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教案第二章 电阻式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教案.

2.3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一、 电位器式力学传感器
二、柱式压力传感器
三、应变式加速度传感器
第3章电容式传感器
3.1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一、基本工作原理:平板电容器电容量为
二、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
电容器极板间距离由初始值d0缩小了Δd,电容量增大了ΔC,则有
极板间可采用高介电常数的材料(云母、塑料膜等)作介质
其他:
难点:应变式传感器原理分析
教学方法及手段设计:板书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具□其它□(请打√)
教学基本内容(提纲)
改进设想
2.2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一、应变效应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应变效应,即导体或半导体材料在外界力的作用下产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相应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应变效应”。
1.应变效应原理分析
讨论、作业和思考:
作业:为什么常用等强度悬臂梁作为应变式传感器的力敏元件?现用一等强度梁:有效长L=150mm,固支处宽b=18mm,厚h=5mm,弹性模量E=2×105 N/mm2,贴上4片等阻值、K=2的电阻应变计,并接入四等臂差动电桥构成称重传感器。试问(1)悬臂量上如何布片?又如何接桥?为什么?(2)当输入电压为3V,输出电压为2mV时的称重量是多少?
作业:
其他:
授课题目名称: 2.2应变式电阻传感器
授课方式
(请打√)
理论课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
周 次
第3 周
课时安排
2 学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掌握应变式传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半导体应变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知识点及采用的措施:
重点:应变效应、应变式传感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电阻式传感器精品PPT课件

2
3
概述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利用电阻应变片将应变转换为电阻变
化的传感器。 主要用途——测量力、力矩、压力、加速度、重量等。
4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弹性元件特 定表面上,当力、扭矩、速度、加速度 及流量等物理量作用于弹性元件时,会 导致元件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进而引起 电阻应变片电阻的变化。电阻的变化经 电路处理后以电信号的方式输出。
6
设有一段长为L,截面积为A,电阻率为ρ的导 体(如金属丝),它具有的电阻为
L
2r 2(r-dr)
F
F
R l
A
L+dL
ρ:电阻系数 l:金属导线长度 A:金属导线截面积
当它受到轴向力F而被拉伸(或压缩)时,其L、A和ρ
均发生变化。
7
R l
A
两边取对数:ln R ln L ln A ln
两边微分:dR d dA dl R Al
16
敏基粘感底结栅—剂——固— —定应 用敏变 粘感片 结栅中剂,最分并重别使要把敏的盖感部层和栅分敏与,感弹由栅性某固种 元结金 件于属 相基细 互底丝 绝;绕 缘在成 ; 栅应使形变用。计应应工变变作计计 时 时中 , ,实 基 用现底粘应起结变着剂把把-电试应阻件变转应计换变基的准底敏确 再感地 粘元传 贴件递 在。给 试敏敏 件感感 表栅栅 面 合的的金作被材用测料,部的为位选 此 ,择 基 因对 底 此所必粘制须结造很剂的薄也电,起阻一着应般传变为递计应0.0性 变2~能 的0的 作.04好 用m坏 。m起。着常决 定性的作用。
——为金属材料的泊松比
d/ —金属丝电阻率的相对变化量
代入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件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

目 录
• 电阻式传感器的概述 • 电阻式传感器的特性 • 电阻式传感器的设计与优化 • 电阻式传感器的实际应用案例 • 电阻式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 习题与思考题
01
电阻式传感器的概述
定义与工作原理
定义
电阻式传感器是一种将物理量( 如力、压力、温度等)转换为电 阻值变化的传感器。
电阻式传感器的应用场景
01
02
03
04
压力测量
用于工业自动化、航空航天、 医疗等领域,如气瓶压力、气
