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仄声字

古代仄声字
古代仄声字

古代仄声字

1、哪些字古汉语为仄声、普通话为平声;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代汉语中的发音声调,现代汉语北方方言已经基本消失。汉语其他六大方言中均有保留。北方方言中江淮次方言如南京话也保留了入声字。但是北方的晋语(山西大部分和陕北内蒙一部分)还有保留比较特别。

古代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在的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在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现在“普通话”即标准现代汉语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这个声调。

吴、粤、湘(新派湘语)、闽、客家、赣六大方言均保留入声。其中粤、闽、客三方言中保留了[-t][-k][-p]三个辅音韵尾。

虽然我们提倡用新韵,但是我觉得还是对古代的入声字应该有所了解的。因为,第一,了解了哪些是入声字,就不会在读古人诗词时,对自己觉得不合平仄的字感到困惑。另外现在也有不少人依然用平水韵等古韵赋诗填词,了解了入声字,更有助于我们知道他们的词是不是合律。所以我在闲暇时间,整理了今读平声的古入声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现在读为阴平的古入声字:

八擦插锸答搭嗒褡耷大发(发达)刮栝夹浃邋掐撒杀煞(煞尾)铩禢挖瞎鸭压押匝咂扎剥拨钵鲅(鲌)戌戳撮掇咄裰踔剟郭蝈啯摸泼朴说缩脱托饦桌捉拙涿卓棁

作(作揖)鸽割胳疙纥(纥繨)咯喝嗑客瞌颏搕(磕)着蛰(蜇)鳖憋跌接揭撅撧捏撇瞥切(切磋)缺阙(阙如)贴帖歇蝎楔削(削弱)薛噎约曰哕吃失湿虱只(只言片语)汁织逼滴积迹激绩击屐咭唧襀劈霹七柒戚漆

嘁缉剔踢息昔惜夕吸悉膝析淅蜥晰窸

蟋螅晳腊壹揖忽惚唿歘哭窟扑仆(前仆后继)噗淑菽叔秃突屋锔掬鞠踘鞫曲(曲直)屈蛐诎摘

二、现在读为阳平的古入声字:

拔跋茇魃察达答怛瘩繨鞑笪乏伐罚筏阀垡茷轧(轧帐)滑猾划(划船)夹浃铗荚颊戛蛱鵊恝侠狭匣辖狎硖柙黠呷挟杂砸

闸札扎扎炸轧(轧钢)铡喋(唼喋)哳伯薄白百柏箔驳帛舶膊雹勃钹搏踣礴怫卜鹁渤孛浡荸镈餺襮僰铂夺铎凙佛国掴帼虢[氵虢] 活膜橐酌浊斫濯茁着(着意)灼啄琢缴(zhuo)镯擢诼鷟浞昨作(作践)笮(笮桥)捽得德额格阁革葛隔蛤骼轕膈嗝鬲(胶鬲)合涸盒劾核翮阖龁貉纥(回纥)曷盍鹖咳壳揢舌折(折耗)责则泽贼择赜帻舴鲗咋啧哲折(折中)摺谪宅蛰磔辄辙翟蜇晢别蹩蝶叠迭牒堞谍碟喋蹀耋鲽瓞昳垤

咥跕结洁杰节截竭劫捷睫碣诘孑疖撷

桀讦桔拮楬颉(仓颉)角脚觉决绝爵诀谲厥蕨崛抉嚼掘橛噱屩鐍獗鴂潏玦珏孓觖

攫桷劂爝倔(倔强)矍苶协胁(胁迫)缬颉(颉颃)撷勰絜学穴噱石食实识蚀拾十什直值植殖执职侄跖掷(掷色子)絷埴摭踯鼻荸敌笛涤的荻迪狄籴觌翟镝嫡蹢靮极级

疾集吉即及急籍瘠楫辑脊唧笈岌汲棘

亟革藉嫉芨墼踖蒺鶺戢殛席习袭媳锡

熄檄隰裼读毒独牍犊渎椟讟黩髑顿(冒顿)纛福服伏拂幅辐袱幞佛(佛戾)茀绋祓绂洑匐蝠黻怫艴茯讣氟骨(骨头)鹄鹘斛觳仆璞醭濮蹼熟赎孰塾秫俗竹逐烛躅

筑(zhu贵阳别称)蠋舳竺术(白术)瘃足族卒镞局橘菊局鵙轴碡妯

古汉语入声字(古时为仄音)今读平声的常用字(按字母排列)

A:啊。

B :八、捌、拔、跋、钹、白、薄、雹、鼻、逼、剥、拨、钵、勃、渤、博、搏、膊、帛、泊、驳、箔、舶、铂、薄、脖、魄(落魄)、伯、柏(柏林)、别、瘪(瘪三)、鳖、憋、蹩、魃、荸、亳、孛、踣。

C:擦、插、拆、吃、出、戳、撮、察、锸。-

D:耷、褡、答、搭、达、鞑、妲、怛、靼、得、德、的(的确)、涤、敌、滴、嫡、镝、笛、迪、籴、逖、狄、荻、跌、迭、谍、堞、牒、碟、蝶、喋、蹀、叠、督、笃、毒、独、读、渎、椟、犊、黩、髑、度、纛、咄、夺、踱、铎、掇(揣度)垤、纛。-

E:额、

F:发、乏、伐、筏、罚、阀、佛、弗、怫、拂、伏、茯、服、幅、福、辐、蝠、缚(缚药)袱。

G:刮、鸹、疙、胳、鸽、搁、割、轧、阁、格、蛤、革、鬲、隔、嗝、膈、葛、咯、骼、骨、郭、蝈、国、掴、帼、聒、虢。

H :哈、蛤(蛤蟆)、喝、合、盒、颌、核、涸、阂、劾、閤、阖、盍、曷、翮-、黑、嘿、貉、忽、惚、淴、唿、囫、斛、滑、猾、搳、豁、活。

J:击、迹、唧、积、屐、绩、缉、激、鲫、及、汲、级、极、圾、吉、亟、即、急、疾、蒺、辑、嫉、脊、棘、集、瘠、藉、籍、姞、殛、戢、给、夹、浃、铗、颊、嚼、结、疖、接、揭、碣、孑、节、杰、劫、洁、诘、拮、桀、颉、鲒、竭、截、捷、睫、婕、掬、鞠、菊、局、跼、桔、撅、

