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康复治疗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1 治疗方法 : . 2 依据吞咽障碍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 , 其 中包 括针灸 、 电针 、 物及 手术 治疗 等 。 患者 存在 轻度 的吞 咽功 药 在 能障碍时 , 应给予针灸或是电针 的治疗 , 来进行吞咽功能的刺激 恢复, 通过刺激局部神经组织及运动点 , 以刺激脑神经受损部位 进行 修复 , 而 达到 治疗吞 咽 功能 障碍 的 目的 。 当患 者 患有 严重 进 的吞 咽 功能 障碍 时 , 局部 针 灸 、 电针及 药 物 治疗 均 不 能达 到 治疗 效果 的 时候 , 应进 行 手术 治 疗 , 外还 有 环 咽肌 切 开 术会 厌 重塑 此 部分 或全 部 环状 软骨 切 除喉 部 悬 吊喉 气 管 分离 术 长期 严 重 吞 咽 困难应 施行 喉闭 合术 甚至 喉切 除术 重建 呼 吸通路 日 。 1 康 复训练 的方 法 . 3 1 . 基本训练 : .1 3 A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治疗外 , 进行 了早期 的康复 2 结 果 护理治疗 , 治疗方法如下 : ①颈椎的活动功能训练 ; 帮助患者左右 对 比洼 田氏饮水 试 验 ,治 疗前 A组 与 B组 吞咽 功能 障碍 程
脑卒 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李葆源 摘 要: 目的 : 脑卒 中吞 咽功 能 障碍 患者 的 系统康 复训 练 临床 效 果 的观 察研 究 。方法 : 对 选取 我 院2 1年8 2 1-8 00 月一0 l- 月收 治的12 , f i " 6例
脑卒 中并吞 咽功 能障碍 的 患者 随机 分成 两组 , 组9例 , 行 常规 治疗意 外还进 行康 复 训练 干预 ;组 6例 , 予常规 的治疗 护理 。 A 4 除进 t 8 给 3 进 行 一个 月治 疗后 对 两组 患者 进行 洼田 氏饮 水 试验 分析 , 两组 患者的吞 咽 障碍 的恢 复情 况进行 统 计 对比 。 对 结果 : 组应 用常规 治疗 、 A 护 理联 合康 复训 练 的患者 , 咽功 能障碍 的 恢 复情 况明 显优 于B 只做 常规 治疗和 忽 的的 患 者 , 吞 组 两组 患者 疗效 有 显著 差异 (< . ) P 0 5 。结 0 论 : 于脑卒 中吞咽 障碍 功 能的 患者 , 对 系统康 复训 练 可以增加 治 疗和护 理 的临床 效果 , 咽 功能 的恢 复有 显著 的作 用。 对吞 关键 词 : 脑卒 中吞咽 功 能障碍 ; 系统康 复训 练 ; 临床 效果 中图 分类 号 :4 3 R 9 文献 标 识码 : B
脑卒中吞咽障碍的康复疗法ppt课件

取穴及手法:
下关、颊车、地仓、风池、风府、
廉泉、金津、玉液、天容、天窗、 通里、合谷。下关:用1.5吋毫针垂 直进针1吋,用轻手法提插捻转, 有针感即可;颊车:用1吋毫针垂 直进针0.5吋,用捻转手法,有针感 即可;地仓:用1吋毫针向颊车方 向进针0.5吋,用捻转手法,有针感 即可;
风池、风府:用1.5吋毫针向喉结方向 针刺,进针1-1.5吋用轻手法提插捻转 ,针感到喉部,不留针。金津、玉液 :点刺放出血即可。廉泉:用1.5-2吋 毫针向舌根方向直刺,用提插捻转中 等强度的刺激,针感到舌根部。天容 、天窗:用1.5吋毫针直刺,进针1-1.5 吋,用提插捻转中等强度的刺激,针 感到咽喉部。
3、 摄食训练 经过吞咽训练以后,开始摄食训练。
首先应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 食物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摄食训练前 后应认真清洁口腔。 3.l 体位 由于口腔期及咽喉期同时存 在功能障碍的患者较多,因此开始训练 时应选择既有代偿作用又安全的体位。 一般让患者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前 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辅助者位于 患者健侧。
四、吞咽障碍的评估 (一)、洼田饮水试验:
1.饮水试验 (30ml) (1)能一次饮完,无呛咳及停顿 (2)分两次饮完,无呛咳及停顿 (3)能一次饮完,但有呛咳 (4)分两次饮完,但有呛咳 (5)有呛咳,全部饮完有困难
2.评定标准
(1)正常范围:一次饮完,在5 秒内
(2)可疑:一次饮完,在5秒以 上;分两次饮完
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诊断的误区诺如 病毒感 染的防 控知识 介绍责 任那些 事浅谈 用人单 位承担 的社会 保险法 律责任 和案例 分析现 代农业 示范工 程设施 红地球 葡萄栽 培培训 材料
此体位进行训练,食物不易从口中 漏出、有利于食块向舌根运送,还 可以减少向鼻腔逆流及误咽的危险。 颈部前屈也是预防误吸的一种方法。 因为仰卧时颈部易呈后屈位,使与 吞咽活动有关的颈椎前部肌肉紧张、 喉头举上困难,从而容易发生误吸。 但是,适于患者的体位并非完全一 致,实际操作中应该因人而异,予 以调整。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中医康复护理

炎, 严重 心律失 常 , 血 压 , 高 脑供 血 不 足 , 动性 哮 喘 , 运
严 重贫血 和 甲状 腺 功 能 亢 进 等 患 者 不 宜 施 行 运 动 疗 法 。对 雷诺现 象者应 避 免 洗 冷水 澡 、 泳 和 寒 冷天 气 游
下 的室外 活动 , 并应 避 免 有 竞争 性 的康 复运 动 。注 意 保暖, 避免 精神 紧 张 。骨质 疏 松 患 者应 避 免 负 重 和弹
殊性 , 择适 当的锻 炼方式 ; 选 ②要 考虑 患者 的耐受性 和
主动积极 性 , 炼 因人而异 ; 锻 ③要 充分 考虑其 他器 官系 统受 累情 况 , 出合 理 的安 排 ; 根据 患者病 程 中病 情 作 ④ 的变化 , 时修 改锻 炼计划 。 随
1 6 哪些 患者 不宜 实施康 复锻炼 . 在疾 病 的急性 期 ,
吞 咽 困难 是脑 卒 中患者 的常见症 状 。住 院脑 卒 中 患者 中 2 % ~6 %存 在 不 同程 度 的吞 咽 困难 H 。伴 2 5 吞 咽困 难 的 脑 卒 中 患 者 易 出 现 并 发 症 且 死 亡 率 较 高 j其 易发 生 呼 吸道 感染 、 养 缺 乏 和 水 电解 质 平 , 营
