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县罗扎河下游落叶季雨林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云县罗扎河下游落叶季雨林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云县罗扎河下游落叶季雨林的群落生态学研究

生态学研究方法01

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态学及其学科特性化 一、生态学的概念 生态学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生态学是运用层次观和系统论的方法,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这些相互关系会从生物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景观、全球等不同层次上对生物的和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各种影响。 因此,生态学是研究这些相互关系的产生方式、影响途径和作用后果有关规律的学科。二、研究层次及其学科 现代生态学在研究层次上相宏观与微观两极发展。由于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极其复杂性,它现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体系根据研究性质分,生态学可概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体系。从研究对象的水平和层次来看,生态学可分为: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区域、全球生态学。(分辨率和空间尺度增加) 三、生态学的实验科学属性 科学的发展与研究方法和技术设备有关。在传统的生态学研究中,生态学侧重于研究对象的描述,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如直观描述,调查分析,数理统计,单项实验等)都很简单。设备也很简单。 因此,生态学被误认为是一门描述性的、近似于思维方法论的和社会科学的一门学科。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随着生态学向经济科学和人文社会学科的渗透,使人们感觉到生态学似乎越来越偏离自然科学,而向社会科学靠近了。 然而,生态学来源于生物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始终围绕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乃至资金流动)开展研究,就必然要与生物学实验、环境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等打交道,就需要通过实地观测与调查研究,获取实验数据来认识和回答各种种样的生态学过程及其内在机理。因此,总体上讲,生态学必然是一门实验科学,它的天然实验室就是自然界(或人类社会)。 生态学实验的特点: 1)生态学是一门与空间、时间相关的科学,因此,其实验必然涉及空间位置与时间的测定,与地理学密切相关;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那么,其实验必然涉及生物学与环境学;3)生态学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决定了解到其实验必然是多元化的,并与其他学 科具有交叉渗透性;

群落生态学研究新进展_裴男才

论文 34Skamarock W C, Klemo J B, Dudhia J, et al. A Description of the Advanced Research WRF Version 3. Technical Note, NCAR/TN-475+STR, 2008. 125 35Hong S Y, Lim J O J. The WRF single-moment 6-class microphysics scheme (WSM6). J Korean Meteorol Soc, 2006, 42: 129–151 36Kain J. The kain-Fritsch convective parameterization: An update. J Appl Meteorol, 2004, 43: 170–181 37Hong S Y, Noh Y, Dudhia J. A new vertical diffusion package with an explict treatment of entrainment processes. Mon Weather Rev, 2006, 134: 2318–2341 38Collins W D, Rasch P J, Boville B A, et al. The formulation and atmospheric simulation of the Commumity Atmosphere Model version 3 (CAM3). J Clim, 2006, 19: 2144–2161 39Chen F, Dudhia J. Coupling and advanced land surface–hydrology model with the Penn State-NCAR MM5 modeling system. Part I: Model implementation and sensitivity. Mon Weather Rev, 2001, 129: 569–585 40Kanamitsu M, Ebisuzaki W, Woollen J, et al. NCEP-DOE AMIP-II reanalysis (R-2). Bull Am Meteorol Soc, 2002, 83: 1631–1643 41Xu Y, Gao X, Shen Y, et al. A daily temperature dataset over China and its application in validating a RCM simulation. Adv Atmos Sci, 2009, 26: 763–772 42Yuan Y, Yang H, Zhou W, et al. Influences of the Indian Ocean dipole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in the following year. Int J Climatol, 2008, 28: 1849–1859 ·动 态· 群落生态学研究新进展 探索群落构建机制的生态和进化过程是群落生态学领域的一大中心任务. 在局部森林群落水平上, 运用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探讨群落构建规则是群落生态学的研究热点.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分子生态学研究组葛学军研究员等人采用植物条形码通用的3个片段(rbcL, matK和psbA-trnH), 利用植物DNA条形码和Phylomatic方法构建了鼎湖山20 hm2森林大样地183种木本植物(隶属于24目52科110属)的群落系统发育关系, 并结合大样地5种生境类型分析了该群落的构建方式. 两种方法的研究结果均发现, 山谷(valley)和低坡(low slope)生境为系统发育聚集分布格局(phylogenetically clustered), 表明近缘物种共存于这些低海拔生境, 生境过滤(environmental filtering)可能起主导作用; 而且, 两者均表明, 高坡(high slope)和山脊(ridge top)生境为系统发育扩散分布(phylogenetically over-dispersed), 说明远缘物种共存于这些高海拔生境, 竞争排 斥(competitive exclusion)可能起主导作用. 然而, 对于高 谷(high gully)生境, Phylomatic方法得到的结果为系统发育 扩散分布, 而条形码方法得到的结果为系统发育随机分布 (phylogenetically random), 表明与系统发育有关的作用可 能在这种生境类型下不起作用或者作用不明显. 生境随机 化检测结果发现, 495对物种-生境组合(5种生境类型×95 个常见物种)中有52对存在显著物种-生境关联, 表明在物 种水平上非随机生境关联可能在局部群落构建时起到重要 作用. 相关研究结果已在线发表在国际知名综合性期刊 PLoS ONE上(doi: 10.1371/journal.pone.0021273). 裴男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1909