厥、决、诀、抉、角(角色)、觉、珏、绝、谲、攫、倔、掘、崛、獗、镢、橛、蹶、蕨、桷、爵、嚼、噱。-

K:磕、瞌、壳、咳、颏-、哭、窟。

L :拉、邋、勒、捋。

M:抹、摸、没、膜。

N:捏。

P:拍、劈、霹、枇、撇、瞥、朴、泼、泊、扑、仆、璞、瀑。

Q:七、戚、漆、染、掐、切、曲、蛐、屈、缺、阙。-

S:撒(撒手)、杀、刹(刹车)、铩、煞、塞(瓶塞儿)、勺、芍、杓、舌、折、失、虱、湿、十、什、石、识、实、食、拾、蚀、叔、淑、孰、塾、熟、赎、俗、秫、刷、说、缩、朔。

T:踏(踏实)、塌、遢、踢、剔、帖(服帖)、贴、凸、秃、突、托、脱。-

W:挖、屋。

X:夕、汐、矽、吸、昔、惜、析、淅、晰、息、熄、悉、蟋、锡、膝、蜥、习、席、袭、媳、檄、狎、瞎、匣、侠、峡、狭、硖、辖、歇、蝎、楔、胁、协、叶(叶韵)、挟、隰、黠、削、薛、穴、学。

Y:压、押、鸭、噎、一、壹、揖、约、曰。

Z :扎(挣扎)、札、杂、匝、咂、砸、鉔、炸(油炸)、轧(轧钢)、闸、铡、凿、着(着急)、、摘、宅、翟、责、则、泽、择、帻、折、哲、蜇、蛰、螫、摺、辄、辙、箦、斫、-贼、汁、只(一只)、织、直、值、植、殖、侄、执、职、踯、粥、妯、轴、竹、竺、烛、卒、族、足、逐、筑、拙、卓、桌、涿、捉、作(作坊)、灼、酌、茁、镯、啄、琢、昨、浊、濯。-

现在读平音古时读仄音的字(入声字),目前一共有一千多个入声字。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数字里面,除了三,十,千这三个字。其余全部可以做仄音!注:有的多音字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或词组中读入声。下面是一些平仄互用的常用字:-

(1)“看”作平声:日用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看”作仄声: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3)“教”作平声:樱杏桃榴次第开,故教一一傍窗栽;毵毵竹影依依柳,分得清阴入户来。-

古代人物400字10篇

勾践卧薪尝胆 勾践23岁就继承王位,刚继位不久就打败了强大的吴国,可谓是志得意满,但此时的勾践当然还算上“成”。因为强大的吴国正在发奋血耻,一场灭顶之灾随即就降临到了这位年轻的君王和他的国家。 阖闾受伤而死,其子夫差立志报仇。勾践五年,率妻和大臣范蠡亲去吴国臣事夫差入质于吴,抵达吴都,勾践忍辱负重,自称贱臣,对吴王执礼极恭,吃粗粮、睡马房、服苦役,“服犊鼻、着樵头;夫人衣无缘之裳、施左关之襦。” 勾践七年(30岁)归越,归国后,为了激励自己不忘报仇雪耻,睡觉时不铺褥子而铺上柴草。在房间里挂了一个苦胆,每顿饭前都要尝尝。这就是“卧薪尝胆”典故的由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勾践乘吴国争霸中原国内空虚加上国内天灾大败吴国。勾践二十四年(47岁),吴都被围三年后城破,夫差自杀。吴亡。随后,勾践又乘船进军北方,宋、郑、鲁、卫等国归附,并迁都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与齐、晋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主。 “有志者,事竞成,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孙坚智退海盗 东汉末年,朝廷贪腐,天下大乱。乱世中,江南出了一位名叫孙坚的英雄。 孙坚从小机智勇敢。他十七岁那年,有一次跟父亲乘坐一条客船前往钱塘。不料,船到钱塘江口,忽然遇上了一伙海盗。 船上的乘客大都是商人,一个个吓得战战兢兢,躲在舱里不敢露面。 这时,孙坚忍不住了,他怒火满腔地对父亲说:“这伙海盗太可恶了。 不过,他们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让我去收拾他们。”父亲一听,连连摇头:“你一个小孩子家,哪是他们的对手?”孙坚胸有成竹地回答:“放心吧,我自有妙计。”说着,就提起一把铮亮的大刀上了岸。他站在一座高高的礁石上,扬起手臂,指东划西,做出一副指挥人马、部署兵力的样子。海盗们远远望见他神气活现的身影,以为是官兵大队人马来追捕了,慌忙丢下财物,四散逃命。孙坚乘机追赶,挥刀砍死一个海盗,带着人头回到船上。父亲看到儿子这样勇敢,又惊又喜。从此,少年孙坚的事迹就传扬开了。 古代科学家张衡的故事 张衡是中国古代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他发明了“地动仪”,这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及其方位的仪器。他还发明了“浑天仪”、“候风仪”等仪器。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里学习过“数星星的孩子”,这个孩子就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张衡。张衡的故事家喻户晓,他的成就世人皆知。 张衡是东汉时候杰出的科学家。他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落石出。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了,原来在天空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星星又不见了。张衡经过努力钻研,又发明创造了世界上第一架能预报地震的仪器--地动仪。 张衡在科学上的创造发明是伟大的,这是由于他从小就爱科学,勤奋地学习钻研和不懈地观察实验,而且能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通过自己刻苦研究、创造才获得的。 骆宾王七岁作诗 骆宾王是唐朝初期的着名诗人,从小就才思敏捷。七岁时,有一天他家来了客人。一家人忙着招待客人,骆宾王就独自一人跑到了池塘边玩耍。池塘边有很多美丽的花草,草丛中不时有小虫子跳来跳去。柳树枝条一直垂到水面,在微风的吹拂下把水面划出一道道波纹。池塘里一群大白鹅正在嬉水。骆宾王捉了几只小虫子朝水里扔去,鹅群赶紧向这边游来,就

