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器作业答案

存储器作业答案
存储器作业答案

2.

1) 64K*8/1K*4=64*2=128 片,片内寻址10根(根据1K ),片间寻址6根(根据64组)。 2)64K*8/2K*1=32*8=256 片,片内寻址11根(根据2K ),片间寻址5根(根据32组)。 3)64K*8/2K*8=32*1=32 片,片内寻址11根(根据2K ),片间寻址5根(根据32组)。 4)64K*8/16K*8=4*1=4片,片内寻址14根(根据16K ),片间寻址2根(根据4组)。 5.

3)32K*8/8K*8=4*1=4片,片内寻址13根(根据8K ),片间寻址2根(根据4组)。 地址分配:1# 0000H ——1FFFH ,1# 2000H ——3FFFH ,1# 4000H ——5FFFH ,1# 6000H ——7FFFH , +5V IO/M A15 A14 A13 WR

——A0 补充题:

分析以下电路图,指出6264芯片和27128芯片的存储容量分别是多少,分别求出每个芯片的地址范围。如果要增加一片27128芯片,其地址从38000H 开始,画出此芯片的连线。

A 13~A 0

27128

CE

OE

D 7~D 0

G1 Y3 G2A Y2 G2B Y1 C Y0 B A

CS

OE WE A12-A0

CS OE WE A12-A0 CS OE WE A12-A0 CS OE WE A12-A0

6264芯片的存储容量是8KB,27128芯片的存储容量是16KB

1#6264芯片的地址范围30000H——31FFFH

2#6264芯片的地址范围32000H——33FFFH

27128芯片的地址范围 20000H——23FFFH

增加一片27128芯片,其地址从38000H(00111000。。。000),CE 接138的Y6,其他连线同一号27128。

存储器作业参考答案

第四章存储器作业 一、选择题 1、与外存相比,内存的特点就是( ) A、容量小、速度快、成本高 B、容量小、速度快、成本低 C、容量大、速度快、成本高 D、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 2、某EPROM芯片上有19条地址线A0~A18,它的容量为( )。 A.128K B.256K C.512K D.1024K 3、下面列出的四种存储器中,易失性存储器就是( ) A.RAM B.ROM C.PROM D.CD-ROM 4、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主存容量、存取速度、可靠性与( ) A、存储器存取时间 B、存储周期时间 C、存储器产品质量 D、性能/价格比 5、用一片EPROM芯片构成系统内存,其地址范围为F0000H~F0FFFH,无地址重叠,该内存的存储容量为( ) A.2KB B.4KB C.8KB D.16KB 6、计算机中地址的概念就是内存储器各存储单元的编号,现有一个32KB的存储器,用十六进制对它的地址进行编码,则编号可从0000H到( )H。 A.32767 B.7FFF C.8000 D.8EEE 7、若存储器中有1K个存储单元,采用单译码方式时需要译码输出线数为( ) A.1024 B.10 C.32 D.64 8、内存储器与中央处理器( ) A.可以直接交换信息 B.不可以直接交换信息 C.不可以交换信息 D.可以间接交换信息 9、某存储器容量为32K×16位,则( ) A.地址线为16根,数据线为32根 B.地址线为32根,数据线为16根 C.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16根 D.地址线为15根,数据线为32根 10、下列存储器中哪一种存取速度最快( ) A.SRAM B.DRAM C.EPROM D.磁盘

静态存储器扩展实验报告

静态存储器扩展实验报告告圳大学实验报深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程名称: 静态存储器扩展实验实验项目名称: 信息工程学院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指导教师:周建华 32012130334 学号:班级:电子洪燕报告人:班 2014/5/21 实验时间: 实验报告提交时间:2014/5/26 教务部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存储器扩展的方法和存储器的读/写。 2. 掌握CPU对16位存储器的访问方法。

二.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PITE实验装置或TD-PITC实验装置一套,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原理VCC28A141WE27A122A1326A73A8254A6存储器是用来存储信息的A924A55A1123A46OE22A3762256A10218A2CS209A1部件,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D719A010D618D011D517D112D416D213D315GND14管组成的是由MOS分,静态RAM触发器电路,每个触发器可以存放1位