生态学研究方法整理材料

理解: 1、双种群的竞争。 2、生态学实验的特点。 1)生态学是一门与空间、时间相关的科学,因此,其实验必然涉及空间位置与时间的测定,与地理学密切相关;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那么,其实验必然涉及生物学与环境学; 3)生态学的综合性与系统性,决定了解到其实验必然是多元化的,并与其他学科具有交叉渗透性; 4)生态学的不同尺度,决定了其不同实验方法的巨大差异性,如宏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与微观生态学研究方法。 3、Logistic模型的意义。? 逻辑斯谛模型的两个参数r和K,均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r表示物种的潜在增殖能力,K是环境容纳量,即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但应注意K同其他生态学特征一样,也是随环境(资源量)的改变而改变的。 4、逻辑斯谛增长模型的重要意义。 1)它是许多两个相互作用种群增长模型的基础; 2)它也是渔业、林业、农业等实践领域中,确定最大持续产量(的主要模型; 3)模型中两个参数r、K,已成为生物进化对策理论中的重要概念。 5、某一具体群落中某一物种的生态位大小的取决因素。 1)物种对环境因子的生理学适应也就物种基础生态位的大小 2)与其它物种的相互作用,主要是指物种间的竞争状况 3)群落中环境因子(梯度)的分布状况 这三个因素的综合作用通过物种在群落中的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分布的吻合程度而得以反映。 6、绝对密度测定与相对密度测定。 (1)绝对密度测定 总数量调查方法:计数某地段中某种生物个体的全部存活者数量/总面积 取样调查法:计数种群的一部分,用以估计种群整体。抽样,取平均,推广。 (2)相对密度测定这类方法是很多的。可分两类,一是直接数量指标,如捕捉法;另一类是间接数量指标,如通过兽类的粪堆计数估计兽类的数量,以鸟类的鸣叫声估计鸟类数量的多少等。还有很多指标可以估计动物的相对数量。 7、生态位的测定类型。 1)未考虑资源利用率的测度 2)考虑资源利用率的测度 3)多维生态位宽度的测定 8、数据转换的目的 一是为了改变数据的结构,使其能更好地反映生态关系,或者更好地适合某些特殊分析方法。比如非线性关系的数据通过平方根转换可以变成线性结构,这样对线性方法比如PCA就更为合适 二是为了缩小属性间的差异性,由于属性的量纲不同,往往不同属性间的数据差异很大,比如不同的环境因子测量值,对数转换可使得数据值趋向一致。 三是从统计学上考虑。如果抽取的样品偏离正态分布太远,可以进行适当转换。 9、种群动态的基本研究方法。 10、种群离散增长模型的4个假定。 Nt+1=λNt或Nt=N0λt 1)环境条件允许种群有一个最大值K 2)种群增长率降低的影响是最简单的,即其影响随着密度上升而逐渐地、按比例地增加。 3) 种群中密度的增加对其增长率的降低作用是立即发生的,无时滞 4)种群无年龄结构及无迁出和迁入现象。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开课学期:秋季 先修课程:普通生态学、植物地理学 授课对象:环境科学专业本科2或3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发展历史和不同研究层次的方法手段等的系统介绍,并辅以相应的操作实习,旨在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方法手段有一个 全面的了解,建立起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框架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时:51学时。其中授课45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合计3个学分。 教材:自编讲义 参考书:(1)Ecological Methodology.Krebs J. Charles, 1998 (2)Scientific methods for ecological research. E. David For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3)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R. McIntosh著,徐嵩龄译,1992年; (4)生态学调查方法手册。(英国)W.J. Sutherland等著,张金屯译,1999年; (5)植被数量生态学方法。张金屯,1995年; (6)普通生态学-原理、方法和应用。郑师章,吴千红,王海波等编著,1994年; (7)普通生态学实验手册。G.W. Cox著,蒋有绪译,1979年。 (8)陆地生物群落调查观测与分析。董鸣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年。 (9)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提纲及数据库建设。《中国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规律研究》项目组编著,1993。 (10)植物生态学实验。内蒙古大学生物系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年 (11)植被生态学的目的与方法。Ellenberg,Muller- Daumbois (12)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邬建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13)植物种群学。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著,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 (14)当代生态学博论。刘建国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 (15)试验设计的技术与方法。栾军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87年 一、时间安排 9月12日~1月2日,24次课,48学时,3学分。其中10月1、3日课程与国庆节冲突,1月1日与元旦冲突,实际上课21次,中间安排3次实习,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在第24次课将作考前辅导;最后一次课考试。学校规定上课时间到1月6日止,6~17日停课复习。 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习情况和期中、期末考试。平时的考核包括课后思考题,课前不定期穿插小测验。平时成绩占40%,期中考试占20%,期末考试40%。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研究方法讲解为主,同时配合数据练习;辅以3次操作性实习;最后通过卷面考试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通过上述途径,使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基本途径、发展过程及其当前进展获得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途径;学习关于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获得一定的研究实践经验。 在内容上,将涉及现代生态学几个主要分支: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全球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但以陆生植物生态学为主;涉及生态学研究的野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群落生态 课时安排:4学时 教学目的:通过讲授,让学生较全面掌握以下内容: 1. 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3. 群落的演替 教学方法: 1.结合大量事例剖析讲解概念 2. 幻灯片的使用 重点及难点:难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重点是群落的组成与结构以及群落的演替