古代女子的名字大全

古代女子的名字大全 思烟、冰琴、夜蓝、痴梦、依丹、小柳、香冬、绿萍、向菱、映寒、香阳、含冬、曼霜、春白、南霜、醉丝、之南、新真、雨露、天烟、冰云、寄芙、如筠、醉容、若香、涵荷、天风、亦儿、采雪、谷香、依巧、若丝、凌山、冬烟、安蕾、从霜、山寒、芷芹、绮芙、雅风、涵柔、飞南、又冬、寒丝、忆灵、晓卉、安夏、含真、乐岚、梦筠、含蓉、笑萱、如珍、天彤、向丝、依灵、妙蕊、元荷、新曼、凌云、碧露、翠夏、半容、春南、千凡、又蕊、安荷、初兰、安阳、代晴、晓彤、醉珊、从易、平彤、平卉、含真、之彤、怀青、友柳、幻雪、初柔、慕春、飞玉、秋晴、映儿、之风、语云、觅易、南曼、忆柔、安瑶、痴蕊、恨易、映云、曼丝、平真、幼凡、寒风、灵玉、傲文、思双、冷青、秋竹、碧霜、春云、沛芹、语巧、绿岚、念凝、书雪、醉双、山阳、念柳、平筠、醉南、慕桃、碧巧、晓露、寻菡、沛白、平灵、水彤、安彤、涵易、乐巧、依风、紫南、亦丝、易蓉、紫萍、惜萱、诗蕾、寻绿、诗双、寻云、孤丹、谷蓝、惜香、谷枫、山灵、幻丝、友梅、从云、雁丝、盼旋、幼旋、尔蓝、沛山、代丝、痴梅、觅松、冰香、依玉、冰之、妙梦、以冬、碧春、曼青、冷菱、雪曼、安白、香桃、安春、千亦、凌蝶、又夏、南烟。靖易、沛凝、翠梅、书文、雪卉、乐儿、傲丝、安青、初蝶、寄灵、惜寒、雨竹、冬莲、绮南、翠柏、平凡、亦玉、孤兰、秋珊、新筠、半芹、夏瑶、念文、晓丝、涵蕾、雁凡、谷兰、灵凡、凝云、曼云、丹彤、南霜、夜梦、从筠、雁芙、语蝶、依波、晓旋、念之、盼芙、曼安、采珊、盼夏、初柳、迎天、曼安、南珍、妙芙、语柳、含莲、晓筠、夏山、尔容、采春、念梦、傲南、问薇、雨灵、凝安、冰海、初珍、宛菡、冬卉、盼晴、冷荷、寄翠、幻梅、如凡、语梦、易梦、千柔、向露、梦玉、傲霜、依霜、灵松、诗桃、书蝶、恨真、冰蝶、山槐、以晴、友易、梦桃、香菱、孤云、水蓉、雅容、飞烟、雁荷、代芙、醉易、夏烟、山梅、若南、恨桃、依秋、依波、香巧、紫萱、涵易、忆之、幻巧、水风、安寒、白亦、惜玉、碧春、怜雪、听南、念蕾、梦竹、千凡、寄琴、采波、元冬、思菱、平卉、笑柳、雪卉、南蓉、谷梦、巧兰、绿蝶、飞荷、平安、孤晴、芷荷、曼冬、寻巧、寄波、尔槐、以旋、绿蕊、初夏、依丝、怜南、千山、雨安、水风、寄柔、念巧、幼枫、凡桃、新儿、春翠、夏波、雨琴、静槐、元槐、映阳、飞薇、小凝、映寒、傲菡、谷蕊、笑槐、飞兰、笑卉、迎荷、元冬、书竹、半烟、绮波、小之、觅露、夜雪、春柔、寒梦、尔风、白梅、雨旋、芷珊、山彤、尔柳、沛柔、灵萱、沛凝、白容、乐蓉、映安、依云、映冬、凡雁、梦秋、醉柳、梦凡、秋巧、若云、元容、怀蕾、灵寒、天薇、白风、访波、亦凝、易绿、夜南、曼凡、亦巧、青易。冰真、白萱、友安、诗翠、雪珍、海之、小蕊、又琴、香彤、语梦、惜蕊、迎彤、沛白、雁山、易蓉、雪晴、诗珊、春冬、又绿、冰绿、半梅、笑容、沛凝、念瑶、天真、含巧、如冬、向真、从蓉、春柔、亦云、向雁、尔蝶、冬易、丹亦、夏山、醉香、盼夏、孤菱、安莲、问凝、冬萱、晓山、雁蓉、梦蕊、山菡、南莲、飞双、凝丝、思萱、怀夜夏、妙丹、语卉、寻蓉、谷霜、书春、亦丝、梦真、凡菱、妙丹、绮亦、香竹、凝夏、迎凡、翠巧、雨筠、又天、含槐、孤曼、沛文、水莲、易青、新蕊、思柳、初筠、曼卉、靖蕊、觅枫、醉薇、曼巧、芷卉、春香、冷天、幼儿、曼梦、初柏、怜真、觅曼、笑丝、友露、山天、绿云、觅雪、语桃、思烟、冰琴、夜蓝、痴梦、依丹、小柳、香冬、绿萍、向菱、映寒、香阳、含冬、曼霜、春白、南霜、醉丝、之南、新真、雨露、天烟、冰云、寄芙、如筠、醉容、若香、涵荷、天风、亦儿、采雪、谷香、依巧、若丝、凌山、冬烟、安蕾、从霜、山寒、芷芹、绮芙、雅风、涵柔、飞南、又冬、寒丝、忆灵、晓卉、安夏、含真、乐岚、梦筠、含蓉、笑萱、如珍、天彤、向丝、依灵、妙蕊、元荷、新曼、凌云、碧露、翠夏、半容、春南、千凡、又蕊、安荷、初兰、安阳、代晴、晓彤、醉珊、从易、平彤、平卉、含真、之彤、怀青、友柳、幻雪、初柔、慕春、飞玉、秋晴、映儿、之风、语云、觅易、南曼、忆柔、安瑶、痴蕊、恨易、映云、曼丝、平真、幼凡、寒风、灵玉、傲文、思双、冷青、秋竹、碧霜、春云、沛芹、语巧、绿岚、念凝、书雪、醉双、山阳、念柳、平筠、醉南、慕桃、碧巧、晓露、寻菡、沛白、平灵、水彤、安彤、涵易、乐巧、依风、紫南、亦丝、易蓉、紫萍、惜萱、诗蕾、寻绿、诗双、寻云、孤丹、谷蓝、惜香、谷枫、山灵、幻丝、友梅、从云、雁丝、盼旋、幼旋、尔蓝、沛山、代丝、痴梅、觅松、冰香、依玉、冰之、妙梦、以冬、碧春、曼青、冷菱、雪曼、安白、香桃、安春、千亦、凌蝶、又夏、南烟。靖易、沛凝、翠梅、书文、雪卉、乐儿、傲丝、安青、初蝶、寄灵、惜寒、雨竹、冬莲、绮南、翠柏、平凡、亦玉、孤兰、秋珊、新筠、半芹、夏瑶、念文、晓丝、涵蕾、雁凡、谷兰、灵凡、凝云、曼云、丹彤、南霜、夜梦、从筠、雁芙、语蝶、依波、晓旋、念之、盼芙、曼安、采珊、盼夏、初柳、迎天、曼安、南珍、妙芙、语柳、含莲、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汇总