信息。只要不掉电,所储存的信息就不会丢失。因此,静态RAM工作稳定,不要外加刷新电路,使用方便。 但一般SRAM 的每一个触发器是由6个晶体管组成,SRAM 芯片的集成度不会太高,目前较常用的有6116(2K×8位),图4.1 62256引脚图6268位)622532位。本验平台上选. 用的是62256,两片组成32K×16位的形式,共64K字节。 62256的外部引脚图如图4.1所示。 本系统采用准32位CPU,具有16位外部

数据总线,即D0、D1、…、D15,地址总线为BHE#(#表示该信号低电平有效)、BLE #、A1、A2、…、A20。存储器分为奇体和偶体,分别由字节允许线BHE#和BLE#选通。 存储器中,从偶地址开始存放的字称为规则字,从奇地址开始存放的字称为非规则字。处理器访问规则字只需要一个时钟周期,BHE#和BLE#同时有效,从而同时选通存储器奇体和偶体。处理器访问非规则字却需要

实验存储器部件实验(精品)

北京林业大学 11学年—12学年第 2 学期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任务书 专业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学时: 2 课程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任课教师:张海燕 实验题目:实验四内存储器部件实验 实验环境:TEC-XP+教学实验系统、PC机 实验内容 1.设计扩展8K字存储器容量的线路图,标明数据线、地址线和控制信号的连接关系。 2.扩展教学机的存储器空间,为扩展存储器选择一个地址,并注意读写等控制信号的正确状态。 3.用监控程序的D、E命令对存储器进行读写,比较RAM(6116)、EEPROM (58C65)在读写上的异同。 4.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RAM(6116)进行读写,用D命令查看结果是否正确。 5.用监控程序的A命令编写一段程序,对扩展存储器EEPROM(58C65)进行读写,用D命令查看结果是否正确;如不正确,分析原因,改写程序,重新运行。 实验目的 1.熟悉ROM芯片和RAM芯片在功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 2.理解并熟悉通过字、位扩展技术实现扩展存储器系统容量的方案。 3.了解如何通过读、写存储器的指令实现对58C65ROM芯片的读、写操作。 4.加深理解存储器部件在计算机整机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具体实验内容,做好实验之前的

必要准备。 2.想好实验的操作步骤,明确通过实验到底可以学习哪些知识,想一想怎么样有意识地提高教学实验的真正效果; 3.在教学实验过程中,要爱护教学实验设备,记录实验步骤中的数据和运算结果,仔细分析遇到的现象与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意识地提高自己创新思维能力。 4.实验之后认真写出实验报告,重点在于预习时准备的内容,实验数据,运算结果的分析讨论,实验过程、遇到的现象和解决问题的办法,自己的收获体会,对改进教学实验安排的建议等。善于总结和发现问题,写好实验报告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应给以足够的重视。 实验说明 内存储器是计算机中存放正在运行中的程序和相关数据的部件。在教学计算机存储器部件设计中,出于简化和容易实现的目的,选用静态存储器芯片实现内存储器的存储体,包括只读存储区(ROM、存放监控程序等)和随读写存储区(RAM)两部分,ROM存储区选用4片长度8位、容量8KB的58C65芯片实现,RAM存储区选用2片长度8位、容量2KB的6116芯片实现,每2个8位的芯片合成一组用于组成16位长度的内存字,6个芯片被分成3组,其地址空间分配关系是:0-1777H用于第一组ROM,固化监控程序,2000-2777H用于RAM,保存用户程序和用户数据,其高端的一些单元作为监控程序的数据区,第二组ROM的地址范围可以由用户选择,主要用于完成扩展内存容量(存储器的字、位扩展)的教学实验。 在这里还要说明如下两个问题。 第一,要扩展8K字的存储空间,需要使用2片(每一片有8KB容量,即芯片内由8K个单元、每个单元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存储器芯片实现。 第二,当存储器选用58C65ROM芯片时,它属于电可擦除的EPROM器件,可以通过专用的编程器软件和设备向芯片的写入相应的内容,这是正常的操作方式。也可以通过写内存的指令向芯片的指定单元写入16位的数据,只是每一次的这种写操作需要占用长得多写入时间,例如几百个微秒,可以通过运行完成等待功能的子程序来加以保证。本次试验采用的是通过写内存的指令将数据写入芯片

