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字号的文化意义

合集下载

姓名的名词解释大全

姓名的名词解释大全

姓名的名词解释大全姓名,简称名字,是用于标识并识别个体的一组字的组合。

它包括姓和名,姓字在前,名字在后。

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命名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姓氏通常是家族的名字,名字则代表着个体的独特身份。

一、姓氏的含义与来源姓氏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的。

它具有世袭和唯一性的特点,代表着家族的血脉和传承。

姓氏不仅是人们身份的象征,也是家族成员间亲缘关系的一种表达方式。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姓氏来源各异,有些源于家族的祖先名字、地名或其他特征,有些则与宗教信仰、职业或社会地位有关。

二、名字的含义与作用名字通常是个人的专属标识,也是每个人个性的体现。

名字的含义可能来自于父母的期望、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或对某种美好事物的向往。

名字承载着父母对子女的喜爱与期待,同时也会影响个体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印象。

一个好名字不仅可以增添个体的自信心,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带来好运与福祉。

三、姓名在不同文化中的命名方式不同文化和地区的命名方式有所不同,反映了当地人民的传统习俗和文化价值观。

例如,在中国,姓氏通常是父亲的姓氏,代代相传。

名字的选择通常参考音韵、文化含义和父母期望等因素。

在西方国家,姓氏也是父亲的姓氏,与婚姻无关。

名字的选择则更加多样化,可以根据个人偏好或家族传统进行。

四、姓名的文化意义与社会影响姓名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影响力。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姓氏被视为家族的象征,是家族成员间血脉相承的纽带。

取名字注重音韵、寓意和吉祥,传统文化中流传着许多与姓名有关的俗语和谚语。

在现代社会,姓名还与权力、社会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有一定的联系。

有时,一个人的姓名甚至可以影响其就业机会、社交圈子和个人形象。

五、姓名的保护与隐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变得愈发重要。

姓名作为个人最基本的标识之一,也需要得到妥善的保护和管理。

在某些情况下,个人姓名可能被不法分子滥用,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和风险。

因此,保护个人姓名的隐私权是保障个人权益的重要一环。

名字的演变过程及意义

名字的演变过程及意义

名字的演变过程及意义在古代,人们的名字通常是根据家族、地域、职业或个人特征来命名的。

这些名字往往简单直接,易于辨识。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逐渐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名字的演变过程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姓氏。

姓氏是名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人们的家族和血脉。

在中国,姓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最早的姓氏是根据氏族、地域或祖先的名字来命名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姓氏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家族,代代相传。

例如,姓氏“李”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贵族,如李斯、李白等,现如今已经成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不同的姓氏代表着不同的家族和历史传承,它们承载着人们对家族荣耀和血脉延续的期望。

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名字。

名字的选择通常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宗教、文化、时代背景等。

在古代,人们的名字往往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或文化符号相关联。

例如,古希腊的名字常常与神话中的神祇或英雄联系在一起,如雅典娜、赫拉克勒斯等。

这些名字代表着人们对神圣力量和英勇品质的向往。

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名字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名字往往更加注重个性化和独特性。

一些父母会根据自己的喜好、追求和价值观来取名字,以表达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例如,一些名字可能以美好的寓意为基础,如“希望”、“梦想”、“智慧”等。

这些名字代表着对美好未来和成长的祝愿。

名字的演变过程也与社会变革和时代精神息息相关。

在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或思潮影响下,人们对名字的选择也发生了变化。

例如,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典文化和艺术的追求使得一些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名字重新流行起来。

在工业革命时期,一些与科学和技术相关的名字也开始出现,如“爱迪生”、“牛顿”等。

这些名字代表着对知识和进步的追求。

名字的演变过程及其意义丰富多样。

它们承载着家族的传承和荣耀,代表着个人的独特性和追求。

名字的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家族背景、文化传统、个人喜好等。

随着时代的变迁,名字的演变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名字的意义与象征

名字的意义与象征

名字的意义与象征人的名字是个特别而重要的存在,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标签,更是一个个体与他人交流、认知和理解的桥梁。