[ 粟 占 国 .风 湿 病 [ . 京 : 国 医 药 科 技 出 版 社 ,0 4 2 1 2] M] 北 中 20 :4 —
2 . 43
( 文校对 : 清 本 高
收 稿 日期 :0 0— 6—2 21 0 8)
病 情不稳 定 , 身状 况差 , 器功 能失代 偿者 不宜进 行 全 脏
关键词: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 喉痹; 中医康复学; 中医护理学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

本组脑 卒 中并 发 吞 咽 障碍 患 者 8 0 例, 均无严重 的意 识障 碍 , 断依 据符合 诊 临床脑卒 中的诊断 标准 并经 头颅 C _ , Tl J 头颅 MR 确诊 。其中脑出血 4 , I 8例 脑梗死 3例, 5例, 3 , 2 男 o 女 0例 年龄 5 7 岁 , 1— 2 平
如刺 激 1 2 O~ O次 , 后 嘱患者 做空 吞咽 然 动作 , 再刺激 、 再吞 咽 , 反复 进行 , 体时 总 间持 续 2 0—3 O分钟 。② 口腔 结构 的训 练: 进行 口腔 结构 的训练 、 增强 肌 肉力量 以促 进进食 , 从而代偿功能缺损 。口唇训 练: 上下唇闭 紧, 舌在两 唇之间施加压 力 , 而作 闭唇 , 嘴 , 角上 抬动作 ; 撅 唇 舌训 练 : 舌 向前方或侧方舔唇 , 唇用力抵抗舌的推
结 果
4级, 住院时间 2 5 o~ 0天。两组病例在年 龄、 性别、 疴情程度 、 伴发病、 吞咽 困难程度
—
护理后实验组 患者 的吞 咽功能 比护 理前有 明 显改善 , 异有 显著 意义 ( : 差
3 .6 P< . 1 ; 照 组 护 理 前 后 比 较 , 35 , 00 )对 吞咽 困 难 无 显 著 区 别 ( u=12 P > .4, 00 )见 表 1 .5 , 。
中吞咽 障碍 患者 ( 试验 组) 行摄食 前训 进 练和摄食{l , } 并与 4 l 练 0例 未进. 行康 复训 练 的患者 ( 照 组 ) 对 进行 比较 。结 果 : 实 验组 患者 的吞 咽功 能 比训练前 有明显 改 善, 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对照组训练
前 后 比较 , 咽 困难 差 异 无 显 著 性 意 义 。 吞 结论 : 咽 功 能 经 过 临 床 的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吞 是 可 以 改善 的 , 至是 痊愈 。 甚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早期康复治疗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早期康复治疗吞咽训练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证之一,摄食-吞咽困难患者易引起脱水及营养不良,误吸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甚至危及生命。
早期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加强舌和咀嚼肌按摩及运动,可提高吞咽反射的灵活性,并能防止咽下肌群发生废用性萎缩。
具体做法如下。
发音训练:从发音和语言器官考虑和咽下有关,可用语言进行康复训练。
如让病人张口发“a”,并向两侧运动发“yi”,然后再发“wu”,再发“f”音或做吹口哨动作,每次每音发3次,连续5~10次,每天2~3次。
舌部运动训练:①让患者将舌向前伸出,然后作左右运动摆向口角,再用舌尖舔下唇后转舔上唇,最后舌向上按压硬腭,反复进行,每天3次。
②如患者舌不能运动,可用压舌板和匙子在舌部进行按摩。
也可用纱布将舌缠裹,轻轻的进行上下左右口外运动,同时让病人听口令随同运动。
面部、下颌及喉部运动:①让患者做吸吮动作以收缩颊部肌肉和口轮匝肌,然后做张口闭口鼔腮吐气的动作,再做咀嚼动作活动下颌,反复进行每天3次。
②喉部内收肌训练,咽部冷刺激与空吞咽:用冰冻的棉棒轻轻刺激软腭、舌根及咽后壁,连续反复5~10次,然后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
也可让病人吞咽小冰块,以刺激咽反射;屏气发声运动:患者坐位,吸气后屏气,此时胸廓固定,声门紧闭,然后突然呼气发声,声门大开。
同时鼓励病人多做咳嗽和深呼吸动作。
进食训练应注意选择适宜的进食环境,不能嘈杂,精神愉快轻松,注意力要集中。
进食的体位:①不能坐位者取仰卧位,躯干上抬30°,头颈前驱,偏瘫侧肩部以枕垫起,该体位误咽少,且程度轻,还可减少向鼻腔逆流的危险。
②患者取坐位,颈部少向前屈曲,使舌骨肌的张力增高,喉上抬,使食物容易进入食道。
③身体向健侧倾45°左右,使健侧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
另外颈部向偏瘫侧转90°,不但使健侧咽部扩大而且可减少梨状隐窝残留食物。
食物的选择:选择患者易接受的食物,将食物做成冻状或糊状,其特征为密度均一,有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一般先用胶冻样食物进行训练(如果冻),逐渐过度到糊状食物。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概述脑卒中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病症,患者常常需要长时间的康复护理,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吞咽障碍。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是指患者在进食或饮水时出现吞咽困难的状况,严重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误吸或口腔食管反流,从而增加进一步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有效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的目标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的目标是通过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指导,达到以下的效果:•促进吞咽功能的改善;•避免吞咽引起呼吸道问题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的内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的内容包括以下的方面: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一些药物可以促进患者的咽喉筋肉收缩,从而改善吞咽功能。
