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探析
非汉字文化圈论文:非汉字文化圈 初级阶段 汉字教学 策略

非汉字文化圈论文: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中文摘要】近几十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但是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主要环节之一的汉字教学目前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这已成为影响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瓶颈。
“汉字难”也成为留学生对汉语的普遍印象。
汉字对于没有任何汉字基础的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本文拟抓住汉字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结合非汉字文化圈学生自身的特殊性,提出一些对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并进行个案实践。
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研究意义和对外汉字教学发展的概况;第二,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深层次的原因;第三,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学习者特殊性分析以及加强对其教学的必要性;第四,根据学生的特殊性给出的教学策略;第五,根据提出的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策略进行的个案教学实践的总结。
现阶段的汉字教学存在训练方法单调,缺乏针对性和阶段性,很难满足不同学生水平的实际需要。
此次教学策略的提出考虑了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加强了对外汉字教学的针对性,使得汉字教学更趋合理化和科学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对汉字学习的畏难情绪,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汉字学习效率。
【英文摘要】In recent several decades,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CFL) has made tremendous progress. However, teaching Chinese character to foreigners (TCCF), which as amajor element of TCFL, has been still in a relatively backward state and has become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CFL. Difficult characters has become the general impression of foreign students. So to the non-Chinese cultural circle of the primary stage students, Chinese character is even moredifficult.The form, pronunciation...【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策略【英文关键词】non-Chinese character cultural sphereprimary stage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strategy【索购全文】联系Q1:138113721 Q2:139938848 同时提供论文写作一对一辅导和论文发表服务.保过包发【目录】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教学研究摘要4-5Abstract5 1 引言8-12 1.1 研究意义8 1.2 对外汉字教学的发展8-10 1.2.1 先语后文8-9 1.2.2 语文并进9 1.2.3 拼音汉字交叉出现9-10 1.2.4 听说与读写分别设课10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10-12 1.3.1 汉字本体研究10-11 1.3.2 对外汉字学习策略11 1.3.3 对外汉字教学策略11-12 2对外汉字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12-16 2.1 存在的问题12-13 2.1.1 识字难12 2.1.2 写字难12-13 2.2 深层原因13-16 2.2.1 对汉字形、音、义一体的特色重视不够13 2.2.2 对汉字和拼音文字的差异不够重视13-14 2.2.3 对汉字的认知习得特点不明14 2.2.4 汉字教学方法存在问题14-16 3 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汉字学习者特殊性及加强对其教学的必要性16-20 3.1 特殊性分析16-19 3.1.1 劣势16-17 3.1.2 优势17-19 3.2 加强对其汉字教学的必要性19-20 4 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汉字教学策略20-30 4.1 汉字的形、音、义理论20-23 4.1.1 汉字的字形和字义间的联系21-22 4.1.2 汉字的字义和字音间的联系22 4.1.3 汉字的字形和字音间的联系22-23 4.2 该理论对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段学生汉字教学的启示23-30 4.2.1 汉字字形教学23-26 4.2.2 汉字字音、字义教学26-30 5 教学实践个案报告30-34 5.1 个案教学实践目的30 5.2 个案教学实践对象情况30-31 5.3 个案教学策略31-32 5.4 个案教学实践主要内容32 5.5 个案教学效果32-33 5.5.1 书面测试成绩较理想32 5.5.2 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提高较快32-33 5.5.3 对汉语产生了浓厚兴趣33 5.6 个案教学策略总结33-34参考文献34-36致谢36。