名字背后深蕴着丰富的意义和象征,它可以反映个体的文化背景、家庭传统,以及个人的特征和个性。

本文将探讨名字的意义与象征,以及名字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一、命名传统与文化背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命名传统和文化背景差异很大。

在中国文化中,名字通常由两个字构成,分别是“姓”和“名”。

姓氏代表一个家族,是一个人的世袭身份,也具有社会地位的象征。

名字通常取自于文化典籍、哲学思想、传统美德等等,试图通过名字来寄托家长的期望和祝福,传递着家族的价值观和情感。

而在西方文化中,名字往往由一个或多个名字构成,可以借鉴于历史人物、圣经故事、诗歌等各种来源。

名字的选择也受到宗教信仰、个人喜好以及流行文化的影响。

二、名字的个性与特征名字可以反映个体的特征和个性。

有些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意义,比如“红”字通常象征着热情与活力,“峰”字则代表着高耸与雄伟。

此外,名字还可以通过音韵或者字义的相近来表达对个体特点的描述,比如一个名字中含有“美”的字,可以暗示着这个人拥有美丽的容颜或者善良的内心。

名字也可以根据个体的性别来进行选择,有些名字更适合男孩,有些则更适合女孩。

通过合适的名字选择,父母可以试图探索和表达婴儿的特质和个性,同时也为孩子的一生构建了框架和期望。

三、名字的象征意义名字作为一个符号,象征着人的身份、命运和价值观。

在某些文化中,人们相信名字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命运和运势。

许多家长会在给孩子起名字时,尽量选取吉祥、有寓意的名字,希望能给孩子带来好运和幸福。

此外,名字也反映了社会对于个体的期待和要求。

例如,在某些职业中,名字可能被认为是成功的先决条件,因此人们会选择更加响亮、有份量感的名字,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竞争力。

对于某些特殊群体来说,名字也可以是身份认同和集体意识的象征,在构建自我认同和归属感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名字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作用

名字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作用

名字的社会文化背景与社会作用人的名字,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符号,更承载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担负着重要的社会作用。

本文将探讨名字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演变和社会作用。

一、名字的文化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名字传承着不同的意义和象征。

首先,古代中国,在名字选择方面非常重视命名的吉利和吉祥含义。

人们往往选择与美好事物相关的字词作为名字的一部分,以期望能够带来好运和祝福。

例如,“杰”代表着才华出众,“瑞”意味着幸福吉祥。

而在古希腊,名字往往与神话故事和神祇相关,传承着神圣和英雄主义的意味。

美洲原住民也常将动物或大自然元素融入名字之中,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其次,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名字选择方式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文化中,父母通常会采用“三才五格”或根据具体的历法选择对应的字或音来命名。

相较之下,西方文化更强调个人的独特性和个性化,父母会更加注重名字的独特性和个人意义。

二、名字的社会作用1.身份认同与个人特征名字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

名字的选择会受到家族和社群的影响,代表着一种家族和社群的认同感。

例如,在中国,有许多姓氏代表着特定的家族或族群,通过姓氏可以追溯家族的渊源和血统。

而个体的名字则更强调个人的特征和个性。

名字在社会交往中扮演了沟通和辨识个体的重要角色。

2.社会地位与尊重名字还与社会地位和尊重密切相关。

在社会中,特定的名字或姓氏往往与特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阶层联系在一起。

例如,在某些国家,贵族或皇室家族的名字具有特殊的社会地位和尊贵,可以体现出社会等级制度。

而且,在职场和社交场合中,一个人的名字也会影响他人对其的第一印象和对其的尊重程度。

3.象征与期望名字还承担着一定的象征意义和期望。

家长给予孩子一个美好的名字,常常寄托着对孩子的期望和祝福。

人们相信,好名字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有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因此,在一些文化中,名字的选择并不仅仅考虑字形和音韵,更关注名字所传达的美好寓意。