这些药物包括:•甘油三酯,可促进口腔和咽喉的分泌液分泌;•金贝类药物,能够刺激肌肉收缩,从而促进吞咽;•泼尼松,可抑制喉部炎症,改善吞咽功能。
食管营养支持对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由于进食容易诱发呼吸道问题和并发症,因此营养支持也是一项关键的康复护理措施。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实施食管营养支持:•通过鼻胃管喂食,确保患者摄入充足的营养;•通过口腔注射避免经食管输送。
吞咽训练吞咽训练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的关键。
在吞咽训练的过程中,可以采用以下的方法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锻炼和改善:•让患者进行口腔操练,如张嘴、伸舌等;•实施口腔角度促进吞咽;•利用病人自己的声音或咀嚼动作刺激吞咽反射。
看护和康复指导看护和康复指导是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的必要组成部分。
病人的家庭和社区护理人员应该掌握吞咽护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定期进行必要的康复训练,确保病人在家中得到恰当的护理。
康复护理的注意事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需要注意以下的事项:•在治疗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病人的状况,包括进行病情评估、功能评估和并发症检查等;•康复护理需要与其他治疗方案相结合,如康复训练、语言治疗、针刺和按摩等;•多种方法结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更好。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1. 引言1.1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得到认可。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疾病,常常会导致吞咽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吞咽功能障碍可能会引发各种并发症,如进食困难、误吸、肺部感染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恢复正常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进程。
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针灸治疗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地位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字数:245】1.2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现状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现状包括目前在临床上应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情况及疗效。
随着针灸疗法在医学界的逐渐认可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尝试使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前已有不少研究表明,针灸治疗在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在提高患者吞咽协调性、促进咽喉肌肉收缩、改善咽喉敏感性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针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复杂性,针灸治疗具有针对性强、疗效明显的优势。
一些临床研究还指出,通过针灸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咽喉协调性,减少吞咽困难,还可降低吞咽风险,减少误吸的发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这些积极的结果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该疗法的机制和优势奠定了基础。
【2000字】1.3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行性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行性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针灸在治疗各种疾病中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取得的疗效,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针灸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中的作用。
现有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已经证实,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显著的可行性。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可行性还体现在其疗效稳定、安全无副作用、操作简便等方面。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综述

