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语法对比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在英汉语言文化交流中,篇章结构作为语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汉语言的不同语法结构影响着两种语言的篇章组织方式,本文将就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展开分析。
一、英语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1. 英语的句子结构较为复杂,通常采用主谓宾的结构,句子中的成分顺序表达清晰,逻辑性强。
例如:She ate an apple.(她吃了一个苹果。
)2. 英语的篇章结构注重逻辑关系和前后呼应,常采用连接词如:firstly,secondly,therefore,however等来进行段落间的连接,使篇章结构紧凑,逻辑性强。
1. 汉语采用主谓宾的句子结构,但成分顺序灵活多变,通常采用主谓宾、主谓宾补、主谓宾宾、主谓双宾等不同句子结构来表达不同的语义。
例如:他吃了一个苹果。
2. 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主题句在段落开头出现,将要表达的内容循序逐层展开,使得文章逐步深入,逻辑性相对较弱。
1. 英语的篇章结构偏向于逻辑性和直线性,注重前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连接词来呼应,使得文章结构紧凑,易于理解。
而汉语的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段落间逻辑关系较为自由,逻辑性相对较弱。
2. 英语句子结构较为简洁明了,通常通过主谓宾结构表达,成分顺序固定,逻辑关系清晰。
而汉语句子结构灵活多变,语序灵活,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增加了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3. 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的语法特点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前后呼应,汉语篇章结构注重信息的层层展开和由表及里的表达方式。
1. 英汉篇章结构的不同反映了英汉两种语言及其文化的差异,英语的篇章结构凸显了西方思维的逻辑性和直线性,而汉语的篇章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信息的由表及里反映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
2. 对于英汉语言学习者来说,需要充分意识到英汉两种语言在篇章结构上的差异,灵活运用适当的语法结构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他人的观点,避免因篇章结构的不同而造成的语言隔阂和交流不畅。
英汉语法对比

(3)词法与句法之间的对应 英语传统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词法依据形态;
句法依据功能。由于形态是功能的表现形式, 因此,这两者的结果是一致的,表现在词法和 句法可以对称,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有较明显 的对应关系。徐通锵将这样的语法称为双轨制 语法结构。
英语语法强调避免语法错误,句子结构紧凑,关 系和层次分明。
语句分析顺序,英语是从结构到语义。而汉语是 从语义到结构。
➢ 王冕七岁上死了父亲。
➢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2)语法单位的清晰与模糊
英语传统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词与句子两 级,在此基础上,把语法分为词法和句法, 结构主义语法把语言单位分为语素、词、 短语、分句、句子五级。在英语中,由于 有形态帮助,各级语法单位之间的界限是 清晰的。汉语则不然。
事理上的因果律:先因后果、先假设后可能、 先条件后结果。汉语复句基本上都是先从后 主,即表示原因、条件、假设等一律在前, 表示结果等一律在后。当把原因、条件等看 做补充说明时,根据心理上的重轻律,可以 把它们放在主句之后。
And he knew how ashamed he would have been if she had known his mother and the kind of place in which he was born, and the kind of people among whom he was born.
有形式上保证,英语短语和从句作修饰语 可前可后;主谓倒装、宾语前置都不会被 误解;据连词判断主从;据时态可判断时 间先后。形态丰富的语言不很讲究词序。
句中的作用。
汉语的声调对词和短语的语序起重要作用。
汉英语法对比第一讲综合语和分析语ppt课件

汉语: 怎么了,你? 她文章写得很好。 酒他喝得太多。
汉语语序改变大多把宾语提到动词或主语之前,从 而引起宾语的句法功能的改变。
2. 定语位置灵活 比较: 英汉定语与中心词的顺序: A very important question A question of great importance 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A debatable subject A subject which can be debated 一个可以辩论的题目
汉语词头词尾大概有两类: 一是传统的:
老-,阿-,初,-子,-儿,-头 一是新兴的:
-度,-性,家,超-,非-,准汉语词缀去掉后,不影响意义与功能、用法。
桌子——方桌 旗子——红旗 粘附性不强。不会出现英语去掉词缀不成词的情 况。
汉语: 定语标志“的” 状语标志“地” 补语标志“得”
其区别是人为的,并无强制性。 表复数“们”——“我们” 动态助词“着”“了”“过”
3.英语常用介词,汉语则少用介词。 英语介词不仅数量大,而且使用频繁 汉语介词,大多从动词“借”来。王力认为,“现代中国语 根本就没有真正的介词。”
英译汉时,英语的介词常被译成汉语的动词: What is he at? 他正在干什么?
