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黄土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黄土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黄土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2、地质概况

(1) 地形地貌

(2)地层岩性

(3)地质构造

(4)不良地质

(5)水文地质

(6)气象特征

(7)地震动参数

三、编制目的

明确隧道开挖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隧道开挖施工,尽可能地减少超挖,保证隧道的开挖作业安全、保证开挖质量。

四、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1、方案设计

要求本线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并要根据不同围岩级别及周边环境选择相应工法,应根据监控量测结果,适时施作二次衬砌。

黄土隧道施工严格按照“先探测、管超前、非爆破、严控水、强支护、早衬砌”的原则组织施工,应特别注意地表冲沟、陷穴对隧道的影响,要加强调查和处理。

隧道开挖前,首先完成洞口截水沟、洞口土方及边仰坡防护施工。洞口土方采用挖掘机配合装载机自上而下分层施工,大型自卸汽车运输,并及时做好坡面防护,开挖一段防护一段。洞口明洞采用明挖法施工,开挖至明暗分界线后,先施做护拱混凝土,然后施做暗洞超前大管棚,随后立即做好明洞衬砌,随后进入暗洞施工,待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规定的强度后及时进行明洞洞顶回填。暗洞开挖根据围岩情况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或双侧壁导坑

法施工,每循环进尺控制在1.5m以内。

黄土隧道开挖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进行,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石质隧道采用钻爆法开挖,出碴采用装载机配合大型或中型自卸汽车无轨运输。施工通风采用管道压入式通风。

在施工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优化工艺。加强超前地质预测、预报,加强围岩监控量测管理。根据量测结果,及时调整预留变形量及支护参数,适时施作二次衬砌,确保隧道安全。开挖方法的改变,要严格按程序申请设计变更。

2、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

先开挖上部导坑成环形,并进行初期支护,再分部开挖中下部分的施工方法。

(1)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三台阶七步开挖工序见图4-1、4-2、4-3图。

(2)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序

第1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宜为3~5m,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开挖循环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m,开挖后立即初喷3~5cm混凝土。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

第2、3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

第4、5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应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得超过1.5m,开挖高度一般为3~3.5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立即初喷3~5混凝土,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

第6步,上、中、下台阶开挖核心土:各台阶分别开挖预留的核心土,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

第7步,隧底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2~3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两个隧底开挖、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宜为4~6m。

3、超前地质预报

根据隧道地质的实际情况,施工采用超前小导管打设时探明前方3~5m

范围的地质情况,用地质素描进行开挖前方0.5~1.0m 的超前地质预报,TSP203系统在每次预报距离100~150m 。软弱破碎地层或岩溶发育区,每次预报距离应为100m 左右;岩体完整的硬质岩地层每次可预报150m 。三种相结合即可指导该隧道施工。

图3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1 开挖步骤图

图4-2 施工工序图

施工工序纵断面示意图

施工工序正面示意图

11

1234

5

7

6-16-26-33m~5m

2~3m 2~3m

2~3m 2~3m

4m~6m

1

66

6

2

3

457

核心土

7

5

4

21

16-23

4m~6m

30~40m

2~3m

2~3m 2~3m 2~3m 3m~5m 仰拱填充

仰拱

初期支护

6-3

6-115~25m 栈桥h 1

h 2

h 3

H

注:

1、上台阶开挖高度不小于上台阶开挖跨度的0.3倍, 一般为3.0~4.0m。

2、中、下台阶开挖高度为隧道总开挖高度(不含仰拱) 减去上台阶开挖高度后平均分配,一般为3.0~3.5m。

3、上台阶核心土长度(隧道纵向)3.0~5.0m,高度1.5 ~2.5m,宽度为上台阶开挖跨度的1/3~1/2。

图4-3 开挖透视图

5、劳力、机械设备的配置

人员、机械设备应结合隧道开挖方法、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配套的生产能力应为均衡施工能力的1.2~1.5倍。隧道单口施工,根据开挖方法配置1台大型挖掘机或2台小型挖掘机平行作业,另备1台装载机进行装碴施工,大型自卸汽车不宜少于4辆, 20m3/min 空压机不应少于3台。

根据大断面开挖的特点,每工班开挖作业人员不宜少于20人。 6、质量要求 (1)验收规范 现行公路施工验收标准 (2) 分项验收标准 a 、 主控项目

1)、隧道开挖断面的中线和高程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查。 检验方法:采用仪器测量。

2)、隧道不应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方允许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衬砌,整体式衬砌应小于10cm ,其他衬砌应小于5cm 。拱脚和墙脚以上1m内断面严禁欠挖。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采用自动断面仪测量等仪器测量周边轮廓断面,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监理单位见证测量,现场核对开挖断面。

1

1

2

4

6-1

7

超前支护

衬砌

仰拱

栈桥

1

3

5

6-2

6-3

3)、隧底开挖轮廓和底部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隧底范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1m2不大于0.1m2)侵入断面应小于5cm。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监理按20%比例抽检。

检验方法:仪器测量。

4)、边墙基础及隧底地质情况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底内无积水浮渣。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5)、当隧底需要进行加固处理时,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每处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施工单位进行地质描述;监理单位按有关规定检查验收。

b、一般项目

1)、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应小于80%,中硬岩不应小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一爆破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对照钻爆设计资料,观察、计数检验炮眼痕迹保存率。

2)、隧道开挖断面允许超挖值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3的规定。

3)、水沟应与边墙基础同时开挖、且一次成型。边墙基础高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数量: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次。

