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课件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黄鹤楼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文化象征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诗词歌赋
黄鹤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黄鹤楼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建筑风格
黄鹤楼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风格 ,以木材为主要结构,屋顶采用歇山 式,檐下施以斗拱。
特点
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四层,各层均 设有回廊和亭子,供游人欣赏江景和 山景。黄鹤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 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目录
• 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 黄鹤楼的诗词文化 • 黄鹤楼的风景名胜 • 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 • 游客体验与互动环节
01
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黄鹤楼的起源与传说
起源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是三 国时期吴国为观察敌情而设立的 军事瞭望台。
传说
黄鹤楼得名于一个传说,一位道 士在此驾鹤成仙,因此得名黄鹤 楼。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黄鹤楼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通过游览黄鹤楼,游客可以 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黄鹤楼的旅游业也为当地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04
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
黄鹤楼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01
02
03
04
现状
黄鹤楼历经千年,受到自然和 人为因素的破坏,现状堪忧。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黄鹤楼进行三维扫 描、虚拟重建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欣 赏黄鹤楼的魅力。
文化旅游
将黄鹤楼打造成文化旅游胜地,吸引 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利用黄鹤楼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 意产业,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 服务。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 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 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
后 会 有 期
2.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尾联“烟波”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 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 着醇厚的韵味,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 景, 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诗歌意境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 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仙人驾黄鹤离去 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 鹤离去而有所改变。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 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长得非常茂盛。暮色渐渐漫起,看不到远方的家乡,只见江上烟 波浩渺,暮霭苍茫,一片迷蒙,泪水模糊了双眼,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不知何处是吾乡?
知识链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 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 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 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 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 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 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理解性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 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19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

导入
江南三大名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黄鹤楼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武汉) 享有“天下绝景”的盛誉 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导入
走进诗人
崔颢(约704-754),汴州(今河南开 封)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 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有《崔颢集》。《黄鹤楼》选自《全唐 诗》。此诗是崔颢游黄鹤楼有感而作。
使人愁。
走进古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去:离开。 » 空余:只剩下,仅留下。 »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诗意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走进古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历历”“萋萋”描绘了清晰明丽、富有生机的景色, 两个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
赏析古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仕途失意之愁 远离故土之愁 羁旅他乡之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乐景传愁情
思考 1.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黄鹤楼、白云、晴川、汉阳树、芳草、鹦鹉洲、烟波、江流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是哪两句诗?其中所描写的景 物有何特点?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清新 明媚 充满生机 赏心悦目
思考 3.情感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诗人如何把愁绪表达的生动
形象?
诗人用用烟波暗指愁绪,挥之不去,驱之不散,充溢心头,又以烟波 下的江流,暗喻愁绪无穷无尽。
4.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赏析颈联。 诗句展现了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历历可见,芳草茂盛长满鹦鹉洲的 繁荣景象,渲染了轻松愉快的气氛。 以乐景衬哀情,借江上繁荣景象衬托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以及对归宿 的向往。
《黄鹤楼》ppt课件

登楼所叹 望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登上了这“天下绝 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请用优美的语 言来描述诗人所见之景,并结合资料链接思考:作者看到这 番景象后的心情如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汉阳平野中那棵棵葱翠树木,清晰 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茂盛),一 派生机勃勃、明丽优美的景象。
结合资料链接思考:作者看到这番景象后的心情如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资料链接一】鹦鹉洲 《后汉书·文苑列传》中记载了一位叫祢(mí)衡的才子,他才华横溢,但一 生郁郁不得志。《鹦鹉赋》是祢衡的代表作。以鹦鹉自况,抒写生不逢时的愤闷心 情。祢衡数次羞辱曹操,这让曹操十分恼怒,于是杀害了祢衡。后人为纪念这位才 子,便将他的葬身之处,用他的代表作来命名,称作“鹦鹉洲”。
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苦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登楼所叹
1. 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灏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 瑰丽的黄鹤楼,他发出的第一句感叹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为什么不写眼前实景,而从神话传说写起?
运用虚实结合,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 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既给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 又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表达了作者岁月流逝, 世事沧桑的强烈感慨。
【资料链接二】崔颢生平 开元十一年(723)进士科共录取包括崔颢在内的三十一人。开元二十三年至
二十九年间,崔颢担任许州扶沟县尉。由此可知,直到开元二十九年,在进士及第 十八年之后,以文学名重当时的崔颢,却仍然困顿于最底层的九品县尉一职。
以乐景衬哀情,烘托作者怀望 感
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黄鹤楼》ppt课件(共18张ppt)

