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清河概述

合集下载

济南河流水系

济南河流水系

济南河流水系济南市的河流分属黄河和小清河两大水系。

其支流除狼溪河、东泺河、西泺河和绣江河为常年性河流外,余为排泄山洪之季节性河流。

本市河流除黄河外,均为雨水补给为主,按水文特征分山区型河流和半山区型河流两种类型。

小清河属于半山区类型,其余较大河流基本上皆属山区型河流。

一、小清河水系小清河是山东省泄洪、排涝、通航、灌溉、排污等综合性大型人工河道。

主干源于济南市西郊,流经惠民、淄博等地市,全长237km,总流域面积10572km2,是省内唯一河海通航、水陆联运的河道。

小清河前身为古济水下游。

济水,是古代黄淮之间横贯今山东中部东流入海的一条大河,与长江、黄河、淮河并称“四渎”。

至唐代,由于黄河浸淤,东平以西的济水湮没,东平以下的济水改称大清河。

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夺大清河东阿至历城间河段,在历城东北脱离济水故道,东北流至利津入海。

为解除大清河北移后济水下游故道年久失修、洪涝灾害频繁和交通不便之患,金天会八年至十五年(1130~1137年),在历城东北华不注山阴筑下泺堰,将源于济南诸泉的泺水导入济水故道,名小清河(别于大清河)。

明清时期曾多次疏浚治理。

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补充水源以利通航,在历城西北的玉符河东堤建睦里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使小清河西延至睦里闸,形成现状。

小清河水系在济南市的汇流面积为2824.1km2,其中山地丘陵汇流面积占该河流域面积的54.7%。

主干河道在市境内长度70.3km。

其支流流域面积在30km2以上的有18条,绝大多数集中在主干河道南岸,呈单侧羽毛状分布,基本上属雨源型山溪河流;北岸的支流较少,均属平原型坡水河道。

沿河(主要在南岸)分布着众多的碟状洼地,是历史上的美里湖、洋涓湖、腊山湖、华山湖、张马湖等湖泊,现存遗迹。

(一)小清河干流小清河源于济南市区诸泉,并向西延伸至玉符河东岸大堤。

该河干流流经槐荫、天桥、郊区和历城县于章丘县水寨乡小贾庄出市境,流向惠民地区的邹平县境,又经高青、桓台、博兴、广饶,由寿光县的羊角沟注入渤海。

小清河概述

小清河概述

小清河概述济南市境内的中部,有黄河、小清河两大入海河流。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一条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

济南市境内黄河的走向,自平阴县东阿镇进入济南辖区,逶迤东北,流经平阴县、长清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市,于济阳县仁风镇出境,境内总长183.35公里,是一条过境的河道。

小清河是一条源于济南城市中心泉群,并独流入海的河道。

两条河都曾是航运繁忙的水道,若是追本溯源,这两条河都可上溯到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而小清河却成为济南以东,延续古济水水源及河道的河流。

小清河之名始于南宋初年。

《齐乘》云:“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

金朝之附庸齐王刘豫“堰泺水东行入齐故道,名曰小清河。

”“蜿蜒东北流约五百里,至马车渎如海。

”乾隆《历城县志》载:“惟青济(古济水)之区,有河曰大清、小清。

小清之源出於历城之趵突泉中,汇淯、漯、孝妇诸泉,东北抵乐安(今广饶)高家港,达于海。

”又云:“济水,自东平以下,唐人谓之清河。

至宋,又有南、北清河之名。

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渎。

南渡后,北清河又有大小之分,盖自刘豫导泺东行始。

”小清河的形成缘于清河的北移。

宋熙宁十年(1077年),大河决汇梁山泊。

分两派,其北派流入北清河(即济水),挟荷汶二水,至历城东北,又舍北清河渠,挟北清水走漯水故渠,中至济阳、齐东、青城、滨州以下,又舍漯渠入大河旧道入海。

金明昌五年(1194年),大河北决,又循兹道。

于是北清河水终由漯渠,久而后去流益深广。

北清河北移后,“济阳之流日盛,章丘之流日微”。

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七年(1130-1137年),金朝附庸齐王刘豫在华山筑“泺汇”,将发源于济南诸泉注入北清河的泺水,向东导流引入济水故渠,因傍依北清河,为加以区别,堰北改称大清河,堰南遂命名为小清河。