He is a man above vulgar interests. 他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可用动词后,但不用的情况也有很多。
He is dying.
英语
汉语
构词词尾(已讲)
表人名词、代词复数标
构形词尾
志“们”
-s表复数, -’s表领 各词有表领属的“的”
格
定语标志“的”
代词有性、数、格、 状语标志“地”
人称变化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1. 引言1.1 引言概述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是一门跨文化研究领域,通过比较英语和汉语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两种语言的语言特性和文化背景。
英语是一种基于主谓宾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中心,谓语为核心,宾语为补充的结构比较常见。
而汉语则是一种基于主谓宾补结构的语言,句子以主语为核心,谓语为主体,宾语和补语为修饰的结构比较常见。
在篇章结构方面,英语通常采用线性结构,文字呈现方式直截了当,一般而言,英语篇章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文章结构清晰明了。
而汉语则较为灵活多变,篇章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和目的进行灵活调整,没有固定的格式要求。
通过对英汉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运用习惯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差异,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方式。
在今后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对比分析的结论,更好地进行英汉语言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 正文2.1 英语篇章结构1. 主题句和主题段落:英语篇章结构通常以主题句作为段落的开头,主题句用来概括该段落的主旨内容,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段落的主题。
2. 段落间的逻辑连接:在英语篇章中,段落之间通常通过逻辑连接词或短语进行连接,使得整篇文章内容连贯,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3. 概括句和过渡句:在英语篇章结构中,概括句和过渡句的使用十分普遍,它们有助于引导读者理解文章的逻辑关系,同时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清晰。
4. 引言和结论:英语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和结论两部分,引言用来引入文章的主题,结论则总结全文内容并给出作者的看法或建议。
5. 句子结构:在英语篇章中,句子结构简洁明了,通常采用主谓宾的语法结构,同时也注重句子之间的平衡性和连贯性。
英语篇章结构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通过合理的段落安排和句子结构,使得文章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2.2 汉语篇章结构汉语篇章结构是指汉语语言中文章、段落、句子等单位的排列组合方式,以及其中所使用的连接词、语法结构等。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语法是研究句子和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表示这种关系的规则的学科。
英汉语法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下面将对其进行对比分析。
一、主谓结构英语的主谓结构较为简单,一般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修饰语一般在主语或谓语后面。
而中文的主谓结构复杂,除了主语和谓语外,还常常有状语、宾语、定语等成分。
二、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和语态非常丰富,包括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等。
而中文的时态相对简单,只有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
三、动词词形的变化英语动词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常见的变化包括加s、ed、ing等。
中文动词没有时态和语态的变化,而通过使用助词和语序的变化来表示时间。
四、语法规则的灵活性英语的语法规则较为严格,对于句子成分的位置和结构有明确的要求。
而中文的语法规则相对灵活,有时候可以通过改变语序或者添加一些成分来改变句子的意思和语气。
五、被动语态的表达英语中的被动语态使用be + 过去分词的形式,非常直观。
中文的被动语态使用被字结构,较为复杂。
英语中“他被我打了”可以直译为“He was beaten by me”,而中文中则需要改为“我把他打了”。
六、连接词的使用英语中连接词的用法较为丰富,有and、but、or等表示并列关系的词,也有if、when、because等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而中文中连接词的使用相对简单,一般用“和”、“或者”等简单的词语来表示。
英汉语法在结构、时态和语态、动词词形的变化、灵活性、被动语态的表达以及连接词的使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英汉语法。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

试析英汉语法对比分析英汉语法是两者语言结构和用法的比较研究,其见解可以帮助学生和语言爱好者学习和理解两种语言的区别和联系。
这篇文章将尝试分析英汉语法的主要区别和相似之处。
第一部分:基本语法英语有六种基本句型:主语+谓语、主语+谓语+宾语、主语+谓语+间宾+直宾、主语+谓语+宾补、主语+系动词+表语、主语+不及物动词。
