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析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高收视率成因
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分析

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分析作者:杨忠蕊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12期摘要:《极限挑战》是2015年6月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综艺类节目,该节目一经播出便得到了不俗的口碑与收视成绩,而为了能够明晰《极限挑战》的成功缘由,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角,对《极限挑战》这一节目进行了深入分析,希望这一分析能够为中国特色电视文化的建设带来一定启发。
关键词:接受美学;《极限挑战》;分析作者简介:杨忠蕊(1991.10-),女,汉,吉林大学文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艺术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1前言:近年来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在我国极为盛行,而这一盛行同时也拉开了各家卫视的真人秀节目竞争大幕,而这一竞争中横空杀出的黑马《极限挑战》,则凭借着自身“烧脑”的节目概念、笑点与挑战并存的节目特色,在我国竞争激烈的真人秀节目竞争中殺出来一条血路,而由于这一节目本身属于一档现象级综艺节目,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业界的创新,这就使得本文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分析本身具备着较强的代表性。
一、《极限挑战》所处的接受环境在基于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极限挑战》这一节目所处的接受环境,结合笔者自身实际调查与研究,本文将这一环境概括为娱乐化热潮的兴起、电视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创新、受众本位意识的强化三个方面。
(一)娱乐化热潮的兴起对于娱乐化热潮的兴起这一《极限挑战》所处的接受环境来说,这一环境的出现与我国娱乐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娱乐精神与娱乐功能不断放大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不断紧密,也使得娱乐化热潮已经成为当下时代的典型特征。
我国当下民众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这就使得人们越来越有“余力”参与到自身精神需求的满足中,而随着计算机与智能手机日渐成为我国民众的“标配”,各类电视节目也能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特性进行节目宣传,这自然使得《极限挑战》这类真人秀节目能够引发更多的观众兴趣与关注[1]。
《极限挑战》节目特色分析

154广电视角《极限挑战》节目特色分析闫 莹(兰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摘 要:《极限挑战》在真人秀市场略显疲态的情况下能够取得良好收视率,部分原因在于它具有鲜明的特色。
《极限挑战》不仅真实、贴近生活,它的吐槽型字幕以及背景音乐也满足了受众的需求。
它的成功对于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极限挑战》;平民化叙事;即兴式叙事;吐槽;背景音乐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6)17-0154-01《极限挑战》在开播之后收视率一路上涨,其获得高收视率的部分原因应归功于节目独有的特质。
一、真实《极限挑战》是一档真人秀节目,真人秀节目的意图就是将分割明星“前台行为”和“后台行为”之间的“幕布”扯开,让观众看到明星的后台行为,至少是在银幕上的“后台行为”。
在节目中,嘉宾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每一个小动作和情绪都被摄影机呈现在屏幕之上,节目组也并不会为了维护嘉宾的形象,在后期剪辑中剪掉某些在电视屏幕上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不应该出现,但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再正常不过的行为。
观众可以感受到“真实”的明星是怎么样的,这种窥视的真实感是节目吸引受众的重要原因。
《上海滩2015》这一集中,黄渤的职业是快递员。
他递送的一个快递是新鲜水果,但是送过去的时候包装水果的纸箱的一个拐角破了,收件人态度很不好并且坚决地拒绝签收快递。
黄渤扛着箱子走下楼准备把包裹运回去,走到半路情绪突然爆发把箱子扔到地上头也不回地走了,没走多远又返回去把箱子捡起来扛回总部。
黄渤发怒扔箱子这个行为情有可原,毕竟他在节目外是明星、是影帝。
黄渤扔掉箱子走到小区门口又折回来捡起包裹这个行为,在小事上体现了他的敬业与高情商。