瓶压力、血压计等。
流量测量
用于流量计、水表、煤气表等 仪表中,实现流量的精确测量
。
温度测量
用于温度计、温控器等仪表中 ,实现温度的精确测量。
重量测量
用于电子秤、天平等设备中, 实现重量的精确测量。
02
电阻式传感器的特性
线性与非线性
线性
电阻式传感器在一定范围内,其输出 电压或电阻值与输入的物理量呈线性 关系,使得测量结果更为准确。
非线性
当输入量超过一定范围,电阻式传感 器的输出与输入呈非线性关系,需要 进行线性化处理或选择合适的测量范 围。
灵敏度与分辨率
灵敏度
电阻式传感器对单位输入量的变化所产生的输出量的变化,是衡量传感器性能 的重要参数。
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和算法优化, 提取更准确的测量结果。
对传感器的敏感材料进行表面修饰和 功能化,增强其对特定被测物的响应。
温度稳定性与抗干扰性的改进
温度补偿技术
通过引入温度补偿机制,降低或消除传感器因温度变化引起的误 差。
噪声抑制与抗干扰设计
采用有效的噪声抑制和抗干扰设计,降低外部干扰对传感器性能的 影响。
传感器教案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

第二章电阻式传感器自1856 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以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至今,它仍是测力与应变的主要传感器。
其测力范围小到肌肉纤维,约5× 10-5N,大到阿波罗登月火箭,维5×107N,精确度可达0.1%,好的可达0.01 ~0.005%,可有10 年以上的校准稳定性。
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传感元件中电阻值的变化,再经过转换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
它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灵敏度较高等优点,在几何量和机械量的测量领域中应用广泛。
电阻式传感器,根据其传感元件的不同,可分为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等。
第一节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基本上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被测量转换为电量输出的。
它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由于有保护覆盖层,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2)易于实现测试过程自动化和多点同步测量、远距测量和遥测;(3)灵敏度高,测量速度快,范围大、体积小、动态响应好,适合静态、动态测量,如变形可从弹性到塑性,由1~20%变化;分辨率可达1~2 微应变(μ ε );误差小于1%;(4)可以测量多种物理量。
因此,至今,它仍是测力与应变的主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测量应变力、压力、转矩、位移、加速度等。
其缺点是电阻会随温度变化,产生误差。
测量容器内部应变时无法粘贴,故难以测量。
一、工作原理(一)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由电阻公式LR (2-1 )S差分RLS Lr2(2-2)R LSLr式中, L ,r ,S ,ρ 分别为一根金属丝的长度、半径、截面积和电阻率。
由式 (2-2) 可见,金 属丝在受到外力 F 时,由于长度、截面积、电阻率均发生变化,因而电阻也会发生变化。
定义金属丝的纵向(轴向应变)为 l ;l横向(径向)应变为 T rr泊松比为 Tr l //lr 则式( 2-2 )可改写成R (1 2 )R(2-3)通常将单位应变引起的电阻值相对变化称为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表达式为对金属丝而言, 由电阻率变化而引起的电阻变化值一般远小于因形变而引起的电阻值变 化,因此,一般有k 0 1 2通常金属丝的灵敏系数为 1.7 ~3.6 。
《电阻传感器》PPT课件

称为应变片的温度误差。产生应变片温度误差的主 要因素有以下两方面。 1) 电阻温度系数的影响 2) 试件材料和电阻丝材料的线膨胀系数的影响
2.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补偿方法
1)电桥补偿
补偿片补偿
置于相同现场温度
补偿应变片
工
作
应
变
F
R1
R2
R3
R4
R5
R6
R7
R8
R1
R3
R5
R7
R6
R8 Uo R2
R4
U
二、压力传感器
插座
工作片
补偿片
膜片 应变片
三、加速度传感器(低频10~60HZ应用广泛)
底 座
接 密阻 应 线 封尼 变 板 垫液 片
应 变 梁
质 量 块
四、位移传感器
弹簧
插头座
应变片
等宽悬臂梁
调整螺钉
顶杆
第二节 压阻式传感器 --------半导体传感器
U0
UK 4
(1
2)
U 2
R R
F R1
R2
半桥差动电路不仅消除非线性误差,使输出灵敏度 提高一倍,同时起温度补偿作用
全桥差动电路:
R U0 U R
与单臂应变相比,灵敏度扩大4倍!