高考语文复习必知: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汇总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0.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 1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是“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古代姓氏与名字号制

第3章古代姓氏与名字号制度 学习要点 1.先秦姓、氏的区别 2.郡望、堂号 3.古代名、字的区别 4.谥号、尊号、庙号、年号、封号 5.避讳制度 第一节姓和氏 1.姓:同一祖宗的血缘集团的名称。 “姓”原作“生”,“百姓”在周初金文中作“百生”。《说文》:“姓,人之所生也,因生以为姓。”顾炎武《日知录》载秦汉有姓22个,7字带女旁。反映母系社会痕迹。 带“女”的姓总共约40字,如: 姬、嬴、姜、姒、姚、妘、妫(音归)、娩(音晚) 好、姞、妲、娲、娥、婁、婼(音绰)、嫪(音烙) 2.氏:天子、诸侯分封土地,须新立一个“宗”(“致邑立宗”),新立的宗所取的名称,就是氏。 命“氏”重要来源有三: ①分封地、地名:郑、卫、曹、任、吕、齐、冯、宋、屈、崔、薛、池、欧阳、西门。 ②先人名字号:尧、启、孔、庄、孟、武。 ③官爵、职业:史、师、保、司徒、少正、王、侯,巫、屠、甄、陶、卜、干将。 郑樵《通志·氏族略序》:“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 氏是贵族所特有。以祖父的字,官名、邑名为氏,是要表明身份和地位。上古的“百姓”即百官。 《尚书》:“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百姓(百官)、黎民对称。 至春秋战国时期,民亦有氏,一些原来职业通称如“陶、冶、巫、卜、医、屠、索、车、甄、裘、戈、弓、牧、匠、优、干将”等也成了姓氏,于是“百姓”的含义也相应产生变化。姓氏作用不同,故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氏是用来“明贵贱”的。同姓异氏不通婚,异姓同氏可婚(如孔氏、王氏:都有子、妫、姬三姓)。 3.上古姓、氏的5点区别 ①姓为族号,氏为分支。姜,吕、齐、尚、望、崔、谢50多 ②天子有姓无氏,贵族有姓有氏,平民无姓无氏。 ③姓别婚姻,氏明贵贱。 ④贵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 ⑤姓稳固不变,氏可以改变。(《左传》中:士季=随会=范武子。商鞅=公孙鞅=卫鞅) 战国时往往以氏为姓,秦汉始姓氏合一。 总结

中国神话人物名字

古神表 上古神话诸神:混沌天神–较正式的说法,盘古为开天辟地之始神,但仍有部分传说中,混沌早于盘古而生。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创世神:天吴、毕方、据比、竖亥、烛阴上古四方天帝与辅神:太阳神炎帝与火神祝融共同治理天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 少昊与水神共工建立天西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颛顼与海神禺强(又名冬神玄冥)治理天北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青帝伏羲与九河神女华胥氏及属神句芒治理天东一万二千里的地方黄帝时代的诸神:陆吾、英招、离珠、金甲神(此神应是其它神的一种化身说,根据他我虚拟了狮驼国中的金甲雷神)蚩尤、风伯雨师、赤松子、力牧、神皇、风后、应龙、魃、夸父、大力神夸娥氏、大庭氏、五龙氏炎帝,又称为神农氏炎帝的女儿:女娃(后化身精卫鸟)瑶姬,在《狮驼国》中又名婉华仙子。还有一个小女儿,其名不可考,(拙著《狮驼国》中为炎天圣母)颛顼的后代:四子:虐鬼、魍魉、送穷鬼、梼杌后代:老童、太子长琴、黎、重、彭祖(孙)帝俊:帝俊之妻:羲和,生十位太阳神常羲,生十二位月亮神 娥皇,生少昊帝俊之子:少昊,母为皇娥,长子春神句芒,次子秋神蓐收帝俊臣属:羿鲧妻女喜。尧又名:放勋,妻女皇;舜姓姚,名重华,妻娥皇,女英;禹父鲧,妻女娇,又名涂山氏,系九尾白狐精 重要神仙表 盘古氏-又称元始天王,一名,浮黎元始天尊。三皇:指天地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与女娲。五帝:通常指黄帝、颛顼、帝俊、尧、舜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又名太上道君道德天尊又名太上老君(西游记里也称为太上道祖)六御:中央玉皇大帝(辅佐:国神)(玉皇妻:王母娘娘,又称为西王母)北方北极中天紫微大帝南方南极长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为元始天王九子东方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手下:八大元帅,五极战神(天空战神,大地战神,人中战神,北极战神和南极战神))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五方五老:南方南极观音东方崇恩圣帝三岛十洲仙翁东华大帝君(即东王公,名―金蝉氏‖,号木公)北方北极玄灵斗姆元君(佛教中二十诸天的摩利支天)中央黄极黄角大仙 中央天宫仙位表 千里眼| 顺风耳| 金童| 玉女| 雷公| 电母(金光圣母)| 风伯| 雨师| 游奕灵官| 翊圣真君| 大力鬼王| 七仙女| 太白金星| 赤脚大仙| 广寒仙子(姮娥仙子)嫦娥| 玉兔| 玉蟾| 吴刚| 天蓬元帅| 天佑元帅| 九天玄女| 十二金钗| 九曜星| 日游神| 夜游神| 太阴星君| 太阳星君| 武德星君| 佑圣真君| 托塔天王李靖| 金吒| 木吒(行者惠岸)| 三坛海会大神哪吒| 巨灵神| 月老| 左辅右弼| 二郎神杨戬|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王善王灵官| 萨真人| 紫阳真人(张伯端)| 文昌帝君| 天聋| 地哑 三官大帝 天官| 地官| 水官 四大天王