第一节群落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一、群落的概念 (一)群落的定义 生物群落(biotie community)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规律的一种结构单元。它们和相邻的生物群落,有时界限分明,有时则混合难分。其结合较松散,但都由其组成的种类及一些个体的特点而显现出有一些特性。生物群落可简单的分为植物群落(plant community)动物群落(animal community)和微生物群落(microbial community)三大类。 群落概念是生态学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因为它强调的是在自然界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生物能有机地、有规律地在一定时、空中共处,而不是各自以独立物种的面貌任意散布在地球上;它强调生物间有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的联系,因而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和营养结构。在时间过程中,经常改变其外貌,并具有发展和演替的动态特征。它不是物种的简单总和,在群落内由于存在协调控制的机能,因而在绝对的变化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因此,生物群落被认为是生态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高级层次。它是一个新的整体,它具有个体和种群层次所不能包括的特征和规律,是一个新的复合体。群落概念的产生,使生态学研究出现了一个新领域,即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它是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学科。它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 关于群落的性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观点。争论的焦点在于群落到底是一个有组织的系统,还是一个纯自然的个体集合。“机体论”学派奥根(Orgnj Smic School)认为群落是一个真实的有机实体,它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的有组织的集合体。而不是人为地分类的产物。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总结

生态学研究方法知识点概括 第一章绪论 1.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①原地观测 ②受控实验 ③生态学研究方法分析 2.原地观测的容: ①野外考察 ②定位观测 ③原地实验 3.生态学综合研究的研究方法: ①资料的归纳和分析 ②生态学的数值和排序 ③生态学的数学模型和仿真 4.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 ①层次观 ②整体论 ③系统学说 ④协同进化 5.生态学研究的组织层次 基因—细胞—器官—个体—种群—群落 6.名解: 受控实验: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与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 协同进化:两个或多个物种在种群动态上的相互影响彼此在进化过程和方向上的相互作用,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 7.原地观测:指在实地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 第二章野外环境生态因子的观测 1.名解: 环境因子:组成环境的所有要素的总和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地形因子: 气候因子: 溶解氧:在水中溶解分子态的氧 电导率:电导反应了水中含盐量的多少,水越纯净,含盐量越少电阻越大,电导越小。 色度:颜色,浊度,悬浮物等都是反应水体外观的指标 2.生态因子的分类 按生命特征:(1)生物因子(2)非生物因子 按性质分:(1)气候因子(2)土壤因子(3)生物因子(4)地形因子(5)人为因子 按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1)密度制约因子(2)非密度制约因子

