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课后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风雨兴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輮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善假于物也战于长勺

D. 吾尝终日而思矣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驾马十驾,功在不舍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5、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6、下列对“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恻隐之心

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④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⑤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⑥/②③/④/⑤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下列对《劝学》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

B.“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物。

C.“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

D.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9、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须臾”,与时间词“未几”“俄而”“既而”“而已”“寻”都表示时间过了不久或者时间很短暂。

B.“江河”在古诗文中往往特指长江和黄河,还可引申为江山、国土。如今常用来指大河。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黄泉”一词有两种释义,一指地下的泉水,一指人死后所住之地。在《劝学》中的解释为前者。

10、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李斯和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B.《荀子》现存32篇,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大部分为荀子自著,

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劝学》中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D.“黄泉”一词有两种释义,一指地下的泉水,一指人死后所住之地。在《劝学》中的解释为前者。

1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舆,原指造车的工匠,后多指车厢,并泛指车,又引申为“众人之论”。

B.“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千里马的别称。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引申为举步、迈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12、解释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古义和今义。

(1)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蚓无爪牙之利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含义。

(1)闻:①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求闻达于诸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博闻强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绝:①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①善假于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乃悟前狼假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翻译句子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驾马十驾,功在不舍。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三、默写题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和自省来提升自己。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4)《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管仲《管子·形势解》中“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两句表达的意思相同。

(5)儒家经典著作中论述“学与思”关系的名句很多,请写出连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行而供翼①,非渍淖②也;行而俯项,非击戾③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夫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将有所止之,则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识步道者,将以穷无穷逐无极与?意亦有所止之与?夫“坚白”“同异”“有厚无厚”④之察,非不察也,然而君子不辩,止之也;倚魁⑤之行,非不难也,然而君子不行,止之也。故学曰:“迟彼止而待我,我行而就之,则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胡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厌其源,开其渎,江河可竭;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

虽小不为不成。其为人也多暇日者,其出入不远矣。

(节选自《荀子》,有删改)

[注]①供:通“恭”。冀:当作“翼”,恭敬之意。②渍淖:陷于烂泥。③击戾:抵触。④“坚白”“同异”“有厚无厚”:都是当时名家学派的辩题。

⑤倚魁:怪诞骇俗之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身不可以相及也及:到达

B.意亦有所止之与意:意思

C.然而君子不辩辩:辩论,辩驳

D.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县:通“悬”,悬殊

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B.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C.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D.然而跛鳖致/之六骥不致/是无它故焉/或为之/或不为/尔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认为,读书人行走时小心谨慎不是因为怕陷在烂泥里,与别人对视先低下头也不是因为惧怕对方。

B.荀子认为“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的辩说并不明了,所以君子不去争论;

倚魁之行并不难做,然而君子不去做。

C.荀子认为,人们之间的资质即使相差悬殊,也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始终如一的努

力而得到弥补。

D.荀子认为如果一个人总是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做,那么他的成就是

不可能超过常

人很远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

故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5.本文与《劝学》都举了“骏马”“驽马”的例子来论证,请指出二者在论证目的和

方法上的不同。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A项,“利”应解释为“走得快”。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项,兼词,相当于“于此”/句末语气词,没有实义。B项,代词,它/结构助词,的。C项,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以凑足音节/介词,在。D 项,均表修饰。故选D。

3、答案:C

解析:C项,与例句同为定语后置句。A项,宾语前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D项,固定句式。

4、答案:D

解析:①③强调“积累”对于学习的重要性,⑤强调“专心”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5、答案:D

解析:D项,两个“焉”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在这里”。A项,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不译/介词,表示比较。B项,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组成名词性的结构,表示“……的人”“……的事物”/用在由结果推出原因的句子里,表示略作停顿,并提示下面要说明的原因。C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于是”。

6、答案:C

解析:①定语后置的标志;②③⑤结构助词,的;④⑥代词,它。

7、答案:D

解析:A项“日”,名词作状话。B项“上”“下”,名词作状语。C项“水”,名词用作动词。

8、答案:A

解析: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

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而已”为助词,罢了。

1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荀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11、答案:C