品味诗句
首联和颔联中的“空”意义用法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 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苍茫宇宙之下的 黄鹤楼似乎已无所依托,这个“空”字传达出 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 为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 “空”字传达出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品味诗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 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故乡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 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品味诗句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 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 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 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 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 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 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 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 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剩下,仅留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 荡荡的黄鹤楼。
返回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 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清晰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黄鹤楼》PPT优秀课件

诗词赏析
5.请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赏析尾联。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也要归乡;江上的 雾霭一片迷蒙,诗人的眼底也生出浓浓的迷雾。面对此情此景,诗人 用一“愁”宇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 做到了景中含情,以景衬情;情由景生,情景交融。
文章主旨
《黄鹤楼》描写了诗人登临黄鹤楼所见 到的景物,通过凭吊古迹,抒发了诗人 思念家乡的愁绪。
黄 鹤 崔楼
颢
崔颢(
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 楼空,望天际悠悠白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 于岁月不再、人世茫茫,从而写下了这首《黄鹤楼》。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词赏析
3.哪两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两句描 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 情,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
诗词赏析
4.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全诗以“愁”字作结,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 情,同时又和开篇缥缈的意境相吻合,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 的乡愁。
《黄鹤楼》
崔颢
作者简介
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 人。唐代诗人。开元十一年(723) 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早 期诗多写闺情,流于浮艳。后游历边 塞,诗风变为雄浑奔放。有《崔颢诗 集》,《全唐诗》其诗四十二首。
写作背景
诗人为求官来到湖北,登上黄鹤楼,看眼前鹤去楼空,望天际悠悠白 云,睹洲上萋萋芳草,不觉慨然于岁月不再、人人愁。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xx年xx月xx日contents •旅游景点概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开发与保护•旅游服务•未来展望目录01旅游景点概述1景点特色23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黄鹤楼以木结构为主,楼体形态各异,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
建筑特色黄鹤楼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词紧密相关,如著名的“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等。
文化内涵03今日风貌现在的黄鹤楼以其历史和现代相融合的风貌,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景点历史沿革01追溯历史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已有近1800年的历史,经历了多次毁坏和修复。
02近代修缮1985年,黄鹤楼经过全面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并以其新貌迎接海内外游客。
旅游资源类型自然景观黄鹤楼地处长江南岸,可俯瞰长江美景,同时与周边山水融为一体,形成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映衬的美景。
建筑艺术黄鹤楼的建筑艺术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人文景观黄鹤楼是人文景观的代表,与诸多历史文化名人相关联,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02自然景观自然景观的多样性黄鹤楼的自然景观包括了山、水、林、湖等各类元素,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景色。
季节变化黄鹤楼的季节变化显著,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景观特色,如春天的花朵、夏天的绿荫、秋天的红叶和冬天的雪景。
典型景点黄鹤楼的典型景点包括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等,这些景点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建筑风格。
景观特色季节变化春天的黄鹤楼,万物复苏,山上的樱花和桃花争相开放,为黄鹤楼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一抹亮色。
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夏天的黄鹤楼绿树成荫,山上的绿色植被茂盛,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清新和宁静。
秋天的黄鹤楼,天高气爽,山上的红叶如火,与黄鹤楼的古朴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冬天的黄鹤楼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给人一种清冷和宁静的感觉。
黄鹤楼黄鹤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自古以来就是诗人墨客吟咏的对象。
《黄鹤楼》PPT优质课件