小清河自济南东北,经历城、章丘、齐东、邹平、高苑、博兴、广饶入海。

此后,历代曾多次整治小晴和。

清光绪十七、十八年(1891-1892年),山东巡抚张曜,调集民工数十万,采用“劝捐筹款,以工代赈”的方法,浚河宽10丈,开挖了新河,由寿光羊角沟入海,基本形成了现今的小清河。

赞美小清河的词

赞美小清河的词

赞美小清河的词小清河,又名清水河,是山东省著名的母亲河。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市的清河镇,流经济南市历下区、天桥区的分界线)、历城区(与新城区的分界线)、章丘区(与章丘区的分界线),在济南市的清河入海处注入渤海。

在小清河源头建清河闸,与章丘区大沙河、小清河、淄博市北部沙河等支流汇合(称为“清河入海”)。

小清河主要流经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等地,于1958年由山东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士挖掘开挖成为天然河道,全长112千米。

流域内河流纵横、湖汊密布、河床深切、湖泊湿地众多成了城市内河湖泊的典型代表。

这条河流形成了特有的山水景观格局,有诗为证:绿野千里青山外,清流几顷波涛中。

一泻千里千顷碧,人在画中游;万顷碧波荡漾中看,如临仙境。

是济南著名景观之一,也是济南市重要名片之一。

小清河以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被历代文人墨客赞颂为“泉城之魂”、“山青水秀”、“百舸争流”之胜景,这座充满诗情画意的水乡名胜不仅在历史上受到人们充分青睐、赞美与珍藏,而且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而又美妙的诗词歌赋。

1.济南人李渔的《荡平子·夜雨》碧水清波,千帆竞渡,夜半惊风宿雨。

秋深万里烟波薄,一泻千里,波飞万点。

万马奔腾,惊涛怒号,夜雨一场愁万缕。

惊风起兮清流涌满岸。

浮萍点点兮波纹中;我以一片痴心为归宿。

2.晏几道的《小清河曲》小清河,山东第一大河。

曲水流成津。

流尽小清河,不似九如的水。

碧绿千里青山外,清流几顷波涛中。

千帆竞发千帆竞,不似一川之碧玉流。

十里长街入蓬莱,游人散尽小清河:千帆竞发的场面和人烟都不见了。

波平浪静的河水中,有数只轻舟在游弋;两岸杨柳依依,行人在归家。

那十里长街也就剩下了十里长街一段的水路了!晏几道将小清河的美景融入到词作之中,描绘出她独特的自然美景与人文景观,在后人看来小清河的美是不可低估的,但她也是有缺点的,就是它的水源地过于贫瘠,而且水面十分狭窄——它是很容易受到污染的小清河上游的支流——水质太差了(现在还有不少人因为小清河污染),虽然现在水质已经改善了,但是如果不注意保护,水质还是很容易受到污染的。