2.1.4、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应用 测量参数:形变、压力、力、位移、加速度、温度
(一)测力与称重传感器
R4
R4
U0
R1R4 R2R3 U (R1 R2 )(R3 R4 )
等效电阻:
R R1R2 R3R4 R1 R2 R3 R4
传感器技术与应用-课件第二章 电阻式传感器

17
2.2.4 电阻应变片的温度误差及补偿
电阻应变片由于温度效应引起的误差为温度 误差。原因有:电阻丝的电阻率随温度发生 变化;电阻丝和试件的线膨胀系数不同使其 产生附加形变。
1.自补偿法 2. 线路补偿法
2019/9/20
18
2.2.5 测量电路
1.直流电路 2.交流电桥
机械应变一般在10 µε~3 000 µε之间,而应变灵
由于供桥电源为交流电源,引线分布电 容( 和 )使得二桥臂应变片呈现复阻抗 特性。
2019/9/20
28
2 .交流电桥
交流电桥平衡调节
由于分布电容的存在,交流信号的频率会影响电桥 的平衡,故在使用之前,要对电桥进行平衡调节。
2019/9/20
29
2.2.6 应变式测力传感器
应变式传感器由弹性元件、应变片、附件等组 成。主要用作各种电子称与材料试验2019/9/20
34
应变式荷重传感器外形及受力位置(续)
F
F
2019/9/20
35
汽车衡(以下参考北京远亚兴业商贸有限公司资料 )
2019/9/20
36
压力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主要用于测量流体的压力
2019/9/20
37
位移传感器
应变式位移传感器是把被测位移量转变 成弹性元件的变形和应变,然后通过应 变计和应变电桥,输出正比于被测位移 的电量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
2019/9/20
1
引言
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量的 变化转换成传感元件电阻值的变化,再 经过转换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
常用来测量力、压力、位移、应变、扭 矩、加速度等。
电阻式传感器的结构简单、性能稳定、 灵敏度较高,有的还适合于动态测量。
第2章 电阻式传感器PPT课件

常用电位器式传感器有直线位移型、角位移型和非线性型等, 如下图所示。
5
电位器式电阻传感器的优缺点
它的优点是: (1)结构简单、尺寸小、重量轻、价格低廉且性能稳定; (2)受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电磁场干扰等)影响小; (3)可以实现输出—输入间多种函数关系; (4)输出信号大,一般不需放大。
它的缺点是: 因为存在电刷与线圈或电阻膜之间摩擦,因此需要较大 的输入能量;由于磨损不仅影响使用寿命和降低可靠性, 而且会降低测量精度,所以分辨力较低;动态响应较差, 适合于测量变化较缓慢的量。
R
l S [1 (2) C ( 1 2)] K S 10
将微分dR、dρ改写成增量ΔR、Δρ,则
R R
KS
K S R R(12)C (12)
金属丝电阻的相对变化与金属丝的伸长或缩短之间存在 比例关系。比例系数KS称为金属丝的应变灵敏系数。
物理意义:单位应变引起的电阻相对变化。
11
K S (1 2 ) C (1 2 )
KS由两部分组成: 前一部分是(1+2μ),由材料的几何尺寸变化引起,一 般金属μ≈0.3,因此(1+2μ)≈1.6;
后一部分为C(1-2μ) ,电阻率随应变而引起的。
对金属材料,以前者为主,则KS≈ 1+2μ; 对半导体材料,以后者为主,KS值主要由电阻率相对变 化所决定。
应变:将单位长度上所产生的形变称为应变。用ε表示。 8
(一) 金属丝式应变片
1、应变效应
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 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设有一根长度为l、截面积为S、电阻率为ρ的金属丝,其电
阻R为: R l 两边取对数,得 ln R lnln lln S S
《传感器与自动检测技术(第4版)》教学教案(模块2)