汉语的基本句型不那么明显,通常仅由主语和谓语组成,但是汉语有更多的变体,如用于指示、疑问、否定和把/被动句型等。
此外,英语使用词序强调重点,而汉语使用语气、重复和停顿。
英语语法重视主语、动词和宾语的形式一致性,例如,当主语是单数时,谓语动词必须是单数形式。
汉语语法则没有这种强制形式的一致性,但是需要在语法上表明的是句子的时间和语境。
例如,“我想去”与“我去了”区别于英语的“我想去”和“我去了”。
第二部分:时态和语态英语的时态比汉语多,例如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等等。
汉语则没有这种情况。
相反,汉语强调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
汉语还可以使用“了”来表示事情已经完成。
英语中也有完成时,例如“已经完成了”,但它比汉语中使用的更为灵活。
语态上的区别很显著。
在英语中,主语可以是被动物,而在汉语中,几乎没有这种情况。
英语中被动语态是通过添加助动词和过去分词实现的,例如“The book was read by her”。
在汉语中,被动语态通常使用“被”的字面意思,例如“她被看到了”。
英语通常比汉语更倾向于使用单个单词或短语来表示特定的语法概念。
例如,“the”在英语中是明确的指示一件事物的,而在汉语中,通常需要使用“那个”或“这个”来区分对象。
相反,汉语通常比英语更倾向于使用语法结构强调意义。
例如,“给” , “送” , “问” , and “说”在汉语中分别有特定的语法结构,即使在很小的变化中也会有非常不同的含义。
结论:英汉语法的比较和分析多方面的考量,但是通过注意和解决这些差异的方法,语言爱好者和学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两种语言。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篇章结构是指文章、段落或文本的组织方式和逻辑关系,它是一个较为抽象、更加深入的结构层次。
英语和汉语虽然语法上有很多不同,但是在篇章结构上也存在一些显著的区别。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比较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差异,包括句子结构、段落结构及文本结构。
一、句子结构差异在英汉翻译和写作时,应该理解英汉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汉语句子的语序比英语更为自由,而英语对语法尤为关注的句子构造更加严谨和规范。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是由主语、谓语和宾语等部分构成,而且通常主语和谓语的位置固定。
相对地,汉语中的句子结构则更灵活,主语和谓语等部分的位置可以根据语境的需要进行改变。
英语中的句子通常由一个主语一个谓语和一个宾语构成,或由主语、谓语、宾语和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等构成。
而汉语的句子结构,则可以是主谓宾结构、状主谓宾结构、并列句、复合句等多种结构形式。
由于英语中的句子结构较为规范,所以表达细节要求更高;而汉语的句子结构更为灵活,能够更加强调描述与细节。
除了句子结构之外,英汉在段落结构方面也存在差异。
英语中的段落通常由一个主题句、几个支持句和一个结论句组成,有时还会有一些注释性的句子来说明某些细节。
相对地,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自由,通常没有明确的主题句和结论句的区分,而是通过上下文连接起来构成更为有机的整体。
从这方面来看,英语段落结构更为机械化,更强调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条理;而汉语段落结构则更为灵活,强调整体性和连贯性,而非单独的段落。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英汉翻译和写作的技巧,就应该学会如何根据上下文和语境来确定段落的主题句、结论句和支持句,以便更好地传达文章的意思。
汉语文章则更为灵活,往往没有明确的层级和缩进。
相对地,它更注重上下文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强调段与段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逻辑关系。
因此,无论是英汉翻译还是写作,都需要根据语言和文化的差异来决定如何组织文章的结构和布局。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

英汉篇章结构的语法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两种语言,拥有各自独特的篇章结构和语法特点。
对于学习者来说,了解英汉篇章结构的差异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句子结构、连词使用、篇章连接和篇章结构四个方面对英汉语法进行对比分析。
1. 句子结构英语句子结构相对固定,通常采用“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
而汉语句子结构更为灵活,主谓宾的顺序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灵活调整。
英语句子“Tom ate an apple”在汉语中可以表达为“汤姆吃了一个苹果”或“一个苹果被汤姆吃了”。
这表明了汉语句子结构的变化更加灵活。
英语中的句子有明确的时态和语态,而汉语则通过上下文和词语的排列来表示时态和语态。
英语中的被动语态需要加上助动词“be”,而汉语则可以通过动词的变化或加上“被”、“给”等词来表示被动语态的含义。
2. 连词使用在连接句子和表达逻辑关系时,英语使用大量的连词来连接各个部分,如and, but, or, because等。
这些连词能够清晰地表达句子之间的关系,使得篇章结构更加清晰明了。
而在汉语中,连词的使用相对较少,通常通过词语的排列和语序的调整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等。
3. 篇章连接在篇章连接方面,英语倾向于使用大量的连接词和连接词组来表达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得篇章结构更加紧密和连贯。