房山区小清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房山区小清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
2、工程规模
房山区小清河河道综合治理监理第四标段工程包括:河道治理、巡河路、公议庄桥、新建雨水口、高度锌铅丝石笼护砌、拆除以及工程范围内需要改移的现状地下管线工程。
本标段:桩号16+100-18+400,河道疏挖、两岸堤防加高加固2.3km。拆除村级桥梁1座,新建村级桥梁1座,新建改建穿堤涵7座,新建两岸巡河路宽为6m,总长4600m。按规划在刺猬河汇入口下游左堤建设分洪口。
9、清表必须按要求清理,不能不清或漏清。
10、加强与被拆迁村(镇)沟通协调,尽快完成拆迁。
11、17+200-18+400施工区施工中设备投入少,施工场面布置混乱。要求尽快加大设备投入力度,科学、合理布置安排施工场面和施工程序,有效组织施工,加快施工进度。确保安全度汛。
四、质量评定与验收工作的主要经验、做法及实际工作中的难点
2、现状河道右岸17+200处有民房和厂房位于红线范围内,拆迁工作进行缓慢,无法满足设计行洪断面,此处占地需要尽快协商解决。
3、现状河道左岸17+300-17+550处有大量林地位于红线范围内,无法达到设计行洪断面。
4、现状河道18+300处有一条D529mm的穿小清河石油管线,管线安全范围内无法达到设计行洪断面。
根据房山区质量监督站和项目办的要求,依据《《L 631-2012》至《SL 637-2012》规范要求,对质量评定与验收严格把关。在实际工作中对边界线按设计边线的0.3m-0.5m要求。对表层的淤泥、腐殖土、泥炭土、草皮、树根、建筑垃圾清理为控制点来严格把关。按设计要求清理后按堤身填筑要求压实,无松土、无弹簧土并做好每次试验的见证。控制每一层碾压是否按要求碾压,土料厚度是不是按要求上料。堤基清理宜沿堤轴线方向将施工段长100m-500m划分为一个单元工程。土料碾压筑堤单元工程按施工的层、段来划分。新堤填筑宜按堤轴线施工段长100m-500m划分为一个单元工程;老堤加高倍厚宜按填筑工程量500-2000m2划分为一个单元工程。每填筑100-200m3取样1个,堤防加固按堤轴线方向每20-50m取样一个。不合格的压实度或相对密度不应低于设计值的96%,且不合格样不应集中分部。

济南小清河简介

济南小清河简介

济南小清河简介
小清河是位于中国山东省济南市的一条小型河流,也是济南市内重要的自然水道之一。

以下是对小清河的简介:
1.地理位置:小清河位于山东省济南市的中心城区,是济南市区内重要的水道之一。

2.源头: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市区的趵突泉附近,趵突泉是中国四大名泉之一,因此小清河的水质也相对清澈。

3.流经区域:小清河穿过济南市区,沿途经过了许多著名的景点和区域,如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等。

它在城区内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流经历城中区,北支经历历下区,最后在历城区汇合,最终流入黄河。

4.旅游景点:小清河沿岸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趵突泉、大明湖、千佛山公园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5.城市文化:小清河在济南市的历史和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济南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因其丰富的泉水资源而被誉为“泉城”,而小清河作为其中的重要水道,也成为了济南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城市发展和环境污染等原因,小清河的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需要加强保护和治理工作,以保持其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1/ 1。

小清河

小清河

表2.4.1 引水坝(闸)址多年平均月年流量统计表流量:m3/s;径流量:万m3表2.4.2 引水坝(闸)址年径流频率计算成果统计表2.4.4 小清河坝址径流(1)犀牛塘站径流小清河为小江左岸支流,地处拱王山降雨中心范围,是一条水量丰富的小河。

小清河仅坝址下游箐水地站1958.3~1961.5(资料未刊布)和犀牛塘站(集水面积217km2)1963.1~1966.5短期实测流量资料。

小清河径流仅只能依据犀牛塘站这一短期与小江站同步流量相关推求。

犀牛塘站以上是雨量高值区,水量大,小江站以上流域范围降雨虽有一致性,但降雨量大小有一定差别。

小江站面雨量大而小清河不大,相反小清河雨量大而面雨量不大,使之犀牛塘与小江站流量大小不相应。

两站月平均流量相关点分布较散乱,个别相关点偏离较大,相关线拟定难以考虑这些突出点,相关线当小江月平均流量在18.5m3/s以下的相关点为另一分布系统,表明小江站地下径流量补给丰富,以此在小江流量18.5m3/s上下分别拟定两条相关线,据此插补犀牛塘1954~1957.12、1965~1989年12月径流量与实测流量组成1954~1989年36年径流系列。

(2)小清河坝址径流小清河坝址径流由犀牛塘站径流系列按面积比的一次方推算。

从地形对降雨量影响分析,小清河上、中、下游的降雨量大小是不一样的,由此推算的坝址径流需乘以不同的雨量修正系数,以上换算的径流即为小清河坝址所推算的径流。

坝址多年平均月流量见表2.4.1。

坝址年平均流量4.64m3/s,年平均径流量14628万m3,年径流模数139.4万m3/km2,为诸条引水河流之首。

6~11月占年水量的88.6%,6月流量为5月流量的6.46倍,汛初水量增加也较其他河流为盛,8月流量最大,4月流量最小,两者之比为19.2倍。

最大年平均流量为1968年的8.67 m3/s,最小年平均2.6.3 小清河坝址泥沙小清河无泥沙观测资料,与邻近的小江站以上流域自然地理概况有较大的差异,产沙情况不一样,难以利用小江站泥沙资料估算。