检验方法:观察、仪器测量。

4)、隧底轮廓符合设计要求,隧底允许最大平均超挖值为10cm。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 目录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2) 二、工程概况 (3) 三、施工工艺及方法 (4) 四、质量验收及控制标准 (8) 五、设备配备 (8) 六、劳动力组织 (9) 七、质量保证措施 (9) 八、安全保证措施 (10) 九、环境保护措施 (11)

---------------------------------------------------------------------------------------------------------------------------------------------- 一、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依据 1、《贵州省沿河至榕江高速公路沿河至德江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第一合同段; 2、现场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 3、我公司多年积累的类似施工经验; 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0-2009); 5、当地水文、气象及本标段的地质资料; 6、《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D60-2004); 7、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 8、《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 067-95); 9、《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JTJ/T F60-2009); (二)、编制原则 1、遵循合同文件标准条款的原则,积极响应合同文件的各项条款,严格执行合同文件的规定,标准统一,格式规范; 2、遵循设计文件,规范和质量验收标准的原则,在编写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中,严格按设计标准、现行规范和质量验

洞身开挖施工方案概论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说明 1.1编制依据 ⑴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规定; ⑵国家和交通部有关现行设计规范、施工技术规范、施工指南、验收标准; ⑶《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公路仁化至新丰段TJ13标施工招标文件与投标文件》; ⑷广东省仁化(湘粤界)至博罗公路仁化至新丰段TJ13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⑸《仁新高速公路桥梁标准化管理手册》(试行稿); ⑹《仁新高速公路TJ13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⑺《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⑻《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⑼本公司积累的施工经验,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 1.2编制原则 ⑴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标准和设计文件,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现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 ⑵全面履行工程合同,满足建设单位要求,有效地集中施工力量,按期交付使用; ⑶根据工程特点部署施工组织机构和优选先进可行的施工方案,从组织机构、施工方案、机械设备配备、工程材料供应等方面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⑷确保施工按期完成的原则。优化资源配置,满足施工工期的要求,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搞好工序衔接,实行平行作业、流水作业相配合,交叉组织施工,确保工期,均衡生产。 ⑸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提倡施工机械化、工厂化、整体化、标准化。 ⑹保证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重视环境保护,做到文明施工。

1.3编制范围

第二章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设计为分离式隧道,洞室净空14.75×5.0m,起讫桩号左线ZK340+815~ZK341+032,长217m;右线YK340+763~YK341+994,长231m,呈90°方向展开;进洞口设计标高左线242.34m、右线242.964m,出洞口设计标高左线247.586m、右线249.384m;隧道最大埋深约42.6m,属短隧道。 隧道进出口均采用端墙式洞门,洞门长度为22米,隧道进口偏压明洞12m,出口明洞10m(一般明洞5m,偏压明洞5m),隧道内V级围岩长度为102米,Ⅳ级围长度为120米,Ⅲ级围岩长度为226米。 图2.1-1(坪山隧道平面图) 图2.1-2(坪山隧道净空断面图-有仰拱) 2.2主要技术标准 隧道路面按双向六车道设置,设计行车速度为100km/h,设计荷载公路1级,隧道抗震设防烈度Ⅶ度;防水等级二级,隧道建筑限界14.75m,隧道净高5.0m。

黄土隧道施工工艺工法范文

黄土隧道施工工艺工法 为了预防在黄土中开挖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问题,采用台阶分布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管棚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是目前黄土隧道施工的较完整的方法。 1.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1.1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设计并施打超前管棚。钢管真径一般为ф60 mm,长4.5m,间距30cm,外插角20,首尾相接长度不少于1.5m。钢管内充填20号砼或者水泥砂浆。 1.2上半断面人工用风镐及电铲掏槽。掏槽宽度约1m,纵向掏槽深度每次约0.8m。 1.3开挖后立即射砼封闭断面。喷射4cm厚的20号砼,封闭开挖断面,以免孔隙水从断面处渗出,而使土体失稳。 1.4架钢拱及挂网。钢拱规格为Ⅰ20a,按设计断面计算用量。拱架之间的间距依每次开挖长度约为0.8m,每榀钢拱纵向用ф20钢筋连接,钢筋间距1.2m。管棚尾端焊接于拱架腹部,以增强共同支护作用。ф8钢筋网格间距为20cm×20cm。 1.5喷射砼填充钢拱间空隙。拱架与开挖轮廓之间的所有间隙用20号砼喷射充填密实,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空隙,再喷拱架,然后再喷拱架之间,直至喷到规定的厚度。 1.6按上述1-5的方式开挖5m左右后,开挖支撑掌子面的核心土支持部分。

1.7在上半断面初期支护稳定的条件下,开始开挖下半断面:首先通过在上半断面的钢拱的拱脚打注浆锚杆,以防止拱架及围岩变形与下沉。钻进后进行注浆,两侧以等间距各打5根锚杆。经过做试验,这样的锚杆与黄土结合后,抗拨力可达8t以上。 1.8开挖出碴完成后立即喷射砼封闭围岩,然后架钢拱支撑和挂网,经分层喷射砼直到设计厚度。再铺设土工布防水板,做二次衬砌。

黄土隧道施工要点

黄土地区隧道施工功法 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0901班 黄松 学号090210127