节目组没有删减掉这段真的为节目增色不少,因为观众可以看到,明星也会有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这毫无疑问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
二、平民化叙事和即兴式叙事平民化叙事,指的是从叙事形态到叙事话语一系列叙事行为上与大众日常生活相一致的状态。
《2024年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研究》范文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研究》篇一一、引言《极限挑战》作为一档集娱乐、竞技、挑战于一体的真人秀节目,自其诞生以来便在广大观众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出发,本文旨在探讨《极限挑战》节目如何通过其独特的叙事方式、节目设计和嘉宾互动等元素,成功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并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认同。
二、接受美学理论背景接受美学是一种以观众为中心的文艺理论,强调观众在艺术作品接受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接受美学的理论框架下,艺术作品不仅仅是创作者单向度的表达,而是创作者与观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
因此,从接受美学的视角研究《极限挑战》节目,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观众的审美需求和心理机制。
三、《极限挑战》节目的叙事方式《极限挑战》节目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吸引了观众的关注。
节目通过设置各种挑战任务,将嘉宾置于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从而展现出他们的真实情感和个性特点。
同时,节目还采用了多线索、多视角的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多样,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四、《极限挑战》节目的节目设计从节目设计的角度来看,《极限挑战》成功地将竞技性和娱乐性相结合。
节目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使嘉宾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展现出团队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正能量,同时也为观众带来了欢乐和放松。
此外,节目还注重营造紧张刺激的氛围,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五、《极限挑战》节目的嘉宾互动《极限挑战》节目的嘉宾互动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之一。
节目中,嘉宾们通过相互合作、竞争和交流,形成了紧密的团队关系,使得节目更具看点。
同时,嘉宾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使得观众对他们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和喜爱。
这种嘉宾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认同。
六、《极限挑战》节目的社会影响从社会影响的角度来看,《极限挑战》节目成功地传递了正能量和积极价值观。
通过节目中的任务和情节,观众可以感受到团队协作、勇敢面对困难等正能量,这些价值观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24年户外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热播原因解读》范文

《户外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热播原因解读》篇一《极限挑战》户外真人秀节目热播原因解读一、引言近年来,户外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上异军突起,其中《极限挑战》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本文旨在解读《极限挑战》热播的原因,从节目设计、内容制作、嘉宾表现以及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二、节目设计新颖独特《极限挑战》的节目设计独具匠心,以其独特的挑战模式和丰富的户外活动内容,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节目组精心设计的挑战任务不仅考验嘉宾的体力、智力、勇气等多方面能力,还通过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让嘉宾在挑战中体验不同的生活,增加节目的趣味性和观赏性。
三、内容制作精良《极限挑战》的内容制作十分精良,无论是节目剪辑、音乐配乐还是后期特效,都展现了高水平的专业素养。