非汉字圈外国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1 . 汉 字 结 构 的 复 杂性 汉 字 本 身 的 复 杂 性 使 得 初 级 阶 段 的 国 外 汉 语 学 习 者 难
左 边 的 部 件 非 常 相 似 ,右 边 的 “ ”没 有 写 成 规 范 的 汉 字 以记 忆 , 这 也 是 所 有 类 型 汉 字 偏 误 形 成 的客 观 原 因 。拼 音
非 汉 字 圈外 国 学 生 汉 字 偏 误 分 析
。龚
辰
摘 要:随着中国实力的提 升,汉语热也在世界悄然兴起,越来越多的外 国人喜欢并 学习汉语 但是 ,汉字是制
约外 国学生汉语 水平可持续提 高的瓶颈。 因此,汉字教 学在对外汉语教学 中的地位逐渐提 高,初级阶段 的汉 字学
习对非汉字圈的留学生来说 尤为重要 。
很 大 的 困扰 。
Hale Waihona Puke 外 观 上 , 汉 字 是 一 种 方 块 结 构 , 汉 字 可 以有 上 下 、 左 右 、 内外 等 组 合 方 式 ;在 内 部 构 造 上 , 所 有 的汉 字 都 可 归 类 为
2 . 结 构 的 偏误
结 构 偏 误 是 指 在 汉 字 各 部 件 书 写 正 确 的 情 况 下 , 部 件 独 体 字 或 合 体 字 。拼 音 文 字 则 不 然 , 在 外 观 上 , 拼 音文 字 组 合 起 来 却 与 原本 的 结 构不 相 符 合 而 产 生 的错 字 。 汉 字 的 结 构 掌 握 得 不 扎 实 ,在 书 写 包 围结 构 和 上 下 结 呈 线 形排 列 ,只 有 先 后顺 序 之 分 。 2 . 母 语 负迁 移 的影 响 非 汉 字 圈 的 外 国 留 学 生 没 有 接 触 过 方 方 正 正 并 带 有
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难点及研究

字也有相 当的部件 , 然 而有 时 同一部件 在不 同位 置会变 形 ,
造成学生识记 困难 , 比如 : 热 一烧 , 想 一情。
的, 所学 的汉字 可 能有 的笔 画特 别多 , 且 包 含好 几个 部 件。 “ 文 随字” 是指汉字教学从课文中分离出来 , 按照汉字本身 的
则兼有图形性和语义信息 , 因而 需要左右脑并用 。这跟他们 以前惯用的识记方法都不同 。 对 于非汉字 圈 留学 生汉字学 习的 以上几 个主要 识别 和
自信 。因此帮助非汉字 圈学 生尽 快高 效地提 高汉 字识记 能 力在 日常教学 中非常重要 。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 , 我发现非汉字 圈 留学生 的汉字识 记的难点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 1 . 文字表现形式 不 同。非 汉字 圈 的语言表 现形 式 都是
初级 阶段 的留学 生由于 国内的汉文 化环境不 同 , 对汉 语 特别 是汉 字的了解 和掌握接受程度也不 同 , 基本 可 以分 为汉
字 圈和非 汉字圈两 类。汉字 圈学 生指 的是来 自 日本 、 韩 国、
泰国 、 越南 、 印尼等东亚及东南亚地 区的学生 , 他 们 的母语 中 有 汉字或 常常接触到汉字 ; 非汉字 圈学生则指 的是来 自欧美
的字义 , 也没有特定表示语法意义的部件 。 3 . 汉字形体辨别 、 书写 难。据统 计 , 汉字 中 6~1 2画的 字约 占一半 , 且前 1 0 0 0个 高频 汉字 的平均 笔 画 为 7 . 8画。 学生基本上都是从独体字开始接触汉字 的。简单的汉字 如 : 大、 小、 天、 人等 是 比较容易书写和辨别 的。但 是随着合体字 的出现 , 辨别 和记忆 的难度就大大增 加了 。他们很容 易把某 些偏旁部件看成孤立 的单 位 , 造成 记忆 量大 幅增加 , 而且 由
初级阶段非汉字圈留学生汉字学习策略的个案研究

五、启示与建议:
4、重视自主学习:学生要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如 在线词典、语言交流平台等。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提高汉字水平,还能增强个人的 语言能力。
参考内容
一、背景介绍
一、背景介绍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跨文化交流与合作。在这个过程中, 汉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对于非汉字文化圈的初级 阶段留学生来说,汉字学习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传统的汉字教学方法往往注重形 式的机械记忆,而忽略了汉字本身的内涵和趣味性,导致学生难以保持长期的学 习兴趣。因此,如何让非汉字文化圈的初级阶段留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并积 极参与,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三、趣味性教学的实践与结果