存储器章节大作业

存储器章节 一、填空题 1、对存储器的要求是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为了解决这三方面的矛盾,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体系结构,即(高速缓存)、(主存)、(辅存)。 2、一个存储器的容量假设为M*N位,若使用A*B的芯片,(A

实验十四 存储器扩展机读写实验

实验十四存储器扩展机读写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阅读并测试示例程序,完成程序设计题,熟悉静态RAM的扩展方法。 (2)了解8086/8088与存储器的连接,掌握扩展存储器的读写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实验原理(62256RAM介绍) 62256是32*8的静态存储器,管脚如图所示。其中:A0~A14为地址线,DB0~DB7为数据线,/cs为存储器的片选,/OE为存储器数据输出选通信号,/WE为数据写入存储器信号。62256工作方式如下图。 /CS /WE /OE 方式DB-~DB7 H X X 未选中高阻 L H H 读写禁止高阻 L L H 写IN L H L 读OUT 2.实验内容 设计扩展存储电器的硬件连接图并编制程序,讲字符A~Z循环存入62256扩展RAM 中,让后再检查扩展存储器中的内容。 三、程序设计 编写升序,将4KB扩展存储器交替写入55H和0AAH。 程序如下: RAMADDR EQU 0000H RAMOFF EQU 9000H COUNT EQU 800H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 START: PROC NEAR MOV AX,RAMADDR MOV DS,AX MOV BX,RAMOFF MOV CX,COUNT MOV DL,55h MOV AX ,0AAH REP: MOV [BX],DL INC BX MOV [BX],AX INC BX LOOP REP JMP $ CODE ENDS END START 四、实验结果 通过在软件上调试,运行时能够看到内存地址的改变,证明此扩展的程序成功实现了。 五、实验心得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 第三章存储系统

第三章习题 一、填空题: 1.广泛使用的A.______和B.______都是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前者速度比后者 C.______,集成度不如后者高。 2.CPU能直接访问A.______和B.______,但不能直接访问磁盘和光盘。 3.广泛使用的 ______和 ______都是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前者比后者速度快, ___ ___不如后者高。它们断电后都不能保存信息。 4.由于存储器芯片的容量有限,所以往往需要在A.______和B.______两方面进行扩充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5.Cache是一种A______存储器,是为了解决CPU和主存之间B______不匹配而采用的一项重要的硬件技术。 6.虚拟存贮器通常由主存和A______两级存贮系统组成。为了在一台特定的机器上执行程序,必须把B______映射到这台机器主存贮器的C______空间上,这个过程称为地址映射。 7.半导体SRAM靠A______存贮信息,半导体DRAM则是靠B______存贮信息。 8.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存储容量,A.______和B.______。 9.由于存储器芯片的容量有限,所以往往需要在A.______和B.______两方面进行扩充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10.存储器和CPU连接时,要完成A.______的连接;B.______的连接和C.______的连接,方能正常工作。 11.广泛使用的A.______和B.______都是半导体随机读写存储器,它们共同的特点是 C.______。 12.对存储器的要求是A.______,B.______,C.______,为了解决这三个方面的矛盾。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 13.虚拟存贮器通常由主存和A______两级存贮系统组成。为了在一台特定的机器上执行程序,必须把B______映射到这台机器主存贮器的C______空间上,这个过程称为地址映射。 14.多个用户共享主存时,系统应提供A______。通常采用的方法是B______保护和C______保护,并用硬件来实现。 15.由于存储器芯片的容量有限,所以往往需要在A.______和B.______两方面进行扩充才能满足实际需求。 16.相联存储器是按A.______访问的存储器,在cache中用来存放B.______,在虚拟存储器中用来存放C.______。在这两种应用中,都需要D.______查找。 17.DRAM存储器的刷新一般有A.___,B.___,C.___三种方式。 18.并行处理技术已成为计算计技术发展的主流。它可贯穿于信息加工的各个步骤和阶段。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形式A. ______并行;B. ______并行;C. ______并行。 19.主存与cache的地址映射有A. ______、B. ______、C. ______三种方式。其中______方式适度地兼顾了前二者的优点,又尽量避免其缺点,从灵活性、命中率、硬件投资来说

