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钒酸铵熔化过程中的钒损失分析及对策

多钒酸铵熔化过程中的钒损失分析及对策
多钒酸铵熔化过程中的钒损失分析及对策

第20章 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第20章比色法和分光光度法 【20-1】将下列百分透光度值换算为吸光度: (1)1% (2)10% (3)50% (4)75% (5)99% 解:A=2-lg T% (1)A=2-lg 1 = 2.000 (2)A=2-lg 10 = 1.000 (3)A=2-lg 50 = 0.301 (4)A=2-lg 75 = 0.125 (5)A=2-lg 99 = 0.0044 【20-2】将下列吸光度值换算为百分透光度: (1)0.01 (2)0.10 (3)0.50 (4)1.00 解:lgT%=2-A (1)lgT1%=2-0.01 = 1.99 T1%=97.7 % (2)lgT2%=2-0.10 = 1.90 T2%=79.4 % (3)lgT3%=2-0.50 = 1.50 T3%=31.6 % (4)lgT4% =2-1.00 =1.00 T4%=10.0 % 【20-3】有一有色溶液,用1.0 cm 吸收池在527 nm 处测得其透光度T = 60%,如果浓度加倍,则(1)T值为多少? (2)A 值为多少? (3)用5.0 cm 吸收池时,要获得T = 60%,则溶液的浓度为原来浓度的多少倍? 解:A=-lg T =εbc -lg 0.60 = 0.222 浓度增倍时: (1)lg T =-0.444 T= 36 % (2)A=-lg T = 0.444 (3)1.0cm时:c1 = 0.222 5.0cm时:c2 = 0.222 c2/c1= 1.0 /5.0 = 0.2倍 【20-4】有两种不同浓度的KMnO4溶液,当液层厚度相同时,在527nm处透光度T分别为(1)65.0%,(2)41.8%。求它们的吸光度A各为多少?若已知溶液(1)的浓度为6.51×10-4mol·L-1,求出溶液(2)的浓度为多少? 解:(1)A=εbc =-lgT=-lg 0.650 = 0.187 (2)A=-lg 0.418 = 0.379 (3)当c1= 6.51×10-4 mol ? L-1时,

二氯乙烷说明书

二氯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氯乙烷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1,2-二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1,2-dichloroethan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主要用途:用作蜡、脂肪、橡胶等的溶剂及谷物杀虫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GHS危险性类别: 易燃液体-2,皮肤腐蚀/刺激-2,致癌性-2,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一次接触-3,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2,急性毒性-经口-4,对水环境的危害-急性3,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怀疑致癌;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吞咽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 ?预防措施: 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

可能残留有害物。 ?事故响应: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安全储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废弃处置:用焚烧法处置。与燃料混合后,再焚烧。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 物理化学危险: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引起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健康危害: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 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急性中毒:其表现有二种类型,一为头痛、恶心、兴奋、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死亡;另一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衷弱综合征和消化道症状。可致皮肤脱屑或皮炎。 环境危害: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物质√混合物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化学名:二氯乙烷CAS No:107-06-2危险组分:二氯乙烷浓度:99%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紫外分光光度法计算

第20章 吸光光度法 思 考 题 1. 什么叫单色光复色光哪一种光适用于朗伯-比耳定律 答:仅具有单一波长的光叫单色光。由不同波长的光所组成光称为复合光。朗伯--比耳定律应适用于单色光。 2. 什么叫互补色与物质的颜色有何关系 答:如果两种适当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例混合后形成白光,这两种光称为互补色光。当混合光照射物质分子时,分子选择性地吸收一定波长的光,而其它波长的光则透过,物质呈现透过光的颜色,透过光与吸收光就是互补色光。 3. 何谓透光率和吸光度 两者有何关系 答:透光率是指透射光强和入射光强之比,用T 表示 T = t I I 吸光度是吸光物质对入射光的吸收程度,用A 表示,A εbc =,其两者的关系 lg =-A T 4. 朗伯-比耳定律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什么叫吸收曲线 什么叫标准曲线 答:朗伯--比耳定律是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依据,即吸光物质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与溶液浓度和液层厚度之间的定量关系。数学表达式为 lg A T εbc =-= 吸收曲线是描述某一吸光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的曲线,即在不同波长处测得吸光度,波长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作图即可得到吸收曲线。 标准曲线是描述在一定波长下,某一吸光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的吸光能力的曲线,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即可得到。 5. 何谓摩尔吸光系数质量吸光系数两者有何关系 答: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吸光能力的量度。摩尔吸光系数是指浓度为 mol ·L ,液层度为1cm 时,吸光物质的溶液在某一波长下的吸光度。用ε表示,其单位 11cm mol L --??。 质量吸光系数是吸光物质的浓度为1g 1L -?时的吸光度,用a 表示。其单位 11cm g L --?? 两者的关系为 εM a =? M 为被测物的摩尔质量。 6. 分光光度法的误差来源有哪些 答:误差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所用仪器提供的单色光不纯,因为单色光不纯时,朗伯—比耳定律中吸光度和浓度之间的关系偏离线性;二是吸光物质本身的化学反应,其结果同样