古代名字

古代名字 女生姓:自己姓的第一个字母 A:慕容B:任C:于D:厉F:钟离G:唐H:东方J:敖K:白L:南宫M:竺N:司徒O:尉迟P:司空Q:蓝R:邵S:西门T:颜W:莫X:欧阳Y:尚Z:上官 名:出生月份1:真2:踏3:凝4:竹5:若6:雨7:紫8:影9:亦10:伊11:羽12:冰 名:出生日期 1:菲2:星3: 琪4:悠5:馨6:香7;爱8:露9:落10:轩11:儿12:萱13:雪14:月16:凌17:珣18:痕19:荫20:茹21:忆23:舞24:琦25;汐26:荪27:郁28:心29:韵30:然31(15):嫣 男生 姓:自己姓的第一个字母 A:慕容B:任C:于D:厉F:钟离G:唐H:东方J:敖K:公孙L:南宫M:邵N:司徒O:尉迟P:司空Q:尹R:明S:西门T:归海W:莫X:欧阳Y:尚Z:上官 名:出生月份 1:绝2:逸3:寒4:封5:萧6:云7:燚8:轩9:海10:元11:天12:寂 名:出生日期 1:言2:洛3:枫4:涯5:夜6:痕7:清8:浪9:尘10:阳11:武12:遥13:风14:空16:竹17:涵18:偌19:语20:伦21:滨22:珲23:璘24:永25:恒26:珠27:明28:岚29:舜30:翰31(15):遐 工藤新一——滚筒洗衣机 (新一,额(⊙o⊙)…) 江户川柯南——耳朵给我看看 (以前总觉得柯南耳朵很大,果然。。。) 毛利兰——魔力兰

(难道小兰有向魔法少女转变的倾向?这会不会是下一个剧场版的内容?) 毛利小五郎——魔力可魔了 (果然爸爸更胜一筹) 怪盗基德——太多蝌蚪 (......我晕 ) 服部平次——好多鱼甭吃 (不能吃好多鱼,服部你好惨。。。) 和叶——咔嚓 (干净利索......真强!) 阿笠博士——啊!大赛 (是准备举办大赛吗?) 灰原哀——好衣表穿坏 (多么朴实、节俭的孩子!)

好听的古代名字之历史名人举例

好听的古代名字之历史名人举例 杨卯君 [清]女。字云和,沈君善妾。工绣佛,名流多为题咏。君善辑针史行世。《南州草堂词话》 李维寅 [清](公元一七四七年至一七九七年)字春旭,顺天大兴人。生于清高宗乾隆十二年,卒于仁宗嘉庆二年,年五十一岁。少笃学,威仪倜傥。乾隆三十九年(公元一七七四年)举人。累官至广西龙州厅同知、尝平苗变,居官清廉,又好奖拔后进,士民称之。旋染瘴卒。维寅工诗,多雄浑激壮之气,其《铜鼓歌》及《西隆从军》诸篇,尤激昂慷慨,波澜横溢。著有《廉余诗集》二卷,《清史列传》行于世。 李孔修 [明]字子长,自号抱真子,顺德(今广东顺德)人,侨居广州。张诩识之,荐于其师陈白沙(献章)亟称之,名由此著。深得白沙之学。初赴省试,以搜检严掷砚而去。敝庐败甑,疏食不赡,未尝戚戚。观眺山水归而图之,见者争爱而酬之金,曰:“子长画也。”尤善画猫,毛骨如生,鼠见惊走。其山水翎毛亦精绝。年九十卒。尚书霍韬葬之西樵山下云路村,题墓碑曰:“明抱真先生李子长之墓。”《顺德县志》、《南海县志》、《广州乡贤传》、《广东文献三集》、《广东新语》、《画史

汇传》 李筠嘉 [清]字修林,号筍香,上海人。例贡生,官至光禄寺典簿。工书法。别业曰吾园,有藏书楼,曰慈云楼。刻投赠篇什曰香雪集。《海上墨林》 李霭之 [五代?后梁]号金波处士,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善画山水泉石,尤善画猫,雅为罗绍威所厚。建一亭为霭之援豪之所,名曰金波,因以为号。《宣和画谱、图绘宝鉴》 丘灵鞠 [公元?年至约四八四年以后不久]字不详,吴兴乌程人。生年不祥,约卒于齐武帝永明二年以后不久。少好学,善属文。好饮酒,臧否人物。宋世文名甚盛。举秀才,为州主簿。累迁员外郎。宋孝武帝殷贵妃亡,灵鞠献挽歌诗,帝甚为嗟赏。入齐,文名颇减。蓬发弛纵,无形仪,不治家业。累迁长沙王车骑长史。灵鞠着有文集及江左文章录序,(起太兴迄元熙)并传于世。 丘仲孚 [约公元四六O年至五一O年间在世]字公信,吴兴乌程人。生

古代的姓和氏

古代的姓和氏 秦始皇不叫赢政——谈谈古人的“姓”和“氏”中国人的姓名,姓在前面,名在后面,和多数外国人不一样。如今人人有姓有名,有的人还有字,但有字的多是一些老年人,年轻人很少听说有字的。字有可能要归于消灭。姓、名、字这种结构,历史已很悠久,但先秦时期并不如此,中国人的姓名有一个演化过程。 在这里,我们谈一下古人的“姓”和“氏”。 先说姓。先秦的姓不是后世的姓,这是首先必须弄清楚的。先秦的姓,很多学者认为与远古的母系制度有关系,是氏族(或部落)的标记。由于它标志一个人由哪个氏族出生,故称“生”;由于当时知母不知父,所以要加上“女”字边,写作“姓”。当时的姓也多有一个“女”字边,如姜、姚、姬、嬴、妫、姒等等。可见,姓的起源与氏族有关。古代姓的数量并不太多,而且有些在商周时就已经灭绝了。 先秦时男子虽有所属之姓,如周人姬姓,秦人赢姓,但并不是把姓加在名字上面。有的历史小说或历史著作称周武王为姬发、周公为姬旦、秦始皇为嬴政,是不符合史实的。 这种意义上的姓,到秦代以后就基本上消失了。 先秦的人除了姓,还有氏。氏是家族的标志。姓因生而定,是不变的;氏则因家族而分,是可变的。以什么为氏,有几