按生态因子稳定性:(1)稳定因子(2)变动因子 3.地形因子包括哪些? 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海陆位置经纬度坡度 4.气候因子包括那些数据? 太阳辐射强度光照强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大气降水风速风向降水量 5.地温(土壤温度)用曲管地温表测量;大气降水用雨量器和雨量计测量;空气湿度用温度计或干湿球温度表测量。 6.水样的采集:现场测定的有PH值、电导率和溶解氧。 7.色度的测量方法: ①铂钴标准比色法 ②稀释倍数法 ③分光光度法 8.了解GPS 统,称为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卫星通信技术在导航领域的应用典,它极提高了地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有力地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生态学观测的取样设计 1.取样的定义与类型:抽取其中一部分作为样本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进而推断总体的特征,这个过程成为取样。 ①主观取样 ②客观取样(概率取样法) 2.客观取样包括哪些取样方法并了解各取样方法: ①随机取样:样方的设置是随机的,即每一样品单位被抽取的机会是相等的;一般随机取样的方法是将研究地区放入一个垂直坐标中用成对的随机数作为坐标值来确定样方的位置。(缺点:在实际研究中往往难以确切设置,尤其是地形复杂等地;优点:可用于统计分析)②系统取样:根据某一规则系统的设置样方,也叫规则取样;在大多数情况下,先用地形等因素确定第一个样方设置(优点:取样简单,样品分布普遍,代表性强,在植被变差较小的情况下效果好;缺点:好坏不能客观评价,数据也不能进行统计分析) ③限定随机取样(系统随机取样):是系统取样和随机取样的结合,兼有二者的优点,先用系统法将研究地段分成大小相等的区组,然后在每一小区再随机地设置样方(优点:每个区组每个样品被抽取的机会更大,且数据可进行统计分析;缺点:在野外可能更费时间) ④分层取样:将研究地段按自然的界限或生态学标准分成一些小的地段,小地段的划分不是统计学方法,而是自然的界限或生态学的标准(优点:简便易做,也是应用最多的方法;缺点:小地段的大小一般是很难知道的,不等的所以难以进行统计分析) ⑤集群取样:是一种二维水平取样,即首先随机选取样点,在每一个样点取一些样方(而不是一个样方),在这特殊调查中更有效,可有多种设计方案,根据所研究的对象不同而有差异 ⑥环境因子取样:对环境因素,某些因子的值只与样方位置有关 3.群落的最小面积的定义及几种需要了解的群落最小面积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摘要:本文就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浅括。任何科学研究都包括两个层面,即如何思考和如何做。生态学研究需要先对自然界或实验室中的生态现象进行观察记载、测计度量和实验,再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综合,然后用数学模型找出生态学规律。最后本文就当前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生态学,研究方法,展望 ABSTRACT In this paper, we summary the methods of research on ecology. Any researches include two factors that are how to think and how to do. When studying ecology, we need to observe and record ecological phenomena, then analysis the data .Finally, use mathematical models to find the law of ecology. At the end of this paper. We prospect the trend of ecological research . Key words: Ecology, Methodology , Prospect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任何科学研究都包括四个环节,首先根据已有理论,提出科学问题。然和通过观察记载、测计度量和实验收集数据,通过归纳法予以系统分析。再根据研究结果,演绎新的推论,最后通过实验验证,判断这一过程成功与否。从50年代开始,生态学研究方法一方面趋向专门化,针对不同对象和问题,设计了各种专用的方法技术;另一方面是强调系统化,表现是为各类生物系统制定出生态综合方法程序。生态学研究的专门化与系统化同时并进,彼此汇合,是学科方法体系日趋成熟的标志。下面就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行阐述。 一生态学研究的方法论 1 基本逻辑:归纳与演绎 前提与结论之间存在或然关系(即非确定性的相互关系)的推论过程。亚里斯多德最早提到归纳法,但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Francis Bacon是归纳逻辑的奠基人的《新工具论》(1620)。他提倡通过归纳事实,产生低级的理论,再由低级的理论上升到高级的理论,最后形成公理,从而遵循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他的逻辑方法是对中世纪欧洲神学欺人自欺的演绎逻辑的反动,并且是近代实验科学的方法论。归纳法在现代数学中的代表是概率统计。归纳推理所得到的结论是超