解析:C项“千里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错。“赤兔”“的卢”都只是

古代名马的名字,并非千里马的别称。

答案:

(1)古义:指金属制的刀斧等。今义:金属,通常指金、银、铜、铁、锡等。

(2)古义:广泛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

(4)古义:托身,容身。今义:托付或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13、答案:

(1)①动词,听见;②动词,闻名;③名词,见闻

(2)①动词,横渡;②形容词,僻远;③动词,断绝

(3)①动词,借助;②动词,借;③动词,假装。

14、答案:

(1)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蓝草颜色深;冰由水凝冻而成,但比水冷。

(2)骏马跳跃一次,还没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功效来源于走个不停。

(3)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它用心浮躁的缘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之:助词,在句中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实义。而:连词,表转折。青于蓝、寒于水: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蓝青”“于水寒”。(2)骐骥:骏马。驾:一天的行

程。舍:停止、止息。(3)而:连词,表并列。寄托:托身,容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

答案: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5)[示例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示例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1)砺;(2)博,知。

答案:

1.B;

2.A;

3.B

4.(1)读书人这样做,只是想独自修养自己的身心,而不愿因此得罪世俗之人。

(2)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鳖也能走千里;不停地积累土堆,山丘终能够堆积成。

5.①论证观点不同:《劝学》以“骏马”“驽马”为例论证学习要坚持不懈;本文以“骏马”“驽马”为例论证修身要有目标。②论证方法不同:《劝学》以“骏马”“驽马”为例是比喻论证兼正反对比论证;本文以“骏马”“驽马”为例仅有比喻论证,没有正反对比论证。

解析:1.意:通“抑”,抑或。

2. “焉”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排除B、C两项。“道虽迩,不行不至”与“事虽小,不为不成”的结构相同,句意完整,故应在“道虽迩”之前断开,排除D项。

3. 原文“非不察也”是指“不能说不明了”,而不是“并不明了”;“非不难也”是指“不是不难做”,而不是“不难做”。

4.【参考译文】

走路时小心谨慎,不是因为怕陷于泥沼;走路时低头俯视,不是因为怕碰撞着什么;与别人对视而先低下头,不是因为惧怕对方。读书人这样做,只是想独自修养自己的身心,而不愿因此得罪世俗之人。千里马一天能奔跑千里,劣马跑十天也可以跑到千里。要用有限的气力去穷尽无尽的路途,追逐没有尽头的目的地吗?那么即使跑到骨折筋断,一辈子也无法到达;如果有个终点,那么千里的路程虽然很遥远,也不过是快点慢点、早点晚点而已,怎么可能走不到目的地呢?不懂得行路的人,是用有限的气力去穷尽无尽的路途,追逐没有尽头的目的地呢,还是应有一定的范围和止境呢?对那些“坚白”“同异”“有厚无厚”等命题的辩说,(君子)不是不明了,然而君子不去争辩,是因为有所节制啊;那些怪诞骇俗的行为,并不是不难做到,但是君子不去做,也是因为有所节制啊。所以学者说:“当别人停下来等待我的时候,我就努力赶上去,这样或慢或快,或早或晩,怎么不能一同到达目的地呢?”所以只要一步一步地走个不停,瘸了腿的鳖也能走千里;不停地积累土堆,山丘终能够堆积成。堵塞水源,开通沟渠,即使是长江、黄河也会枯竭;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一会儿向左,

一会儿向右,就是六匹千里马拉车也不能到达目的地。至于人的资质,即使相距悬殊,难道会像瘸了腿的鳖和六匹骏马之间的差距那样大吗?然而瘸了腿的鳖能够到达目的地,六匹骏马拉的车却不能到达,这并没有其他的原因,只不过是有的去做,有的不去做罢了!路程虽然很近,但如果不走也不能到达;事情虽然很小,但不做就不能完成。那些无所事事的人,他们的成就不可能超过常人很远。