钒化合物性质

1.钒 A.物理性质 钒是一种单晶金属,呈银灰色,具有体心立方晶格,曾发现在1550℃以及-28~-38℃时有多晶转变。钒的力学性质与其纯度及生产方法密切相关。O、H、N、C等杂质会使其性质变脆,少量则可提高其硬度及剪切力,但会降低其延展性。钒的主要物理性质见表2-1钒的力学性质如表2-2所示。 性质数值性质数值 原子序数23 热导率(100℃)/J·(cm·s·K)-10.31 原子量50.9415 外观浅灰 晶格结构体心立方外电子层3d34s2 晶格常数a/mm 0.3024 焓(298K)/kJ·(mol·K)-1 5.27 密度/kg·m-36110 熵(298K)/J·(mol·K)-129.5 熔点/℃1890~1929 热容c p(298K液态) /kJ·(mol·K)-124.35~25.59 47.43~47.51 沸点/℃3350~3409 熔化热/kJ·mol-116.0~21.5 热容c p①(298~990K) /kJ·(mol·K)-1 a.24.134 b.6.196×10-3 c.-7.305×10-7 d.-1.3892×105 蒸气压/Pa 1.3×10-6(1200℃) 1.3(2067℃) 3.73(2190K) 207.6(2600K) 蒸发热/kJ·mol-1444~502 热容c p②(900~2200K) /kJ·(mol·K)-1 a.25.9 b.-1.25×10-4 c.4.08×10-6 线膨胀系数 (20~200℃)/K-1 (7.88~9.7)×10-6 比电阻(20℃) /μΩ·cm 24.8 温度系数(100℃)/cm·K-10.0034 钒同位素46V 47V 48V 49V 50V 51V 52V 53V 54V 半衰期0.426s 33min 16.0d 330d 6×1015a 稳定 3.75min 2.0min 55s 丰度/% 0.25 99.75 ①c p=a+b T+c T +d T ; ②c p=a+b T+c T 2,式中,T为温度,K。 表2-2 金属钒的力学性质 性质工业纯品高纯品 抗拉强度σb/MPa 245~450 210~250 180 延展性/% 10~15 40~60 40 维氏硬度HV/MPa 80~150 60 60~70 弹性模量/GPa 137~147 120~130 泊松比0.35 0.36 屈服强度/MPa 125~180 B.钒的化学性质 由图2-1可见,钒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VB族,属于过渡金属元素中的高熔点元素,包括Ti、Zr、Hf、V、Nb、Ta、Cr、Mo、W、Re等10个元素。它们的特点是:具

实验1 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实验二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 一、目的: 通过标准曲线的绘制及试样溶液的测定,了解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方法优点。掌握721型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 二、原理: 普通吸光光度法是基于测量试样溶液与试剂空白溶液(或溶剂)相比较的吸光度,从相同条件下所作的标准曲线来计算被测组份的含量,这种方法的准确度一般不会优于1~2%,因此,它不适合于高含量组份的测定。 为了提高吸光光度法测定的准确度,使其适合于高含量组分的测定,可采用高吸光度示差分析法。示差法与普通吸光光度法的不同之处,在于用一个待测组份的标准溶液代替试剂空白溶液作为参比溶液,测量待测量溶液的吸光度。它的测定步骤如下: (1)在仪器没有光线通过时(接受器上无光照射时)调节透光率为0,这与比色法或普通分光光度法相同。 (2)将一个比待测溶液(浓度为C+△C)稍稀的参比溶液(浓度为C)放在仪器光路中,调节透光率为100%。 (3)将待测量溶液(或标准溶液)推入光路中,读取表现吸光度A f。 表观吸光度A f实际上是由△C引起的吸收大小,可表达为: A f=ab△c 上式说明,待测溶液(或标准溶液)与参比溶液的吸光度之差与这两次溶液的浓度差成正比。 无论普通吸光度或高吸光度示差法,只要符合比尔定律,而且测量误差仅仅是由于透光率(或吸光度)读数的不确定所引起的,则可以方便地计算出分析的