简述韩国人的名字

简述韩国人的名字

简述韩国人的名字
韩国人的名字:
一般来说,韩国人拥有非常美丽、完整的名字。

在西方文化中没
有相同的形式。

典型的韩国人的名字由三部分组成:姓(即家族名)、字(指父亲起的名)和号(指母亲起的名)。

最常见的姓及其含义包括:
李(“芝麻”),最古老、最广为人知的姓氏,是韩国传统文化
的核心组成部分;
张(“船务”),历史上韩国海上贸易的一个大家族;
王(“犬豹”),泛指凶猛的野兽,又有以勇气闻名的古代韩国
皇族;
朴(“杉木”),代表智慧和美德的一个姓;
金(“金属”),指的是财富的象征;
黄(“山脉”),指的是古老的韩国人定居的地方;
崔(“高山”),早期指高地,也指山峰;
柳(“柳树”),指的是柔和的舒适;
陈(“头冠”),代表诚实和坚定;
吴(“黑虎”),指的是勇敢和锐利;
林(“林木”),代表宁静、祥和与优雅;
周(“山谷”),指的是处在低洼无人的地方;
郑(“晨星”),指的是黎明的曙光;
尹(“豆蔻”),指的是新鲜清香的气息;
高(“高山”),指的是高耸入云的感觉。

此外,在不同的时间段,新的名字出现,以及旧的名字的新的含义,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例如,现在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许
多人家族姓氏中展示出了新的性别分离特征,男性独有的名字和女性
独有的名字,如顺花、田水、南顺、普花、修花等,出现了新的变化。

总之,韩国人拥有完整、精巧的名字,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具
有象征意义,使得他们能够展示自己对人类精神文明的敬意和尊重。

雄踞一方—详解谈姓的历史与文化

雄踞一方—详解谈姓的历史与文化

雄踞一方—详解谈姓的历史与文化谈姓的历史与文化姓氏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个人身份的象征,更是一个族群、家族的象征。

每一个人的姓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详细解析姓的历史与文化,探讨它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性。

一、姓氏的起源和演变姓氏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它起源于古代社会中人们对自己身份的标识和归属感。

古代社会普遍以家族、氏族为组织形式,人们通过姓氏来区分不同家族或氏族的成员。

姓氏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中国,如伏羲氏、黄帝氏等,这些氏族的名字至今在后代中显赫。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变,姓氏也逐渐多样化。

在中国,姓氏主要来源于五方族群的姓氏,比如华夏、夷狄、蛮夷、番蛮等。

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融合与交流也使得姓氏的形成更加多样化。

此外,移民、战争、婚姻等因素也为姓氏的形成和演变提供了契机。

二、姓氏的文化内涵姓氏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文化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首先,它体现了家族的传承。

姓氏代代相传,代表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

每一个人的姓氏连接了自己与祖先、父母和后代的纽带。

其次,姓氏反映了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

由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差异,不同地区、民族的姓氏往往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比如,华北地区姓张、王等较为常见,而江南地区姓陈、李等居多。

这种差异不仅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多样性,还反映了不同民族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

此外,姓氏还承载了一部分文化传统和信仰体系。

在中国,一些姓氏与宗族信仰、宗教信仰等紧密相关。

比如,姓李的人常常和孔子有着特殊的联系,因为孔子是李姓。

姓吴的人则可能与吴王有所渊源。

这些信仰和传统的延续,使得姓氏在文化传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姓氏的社会功能姓氏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

首先,它是社会秩序的基石。

通过姓氏的存在,人们能够快速识别他人的身份和归属,为社会秩序的维护提供了基础。

此外,姓氏还可以为血缘关系的追溯提供线索,维护家族和族群的利益。

其次,姓氏是身份认同的象征。

杨氏姓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

杨氏姓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

杨氏姓氏的文化符号与象征意义杨氏姓氏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文化符号和象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起源、文化内涵、社会地位等多个角度,探讨杨氏姓氏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独特的象征意义。