生态学主要研究法

第7章生态学主要研究方法 7.1 个体生态 7.2 种群生态 7.3 群落生态 7.4 生态系统 7.5 景观生态 7.1 个体生态研究方法 生态因子对个体的影响及个体的生态适应 ?测定各种生态因子作用下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的影响 7.1.1 常用测定指标 测定指标主要是: ?生长量(高、径、花枝、果枝) ?物候期 ?光合、蒸腾 ?酶及其他生化产物含量 7.1.2 仪器设备 生长观测用常规方法 生理指标常用光合系统,可以测定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 生化指标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首选国际通用方法,其次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7.1.3 试验设计方法 主要采用实验室测定和场地盆栽的形式进行,少数采用野外直接测定的方法 发表的论文大多数是用折线图反映不同因素对植物个体生理生化作用的影响 鲜有进行统计学检验和分析 为什么? 试验设计的缺陷 最常见的是做组织培养,都只有一种培养基接种多少瓶,一瓶有几个外植体 最后在写论文的时候觉得需要进行方差分析,就临时将每个处理的9瓶分为三个区组,每三瓶为一区组,每区组三瓶成为重复 这是不规范的 (1)实验室和盆栽试验: 关键问题: ?处理和对照的设定 ?试验设计的重复性,包括区组和重复 每个处理盆栽几盆不叫区组 具体参照生物统计和田间试验设计 ?先将盆栽或露地幼苗分为三个区组,一般盆栽可以将幼苗分为三个大小、生长状

况无明显差异的三个区组 ?露地幼苗一般采用三块相邻的苗圃地作为三个区组,或者一块大苗圃地分为三个 部分,每一部分作为一个区组,注意区组间地形、地貌、水分、养分、生长状况应该保证无显著差异(需要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检验) ?每个区组应包含所有的处理水平,包括对照,每个处理水平作为一个小区 ?每个处理水平(小区)还必须包含若干个体(重复株数) ?重复株数的多少要根据后期指标测定的需要确定,应能保证所有指标测定,特别 要注意破坏性采样,如测定不同时期的生物量就需要整个植株采样,这样的话,每个小区重复数一定要足够多,设计的时候要考虑总共采样多少次,每次采样多少株,再加上成活率等意外影响 ?每个植株或者器官采样之后进行生长、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每个指标的测定也 需要重复 以水分胁迫对银杏幼苗的生理特性的影响研究为例 ?如果因子少,如单一研究不同水分胁迫水平的影响,一般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 计 ?如果同时考虑水分和光胁迫的影响以及两因子的交互作用——光胁迫是否会加 重原有的水分胁迫还是减轻水分胁迫?一般需要采用多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如果因子更多 建议采用正交试验设计 (2)野外样地或无样地法 样地法: ?可以对部分因素进行人为控制,尽量减少非试验因素的干扰 ?需要建立样地,平时需要管理 ?野外样地有固定样地和临时样地,固定样地还有永久性样地和非永久性样地 ?样地可以进行长期定位研究 ?样地可以进行大树的测定 ?临时样地和非永久性样地可以进行破坏性取样和测定 ?但是永久性样地不能,只能进行非破坏性的监测指标测定 ?对于需要的破坏性采样必须在样地外的缓冲区进行 无样地法 ?简单易行 ?但是具有更多的不可控因素,可能对结果产生不可预知的影响 ?研究中需要对每个样株所涉及的各种个体特征、外在环境因素(气候、土壤)及

生态学第二版杨持课后练习题

《普通生态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如何理解生物与地球环境的协同进化? 答:地球的生命起源于35亿年前,那时地球的表面为还原性大气;缺少氧气,没有臭氧层。这些条件对今天的生物非常有害,但却正是原始生命得以形成的环境。 约在30亿年之前开始形成光合自氧生物,蓝绿藻为主,逐渐改变了大气成分,氧化大气出现;氧化大气的形成为绿色植物的登陆创造了条件。大气圈中保证生物呼吸的氧气和稳定的CO2含量,以及保护地表生命的臭氧层,都是生物长期作用的结果。 并且生物不断适应地球环境,而进化形成现今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自7亿年有动植物以来,累计生物总质量是地球总质量的1000倍;生物转移的物质总质量要比其自身的质量大许多倍。因此可以认为适于生物生存的地球环境是生物与地球协同进化的结果,而这种环境又靠生物来维持与调控。 2、试述生态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与范围。 答: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无机和有机环境。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直到生物圈,经典研究个体及以上层次。生态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的环境非常复杂,从无机环境(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生物环境(植物、动物、微生物)到人与人类社会,以及由人类活动所导致的环境问题。 3、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答:进入20世纪60年代,生态学快速发展。生态学已深入社会的各个领域。(1)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控制和解决推动生态学发展。(2)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污染生态学,经济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环境生态学。(3)全民生态意识提高。生态学举世瞩目。 生态学的发展特点有:(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等相结合。(2)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记电子仪器、同位素示踪、稳定性同位素、“3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生态建模,系统论引入生态学。(3)研究范围不断扩展。对象转移到人类活动,交叉科学如化学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如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第二章生物与环境(1) 1、名词解释 环境(environment)——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个体或生物群体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限制因子(limiting factor)——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子,就是限制因子。 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每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一个生态学上的最低点和一个生态学上的最高点,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就称为生态幅。 2、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地球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 3、简述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 答:(1)综合作用: 如气候的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地形因子一般为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如鱼类的回游;(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 4、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那些主要规律? 答:(1)对同一生态因子,不同生物的耐受范围是很不相同的,每个种的的生态