而在汉语中,则更多地依赖上下文和语境的衔接来实现段落和句子间的连接,通过修辞手法和词语的运用来体现篇章结构的连贯性。
4. 篇章结构英汉语法在句子结构、连词使用、篇章连接和篇章结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学习者在学习英汉语法时,需要注意这些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练习,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
英汉语法的差异也为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翻译提供了更多的挑战和乐趣,促进了两种语言之间的交流和交融。
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英汉语法的差异,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更加流利地运用英语和汉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氏文通》:现代汉语语法草创期的标志 曾被贬称为“拉丁文法汉证”
近二十年多来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兴起的汉英语法对比研 究发展来看, 九十年代以前的研究集中关注句子结构层面上的句子成分、 句型和句类句式对比; 九十年代之后的研究:对句子整体格局的关注,汉英语序 对比研究反映了当代语法对比的发展趋势。
从句里 如:No sooner..than..., as..as.., more...than..等
英语以主要分句为主轴,从句短语多层次立体构架
汉语的复句
“成分划分法”: “有一套结构中心的句子(其中词语之间互为句子成分)是单句, 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结构中心的句子(每套结构中心彼此独立,互 不作句子成分)是复句。这是总原则”。
英
* 分句间的关系是并列的,称为并列复合句(compound sentence)
S1+S2
语
复
* 分句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而是一种主从关系时,就称为复杂 句(complex sentence)
句
S主+S从
对
* 并列复合句中分句又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从句时,称为并列复杂
比 句(compound complex sentence)
SVOC:主十动十宾十宾补 Most people consider these books rather expensive.
Quirk等(1985)在这五种基本句型上又加了两个:
汉
SVA 主十动十状
I have been in the garden.
英
SVOA 主十动十宾十状 You must put all the toys upstairs.
*只有主语,没有谓语: 票!(独词句.一个词成一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谓语中可以没有动词,也可以有一个或几个动词。
明天晴天。(主谓句但没有动词) 我去。(主谓句。有一个动词) 我去淮海路逛街到百盛买化妆品。(主谓句,有4个动词)
英语:有形态制约,句子结构严谨,但不如汉语自如。
2)第二个意思是汉语句子的构造方式就像竹子一样是一节 一节拔起来的。这样的竹节可多可少,是开放性的,正好符 合汉语句子界限不定的特点;
3)第三层意思是,不存在主干的汉语句子,在扩散的时候 会引起结构的不断变化。(潘文国,1998:202-205)
汉语的简单句靠什么来组合呢 ?
一靠意义的连贯; 二靠符合逻辑顺序的词序安排。
时间 范围 因果 轻重
(按先后顺序) (由大到小) (包括先因后果,先条件后结果,先让步后结果等) (先重后轻)
按形式逻辑:前述在先,结述在后
汉语句中的构成关系:
支配(动宾)、陈述(主谓和主系表)、
补充(动补和形补)、修饰(定语和状语)、并列等
他拿了苹果就走。 成绩差通不过。 救死扶伤。 积劳成疾。
“这个问题我不懂,你也不懂”:“这个问题”是宾语前置还是主语? As for this problem, I don’t understand it. Neither do you.
汉语语法不能仿照西方语法体系,应该自立体系; 汉语的句子也决不是可用主谓两分来概括的。
汉语的简单句中可以: *没有主语,只有谓语: 下雨了。(无主句,无主语,有谓语)
根据关联词语标示的分句间的关系可以把汉语的形合复句分为 三大类十一个句型
第一类:因果类,分句间有实际的或虚拟的因果关系。 因果句:以“因为A,所以B”、“既然A,就B”为代表。
(2)以or为代表的表示选择概念的并列连词有or、whether..or, either..or等。 or可以表示选择、同位关系及大约(不确定)、否定等意义。
(3)以but为代表的表示转折和对比的并列连词,除but外还有while, whereas, only等。
(4)表示因果概念的并列连词只有一个for。它与从属连词because的区别是: “for“分句只能后置,是对前一分句在理由方面作补充说明;面because分句用 来回答why的问题,可前置也可后置。
语
简
这七种句型,实际上还可以简化为三个类型: 英语句子中的谓语是动词性 谓语,它承载着全句的重要
单
C
信息,而且还决定着整句的
句型与变化。
句
对 两个成分:SV
A
C
比
O
A
SV
三个成 分
O 四个成分
句子的次要成分
定语
主语、宾语(名词)
状语、 补语、 宾语
动词
主谓一致
主语与定式动词谓语在人称 和数上的一致
1)句子有一个基本的主干; 2)所有的枝丫都是从主干上分出来的; 3)句子的复杂化不影响这个基本主干。
(潘文国,1998:198)
“主谓一致原则”
英语有形态制约,句子结构严谨,在主 谓结构上强调主谓一致,令英语句型呈现出 印欧语系句法结构独特的结构封闭性特征。
印欧语言的“有限状态语法”的选择限制不管 所要表达的意思多么复杂,都要纳入到一致关系中 去处理,从而使句子的结构呈现出封闭性的特点。
(陈述,时序) (陈述,因果) (支配,并列,重轻) (补充,因果)
汉语简单句呈无主谓主轴、 无动词核心的平铺直叙样态
汉语以“字”为基础的选择限制是层层递进, 进到什么地方结束,没有明确的标准,因而句 子的结构呈现开放性的特点。
徐通锵(1994)
英语的复句
汉
英语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clause)构成的句子称为复句。
(徐通锵,1994:6)
汉语简单句
汉语简单句中是否也有一个主谓语主轴 ?