一、杨氏姓氏的历史起源杨氏姓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6年的西汉时期。

相传当时刘邦创立了汉朝,任命杨州(今河南南阳一带)的杨姓后裔为地方官员,从此杨氏正式成为一支重要的姓氏族谱。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氏姓氏逐渐扩展到全国各地,并形成了庞大的家族群体。

二、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1. 杨氏姓氏的音律之美杨氏姓氏的音律和谐,以平仄分明著称。

在古代韵书中,杨字被列为平声,意味着柔和且悦耳动听。

杨(yáng)字的发音与阳(yáng)字相近,阳为正面、积极的意象,因此杨氏姓氏也常被认为象征着希望、阳光和积极向上的品质。

2. 杨氏姓氏的家族荣耀杨氏姓氏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杨家将、杨将军等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传说。

尤其是杨广(大丈夫杨仪,广平王杨任之子)和杨贵妃(唐玄宗的宠妃)这两位历史名人,让杨氏姓氏在中国社会中具备了较高的声望和权威。

因此,杨氏姓氏被视作骄傲的象征,代表着家族荣耀和尊贵。

3. 杨氏姓氏的风水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姓氏通常也与风水学相关联。

杨氏姓氏也不例外。

根据传统风水学说,姓氏的吉凶与字形有关。

杨氏姓氏中的“木”字形与杨树的形状相似,而杨树被视为吉祥树木,象征幸福与平安。

因此,杨氏姓氏在风水观念中有着积极的象征意义。

三、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杨氏姓氏作为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方面也具备独特的意义。

1. 历史上的杨氏文化名人杨氏姓氏出现了许多文化名人,如唐代的杨炯(宰相)、宋代的杨时(进士)、明代的杨继盛(剑术高手)等,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显著的贡献,为杨氏姓氏增添了文化光彩。

2. 当代的杨氏社会影响力在当代社会,杨氏姓氏的后代们继承了先祖的优良传统和责任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先祖崇拜的文化传承与意义

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先祖崇拜的文化传承与意义

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先祖崇拜的文化传承与意义中国姓氏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国家,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初期。

本文将从姓氏的起源、先祖崇拜以及文化传承与意义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姓氏的重要性。

一、姓氏的起源中国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部落社会。

当时人们以部落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以示归属和纪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姓氏的数量逐渐增加,形成了复姓和单姓两种形式。

复姓多为统治阶级或高位者所使用,如汉代的刘备、刘秀,唐代的李世民、李白等。

而单姓则为广大人民所使用,如赵、钱、孙、李、周等。

姓氏的形成不仅仅是为了标识个体身份,更加重要的是姓氏是家族血脉的延续和传承的载体。

中国人崇尚家族观念,重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姓氏的起源与发展与此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先祖崇拜的文化传承在中国古代社会,人们普遍崇拜先祖,对祖先的事迹和贡献充满敬仰之情。

这种先祖崇拜的文化传承与姓氏的起源和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通过姓氏来传承祖先的荣誉和历史,继承祖先的功德和美德。

先祖崇拜不仅表现在思想观念上,更体现在丰富多样的祭祀仪式中。

例如,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拜先祖,传承家族的血脉和文化传统。

这种崇拜和祭祀,将姓氏与祖先联系在一起,强化了家族和姓氏的重要性。

三、文化传承与意义姓氏作为中国文化的独特符号,不仅承载着家族血脉的传承,还体现了中国人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恩之情。

姓氏是家族和社会的象征,它连接了过去和现在,也将连接着未来。

姓氏的文化传承与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姓氏作为家族传承的标志,传递了家族的荣誉和价值观念,强化了家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其次,姓氏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文明的传统与延续。

无论身处何地,拥有中国姓氏的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中华血脉。

再次,姓氏还为社会提供了便利,通过姓氏的辨识,人们可以更加快速地找到彼此的关联,促进了社会的互动和沟通。

总结起来,中国姓氏的起源与发展是与先祖崇拜和文化传承紧密相连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姓氏名字号的文化意义 第一节 古代的姓和氏 上古时代,姓和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左传.隐公八年》有一段话,清楚地揭示了姓和氏的关系。“无骇卒。羽义请谥与族。公问族于众仲。众仲对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谥,因以为族,官有世功,则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为展氏。”(天子立有德的人为诸侯,依照他的出生而赐姓,分封土地而又赐给氏。诸侯以字作为谥号,他的后人就以为族号。