种办法。列国公族多以“孙”系氏,有的因出于公室,就称公孙氏;有的因出于王室,就称王孙氏。有些以所居官职为氏,如司马史、司空氏。有些以所封地名为氏,如韩氏、魏氏、赵氏。不过,当时人更多的是以祖父的字为氏,如齐文公之子字子高,其孙就以高为氏。可见,氏和宗法制度有很密切的关系,只要分立家支,就要命氏。 先秦时,男子以氏与名字联称,如孔子为孔氏,名丘,故称孔丘;秦始皇以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正月生于赵国首都邯郸,故名政,以赵为氏,称赵政。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姓氏制度也发生了混乱。秦的统一,基本上结束了西周封建宗法制度,旧的氏族和姓氏制度也被清除殆尽,姓和氏开始合二而一。经过秦末大乱,社会进入西汉,姓和氏就完全融为一体。正因为如此,处于西汉中期的司马迁写《史记》时便不那么注意先秦时代姓和氏的区别了。司马迁在《世纪·孔子世家》中说孔子:“字仲尼,姓孔氏”。考证史实,这是司马迁囿于西汉时的习惯造成的疏忽。其实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人,子姓,孔只是他的氏。 后世所说的姓,就是先秦时的氏。批注:收藏评分分享

古代人物姓名字大全.docx

应劭(仲远)辛毗(佐治)辛敞(泰雍)宋忠(仲子)张飞(翼德)张辽(文选)张休(叔嗣)张华(茂先) 张纮(子纲)张茂(彦林)张松(永年)张郃(隽乂) 张承(仲嗣)张南(文进)张昭(子布)张津(子云) 张特(子产)张悌(巨先)张既(德容)张鲁(公祺) 张温(惠恕)张缉(敬仲)张裔(君嗣)张嶷(伯歧) 张邈(孟卓)张翼(伯恭)陆纡(叔盘)陆抗(幼节) 陆凯(敬风)陆逊(伯言)陆骏(季才)陆康(季宁) 陆绩(公纪)陈武(子烈)陈宫(公台)陈泰(玄伯) 陈矫(季弼)陈琳(孔璋)陈翔(仲麟)陈登(元龙) 陈骞(休渊)陈群(长文)陈震(孝起)邵悌(元伯) 苑康(仲真)范滂(孟溥)和洽(阳土)金尚(元休) 金袆(德伟)金旋(元机)周奂(文明)周昕(大明) 周毖(仲远)周泰(幼平)周鲂(子鱼)周瑜(公瑾) 周群(仲直)庞统(土元)庞德(令明)庞德公(山民) 郑泰(公业)郑袤(林叔)法正(孝直)宗预(德艳) 审配(正南)孟达(子度)孟光(孝裕)孟宗(恭武) 孟建(公威)赵云(子龙)赵歧(邠卿)赵昂(伟章) 赵咨(德度)荀攸(公达)荀恽(长倩)荀彧(文若) 荀爽(慈明)荀勖(公曾)荀谌(友若)荀顗(景倩) 胡奋(玄威)胡质(文德)胡济(伟度)胡烈(玄武) 胡渊(世元)胡邈(敬才)种会(士季)钟毓(稚叔) 钟繇(元常)种劭(申甫)钟拂(颖伯)皇甫嵩(义真) 郗虑(鸿豫)郤正(令先)姜叙(伯奕)姜维(伯约) 娄圭(子伯)祖茂(大荣)祢衡(正平)费观(宾伯) 费祎(文伟)骆统(公绪)秦宓(子敕)秦朗(元明) 袁术(公路)袁尚(显甫)袁绍(本初)袁逢(周扬) 袁隗(次阳)袁遗(伯业)袁熙(显奕)袁谭(显思) 耿纪(季行)桓阶(伯绪)桓范(元则)桥玄(公祖) 贾充(公闾)贾诩(文和)贾逵(梁道)夏侯玄(大初)

古代人名

古代人名、字、号是什么意思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幼年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 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以表示对本人尊重或供朋友称呼。 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有两种情况:①“名”和“字”词义相近或“字”是对“名”的进一步阐述,例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②“名”和“字”意思相反的,例如:韩愈,字退之。后人取字,通常是以两个为“字”,例如诸葛亮字孔明。古人通常尊敬对方称自己名,表示自己谦卑时也称自己名。如“不然籍何以至此?”中的“籍”就是项羽自呼己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 除了名和字之外,古人还有别号。别号是名和字以外的称号。古时,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也不称其字,而称其别号。号和名不一定有意义上的联系。号可以有两个字的,也可以有三个以上字的。例如:陆游,号放翁;陶潜,号五柳先生;苏轼,号东坡居士。字数多的别号有时可以缩为两个字,如苏东坡。 此外,有人认为称别人的字、号还不够尊敬,于是就以其官职、籍贯来称呼,如杜甫被称为杜工部,称柳宗元为“柳河东”。