3、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 一组,以便更好地发挥互动式教学的效果。同时,对于学生在制作汉字卡片等活 动中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以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结论与展望
四、结论与展望
通过本次演示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非汉字文化圈初级阶 段留学生的汉字趣味性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 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然而,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完善。未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展开:
二、趣味性教学的方式与方法
1、游戏化教学
1、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汉字教学中,可 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如汉字谜语、汉字拼图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汉字的 构造和含义。此外,还可以借助现有的汉字游戏软件,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对汉 字的认知和理解。
2、幽默故事法
四、结论与展望
浅谈非汉语专业留学生专业汉语学习困境与传播策略

浅谈非汉语专业留学生专业汉语学习困境与传播策略摘要:汉语国际推广工作,是中国"大外交"和"大外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能忽视对通过HSK考试后进入非汉语专业学习的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应该针对非汉语专业留学生汉语学习困境进行有效的汉语传播。
关键词:非汉语留学生困境策略我国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注意到跨文化传播学这一领域,注意到一种语言文字的区域化和国际化,同时就是一种文化与思想以至意识形态的传播过程。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时代,对外汉语教学是强化跨文化意识的主要策略,关乎国家和民族利益。
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可以说是中国"大外交"和"大外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跨文化传播涉及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发生的信息传播与人际交往,以及人类各个文化要素的扩散、渗透和迁移。
能够维系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许多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都曾巧妙地运用文化的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的吸引力,提升国家形象。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中国高教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成立20周年庆典大会暨2009年学术年会"上所作的题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推动来华留学工作科学发展》的讲话中指出"来华留学生层次不高,且多数集中在语言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现状。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国际影响力迅速扩张,但中国在文化与传媒领域的软实力大大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通过外交、经贸、传播、文化与教育交流方面的向世界展现出来的中国国家形象,虽然总体上看是一个迅速崛起和现代化的大国的正面形象,但中国的国际形象是一个极为复杂、矛盾、不确定的形象。
[1]汉语传播是树立国家形象的重要途径,尽管来华留学生多数集中在语言专业,但我们不能只关注对汉语学习阶段留学生的汉语文化传播,而忽视加强对通过HSK考试后进入非汉语专业学习的留学生的汉语传播。
汉字圈和非汉字圈高级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

汉字圈和非汉字圈高级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 动态作文语料库,对汉字圈和非汉字圈高级留学生的汉字偏误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两者汉字偏误的异同并分析原因。
标签:汉字圈非汉字圈汉字偏误高级留学生一、引言汉字是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大的困难所在,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最初接触到汉字时往往会视觉混乱,读写都不得要领,认为汉字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抽象符号,所以他们只能照猫画虎,将汉字的笔画任意组合,耗时费力;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如日本的留学生,因他们国家的文化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多从小学开始就学习书法、写汉字,尽管他们的语系与汉语完全不同,但却属于有着汉字背景的人,对汉字的认知不同于使用拼音文字的人,对汉字有着感性的认识,即我们俗称的字感。