节目组在保证节目进度的同时,注重细节的把握,通过精心的剪辑和配乐,让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情感投射。
此外,节目还注重真实性和娱乐性的平衡,让观众在欣赏精彩节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嘉宾的真实情感和努力。
四、嘉宾表现亮眼《极限挑战》的嘉宾阵容也是节目热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嘉宾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十分亮眼,他们不仅具备较高的颜值和良好的身体素质,还具备丰富的知识和才艺。
在节目中,嘉宾们通过团队合作和个人挑战,展现了自己的勇气、智慧和毅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尊重。
此外,嘉宾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是节目的亮点之一,他们之间的友情和默契为节目增色不少。
五、社会影响广泛《极限挑战》作为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其社会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节目通过展现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和人物,让观众了解到了更多的社会知识和人文情怀。
同时,节目还通过挑战任务的形式,传递了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正能量,引导观众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和环保事业。
此外,节目还通过嘉宾的互动和交流,传递了友情、合作和团队精神等正能量,为观众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六、结语综上所述,《极限挑战》之所以能够热播并受到观众的喜爱和追捧,主要是因为其新颖独特的节目设计、精良的内容制作、亮眼的嘉宾表现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
明星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研究

明星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研究明星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研究近年来,明星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乃至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喜爱。
其中,由中国著名导演韩寒发起的《极限挑战》便成为了收视与话题不断攀升的热门节目。
本文将对《极限挑战》这一节目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功的原因以及其在中国综艺市场中的影响力。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极限挑战》这一节目的基本信息。
《极限挑战》是一档突破明星常规形象的真人秀节目,由韩寒担任制片人,由黄渤、黄磊、孙红雷、罗志祥、王迅、张艺兴等六位明星成员组成。
节目以大部分挑战任务为主,包括户外探险、特技表演、户外生存等,旨在考验明星的体能与智慧。
《极限挑战》通过其独特的模式和才华横溢的明星阵容在中国观众中迅速赢得了关注,并逐渐成为了中国电视娱乐界的佼佼者。
那么,为何《极限挑战》能够在众多明星真人秀节目中脱颖而出?首先,节目具有高度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通过挑战任务的设置和明星间的互动,节目打破了传统明星的形象,将演员们置于陌生的环境中,观众可以在节目中看到与平时完全不同的一面。
其次,节目所采取的独特的拍摄手法与后期剪辑,使整个节目充满了紧凑的节奏感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观众的目光。
此外,《极限挑战》中明星成员之间的默契和互动,也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
他们充满了幽默感和亲和力,呈现了新鲜、活泼的氛围,使观众与明星之间建立了一种亲切感。
然而,除了娱乐性,节目还在故事性和情感共鸣方面具有出色的表现。
每一期的挑战任务都有一定的故事情节,明星们在任务中展现出来的努力、拼搏和团结等正能量,观众们可以从中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这种共鸣感促使观众更加投入节目,并与明星们一同经历各种挑战和困难。
在节目中,明星们时而成功,时而失败,但他们的坚持和努力为观众塑造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为追求梦想、克服困难的观众们带去了鼓舞和参考。
此外,《极限挑战》的成功还得益于节目在商业模式上的创新。
该节目将赛事运营与平台建设相结合,通过明星阵容的吸引力和持续的宣传策划,获得了大量的赞助和商业合作伙伴。
户外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热播原因解读