生态学研究法教学大纲

《生态学研究法》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以整合所学生态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为核心的应用基础类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懂得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具体操作步骤,又要明白各类方法的来龙去脉及具体要求与发展趋势。本课程主要讲授生态学研究上较为常用的必备方法,包括经典的及前沿的新技术和方法。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与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用生态学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三、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课程性质 第二节生态学研究方法的类别 第三节现代生态学发展特点和趋势 习题要点:(1)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它们有何联系?(2)现代生态学及其研究方法有哪些新特点? 本章重点、难点:生态学研究方法的类别、现代生态学及其研究方法的最新进展及展望。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态学及其研究方法的发展动向,理解并掌握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类

别及它们间的联系 第二章生态学研究中的数据 第一节生态学试验应遵循的原则 第二节生态试验类型及研究方法 第三节生态学研究中的数据类型 习题要点:生态学实验数据获取与分析的案例分析。 本章重点、难点:生态学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主要试验设计类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生态学研究中的数据类型,理解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掌握生态学试验必须遵循的规则。 第三章动植物种群丰富度的估计方法 第一节标记-回收技术 1.标记方法 2.Petersen方法 3.Schnable方法 4.Jolly-Seber方法 习题要点:(1)利用三种标记回收方法估计出种群大小。(2)分析三种方法在现实情况下如何实现。教材上的P3,P4,P5。 第二节去除法和再观察法 1.比率变化法 2.Eberhardt去除法 3.捕获效率法 4.再观察法 5.其它捕获和标记法 习题要点:捕获效率法中影响估计结果的各因素及其影响作用。教材上的P1. 第三节样方估计法 1.样方大小和形状的确定方法 2.样方框取样 习题要点:样方大小对估计结果的影响。教材上P1。 第四节切割线法和空中观察法 1.切割线法 2.空中观察法 习题要点:空中观察种群的数量估计 第五节样带法和距离估计法 1.点样带法

(完整word版)群落生态学

第四章群落生态学 ?群落的概念、基本特征、性质; ?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物种多样性(测度、时空变化、影响因素),群落结构(生活型、层片,垂直、水平、时间),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影响群落结构的因素(生物因素、干扰、岛屿); ?群落内部动态(季相变化、动态),演替的概念、类型、系列、顶级学说,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群落(community):—在相同时间聚集在同一空间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群落生态学(community ecology): —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3.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种类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各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不是物种的简单集合(适应环境、协调)。 形成群落环境:—群落与环境不可分割(适应、改造)。 具有一定的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 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有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物种组成不断的更替。 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生物群落有一定的规律分布,每个群落都分布在特定的地段或生境。 具有边界特征:—由于环境梯度变化不同,有些群落有明显的边界,有些则界限模糊。 各物种不具有同等的群落学重要性:—贡献不同,优势种、建群种、伴生种等 4.群落的性质: 机体论学派(Clements): 群落是一个和生物个体、种群相似的自然单位,是有生命的系统; 群落演替的定向特征相当于生物的生活史或生物的发育,具有机体特征。 —群落都要经历从先锋阶段到顶级阶段的演 替过程; —顶级群落受破坏后重复演替过程达到顶级 群落阶段。 个体论学派(Gleason): ?群落不是自然单位,而是自然界中在空间和时间连续变化系列中的一个区段; ?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群落组成是逐渐变化的,群落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群落和物种的关系不是有机体和组织器官的关系; —群落发育过程是物种更替和种群数量消长的过程; —和有机体不同,群落不可能在不同生境下保持繁殖 的一致性; —同一群落类型之间无遗传上的联系。 现代生态学对群落的认识: ?群落既存在连续性,也存在间断性; ?采取生境梯度分析方法研究连续群落变化,在不少情况下群落不是分离的、有明显边界的实体,而是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的一个系列;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 生态学野外调查方法介绍植被调查的准备工作 1 背景资料准备(1)调查研究之初必须明确目的、要求、对象、范围、深度、工作时间、参加的人数,所采用的方法及预期所获的成果;(2)对调查研究地和对象的前人研究工作要尽可能的收集资料,加以熟悉,甚至是一些片段的、不完全的资料也好,有旅行家札记、县志、地区名录等等都可以收集。 (3)对相关学科的资料也要收集,如地区的气象资料、地质资料、土壤资料、地貌水文资料、林业、畜牧业以及社会、民族情况等。 2 野外调查设备的准备海拔表、地质罗盘、GPS, 大比尺地形图、望远镜、照相机、测绳、钢卷尺、植物标本夹、枝剪、手铲、小刀、植物采集记录本、标签、样方记录用的一套表格纸,方格绘图纸、土壤剖面的简易用品等等。 如果有野外考察汽车、野外充气尼龙帐篷及简易餐具则更好。 3. 调查记录表格的准备(1)野外植被(森林、灌丛、草地等等)调查的样地(样方)记录总表该总表是根据法瑞学派的方法而设计的,也可用于英美学派。 目的在于对所调查的群落生境和群落特点有一个总的记录。 总表见表 5-1。 (2)法瑞学派的野外样地记录分表只有一个格式的表,对于样地中的乔木层、乔木亚层、灌木层、草木层、藤木和附生等均通用。 1/ 42