所以,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看到汉字的笔画就能够有目的地将笔画组合成一些偏旁部首,较好地模拟出汉字的框架。
对于留学生来说,初级阶段的汉字习得,汉字圈的留学生是占有优势的,这是众所周知的,然而到了高级阶段,所有的留学生都已经有了一定的汉字基础,汉字圈的留学生是否依旧较非汉字圈的留学生更胜一筹呢?盛炎(1996)早在《语言教学理论》中提出,“干扰影响近似任务,不影响不同任务。
有细微差异的东西学习起来最为困难,而完全不同的两种东西就没有影响。
”王幼敏(2002)也曾说过,“日本人写中文汉字错误并不少,只是有着与欧美人不同的规律特点而已。
”笔者带着这个疑问对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语料库进行整理,找出偏误,探讨他们的异同,并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展开探究。
二、高级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统计本次的研究是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此语料库是母语为非汉语的外国人参加高等汉语水平考试作文的试卷语料库,收集了1992~2005年的部分外国考生的作文试卷,并把在考试中作文分数大于等于85分的留学生界定为高级留学生。
为了研究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的高级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以日本留学生作为汉字圈留学生的代表,选取在1992~2005年参加HSK考试,且作文分数大于等于85分的学生,除去一份无效作文外,共收集日本高级留学生作文80篇;至于非汉字文化圈,分别选取泰国10个、法国7个、意大利1个、英国4个、荷兰1个、德国6个、印尼24个、美国16个、俄罗斯6个、瑞士4个作文得分在85分及85分以上的留学生,且作文分数也大于等于85分,共计80份。
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最新教育文档针对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的对外汉字教学策略对外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留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与否会影响到读写诸技能的提高,关系到其汉语水平的全面提高。
汉字文化圈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母语文字、文化背景等多方面有不同,因此应该对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本文考察范围为狭义上的汉字文化圈国家,针对母语为非汉语的且历史上使用过汉字以及目前仍在使用汉字的国家,以日韩为代表。
非汉字文化圈以典型的欧美为代表。
一、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行的教学模式(1)先语后文“先语后文”提倡通过拼音学习汉语。
在汉语教学的入门阶段先学口语,只教拼音,不教汉字,通过汉语拼音教授学生掌握几百个生词,大约半年以后再开始集中学习汉字。
该教学方式的倡导者认为:外国学生记认汉字非常困难,要死记硬背才能记住一个汉字的形音义。
(2)语文并进“语文并进”是语文一体的教学方式,指语音、语法教学与汉字教学同步进行。
这种教学模式在最初的教学中介绍汉字的基本笔画、部件,课堂上,用课文联结生字、语法、语音,听说结合,互相促进。
(3)字本位教学方式“字本位”的教学方式就是专门设立汉字课,以汉字为中心发散学习词汇的教学方式。
该教学方式集中体现以汉字为教学中心、教学起点的理念。
这些教学模式特点各有不同,也不能说孰优孰劣,但是适合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学阶段的。
二、汉字文化圈与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群体差异2.1 汉字认知这方面主要是针对母语文字背景与对汉字认知的影响。
有实验得出结论,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留学生意符意识仅仅在学习初期有差别,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这种差别逐渐变小。
其次对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知道汉字的读音和知道汉字的意义之间没有密切联系,但是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来说,知道汉字的读音和知道汉字的意义之间有密切联系。
在学习汉字字音的时候,汉字文化圈的的学生对汉字读音的识别主要倾向于整字提取,形音之间的联系较为固定,语音识别成绩较好,使用策略一致,错误趋向分布比较集中。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分析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分析摘要:该文主要针对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学习的特点,对留学生的汉字习得偏误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以期为非汉字文化圈学生汉字学习这一难题提供解决思路和具体的方案。
