都蕴含着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

一个个字符就如同中华文化的活化石,传递着来自古代社会的音讯,描绘了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

(4)影响深远的汉字10.汉字不仅是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财富。

汉字很早就传入了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和地区,对促进中国,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周边也逐渐形成了以汉字为媒介的“汉字文化圈”。

11.在今天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古老的汉字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随着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日益增强,汉字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汉字文化圈学习要点1.文化圈概念2.汉字文化圈概念3.汉字文化圈文字类型4.汉字文化圈文字的层次5.历史上的汉字文化圈6.现代的汉字文化圈第一节“文化圈”理论由来在20世纪初叶,德国人类学家莱奥·弗罗贝纽斯(Leo.Frobenius,1873—1938 )第一个提出“文化圈”(Cultural Circle)术语并在非洲划分。

继之德国民族学家、文化传播学派代表人物学者格雷布内尔(Robert Fritz Graebner,1877-1934) 与奥地利学者施密特(Wilhelm Scbmidt,1868-1954) 提出文化“一次发生论”和“文化圈理论”。

一次发生论:认为重要的文化成就(如文字)总是只发生一次,其他地区所享用的文化成果由发源地传播而来。

此说隐含文化沙文主义,遭到许多人批判。

文化圈:认为世界上存在若干个“文化圈”。

每个文化圈包含一定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共有成分。

施密特主张文化圈在地理上不一定要连成一片。

文化圈由核心(文化源地) 和边缘(文化受容区)组成。

核心影响并制约边缘,边缘则反作用于核心,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核心与边缘也可能置换。

在各文化圈之间,也会发生强度不等的相互作用。

“文化圈”说大体反映世界文化史实际,故被普遍采用。

与中国有关的有两个文化圈:史前“太平洋文化圈”;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圈”。

中国学者季羡林有“四大文化体系”提法:①希腊罗马文化。

②闪族文化(从希伯莱到伊斯兰时期。

闪族人,即闪米特人,亦称“塞姆人”(Semu)。

《旧约全书·创世纪》传说,称阿拉伯半岛的游牧民族闪族人为诺亚长子闪(Shemu或Semu)后裔。

阿拉伯人、犹太人都是闪米特人。

如今生活在中东、北非的大部分居民,是阿拉伯化的古代闪米特人的后裔)。

③印度文化。

④中华文化。

它们都曾是具有强大扩散力的文化源地,影响的时间长、地域广。

较流行的还有“五大文化圈”说法:①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天主教文化,英美等世界多数国家。

②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东正教文化,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马其顿、黑山、保加利亚、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③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伊斯兰教文化,埃及、沙特,伊朗、巴基斯坦等国家,东南亚马来西亚、印尼大部分、菲律宾南部。

④印度文化圈(南亚文化圈):印度教、佛教文化,印度、孟加拉、缅甸、尼泊尔、斯里兰卡、泰国、老挝、柬埔寨。

⑤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汉字文化影响所及地区,核心为中国、朝鲜、日本、蒙古。

地域可扩展至俄罗斯远东部分地区、越南、东南亚各国。

大部分文化圈以宗教作为传媒手段,即通过宗教来传播文化。

东亚文化圈主要通过汉字来传播文化。

第二节“汉字文化圈”界说1.“汉字文化圈”的提出“汉字文化圈”是关于汉字与汉字传播一个新概念,最早是日本学者藤堂明保(1915-1985)1971年出版《汉字及其文化圈》一书提出并论述的,80年代法国学者汪德迈出版《新汉文化圈》,明确划定了汉字文化圈范围(朝、日、越、新等)。

1993年陈玉龙等人著《汉文化论纲》,书中有《汉文化圈史话》章节,杂用汉文化圈、汉字文化圈。

从文化角度看,汉文化圈与汉字文化圈,外延多有重合。

从泛宗教视角看,“汉字文化圈”又有人称为“儒教文化圈”“汉族文化圈”“华化佛教文化圈”甚至“筷子文化圈”但“造成中华文化核心的是汉字,而且成为中国精神文明的旗帜。