户外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热播原因解读户外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热播原因解读近年来,户外真人秀节目在中国电视界掀起了一股热潮,其中以大热的《极限挑战》最为代表。
该节目以真人秀的形式展现了明星们在户外挑战各种极限运动和任务的过程,不仅收获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也给明星们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话题。
那么,《极限挑战》为何能够在众多节目中脱颖而出,取得如此成功?本文将对该节目的热播原因进行解读。
首先,《极限挑战》成功吸引观众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独创性的节目形式。
传统的综艺节目往往以明星访谈、游戏竞技等形式为主,缺乏新鲜感和观赏性。
而《极限挑战》则采用了户外挑战的形式,使明星们亲身体验极限运动和任务,为观众带来一种真实的、扣人心弦的观赏体验。
观众可以通过节目看到明星们在困难和危险面前的挑战和拼搏,增强了观众与明星的情感共鸣,使其更容易产生共鸣和喜爱。
其次,《极限挑战》在明星的选择和配置上有着独到之处。
该节目选择了一群实力派演员兼歌手,如黄渤、黄磊、王迅等,他们在各自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人气。
这些明星们之间的默契和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考验和展示,给节目带来了更多的悬念和看点。
此外,《极限挑战》还邀请了一些特别嘉宾参加,如陈赫、邓超等,他们的加入既能引发观众对他们的关注,也增加了节目的亮点和趣味性。
明星们之间的互动和碰撞为节目增添了更多的看点和娱乐性。
另外,《极限挑战》还通过精心设计和策划的节目内容来吸引观众。
该节目每一期都会设置一个特定的挑战任务,如攀岩、滑雪、马拉松等,不仅展示了明星们在户外运动中的各种挑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也让观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学习到了一些户外运动的知识和技巧。
通过每期节目的主题和内容的变化,节目保持了新鲜感和悬念,吸引了观众的持续关注。
此外,节目还通过一些特别环节和游戏来增加观众的互动性,如明星间的pk赛和观众参与的互动环节,这样不仅增加了节目的娱乐性,也让观众参与其中,增加了观众的粘性和忠诚度。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研究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研究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电视剧节目以及综艺类节目愈加丰富多样。
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节目类型,《极限挑战》在中国电视综艺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然而,这个节目为何如此受欢迎?本文将从美学视角探讨《极限挑战》的吸引力及其艺术魅力。
一、美学与《极限挑战》的关系1.1 美学的定义与意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与审美价值的学科,关注的是人类对美的直观感受及其规律。
通过美学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探究人类对艺术和美的追求,进而分析《极限挑战》所散发出的艺术魅力。
1.2 《极限挑战》在美学框架下的观看方式美学视角使我们关注《极限挑战》中的美学元素,例如视觉效果、声音和音乐以及表演技巧等,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该节目。
美学视角通过审美范畴的分析,揭示《极限挑战》隐藏的价值与意义。
二、影像美学:《极限挑战》的视觉艺术2.1 摄影技术与构图《极限挑战》采用了先进的摄影技术和用心的构图,使得每一帧画面都富有美感。
通过运用不同的拍摄角度、景深和光线效果,该节目呈现出逼真而又独特的视觉效果,让观众们流连忘返。
2.2 色彩运用与场景设计节目中的色彩运用恰到好处,通过鲜艳的色彩搭配和对比,营造出愉悦、活泼的视觉体验。
此外,《极限挑战》为每一期节目设计了独特的场景,通过场景的创意和布置,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观赏欲望。
三、声音美学:《极限挑战》的声音艺术3.1 音效设计音效在《极限挑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细腻而真实的音效设计,该节目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增加了节目的真实感和情感共鸣。
3.2 音乐与情绪传递音乐在节目中充当情感媒介的角色。
《极限挑战》的配乐精心挑选,既能与节目中的画面紧密结合,又能通过音调和节奏来传递节目的情感,从而使得观众更加投入其中。
四、表演艺术:《极限挑战》的人文情怀4.1 协作精神与友谊作为一档团队竞技类节目,合作与友谊是《极限挑战》中最核心的主题之一。
《2024年电影、游戏艺术对电视真人秀的启发——以国内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为例》范文