(一)名、字之间的关系 1.意义相同或相近 屈原——名平,字原;又自称名“正则”,字“灵均”。平:平坦,引申为公平、平均;与“原”“正”“均”意义相近。 班固——字孟坚。“坚”与“固”意义相近。 类似的还有诸葛亮、陶渊明、钟嵘、杜甫、曾巩、陆游、白朴、高启等。 2.意义相对或相反 韩愈——字退之。愈,胜过、更加,与“退”意义相反。 3.名与字相关 吴敬梓——字敏轩,一字文木。梓,一种树木。“梓”与“木”意义相关,字形也有联系。 (二)别号的类型 “号”,是古人成年后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成绩或名望时,又另起的一个称号,故又叫“别号”。别号有时由自己起,表达自我期待和志趣追求,称“自号”;有时是别人根据其为人或生平事迹加以概括而形成的,表达世人对他的颂扬或尊敬。 1.与人格志向有关 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自撰小传《五柳先生传》,表达了安于贫困、自得其乐的高洁志趣。 类似的还有欧阳修、贺知章、陆游、马致远、李渔等。 2.与对其影响较大的地方有关 李白——号“青莲居士”,因其幼年生活在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的青莲乡。 白居易——晚年号“香山居士”,因其晚年定居于洛阳的香山。 …… (三)谥号的渊源及发展 1.“谥号”,又称“谥”,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给予的一种称号,用以褒贬善恶。谥号常用一些固定的字,这些字往往被赋予特定的含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用于表扬,如: 经纬天地曰“文”,布义行刚曰“景”,圣闻周达曰“昭”。 (2)用于批评,如: 乱而不损曰“灵”,好内远礼曰“炀”,杀戮无辜曰“厉”。 (3)用于同情,如: 恭仁短折曰“哀”,在国遭忧曰“愍”(悯),慈仁短折曰“怀”。 上古谥号多用一个字,也有两个字的,如:周平王、郑武公、赵孝成王。后世除皇帝外,谥号大多用两个字,如诸葛亮(忠武)、岳飞(武穆)、左光斗(忠毅)。 取谥号一般在下葬之时,也有死后一段时间才追赠的,这叫“赠谥”或“追谥”,如张溥《五人墓碑记》中说周顺昌(谥号“忠介”)死后“赠谥美显,荣于身后”。 2.“私谥”。谥号的含义后来有所发展,除了朝廷给谥号外,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其亲友也会根据其生前情况赠一个谥号,这叫“私谥”。如陶渊明谥“靖节”即为私谥。世称“靖节先生”,称颂他“不为五斗米折腰”淡泊名利的高尚人格。 3.谥号与庙号、年号 唐代以前,对已殁的国君,多称谥号,如梁惠王(名罃)、齐桓公(姜小白)、汉武帝(刘彻)、隋炀帝(杨广)。唐代以后则多称庙号。庙号兴起于汉代,有公德的皇帝都有庙号,称“祖”曰“宗”。每个朝代的第一个帝王,称为太祖、高祖,或世祖;以后的嗣君多称太宗、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阜阳城郊李卫全 中国古代的姓、氏、名、字、号 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氏族社会。章太炎先生及其他学者又从《说文》、《山海经》、甲骨文、金文等较古的文献中整理出几十个古姓(约59个,章太炎得52个,他人又从金文中得嫘等7个),这样加上原有的也不过80几个,可以想见,这只是远古实际存在的姓中的一部分,原有的姓肯定不止这些。其他的已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时候的姓决没有我们今天讲的姓多。我们这里可以罗列几个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关于姓的数字。 北宋以后的封建社会,长期作为儿童识字读物的《百家姓》(北宋钱塘无名氏编),共收入502个姓氏(其中单姓342个,复姓60个。开头曰: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宋代郑樵《通志·姓氏略》中统计古代姓氏共有1745个。明代翰林院编修吴沈等人据当时户部所藏户籍编成《皇明千家姓》,收姓氏1968个。(开头曰:朱奉天运,富有万方,圣神文武,道合陶唐……)清代康熙帝亲自审定《御制百家姓》,(开头曰:孔师阙党,孟席齐梁,高山詹仰,邹鲁荣昌,冉季宗正,游夏文章……)清人张澍《姓氏寻源》、《姓氏辨误》中说古姓氏有5129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学者阎福卿等曾编辑出版过《中国姓氏汇编》共收姓氏5730个。其中单姓3470个,双字姓2085个,三字姓163个,四字五字姓12个。台湾省也出版过《中华姓符》共收姓氏6363个,但里面有异体字重复收入的情况。据中国语言文字改革工作委员会汉字处1984年的抽样调查及有关专家的估计,直到今天还在使用的姓氏在3000个以上。(气象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王大良编《当代百家姓》据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认为:目前,我国常用的姓约400个,按当时人口数算,前100个姓是: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冯于董萧,程曹袁邓许傅沈曾彭吕,苏卢蒋蔡贾丁魏薛叶阎,余潘杜戴夏钟汪田任姜,范方石姚谭廖周熊金陆,郝孔白崔康王丘秦江史,顾侯郎孟龙万段雷钱汤,尹黎易常武乔贺赖龚文。

中国历史古代名人录大全

中国历史古代名人录大全 先秦时期 黄帝——华夏始祖 大禹——开启新天的治水英雄 周武王——建立八百天下 周公旦——礼仪之邦的建制人 管仲——中国最早的经济改革家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 孔子 孙武——百世兵家之祖 公输般——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 墨子——主张兼爱的哲学家 扁鹊——春秋神医 孟子——吾善养吾浩然正气 庄子——万世逍遥 庄子 商鞅——锐意变法的政治家 屈原——伟大的爱国诗人 韩非子——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

李冰——卓越的水利专家 秦汉时期 秦始皇赢政——千古第一帝 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汉高祖刘邦——大汉王朝的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韩信——中国历杰出的军事家 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盛世主 董仲舒——创立三纲五常的*学家 司马相如——琴台绝调 韩非子 张骞——沟通西域的探险家 李广——不叫胡马度阴山 霍去病——马踏匈奴 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王昭君——汉匈和平使者 王莽——复古改制的篡权者 刘秀——中兴大汉的伟大政治家 王充——伟大的唯物思想家 班固——信史照尘寰

班超——投笔从戎,深入虎穴 张衡——东汉文化巨人 蔡伦——造纸术的改进者 张仲景——中华医圣 魏晋南北朝时期 曹操——乱世枭雄 秦始皇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化身 曹植——才高八斗 华佗——外科鼻祖 马钧——曹魏时期的大发明家 王羲之——中国书圣 陶渊明——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顾恺之——*三绝 祖冲之——通才科学家 北魏孝文帝——伟大的少数民族改革家郦道元——卓越的地理学家 贾思勰——杰出的农学家 隋唐五代时期 杨坚——隋唐盛世的奠基人 李春——的桥梁工匠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 中国古代著名人物及作品中国古代高考语文资讯·2016-02-26 18:29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

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即选自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大全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姓氏大全 一匈奴之属 西戎 1.义渠氏 2.公孙氏 3.鸟氏 匈奴 1.挛鞮氏(虚连鞮氏) 2.呼延氏(呼衍氏、胡掖氏、呼氏) 3.须卜氏(卜氏) 4.兰氏(乌洛兰氏) 5.丘林氏(乔氏) 6.隆氏 7.唯徐氏 8.仆氏 9.范氏 10.赵氏 11.乘氏 12.王氏 13.郝氏 14.高氏 15.滹毒氏 16.昆氏(浑氏) 17.乌氏 18.稠氏 19.复氏 20.伊氏 21.次氏 22.渠氏(沮渠氏,且渠氏、大且渠氏) 23.董氏 24.驹氏 25.成氏 26.先氏 27.韩氏 28.当于氏 29.郎氏 30.栗藉氏 31.奥鞬氏

32.尸逐氏 33.贺赖氏(贺兰氏、贺氏) 34.宇文氏 35.张氏 36.郭氏 37.陈氏 38.綦母氏 39.靳氏 40.都氏 41.马氏 42.李氏 43.冯氏 44.麻氏 45.曹氏 46.赫连氏(铁弗氏、铁伐氏、弗氏、杜氏) 47.费连氏(费氏) 48.破六韩氏(破落汗氏、破六汗氏、潘六奚氏、步六汗氏、韩氏) 49.万俟氏 50.薛氏 51.诺护氏 52.贺略氏 53.何奈氏 屠各 1.金氏 2.梁氏(拔列兰氏) 3.刘氏 4.独孤氏(刘氏) 5.路氏 6.毕氏 7.姚氏 8.郁氏 9.黄氏 10.隗氏 稽胡 1.贺遂氏(贺悦氏、忤城氏、贺术氏) 2.伏氏 3.卢水胡 4.治氏 5.封氏 6.兰氏