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综述脑卒中是脑血管的常见病,吞咽困难是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引起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可达20%-40%。
吞咽困难可造成营养成分摄入不足,脱水,腹泻,电解质紊乱,易出现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生命危险,同时易引起患者悲观失望的心理,致使患者自我生存信心下降,影响疾病整个治疗过程[2]。
本文通过近年来相关脑梗塞患者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的探讨,对脑梗塞患者吞咽困难程度评价及康复评估的方法,护理模式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摄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的方法予以总结。
1 吞咽困难程度评价及康复评估的方法1.1 床旁筛查及评价量表主要包括洼田氏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实验,医疗床旁评估量表,Burke吞咽困难筛查实验,Smithard床旁吞咽功能评价,标准吞咽功能评分,logemann制定的28条筛查实验Daniels制定的吞咽功能障碍临床筛查系统,临床护理用吞咽功能评估工具等[3]。
参照洼田氏饮水试验。
让患者自己喝下30毫升温开水,观察所需时间;呛咳情况;血氧变化,一级:5秒内顺利将30毫升温开水1次咽下;二级:5-10秒内分两次以上咽下,不呛咳;三级:5-10秒内能1次咽下,有呛咳;四级:5-10秒内2次以上咽下,有呛咳;五级:频繁呛咳,10秒内全量不能咽下[4]。
饮水后血氧饱和度下降2%以上为阳性标准。
1-2级为轻度,3-4级为中度,5级为重度。
1.2 仪器评估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为脉冲血氧定量法,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纤维内镜吞咽检查,视频测压技术,其他有超声检查,咽下压检查,视频测压技术,吞咽动作仪评估[3]。
2 护理模式在康复护理中的应用2.1 时间护理模式脑卒中病人吞咽困难目前临床上还没有特效药的治疗,主要依赖功能训练促进康复专业医护人员及早进行行之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可降低并发症[5]。
早期康复训练对于促进大脑的可塑性有好处,便于脑组织内残余细胞发挥代偿作用,促进损伤区域组织重构和细胞的再生,有效的预防脑神经的萎缩,从而病人各种功能尽早恢复和改善[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5月伴随全世界人口的老龄化,我国的老年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心脑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也是常见病,大部分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后期康复,就成为现今许多医疗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课题。
脑卒中是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后果之一,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吞咽功能障碍,使患者正常的吞咽同能不能进行。
导致患者常发生窒息、营养不良以及肺内感染等,给患者的治疗和日常生活带来不利的因素。
常规的护理治疗,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的患者,临床效果不很明显。
本文对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8例,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的系统康复训练,对其临床效果及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临床资料: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8例,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男患102例,女患66例;年龄57~82岁,平均年龄(61.2±12.5)岁;两组脑卒中伴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配,在吞咽障碍的程度、性别、年龄评估经统计学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 >0.05),具有可比性具体患者的情况如表1。
表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1.2治疗方法:依据吞咽障碍的程度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包括针灸、电针、药物及手术治疗等。
在患者存在轻度的吞咽功能障碍时,应给予针灸或是电针的治疗,来进行吞咽功能的刺激恢复,通过刺激局部神经组织及运动点,以刺激脑神经受损部位进行修复,进而达到治疗吞咽功能障碍的目的。
当患者患有严重的吞咽功能障碍时,局部针灸、电针及药物治疗均不能达到治疗效果的时候,应进行手术治疗,此外还有环咽肌切开术会厌重塑部分或全部环状软骨切除喉部悬吊喉气管分离术长期严重吞咽困难应施行喉闭合术甚至喉切除术重建呼吸通路[3]。