5. 《劝学》中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通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强调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重要性;而本文中的“骥一日而千里,驽马十驾则亦及之矣”,通过比喻论证,强调只要有目标“千里虽远,亦或迟或速、或先或后”亦可相及。明确了这些,即可得出答案。

(完整版)劝学练习及答案

劝学(同步测试)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A.蓼.(liǎo)蓝靛.(diàn)青其曲中.(zhǒng)规参省.(xǐng) B.跂.(qì)而望埃.(āi)土金就砺.(lì) 骐骥.(jì) C.跬.(kuǐ)步舆.(yú)马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 D.用心躁.(zào)也须臾.(yú)句读.(doù) 参.(cēn)省乎己 2.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组是 A.假舆/马者 B.故/木受绳则直 C.善/假于物也 D.吾尝/跂而望矣3.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4.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最恰当的一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暴:露 B.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须臾:指长者 C.故不积跬.步跬:一步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省:忽略 5.找出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求人可使报秦者 B.甚矣,汝之不惠 C.自古以来,未之尝闻 D.吾日三省吾身 6.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7.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子亦有不利焉 C.朝济而夕没版焉 D.将焉取之8.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君子生非异也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輮.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 砺.(磨刀石) 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 劝.学(勉励,鼓励) C.绝.江河(渡) 驽马 ..十驾(劣马) 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 风雨兴.焉(起) 10.选出与“筋骨之强.”中的“强”意义相同的一项 A. 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B.学未有达,强.以为知 C.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D.人强.马壮 1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 ..,无以至千里..而日参省乎己 B.故不积跬步 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之利,筋骨之强 ..者,用心躁也 D.蚯无爪牙 13.找出与“蚯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4.下列句子中加点介词“于”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青取于蓝,而青于.蓝②善假于.物也③寡人之于.国也 ④屈原至于.江滨⑤颁白不负于戴于.道路矣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③⑤⑥ D.②④⑥ 1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 ..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边加点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róu)以为轮金就砺(lì)则利智(zhì)明而行无过矣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驽(nú)马C.善假(jià)于物跬(kuǐ)步金石可镂(1òu) D.?(qì)而望骐骥(jì)爪(zhǎo)牙2.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A.假如B.假装C.借助,利用D.假的 (2)积土成山,风雨兴焉。()A.在那里B.什么C.助词D.代词“之”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A欺凌,损害B.晒C.又猛又急的D.暴躁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A.量词;功劳,功勋B.驾驶;工作,事情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D.量词;功能 (5)假舟揖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A.断,断绝B.超越,超过C.拒绝D.横渡,横穿4.“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a.连词,表并列关系。b.连词,表递进关系。c.连词,表转折关系。d.连词,表因果关系。e.连词,表顺承关系。f.连词,表修饰关系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⑤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⑥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二、课文阅读洲统“积土成山,……用心躁也。”1.下面句中的“焉”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子亦有不利焉C.朝济而夕没版焉D.将焉取之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不同的意思A.蟹六跪而二螯古义指:

(完整版)《劝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 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 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 2.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假设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g.代词,同“尔”,你,你的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________ (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________ (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________ (4)蟹八跪而二螯________ (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________ (6)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4.下列句中的“上”与例句中的“上”用法相同的是[ ] 例句:上食埃土

A.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 B.物价上涨 C.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5.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 (1)青出于蓝 (2)冰寒于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车柔以为轮 (6)金就砺则利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1)(3)(5)(7) B.(1)(2)(5)(6) C.(2)(4)(7)(8) D.(3)(5)(6)(8) 6.指出与例句句式不同的一项[ ] A.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C.雁荡具体而微者。 D.今战士还者不足两万耳。 7.下列加点词活用现象相同的是[ ] ①车柔使之然也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科己 ③斗折蛇行,明灭可见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⑤瑜等率轻锐继其后⑥吾妻之美我者⑦其至又加少也 A.①② B.⑤⑦ C.④⑥ D.②③ (二)阅读 1.阅读下面节选自《荀子·劝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中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xiǔ,臭水),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0.1 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共五套)