黄土地区隧道施工功法 黄土隧道概述。黄土是第四系堆积的大陆沉积物,是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并有针状孔隙、垂直节理的特殊土。《铁路工程地质技术规范》(TBJ12-85) 将黄土划分为黄土和黄土质土两大类。按形成时代和结合工程建设的特点,又将黄土分为老黄土和新黄土、非湿陷黄土和湿陷黄土等。施工大断面黄土隧道时,由于黄土本身土体强度低、开挖过程中地层失去平衡内应力重新分布、施工振动、施工工艺不当等因素等影响,都会引起隧道围岩下沉、大变形或坍塌等严重后果,给隧道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隧道出口段实际黄土的地质情况及土层特性,为了预防在开挖过程中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问题,采用台阶分布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管棚(锚杆)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并结合本隧道复合式衬砌设计情况及相应规范要求,参照我公司近年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特将施工过程的控制要点汇编如下,望各队、管理组严格遵照执行,确保庆兴隧道安全、优质、高效地施工。 施工方案的选定。应兴隧道按新奥法组织施工,严格遵循“超前探、管超前、短进尺、强支护、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用先进量测技术取得围岩状态参数,通过对信息、数据的综合分析和处理,判定地质变化,反馈于设计和施工,实行动态管理信息化施工。根据情况,明洞及洞口部分可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修边;下穿公路浅埋段采用大管棚法超前支护、公路面铺设厚钢板后,按交叉中隔壁(CRD)开挖法施工;洞内Ⅴ级黄土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短台阶七部开挖法施工;Ⅳ级黄土围岩采用预留核心土台阶开挖法;斜井采用预留核心土短进尺全断面法;洞身开挖均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实施,出碴采用侧卸式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装碴,自卸汽车运输;衬砌采用整体液压衬砌台车,砼由自动计量拌合站拌合,运输罐车运输,输送泵泵送入模灌筑,二次衬砌全断面一次施作。 隧道施工应严格按照工程部下发的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技术交底等技术文件内容规定,初期支护应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尽快封闭。 洞口工程施工前,应先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坡稳定情况,清除悬石或土体。

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十二挠海长隧道左线V级围岩浅埋段 洞身开挖首件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十二挠海长隧道位于承德市隆化县隆化镇与滦平县西沟乡,进口位于隆化镇蕨菜 沟村,出口位于西沟乡马圈子村东沟,设计为分离式隧道,洞室净空2-10.75×5.0米,起讫桩号左线ZK40+860-ZK43+510,长2650m,属于长隧道;右线K40+869-K43+545, 长2676m,属于长隧道,总体走向呈约239°展布,隧道进、出口洞门均采用端墙式; 隧道最大埋深约166米。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隧道位于构造剥蚀中低山地貌,山丘叠起,较为连续,自然坡度较陡,边坡切割较深。山上植被较为发育,多以灌木、杂草为主,坡地种有果树、农作物等。 2、工程地质 隧道区出露地层为单塔子群白庙组(Arb)混合岩及第四系残积坡(Q4e1+d1)。 3、水文地质 勘察期间隧道进出口两端的冲沟内有细小水流,断断续续出现,但在雨季冲沟内能汇集成较大的地表径流。 三、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3、《施工标准化管理实施细则》 4、《张承高速设计图纸》 5、张承高速TJ14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四、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11

1.1、组织技术人员学习图纸,掌握设计意图,根据现场地质实际情况编制施工方案,向技术人员及作业班组进行详细的技术、安全交底。 1.2、复核逐桩坐标,复核设计高程,对洞口的导线加密点和水准控制点进行复测,加强洞口浅埋段施工监控量测和地质超前预报工作,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2、人员准备 ⑴施工管理人员 为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我部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专职安全员、现场工程师,专职质检员、试验员、测量员等施工人员。具体详见下表: 施工管理人员一览表 ⑵施工队人员组成见下表:

隧道洞身开挖方案

XXX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参考文献有如下: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二、工程概况 XXX 隧道为分离式短隧道.该隧道位于贵州省XX 至XX 高速公路第X 合同段,隧道出口处有县道公路通过,交通条件方便。隧道详细参数。 表2-1XXX 隧道参数表 左幅隧道洞身开挖工程桩号为ZK59+913~ZK60+363, 其中ZK59+913~ZK60+240和ZK60+300~ZK60+353为Ⅴ级围岩,ZK60+353~ZK60+363由Ⅴa 级围岩变更为Ⅵa 级围岩,隧道围岩地质差,隧道穿过地层为粉质粘土、砂岩、粉砂质泥岩,断层破碎及影响带,构造复杂。ZK60+240~ZK60+300为Ⅳ级围岩,该段围岩为灰岩,岩石较坚硬,岩体较破碎,呈镶嵌破裂结构。右幅隧道洞身开挖工程桩号为YK59+898~YK60+377, 其中YK59+898~ 隧道名称 洞口桩号 全 长 (m ) 界限 (宽X 高) (m) 线路 情况 洞门型式 衬砌类型 照明方式 通风 方式 进 口 出 口 坡度(%) 衬砌类型及长度(m ) 坡长(m) 进口 出口 明洞 Ⅵ级 Ⅴ级 Ⅳ级 XXX 隧道 ZK59 +908 K60 + 375 467 10.25*5 0.98 467 端 墙 式 端 墙 式 17 10 380 60 光电照明 自然通风 YK59 +898 K59 +390 492 0.8 492 台 阶 式 端 墙 式 13 414 65

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方案

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方案 1.方案目的 明确隧道开挖支护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现场施工,保证安全和质量。 2、编制依据 1、施工合同文件 2、设计文件 3、施工组织设计 4、同类施工经验 3、编制范围 Nakettiya隧道及Bambarenda隧道洞身开挖支护施工。 4、施工工艺及方法 洞身开挖支护包括:超前支护、洞身开挖、初期支护。 4.1暗洞开挖初支施工工艺 4.1.1开挖方法 暗洞用台阶法开挖。采用挖机开挖,人工配合修整,自卸车运渣。