《电影、游戏艺术对电视真人秀的启发——以国内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为例》篇一一、引言在电视娱乐节目的百花园中,真人秀以其独特的真实性和多元的创意,成为了现代观众偏爱的节目类型之一。
国内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凭借其高超的制作水平和别具一格的节目形式,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电影、游戏艺术给予了极大的启发,丰富了节目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观感体验。
本文将以《极限挑战》为例,探讨电影、游戏艺术对电视真人秀的启发。
二、电影艺术对真人秀的启发电影艺术以其丰富的故事性、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良的制作技术,为电视真人秀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极限挑战》中,电影艺术的启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故事性构建电影的故事性为《极限挑战》提供了丰富的节目内容。
节目组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和环节,将参与者置于不同的情境之中,通过情节的跌宕起伏、悬念的设置与解开,让观众能够感受到故事性的张力。
2. 视觉呈现电影的视觉呈现技巧,如镜头运用、画面构图等,为《极限挑战》的拍摄提供了参考。
节目组运用电影化的拍摄手法,使得节目画面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
3. 情感表达电影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让观众产生共鸣。
在《极限挑战》中,节目组通过真实记录参与者的情感变化,让观众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三、游戏艺术对真人秀的启发游戏艺术以其互动性、挑战性和趣味性,为真人秀节目提供了新的创意空间。
《极限挑战》在制作过程中,从游戏艺术中汲取了以下灵感:1. 互动性增强游戏艺术的互动性为《极限挑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节目组通过设置游戏环节,让参与者和观众都能参与到节目中来,增强了节目的互动性。
2. 挑战性设计游戏中的挑战性设计,让参与者需要运用智慧和勇气去完成任务。
《极限挑战》中的任务设计充满了挑战性,让观众看到了参与者的潜能和毅力。
3. 趣味性提升游戏艺术的趣味性为节目增添了轻松愉快的氛围。
《极限挑战》通过游戏环节的设计,让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快乐和轻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听2019.04|视听解读讲责任”背道而驰。
《经典咏流传》节目选取的诗词都是具有主流价值的作品,“家国情怀”“忠贞爱情”“珍惜时光”“奋发图强”等主题令经典的二次创作与传播成为可能。
主流价值观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愿景和梦想,体现一个国家社会道德的基本价值取向和判断标准。
⑥节目通过对主流价值的传达,传递正能量,对受众的精神世界与文化自信的建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比如,王俊凯传唱的《明日歌》激励年轻一代珍惜时光、奋发向上。
黄绮珊一首《定风波》向大家展示出了历尽千帆的豁达人生,顺逆成败皆以平常心对待。
年近九旬的音乐人巫漪丽作为《梁祝》伴奏谱的创作者和首演人,用一架钢琴为观众再次演绎《梁祝》,对梦想的执着与坚定打动人心。
(三)吟咏经典诗歌,促进文化教育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让青少年从小学习优秀文化,在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方面有诸多益处。
《经典咏流传》寓教于乐,用“诗歌+音乐”的方式普及经典,具有趣味性与创新性,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贵州支教老师梁俊将部分诗词谱曲,带领学生传唱,让书本上的文字化为动听的乐曲,不仅教会学生诗词,同时也教会他们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让文化的记忆更为持久。
《新学堂歌》成为了儿歌启蒙和国学启蒙不可或缺的理想教材。
节目中的一些诗歌走进校园,以课间操配乐或者文化竞赛的形式,让青少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体现着“用诗歌来传承经典,用情感来开启教育”。
三、结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民族发展与进步的根和魂,对国民精神世界的建构发挥着巨大作用。
电视综艺节目的创作应该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立足当下社会,塑造文化自信。
一档节目要想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取得预期的传播效果,不仅需要在内容与形式上具有创新性,同时要抓住社会大众对情感渴望的心理需求,借助情感因素达到传播意图。