实验一扩展存储器读写实验

实验一:扩展存储器读写实验 一.实验要求 编制简单程序,对实验板上提供的外部存贮器(62256)进行读写操作。 二.实验目的 1.学习片外存储器扩展方法。 2.学习数据存储器不同的读写方法。 三.实验电路及连线 将P1.0接至L1。CS256连GND孔。 四.实验说明 1.单片机系统中,对片外存贮器的读写操作是最基本的操作。用户藉此来熟悉MCS51单片机编程的基本规则、基本指令的使用和使用本仿真实验系统调试程序的方法。 用户编程可以参考示例程序和流程框图。本示例程序中对片外存贮器中一固定地址单元进行读写操作,并比较读写结果是否一致。不一致则说明读写操作不可靠或该存储器单元不可靠,程序转入出错处理代码段(本示例程序通过熄灭一个发光二极管来表示出错)。读写数据的选用,本例采用的是55(0101,0101)与AA(1010,1010)。一般采用这两个数据的读写操作就可查出数据总线的短路、断路等,在实际调试用户电路时非常有效。 用户调试该程序时,可以灵活使用单步、断点和变量观察等方法,来观察程序执行的流程和各中间变量的值。 2.在I状态下执行MEM1程序,对实验机数据进行读写,若L1灯亮说明RAM读

写正常。 3.也可进入LCA51的调试工具菜单中的对话窗口,用监控命令方式读写RAM,在I状态执行SX0000↓ 55,SPACE,屏幕上应显示55,再键入AA,SPACE,屏幕上也应显示AA,以上过程执行效果与编程执行效果完全相同。 注:SX是实验机对外部数据空间读写命令。 4.本例中,62256片选接地时,存储器空间为0000~7FFFH。 五.实验程序框图 实验示例程序流程框图如下: 六.实验源程序: ORG 0000H LJMP START ORG 0040H START:

静态存储器实验报告

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 组员: 组号:21组 日期:周二5、6节

【实验目的】 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 【实验设备】 实验仪一台、PC机一台(观察波形) 【实验原理】 由一片6116(2K x 8)芯片、一片8位锁存器(74LS273)、一片8位三态门(74LS245)构成存储器原理图。 存储器实验原理图 由于存储器地址是由数据开关(input device)锁存在(273),存储器写数据也是由数据开关提供的,因此要分时给出地址和写数据。 因地址寄存器为8 位,所以接入6116 的地址为A7~A0,而高三位A8~A10 接地,所以其实际容量为256 字节。6116 有三个控制线:CE(片选线)、OE(读线)、WE(写线)。当片选有效(CE=0)时,OE=0 时进行读操作,WE=0 时进行写操作。本实验中将OE 常接地,在此情况下,当CE=0、WE=0 时进行读操作,CE=0、WE=1 时进行写操作,其写时间与T3 脉冲宽度一致。 实验时将T3 脉冲接至实验板上时序电路模块的TS3 相应插孔中,其脉冲宽度可调,其它电平控制信号由“SWITCH UNIT”单元的二进制开关模拟,其中SW-B 为低电平有效,LDAR 为高电平有效。 【实验步骤】 (1) 形成时钟脉冲信号T3。具体接线方法和操作步骤如下: ①接通电源,用示波器接入方波信号源的输出插孔H23,调节电位器W1 及W2 ,使H23 端输出 实验所期望的频率及占空比的方波。 ②将时序电路模块(STATE UNIT)单元中的ф和信号源单元(SIGNAL UNIT)中的H23 排针相连。 ③在时序电路模块中有两个二进制开关“STOP”和“STEP”。将“STOP”开关置为“RUN”状

