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做好口译工作的六点注意事项(一)

2021年做好口译工作的六点注意事项(一)
2021年做好口译工作的六点注意事项(一)

做好口译工作的六点注意事项(一)

做好口译工作的六点注意事项(一) 口译和笔译虽然同属翻译工作,但两者各有特点。其理论、技巧和要求也各有不同。口译最大特点是当场见效。它对措辞很少有时间进行推敲,甚至根本不容推敲。而且,在大多数场合下又是不可能借助任何工具书。译员要善于在短促时间内准确地把握住两种语言反复转换。

无论是一次谈话,还是一次谈判或讲课,译员能否以清晰流畅语言把交谈者思想准确无误地转述过去,是谈话和谈判或讲课能否顺利进行关键。

一、事前要有准备接受口译任务后,一定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当然,时间可长可短,视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语言上、技术上和心理上准备。首先要对翻译内容有所了解。比如,有一次承担口译,接是玻璃液机械搅拌器引进项目出guo考察。出guo之前,我找了两份相关外国专利文献,认真地看了其中几段,并试着用法语复述其主要内容。这样,对搅拌器以及相关玻璃熔窑方面知识和词汇就有了一个大概了解。再则,就是找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对项目情况熟悉了,翻译起然就比较顺手。

我们承担口译,有时候是以讲课方式进行技术交流。遇有这种情况,应对讲课人所要讲课题,最好连听众情况都有所了解,才不至

于临场慌乱。要重视和外宾第一次见面、安排日程等活动。这种活动一般不涉及很深技术内容。我们可以把它也看作以后正式翻译一种准备。首先,你可以通过这种初次见面了解并逐渐适应外宾语音、语调。搞翻译人都知道,外国人语音、语调也是五花八门。这就需要口译人员不仅能够听懂标准外语,而且要能够很快地适应各种怪腔怪调、不规范外语。再则,通过初步接触,也能对谈判或讲课内容有一些了解(在事前没有充分时间进行案头准备情况下,这种了解尤为重要)。更为重要是,这种初步接触可以消除你临场紧张感,为下一步正式场合翻译做好心理准备。

另外,还有一种准备方式,效果是很好。这就是和讲话人共同准备,商定讲话纲要。这实际上等于先打了一个草稿。有这样一些场合可以这样做:谈判时中方要提问题;宴会或其它比较正式场合可以预先准备讲话内容,如祝酒辞等。口译任务中最让人头疼是讲话人事先准备了讲稿,照稿宣读,而译员对这份讲稿事前又毫无准备这实际上是在用口译方式做笔译工作。真遇到这种情况,译员当然也不能回避,只能靠其平时功力,尽自己最大努力来应付。

二、翻译时兼做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译员在听清并理解了讲话人话后,要能够判断出哪些是他真正要讲话,哪些是没用、重复罗嗦废话,从而对其进行处理。那么,这样做是否有悖于翻译忠实原则呢?否。因为,口语自有口语特点。讲话人在即席发言时,

脑子里往往只有一个中心思想,但是具体表达和选词造句却是想到哪儿说到哪儿。就是说,口语不可能像书面语那样严谨,其中必然有一些重复、罗嗦废话。甚至有讲话人本来就不善言辞,经常会说出一些不完整、不知所云话。这种情况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这时,译员就要善于综合,要在不遗漏讲话基本内容前提下,敢于删掉那些废话,使译出话条理清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忠于讲话人精神实质。否则一味追求逐字逐句照译,反而会给人零乱、不忠感觉。

至于哪些话要译出,哪些话要删除,这要靠译员各方面综合知识水平去判断。绝不能以为由对讲话人话大打折扣,伤筋动骨。这不仅仅是翻译水平问题,而且也是翻译职业道德问题。翻译而兼为是更好地传达讲话人精神实质,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目。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口译短时记忆