《经典咏流传》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一方面是以“和诗以歌”的创新形式给受众带来感官体验与美的享受,另一方面是在节目中穿插情感因素,通过情感叙事,将诗人、传唱人以及现场嘉宾的情感进行贯通,传达了中华儿女热爱祖国、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
该节目在坚持服务大众的基础上引导受众的精神追求和审美情趣,倡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制作提供了借鉴。
注释:①[美]乔纳森·特纳,简·斯戴兹.情感社会学[M].孙俊才,文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1.②崔莉.媒介之媒介:论电视情感传播的工具性价值[J].现代传播,2010(09):143-144.③董天策,窦心悦.央视公益节目《等着我》的情感叙事解析[J].当代传播,2018(03):45-49.④[美]兰德尔·柯林斯.互动仪式链[M].林聚任,王鹏,宋丽君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⑤李彬.传播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6.⑥丁薇.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价值传播[J].新闻战线,2018(09):121-122.(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传播学硕士生)接受美学理论产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德国康士坦茨大学的文学家汉斯·罗伯特·姚斯和沃尔夫冈·伊瑟尔等人创立,强调“研究文学与文学史必须侧重研究读者的接受过程”①,实现了文学艺术研究的重点由文本向读者或接受者的历史性转移。
真人秀节目同样是艺术作品,而观众就是该作品的接受者,正是由于观众的欣赏与接受才使得节目持续拍摄播出,促进第四季节目的再生产。
因此,有关该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的研究视野与接受美学理论是基本重合的,姚斯的经典观点恰好适用于解析该节目高收视率的成因。
一、“期待视野”中的剧情式综艺在接受美学中,受众的期待视野指艺术观赏之前以及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基于个人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先期形成一种心理期待,强调的是在艺术活动中受众的积极参与和主体性显现。
姚斯认为,艺术作品的独特性在于“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的接受所需求的‘视野的变化’之间的距离”②。
每个时代的接受者都有一定的期待水平,观赏作品前有一定的“期待视野”,观赏后如果受众的感受与其期待视野一致,便感到缺乏新意而失望;如果不一致甚至冲突,则产生“审美距离”即对熟悉经验的否定或把新经验提高到意识层次,造成欣赏视野的变化,进而建立新的审美标准。
当受众收看节目时,按照个人的价值观、文化素养以及审美期待去欣赏作品,假如节目中没有出现与其文化素养相符合的内容,没有传达其情感需求,观众便很难产生认同感,因此节目要从接受美学视角探析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高收视率成因□杨艺莹贾宝谦摘要:东方卫视的真人秀节目《极限挑战》每期围绕特定主题,通过剧情化手法、游戏竞争以及人物之间的结盟形成鲜明特色。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笔者运用该理论的期待视野、召唤结构等原理解读节目收获高收视率的原因。
该节目通过字幕营造“空白”,给受众制造悬念再进行“否定”呈现,选用受众容易接受的“极限男人帮”担任固定成员,为其创造收视佳绩提供可能。
关键词:接受美学;《极限挑战》;期待视野;水平接受53|RADIO &TV JOURNAL2019.04视听解读尽可能地满足、提升观众的期待视野。
《极限挑战》通过分析成员的个人特质制作适合其表现的剧情情境,剧情化的节目模式将嘉宾融入导演设置的情境中,实现了节目在真实与表演之间的平衡。
在真人秀节目高度同质化的今天,在满屏秀明星、窥隐私的综艺中,该节目以剧情化故事走向推动情节的发展,牢牢地抓住观众眼球,将熟悉的影视作品以情景重置的方式设置每期主题,符合观众群体对新鲜故事的期待,使观众更快地进入节目节奏,更容易产生喜爱和认同。
该真人秀节目分别在“异次元特工”“职场宫心计”主题中借鉴《潜伏》《杜拉拉升职记》这类知名度较高的影视作品,并加入大量有趣、创新的元素另辟蹊径呈现一番新面貌。
观众收看时,将节目新内容与原先对该影视作品的认知进行比对,发掘创新之处并获得出乎意料的感受,超出期待视野,产生“审美距离”,激发起继续观看的兴趣并逐渐调整原先的经验和欣赏视界,接受审美视界的改变。
影视作品作为新的文本走入受众的期待视野,激发起他们对先前作品形成的印象以及对新节目产生期待,急切希望在该期真人秀节目的接受过程中实现与先前影视作品的视界融合,以便进一步提升审美价值。
在受众强烈的期待心理影响下,《极限挑战》节目的收视率可想而知。