开挖透视图 开挖步骤图

开挖初支施工工序正面示意图 施工工序纵断面示意图 边墙锚杆 钢拱架间距为

施工步骤: 第1步:施作超前支护后,开挖上台阶,施作上台阶初期支护; 第2步:开挖左右侧下台阶并施作初期支护; 第3步:开挖隧底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4.1.2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4.1.3超前支护施工 4.1.2.1支护体系 方案中没有考虑洞口段施工时已施工的超前大管棚。隧道共有二种支护体系: ①第一类超前支护体系 采用I型CHS42.4×3.2钢花管超前注浆加固地层。钢花管外插角10°~15°,3.5m长,环向间距为0.4m,纵向间距2.4m。在拱部168°范围设置。

I 型超前支护纵断面示意图 ②第二类超前支护体系 采用II 型CHS42.4×3.2配合I 型CHS42.4×3.2钢花管超前注浆加固地层。II 型钢花管外插角30°~35°,3.5m 长,环向间距为0.4m ,纵向间距2.4m 。在拱部168°范围设置。I 型及II 型钢花管错开布置。 II 型配合I 型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纵断面示意图 I 型CHS42.4××3.2钢花管 I

洞身开挖施工工艺

洞身开挖施工工艺 1.2.1开挖施工工艺流程 开挖施工工艺流程见图2-5-50。 图2-5-50 隧道断面开挖施工工艺流程图 1.2.2 洞身开挖作业程序 Ⅲ级围岩地段采用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地段采用三台

阶法施工;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和六步CD法施工。 1.2.2.1 台阶法 台阶法施工方法见图2-5-51。 施工顺序: Ⅰ、开挖上半断面; Ⅱ、施作上半断面初期支护; Ⅲ、开挖下半断面; Ⅳ、边墙初期支护; Ⅴ、仰拱衬砌; Ⅵ、边拱衬砌施工。

台阶法施工工序纵断面 Ⅶ ⅥⅤⅣ3Ⅱ1 Ⅶ ⅥⅤⅣ 3 Ⅱ 1 ⅥⅤ Ⅶ ⅦⅥⅤⅣ3 1Ⅱ径向系统锚杆(边墙) Φ22砂浆锚杆 Ⅱ 径向系统锚杆(拱部) Φ25中空注浆锚杆 开挖轮廓线 初期支护 预留变形量 防水板及二次衬砌台阶法施工工序横断面 系统径向锚杆 喷砼 二次衬砌 隧底填充仰 拱初期支护拱墙二次衬砌 初期支护 边墙基座 台阶法施工工序平面 说明: 本图适用于一般Ⅲ级围岩地段,台阶法主要施工顺序为: 1、上台阶开挖(局部设超前小导管预支护); Ⅱ、上台阶(拱墙)初期支护; 3、下台阶(仰拱)开挖; Ⅳ、下台阶(仰拱)初期支护; Ⅴ、仰拱浇筑; Ⅵ、仰拱回填浇筑; Ⅶ、拱墙防水板及二次衬砌。 图2-5-51 台阶法施工方法图 (3)台阶法施工要求

①台阶长度控制在5m~8m之内;围岩稳定性较差时,一次进尺宜为1~1.5m,台阶长度控制在3m~5m。 ②下台阶断面开挖应两侧交错进行,下台阶开挖后仰拱应紧跟。施工中应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拢动 ③上台阶施作钢拱架时,采用扩大拱脚和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必要时施作临时仰拱。 ④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当岩体不稳定时需缩短进尺,必要时分下台阶左右两部开挖,并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仰拱。 1.2.2.2三台阶开挖法 三台阶开挖法施工方法如图2-5-52所示。施工步骤: ①上部环形土开挖,进行初期支护;②左侧导坑开挖,进行初期支护;③右侧导坑开挖,进行初期支护;④左侧导坑开挖,进行初期支护;⑤右侧导坑开挖,进行初期支护; ⑥预留核心土开挖;⑦仰拱开挖; Ⅷ、仰拱部支护;Ⅸ、仰拱回填浇筑;Ⅹ、拱墙防水板及二次衬砌。

隧道中隔壁法开挖方案

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建兴高速公路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核: 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建兴高速公路项目经理部 2012年11月1日

分部分项施工技术方案审批单 HWGS-JL-07-01 编号: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灰窑子隧道位于建昌县灰窑子村附近,呈北东向展布,为两条分离式单行曲线隧道,左线长1000米,右线长1005米,属长隧道,具体桩号位于ZK3+020~K4+020(左线)、K2+985~K3+990段(右线)。 本隧道左、右线两端洞口纵断面均位于凸型竖曲线上,中间段均位于直线段上;左线洞身直坡段纵坡-2.05%,.右线洞身直坡段纵坡为-2.06%。隧道最大埋深约112m。 2.气象水文及区域地质构造 项目区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带,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风沙干旱,雨量很少。多年平均降水量450~591mm,约有70%集中在六月至八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512.4~929.3mm。年平均气温8.3~9.2℃,极端最高气温40.8~43.3℃,极端最低气温-27.5~29.5℃,最冷月为1月,最冷月平均气温-9.8℃,年平均风速2.2-2.6m/s,无霜期140天左右,标准冻深为1.2m。经地表调绘及钻探,隧道区未发现