关键词:汉字教学策略构形偏误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人文社科规划项目“跨文化交际语用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1E085)研究成果之一;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跨文化交际语用研究”(项目编号12512173)研究成果之一。
一、留学生汉字认知的心理特点笔者在教学中发现,非汉字文化圈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时候,在汉字学习方面投入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并不明显。
因为其头脑中还没有建立起汉字方块模式的概念,缺乏对汉字的感性认识,这一点是由他们对语言的认知特点决定的。
神经语言学研究认为,人脑的语言功能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位于前脑的“布洛卡区”,另一个是位于后脑的“威尼克区”。
汉字阅读的主要区域是布洛卡区,而拼音文字阅读的主要区域在威尼克区。
非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与汉字文化圈学生的认知模式不同,威尼克区的记忆主要靠听说。
对汉字文化圈的学生来说,习得汉字需要通过布洛卡区的通道,即“视觉-图形-阅读-语言”,而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习惯于利用威尼克区的通道来掌握拼音文字的语言,即“听觉-语音-听说-语言”(张必隐,1992)。
这种习得惯性很自然地在学习和运用汉字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大部分欧美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总要优于读写能力的发展。
二、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分析笔者把留学生的汉字学习偏误归纳为四类:部件偏误、笔画偏误、结构混淆、音同或音近造成的偏误。
1.部件偏误部件偏误包括部件混淆、部件缺省和部件替代。
留学生汉字习得中的部件混淆大部分发生在部件的上部。
部件缺省或添加的部分主要是形符,以左右结构的字居多,因为他们对音符的识记比形符要稍强一些。
部件替代包括形似形符和义近形符的替代,形似形符替代,如将“暖”写作“目+爰”,“眼”写作“日+艮”,“往、住”混淆等;义近形符替代是用与整字或整词义类相近的形符来改写原来的形符,如“祝贺”,很多学生以为“祝贺”是一种言语行为,就将“祝”写作“讠”与“兄”的组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张彩霞,辽宁抚顺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人文社科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词汇与文字;尹大伟,辽宁朝阳人,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国际交流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词汇和语法。
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探析○张彩霞尹大伟(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110136)[摘要]汉字字形众多、结构复杂,读音方式迥异于拼音文字,以上这些已成为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学习汉字的难点。
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认知难点和认知规律,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才能帮助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突破汉语学习的难关。
[关键词]非汉字文化圈;认知难点;教学策略中图分类号:H195.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1)01-0148-03所谓“非汉字文化圈”,是相对汉字文化圈而言的。
汉字文化圈指的是历史上或现在以汉字作为传播工具和文化载体,本国语言大量借用古汉语词汇的东亚地区,主要为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
而非汉字文化圈零起点留学生则是指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汉字背景的、母语是拼音文字的汉语初学者。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系统。
要学习汉语,就必须学习汉字。
但汉字的外形、结构、书写等方面的特点迥异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使用的字母文字,因此,汉字的学习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最大的难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华学习,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逐年增加,汉字的学习往往成为他们学习汉语的瓶颈。