实验一 存储器实验

实验一存储器实验 1.FPGA中LPM_ROM定制与读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FPGA中lpm_ROM的设置,作为只读存储器ROM的工作特性与配置方法。 2、用文本编辑器编辑mif文件配置ROM,学习将程序代码以mif格式文件加载于 lpm_ROM中; 3、在初始化存储器编辑窗口编辑mif文件配置ROM; 4、验证FPGA中mega_lpm_ROM的功能。 二.实验原理 ALTERA的FPGA中有许多可调用的LPM (Library Parameterized Modules)参数化的模块库,可构成如lpm_rom、lpm_ram_io、lpm_fifo、lpm_ram_dq的存储器结构。CPU 中的重要部件,如RAM、ROM可直接调用她们构成,因此在FPGA中利用嵌入式阵列块EAB 可以构成各种结构的存储器,lpm_ROM就是其中的一种。lpm_ROM有5组信号:地址信号address[ ]、数据信号q[ ]、时钟信号inclock、outclock、允许信号memenable,其参数都就是可以设定的。由于ROM就是只读存储器,所以它的数据口就是单向的输出端口,ROM中的数据就是在对FPGA现场配置时,通过配置文件一起写入存储单元的。图3-1-1中的lpm_ROM有3组信号:inclk——输入时钟脉冲;q[23、、0]——lpm_ROM的24位数据输出端;a[5、、0]——lpm_ROM的6位读出地址。 实验中主要应掌握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⑴ lpm_ROM的参数设置; ⑵ lpm_ROM中数据的写入,即LPM_FILE初始化文件的编写; ⑶lpm_ROM的实际应用,在GW48_CP+实验台上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步骤 (1)用图形编辑,进入mega_lpm元件库,调用lpm_rom元件,设置地址总线宽度address[] 与数据总线宽度q[],分别为6位与24位,并添加输入输出引脚,如图3-1-1设置与连接。 (2)设置图3-1-1为工程。 (3)在设置lpm_rom数据参数选择项lpm_file的对应窗口中(图3-1-2),用键盘输入 lpm_ROM配置文件的路径(rom_a、mif),然后设置在系统ROM/RAM读写允许,以便能

第3章存储器作业(答案)

第3章存储器作业 一、用全译码法设计一个12KB的主存储器系统。其低8KB为EPROM芯片,选用2片4K×8的2732A 芯片。高4KB为SRAM芯片,选用2片2K×8位的6116芯片。主存储器系统的地址范围为0000H~2FFFH。①给出4个芯片各自的地址范围;②画出CPU与存储芯片的连接图。 主存储器系统低8KB用2片4K×8的2732A芯片 第1片地址范围为:0000H~0FFFH(4KB)。第2片地址范围为:1000H~1FFFH(4KB)。 主存储器系统高4KB用2片2K×8位的6116芯片。 第1片地址范围为:2000H~27FFH(2KB)。第2片地址范围为:2800H~2FFFH(2KB)。二、设在直接映像的Cache中,主存地址的区号5位,块号3位,CPU访存过程中,依次访问主存单元 高8位地址为:00010110,00011010,00010110,00011010,00010000,00000011,00010000,00010010。 要求写出每次访问后Cache中的内容。

三、某计算机中,已知配有一个地址空间为0000H~3FFFH的ROM区域采用16K×8的EPROM。再 用一种SRAM芯片(8K×8)形成32K×16的RAM区域,起始地址为8000H。假设RAM芯片有 片选CS和WE信号控制,CPU的地址总线为A15-A0,数据总线为D15-D0,控制信号为R/W(读/写)等,要求: (1)画出地址译码方案; (2)将ROM与RAM同CPU连接。 解:ROM区地址范围0000—3FFFH 片内地址需要14根地址线. A0~A13 构成ROM需要的EPROM= (16K/16K )×(16/8)=1(组字扩展)×2(片字扩展) 构成RAM需要的SRAM=(32K/8K) ×(16/16)=5(组字扩展) ×1(片位扩展) 片内地址需要A0~A12 13根地址线 将CPU的A0~A12并接到每个芯片的片内地址A0~A12,用CPU的高3位地址A13~A15进行地址译码作为每个存储芯片的片选,由于A13是ROM的地址重复参加译码产生Y0,Y1两个译码输出,故用一与门,这样无论A13=0还是A13=1,都会选中同一片ROM。整个地址分配如下:

存储器及其接口

存储器的种类、特性和结构 一、分类 按元件组成:半导体M,磁性材料存储器(磁芯), 激光存储器 按工作性质:内存储器:速度快,容量小(64K?8Gbyte) 外存储器:速度慢,容量大(20MB?640GB)二、半导体存储分类 RAM SRAM 静态 DRAM 动态 IRAM 集成动态 ROM 掩膜ROM PROM 可编程 EPROM 可改写 E PROM 可电擦除 三、内存储器性能指标 1. 容量M可容纳的二进制信息量,总位数。 总位数=字数×字长bit,byte,word 2. 存取速度 内存储器从接受地址码,寻找内存单元开始,到它 取出或存入数据为止所需的时间,T A。 T A越小,计算机内存工作速度愈高,半导体M存储 时间为几十ns?几百ns ns=mus 3.功耗 维持功耗操作功耗 CMOS NMOS TTL ECL (低功耗.集成度高)(高速.昂贵.功耗高) 4、可靠性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越长,可靠性越高.跟抗电磁场和温度变化的能力有关. 5、集成度 位/片1K位/片?1M位/片

在一块芯片上能集成多少个基本存储电路 (即一个二进制位) 四、存储器的基本结构 随机存储器RAM 或读写存储器 一、基本组成结构 存储矩阵 寄存二进制信息的基本存储单元的集合体,为便于读写,基本存储单元都排列成一定的阵列,且进行编址。 N×1—位结构:常用于较大容量的SRAM,DRAM N×4 N×8 —字结构常用于较小容量的静态SRAM

2、地址译码器 它接收来自CPU的地址信号,产生地址译码信号。选中存储矩阵中某一个或几个基本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 两种编址方式: 单译码编址方式. 双译码编址方式 (字结构M)(复合译码) 存储容量

存储器和IO扩展实验,计算机组成原理

科技学院 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 2014--2015年度第一学期) 名称:计算机组成原理综合实验题目:存储器和I/O扩展实验 院系:信息工程系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李梅王晓霞 设计周数:一周 成绩: 日期:2015 年1 月

一、目的与要求 1. 内存储器部件实验 (1)熟悉ROM芯片和RAM芯片在功能和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相同和差异之处;学习用编程器设备向EEPROM芯片内写入一批数据的过程和方法。 (2)理解并熟悉通过字、位扩展技术实现扩展存储器系统容量的方案; (3)了解静态存储器系统使用的各种控制信号之间正常的时序关系; (4)了解如何通过读、写存储器的指令实现对58C65 ROM芯片的读、写操作; (5)加深理解存储器部件在计算机整机系统中的作用。 2. I/O口扩展实验 学习串行口的正确设置和使用。 二、实验正文 1.主存储器实验内容 1.1实验的教学计算机的存储器部件设计(说明只读存储器的容量、随机读写器的容量,各选用了什么型号及规格的芯片、以及地址空间的分布) 在教学计算机存储器部件设计中,出于简化和容易实现的目的,选用静态存储器芯片实现内存储器的存储体,包括唯读存储区(ROM,存放监控程序等) 和随读写存储区(RAM)两部分,ROM存储区选用4片长度8位、容量8KB 的58C65芯片实现,RAM存储区选用2片长度8位、容量2KB的6116芯片 实现,每2个8位的芯片合成一组用于组成16位长度的内存字,6个芯片被分 成3组,其地址空间分配关系是:0-1777h用于第一组ROM,固化监控程序, 2000-2777h用于RAM,保存用户程序和用户数据,其高端的一些单元作为监 控程序的数据区,第二组ROM的地址范围可以由用户选择,主要用于完成扩 展内存容量(存储器的字、位扩展)的教学实验。 1.2扩展8K字的存储空间,需要多少片58C65芯片,58C65芯片进行读写时的特殊要求 要扩展8K字的存储空间,需要使用2片(每一片有8KB容量,即芯片内由8192个单元、每个单元由8个二进制位组成)存储器芯片实现。对 58C65 ROM芯片执行读操作时,需要保证正确的片选信号(/CE)为低点平, 使能控制信号(/OE)为低电平,读写命令信号(/WE)为高电平,读58C65 ROM 芯片的读出时间与读RAM芯片的读出时间相同,无特殊要求;对58C65 ROM 芯片执行写操作时,需要保证正确的片选信号(/CE)为低电平,使能控制信 号(/OE)为高电平,读写命令信号(/WE)为低电平,写58C65 ROM芯片的 维持时间要比写RAM芯片的操作时间长得多。为了防止对58C65 ROM芯片执 行误写操作,可通过把芯片的使能控制引脚(/OE)接地来保证,或者确保读 写命令信号(/WE)恒为高电平。 1.3在实验中思考为何能用E命令直接写58C65芯片的存储单元,而A命令则有时不正确;