《单元1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教案《单元2 电位器式传感器》教案课题单元2 电位器式传感器教学目的1、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了解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应用场合及应用案例教学重点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案例教学难点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课件、电位器式传感器实物教学手段多媒体课堂教学、实物演示教学教学过程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引入单元2 电位器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具有结构简单、输出信号大、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测量位移范围适中、测量精度尚可、动态响应一般等特点,大量用于普通机械、注塑机等行程测量与控制中。
【图例】注塑机行程检测图示及动画【实物演示】电位器式传感器实物演示提纲挈领法图例展演法实物展演法概念分析一、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动画】电位器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动画电位器式传感器是一种把机械的线位移和角位移输入量转换为与它成一定函数关系的电阻和电压输出的传感器。
推到可得:U0与x的非线性关系完全是由负载电阻RL的接入而引起的。
二、电位器式传感器的应用场合电位器式传感器常常应用在注塑机、压铸机、吹瓶机、制鞋机、木工机械、印刷机械、包装机械、纸品机械、机械手、飞机操舵、船舶操舵、IT设备等自动化控制领域。
一般此类传感器行程从10mm至2500mm。
根据使用场合电位器式传感器可分为:KTC型、KTF型、KPC型、KPM型、KTM型、KTR型和KFM型。
动画展演法图示推演法循序渐进法案例分析【应用案例1】电子油门控制系统【图示】电子油门控制系统主要由油门踏板、踏板电位器角位移传感器、ECU(电控单元)、数据总线、伺服电动机和节气门执行机构组成。
电子油门系统可以设置各种功能来改善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案例教学法图示讲演法iO xmxxU U-11)(+=《单元3 热电阻传感器》教案4.各类热电阻【图示】小型铂热电阻;防爆型铂热电阻;汽车用水温传感器;可设定温度的温度控制箱。
二、热电阻的接线方式热电阻的引线主要有二线制、三线制和四线制三种接线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电阻式传感器自185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材料的电阻应变效应以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片电阻应变式传感器,至今,它仍是测力与应变的主要传感器。
其测力范围小到肌肉纤维,约5×10-5N ,大到阿波罗登月火箭,维5×107N ,精确度可达0.1%,好的可达0.01~0.005%,可有10年以上的校准稳定性。
电阻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将被测量的变化转换为传感元件中电阻值的变化,再经过转换电路变成电信号输出。
它具有结构简单、性能稳定、灵敏度较高等优点,在几何量和机械量的测量领域中应用广泛。
电阻式传感器,根据其传感元件的不同,可分为应变式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等。
第一节 应变式传感器应变式传感器基本上是利用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将被测量转换为电量输出的。
它有以下优点:(1)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性能稳定、可靠,由于有保护覆盖层,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2) 易于实现测试过程自动化和多点同步测量、远距测量和遥测;(3) 灵敏度高,测量速度快,范围大、体积小、动态响应好,适合静态、动态测量,如变形可从弹性到塑性,由1~20%变化;分辨率可达1~2微应变(με);误差小于1%;(4) 可以测量多种物理量。
因此,至今,它仍是测力与应变的主要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测量应变力、压力、转矩、位移、加速度等。
其缺点是电阻会随温度变化,产生误差。
测量容器内部应变时无法粘贴,故难以测量。
一、工作原理(一)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当金属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将发生变化,这种现象称为金属的电阻应变效应。
由电阻公式SLR ρ= (2-1)差分rrL L S S L L R R ∆-∆+∆=∆-∆+∆=∆2ρρρρ (2-2)式中,L ,r ,S ,ρ分别为一根金属丝的长度、半径、截面积和电阻率。