地下水。 区域地层:隧道区地层岩性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枳碎石、块石,白垩系义县组凝灰岩,火山角砾岩及安山岩。 区域构造:设计带处于阴山纬向构造体系中、东段与大兴安岭太行山新华夏构造体系东缘的交接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按构造体系可分为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北北东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受构造影响,区内断裂较为发育,以东西向和北东向断裂为主。据区域断裂位置可知,设计带中断层F28从隧道区K3+500~K4+000右侧沟谷中通过。其性质不明,走向北55~75度东,断层西侧为白垩系义县组地层,东侧为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 3.施工平面布置图 灰窑子隧道进口平面布置图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施工技术方案 一、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⑴、高速公路3-4合同段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文件(思澜高速公路3-4合同段施工合同)及相关协议、施工图(思茅至澜沧高速公路试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⑵、国家及交通部公布的现行法规、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标准图、安全技术规程、规则等。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O1-2003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16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JTG F80/1-2004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F61-2009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TJ076-95 ⑶、对实际施工现场的踏勘资料,工程实际情况。 ⑷、我公司的质量、安全、环保体系文件。 ⑸、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人员、设备投入情况等。 2、编制原则 ⑴、严格遵循招、投标文件的各项条款;遵守合同文件中各种条款和合同规定使用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设计图纸、文件。 ⑵、认真贯彻国家对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 ⑶、根据建设限的要求,科学地安排施工顺序,重点突出控制工期的工程项目,做到保证重点,统筹安排。 ⑷、尽力采用流水施工方法和网络计划技术,制定出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以进行连续、均衡而紧凑的施工。 ⑸、采用先进科学的技术,努力提高机械化、标准化的施工水平,实现快速施工。 ⑹、落实季节性施工措施,科学安排冬雨季施工,确保全年施工的连续性。 ⑺、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减少临时用地,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⑻、提出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和施工安全措施。 ⑼、妥善安排施工现场,确保施工安全,实现文明施工。 依据以上原则,从工程的全局出发,按照客观的施工规律和当时当地的施工条件,统筹考虑施工活动中所需的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个施工主要因素,对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资源消耗作出科学而合理的安排,使工程建设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实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施工,以期达到工程施工的相对最优效果。 二、工程概况 隧道为分离式有仰拱隧道,全段采用双向四车道,暗洞存在Ⅴ类围岩、Ⅳ类围岩、Ⅲ类围岩行车道宽度2×3.75m。设计车速为80km/h,分离及小净距隧道净宽:0.75+0.5+2×3.75+0.75+0.75=10.25m,净高5米,;人行横道两道:2.5m宽、3.1m高,车行横道1道:5m宽、6.17m 高,紧急停车带左右洞各一个,分离式隧道紧急停车带净宽:0.75+0.5+2×3.75+3.75+0.75=13.25m。右洞:K72+442~K73+717全长1275米;左洞:ZK72+465~ZK73+759全长1294米。隧道右洞纵坡坡度为2.4%,隧道左洞纵坡坡度为2.406%,隧道开挖时可能存在小量滴水、渗水现象。 三、自然条件及施工环境 3.1气象、水文 1、气象 项目区属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干雨季分明。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立体气候明显。其中海拔700米以下的澜沧江、小黑江、黑河等河谷地区为北热带,700~1400米之间的大部分坝子河谷底丘地带为南亚热带,这两个气候带的面积约占 0第0 页共12 页

黄土隧道施工专项方案

目录

黄土隧道施工专项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概况 新建隧道延长米/5座,占管段长度的%,前岭隧道长1807m,是管段内控制性工程; 工程地质条件 1)地层岩 地表为厚度不等的Q1~3的黄土质土,硬塑,局部可见成层分布的姜石。本段下伏为E泥质粉砂岩及含砾砂岩,其下为Z细晶白云岩,细晶~中晶结构,薄~中厚层,夹有燧石条带,产状较为稳定。 2)地质构造 测区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具有典型的地台双层结构:结晶基底和盖层。基底岩浆活动频繁,变质变形强烈复杂。由于盖层厚度差异较大,该段隧道仍有穿过基底地层及其构造带的可能。 3)地震动参数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地震动反应谱周期。 4)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 黄土遇水易湿陷,该段表层饱和砂质黄土,可能会液化。 工程水文条件 1).地表水 本工区范围属黄河流域洛河水系,洛河为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洛南县,呈西东流向,经洛南、卢氏、洛宁、宜阳、偃师等在偃师槐庙村与伊河相会,形成伊洛河,后经巩义市神堤村汇入黄河,总流域面积18881km2,干流长,河道平均比降%。洛河卢氏县境内长113km,控制流域面积2425km2,主河床平均比降%,本工区跨越的主要河流有洛河、范里河、文峪河等。 区域内河谷的特点是落差大,水流急,弯曲度大,峡谷河段长,支流多,水量分布不均,且随季节性变化很大。经调查,旱季沟谷多水流小甚至断流,洪水季节水量大,甚至出现山洪,据当地老百姓讲,洪水期豫西大峡谷水面将高于地面2m以上。 2).地下水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按其赋存空间及区内地层岩性及构造可分为:可溶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含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等类型,各地下水类型的主要特征详述如下: (1)岩溶水 分布于隧道可溶岩段,赋存于裂隙、溶隙及溶洞中,由于地层主要为白云石大理岩,岩溶裂隙及溶洞弱发育,岩溶裂隙连通性稍差,岩溶水整体水量不大。 (2)风化裂隙水 主要赋存于强风化的基岩裂隙中,岩体受风化影响而破碎,透水性较强,含水较均一,水量总体较小,一般风化裂隙水在地表0~30m深较发育,出口附近花岗岩埋深较浅段地层内的裂隙水对隧道工程影响较大。(3)构造裂隙水 赋存于构造破碎带之中,主要分布于沿线的断层带附近及深部地区,随着深度的增加,裂隙的张开程度及连通性逐步减弱,其含水性随之逐步降低,其含水性具有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的特点。深部主要为沿着部分张开构造裂隙或断层带脉状裂隙水。 编制依据 (1)《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17-2003;