口译短时记忆 Part 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1)口译= 口语+ 翻译 良好的口语基础是口译的必要条件。口译的许多技能在口语课中可以得到锻炼,如理解技能、重述技能、综述技能,以及语音语调、发声(voice projection )、公共演说技巧(public speaking)等等。 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公共演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胆略、应变能力(coping tactics)等心理素质大有帮助,而这些方面对口译员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素质。 成功的口译员,不只是语言能力过关,在口译技能、口译过程中的应对、应变策略、心理素质等方面同样要出众。 学生口语演说技能要加强培养,学习公众演说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ctivity one:Why I am here and Retelling 2) Interpretation 口译最基本的两个步骤:理解与表达,表现为―听‖与―说‖。―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发言者的讲话,才能谈得上语码的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形式转达发言者的原意。由于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的过程,需要译员一心多用,为此,Gile(1995)提出了以下几种口译的阶段模式: --CI(P1)=L+N+M+C,即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力分析+笔记+短时记 忆+协调; (P2)=Rem+Read+P, 即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输出(翻译)。 --SI=L+M+P+C, 即同声传译=听力分析+短时记忆+输出(翻译)+阶段协调; Activity two: Quiz for your Interpretation Topic: Japan has the Bes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the World. Part 2: 翻译训练课 ●―口译课不是一门专业课,而是职业翻译训练课。‖(刘和平,2001)交 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技能在听力课上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训练, 翻译训练课: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 ●短时记忆能力(训练方法有单语复述练习、单语延迟复述练习) ●口译笔记能力(本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尽早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可行的、相对 稳定的笔记符号系统) ●笔记的阅读(可以设计给出几个核心词,要求学生根据核心词综述一段内 容) ●主题思想识别(训练学生如何在理解过程中抓主题) ●数字传译技巧(该练习应该贯穿口译训练的整个过程) ●分散使用注意力技能(要求学生听、思、记、译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进

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_张威

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 张 威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摘 要:记忆能力是成功口译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和记忆资源的协调与同传效果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记忆能力还与其他口译专项技能相互影响,共同对口译效果产生影响,不过后者的作用在口译实践中更突出。作者指出了口译研究中的问题,认为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可以进一步廓清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口译;工作记忆;同传 A bstract :M emory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in successful interpreting ,exerting great influence on interpreting quality (IQ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 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S I )and w orking memory (WK ),show ing the s ignificant effect of both volume of WK and coordinating power of WK on IQ ,and the more practical effect of other interpreting _related skills and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 ems in in -terpreting research ,the authors hold that working memory in interpreting can be fu rthered by improving research design as well as adopting interdisci -plinary approaches . Key Words :interpreting ;w orking memory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1-0043-05 1.前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表现出突出的即时性和即席性特点。与笔译不同,口译活动中,口译员没有机会反复理解原语信息,而要一次性听取原语信息,借助笔记,甚至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手段的条件下(如同传),执行原语信息听辨、信息意义的表征与理解、信息暂时贮存、译语组织与计划、译语信息表达与监控等一系列彼此影响、相互制约,甚至往往重叠进行的加工任务。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口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保持与处理能力,以确保初始信息的准确理解、前后信息的衔接与连贯、译语表达与原语信息的统一。也就是说,口译活动对口译员的语言记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口译员出色的语言记忆能力成为成功的口译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Gile ,1995,1997) 由于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对记忆能力的特殊要求,自20世纪60年代口译研究正式展开以来,语言信息的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参见Gile ,2000)。随着对口译活动,特别是对口译深层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在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相关领域关于语言记忆研究的推动下,口译记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对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促进口译教学、提高实际口译效果,都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口译记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作综合性论述,并提出现存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2.口译记忆研究现状2.1研究层次与研究对象 人们首先注意到记忆因素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并以各种形式加以强调。中外口译研究人员多从口译基本技能和口译员基本素质出发,强调记忆能力对口译活动的重要意义(Gile ,1995;M oser _M er -cer 等,1997;鲍刚,1998;胡庚申,1993;李越然,1983)。但这种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介绍和理论论证阶段,主要是说明口译活动中记忆的性质、特点、结构、作用等问题,研究中缺少严密的实验设计,也没有详细的实证数据。 其次,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观察、调查、实验、测试等多种手段,通过实证性研究,对口译与记忆,主要是同传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进行细致的量化描述与分析。这是目前口译记忆研究中最受人关注,也是研究成果最多的领域(详见2.2)。 再者,根据认知科学记忆研究的成果,结合口译记忆研究的实证性数据,构想种种口译整体操作模式,描述记忆因素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蔡小红,2001;M oser _M ercer ,1997;Setton ,1999;Paradis ,2000),或单独描述口译过程中记忆加工程序,试图构建单一的口译记忆模式或体系。(Dar ò&Fabbro ,1994;M izuno ,2005) 从研究对象看,首先,重点研究的记忆类型是短时记忆,特别是一种特殊的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而长时记忆则较少研究。 口译活动的即时性特点要求口译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任务,因而对短时记忆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短时记忆效率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相反,长时记忆(即贮存于译员大脑的与口译主题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则须要通过短时记忆才能对信息加工活动产生影响。而且,长时记忆更加抽象,更多的表现 为概念性、逻辑性的信息命题和表征。因此,长时记忆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难以直观地表现出来,也不易直接测量。口译记忆的这种特点 作者简介:张威,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学;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收稿日期:2006-10-06(修改稿)   2007年第1期总第214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1 Serial №214