小清河 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清河 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小清河措施-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小清河是位于我市的一条重要河流,但多年来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改善小清河的环境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本文将从小清河的现状入手,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并探讨这些措施的实施效果。

通过对小清河环境治理工作的探讨,旨在促进河流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引言:介绍文章的主题和目的,概述小清河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 正文:- 小清河现状:对小清河的地理位置、水质、生态环境等进行描述,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危害。

- 改善措施:阐述针对小清河问题提出的改善措施,如污水处理、生态修复、宣传教育等。

- 实施效果:介绍实施改善措施后小清河的变化和效果,评估改善措施的成效。

3. 结论: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展望小清河的未来发展,并呼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保护环境。

通过以上结构的设置,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本文的组织架构和内容分布,引导读者逐步了解小清河的现状、改善措施和实施效果,最终形成对小清河保护与治理的全面理解。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小清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对当地居民生活和环境的影响,提出一系列改善措施,旨在改善小清河水质,保护河道生态环境,提升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通过分析实施这些措施的效果,探讨如何更好地保护小清河,让其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生态观赏的地方,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2.正文2.1 小清河现状小清河是市区内一条重要的河流,流经多个社区和商业区,对本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市民生活有重要影响。

然而,多年来由于工业污染、城市垃圾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小清河的水质逐渐恶化,河水污染严重,河道附近也存在大量垃圾和污染物。

在河水质方面,小清河水中含有大量废水和有害物质,水质指标常常超过正常标准,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用水和生活质量。

同时,河水的臭气也严重令人不适,甚至有污染物沿河流扩散至周边土地,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小清河概述[资料]

小清河概述[资料]

小清河概述济南市境内的中部,有黄河、小清河两大入海河流。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一条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

济南市境内黄河的走向,自平阴县东阿镇进入济南辖区,逶迤东北,流经平阴县、长清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市,于济阳县仁风镇出境,境内总长183.35公里,是一条过境的河道。

小清河是一条源于济南城市中心泉群,并独流入海的河道。

两条河都曾是航运繁忙的水道,若是追本溯源,这两条河都可上溯到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而小清河却成为济南以东,延续古济水水源及河道的河流。

小清河之名始于南宋初年。

《齐乘》云:“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

金朝之附庸齐王刘豫“堰泺水东行入齐故道,名曰小清河。

”“蜿蜒东北流约五百里,至马车渎如海。

”乾隆《历城县志》载:“惟青济(古济水)之区,有河曰大清、小清。

小清之源出於历城之趵突泉中,汇淯、漯、孝妇诸泉,东北抵乐安(今广饶)高家港,达于海。

”又云:“济水,自东平以下,唐人谓之清河。

至宋,又有南、北清河之名。

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渎。

南渡后,北清河又有大小之分,盖自刘豫导泺东行始。

”小清河的形成缘于清河的北移。

宋熙宁十年(1077年),大河决汇梁山泊。

分两派,其北派流入北清河(即济水),挟荷汶二水,至历城东北,又舍北清河渠,挟北清水走漯水故渠,中至济阳、齐东、青城、滨州以下,又舍漯渠入大河旧道入海。

金明昌五年(1194年),大河北决,又循兹道。

于是北清河水终由漯渠,久而后去流益深广。

北清河北移后,“济阳之流日盛,章丘之流日微”。

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七年(1130-1137年),金朝附庸齐王刘豫在华山筑“泺汇”,将发源于济南诸泉注入北清河的泺水,向东导流引入济水故渠,因傍依北清河,为加以区别,堰北改称大清河,堰南遂命名为小清河。