实验二:S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报告 实验二:S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 学院: 专业: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日期: 指导老师: 成绩评定: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

实验二 一、实验名称:S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实验 二、实验目的: 掌握静态随机存储器RAM工作特性及数据的读写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向存储器中指定的地址单元输入数据,地址先输入AR寄存器,在地址灯上显示;再将数据送入总线后,存到指定的存储单元,数据在数据显示灯显示。 2、从存储器中指定的地址单元读出数据, 地址先输入AR寄存器,在地址灯显示; 读出的数据送入总线, 通过数据显示灯显示。 四、实验设备: PC机一台,TD-CMA实验系统一套。 五、实验步骤: 1、关闭实验系统电源,按图2-4 连接实验电路,并检查无误,图中将用户需要连接的信号用圆圈标明。 2、将时序与操作台单元的开关KK1、KK3 置为运行档、开关KK2 置为…单步?档。 3、将CON 单元的IOR 开关置为1(使IN 单元无输出),打开电源开关,如果听到有…嘀?报警声,说明有总线竞争现象,应立即关闭电源,重新检查接线,直到错误排除。

图2-4 4、给存储器的00H、01H、02H、03H、04H 地址单元中分别写入数据11H、12H、13H、14H、15H。 由前面的存储器实验原理图(图2-1-3)可以看出,由于数据和地址由同一个数据开关给出,因此数据和地址要分时写入,先写地址,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关掉存储器的读写(WR=0,RD=0),数据开关输出地址(IOR=0),然后打开地址寄存器门控信号(LDAR=1),按动ST 产生T3 脉冲,即将地址打入到AR 中。再写数据,具体操作步骤为:先关掉存储器的读写(WR=0,RD=0)和地址寄存器门控信号(LDAR=0),数据开关输出要写入的数据,

存储器章节大作业

存储器章节大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存储器章节 一、填空题 1、对存储器的要求是容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为了解决这三方面的矛盾,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体系结构,即(高速缓存)、(主存)、(辅存)。 2、一个存储器的容量假设为M*N位,若使用A*B的芯片,(A

(完整版)第三章存储系统习题参考答

3.用16K×8位的DRAM芯片组成64K×32位存储器,要求: (1)画出该存储器的组成逻辑框图。 (2)设存储器读/写周期为0.5μS, CPU在1μS内至少要访问一次。试问采用哪种刷新方式比较合理?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是多少?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的实际刷新时间是多少? 解:(1)组成64K×32位存储器需存储芯片数为 N=(64K/16K)×(32位/8位)=16(片) 每4片组成16K×32位的存储区,有A 13-A 0作为片内地址,用A 15 A 14经2:4译码器产生片选信号,逻辑框图如下所示:(2)依题意,采用异步刷新方式较合理,可满足CPU在1μS内至少访问内存一次的要求。 设16K×8位存储芯片的阵列结构为128行×128列,按行刷新,刷新周期 T=2ms,则异步 刷新的间隔时间为: 则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发生的示意图如下 可见,两次刷新的最大时间间隔为t max t max=15.5-0.5=15 (μS) 对全部存储单元刷新一遍所需时间为t