口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口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011-08-14 11:51:51 Tag: 英语学习资料 学习 我要评论(0) 口译工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口译人员要懂得翻译的基本理论和要求,同时必须掌握和运用翻译技巧。在临场翻译之前要尽可能做一些语言上、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口译时兼做编辑工作,对讲话人的语意进行调整和删减,使译出的话语条理清楚;脑记和笔记有机并用,避免遗漏讲话内容;知识广泛是做好口译工作的基础;树立信心、注意礼仪是做好口译工作的前提。 口译和笔译虽然同属翻译工作,但两者各有特点,其理论技巧和要求各有不同。口译的最大特点是时间的紧迫性,理解表达的准确性,工作的独立性。它对措辞很少有时间进行推敲,甚至根本不容推敲,而且大多数场合不可能借助任何工具书,译员要善于在短促的时间内准确地把握两种语言的反复转换。 无论是谈话,还是谈判或讲课,译员能否以清晰流畅的语言把交谈者的讲话内容准确无误地表达出来,是谈话、谈判或讲课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那么,怎样做好口译工作呢?根据自己在口译实践中的探索和研究,笔者就此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事前准备是做好口译的基础 接受口译任务后,一定要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时间可长可短,视具体情况而定),包括语言上、技术上和心理上的准备。首先要对翻译的内容有所了解。有一次,我临时接到一个翻译任务,世界银行一个代表团要来我市考察一个水利投资项目,代表团中有农业专家、水利专家、环保专家,还有金融专家,作为首席翻译我感到压力很大,因为翻译中必然会有很多自己不熟悉的专业术语。为了不负众望,在不到一天的准备时间内,我查阅了水利、金融和环保方面的相关资料,请教有关专家了解这些专业的常用术语。这样一来,我对这些方面的相关词汇和常见专业术语就有一个大概了解,甚至对将来几天的口译范围也有一个基本估计。再则,就是找项目负责人了解情况,对项目情况熟悉了,翻译起来自然就比较顺手。 口译工作有时侯是以讲课方式进行的技术交流。遇有这种情况,应对讲课人的课题内容,听众的基本情况都有所了解,才不至于临场慌乱。要重视和外宾的第一次见面、安排日程等活动。这种活动一般不涉及很深的技术内容,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正式翻译的一种准备。首先,你可以通过这种初次见面了解并逐渐适应外宾的语言、语调。搞翻译的人都知道,外国人的语音、语调五花八门。比如一个讲英语的代表团并不一定每个成员都来自英美国家,即使这样,也不一定都是正宗的英国人或美国人,其中往往有亚裔、非裔或欧裔等,其口音大不相同。这就要求口译人员不仅能听懂标准外语,而且要能很快适应各种怪腔怪调、不规范的外语。再则,通过初步接触,也能对谈判或讲课的内容有所了解(在事前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案头准备的情况下,这种了解十分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初步接触可以消除临场的紧张感,为下一步正式场合的翻译做好心理准备。 另外,还有一种准备方式,效果更好,这就是和讲话人共同准备,商定讲话纲要,这实际上等于先打一个草稿。有些场合可以这样做:如谈判时中方要提的问题、宴会或其它比较正式的场合可以预先准备讲话内容的开幕词和祝酒辞等。 口译任务中最让人头疼的是讲话人事先准备了讲稿,照稿宣读,而译员对这份讲稿事前又一无所知。这无异乎用口译的方式做笔译的工作。一旦遇到这种情况,译员当然也不能回

口译问题及策略

口译问题及策略研究 吴羡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口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它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机械转换,而是涉及到人复杂的思维转换过程,需要口译员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和其它各种能力。本文指出对口译员的要求,对口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可行的解决策略,为以后的口译实践进行指导。 关键词:口译;信息处理;策略 On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Abstract: Interpreting is a complex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hich is all about sophisticated switch of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It needs rich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languages and many other abil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interpreting and providing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which will guide interpret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rategy 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和一种双语交际活动,口译因其实用性和高效性在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口译活动是一项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较好掌握的技能,它不仅对两种(或以上)语言的掌握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对其他很多非语言能力也有严格要求。口译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语言行为过程,是人们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为消除彼此语言之间的障碍,由