既通用于各类森林群落,也通用于灌丛和草地以及水生植物群落等。 表的格式见表 5-2。 (3)英美学派森林群落野外样方调查表(分表)因为英美学派对森林的不同层次有不同调查项目和不同的样方面积,故可分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等不同的表格,见表 5-3、表 5-4、表 5-5。 选样原则 1. 一般原则(1)一般了解,重点深入,并设点对照。 (2)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动态着眼,静态着手;全面着眼,典型着手。 (3)三个一致性:外貌结构一致性,种类成分一致性,生境特点一致性。 (4)6 个特征要接近:① 种类成分要接近;② 结构形态要接近;③ 外貌季相要接近;④ 生态特征要接近;⑤ 群落环境要接近;表 5-1 植物群落野外样地记录总表群落名称记录者样地面积海拔高度坡向日期地点坡度群落高总盖度野外编号室内编号

森林中群落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概述

森林群落的生态学研究方法概述 摘要森林群落研究方法的选择直接关系到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与精确性。文章介绍了生态学中森林群落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其中调查研究方法包括设立永久标准地法、有样地抽样法、无样地抽样法等, 3S技术在森林群落调查中的应用也作了详细的介绍,在进行森林群落调查中,具体选用哪种研究方法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关键词森林群落研究方法取样方法3S技术 Abstract Research methods of forest community have a close relation with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research results. These research methods of forest community include plot sampling method, plotless sampling method, 3Smethod and permanent standard plot sampling method. The paper introduce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s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forest community investigation in detail. Key words forest community, research methods, application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也是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环境和维持生态平衡等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很大部分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根据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人均森林面积不到世界的1/4,而且森林总体质量不高,分布不均[1]。森林被破坏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物多样性的骤减,从而进一步影响构建适宜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等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展望_陈水华