《10.1 劝学》同步练习一 【课前自主梳理】 一、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注意通假、古今异义、文言句式、词类活用等语言现象。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①(停止)。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②(合乎)绳,③(同“煣”,使动用法,使……弯曲)以为..④(以之为,把它做成)轮,其曲.⑤(名词,弯度、曲度)中规.⑥(圆规,这里指用圆规划出的圆)。虽.·⑦(即使)有.⑧(同 “又”)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⑨(即使又被风吹日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故木受绳则直,金.○10(指金属制的刀斧等)就.⑪(接近、靠近)砺. ⑫(磨刀石)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 ⑬(乎,相当“于”,对)己, 则知.· ⑭(同“智”,见识)明而行无过矣 ⑮(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就能见识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⑯(极短的时间,片刻)之所学也;吾尝跂.⑰(踮起脚后跟)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⑱(大,洪亮)也,而闻者彰.⑲(清楚)。假.⑳(借助)舆.○21(指车)马者,非利足..○22(善于奔走)也,而致.○23(到达)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24(用作动词,游水)也,而绝. ○25(横渡)江河。君子生.·○26(同“性”,天赋、天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7(君子的本性与一般人没有差别,是他们善于借助客观条件啊)。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8(兼词,相当“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29(形容词作名词,善行)成德,而神明..○30(非凡的智慧)自得,圣心备.○31(具备)焉。故不积跬步..○32(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无以.. ○33(固定结构,没有用来……的,无从)至千里;不积

《劝学》课后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课后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 D.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风雨兴焉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輮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C.善假于物也战于长勺 D. 吾尝终日而思矣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3、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微斯人,吾谁与归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4、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 )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驾马十驾,功在不舍 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④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⑤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⑥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④⑥ D.①③⑤ 5、下列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6、下列对“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恻隐之心 ③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④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⑤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⑥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A.①②③/⑤/④⑥ B.①⑤/②③④/⑥ C.①/②③⑤/④⑥ D.①⑥/②③/④/⑤ 7、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劝学》同步测试练习与答案解析

《劝学》同步测试练习与答案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画线的词中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①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④故不积跬步 ⑤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⑥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A.②③④⑥B.①②③⑥ C.①②④⑤D.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②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渊博的知识;③古义:长江与黄河,今义:大河的泛称;④古义:两步,今义:一步;⑥古义:容身,今义: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 2.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⑤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⑦蟹六跪而二螯 ⑧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①③④/②/⑤⑦/⑥⑧ B.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C.③/①④/⑧②/⑤⑥/⑦ D.②③/①④/⑤/⑥/⑦⑧ 【答案】B 【解析】①③⑤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②④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⑥连词,表示递进关系。⑦连词,表示并列关系。⑧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画线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答案】A 【解析】A 项是名词作状语,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 微斯人,吾谁与归 B.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 甚矣,汝之不惠 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答案】D 【解析】D 项和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A 项,宾语前置句,应为“吾与谁归”。B 项,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水寒”。C 项,主谓倒装句,应为“汝之不惠,甚矣”。 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为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况所作,一小部分出于其弟子之手,本书既是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B.“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西周、春秋时对贵族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本课“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C.“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骏马的别称还有“赤兔”“的卢”等。 D. 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即半步,跨出两脚为“步”。 【答案】C 【解析】C 项中的“赤兔”“的卢”都只是古代名马的名字,并非骏马的别称。 6.下列语句中分别能表明学习需要“广泛积累”和“持之以恒”的一项是 ( )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答案】C 【解析】A项都表明“广泛积累”;B、D两项的①谈的学习需要借助外物。只有C项符合题干要求。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C.君子生非异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是() A.木直中绳中:合乎 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