1.3康复训练的方法1.3.1基本训练:A 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治疗外,进行了早期的康复护理治疗,治疗方法如下:①颈椎的活动功能训练;帮助患者左右前后摇动头部,活动颈椎,刺激患者引起咽下反射,预防错误吞咽的发生;②增加口唇的闭合:使用手指或是冰块轻叩嘴周围,由外向中间轻叩,清洗干净患者的食指,嘱患者把食指放进自己的嘴里做吸吮③对患者的舌的训练;让患者把舌头伸出口外,向不同的方向运动,嘱患者将舌尖抵在颊后部用力颊,借此增加舌部运动;患者的舌部不能自主运动时,应使用干净的纱布包裹住患者的舌部帮助舌部进行运动;④刺激咽部对温度的训练,分别使用冷藏后的棉签沾水,轻轻碰触舌根、软腭及咽部后壁,并让患者做吞咽动作的训练;⑤发声运动的训练;嘱患者平稳坐在椅子上,两手支撑住椅子,憋气,固定胸廓,闭紧声门后松开双手,打开声门呼出空气发出声音;⑦对呼吸及呼吸道的训练;嘱患者深吸口气屏气咳出,刺激和提高咳嗽和预防错误的吞咽。
增加呼吸道各种异物的排除能力。
1.3.2刺激摄食训练:方法:①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注意体位的变化;采取仰卧的体位,使患者头向前屈,患侧肩部使用棉垫垫起,帮助患者位于健侧进行锻炼,此时口中食物不易脱出,方便舌根运送食物;更加减少鼻腔的食物逆流个错误吞咽的发生。
侧卧位;应用健侧卧位,床头部分抬高,使患者口中的食物都聚集在健侧的口腔内,使食物在患侧口腔内残留减少。
坐位进食;头部略前倾,上身坐直,患侧的手部放在桌子上;②进食的食物大小、形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分阶段进行调整,应先由简单开始再难的进行顺序,比较简单的吞咽食物特点要密度一致,具有适当的粘性,不容易松散,在进行吞咽的时候易变形,不容易粘在黏膜残留;③对吞咽食物摄取的量要有正常的估量,一次正常约为20ml ,不易过多从口中脱出,过少刺激减小,没有达到训练强度。
1.3.3对口腔的护理:要注意口腔内的卫生清洁,帮助患者进行漱口的锻炼,刺激口腔酶分泌,减少口腔黏膜的感染。
1.3.4心理护理:对患者要耐心、仔细的进行护理操作,切不可粗暴、急躁,动作要轻柔,时常陪患者聊天,讲故事,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配合治疗。
1.3.5康复评定标准:康复疗效判断标准:①吞咽能力≥9分为基本痊愈;②吞咽能力提高6~8分为明显好转;③吞咽能力提高3~5分为好转;④吞咽能力1~2分为无效[1]。
2结果对比洼田氏饮水试验,治疗前A 组与B 组吞咽功能障碍程度,差异无显著性(P >0.05);训练1个月后A 组吞咽功能恢复明显优于B 组(P <0.05),见表2。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系统康复训练临床效果的观察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162例,脑卒中并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 组94例,除进行常规治疗意外还进行康复训练干预;B 组68例,给予常规的治疗护理。
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分析,对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的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对比。
结果:A 组应用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康复训练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B 组只做常规治疗和忽的的患者,两组患者疗效有显著差异(P <0.05)。
结论: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的患者,系统康复训练可以增加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对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系统康复训练;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179-02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李葆源**同煤集团肿瘤医院(037003)2012年3月10日收稿组别例数年龄病变性质偏瘫侧别脑出血脑梗死左右A 组9460.9±9.549454648B 组6861.7±9.736323830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
2.2出院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前应指导其正确更衣(如穿裤时先患肢后健肢);在术后三个月内避免患侧卧位,并保持患肢外展15~30°;术后六个月内避免两腿交叉,不能坐低板凳和马桶,不能下蹲,不能坐位时前倾取物,骑自行车时座位不能太低,避免过度屈髋;持续坐位不能大于1小时,以防髋关节的屈曲挛缩僵硬及关节脱位,避免剧烈运动,登高负重,注意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防止关节肿胀和疼痛。
术后6~8周避免性生活。
定期复查,复查时间一般为:第一次术后1~2个月,第二次术后4个月,第三次术后1年。
但若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复诊。
3讨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有效解除患者关节的疼痛,纠正畸形,而且能极大的恢复患者关节的活动功能。
成功的手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积极有效的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
由于术后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脱位、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最终导致手术失败,只有积极、合理的护理和康复训练,才能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准确恰当,持之以恒。
本组病例的患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疗效满意。