”(饶宗颐语),因此,“汉字文化圈”名称最为恰当。

2.定义A.广义:包括使用汉字以及使用仿汉字形体的各种“借源文字”,并承袭汉字文化的民族、族群与国家。

B.狭义:现代和历史上曾使用汉字的民族、国家。

主要有:中、日、朝、韩、越、新。

(包括古代倭国、琉球、新罗、百济、高句丽、高丽、大越、渤海、南诏、大理、辽国、金国等。

涵盖古代民族有匈奴、鲜卑、勃海、契丹、女真、蒙古等)3.汉字传播路线汉字向外传播有5个方向,主要有三线:①北向:今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宁夏、甘肃。

产生官方仿汉字宋代辽国(契丹)契丹文、金国(女真)女真文、西夏(党项)西夏文。

②南向:今广西,越南。

产生官方仿汉字越南字喃。

③东向:今朝鲜、韩国、日本,产生官方仿汉字日本假名、朝鲜谚文。

历史上,西南少数民族也有不少民间仿汉字型文字。

白族、壮族、水族、布依族、侗族、哈尼族、苗族、瑶族都有仿造汉字的本民族文字。

20世纪末发现的湘西江永瑶族女书也属此类。

汉字文化圈中的仿文字,大部分已死亡或基本废弃,如西夏文、字喃;有的还在使用,如日本国字、假名,中国云南纳西族象形文字东巴文(东巴文是活着的象形文字,构造原则跟汉字就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不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或假借字都可以在纳西象形文字里找到实例。

如象形:星、日、月、目、齿、网、弓、矢;指事:一、二、三、四、十、卍;会意:休、射、乘、袍、奔)。

4.汉字文化圈文字类型目前已知“仿汉字文字”在20种以上:可分为二大类:1)表意体系文字(13种)(1)南方民族表意文字10种:方块壮文、方块白文(僰文)、侗文、布依文、苗文、瑶文、哈尼文、水书、字喃(喃字)、东巴文。

(2)北方民族表意文字3种:西夏文、契丹大字、女真文。

2)表音体系文字(7种)(1)音节文字6种:日本假名、彝文(爨文)、契丹小字、江永女书、哥巴文、傈僳文。

(2)音素文字1种:朝韩谚文。

另外,近代西方传教士在中国汉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创制了不少表音文字,如厦门白话字。

、贵州旁海苗文等,但这些文字群众基础薄弱,都没有大面积推广过。

5.“汉字文化圈”共同元素“汉字文化圈”的民族及国家大多无共同语言,除中国的汉人、新加坡等东南亚华人以汉语为母语外,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以及越南人、朝鲜人、日本人等都各有语言。

“汉字文化圈”不单是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共同元素:曾经或至今使用汉字或汉字型文字,并长期以汉文、儒学、华化佛教、中国式律令等汉文化要素作为自己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6.“汉字文化圈”现状三个层次①汉字“本圈+内圈”以中国大陆为中心,包括港、澳、台地区,占人口90%以上使用,也是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汉字文化圈的母体。