所以,对外汉字教学特别是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的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而困难的部分,值得界内人士进行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一、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认知汉字难点分析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之所以认为汉字难认、难写,关键是因为汉字和他们所使用的字母文字差异巨大,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汉字字形汉字字形复杂,结构错综,对于没有任何汉字背景的留学生来说,汉字无异于图画,是一堆无序的线条搅在一起,让人无从分析和辨认。
这和他们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完全不同,拼音文字是只用26个字母中的某些字母按单向线性排列所组成的文字,即从左到右单维结构文字,结构简单,便于识记和认读。
而汉字形体的构成却要复杂得多,汉字形体的构成是分层次的,即首先是由笔画构成部件和简单的汉字,再由这些简单的汉字和部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众多的汉字。
由此可见,汉字字形的结构相对拼音文字要复杂许多。
而单就汉字构形的最基本要素———笔画来讲,也是极其复杂的。
据统计,现代汉字的笔画种类多达二三十种。
其中不少笔形的区别度极小,很难辨别和认知。
如竖勾和竖提,一个是竖下的勾向左,一个是竖下的勾向右,对于没有汉字背景的留学生来说,这是很难区别的,所以像“水”这样的有竖勾的字他们常常把竖勾写反。
笔画的组合关系也很复杂。
两个笔画之间有时候相离,有时候相交,有时候相连接,这在不懂汉字理据的留学生看来也是难以理解的。
如“牛”和“午”,笔画数目一样,笔画走向也完全一致,只是“牛”中的竖和第一个横是相交的关系,而“午”中的竖和第一个横是相连的关系。
其次,汉字部件也是留学生认知汉字的一个难点。
一是汉字部件众多。
前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武汉大学合作,用计算机对《辞海》(1979)的11834个字进行切分,共得末级部件648个,其中成字部件327个,不成字部件321个[1]。
这样众多的汉字部件相对于26个字母实在是太多了,难以记忆。
但由于部件在汉字中具有表意功能,掌握部件无疑有利于认知和识记汉字。
但同时部件也是双刃剑,由于汉字形体的演变和大量的假借现象的存在,使得有些汉字现有意义和部件之间并不对接,这反而为为留学生认知和识记汉字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因为当他们了解汉字的构字理据后,就片面地认为所有的汉字都符合构造规律。
如当他们知道了“竹字头”是表示和竹子有关的事物,那么“笑”为什么用竹字头;薪水是指“钱”,为什么用草字头而不用贝字底等常常令他们费解,因此也常常书写错误。
再次,汉字结构复杂。
汉字属于意音文字,80%以上的汉字是由表意的部件和表音的简单汉字构成。
部件和简单汉字之间可按上下、左右、内外、半包围等多种结构方式构字,有的时候各种结构还互相包含,极其复杂。
如“寇”,上下结构中还有半包围结构;“望”上下结构中还有左右结构等等。
而且何种结构没有一定规律。
这相对于只有从左到右—841—语文学刊2011年第1期单向线性结构的拼音文字来说,汉字认知和识记的难度可想而知。
最后,汉字形体众多,有些字差别细微,难于区分。
由于汉字笔画众多,部件众多,导致汉字字形众多。
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353个,现行的《新华字典》收录汉字11200多个,《汉语大字典》更是收录了单字56000多个。
虽然这些汉字有很多是死字和极少应用的汉字,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列出的常用汉字就有4000之多,识记这么多汉字对于没有任何汉字背景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困难的。
而且很多汉字形体极其相似,对于留学生来说很难辨别。
如“夫”和“天”,“人”和“八”,一个出头一个不出,一个相接一个相离,但正是这一点点差别便构成了形音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有些字由相同部件构成,但部件位置不同,则成为完全不同的两个字,如。
比如“口”和“木”两个部件,因为摆放的位置不同就有了“杏”和“呆”两个汉字;再比如“部”和“陪”等,这在留学生看来也是难以理喻的事情。
(二)汉字字音拼音文字是表音文字,字形和读音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即看到字形即能拼读出字音。
而汉字中90%以上的形声字虽属意音文字,但汉字的表音方式和拼音文字的表音方式性质完全不同。
拼音文字的表音方式是组成文字的字母按一定的拼读规则拼读成音;汉字则是用音符表音,而音符是同一音节的简单汉字,这对于没有任何汉字背景的非汉字文化圈的初学者来说,等于没有表音部分。
而且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现在很多汉字的音符和整个汉字的读音并不一致。
因此,对于以表音文字为母语的留学生来说,在识记汉字时,又多出了一个字形与字音关联的环节,这对于初学者,的确增加了记忆的负担。
一项在以外国留学生作为对象的调查报告中,有一个“学汉字初期遇到的困难”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读音方面的困难多于书写方面[2]。
此外,汉字里多音一字、一字多音多义等现象特别多,特别是多音一字即同音字特别多,这也是他们认知汉字的难点之一。
据统计,现代汉字7000个通用字中,只有“口、打、俩”等不足300字独占一个音节,其余的字都有自己的同音字,如“他、她、它、塌”就互为同音字,有共同的读音[3]。