误差。 仪器刻度上透光率读数改变数(dT )所引起的浓度误差dc 为绝对误差,它与透光率有关,其关系式容易由比耳定律推得: A f =ab △c=k △c lgT=-A f =-k △c 0.43lnT=-k △c KT dc 43 .0 ·dT 式中k 为标准曲线(A ~C )的斜率。实验中三条曲线的三个k 很接近。根据k 值及上述关系可以计算出实验中各点的绝对误差(假设透光率读数误差为l%,即dT=0.01)。 对于化学工作者来说,更有意义的是浓度的相对误差(c dc ),或者相对百分误差(c dc ×100)。浓度相对百分误差与参比溶液的浓度关系密切。随着有色参比溶液浓度的增加(或A 的增加),相对百分误差也随之减小。当所用参比溶液的A=1.736时,最低的相对百分误差也可减小至0.25%。由此可见了,差示法中高吸光度法可达到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的准确度。 三、仪器与试剂 721型分光光度计(附2只1厘米比色皿) 0~10ml 微量滴定管1支(刻度准确至0.005ml ) 25ml 容量瓶×16 0.2500M Cr (NO 3)3 四、实验步骤

钒 2

钒 钒元素的发现史 钒先后被两次发现。第一次是在1801年由墨西哥城的矿物学教授Andrés Manuel del Rio发现的。他发现它在亚钒酸盐样本中,Pb5(VO4)3Cl并把这个样本送到巴黎。然而,法国化学家推断它是一种铬矿石。第二次发现钒是在1831年,由斯德哥尔摩的瑞典化学家Nil Gabriel Selfstr?m发现。他从一个矿石制作的铸铁样本中分离了它,矿石是在斯莫兰开采出来的。他能够证明它是一种新的元素,并因此击败了一位与他竞争的化学家,来自在锡马潘(墨西哥)的Friedrich W?hler,他也在对另一种钒矿石进行研究。 钒元素的诞生及存在形式 纯净的钒是由Henry Roscoe在曼彻斯特(英格兰西北部城市),于1869年制取,而且他证明了之前的金属样本其实是氮化钒(VN)。钒是一种银灰色的金属。熔点1919±2℃,属于高熔点稀有金属之列。它的沸点3000--3400℃,钒的密度为6.11克每立方厘米。纯钒具有展性,但是若含有少量的杂质,尤其是氮,氧,氢等,也能显著的降低其可塑性。硫钒矿(秘鲁)、钒铅锌铜矿(南部非洲)、钒钛磁铁矿(中国、俄罗斯、南非)、钒铀矿(美国、西澳大利亚、乌兹别克)、燃油发电油灰(中东、委内瑞拉)。钒能分别以二、三、四、五价于氧结合,形成四种氧化物,一氧化钒(vo)三氧化二钒(v2o3),二氧化钒,五氧化二钒。钒盐有五价盐:偏钒酸铵、偏钒酸钠、偏钒酸钾、正钒酸钠、焦钒酸钠。四价盐:硫酸氧钒、草酸氧钒,四氯化钒等卤化钒类三氯氧钒等卤氧化钒类。中国是钒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钒矿主要分布在四川的攀枝花和河北的承德,大多数是以石煤的形式存在。 钒元素的结构及其单质 电子层分布:2-8-11-2 核电荷数:23 电子层:K-L-M-N