做某官而有功,他的后人就以官名为族号。也有以封邑为族号的。)这里所说的族,是后起的族号,指的是氏。可见姓是比较固定的,而氏则随情况不同而不断变化。

一、古代的姓 姓起源于何时?从许多古姓如姜、姬、嬴、姒等都有女字偏旁来看,大约在母第系社会就有了姓的分别了。为什么要有姓的区别呢?班固在《白虎通义》中作了一个回答:“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爱,厚亲亲,远禽兽,别婚姻也。故纪世别类,使生相爱,死相哀,同姓不得相娶者,皆为重人伦也。”这段话可归结为三点: 1、姓是“纪世别类”的,也就说,早期的姓,不是个人或个别家族的族号,而是整个氏族或部落的称号。在我国远古社会,原本存在许多不同的部落或氏族,这些氏族都有不同的姓。如黄帝是姬姓,炎帝是姜姓,少白 是嬴姓,太白 是凤姓。清代学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根据《春秋》考得见于春秋时代的二十二个姓:妫、姒、子、姬、凤、嬴、己,任、女 、祁、 、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女 、允。这也就是远古二十二个氏族延续到春秋时期的后代。例如: 姬姓,周王室及其同姓封国:鲁、晋、郑、卫、虞、燕、虢、吴随、等,据传是从黄帝时延续下来的。 姜姓,齐、申、吕、许等异姓封国,据传是从炎帝时延续下来。 妫姓,陈国,据传是从虞舜时延续下来。 姒姓,越国,据传是夏人的后裔。 嬴姓,秦、徐等国。 子姓,宋国,是商代的后裔。 姓,楚国。 2、姓有“别婚姻”的作用。在氏族社会中,同姓不婚,实质上就是同一氏族内部的人不得通婚。古人也早已指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他们已经知道,近亲血缘婚姻对后代遗传不利,因此,同姓不婚的规定一直为我国历代所遵守。我们今天同姓可以结婚,是因为现在的姓与远古时代的姓已大不一样了。现在的同姓人,有的存在血缘关系,有的虽有血缘关系,但已非常遥远,有的根本就不存在血缘关系了,而血缘关系很近的男女,现在法律上也是禁止通婚的。 3、姓有“崇恩爱”的作用。这里不单指人伦关系,亲疏厚薄问题,更重要的是牵涉到政治权利,物质利益的问题。在氏族社会中,同氏族的成员平等地享有氏族内部的各种权利;在阶级社会中,贵族有姓,平民无姓,因此,姓也成了区分阶级地位的一个标志。 上古姓是如何产生的,现在已不能详考了,只剩下一些零碎的历史传说,据《国语.晋语>记载,黄帝凭姬水而生长,故姓姬;炎帝凭姜水而生长,故姓姜。夏的始祖禹,是由于他的母亲吃了薏苡仁而怀孕所生,所以姓苡(姒)氏;商的始祖契是由于他的母亲吃了燕子(卵)而怀孕所生,所以姓子氏。