现代中国国内其他民族属于汉字文化圈的“内圈”。

②纯汉字“外圈”华人比例较高,汉语汉字为官方、半官方语言文字地区。

新加坡:328万公民近75%有中国血统,学校实行双语教育。

《简化字总表》2248字原有70多字与中国大陆规范不同。

马来西亚:有中国血统马来西亚人和华侨占人口76%。

1981公布《简化汉字总表》,与中国大陆相同。

泰国:有中国血统泰人和华侨占人口10%。

印尼华侨占该国总人口5%,菲律宾占2%。

③改造型汉字“外圈”历史上借用汉字记录本国语言或改革本国文字的国家。

包括:日本(假名、国字)、朝鲜和韩国(谚文)。

第三节历史上汉字文化圈最重要的三个国家日本、朝鲜、越南是历史上最重要的三个非汉语系“汉字文化圈”国家。

1.日本日本主要民族为大和,原无文字。

晋初汉字经朝鲜半岛传至日本,此后数百年间成为日本的官方文字。

朝廷文件、史书《日本书纪》(720)等文献均用汉字、汉文。

但因言文异途造成不便,民间开始借用汉字字音来书写日语。

759年编定的和歌集《万葉集》,以汉字作字母拼写日本诗歌,这些作字母用的汉字称“万葉假名”。

平城时代至平安时代(794),简化汉字楷书偏旁,创“片假名”;又简化汉字草书,创“平假名”,以拼写日语。

镰仓时代(1185-1333)以后,形成汉字与假名并用的文字,谓之“和汉混淆文”。

另外,日本仿汉字造字法,自创“国字”(和字、倭字),以记录日语。

日文演化过程复杂,但始终留在汉字文化圈内。

日本假名举例:◎万叶假名:籠毛與,美籠母乳,布久思毛與美夫君志持,此岳尓,菜採須兒,家吉閑名,告紗根……(卷一《天皇御製歌》)◎平假名:籠(こ)もよ、み籠持ち、掘串(ふくし)もよ、み掘串持ち、この岳(をか)に菜(な)摘(つ)ます兒(こ)、家聞かな、告(の)らさね……◎汉译:筐子哟,好看的筐子哟!美丽的姑娘呀,你拿着它,在这山野里挖野菜,请你告诉我:你的家在哪儿?你的名字叫什么?万葉集:http://www6.airnet.ne.jp/manyo/main/home.html日本“国字”(和字)举例:特有的鱼:鰯(いわし)、鱈(たら)。

植物:榊(さかき)、樫(かし)。

自造专用汉字:凧(たこ)、匂(にお)い、働(はたら)き、躾(しつけ)、辻(つじ)、畑(はたけ)、凪(なぎ)峠(とうげ)。

其中“畑tián 、辻shi ”等字已经被汉字吸收2.朝鲜古称高丽,1392年李成桂夺权后称朝鲜。

朝鲜古无文字。

秦汉之际,燕人卫满亡命朝鲜,自立为王,汉武帝灭卫氏,设玄菟、乐浪(音洛郎)、真番、临屯四郡。

后朝鲜进入“三国”并立时期。

1世纪前后,汉字经海陆两路传到朝鲜半岛。

南北朝时汉文成为朝鲜书面语。

503年,“三韩”(马韩,辰韩、弁韩)统一为新罗,大力吸收唐文化和汉字词。

新罗神文王(681-691在位)时,薛聪仿汉字创“吏读文”(官吏按朝鲜语读的文字)与汉字并用,出现汉语、朝语的混合状态。

朝鲜“吏读”举例:●父母隱,天性之親是羅。

译:父母是天性之亲。

——隱:表示是主语的虚词;——是羅:表示判断的句尾。

吏读,也称吏道、吏吐,用于虚词,与汉文并行使用直到20世纪。

李朝世宗(1419-1450在位)令郑麟趾等用汉字笔画创制表音字母,1446年刊印于《训民正音》中,故称“正音字”,又因在宫中设“谚文厅”教授新字,故称“谚文”(通俗的文字)。

1527年,学者崔世珍编《训蒙字汇》,改进谚文。

19世纪后期,汉字、谚文混用。

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韩国独立,先后废除汉字,使用音位文字谚文。

朝鲜、韩国分别于1968、1971年开展汉字教育,20世纪90年代,韩国考虑恢复部分汉字,以使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达成沟通。

3.越南古称交趾,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置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唐代设安南都护府,后又有大越、南越等称号,清光绪年间定其名“越南”。

越南人使用京语,古无文字。

秦代,汉字随着百越族的迁徙传到越南。

越南语中的汉字词汇或源于汉字词的词汇曾占越语总词汇量九成。

越南使用汉字(“儒字”或“字儒)一千多年。

10世纪后,仿汉字创“字喃”(喃字)。

陈朝(1225-1400)文学家阮铨等用以写作,15世纪始与汉字并用。

17世纪葡萄牙、意大利传教士为传教用拉丁字母标识越南语,19世纪末法国殖民当局推行拉丁化语文,废除汉字和字喃,越南1945年起不再使用汉字。

4. 汉字在日、朝、越传播演化规律①最早都是原样照搬汉语、汉字。

②通过借词(音意兼借)、音读(借音不借意)、训读(借意不借音)三种方法,将汉字归化为本民族汉字。

③仿造汉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