由式(2-2)可见,金属丝在受到外力F 时,由于长度、截面积、电阻率均发生变化,因而电阻也会发生变化。
定义金属丝的纵向(轴向应变)为ll ∆=ε; 横向(径向)应变为rr T ∆=ε 泊松比为ll rr T //∆∆-=-=εεμ 则式(2-2)可改写成ρρεμ∆++=∆)21(R R (2-3)通常将单位应变引起的电阻值相对变化称为电阻丝的灵敏系数,其表达式为ερρμε/)21(/0∆++=∆=RR k (2-4)对金属丝而言,由电阻率变化而引起的电阻变化值一般远小于因形变而引起的电阻值变化,因此,一般有μ210+=k(2-5)通常金属丝的灵敏系数为1.7~3.6。
当然,如果外力F 超过了电阻丝的应变限度,则灵敏系数将会发生变化。
(二)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及测量原理应变片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它将电阻丝排列成栅网状,称为敏感栅,并粘贴在绝缘的基片上。
电阻丝的两端焊接引线。
敏感栅上面粘贴有保护用的覆盖层。
L 称为栅长,b 称为基宽。
l ×b 称为应变片的使用面积。
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使用面积和电阻值表示。
图2- 1 应变片的基本结构用应变片测量时,将其粘贴在被测对象表面上,当被测对象受力变形时,应变片的敏感栅也随同变形,其电阻值发生相应变化,通过转换电路转换成电压或电流的变化,即可测量应变。
通过弹性敏感元件,可将位移、力、力矩、加速度、压力等物理量转换为应变,则可用应变片测量上述各量,而做成各种应变式传感器。
二、金属应变片的主要特性(一)灵敏系数金属应变片的电阻应变特性与金属丝不同,因此须用实验方法对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 重新测定。
一批产品只能进行抽样测定,取平均k值及允许的公差值为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称为标称灵敏系数。
实验表明,电阻应变片的灵敏系数k小于电阻丝的灵敏系数k0,其原因除了粘结层传递变形失真外,还因为存在横向效应。
(二)横向效应应变片的敏感栅中的电阻丝是由多条直线和圆弧组成的,直线段电阻主要受到纵向应变时电阻将增加,而圆弧段除感受纵向应变外,还有垂直方向的压应变,因此,它同时感受纵向应变和横向应变的作用,将产生负的电阻变化,从而降低了应变片的灵敏系数,这种现象称为应变片的横向效应。
为了减小横向效应产生的测量误差,现在一般多采用箔式应变片,其圆弧部分尺寸较栅式尺寸大得多,电阻值较小,因而电阻变化量也就小得多。
(三)机械滞后、零漂和蠕变在同一机械应变下,卸载时的应变高于加载时的应变,因而产生了机械滞后,其值为加载特性曲线与卸载特性曲线之间的最大差值。
在温度恒定、没有机械应变的情况下,电阻值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称为应变片的零漂。
在受某一恒定机械应变时,电阻值随时间变化的特性称为应变片的蠕变。
这两项指标都是用来衡量应变片特性对时间的稳定性,在长时间测量时其意义更为突出。
(四)应变极限和疲劳寿命1.应变极限应变极限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应变片的指示应变与试件的真实应变的相对误差达规定值时的真实应变值。
2.疲劳寿命在恒定幅值的交变力作用下,可以连续工作而不产生疲劳损坏的循环次数N 称为应变片的疲劳寿命。
(五)绝缘电阻和最大工作电流 1.绝缘电阻应变片的绝缘电阻Rm 是指已粘贴的应变片的引线与被测件之间的电阻值。
通常要求在50~100M Ω以上。
其下降将使测量系统的灵敏度降低。
2.最大工作电流是指已安装的应变片,允许通过敏感栅而不影响其工作特性的最大电流Imax 。
工作电流大,输出信号也大,灵敏度高。
通常静态测量时取25mA 左右,动态测量时取75~100mA 。
(六)动态响应应变以应变波的形式经过试件、粘合层等,最后传播到应变片上将应变波全部反映出来。
应变波的传播速度与声波相同,在不同材料中的传播速度有很大差别。
影响应变片频率响应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应变片的基长和应变波在试件材料中的传播速度。
1.当应变波为正弦波 设应变波方程为⎪⎭⎫⎝⎛=λπεεx 2sin 0 可求得其动态应变测量相对误差为261⎪⎭⎫ ⎝⎛-=υπγl f(2-6)式中f 为应变片的可测频率,v 为应变波的传播速度。
图2- 2 应变片对正弦应变波的响应及误差曲线根据式(2-6)即可计算动态应变测量时的误差或根据要求计算应变片的工作频率。
对于钢材,有v=5000m/s ,利用式(2-6)可算得不同基长的应变片的最高工作频率如下表。