二、古代的氏 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由于子孙繁衍,同姓的氏族又分为若干分支散居各地,每支又有一个特殊的称号作这标志,这就是氏。例: 子姓,商代祖先的姓,其后分为华氏、向氏、乐氏。 姬姓,周代祖先的姓,其后分为孟氏、季氏、孙氏、游氏。 姜姓,齐国祖先的姓,其后分为申氏、吕氏、纪氏、崔氏、马氏。 《左传隐公八年》孔颖达疏:“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与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立氏。”顾炎武说:“氏一再传而可变,姓千万年而不变。”例:春秋楚国的伍子胥,本以伍为氏,他在吴国被杀后,其儿子逃到齐国避难,改称王孙氏;陈完,本以陈为氏,由于陈国内乱,他出奔到齐国,改为田氏。 以上情况说明,姓是不能改变的,虽这不是有史可查的,但一定是经过了千百年没有变化,这是可以肯定的。而氏是可以自立的。自立的情况比较复杂,常见的为: 以受封的邑名为氏,如郑捷(郑文公,姬姓)齐 (齐灵公,姜姓) 以所居的地名为氏,西门豹 百里奚 以官名为氏,卜偃 史墨 司马牛 以祖先的字或谥号为氏,孔丘(宋国公孙嘉之后,嘉字孔父) 古代,贵族有姓氏,一般平民没有姓氏。贵族中女子称姓,男子称氏,这是因为姓是用来“别婚姻”的,氏是用来“明贵贱”的,二者的作用不同。上古同姓不婚,对贵族妇女来说,姓就显得更重要。 其一,待嫁的女子如果要加以区别,则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表示排行。如,孟姜 伯姬 仲子 其二,出嫁后要加以区别,常用的方法有: (1)在姓前冠以所自出的国名或邑,齐姜 晋姬 秦嬴 (2)嫁给别国的国君,则在姓前冠以配偶受封的国名,秦姬 息妫 (3)嫁给别国的卿大夫,在姓前冠以配偶的氏或邑名,赵姬(赵衰妻) (4)死后在姓前冠以配偶或本人的谥号,武姜(郑武公妻)穆姬(秦穆公妻 其三,如果不需要区别,可在姓后加“氏”字的办法称呼,这种方法 ,后来一直被沿用。 战国以后,人们以氏为姓,姓氏逐渐合而为一,汉代则通谓之姓,并且自天子到平民百姓都能有姓了。