C.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惑:疑惑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乃:竟然 3.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跨出一脚 B.声非加疾也疾:劲疾 C.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不齿:看不起 D.圣人无常师常:经常 4.下列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积善成德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是故圣益圣 C.孔子师郯子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5.下列选项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青,取之于蓝 A.锲而舍之B.筋骨之强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6.下列选项中,与“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吾尝跂而望矣 A.爱其子,择师而教之B.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顺风而呼 7.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学不可以已②无以成江海③锲而舍之④蟹六跪而二螯 A.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劝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一)基础知识 1.下面对加点字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假(借助,利用)舟楫者狐假(借助,利用)虎威不假(借助)思索。改写: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来假装自己很厉害,但是需要仔细思考。 B.冰,水为(做,凝成)之行将为(被)人所并为(为了)之奈何。改写:冰和水都是由水凝结而成,它们被人们合在一起使用,怎么会有什么问题呢? C.非利足也,而致(达到)千里专心致(尽,极)志闲情逸致(兴致,情趣)。改写:虽然没有利爪,但是蚯蚓却可以爬行千里,这是因为它们专心致志,不受任何干扰。 D.劝(劝勉,鼓励)学劝(用道理打动人)导劝(劝说,阻止)架。改写:我们应该鼓励研究,用正确的道理来打动人们,而不是阻止他们研究。 2.指出说法正确有一项[。]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XXX《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研究应持的态度。改写:这篇文章是《荀子》的第一篇,它的三个段落都强调了研究的态度问题。 D.《劝学》的作者XXX,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改写:XXX是春秋后期赵国的人,他认为研究对于改变人的性格和本质非常重要,环境和教育可以对人产生深远的影响。 3.“而”字主要有下列用法,后边句中的“而”属哪种用法,请把相应的用法的序号填在句后的括号里。 a.连词,表并列关系 b.连词,表递进关系 c.连词,表转折关系 d.连词,表假设关系 e.连词,表顺承关系 f.连词,表修饰关系 g.代词,同“尔”,你,你的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填写:e 2)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填写:a 3)顺风而呼,声非如疾也。填写:e 4)蟹八跪而二螯。填写:a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本题共6道小题,每小题0分,共0分) 1.下列画线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官盛则近谀(奉承拍马)②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③是故无贵无贱(无论)④小学而大遗(学习) ⑤圣人无常师(常有的)⑥郯子之徒(学徒)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句读之不知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D.人非生而知之者 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项是() ①吾师道也②耻学于师③孔子师郯子 ④小学而大遗⑤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吾从而师之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B.①③/②⑦⑧/④⑥⑤ C.①⑤/②/③⑦/④⑥/⑧ D.①⑤/②⑦/③⑧/④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吾从而师之 A.而耻学于师 B.孔子师郯子 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5.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B.甚矣,汝之不惠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以为轮,其曲中规 6.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A.韩愈是中唐散文家、诗人,字退之,以其祖籍,世称韩昌黎;以其官职,世称韩吏部;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 B.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倡导先秦古文言之有物的文风。 C.韩愈被苏轼誉为“文起八代之衰”,又被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代表作除《师说》外,另有《马说》《祭十二郎文》等。 D.韩愈借《师说》告诫学生李蟠,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了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斗争精神。 二、名句默写(本题共2道小题,第1题0分,第2题0分,共0分) 7.名句默写。(6分) (1)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3)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课 劝 学 ——认识学习的重要性 一、语言积累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金就砺则利. 利:锋利 B .君子生.非异也 生:资质、禀赋 C .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D .用心一. 也 一:一致 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 ⎪⎧ ①金就砺则.利②则. 知明而行无过矣 B.⎩⎪⎨ ⎪⎧ ①吾尝终日而. 思矣②蟹六跪而. 二螯 C.⎩⎪⎨⎪⎧ ①假舆马者. ,非利足也②假舟楫者. ,非能水也 D.⎩⎪⎨⎪⎧ ①蚓无爪牙之. 利②筋骨之. 强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C .刑.人如恐不胜 D .晋军函陵,秦军. 氾南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有相同义项的一项是 ( ) A .无可寄.托者 (.刘.备)寄.寓于表 女寄. 言于母 临崩寄.臣以大事 B .风雨兴.焉 忧劳可以兴.国 兴. 利除弊 夙兴.夜寐 C .不能十步. 步. 其韵奉和一首 乃自强步. 步. 余马兮山皋 D .下饮.黄泉 中军置酒饮.归客 一发饮. 羽,狼失声而逋 日食饮. 得无衰乎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 ) A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