1,1-二氯乙烷

1,1-二氯乙烷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1,1-二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1,1-dichloroethane 中文名称2:1,1-亚乙基二氯 英文名称2:ethylidene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108 CAS No.:75-34-3 分子式:C2H4Cl2 分子量:98.9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1,1-二氯乙烷75-34-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具有麻醉作用。迄今未见本品引起中毒的报道。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25 前苏联MAC(mg/m3):10 TLVTN:OSHA 100ppm,405mg/m3; ACGIH 100ppm,405mg/m3 TLVWN:ACGIH 250ppm,1010mg/m3 监测方法: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偏钒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偏钒酸铵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偏钒酸铵化学品俗名:钒酸铵化学品英文名称:ammonium metavanadate 英文名称:ammonium vanadate 技术说明书编码: 2643 CAS No.:7803-55-6 生产企业名称:挪亚化工地址:市建邺区江东路 第二部分:成分/ 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 偏钒酸铵》99%7803-5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粉尘能刺激眼睛、皮肤和呼吸道。吸入和口服可致死亡。吸入引起咳嗽、胸痛、痛、口中金属味和精神症状。对肝、肾有损害。皮肤接触可引起荨麻疹。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导泄。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有氧化性。接触有机物有引起燃烧的危险。有害燃烧产物:氮氧化物、氨。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小心扫起,收集于密闭容器中。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防止粉尘释放到车间空气中。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易燃、可燃物。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还原剂接触。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防止直射。包装密封。应与还原剂、易(可)燃物、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 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N :0.05mg(V2O5)/m3 TLVWN :未制定标准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饭前要洗手。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黄色结晶粉末。 pH:熔点CC ):210(分解)相对密度(水=1): 2.326 沸点(C ):无资料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分子式: NH4VO3 分子量: 116.99 主要成分:含量:工业级》99.5%;分析纯〉99%;化学纯〉98%。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C):无资料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氢氧化钠理化性能表

氢氧化钠(片碱)理化性能表 基本信息[中文名]:氢氧化钠;烧碱[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Caustic soda [CAS号]:1310-73-2 [分子式]:NaOH [分子量]:40.01 [RTECS号]:WB4900000 [UN编号]:1823 [危险货物编号]:82001 [IMDG规则页码]:8225 [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危险性类别]:第8.2类碱性腐蚀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20 [包装类别]:Ⅱ[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理化特性[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饱和蒸汽压(kPa)] :0.13/739℃[燃烧热(kj/mol)] :[熔点(℃)]:318.4 [沸点(℃)]:1390 [闪点(℃)]:无意义[相对密度(水=1)]:2.12 [相对密度(空气=1)]:无资料[自燃温度(℃)]:无意义[爆炸下限(V%)]:无意义[爆炸上限(V%)]:无意义 危险特性[危险特性]:本品不会燃烧,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 [燃烧性]:不燃[毒性] :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不能出现[建筑火险分级]:丁 [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 [禁忌物]:强酸、易燃或可燃物、二氧化碳、过氧化物、水。 [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 人体危害与防护[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脸,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手防护]:戴橡皮手套。 [避免接触的条件]:接触潮湿空气。 [其他防护]: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安全卫生标准] :中国MAC:0.5mg/m3苏联MAC:未制订标准 美国TW A:OSHA 2mg/m3;ACGIH 2mg/m3[上限值] 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 储运与泄漏处理[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高燥清洁的仓·间内。注意防潮和雨水浸入。应与易燃、可燃物及酸类分开存放。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雨天不宜运输。 [泄漏处置]: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

二氯乙烷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 1,1-二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 1,1-dichloroethane ?分子量: 98.97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主要成分: 纯品 ?CAS No.: 75-34-3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 ?健康危害: 具有麻醉作用。迄今未见本品引起中毒的报道。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 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 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吸入:

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 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危险特性: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含量的二氧化硅