小清河自济南东北,经历城、章丘、齐东、邹平、高苑、博兴、广饶入海。

此后,历代曾多次整治小晴和。

清光绪十七、十八年(1891-1892年),山东巡抚张曜,调集民工数十万,采用“劝捐筹款,以工代赈”的方法,浚河宽10丈,开挖了新河,由寿光羊角沟入海,基本形成了现今的小清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清河概述小清河概述济南市境内的中部,有黄河、小清河两大入海河流。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也是一条闻名世界的万里巨川。

济南市境内黄河的走向,自平阴县东阿镇进入济南辖区,逶迤东北,流经平阴县、长清区、槐荫区、天桥区、历城区、章丘市,于济阳县仁风镇出境,境内总长183.35公里,是一条过境的河道。

小清河是一条源于济南城市中心泉群,并独流入海的河道。

两条河都曾是航运繁忙的水道,若是追本溯源,这两条河都可上溯到古代四渎之一的“济水”,而小清河却成为济南以东,延续古济水水源及河道的河流。

小清河之名始于南宋初年。

《齐乘》云:“古泺水自华不注山东北入大清河”。

金朝之附庸齐王刘豫“堰泺水东行入齐故道,名曰小清河。

”“蜿蜒东北流约五百里,至马车渎如海。

”乾隆《历城县志》载:“惟青济(古济水)之区,有河曰大清、小清。

小清之源出於历城之趵突泉中,汇淯、漯、孝妇诸泉,东北抵乐安(今广饶)高家港,达于海。

”又云:“济水,自东平以下,唐人谓之清河。

至宋,又有南、北清河之名。

南清河即泗水,北清河即济渎。

南渡后,北清河又有大小之分,盖自刘豫导泺东行始。

”小清河的形成缘于清河的北移。

宋熙宁十年(1077年),大河决汇梁山泊。

分两派,其北派流入北清河(即济水),挟荷汶二水,至历城东北,又舍北清河渠,挟北清水走漯水故渠,中至济阳、齐东、青城、滨州以下,又舍漯渠入大河旧道入海。

金明昌五年(1194年),大河北决,又循兹道。

于是北清河水终由漯渠,久而后去流益深广。

北清河北移后,“济阳之流日盛,章丘之流日微”。

南宋建炎四年至绍兴七年(1130-1137年),金朝附庸齐王刘豫在华山筑“泺汇”,将发源于济南诸泉注入北清河的泺水,向东导流引入济水故渠,因傍依北清河,为加以区别,堰北改称大清河,堰南遂命名为小清河。

小清河自济南东北,经历城、章丘、齐东、邹平、高苑、博兴、广饶入海。

此后,历代曾多次整治小晴和。

清光绪十七、十八年(1891-1892年),山东巡抚张曜,调集民工数十万,采用“劝捐筹款,以工代赈”的方法,浚河宽10丈,开挖了新河,由寿光羊角沟入海,基本形成了现今的小清河。

清光绪三十年、三十一年(1904-1905年),长清县的徐炳瑞,在济南以西开新清河,并在玉符河右岸建设睦里庄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入小清河。

至此,小清河的源头,除济水时期济南诸泉的泺水主源外,又有了一处济水时期的玉水为源。

现今的小清河似一条玉带,蜿蜒穿过齐鲁大地。

小清河流域位于鲁中腹地,东临弥河,西靠玉符河,南依泰沂山脉,北以黄河、支脉河为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0'-118°45',北纬36°15'-37°20'。

小清河发源于济南市区四大泉群,现已上延至玉符河右岸的睦里庄闸。

从济南睦里庄闸起,自西向东流经济南、淄博、滨州、东营、潍坊5市的10个县、市、区,汇集18个县、市、区的来水,于寿光的羊角沟入渤海,全长237公里,流域面积10336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15。

流域内总人口823万人,约占全省的9.5%,耕地面积669万亩,粮食总产约343万吨,工农业总值2039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6%、8.4%、21%,是省内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地区(2002年《山东省水利志小清河资料长编》)。

流域内的石油、煤炭、铁、铝等矿产资源丰富,胶济铁路横亘东西,公路交错成网,全国大型机场山东济南遥墙机场位于小清河畔,下游的羊口港是山东唯一可实现河海联运、水陆联运的重要港口。