从而证明,科学的康复训练可有效的减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从而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质量。
179内蒙古中医药表2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饮水试验结果比较3讨论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是吞咽功能的障碍,可发生严重的营养物质成份摄入不足,易造成患者的营养不良,易出现错误的吞咽、异物吸入性的肺炎,可能发生窒息,给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的康复治疗产生严重影响,增加患者的身体和经济负担,致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死亡率增加。
所以,对脑卒中患者伴有吞咽障碍时,应早期进行系统的摄食吞咽康复功能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促使患者更早的恢复主动经口进食,保证营养物质的充分供应,减低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促进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防止误吸及。
本文研究证实:增加摄食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要准确评估吞咽功能训练时采取的难易程度,及早开始训练治疗效果越明显,吞咽功能障碍发病早期还未完全忘记吞咽习惯,咽下肌群没有发生废用性的萎缩。
A 组患者意识比较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及时的开始系统康复训练。
加强常规护理,增加心理护理为吞咽功能恢复自主的重要干预。
脑卒中患者大部分为老年性患者,病情复杂多样,合并症较多,常规的护理要求就要认真,仔细配合治疗做好各项常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吞咽功能训练是在患者的全力配合下进行的,由于患者脑卒中后发生了较大的心理变化[2]。
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功能的患者,系统康复训练可以增加治疗和护理的临床效果,对吞咽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作用。
参考文献[1]贺艳霞,葛卉林,张鹏辽.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980-981.[2]何喜春,杨丰.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2):189-191.[3]方丽波,王拥军.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及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5):404-405.*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科(430014)2012年3月22日收稿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接受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及健康教育的效果。
方法:对4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并针对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的适应能力进行健康教育。
结果:经过正规的治疗及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正确的功能锻炼46例脑梗死患者临床显效30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5.65%。
结论:正确的功能锻炼和全面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梗死;功能锻炼;健康教育中图分类号:R49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0-0180-01脑梗死患者的功能锻炼及健康教育雷芳*孙海东*脑梗死又称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
脑梗死的发病率、患病率和病死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5岁以上人群增加最明显,75岁以上发病率是45~54岁的5~8倍[1],约有90%以上的脑梗死患者遗留有偏瘫、失语等后遗症[2],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我科在按照科室临床路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全面的健康教育和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明显降低了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有关健康教育及功能锻炼方面的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46例患者均为2010年2月~2010年8月武汉市中医医院脑病二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无精神和认知障碍。
其中男24例,女22例;年龄45~78岁;病程7天~3月;46例患者中肌力为0级的14例,I 级的13例,Ⅱ级的10例,Ⅲ级的5例,Ⅳ级的4例,V 级的无,均有不同程度的失语。
2方法患者入院后予以实施肢体、语言等功能锻炼指导,采用Brunnstrom 运动功能分级法对肢体功能进行康复评定,根据相关的内容制定记录表格,拟定康复护理计划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