动 物 学 研 究 2000,Apr.21(2):165~169C N53-1040/Q ISSN0254-5853 Zoological Research 综述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展望 陈水华①③ 丁 平② 郑光美① 诸葛阳② (①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 100875) (②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杭州 310012)摘要: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是一个重要的但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研究领域。城市化的后果和城市栖息地的特 征已引起了部分生态学家的关注,同时也决定了它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的特殊性。城市化对野生动物的泛化影响以及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潜在理论价值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论述和探讨了目前的研究热点和今后的发展趋势,介绍了一些国外新的理论和方法在此领域研究上的应用状况,这对于改变我国在同类研究中的滞后局面将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鸟类群落;城市化;栖息地;景观 中图分类号:Q959.7,Q958.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5853(2000)02-0165-05 城市野生动物与人类关系密切,特别是鸟类,因其美丽的羽饰、动听的鸣声以及轻灵活泼的体态而受到城市居民的喜爱。同时也已引起了生态学家和城市自然保护者的关注(Goode,1990;Adams, 1994)。然而城市栖息地有其不同于自然栖息地的特点:异质程度高、人类的干扰频繁等,这就决定了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具有其特定的内容。城市鸟类群落是城市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M ulsow, 1982)。随着城市化过程的加剧,城市污染以及城市景观的变迁对鸟类群落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对城市鸟类的关注可以追溯到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这一时期的文章和出版物学术研究的因素较少,主要从自然爱好者的角度论述城市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教育、娱乐等社会学功能。自70年代至今的近30年间,城市自然保护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并逐渐为人们所接受,成了自然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Goode,1990;Heyw ood, 1996)。与此同时,鸟类群落生态学经过五六十年代的酝酿和发展,已逐渐成为群落生态学中独立的分支(Wiens,1989;丁平,1998)。在大量有关鸟类群落与其栖息地关系的研究基础上,部分研究者开始把目光从自然栖息地转向了城市。 然而,在总体上,与自然栖息地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相比,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明显不足。令人鼓舞的是,现有的研究已在许多方面进行了启发性的探索,并随着人们对鸟类群落在城市生态环境中的作用的认识提高而不断深化。 1 城市鸟类群落生态学现有的研究内容 1.1 城市鸟类群落的基础性研究 通过对城市鸟类的调查,确定该城市或城市公园的鸟类名录、群落结构以及季节变化等(Houn-some,1979;Simms,1975;诸葛阳等,1983;Adam s, 1994)。这往往是城市鸟类群落研究的早期工作,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1.2 城市化对鸟类群落的影响 城市化是一个由原来相对自然的土地向城市用地转化的过程。城市作为鸟类的栖息地来说,具有以下特征:①人造景观逐渐取代了自然景观,特别是建筑和人工树木取代了自然林地;②景观丰富,边界众多,异质程度高;城市中往往具有多种景观类型,不同景观的密集排列和组合,产生了丰富多样的边界,也导致了城市栖息地高度的异质状态; ③干扰频繁,污染严重。 城市化是一个连续的梯度过程,研究者往往只能选取这个梯度中的片段进行考虑。多数研究基于同一地点城市化前后鸟类群落的比较(Walco tt, 收稿日期:1999-08-16;修改稿收到日期:1999-12-21 ③联系地址:杭州市教工路71号浙江自然博物馆 310012 shchen@https://www.360docs.net/doc/7410732266.html,

生态学数量方法复习资料

绪论 1.生态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分别进行概述。 野外观察: 定位观察站: 实验方法: 数学模型与数量分析方法: 2.现代生态学及其研究方法有哪些新特点? 生态学研究有越来越向宏观发展的趋势 系统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 产生了一些生态学的分支学科 分子生态学的兴起是20世纪末生态学发展的最重特征之一 应用生态学的迅速发展也是现代生态学的重要特色之一 第一章生态学观测的取样设计及群落的特征描述 1.简述各种取样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并应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举例说明其中一种方法 的应用。 主观取样:人为地选择取样地段 主观取样就是选代表性样地。 ?样地的选择是凭主观判断,使它能够代表所研究的植物群落。 ?特点:迅速、简便。对有经验的工作者能够取得较好的结果,在植被研究实践中曾广泛地使用,欧洲大陆学派的学者至今仍以这一方法作为主要的取 样手段 ?缺点:它是非统计学方法,不能进行显著性检验 客观取样:通过某种统计学方法来设置样方 ?(1)随机取样(random sampling )样方的设置是随机的,即每一样品单位被抽 样的机会是相等的。 ?理论上讲随机取样是“理想”的方法,但是要真正做到“随机”困难较大,象研究者从 肩上取下样方(或样圆)随机地投掷,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样品的随机分布。 ?缺点:由随机数决定的样方位置,在实际研究中往往难以确切设置,尤其是在地形 复杂、沟壑交错、裸岩纵横的地方更是如此,所以说随机取样真正达到随机的是很少的。 ?优点:可以用于统计分析,从而检验样品的分布是否真正是随机的 ?(2)系统取样(systematic sampling)系统取样是根据某一规则系统地设置样方, 也叫规则取样 ?如:从山麓到山顶沿西北方向,每隔海拔50m设置一个样方(规则) ?在大多数情况下,系统取样是先用地形等因素确定第一个样方位置,比如山顶等。 ?优点:取样简单,样品分布普遍,代表性强,在植被变差较小的情况下,效果很好。 ?缺点:系统取样效果的好坏不能客观地评价,只能凭经验判断,其数据也不能进行 统计分析 ?(3)限定随机取样(strained random sampling)也叫做系统随机取样,它是系统 取样和随机取样的结合,兼有二者的优点。 ?限定随机取样是先用系统法将研究地段分成大小相等的区组,然后在每一小区内再 随机地设置样方。 ?优点:使用这种方法每个区组内每个样品被抽取的机会更大,而且这样抽取的数据 可以进行统计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