历史上小清河是一条具有漕运、排水、灌溉等多功能的河道,曾一度被称为“盐河”。

那时的河道,舟楫林立,商贾如云,沿河人民广得鱼盐之利,湖田之惠。

流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一些重要的工业城市和粮棉生产基地都集中在这一地区,为山东和济南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流域内的山河壮丽,泉湖众多,文化古老,史迹众多,是为齐鲁大地的自豪和骄傲。

济南市小清河市小清河的源头河段,境内河长70.5公里,流经槐荫、天桥、历城、章丘四区、市,流域面积2792平方公里。

随着济南城市的发展扩大,小清河由开端之初发源于济南城市,变为亘贯济南北部城区,东西30公里的重要城市河道,不仅成为济南城市唯一的洪水宣泄河道,还是济南傍济水而建,承载着济南初始、繁荣以及诸多历史文化的见证。

小清河的黄台码头和五柳闸等遗址仍依稀可辨。

今小清河的水源,仍是古济水及小清河开端时的济南诸泉的南部山川之水。

仅济南市区就分布有趵突、黑虎、珍珠、五龙潭四大泉群,“家家泉水,户户垂柳”以及“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比较形象的描述了济南城市的秀丽风光景象,故济南又以“泉城”著称。

泉水在天然状况下,日均涌水量4约5万立方米。

泉水汇入大明湖,出湖流经东泺、西泺两条河流注入小清河,形成小清河的泉水之源。

济南山川之水,通过诸多支流汇入小清河。

境内主要支流有20多条,大部分分步在右侧南岸,呈不规则羽状分布。

南岸的支流主要有腊山河、兴济河、工商河、东西泺河、全福河、大辛河、韩仓河、赵王河、巨野河、绣江河等。

由于南高北低的自然趋势,南岸的山洪性河道,源短坡陡流急,洪水暴涨暴落,破坏性较大;左侧北岸临黄平原区的沟河,主要有南太平河、曹家圈河、北太平河、华山排水沟、遥墙排水沟、大沙溜排水沟等,坡平流缓,同时还兼有排泄黄河侧渗和引黄灌溉尾水的任务。

小清河流域又是旱涝频繁之地。

早在远古时代,就有“兴水利,而后有农工;有农工,而后治国”之说。

历代的济南人民在与旱涝抗争中繁衍生息,也不乏治水之士。

建国以来,为统一规划治理小清河,广大的人民群众修建蓄水、滞洪、疏挖筑堤等多项兴水利、除洪害的工程。

如在支流的中上游修建了狼猫山、大站、垛庄、杏林、杜张五座中型水库,小型水库73座,总库容1.84亿立方米,这些工程在防洪减灾、发展灌溉、水产养殖、城市供水等方面都起到了显著作用。

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其主要的气候特征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雨量集中。

全年60%的降雨量集中在夏季,7月份降水日数平均在15天左右,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暴雨日数集中在7、8两月。

作为市区唯一排泄洪水河道的小清河,虽历代都有治理,但由于河道平缓,行水断面不足等,常满溢成灾。

如1942年7月15日市区降暴雨,日降雨量146.9毫米,造成水灾,灾后治理了兴济河;1962年7月13日市区降暴雨,日降雨量平均250毫米,灾后改建了离明坝、修建趵突泉南路过水路面、整治圩子壕、疏浚整修护城河、东西泺河等;1987年8月26日市区暴雨,6小时平均降雨量294毫米,小清河满溢,积水面积达33平方公里,灾后对河道进行了疏浚和对阻水严重的板桥、还乡店桥、菜园桥三座桥梁进行改建;1996至1997年按省内统一安排,对干流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主要进行了上自睦里闸,下到章丘边界河道的疏浚、加宽、筑堤工程,378座桥涵闸站等面上建筑物建设等。