8.盖氏(盖楼氏) 9.盂氏 二、鲜卑、乌桓、东裔之属 鲜卑 慕容部 1.慕容氏 2.慕舆氏 3.豆卢氏(吐伏卢氏、卢氏) 4.默容氏(怡氏) 5.悦氏 6.孙氏 7.佟氏(冬氏) 8.淑氏 9.丁氏 10.卫氏 11.宿勤氏 12.乙那楼氏(乙那娄氏、一那蒌氏、蒌氏) 13.可足浑氏(可朱浑氏、渴烛浑氏、渴烛氏、朱氏) 14.仇尼氏 15.徒何氏 16.若久氏 17.晵氏 18.谷会氏(会氏) 19.攸氏 20.市氏 21.斛谷氏 22.素和氏(和氏) 23.莫那娄氏(末那娄、末那楼、莫氏) 乞伏部 1.斯引氏 2.出连氏 3.武群氏(武都氏) 4.密贵氏

含有古代人物名字的歇后语

含有古代人物名字的歇后语 语文百宝箱2009-06-04 16:41:35 阅读110 评论0字号:大中小 【含有古代人物名字的歇后语】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张飞吃豆芽——小菜一碟 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 张飞穿针——大眼对小眼 关公醉酒——没看出来 孔夫子搬家——迁书(谦虚) 司马夸诸葛——甘拜下风 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曹操败走华客道——不出所料 张飞抓耪子——大眼瞪小眼 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诸葛亮的锦羹——神机妙算 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比喻人不同,性格也不相同)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关公射黄忠——手下留情 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诸葛亮吊孝——不是真心 吕布见貂蝉——迷上了 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已 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关帝庙夫人——慌了神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读书学习 10-05 1339 : ()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区别 平时我们碰到一个陌生人,要想与之沟通,总要问“您贵姓?”“您尊姓大名?”我们国家举行重大会议,公布人事安排,凡有多人担任同样职务,或其他场合如书的编者、为多人时,排顺序往往是“以姓氏笔划为序”。那么什么是姓氏?姓、氏是一样的,还是不同的?名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看古书,古典戏剧时往往会碰到同一个人在他的姓名之外,又有字、号的情况,有时还不止一个号,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称呼。这又是怎么回事。 这里就来谈一谈这方面的知识,主要讲一讲我们中国古代姓、氏、名、字、号的历史由来及演变情况。 一、姓 许慎《说文解字》卷二四“女部”:“姓,人所生也,从女、生,生亦声。”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九曰:“姓者,生也,人禀天气所以生者 也。”《左传·隐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这都说出了“姓”的本义是“生”。因此人们普遍认为,姓最初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种族称号,简称族号。作为族号,它不是个别人或个别家庭的,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称号。据文献记载,我们的祖先最初使用姓的目的是为了“别婚姻”,“明世系”、“别种族”。它产生的时间大约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姓是怎么来的?人们推测,姓的由来与祖先的图腾崇拜有关系。在原始蒙眛时代,各部落、氏族都有各自的图腾崇拜物,比如说麦穗、熊、蛇等都曾经是我们祖先的图腾,这种图腾崇拜物成了本部落的标志。后来便成了这个部落全体成员的代号,即“姓”。由于古代氏族部落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可数的,所以,纯正的远古时代留下来的姓是很少的。 后人据《春秋》整理出来的“古姓”有:妫(今河北涿鹿有妫水)、姒、子、姬、(周王族姓)、风、赢(秦姓)、己、任、吉、芊、曹、祁、妘、姜、董、偃、归、曼、芈(楚姓)、隗(原北方少数民族姓)、漆(瞒)、允等22个姓。这些姓中近半数带女字旁。所以,人们推测,姓的产生可能在母系

古代人物姓名字大全

三国人物性名字大全 丁仪(正礼)丁廙(敬礼)卫瓘(伯玉)马超(孟起)王双(子全)王观(伟台)王肃(子雍)王颀(孔硕)王谋(元泰)太史慈(子义)文钦(仲若)邓芝(伯苗)孔融(文举)左慈(元放)田畴(子泰)冯习(休元)司马昭(子尚)司马徽(德操)吉邈(文然)吕凯(季平)吕蒙(子明)伍琼(德瑜)华覈(永先)刘巴(子初)刘邠(令元)刘备(玄德)刘晔(子扬)刘琰(威硕)刘 璋(季玉)丁 奉(承渊)于 禁(文则)马 磾(翁叔)马 谡(幼常)王 平(子均)王 甫(国山)王 修(叔治)王 祥(休徵)王 粲(仲宣)毛 玠(孝先)文 聘(仲业)邓 止飏(玄茂) 母丘甸(子 邦)卢植 (子干)田 豫(国让)司 马师(子元) 司马儁(元 异)司马懿 (仲达)毕 轨(昭先)吕 岱(定公)朱 隽(公伟)任 峻(伯达)伊 籍(机伯)刘 永(公寿)刘 劭(孔才)刘 放(子弃)刘 陶(子奇)刘 禅(公嗣)刘 繇(正礼)丁 原(建阳)士 孙瑞(君荣) 马良(季常) 马腾(寿成) 王匡(公节) 王连(文仪) 王浑(玄冲) 王朗(景兴) 王睿(土治) 公孙度(升 济)尹奉 (次曾)孔 伷(公绪)母 丘俭(仲恭) 申耽(义举) 史涣(公刘) 司马防(建 公)司马朗 (伯达)边 让(文礼)吕 布(奉先)吕 虔(子恪)朱 然(义封)华 陀(元化)向 朗(巨达)刘 协(伯和)刘 表(景升)刘 宠(祖荣)刘 理(奉孝)刘 虞(伯安)刘 瑢(文衡)丁 谧(彦靖)山 涛(巨源)马 忠(德信)王 允(子师)王 戎(睿冲)王 沈(处道)王 路(文舒)王 基(伯舆)韦 康(元将)公 孙瓒(伯圭) 邓艾(土载) 孔昱(世元) 甘宁(兴霸) 田丰(元皓) 乐进(文谦) 司马炎(安 世)司马望 (子初)吉 穆(思然)吕 范(子衡)吕 据(世议)伍 孚(德瑜)华 歆(子鱼)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