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D.吾尝终日 ..而思矣 6.名句填空。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法一练——定语后置句 7.下列句子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 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是寡人之过也③唯君图之 ④微斯人,吾谁与归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⑧齐 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 8.下列句子,都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组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三、走近高考 (2018·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始汲黯为谒者①,以严见惮。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仓粟以.赈之。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以数切谏,不得留内,迁为东海太守。好清静,择丞史任之,责大指.而已,不苛小。岁余,东海大治。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第10课《劝学》课后练习题(含答案解析)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不拘于时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A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 而寒于水于:介词,比 B. 吾尝终日而思矣而:助词,表递进 C. 善假于物也也:助词,表判断 D.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焉:兼词,从这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而:助词,表修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3、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③顺风而呼 ④而闻者彰 ⑤蟹六跪而二螯

⑥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⑦吾从而师之 ⑧而耻学于师 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A. ①④⑧∕②③⑥∕⑤∕⑦⑨ B. ①④⑧⑨∕②③⑥∕⑤∕⑦ C. ①④⑧⑨∕②③∕⑤∕⑥⑦ D. ①⑧∕②③∕④⑥⑦⑨∕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④⑧⑨转折②③⑥修饰⑤并列⑦顺接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句子中“疾”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有疾在腠理 A.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B. 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 C.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D. 疾风知劲草 【答案】B 【解析】疾病。A.洪亮;C.快;D.猛烈 5、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君子生非异也(道德高尚的人)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检验)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 D.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雕刻)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及用法,A项中的“君子”是古今异义词,在《劝学》中应理解为“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0.1 劝学课时作业 一、古代诗歌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初发扬子①寄元大校书 [唐]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此为别,何处还相遇? 世事波上舟,沿洄②安得住! [注]①扬子:当指扬子津,在长江北岸,近瓜洲。①沿洄:分别指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 “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其艺术特色。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zhòng)绳虽有槁.(gǎo)暴.(pù) B.假舟楫.(jí)者不积跬.(kuǐ)步 C.驽.(nú)马十驾锲.(qì)而不舍 D.金石可镂.(lòu)蛇鳝之穴.(xué)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筋骨 ..之强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C. 以为 ..之利 ..轮D.蚓无爪牙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 ..之所学也 ..而日参省乎己B.不如须臾 C.非蛇鳝去穴无可寄托 ..者D.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 三、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习得性无助常常诱发学生的学习倦怠现象,()。持久的学习倦怠容易使学 生,找不到学习的应对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渐对做事情缺乏信心,对身边的人或事不在 乎,。 学习倦怠所引发的消极学业情绪、认知疲倦和不良氛围,一般会导致学生产生消极的学习行为,如敷衍了事、