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研究

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102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差异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有影响,其中,工作记忆容量低组与高组、低组与中组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有显著影响,二语水平较高者比二语水平较低者的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更高;二语水平与工作记忆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标签:工作记忆二语水平英汉交替传译 一、引言 口译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过程,在不同语言形式迅速转换、信息有效传递的背后蕴含着深层的认知和心理加工机制(张威,2010)。在不同形式的口译活动中,交替传译被许多人看成是口译的最高端形式,甚至超过同声传译,因为它要求在形成译语阶段之前就要完成理解源语阶段,绝大多数话语至多在几秒钟后会从记忆中消失,被其他内容所取代(Gile,1995)。所以,译员主要靠短时记忆储存源语信息,同时将储存在长时记忆内的知识激活成积极状态并进行提取。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互刺激与投射,共同参与到口译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了口译过程的工作记忆(王非、梅德明,2013)。因此,工作记忆对口译过程的影响研究已成为探究口译加工过程的重要途径。同时,译员本身的素质(二语水平)对口译的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威,2008) 国内学界近几年在口译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但大多局限于理论模型的构建,只有少数涉及工作记忆对口译的实证研究,更少关注译员自身的二语水平因素。本文拟调查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视角与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文献综述 工作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记忆系统,由语音环、视觉空间板、中央执行器和情节缓冲器四个部分组成,它的容量有限,与人类复杂认知活动有密切关系(Baddeley,1998)。它既在言语、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认知心理学,翻译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郭春彦,2007)。其中,比较令人瞩目的是工作记忆对同声传译机制的探讨。 在国外,Daro & Fabbro(1994)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译员在4种不同情况下进行数字广度测试,发现同声传译之后的工作记忆容量远不及另外三种情况,由此他们认为较为复杂的口译模式对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要求加高。另外,Padilla Benitez(1995)通過4组西班牙语的受试进行了阅读广度测试,发现专业译员组明显优于其他三个非专业译员组。由此,他们提出高容量的工作记忆能提高口译

口译速记方法

首页 | 博客群 | 公社 | 专栏 | 论坛 | 图片 | 资讯 | 注册 | 帮助 | 博客联播 | 随机访问 PKM of Beautiful_Thing 已锁定- -| 回首页| 2008年索引| - -标语英文 英文速记简介 ////////////////////////////// ////////////////////////////// 英文速记简介zz 1588年,英国人T.布赖特采用几何图形的直线、圆圈和半圆弧线,设计了一种英文速记法。这个速 记系统的创制,使中世纪宗教迫害狂中被摧残的欧洲速记得以复活。布赖特把他的速记系统献给伊丽 莎白王后,得到了出版这种速记法15年的专利权。此后英国又陆续出现了几种经过改进的速记系统。 1834年,德国的F.X.戈贝尔斯伯格设计了一种草书式速记,对当时德国的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许多国家的速记法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37年,英国人I.皮特曼改进了前人的速记系统,出版了一本《语音速记法》。它以几何式的正圆弧线和直线为基础,采用了加粗笔画来区别两个发音近似的辅音,把符号写在不同的位置以省去 元音等方法,因而获了成功。皮特曼速记直到今天在英语国家中仍比较流行。 1888年,爱尔兰人J.R.格雷格(1867~1948)采用几何式椭圆弧线和斜直线,设计了一种完全用轻线的速记法,不用位置变换表示元音,而是用普通写法的拼写原则,一般人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这 种速记后来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20世纪以来,欧美又出现了一种以拉丁字母的简化[speed writing]写法和简单笔画混合使用的速记体系。这种速记法是为了适应非专职速记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的,不需要花较长时间的训练就能掌握。 对不要求具有高速度书写能力的一般文字工作者说来,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Taking quick notes <口译笔记> 常用速记符号: 大于> 小于< 小于或等于≤ 大于或等于≥ 等于、意味着= 不等于≠ 约等于≈ L遗憾、悲哀:( 高兴、荣兴:)

英语口译技巧

尽管每个人的对记录符号的使用可能是多样的,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可能会使用不同的符号,同一符号在不同的人意识中肯能代表不同的意思,但是通行的原则还是存在的,活用这些原则,那会让你在口译的过程中如虎添翼…… 在听力活动中,笔记是一个辅助我们记忆的非常有效的工具。 对于专业的口译译员来说,口译笔记的作用是帮助他们还原刚刚听到的内容。而对于同学们来说其最大的作用则是在我们做题的时候帮助我们记录并最终理清语言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还原具体信息细节。 在听力练习当中,题目经常是在一大段语言材料播放完毕之后才出现,由于人记忆能力的局限这个时候很多本来已经听懂的内容已经无法被我们回忆起来,造成了信息模糊、信息丢失,以至于无法完成题目。而笔记可以有效地弥补人短时记忆的缺陷,掌握一点英语口译者们常用的笔记法,你会发现这些“专业人士”所谓的“高端技能”,对于普通的学习者来说同样有很大意义,可以帮助我们在一般的听力考试中游刃有余。 英语笔记法的适用前提——听力过关(五大支柱),听懂是做笔记的前提条件,如果听都没有听懂,又怎么可能去记?再好地记录能力都不可能创造信息本身。 下面举例说明听力笔记的一些技巧: 1、不要大量记录文字(汉字、单词) ——而要使用符号来表示意思(缩写、图形) Eg:“powerful country”记作“强口”, “我同意”记作“I√ ”; “观点,看法一致”记作“⊙ same”, “economic development”记作“经↑” ↑表示“上升、快速上升、快速发展、快速上涨等” ↓表示“下降、减少、急剧下降、急速下跌等”; ↗表示“缓慢上升,缓慢发展、缓慢上涨等”; ←表示“返回,倒退等”; →表示“达到,至,导致,前进等”; +表示“加,增加,此外,另外,又加之”; —表示“减少,减”; >表示“多于,大于,强于”; <表示“少于,小于,不如”; ∵表示“因为,由于”; ∴表示“所以,因此”; =表示“等于,相同,与……相同”。 t表示thousand; m表示million; b表示 billion; 1st表示first。 2、不要横着写:

陪同翻译注意事项

陪同翻译注意事项 【翻译人员的礼仪原则】 1、工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翻译人员在工作前应做好充足的准备,明确翻译任务要求,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如服务对象的语言、文化背景、兴趣特点等,穿着 恰当的服饰,提前到达现场,熟悉工作环境与调配有关设备。 2、工作态度认真诚恳 翻译人员只有态度认真,才能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不擅自增减内容,或在其中掺杂个人意见,对相关人员的 谈话、发言要点做好笔记。在遇到未听清之处或有疑问时,请对方 重复,并致以歉意,切勿凭主观臆断翻译。 3、坚持主次有序 必须尊重在场的负责人员,并严格服从其领导。在正式会谈、谈判中,除主谈人及其指定发言者之外,对其他人员的插话、发言, 只有征得主谈人同意后,才可以进行翻译。 4、待人礼让有度 在同外方人士接触时,把握礼仪分寸,如对方提出日程安排以外的要求,要及时报告上级,切忌擅自允诺或拒绝。若对方单独向译 员发表了错误见解,在对方不了解具体情况和无恶意的前提下,实 事求是地对其作出说明或及时报告上级。 【翻译人员的礼仪注意事项】 1、守时、守信 在口译中守时非常重要,口译不同于笔译,不需要见到翻译人员,可以直接通过网络将需要翻译的稿件分发给相应的翻译人员,又快 捷又方便。口译必须要求翻译人员按时到位,及时是通过视频来进