早年的小清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清河。

2米多深的水,清澈见底,水中鱼虾繁多,水草翠绿,河岸水边,绿草葱葱,生态茂盛。

那由明泉注入小清河的水都冒着水汽,这种雾蒙蒙的水汽罩在河面上,几十里不散。

直到1972年,从济南到博兴河段的水仍可饮用。

上个世纪50年代的小学课文里有一篇写到:“小清河,长又长,山东是个好地方。

青山绿水好风光,出产稻麦和高粱。

”便是最好的生动写照。

泺水自古就有舟楫之利。

《墨子·尚贤下》记载:“昔者,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濒,渔于雷泽,灰于常阳,尧得之服泽之阳,立为天子。

”济南是舜的故乡,古济水对大舜所领导的各种生产有非常的重要性。

大舜利用济水航行至雷泽捕鱼,到寿丘一带打造器具,到大野泽之西的黄河之滨烧制陶器,然后沿济水东下,把产品运到历山和海滨;又将海滨的食盐、半岛的丝织品和历山一带的粮食运往以渔业、陶业、制作业为主的雷泽一带邑落,开展贸易活动以通有无。

他又自雷泽之西,利用水运到达逢泽(今开封一带),在逢泽之阳建立贸易集散之地,使其产品深入到中原大地等区(徐北文《古代圣王大舜》)。

古代,山东境内两大河流——济水、漯水,都是黄河分出的支流,济水分河之处在今河南荥阳县以北,经河南、山东、到马车渎入海;漯河分水于汉东武阳县(今山东莘县南)。

东北流入千乘之海,这两条河流都是中原沟通东西的重要河道。

既是到达帝郡的贡道,也是沟通各州的交通要道。

《禹贡》记载兖州的贡道:“浮于济、漯,达于河”,青州的贡道:“浮于汶,达于济。

”各州贡道最后都达于河,后达于帝都冀州。

宋代著名文学家曾巩《齐州二堂记》说:“趵突泉┈其注而北,则谓之泺水。

达于清河,以入于海。

舟之通于济者,皆于是乎出也”泺水不仅作为小清河的源头,而且沟通大清河,承担着繁重的海盐运输任务。

明代王初桐有“泺口腥风圆月天,海鲜新到利津船,东人最重泺河鲫,贩进城来更值钱”的诗句,正是舟楫繁忙情景的写照。

金代后,济水分成大清河、小清河,大小清河与运河相通,使济南成为各地物资重要集散地。

元朝,由于大、小清河是山东境内水运的主要河流,西向与南北大运河相通,所以,漕运、官盐的运输成了山东保障供应中央的大事。

元、明、清时的都转盐运使下,还有胶莱、滨乐两个分公司,滨乐分公司驻地泺口,主管盐业运输与漕运。

古代小清河沿河的港口已不可考。

经1891、1892年小清河整治复航后形成黄台、魏家桥、陶唐口、岔河、坡庄、湾头、石村、羊角沟等8处港口。

位于济南市区东北的黄台港,是小清河上游的主要港口,港口形成于清光绪年间,长期为海盐进出枢纽。

在胶济铁路建成前,是济南市与渤海联系的唯一出口。

除黄台港外,市区还陆续建有标山、成丰桥、板桥、北关铁桥、太平湾、西门等几处码头。

当代文学家严薇青《济南掌故·西门桥下的帆船》一文中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小清河上的船可溯流而上,直达西门桥下的繁忙景象:“当时西门外护城河的水位很高,河身也宽,河中可以并列两排船,从桥下往北,前后接连不断,直到现在山东造纸厂东厂的门前……一般说来,来济南的货船运的大都是木材或截成一段段的木柴和大白菜;由济南开往下游的船,大半装运煤炭、面粉等。

”20世纪40年代后期,船只能到北关铁桥、太平湾,而成丰桥的货运和客运一直延续到1958年。

抗日战争时期,小清河承担着运送粮食、物品和武器弹药的任务,为打败日寇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小清河因此被誉为“炸不烂的水上钢铁运输线。

”在小清河上航行的船,从济南到羊角沟往返要半个月。

从黄台桥码头出发,顺流而下,到羊角沟要4天4夜;从羊角沟回来,要7天7夜或8天,俗谓之“紧七慢八。

”济南工业具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济南的手工业就比较发达。

唐朝,丝绸、染织、冶铁业发展尤快。

到了明代,济南已成为全国33个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