2.应变片为阶跃波可得,可测频率为lf υ44.0=三、转换电路应变片可以把应变的变化转换为电阻的变化,为显示与记录应变的大小,还要把电阻的变化再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一般采用电桥电路实现这种转换。
根据电源的不同,电桥分为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
(一)直流电桥直流电桥表示桥压由直流供电。
由分压器原理,从图2-10(a)可知,负载电流为)()())(()(214343214321324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UR R R R I L L ++++++-=当I L =0时,电桥平衡,此时的输出电压U O =0,电桥平衡的条件为R 1/R 2=R 3/R 4(2-7)设R 1为工作应变片,应变将使其阻值变化ΔR 1,R 2,R 3,R 4为固定电阻,并设R L =∞,则有U R R R R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R R U O ⎪⎪⎭⎫ ⎝⎛+⎪⎪⎭⎫ ⎝⎛∆++∆=⎪⎪⎭⎫⎝⎛+⎪⎪⎭⎫ ⎝⎛∆++∆=121112111234111211341111设桥臂比n=R 2/R 1,因应变片的电阻变化量一般比其初始阻值小得多,故可略去分母中的ΔR 1/R 1,可得()U R R n nU O 1121∆+=(2-8)电桥灵敏度定义为11/R R U k Ou ∆=因此此电桥的电压灵敏度为()U n nk u 21+=(2-9)它与电桥电源电压成正比,同时与桥臂比n 有关。
易知,当n=1,即R 1=R 2时,k u 取最大值。
此时有k u =U/4直流电桥的优点是高稳定度的直流电源易于获得,电桥调节平衡电路简单,传感器至测量仪表的连接导线的分布参数影响小等。
但是后续要采用直流放大器,容易产生零点漂移,线路也较复杂。
因此应变电桥现在多采用交流电桥。
(二)交流电桥下图(a)为交流电桥其中Z 1~Z 4为复阻抗,U 为交流电压源,开路输出电压为U O 。
与直流电桥的分析类似可得U Z Z Z Z Z Z Z Z U O ))((43213241++-=其初始平衡条件为Z 1Z 4=Z 2Z 3也可写为⎩⎨⎧∠+∠=∠+∠=32413241Z Z Z Z Z Z Z Z 即相对两臂复阻抗的模之积相等,并且其幅角之和相等。
若电桥初始时已平衡,设应变将使Z 1变化ΔZ 1,而Z 2,Z 3,Z 4不变,类似地可得()U Z Z n nU O 1121∆+=(2-10)例如,对上图(b)所示的半桥交流应变电桥,其中C1、C2表示应变片导线或电缆分布电容。
有其平衡条件为3224111111R C j R R C j R ωω+=+即⎩⎨⎧==22113241R C R C R R R R 为了方便调节平衡,及减小误差,增加灵敏度,此电桥一般采用差动式全等臂半桥,即取R 1=R 2=R 3=R 4=R ,当应变片受到应变时,R 1增加ΔR ,R 2减小ΔR ,此时输出电压为R C R C Uj R R C R U U O ∆+-∆+=22222212112ωωω它包含与U 同相的同相分量,及与U 相差900的正交分量。
两者均是ΔR 的调幅正弦波,采用相敏检波器,可只检测同相分量,滤除正交分量。
易知,电桥的输出信号不仅反映了 ΔR 的大小,还反映了它的变化方向。
(三)电桥的非线性误差在前面对U O 的计算中,我们略去了分母中的ΔR 1/R 1,因此会带来一定的误差,这个误差是电桥的非线性误差的主要部分,其值为11111111/1/R R n R R n R R L ∆+≈∆++∆=γ(2-10)可见非线性误差与ΔR 1/R 1成正比,有时能够达到可观的程度。
为了减小和克服非线性误差,常采用差动电桥,如下图所示。
其中(a)为半桥,(b)为全桥,经计算可得 对(a)有211433211433221111R R R U R R R R R R U R R R R R R R R R U U O +∆+⎥⎦⎤⎢⎣⎡+-+=⎥⎦⎤⎢⎣⎡+-∆-+∆+∆+= 当此电桥的初始值为R 1=R 2=R 3=R 4=时,有112R R U U O ∆=可见,此时不仅没有非线性误差,而且,灵敏度也提高了一倍。
类似地,对(b)有11R R UU O ∆= 其电压灵敏度为单一工作臂时的四倍。
四、温度误差及其补偿 (一)温度误差理论的应变片的电阻只随应变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实际上,电阻丝的电阻率及形状都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其电阻值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温度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