隧道洞身开挖出渣运输方案样本

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 红河段) 那炳1#隧道洞身开 挖出渣及运输方案 编制: 审核: 批准: 元江至蔓耗高速公路( 红河段) 第六项目经理部 3月20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1.2编制原则 (2) 1.3适用范围 (2) 二、工程概况 (3) 2.1工程概况 (3) 2.2工程地质 (3) 2.3主要工程数量表 (4) 三、洞身开挖 (4) 四、超欠挖处理措施 (9) 五、施工组织安排 (14) 5.1工期安排 (14) 5.2施工组织机构 (14) 5.3主要人员及机械配备 (16) 四、工期保证措施 (16) 五、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 (17) 7.1质量目标 (17) 7.2保证措施 (17)

八、安全保证体系措施 (20) 8.1安全保证体系 (20) 8.2保证措施 (20) 九、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措施 (21)

一、编制依据 1.1编制依据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 ] 87号文; 2、《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破物品管理条例》; 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 JTG F90- ) ;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6、《云南省公路建设项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安全管理办法》; 7、《爆破安全规程》( GB6722- ) ; 8、《公路隧道照明设计细则》( JTJ/TD7012-01- ) ; 9、《公路隧道通风设计细则》( JTJ/TD7012-02- ) ; 10、《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 GB50720- ) ; 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C20- ) ; 1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 ) ; 13、《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JTG F60- ) ; 14、《公路隧道施工技术细则》( FTG/T F60- ) ; 1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 ) ;

黄土隧道施工组织设计建筑组织设计施工项目方案建筑方案

黄土隧道施工 为了预防在黄土中开挖隧道的大变形和坍塌问题,采用台阶分布开挖法(又称环形开挖留核心土法),结合喷射砼及时封闭开挖面,用超前管棚支护、钢拱支撑、挂网、打锚杆等来加强土体强度及限制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实施短开挖,快循环来减少对土体的扰动,是目前黄土隧道施工的较完整的方法。 1.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1.1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设计并施打超前管棚。钢管真径一般为ф60 mm,长4.5m,间距30cm,外插角20,首尾相接长度不少于1.5m。钢管内充填20号砼或者水泥砂浆。 1.2上半断面人工用风镐及电铲掏槽。掏槽宽度约1m,纵向掏槽深度每次约0.8m。 1.3开挖后立即射砼封闭断面。喷射4cm厚的20号砼,封闭开挖断面,以免孔隙水从断面处渗出,而使土体失稳。 1.4架钢拱及挂网。钢拱规格为Ⅰ20a,按设计断面计算用量。拱架之间的间距依每次开挖长度约为0.8m,每榀钢拱纵向用ф20钢筋连接,钢筋间距1.2m 。管棚尾端焊接于拱架腹部,以增强共同支护作用。ф8钢筋网格间距为20cm×20cm。 1.5喷射砼填充钢拱间空隙。拱架与开挖轮廓之间的所有间隙用20号砼喷射充填密实,先喷拱架与轮廓之间空隙,再喷拱架,然后再喷拱架之间,直至喷到规定的厚度。 1.6按上述1-5的方式开挖5m左右后,开挖支撑掌子面的核心土支持部分。 1.7在上半断面初期支护稳定的条件下,开始开挖下半断面:首先通过在上

半断面的钢拱的拱脚打注浆锚杆,以防止拱架及围岩变形与下沉。钻进后进行注浆,两侧以等间距各打5根锚杆。经过做试验,这样的锚杆与黄土结合后,抗拨力可达8t以上。 1.8开挖出碴完成后立即喷射砼封闭围岩,然后架钢拱支撑和挂网,经分层喷射砼直到设计厚度。再铺设土工布防水板,做二次衬砌。 2.施工工艺流程图

高速公路XX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专项施工方案Word版

XX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及初期支护 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部颁《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D70-2004); 3、部颁《公路工程地质勘查规范》(JTJ064-98); 4、部颁《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 5、部颁《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二、编制原则 1、熟悉并掌握隧道超前小导管施工的技术与规范,使施工有效、快速进行。 2、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并能够满足设计与规范的要求。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XX号隧道V级浅埋A型段洞身开挖、初期支护及超前支护。 四、施工准备 1、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施工工艺和作业指导书,做好各项施工方案。 2、做好现场劳动力组织及工艺特点,准备好各种施工机械,并检查其性能及完好率,使其能满足施工要求; 3、组织好施工所需的各项材料,在数量和质量上应满足施工要求;

五、洞身开挖 要求隧道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根据地质条件、断面开挖宽度的不同,V级浅埋A型段采用两台阶法施工。 1.两台阶法开挖施工工艺 两台阶法施工时将隧道分为上下两个台阶进行开挖。先开挖上部台阶,上部开挖完成后施作上部洞身结构的初期支护,即初喷4cm厚混凝土,架立钢架,然后布设系统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上台阶施工至10~15m后,开挖下部台阶,及时封闭初期支护。下台阶开挖完成后及时灌筑该段仰拱及仰拱回填砼。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页) 根据围岩条件,合理确定台阶长度,一般不超过1倍洞径,以确保开挖、支护质量及施工安全。上台阶施工钢架时采用扩大拱脚或施作锁脚锚杆等措施控制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下台阶在上台阶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时开挖。当围岩不稳定时,采用缩短进尺,上下台阶分左、右两侧错开开挖,及时施作初期支护和仰拱。施工中解决好上下台阶的施工干扰问题,下部施工应减少对上部围岩、支护的扰动。在上台阶开挖超前一个循环后,上下台阶可同时开挖。 2.质量控制标准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