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高含量的二氧化硅 (作者:余建华,毛杏仙本信息发布于2009年08月11日,共有183人浏览) [字体:大中小] 二氧化硅是水泥及原材料化学分析的常检项目,由于材质、含量差别很大,因此关于二氧化硅的测定方法很多。根据二氧化硅含量的不同分为三类,含SiO2量较高(Wsio2≥95%)的材质,多采用重量法;含SiO2为常量(Wsio25%~95%)的,多采用容量法;含SiO2量较低(Wsio2<5%)的,一般采用硅钼蓝比色法测定。这三种方法各有特点,重量法和容量法理论上准确度较高方法可靠,但是整个操作流程相对较复杂,费时费力测定周期长;用比色法测定,适用范围很小。 用硅钼蓝光度法测定高含量SiO2,难于准确测定,主要是由于随SiO2含量的升高在制取母液时硅酸易产生聚合,标准曲线易产生弯曲等,使测定结果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应用差示分光光度法,可使测定的准确度大为提高。这一方法的实质,是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代替常用的水或空白溶液作参比来绘制工作曲线,也就是借增加参比液的吸光度提高待测溶液的吸光度读数的准确度,从而降低光度法的测定误差。本试验根据待测试样的SiO2含量估算范围不同,采取分段比色、减少称样量、浸取试样时以盐酸逆酸化法避免硅酸聚合、选取2~3个基体成分尽量与试样相近,二氧化硅含量比试样稍低和稍高的标样为参比校准标准曲线等多种手段,消除或减少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实现了常量二氧化硅的快速测定。 1 试验部分 1.1主要试剂与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容量瓶;镍坩埚;马弗炉等; 氢氧化钾(分析纯);无水乙醇(分析纯);盐酸(V/V):1/1; 钼酸铵溶液(50g/L):量取500ml蒸馏水于塑料杯中,加入25g钼酸铵,搅拌至完全溶解并过滤,贮于塑料瓶中备用; 钼蓝显色剂:将30g草酸、30g硫酸亚铁铵溶于500ml水中,搅拌溶解后,缓缓的加入l00ml浓硫酸,用水稀释至l000ml,搅拌,备用。 1.2测定方法原理 测定时,调节吸光度至∞;吸光度为零的点用浓度C1稍低于试样溶液的标准溶液来调定。然后测定一系列大于Cl的已知溶液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按浓度与吸光度的对应关系,绘制工作曲线和测定试样溶液的吸光度。 设透过空白溶液、第一个标准溶液(C1)和第二个标准溶液(C2)的光强度依次为I0、I1和I2,对应于C1和C2的吸光度为A1,A3,ε为摩尔吸光系数,根据比耳定律:

氢氧化钠(液碱)(MSDS)

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性能数据(MSDS) 标识中文名:氢氧化钠(液碱)英文名:Sodiun hydroxide 中文名称2:烧碱英文名称2:Caustic soda 分子式:NaOH相对分子质量:40.01 CAS号:1310-73-2危险性类别: 化学类别: 组成与性状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品一级≥99.5%; 二级≥99.0%。 外观与形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 主要用途:用于肥皂工业、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 健康危害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爆炸特性与消防燃烧性:本品不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 可致人体灼伤。 闪点(℃):无意义 爆炸下限(V%):无意义爆炸上限(V%):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最大爆炸压力(Mpa):无意义 最小点火能(Mj):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遇潮时对铝、锌和锡有腐蚀性,并放出易燃易爆的氢气。本品不会燃烧, 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 形成腐蚀性溶液。具有强腐蚀性。 灭火方法:用水、砂土扑救,但须防止物品遇水产生飞溅,造成灼伤。 泄漏应急处理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差示分光光度法

4.5 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中文词条名:差示分光光度法 英文词条名:differential spectrophotometry 分光光度法中,样品中被测组分浓度过大或浓度过小(吸光度过高或过低)时,测量误差均较大。为克服这种缺点而改用浓度比样品稍低或稍高的标准溶液代替试剂空白来调节仪器的100%透光率(对浓溶液)或0%透光率(对稀溶液)以提高分光光度法精密度、准确度和灵敏度的方法,称为差示分光光度法。差示分光光度法又可分高吸光度差示法,低吸光度差示法,精密差示分光光度法等。 4.5.2 差示分光光度法 吸光度A在0.2-0.8范围内误差最小。超出此范围,如高浓度或低浓度溶 液,其吸光度测定误差较大。尤其是高浓度溶液,更适合用差示法。 一般分光光度测定选用试剂空白或溶液空白作为参比,差示法则选用一已知浓度的溶液作参比。该法的实质是相当于透光率标度放大。 高吸收法在测定高浓度溶液时使用。选用比待测溶液浓度稍低的已知浓度溶液作标准溶液,调节透光率为100%。

低吸收法在测定低浓度溶液时使用。选用比待测液浓度稍高的已知浓度溶液作标准溶液,调节透光率为0。 最精密法是同时用浓度比待测液浓度稍高或稍低的两份已知溶液作 标准溶液,分别调节透光率为0或100%。 设试样浓度为,以溶剂作参比时,其透光率为,吸光度为。若选浓度为(其以溶剂为参比时的透光率为,吸光度为)的已知溶液作参比,调节透光率为100%。根据吸收定律,有: 溶剂作参比时,;(4.14) ;(4.15) 差示法,用已知浓度的溶液作参比时, (4.16) ,(4.17) (4.16)式为差示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关系式。