行翻译,也一刻不能懈怠。所以再各种陪同翻译中,口译人员按时就位就是必须要注意的。比如说一个会议陪同,别人会议都开了一半了,翻译人员才赶到,这不仅影响翻译公司的诚信、口译人员自身的诚信,更可能给客户带去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所以在口译翻译中,口译人员必须要有时间观念,如果有其他不可抗的外因,需要及时通知客户,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 2、礼仪礼节 礼仪礼节是口译人员必须注意并且具备的。在口译过程中,口译人员往往代表的不止是自己、也不只是其所属的翻译公司,更是代表翻译人员所服务的客户,例如各种商务翻译、会议陪同、展会陪同等等这些,翻译人员可能会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形象,所以,在口译人员必须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翻译中的措辞、表情等等。而服装谈吐也是礼仪礼节的一种表现,翻译人员需要根据场合来选择自己的着装以及翻译时的措辞。例如在比较正式、严肃的场合,可能需要着正装,用比较正式的语言去诠释。而比如说在一些娱乐场所,就可以穿着随意一点。 3、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接到口译任务后,一定要提前做好翻译前的准备,不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专业知识上都需要提前有一个充分的准备。储备一些相关的词汇、专业知识,对自己即将要面对的客户、即将要做的翻译都需要熟悉一下,做好心理准备,以便以最好的状态去完成接下来面临的翻译工作。 4、树立自信心,有一定的应辩能力 在口译翻译中,突发情况是很难避免的,有时,翻译人员会由于慌乱,始料未及等原因,导致极度紧张,不能很好的发挥。而这个时候,越慌乱就越译不好。所以翻译人员需要树立良好的自信心,不论在什么样的场合,面对什么样的人,都需要百分百相信自己的翻译能力。从容淡定的应对一切突发状况。而这也是对口译人员临场应变能力的一个考验,不仅是在突发状况时懂得从容,在双方有一些语言上的冲突或者场面尴尬时,翻译人员也起到一个从中调解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有三种类型: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来讲,记忆的效果与记忆材料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逻辑关系清晰、结构紧凑的语料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记忆保持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记忆的效果还与待识记语料是否具有形象性有关。人们对贴近生活实景生动、形象的描述记忆起来会比较容易,印象也比较深刻。考虑到记忆的不同类型和影响记忆的种种因素,大家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相关的记忆训练。 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 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 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with a friend recently, and his cell phone rang, interrrupting our conversaiton. There we wer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and – poof! – I became invisible, absent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park was filled with people talking on their cell phones. They were passing other people without looking at them, saying hello, noticing their babies or stopping to pet their puppies. Evidently, the untethered electronic voice is preferable to human contact. 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 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 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良好的记忆力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译员得以施展其口译能力的前提条件。记忆包括输入、储存和重现三个过程,一般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有研究表明,瞬时记忆只能使语言信息保持0.25秒至2秒,之后记忆的信息便会消失,它是大脑最短的记忆。做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要求译者反映迅速,其实就是强调译者要有瞬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口译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同传训练初期,教师会要求学生做一个月左右的跟读训练,即在讲话者开始讲话后,学生等待五六个词的时间,然后复述讲话者刚刚讲过的内容。在整个跟读练习过程中,学生始终要与讲话者保持五六个词的间隔,不许缩短,但可以适当延长。这种练习就是要着力训练学生瞬间捕捉信息的能力。 短时记忆启动后,捕捉到的关键瞬时信息得以暂时储存。虽然信息保持的时间短,但对口译人员来说,该时段的记忆相当重要,它是译者进行高强度脑力活动的关键时刻。此时,译者对源语的记忆还十分清楚,可以利用这一时段将捕捉到的瞬时信息迅速进行各种关联并进一步完成由源语到目的语的转化。短时记忆除了可以获取谈话者正在讨论的信息,还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但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容量小和持续时间短。因此,该时段记忆的信息应尽快使用,否则,时间拖延久了便会遗忘。鉴于短时记忆的这一特点,译者在做交传时应用笔记来帮助大脑储存信息。笔记记录的是类似于路标一样的信息,译员在阅读时,相关信息将存储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激活,并指引其将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予以传译。 最后,经过加工的语言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阶段。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要大得多,信息的保持可以从短时直至终身,是大脑长期保持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口译的记忆过程中它配合短时记忆共同完成大脑的记忆工作。长时记忆对我们口译的影响很大。长时记忆的信息都是经验性的,人们听过、看过、经历过的事情都可以留在长时记忆中,随时可提取出来与正在听到的信息相结合,从而帮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信息。对口译员来讲,大脑储存的知识越多,经验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在口译时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概况来讲,三种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各司其职。瞬时记忆由瞬间感知信息、接收外界信号的作用,所以通常与源语听辨有关;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所以与译员对源语信息的储存有关;而长时记忆的持续时间最长,有积累和相互重叠的特点,所以与译员长期以来的语言学习和知识积累有关。就记忆而言,“瞬时记忆”是口译的前提,“短时记忆”是口译的关键,“长时记忆”是口译的基础。

交替传译训练注意事项

Quoted Content here are a few tips: - start with "monolingual" consecutive translation. Listen to a speech in your native language, write down your notes, then try to do some reformulation exercises int o your native language. This will increase your confidence in reading your notes q uickly and broaden your vocabulary. - take a moment to think about your note-taking technique. You can write a lot, o r use only a few written elements -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what you write is CLEAR to you. it's easy to get confused with similar words (like "project", "plan", " process") but you need to make your own way through them with your own syste m of symbols. - sight translation is also very useful. try to use a tape recorder and listen to your self afterwards, or ask a friend to help you.

在口译训练中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在口译训练中如何提高记忆力 在这一学期,我学习了口译这门课程,知道了口译的相关内容以及一些形式。所谓口译,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的方式,做口语翻译,也就是在讲者仍在说话时,口译者仍然跟着翻译。 口译对翻译者的要求是挺高的,而且在口译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记忆的能力,如果记忆能力不好的话,那么对于被译者的话的内容就不能很好的掌握,也就自然不能进行口译了。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不管在接收信息时听得如何清晰或理解得如何透彻,没有较好的记忆能力,经常丢失信息或者储存错误的信息,则容易发生漏译或者是错译的情况。假如他们是在进行同步翻译时,他们几乎没有做笔记及整理笔记的时间,这就更要要求他们的记忆能力,尤其是短期记忆能力。对于短期记忆力来说,除少数人记忆力特别好外,大多数的人记忆力是差不多的,而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并不都是天生记忆力很好的人,对于记忆力的训练是要讲求方法的。 在心理学上,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所谓编码就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成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对自己编码的信息进行存储,最后再进行提取。其中,短时间的存储可以成为短时记忆,长时间的存储可以成为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能力,对口译者来讲尤为重要。 首先最基本的是我们在平常时多看书,并且看完后自己回忆一遍看的内容,记忆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在最初采用内容相对简单的段落,段落不宜过长,开始的时候可以用两三句话组成的段落进行练习,再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进行记忆,然后进行复述。由于口译是要用嘴巴去说的,在进行训练的时候采取听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比较好。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一个人完成的效率较低,可以找个玩的好的朋友帮自己,也可以自己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声阅读,并且截取其中的一段听,然后再对其内容进行复述,并且还要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当你这些短段落的复述能力已经训练的很好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加大难度,进行相对较长的段落进行复述,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练习,随着进度的一步步向前推进,慢慢的加大难度再进行训练。像这样天天坚持训练,就可以加强自己的记忆能力。还有平常也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这样的话,也可以让自己多熟悉一下,拓宽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对于这些基本的训练,如果有同伴一起