这种现象的大量存在常使初学者感到困惑。
二、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汉字教学的认识误区西方语言学认为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字是第二性的。
他们通常把文字排除在语言要素之外,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因为这些语言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只是单纯记录其音系的符号。
中国的语言学及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从根本上说源于西方语言学理论,或由国外语言学理论衍生而来。
因此,在语言教学方面也是主要强调语音、词汇和语法,强调“词”中心论,而汉字的教学则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观念首先表现在教材的编写上。
近年,虽也出版了一些汉字教学方面的教材,但种类极其有限,缺乏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汉字教材。
目前所见的大多数对外汉语教材,或不设立汉字教学内容,或虽设立了汉字读写练习,但汉字的输入顺序与输入量基本上是根据精读课语法点的引入顺序而设的,随意性很大。
编入的汉字不是按照汉字本身的特点或由易到难的顺序来编写,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其次表现在课程设置上。
目前,尽管各院校所设课程不尽相同,但主干课程基本上是精读、口语、听力、阅读等,至于汉字课则很少有学校开设。
而少数开设汉字课的学校其课程设置比例也极小,或为选修课,或课时很少,达不到汉字教学的需要。
而且,随着语法、词汇教学的不断深入,汉字教学时数越来越少,效果很不理想。
(二)对外汉语教师文字学功底薄弱如前所述,我国的语言教学从根本上是源自西方语言学理论的,强调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而忽略汉字教学。
这一方面表现在现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学上,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对外汉语教学师资的培养上。
现阶段我国很多高校的对外汉语专业主干课程主要是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英语翻译等方面的课程,而文字学往往被忽略或者开设课时相对较少。
这就使得现阶段的对外汉语教师往往语言学知识深厚,而文字学功底相对薄弱,特别是对博大精深的汉字学掌握不够。
汉字学内容丰富,它不仅包含了汉字的产生、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体演变、汉字的结构等方面的理论,而且阐释了汉字本身所蕴含的丰富中国古代文化内涵。
比如,古人是以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来确定时间的,于是就创造了很多表示时间的字,包括旦、朝、早、晨、杲、是(午)、杳、昏、暮、晚等。
“旦”是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朝”是太阳已在草中出现而月亮尚未落下,“早”是太阳已升到草上,“晨”是人们带着农具下地劳作,“杲”是太阳已经升到树木之上了等等;再比如反映古人居住状况和建筑文化的字有穴、宕、巢、宋、余、舍、高、京、家、宣、窗、向、安、灾、守、寇等。
“穴”形象地再现了北方古人挖地而居的场景,“宕”则表现了人们已经懂得用石头造房子的情景,而“巢”则再现了古代多水的南方人栖木而居的情景,“宋”表明了人们已懂得用木头来建造房子,“余”、“舍”等表明人们已经懂得打地基的重要等等。
如果对外汉语教师能把汉字中这些丰富的文化内涵讲授给留学生,留学生是会对汉字感兴趣的。
所以对外汉语教师本身要认真研读汉字学,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讲授汉字,这样汉字不仅不会成为留学生学习汉语的瓶颈,还会激发他们学习汉语的兴趣。
三、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一)教师要尽早为学生树立汉字观实践表明,那些学习汉语两个月以上尚未掌握汉字特点和书写规则的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往往是缺乏学好汉字信心的学习者。
他们或在学习汉字之前就产生了“汉字难学”、“汉字是天书”的观念;或在刚接触汉字时,看到汉字完全不同于他们的母语文字而产生畏惧心理,从而丧失了掌握汉字的信心。
因此,教师不要认为初学汉语阶段可以不接触汉字,“先拼音后汉字”的教学法是不可取的。
教师应在教材中出现汉字的第一时间内(一般教材都是拼音和汉字同时出现),把汉字的特点、汉字的笔画、汉字的书写规则等向学生讲授清楚,让学生尽快树立汉字观,而不至于被汉字吓倒。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也要不断重复这些内容和深入讲授汉字理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较快地树立正确的汉字观,掌握汉—941—教学经纬张彩霞尹大伟/非汉字文化圈留学生汉字教学策略探析字学习的方法,而不会形成“汉字是图画”、“汉字难学”的观念。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信心学好汉字。
(二)培养学生的汉字感汉字感属于直觉思维,是无意中获得的一种对汉字规则的认识;汉字感是对汉字的感悟,可以通过自然接触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