第二节 古代的名和字 我们现代人所说的名字,在古人叫姓名,古人所说的名字,则包括名和字,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上古婴儿出生三个月由父亲取名,男子20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名是由尊长所取,是行于家庭内,用于自称的,字行于外,是给别人叫的。 一、 古代的名 名,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从口自名(表示昏夜相遇看不见,要自报姓名)。 我们今天能见到的最早命名原则的文献,大约是《左传.桓公六年》鲁国大夫申 需对鲁桓公问的那段对话:“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象,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这是说,依婴儿出生时的情形取名叫“信”;依婴儿的气质对他将来的期望取名叫“义”;依婴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取名叫“象”;借周围的事物为名叫“假”;就婴儿与父亲的某种相同之处取名叫“类”。随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不断积累,秦汉以后,人们取名的方法多种多样了。其主要的有: 1、小名和大名 取名到后世,给婴儿取名不一定限满三个月,也不一定得由父亲来取,只要是长辈就行。这个名因为是幼儿时所取,所以叫小名,也叫乳名,典雅一些,在书面上便称小字。如春秋时,晋文公,小名“重耳”;齐桓公,小名“小白”;郑庄公,小名“寤生”。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其亲名之曰犬子”,长大后“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这是有关小名的最早记载。至于为什么小名取得丑,《史记.索引》说:“爱而字之也。”民间说是“丑孩鬼不要”。这种命名的文化心态,一直延续到今天,做父母的为表示对子女的亲昵,小名常故意取丑,取俗:“狗蛋、铁蛋、阿牛。”曹操小名阿瞒;刘备儿子刘禅小名阿斗。 小名只能行于家庭,用于幼年,长大后就不适宜了,要另起名对外,如就小名而言,它就叫大名,就读书而言,叫学名,写入官府户籍,纳粮当差,它就叫官名。 有了大名,小名就完成使命,尤其是取妻生子之后,小名就更讳莫如深了。一般女子的小名是不轻易对人说的,出嫁后,这个名在婆家就更保密了。京剧《贩马记》中,赵宠和李桂枝成婚数月,也不知夫人叫什么名字。 2、单名和双名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出孔子弟子77人,双名者仅数名。两汉至魏晋单名占优,唐宋时取双名逐渐占优,清代以来,取双名占了大多数。其原因:(1)单名不易表现思想愿望。如颜回、刘邦、周瑜表达不出完整的意思,不如郑当时、杜延年、于定国等,能将志向、抱负充分表达出来。(2)随命名取字方式的复杂,取材的广泛,如引用以书、使用典故,袭用古人名字等,单名不及双名方便。 3、行辈字 先秦人的名字,兄弟之间杂乱无章,看不出他们的关系。东汉未刘表的两个儿子,一叫刘琦,一叫刘琮。顾炎武说:“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始见于刘琦、刘琮”(《日知录》)晋以后,行辈 意识加强。齐武帝(萧衍)的17个儿子,名都有一个“子”字;字都有一个“云”字:萧子良,字云英;萧子卿,字云长;萧子响,字云音;萧子敬,字云端;……。这样,同族同辈的人都有一个“共名”(行辈区分字),又各有自己的专名。只要一看这个行辈区别字,便可知他是哪一代的,同时也能反映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 明太祖朱元璋有26个儿子,朱元璋就定了一套行辈字。《明史.诸王世表》:“洪武中,太祖以子孙蕃众,命名虑有重复,乃于东宫、亲王世系各拟二十字,字为一世。孙孙初生,宗人府依世次立双名,以上一字为据,其下一字则取五行偏旁者,以火、土、金、木、水为序。”如: 太子朱标: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燕王朱棣:高瞻祁见祜,厚载诩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崇祯皇帝朱由检,按行辈字,可知是朱元璋的第十一世孙,在小家庭中则排行第四。 4、因姓取名 这是指借助姓氏所具有的语词义,取个名与之组成词,词组成短句,表达一个完整之义。如高山、柳絮、文如山、丁玲、周密、严肃等。古人因姓取名常引用典故: 毕从周,《论语.八佾》“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温如玉,《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马逢皋,《列子》:伯乐荐九方皋为秦穆公相马,皋遗其形而取其神,果得良马。喻愿得明主赏识。 名和姓连在一起,能表达一个比较复杂的意思,那么在某个环境中,就可能会引起某种反应。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时,有叫胡长龄的,在进呈的10个卷子中,列末位,但乾隆见到胡长龄三字时,却不禁欣喜说“胡人乃长龄耶!”乾隆以为其文治武功超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所不足者惟寿耳,胡长龄,正预示他长生不老,于是钦点为状元。同治七年(1868年)殿试,有位叫王国钧的人,本已列前十名中,但慈禧太后,以为王国钧听起来像“亡国君”,很不高兴,便降为三甲。王国钧的名字取自《诗.小雅.节南山》“秉国之钧,四方是维”,名字是非常堂皇的。 《红楼梦》中有两个起穿插过度的人物,一叫甄士隐,名费,字士隐,意即真的废掉,事隐去;一叫贾雨村,名化,字时飞,意为假话、事非。 二、古代的字 “字”,《说文》: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乳。字的本义是生育、滋生的意思。《说文》又说:独体为文(如人、日、月、木),合体为字(如信、明、相)。 1、为什么取字 《礼记.曲礼上》:“男子二十冠而字”。周代贵族男子,20岁成年,要举行加冠仪式,就是将垂发束起来,挽在头顶,戴上冠,用簪把冠和发髻固定在一起,然后由来宾根据他名儿的含义,给起一个字,自此,就列入“丈夫”的行列了。 为什么男子成年要“冠而字”?因为名儿是父亲取的,是用于幼年的,长大成人了,别人不宜叫他的名儿,所以得另取字。“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礼记.冠义》)“冠而字之,敬其名也。”(《仪礼.士冠礼》)另外,“冠而字”还有深意存在,它是贵族阶层中,对一个成年男性承认并接纳为正式成员的一种表现,他可以治人、治家、参与祭祀了。时移世易,发展到后代,取字的深层含义被过滤去了,取字也只是为了参与社会交际。 2、字和名的关系 字是从名上派生出来的,它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所以又叫“表字”;所解释的是名的性质和含义,所以也叫“表德”。因此,名和字在意义上有密切的联系。班固《白虎通》说“傍其名而为之字者,闻名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