地理位置
4
2024/1/28
黄鹤楼采用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建筑风格
黄鹤楼共五层,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建筑特点
5
2024/1/28
文化内涵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同时,它也是诗词歌赋的重要题材之一,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文化交流
黄鹤楼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国际声誉
17
2024/1/28
文化背景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审美观念等存在差异,对《黄鹤楼》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
解读角度
从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对《黄鹤楼》进行多维度的解读。
差异表现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黄鹤楼》被视为文化瑰宝和民族骄傲;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更注重其建筑风格和审美价值。
象征义
黄鹤楼象征着吉祥、长寿和繁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被视为仙禽,象征着吉祥和长寿。黄鹤楼的命名和建筑形象都与鹤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
2024/1/28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7
2024/1/28
原文呈现
《黄鹤楼》全文,附带拼音和断句。
注释解析
对文中的生词、难词进行注释,解释其含义及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8
2024/1/28
通过描述黄鹤楼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境描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6】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 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 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 故称鹦鹉洲。
【7】乡关:故乡。 【8】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
翻译诗句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 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 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 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 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分析诗句
首联:神秘传说——巧用典故(虚写) 颔联:仙人已去——睹物生情(实写) 前两联:虚中有实 颈联:登楼所见——描写景物 对偶 尾联:思乡之情——由景生情 主旨
小结
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 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 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 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嘹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 所推崇的珍品。
下列对崔颢《黄鹤楼》一诗的赏析,有误 的一项是(A)
• A.首联,开篇运用写实手法,从神话传说落笔, 具体写出黄鹤楼悠久历史和神异色彩
(4)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以游子之身登楼 远眺,触景抒怀,归思难禁,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 波,发出不知家在何处之愁绪的句子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白云千载空悠悠
作者简介
崔颢(hào),唐代诗人。唐开元年 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 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 《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 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词语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 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主题思想
诗中描写了诗人登楼远眺的所 见所思,抒发了诗人漂泊异地的伤 感与吊古怀乡的思乡之情。
课堂练习
1、 本诗由神话传说起笔,对神话的吟 诵传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
传达诗人吊古怀乡思亲的思想感情。
2 、“日暮”(时间)和“烟波江上” (景致)与诗人表达的情感有没有内 在的联系?不妨谈谈的理解。 有,更加突出了诗人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古怀乡思亲 之情。
•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朓,由渺不可知的 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 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 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下面对《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 诗作之绝唱,历来为人传诵。
(1)《黄鹤楼》中既融入了仙人乘鹤的传说,又 描绘了黄鹤楼近景的句子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黄鹤楼》中写出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 的感慨的句子是: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3)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 出黄鹤楼两岸视野开阔、景象优美的句子是: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A.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 “空”字分别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 B.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地之间阳光朗照,远 远望去,连天的衰草凄清荒芜。
• C.尾联借景抒情,以夕阳西下江面烟波浩渺之景, 寄寓诗人远离故土、羁旅他乡的凄苦思乡之情, 而自问自答的方式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独空寂 之情。
崔颢
朗读诗歌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还乡途中逗留武昌 时所作。作者登临黄鹤楼,遥望汴州 感到家乡越来越近,思乡之情也因之 更切,所以提笔写成了这首满怀乡愁 的诗作。
• B.颔联,由神话回到现实感受。诗人登上古 楼,纵目远眺,只见碧空浩渺,白云悠悠。
• C.颈联,诗人视线从远处天际回落到地面景 物,汉阳平野树木葱翠,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D.尾联,描绘江面一片暮霭,仿佛笼罩着烟雾 一般,“愁”字作结,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下面对《黄鹤楼》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 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