论文题目: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论文题目: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张威,男,1971年03月出生,2004年09月师从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于2007年0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探索口译记忆机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口译深层认知加工机制,促进对语言信息心理加工过程的了解,对明确认知记忆素质在口译技能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记忆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口译训练质量,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口译信息心理加工过程难以直接考察,口译深层认知加工机制是当前国内外口译研究公认的艰深课题。特别是在国内,对口译认知过程的讨论依然以经验总结或理论阐述为主,尚未开展实证性研究,更缺乏客观的实证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说明。 因此,本论文以英汉双语同声传译为研究背景,借鉴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中语言信息处理、记忆资源配置等原理,应用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同时采用历时描述与共时对比相结合的研究设计,力求对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构建同声传译的工作记忆运作模型。 本论文由绪论、主干五章和结语共七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口译的发展历史,以及口译的性质与特点,重点对国内外口译记忆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说明了前人研究在理论理解、方法应用、材料分析等方面的缺陷,分析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策略。 第二章详细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价值、理论支撑、研究设计等关键问题。首先,本文旨在考察工作记忆能力与同声传译的关系,具体分为:1)同声传译对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2)工作记忆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的关系;3)工作记忆能力在口译活动中的发展特点;4)工作记忆能力在不同方向口译活动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以此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构建同声传译中工作记忆的工作模型。其次,讨论了本论文对口译认知研究、口译教学及口译实践的意义,主要表现为:1)深化对口译认知过程的认识,促进口译认知理论的发展;2)明确记忆能力在口译技能体系中的性质与作用,完善记忆训练的组织,提高口译实践效果。另外,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理论依据,主要有:1)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能力发展理论(以工作记忆为主);2)心理语言学的语言信息处理理论(主要是信息处理的控制性与自动性)。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1)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相结合的综合实证性研究策略,以定量数据为主,以定性数据为辅;2)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既分析不同口译人员之间工作记忆的差异,又考察工作记忆在不同口译阶段的变化。 第三章以问卷调查为数据收集工具,了解各类口译人员在自然状态下对记忆与口译关系的初始性认识,主要结论为:1)记忆能力是制约口译操作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其影响并不如语言知识、转换策略等明显;2)在记忆能力与口译的关系上,非口译人员比口译人员更确信记忆能力对口译加工的决定性影响,同时也更相信记忆训练对口译实践的重要作用。此外,一般而言,职业口译员对记忆

英语中高级口译考试心得与注意事项

英语中高级口译考试心得与注意事项

一、口译口试考试流程: 1. 必要的三证:准考证、口试证、身份证。 2. 按口试证上的时间地点报到、候考。 我的口试证上写的是上午7:30,上海外国语大学"三号楼一楼"。早上7:25我到了该楼,楼口处有许多等着进场的学生,一位老师发套伞的塑料袋(当天早晨下大雨),另有几位老师进行第一道检查(检查三证)。 通过检查后进入候考教室。教室门口有位老师负责将考生的手机(关机状态)封进信纸袋。随后等待老师叫号、分组。因为叫号是随机的,所以要集中精神听老师叫号,错过了就只能轮到下一批甚至最后一批。叫到号后老师会告诉你一个组号,即为你的组号。随后按次坐在教室第一排,进行第二次三证检查。 检查完毕后就被带入走廊尽头的另一个教室,再次核对三证后发口语Topic的卷子。阅读并准备5分钟后收卷。该卷上不能作任何记录,因为要循环利用。如要写提纲可以写在自己的纸上或口试证的背面。但考试时不能看。 收卷后沿着走廊按组号分散坐在各个教室或办公室门口的位子上,等待正式考试。 3. 进入考试教室后,面前有一张A4大小草稿纸和两台录音机,一台播放录音,一台录音你的口译。两台录音机后坐着两位老师。检查口试证和准考证后开始录音,先要用英语说"My name is…"