隧道洞身开挖施工工艺 本标段隧道根据地质情况洞门、明洞段采用明挖法。暗挖段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施工方法根据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开挖断面大小、衬砌类型、埋深、隧道长度、工期要求及环境制约等因素综合研究确定。 本标段隧道为双线隧道,正洞洞身段Ⅱ级围岩采用全断面法,Ⅲ级围岩采用台阶法施工,Ⅳ级围岩采用三台阶法施工(土质地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Ⅴ级围岩深埋地段采用三台阶临时横撑(临时仰拱)法施工,Ⅴ级围岩土质地层、断层破碎带、偏压带、浅埋段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施工。 施工时加强地质超前预报,提前采取各项开挖方法和支护措施。Ⅱ、Ⅲ级围岩开挖采用光面爆破,Ⅳ、Ⅴ级围岩开挖采用预裂爆破法或光面爆破,人工配合机械开挖,严格控制超欠挖。 1、全断面法施工 全断面法利用多功能作业台车配合手持风钻钻孔,楔形掏槽,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毫秒微差有序起爆,应用光面爆破技术。全断面开挖法施工流程示意图见下图: 全断面法施工示意图 2、台阶法施工 台阶法(或加临时仰拱)开挖采用多功能作业台车配合风钻钻眼,塑料导爆管非电起爆系统,毫秒微差有序起爆。上台阶由挖掘机扒碴,下台阶用装载机装碴,出碴采用无轨运输,装载机装碴,自卸车运碴;隧道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仰拱施工紧跟。 台阶法(或加临时仰拱)施工示意见下页图。 1 (3)(2) 1

台阶法(或加临时仰拱)施工工序示意图 施工工序: 1)弱爆破开挖①部;施作①部周边的初期支护:初喷混凝土,铺钢筋网,架立钢架(设锁脚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施作下一循环超前支护(仅用于有超前支护情况); 2)架设①底部临时横撑(此步仅适用于台阶法加临时横撑); 3)弱爆破开挖②部;施作边墙初期支护:初喷混凝土,铺钢筋网,架立钢架(设锁脚锚管或锚杆),钻设径向锚杆后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弱爆破开挖③部;施作隧底喷混凝土(仅适用于仰拱底部设计有喷混凝土时),必要时在墙脚处设置临时横撑(图中未示)。 3、三台阶法施工 Ⅹ 5 6~5

隧道S-Ⅳb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隧道S-Ⅳb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二、工程概况 1、工程简介 2、工程地质概况 2.1、地形地貌 隧道区属构造—侵蚀丘陵地貌区,穿越浑圆状山体,沟谷切割较深,多呈“U”型峡谷,自然坡角20~35°。山脉总体呈东西向,山顶呈圆状,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水地表径流。地表植被不甚发育,多以稀疏林木为主,进口地带有乡间简易公路到达,交通较为不便。 2.2、地质岩性 w)根据工程地质调查、钻探及物探资料,本隧道地段围岩主要为元古代武当群(Pt 2 片岩和白垩—第三系(K-E)砾岩;两岩性呈角度不整合接触;斜坡坡面和低洼冲沟内 e1+d1)粉质粘土层。 覆盖第四系残坡积(Q 4 2.3、地震基本烈度 隧道场区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属0.05g区,相当于原地震基本烈度VI度区。依据《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有关规定,该隧道可比基本烈度提高一度采取抗震措施。 2.4、水文特征 隧道区地表水系不发育,隧道区多发育树枝状冲沟,沟内一般无地表水径流。但在雨季会出现短暂地面渗流,流量较小,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隧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其次为残坡积碎石质粉质粘土层中的孔隙水。分部零星、不稳定,水量亦随季节变化。 3、工程概述

隧道为双洞单向2车道隧道,左洞起讫里程桩号Z1K49+639—Z1K50+801,全长1162m。其中S-Ⅳb衬砌类型起讫桩号Z1K49+805~Z1K49+893,Z1K49+933~Z1K49+949,Z1K50+072~Z1K50+542,Z1K50+620~Z1K50+745,共699m。右洞起讫里程桩号K49+637—K50+401,全长764m。其中S-Ⅳb衬砌类型起讫桩号K49+850~K49+880,K49+920~K49+948,K50+071~K50+285,共272m。 4、S-IVb开挖工程量 S-IVb开挖工程量数量表 三、施工条件和主要技术标准 1.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 隧道净宽:10.25m 隧道净高:5.0m 设计速度:80km/h;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2.施工条件 四、施工计划安排