消极息工、学业拖延、厌学恐考与害怕进教室等,再加上课上分心、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等情况诱发的一系列课堂问题行为,很容易使学生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有了以上行为,在上课的时候他就会处处被动,处处落在其他同学的后面,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生威,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会导致其自学能力的降低,从而对学习产生持久性的消极影响。 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无能为力茫然失措漠不关心长此以往 B.力不从心茫然失措掉以轻心积微成著 C.无能为力茫然若失掉以轻心长此以往 D.力不从心茫然若失漠不关心积微成著 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虽然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但它属于正常的心理现象 B.这即使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也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C.这虽然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还是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D.尽管这是正常的心理现象,但肯定会对学生造成比较大的消极影响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B.这种学习行为上的落后,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C.这种落后的学习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育D.这种落后的学习行为,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在本课堂所学习的内容 四、语言表达 8.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画线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句子。 甲同学:你可以说说“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动机,并且愿意付诸行动;“会学”是指①__________;“坚持学”是指①___________。 五、句子默写 9.(1)__________________,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3)总为浮云能蔽日,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1《劝学》同步练习 (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册 高一语文《劝学》测试练习 一、基础选择题(80分,每小题5分) 下边加点的字的字形、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鞣(róu) 以为轮金就砺( lì)则利知(zhī)明而行无过矣 B.虽有槁暴(bào) 须臾(yú) 驽(nú)马 C.善假(jià)于物跬( kuǐ)步金石可镂( lòu) D.跂(qǐ) 而望骐骥( jì) 爪(zhǎo) 牙 2.对下边句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己,通“矣”,罢了)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 D.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资质,禀赋) 为下列各句加点词选出一个恰当的义项。 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A.假如 B.假装 C.借助,利用 D.假的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A.“于之"从那里 B.什么 C.了 D.代词“之”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 欺凌,损害 B.晒 C.又猛又急的 D.暴躁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A.量词; 功劳,功勋___ B.驾驶;工作,事情 C.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成功,功效 D.量词;功能 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A.断,断绝 B.超越,超过 C.拒绝 D.横渡,横穿 8.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 )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泳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对下列古今异义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同叁,多次或三方面。今常用义为:加入) B.声非加疾也(疾:劲疾。今常用义为:疾病,或快) C.蟹六跪而二螯(跪:脚或腿。今指动词“跪下"的“跪”) D.金就砺则利(金:黄金。今指刀剑等金属制品) 10.下列句子,"而"的用法与“吾恂恂而起"的“而”相同的一组是( ) A.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吾尝终日而思矣 C.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1.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不相同。 C.《劝学》的“劝"是“鼓励”的意思。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题。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三层意思都是运用正反对比、比喻的方法来论述的。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要坚持,再难也能学好。 C.文中最后一句“……者……也”是表示原因的判断句式。 D.“下饮黄泉"的“下”是方位名词活用动词。 13.选出下面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 )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劝学》同步练习同步练习测试卷(含答案)

《劝学》同步练习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乙)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秦观《劝学》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矣/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朔:古代有“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C.《齐史》,“二十四史”之一。“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的《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D.“传”: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运用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这和颜真卿“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的感受相同。

10《劝学》 《师说》 同步练习(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人教版高一上语文10劝学师说同步练习 1.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本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论述了什么内容?是如何展开论证的? (2)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联系全文内容,查阅《说文解字》,阐述画线句中“必”的作用。 (3)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 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结合画线句所给注解,观察韩愈引文与孔子原文的差别,思考这种差别带来的语气和情感的区别。 2.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 《劝学》中提及“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道理,请举一个具体事例证明“青出 于蓝而胜于蓝”的观点,注意突出“胜”的原因。 (2) 细读课文,探究《师说》中的“师”这个概念有哪几层内涵。 (3) 试评析《师说》中“尊师重道”思想的意义。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 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0课《劝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第10课《劝学》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A.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C.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D. 古之.学者必有师 【答案】D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本题既考意义,又考用法。要考生先依据文本推出选项中一个句子中的虚词,再将句意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具体辨析时,要联系上下文语境。题干中“之”,郭锡良版《古代汉语》称其为连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表示领属关系或修饰关系,翻译成“的”,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 A项,结构助词,宾语前置句的标志词,无实义; B项,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C项,指示代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示统一关系,相当于“这类”、“这些”; D项,结构助词,的。 故选D。 【点睛】 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具体辨析,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来判定:虚实意识、结构意识、句位意识、呼应意识、语气意识。 2、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C.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中“而”是连词,表修饰。A.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连词,表转折。B.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而,连词,表递进。C项,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连词,表修饰。D项,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连词,表因果。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师不必贤于弟子 A.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例句和A项都是状语后置。B.宾语前置C.判断句D.定语后置。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B. 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C. 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D. 《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D项,所举例子应该互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