和"My registration number is…"。然后开始讲Topic,讲到等老师喊停后停(一般不会说满5分钟),开始口译部分。 4. 口译部先后为两段英译中和两段中译英。每段又分为两小组句子(中口句子较短,高口的句子比较长),组间停顿时间为中口约25-35秒,高口45-50秒。 口译结束后,收拾东西离开,但是草稿纸不得带出考场。 二、一点点心得: 1. 摸清"地形"很重要。 就我所知,口试在候考和考场就是上外的"逸夫会堂"和"三号楼"。如果不熟悉上外(本部)的校园建议早些出门或提早"踩点",考试当天就不用浪费很多时间找楼了。要知道口试证上写明"迟到者不得参加考试"的。 2. 吃饱但不要喝足 因为候考时间很难把握,所以为了保证有充分的体力撑到考试的那刻,早饭要吃饱,还可以带点巧克力这种高热量的食品做能量补充。如果是下午考,则不宜吃太饱(容易犯困)或可以提早些吃午饭。进入候考教室后就是一轮一轮的叫号,这时不宜走开,所以不宜喝太多水。 3. 战胜紧张就赢了一半。 不紧张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想办法让自己尽可能的放松,这样才不会影响发挥。我在候考时与身边的一位同学交谈了一会儿,就

主旨口译中的障碍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策略4页word文档

主旨口译中的障碍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策略 一、主旨口译理论基础 二、主旨口译的实际运用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口译员为听者提供发言内容的主旨大意,以便使其能跟上会议的进度。赫伯(1982)提到,一般而言,同声传译要求口译员译出全文,而交替传译译者则可以更具实际情况来衡量,决定是译出全文还是进行主旨翻译。因此,当源语方参会者进行互相讨论,但不涉及需要翻译服务的一方时,可为外方提供讨论内容的主旨大意,使外方更上会议的进度。 虽然主旨口译是指译员简明扼要地传达发言人意图的口译方式,当译员在做主旨口译时,事实上是在释义和浓缩发言人的内容,而不受原语发言人用词的影响,是一个经过总结、融合用目的语来表达发言人主要观点的过程。不必把发言人的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抓住重点信息并用目的语表示,看似简单,但是由于长期对于主旨口译的不重视及缺乏系统的训练,通过对于学生主旨口译中表现的分析,能够基本判断出其是否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口译员的潜力,其是否拥有听力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临场能力、心理素质等都能在主旨口译中展露无遗。通过对于湖北省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第一轮主旨口译环节的观察与分析统计发现竟有约四分之一的选手一个关键信息点都没有踩中,而选派的选手且是各个高校中的佼佼者,可想而知其他的同学在做主旨口译时提取关键信息,储存并提取表达关键信息的能力就更加薄弱了,因此通过研究学生在主旨口译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训练策略,对于提高学生主旨口译能力刻不容缓,对

于口译教师在口译课堂上的口译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主旨口译的策略讨论 本文以湖北省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为分析样本基础,系统性的考察分析选手在主旨口译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存在于听力理解、逻辑分析、记忆及口语表达哪个环节,并针对学生的主旨口译中存在的问题,从听力中的思维理解、记忆机制到双语互译时快速地脱离语言外壳等角度出发提出策略,对学生口译实践予以指导,对教师的口译课堂教学予以启发。本次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现场观察法、定性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能对学生主旨口译中遇到的障碍予以深入分析,并且能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对应的策略建议。 1.基于释译理论的口译“思维理解”―原语听辨与信息加工整合。根据释意理论,在口译理解中,对于听到的信息要首先摆脱原语中的语言外壳,抓住其意义,这一过程同时经过逻辑分析能够有助于短时记忆记住信息。在思维理解的过程中,应分几个层次对于信息进行理解和捕捉,不应不分主次不加筛选地记信息。理解层次包括大脑迅速对原语内容进行标记和整理;抓住要点间的逻辑关系,掌握原语叙述、介绍或论述的线索;将话语的主题、语境、交际环境、语言前后句法关系等及语言外知识纳入理解中;参考译前准备信息;迅速准备向目的语转化。因此在主旨口译进行的第一个过程―听力理解中,口译员应完成对于原语的理性理解,这一过程是主动的,包括对原语的语音的辨析及对于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并且要做好向目的语转述的准备。主旨口译中同时需要区别关键信息点与琐碎的客观信息如表示解释、举例或量化及主观信息如表示感想、意图和类型,主

口译考试中的记忆方法

口译考试中的记忆方法 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 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 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with a friend recently, and his cell phone rang, interrupting our conversation. There we wer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and poof! I became invisible, absent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park was filled with people talking on their cell phones. They were passing other people without looking at them, saying hello, noticing their babies or stopping to pet their puppies. Evidently, the untethered electronic voice is preferable to human contact. 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

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 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 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 (1)由训练者(或练习伙伴)以适当的语速现场发布源语信息,长度应掌握在1至5分钟之内。 (2)接受训练者凭记忆储存源语内容,并尽量用译语记忆。 (3)接受训练者用译语对原文的内容进行要点复述。 (4)复述后可进行讲评、切磋,探讨遗漏信息的性质和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