二、召唤结构中的“否定”建构和“空白”呈现接受美学理论的另一位创始人伊瑟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文本中存在着“否定”和空白等概念,并指出“文学文本不断唤起读者既有视域的阅读期待,但唤起它是为了打破它使读者获得新的视域。
如此唤起读者填补空白、连接空缺、更新视域的文本结构,即‘文本的召唤结构’”③。
受众在节目播放之初会被旧有的规范所约束,这种规范在过程中经常被文本打破即“否定”,由于前期的节目形式以及预告,受众在观看之前心中已有对节目的预设,观看时会根据内容的发展分析节目组留下的疑问并进行自我猜想。
节目组对关键信息设以悬念勾起观众的观赏欲望,等故事发展到某阶段时揭晓答案,通过构建“否定”来打破观众的原有观点,再构建新的疑问。
在悬念被构建—否定—再构建的文本召唤过程中,节目否定受众的原有判断并使其塑造新的认知,有效地激发观众的欣赏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节目的情节发展。
所谓“空白”即“文本句子结构和意向性关联物的非连续性”④,节目组在后期剪辑中配以特效花字的方式为节目留下“空白”,反映成员未说出的话或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吸引着观众主动不断发散思维、进行想象以填充这些空白,否则观看活动就无法进行,不能完成对节目的审美欣赏⑤。
《极限挑战》在后期制作中通过设置悬念、画面停顿等为观众留下许多不确定因素,构建“否定”打破观众对先前节目的预设,营造新的观赏体验,需要受众主动参与、剖析节目组的设置意图,完成对节目的进一步认识。
观众的感受通过人际关系、社交媒体平台等渠道传播给更多的潜在接受者,吸引更多受众观看,从而推高节目的收视率。
三、受众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接受状况研究真人秀节目高收视率的成因,还需要分析观众的接受状况。
接受美学理论通过“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分析文艺作品在差异化背景下的受众中的接受情况,“垂直接受”即不同时代的读者从同一作品中发掘出新的意义;“水平接受”即同一时代的个体因政治经济地位、教育水平的不同,对同一部艺术作品的接受情况存在差异⑥。
因此,要获得较高的收视率,除了节目组的精心制作,还需准确把握受众的接受心理,真人秀的固定成员以及节目传达的价值观也要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文化需要。
人物性格的塑造、命运的走向等成为吸引观众持续收看的动力。
《极限挑战》中没有夫妻恋人、星爸萌娃,而是选择了各年龄段受众都熟悉的、靠实力奋斗的六位男性成员:作为影帝、视帝级演员的黄渤和孙红雷,其综艺首秀成为热点;好先生、好爸爸的模范黄磊,吸引众多粉丝;“亚洲舞王”罗志祥,是唱歌、跳舞、搞笑担当;王迅以抠门、呆萌的“松鼠”形象成为人气王;90后人气偶像张艺兴,歌手兼舞者。
这六个人代表不同性格、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方便把握与自己同年龄段的受众的接受心理,符合文化差异背景下的受众的审美。
节目通过对人物关系的多元化建构,塑造了男人帮鲜明的人物形象:“神算子”黄磊、青岛“贵妇”黄渤、“小绵羊”张艺兴等,个性迥异的角色定位和多元的身份相互碰撞,迅速俘获各年龄段观众的眼球,这是该真人秀节目获得高收视率的又一原因。
通过游戏与观众讨论人生和命运是该节目设置的原则。
每期节目围绕社会热点或时代背景开展,向观众传递一种态度、精神,触碰到其内心柔软的情感地带,如“唤醒城市的人”是男人帮体验各种职业,带领观众致敬、理解和尊重为城市注入活力的劳动者;“大时代”主题中,男人帮在香港回归20周年之际开展环城记,向观众们呈现香港市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第四季的节目以“向美好生活出发”为主题,描绘出新时代的美好生活图景,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
观众在收获快乐的同时,将节目传达的价值观与自我主张进行交流,从节目表现出来的文化精神中寻找认同和情感共鸣。
接受美学理论应用于真人秀节目研究,适应电视市场化运作对受众接受心理研究的需要,成为电视受众研究的实用性理论工具。
但仍需意识到收视率仅是节目创作成功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充分把握受众的需求心理和接受心理的同时,超越受众的期待水平,不断创新满足其好奇欲,给观众带去新鲜感和正能量。
在这个真人秀节目过度泛滥的时代,电视从业者不能一味地模仿别人的成果,要将展现本土节目、提高受众的审美能力、营造积极健康的市场秩序作为个人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注释院①[德]姚斯.试论接受美学[M].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2:31.②③④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5-295.⑤徐慧媛.接受美学视角下的《极限挑战》节目研究[D].安徽大学,2016.⑥冯国翼.2015年暑期档国产影片票房神话解析———接受美学视阈中的《捉妖记》《煎饼侠》《大圣归来》[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6(01):97-104.(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研究生)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