(建筑工程管理]大断面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工艺

(建筑工程管理)大断面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法施工 工艺

大断面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法施工工艺 摘要:结合西平铁路中咀壹号隧道试验段施工。对大断面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法开挖技术进行总结,重点阐述了三台阶七步法开挖法的适用条件、施工工艺及具体的施工要点和技术特点。且详细述说了三台阶七步法开挖法的安全保证措施。该方法较好的解决了黄土隧道施工中的诸多技术难题,且能充分利用开挖空间和大型施工机械,干扰少,速度快。 关键词:西平铁路大断面三台阶七步开挖法施工工艺 1.工程简介 西安至平凉铁路始自西安市,向西北经礼泉、乾县、永寿、彬县、长武及甘肃宁县、甘肃泾川等县至平凉市,正线全长263.1km,其中陕西省境内线路长161.3km,投资约为50多亿元,甘肃省境内线路长101.8km,投资约为20余亿元。 西平铁路为国家Ⅰ级电气化单线铁路,设计时速120km,运输能力为货运量3000万吨/年,单向客运量160万人/年。 西平铁路自陇海铁路茂陵站引出,至平凉市崆峒区和宝中铁路平凉南站接轨,连接陇海、宝中俩条重要的铁路干线,设26座车站。建成后的西平铁路运量大且货源集中,兼顾部分省际交流及地方客货运输的铁路。建设工期4年。 位于第壹标段的中咀壹号隧道全长1162米,整体南高北低,周边冲沟发育,切割深度50~200m,小型冲沟较多,大型冲沟于进出口各有壹个。沟俩侧坡面较陡,沟内小型浅层高度滑坡、错落发育,多有溜坍、坍塌。可见地质条件发杂多变,施工难度大,安全形势严峻均对进度产生严重影响。对按时交工造成压力。 2.施工方案的确定 黄土隧道工程地质较差,施工断面大,确立施工方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重

甘肃省某黄土隧道施工方案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 1.1 工程概述...................................................................................................- 1 - 2 洞口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1 -2.1 隧道进洞施工原则...................................................................................- 1 -2.2 施工顺序...................................................................................................- 1 - 2.3 洞口段(明洞)边仰坡开挖防护...........................................................- 2 - 3 超前支护施工...............................................................................................- 3 -3.1 大管棚施工...............................................................................................- 3 -3.1.1 导向墙设计参数...................................................................................- 3 -3.1.2 导向墙施工方案...................................................................................- 3 -3.1.3 导向墙施工工艺...................................................................................- 4 -3.1.4 大管棚施工...........................................................................................- 5 - 3.2 超前小导管施工.......................................................................................- 7 - 4 隧道进洞施工控制措施...............................................................................- 9 -4.1施工方法及工艺........................................................................................- 9 -4.1.1上台阶开挖及支护................................................................................- 9 -4.1.2中台阶开挖及支护................................................................................- 9 -4.1.3下台阶开挖及支护............................................................................. - 10 - 4.2施工注意事项......................................................................................... - 10 - 5 隧道洞内施工技术措施............................................................................. - 11 -5.1 施工方法及工艺要点............................................................................. - 11 -5.1.1上台阶开挖支护.................................................................................. - 11 -5.1.2 中台阶开挖支护................................................................................ - 12 -5.1.3下台阶开挖支护................................................................................. - 12 -5.1.4 隧底开挖支护.................................................................................... - 12 -5.1.5 三台阶七步法工艺流程.................................................................... - 13 -

洞身开挖施工方案 -

纳黔高速公路江门互通至兴文石海一级公路光明新城至宜叙高速兴文石海互通段公路工程项目 求雨山隧道洞身开挖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求雨山隧道洞身开挖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述 项目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境内,起点位于古宋镇大礼村,顺接S309线,求雨山隧道设置左右分离式隧道一座,左线长1176.00m,右洞长1154.00m。大礼端洞口位置隧道进口斜坡,基岩近乎裸露,为一岩质斜坡,下伏茅口灰岩呈中厚层状产出,岩体强~中风化,坡体天然条件下自然稳定。斜坡坡向156°,岩层产状52°角度43°,最发育节理244°角度30~45°,2~3条/m,延伸长度大于10m,张开度大于1~2cm。岩体产状与坡向成侧向坡组合关系,斜坡在天然状态下,自然稳定。 求雨山隧道地形地貌条件简单,地层岩性较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呈单斜构造,岩层倾角较陡,K5+320-K5+520段岩层走向与拟建隧道轴线呈近平行的小角度相交,虽然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不利,但中风化茅口灰岩具备较好的自稳能力,总体而言,倾向水平压力对隧道洞身稳定性的影响相对减少。隧道K5+520段之后洞身轴线与岩层走向成正交关系,洞身受偏压影响较小,围岩两壁受力均匀,侧壁相对稳定,在龙潭组泥岩段,岩体强度较低,岩体成中薄层状结构,岩体受水可能膨胀,从而发生内鼓、缩径,不利于围岩稳定,龙潭组底部有粘土岩和硫铁矿层,均有膨胀性,为五类围岩体,需要及时进行支护。 灰岩段自稳能力较好,岩体成块状镶嵌结构,不受偏压影响,围岩稳定主要受节理裂隙影响,岩层产状40°∠30~45°,最发育节理为220~250°∠30~65°,岩体在受震后,应注意节理裂隙发育段的冒顶、片帮。 飞仙观组粉砂质泥岩为中厚层状结构,工程地质性质较差,遇水易软化,失水易开裂。砂岩属较软岩,以中厚~巨厚层状结构为主,岩体一般较完整。在隧道洞室的肩部易发掉块,长时间暴露,岩体风化,加之力学条件具备发生较大变形岩体条件,应及时跟上衬砌,属IV级围岩。 施工组织机构设置 本项目由项目经理部及一个施工工区进行直接管理,经理部设置总工办、工程科、质检科(下设试验室)、安全科、财务科和综合办,经理部下设工区,工区直接负责隧道现场的施工管理及协调工作,经理部各职能部分依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发挥相应的职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