纳氏试剂比色法

水质铵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1适用范围 1.1本标准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地面水和废水。 1.2样品中含有悬浮物、含氯、钙镁等金属离子、硫化物和有机物时,会产生干扰,含有此类物质时,要作适当的预处理,以消除对测定的影响。 1.3范围 最大试份体积为50m l时,铵氮浓度C N可达2m g /L。 1.4最低检出浓度 1.4.1目视法 试份体积为50m l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 g /L。 1.4.2分光光度法 试份体积为50m l,使用光程长为10m m比色皿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5m g / L。 1.5灵敏度 使用50m l试份,光程长为10m m比色皿,C N =1.0m g / L,给出的吸光度约为0.2个单位。 2原理 游离态的氨或铵离子等形式存在的铵氮与纳氏试剂反应生成黄棕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色度与铵氮的含量成正比,可用目视比色或者用分光光度法测定。 3试剂 分析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按3.1制备的水。 3.1水:无氨,按下述方法之一制备。 3.1.1离子交换法 将蒸馏水通过一个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柱,流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每升流出液中加人10g 同类树脂,以利保存。 3.1.2蒸馏法 在1000m l蒸馏水中,加人0.1m l硫酸(p=1.84g/m l),并在全玻璃蒸馏器中重蒸馏。弃去前50m l馏出液,然后将约800m l馏出液收集在带有磨口玻璃塞的玻璃瓶中。每升收集的馏出液中加人10g 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氢型),以利保存。 3.2纳氏试剂。 3.2.1二氯化汞一碘化钾一氢氧化钾(H gC l2一K I一K O H) 称取15g 氢氧化钾(K O H),溶于50m l水中,冷至室温。 称取5g 碘化钾〔K I ),溶于10m l水中,在搅拌下,将2.5g 二氯化汞(H gC l2)粉末分次少量加人于碘化钾溶液中,直到溶液呈深黄色或出现微米红色沉淀溶解缓慢时,充分搅拌混和,并改为滴加二氯化汞饱和溶液,当出现少量朱红色沉淀不再溶解时,停止滴加。 在搅拌下,将冷的氢氧化钾溶液缓慢地加人到上述二氯化汞和碘化钾的混合液中,并稀释至100m l于暗处静置24h,倾出上清液,贮于棕色瓶中,用橡皮塞

二氯乙烷SDS

修订日期:2015.04.07 SDS编号: 产品名称:1,2-二氯乙烷版本:02-中文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1,2-二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1,2-dichloroethane 企业名称:xxxxxxxxxxxxxx 企业地址:xxxxxxxxxxxxxx 邮编: xxxxxxxxxxxxxx 传真: xxxxxxxxxxxxxx 联系电话:xxxxxxxxxx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xxxxxxxxxx 国家化学事故应急咨询专 xxxxxxxxxxxxxx 线: 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 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较低入扩散到相当 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致癌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 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3。 危害说明(H术语):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引起皮肤刺激;怀疑致癌;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引起严重眼睛刺激;吞咽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 标签要素:

修订日期:2015.04.07 SDS编号: 产品名称:1,2-二氯乙烷版本:02-中文 形象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吞咽有害。造成严重眼刺激。怀疑会致癌。 造成皮肤刺激。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远离热源/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等设 备。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保持容器密 闭。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等势联接。作业后彻底清洗。使用本产品 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戴防护手套。在使用前获取特别指示。在读 懂所以安全防范措施之前切勿搬动。使用所需的个人防护设备。避免 吸入粉尘/烟/烟雾/气体/蒸汽/喷雾。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 用。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用水清洗皮肤/ 淋浴。火灾时使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 效。如如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或医生。漱口。如皮肤沾 染:用大量肥皂和水清洗。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脱掉所有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清洗几分 钟,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的取出,取出隐形眼镜,继续冲洗。如仍 觉眼刺激:就医/就诊。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如误吸入: 将受害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休息姿势。 安全贮存: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保持低温。保持容器密闭。存放必须加 锁。 废弃处置:处置内装物/容器等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进行处理。 物理化学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健康危害: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 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