*《马氏文通》
主语
“起词”:“凡以言所为语之事物者,曰起词。”
谓语
“语词”: “语者,所以言夫起词也。”
“凡句读之成,必有起词、语词。”
*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认为: “飞鸟”与“鸟飞”就是句与非句的区别
* 《语法理论》更明确提出“句子的特点在于有主谓结构。”
汉英语法对比
语法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描写和总结语言的结构规律
语言结构和语法的两种关联模式: 一种是较为传统的模式,即语言结构主要包括语音、语法和语义三 大类; 另一模式,则是对语法的狭义定义,即将语法具体定义为以各种句 型结构为主的句法研究。
“许多语法研究的方法都是以确定句子为开端的,因而语法普遍被 定义为‘句型结构的研究’”。
单
SV:主十动
Cricket chirps. / Winter has come.
句
SVC:主十动十主补
The country became totally independently.
对
SVO:主十动十宾
My mother enjoys parties.
比
SVOiOd :主十动十间接宾十直接宾 Mary gave the visitor a cup of tea.
c)助词“的话”放在假设分句的末尾,标明分句间有假设结果关系。
d)超词形式
(1)带”说”带“话”的超词形式 如果说、与其说、否则的话、不然的话等。
(2)以“是”为基础的超词形式 不是、就是、而是、要不是、若不是等。
(3)与“反而”呼应使用的“不但不、不但没有”等标示分句问反转性递 进关系。
(4)“这就是说”、“换句话说”等标示分句与分句间的关联性描说成分。
句子: 传统上,被视作是最大的语法结构单位,用于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在结构上具有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因为语法结构关系而被包含在 任何更大的语言形式里。 “句子是人所说的(相对)完成和独立的话语;完整性和独立性表 现在它具有单独存在或可以单独存在的能力上,即它本身可以单独 说出来。”
--- 叶斯泊森
2.标示从属关系的形式词
从属连词(subordinators, subordinating conjunctions) 从属连词是最主要的主从关系的标示形式(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从属连词就其词形来说有简单、复合和关联之分。 简单:一个词的连词,如if, before等, 复合: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的连词,如except that,as long as等; 关联:由两个关联词构成的连同,住往是成对的,一个在主句里,另一个在
S1(主+从)+S2 (主+从)
英语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关系都有形式词标示
1.标示并列关系的形式词
A)并列连词
(1)以and为代表的表示意义引申的并列连词有and,both...and, not only...but also, and...as well, not…nor,neither…nor等。仅 “and”就可以表示意义的增补、动作的先后、意义转折或让步.还可表示条件 结果,表示对比,表示评注等。
B)标示并列关系的连接性副词 列举 (first, furthermore等)、补充 (moreover, equally等)、 转题 (incidentally等)、小结 (brief1y等)、同位 (namely, or rather等)、 结果 (so,therefore,accordingly等)、推断 (otherwise,then等)、 更换 (alternatively等)、对比 (instead.contrastingly)等、 让步 (however.anyway等)。 C)标示并列关系的介词短语 列举 (in the first place, for a start)、加强 (in addition.Above a11)、 等同(in the same way)、转题(by the way)、 小结(in a11,in conclusion)、同位(for example)、 结果(in consequence,as a result)等。
汉语:无形态约束,结构形式多样,但不如英语严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