分光光度法测定

分光光度法測定[Co(NH3)5Cl]2+的水合反應機制的研究 王淩華 (中原大學化三甲學號04101248) 摘要:根據beer’s law,吸收度與濃度成正比及一級反應反應速率通式可求得反應速率,通過反應速率之間的關係對比[Co(NH3)5Cl]2+水合反應可能的反應機制,從而得出其正確的反應原理。 關鍵字:分光光度計;鈷錯合物;反應速率;一級反應 1 簡介 錯合物在我們生活不可缺少在工業生産中,我們可以通過生成配合物來改變物質的溶解度,從而與其它離子分離或是消除分析實驗中會對結果造成干擾的因素,比如配位催化、制鏡、提取金屬、材料先驅物、硬水軟化等;在生物學中,很多生物分子都是配合物,並它們可與重金屬離子配合,使其轉化為毒性很小的配位化合物,從而達到解毒的目的。因此我們通過分光光度法測得Co化合物水解的反應速率,控制反應的溫度、濃度等條件,根據反應可能的機制對比可知Co錯合物水解的具體步驟,從而真正認識此類反應的本質,達到控制此類反應的結果,用以簡化工業生産。 2 原理 2.1 [Co(NH3)5Cl]2+的製備

[Co(NH3)5Cl]2+的製備是通過在[Co(NH3)4CO3]NO3的溶液中分別加入一定量的鹽酸、氨水、鹽酸,其中配合基團分別被取代之後生成[Co(NH3)5Cl]2+的沉澱析出從而得到產物,反應方程式如下: [Co(NH3)4CO3]+ 3)4(H2O)Cl]2+ + CO2 + Cl- (1) [Co(NH3)4(H2O)Cl]2+ + NH33)5(H2O)]3+ + Cl- (2) [Co(NH3)5(H2O)]3+ [Co(NH3)5Cl]2+↓+ H2O + 3H+ (3) 2.2 水和反應可能的反應機制 反應方程式:[Co(NH3)5Cl]2+ + H2O → [Co(NH3)5(H2O)] 3+ + Cl-(4)在鈷錯和物的水合反應在酸性條件下,以H2O取代Cl-的反應機制一般來説,[Co(NH3)5Cl]2+的水合反應機制可能有3種可能情況。 一种是S N1离解机理,即在反应中首先是Co- Cl键断裂, Cl-配体离去, 而后H2O分子很快进入配合物中Cl-配体的位置; [Co(NH3)5Cl]2+的反應速率R= k1[Co(NH3)5Cl]2+ (5) 一种是S N2缔合机理,在这种反应中水分子首先进入配合物形成短暂的七配位中间体,然后中间体很快失去Cl-而形成产物。 [Co(NH3)5Cl]2+反應速率R= k2[Co(NH3)5Cl]2+[H2O] (5) 由於反應在水溶液中進行, 水作為溶劑其濃度與[ Co(NH3)5Cl] 2+的濃度相比是大大過量的,在實際反應中所消耗的水是非常小的, 故可認為在反應過程中水的濃度保持不變為一常數。 [Co(NH3)5Cl]2+反應速率R= k o bs[Co(NH3)5Cl]2+ (k o bs = k2[H2O]) (6) 第三種是酸催化反應由H+加到Cl-上H+與Cl-結合後,Co-HCl鍵斷裂,HCl脫離此錯合物,而空出的配位座由H2O取代。

1,2二氯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GHS)详解

安全技术说明书 修订日期:2015年11月20日SDS编号:产品名称:1,2二氯乙烷版本: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1,2二氯乙烷 化学品名称:1,2二氯乙烷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应急咨询电话: 编写日期:2015年11月20日 企业 标志

1,2二氯乙烷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1,2二氯乙烷 化学品英文名称:1,2-Dichloroethane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推荐用途:用作溶剂及制造,三氯乙烷的中间体。用作蜡、脂肪、橡胶等的溶剂及谷物杀虫剂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物理化学危险:本品易燃,高毒,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反应,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并放出有毒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健康危害:对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吸入可引起肺水肿;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刺激胃肠道和引起肝、肾和肾上腺损害。急性中毒:其表现

有二种类型,一为头痛、恶心、兴奋、激动,严重者很快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而死亡;另一类型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可发生肝坏死和肾病变。慢性影响:长期低浓度接触引起神经衷弱综合征和消化道症状。可致皮肤脱屑或皮炎 环境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 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该产品属于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毒性-经口,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致癌性,类别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呼吸道刺激)危害水生环境-急性危害,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危险 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引起皮肤刺激; 怀疑致癌; 可能引起呼吸道刺激,可能引起昏昏欲睡或眩晕; 引起严重眼睛刺激; 吞咽有害; 对水生生物有害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远离热源、明火 ?作业场所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