t R=0.5×128=64(μS) 7.某机器中,已知配有一个地址空间为0000H-3FFFH的ROM区域。现在再用一个RAM芯片(8K×8)形成40K×16位的RAM区域,起始地址为6000H,假定RAM芯片有 总线为D 15-D 0,控制信号为R/和 信号控制端。CPU的地址总线为A 15-A 0,数据(读/写),(访存),要求: (1)画出地址译码方案。 (2)将ROM与RAM同CPU连接。 解:(1)依题意,主存地址空间分布如右图所示,可选用2片 27128(16K×8位)的EPROM作为ROM区;10片的8K×8位RAM片组成40K×16位的RAM区。27128需14位片内地址,而RAM需13位 片内地址,故可用A15-A13三位高地址经译码产生片选信号,方案如下:(2) 9.CPU执行一段程序时, cache完成存取的次数为2420次,主存完成存取的次数为80次,已知cache存储周期为40ns,主存存储周期为240ns,求cache/主存系统的效率和平均访问时间。 解:先求命中率h

最新计算机组成原理作业练习题

第四章作业 1填空题 1. 计算机中的存储器是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的,随机访问存储器的访问速度与储存单元的 物理位置无关。 2. 对存储器的访问包括_直接访问_和_串行访问_两类。 3. 2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器分为内存_和_外存_。在CPU执行程序时,必须将指令存在_ 内存③____中。 4.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储存容量、存取速度②、存储周期和存储器带宽。 5. 存储器中用单元地址号来区分不同的存储单元,1GB=②KB。 6. 半导体存储器分为①、②、只读存储器(ROM)和相联存储器等。 7. RAM的访问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①,任何存储单元的内容都能被② 8. 存储揣芯片由①、②、地址译码和控制电路等组成。 9. 地址译码分为①方式和②方式。 10.双译码方式采用①个地址译码器,分别产生②和③信号。 11.若RAM芯片内有1024个单元,用单译码方式,地址译码器将有①条输出线;用双译码方式,地址译码器有②条输出线。 12.静态存储单元是由晶体管构成的①,保证记忆单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存储的信息不需要②。 存储器芯片并联的目的是为了①,串联的目的是为了②。 14.计算机的主存容量与①有关,其容量为②。 1. 要组成容量为4MX8位的存储器,需要①片4MXl位的存储器芯片并联,或者需要②片 1MX3的存储器芯片串联。

16.内存储器容量为256K时,若首地址为00000H,那么末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 17.主存储器一般采用①存储器件,它与外存比较存取速度②、成本③。 18.三级存储器系统是指______这三级: 19.表示存储器容量时KB=_①_,MB=_②_;表示硬盘容量时,KB=③,MB=④。 20.只读存储器ROM可分为①、②、③和④四种。 21.SRAM是①;DRAM是②;ROM是③;EPROM是④。 22.半导体SRAM靠①存储信息,半导体DRAM则是靠②存储信息。 23.广泛使用的①和②都是半导体③存储器。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但④不如后者高,它们的共同缺点是断电后⑤保存信息。 24.CPU是按____访问存储器中的数据。 24.EPROM属于①的可编程ROM,擦除时一般使用②,写入时使用高压脉冲。 25.对存储器的要求是①,②,③。为了解决这三个方面的矛盾,计算机采用多级存储器体系结构。 26.动态MOS型半导体存储单元是由一个①和一个②构成的。

第三章 内存储器-教案

第三章内存储器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内存储器的概念和发展、结构和性能指标。 2、掌握内存条的区分、选购和测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内存条的区分、选购和性能测试。 三、教具使用: 计算机一台,多媒体幻灯片演示,内存条若干 四、教学方法: 分析法和问题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内存条的结构、选购方法,以及如何测试内存条。 五、教学过程: 导入:由人的大脑、书、纸张对比引入到内存储器的知识学习。 幻灯片或板书课题:第三章内存储器 一、基础知识-认识内存储器 提问:仓库对现代化工厂中的流水线的影响? 学生看书、思考并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并由仓库的作用引入内存条的工作原理,并进一步介绍内存条的的组成、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 1. 内存条的工作原理(作用):中转数据 2. 内存条的组成: 内存条主要由印刷电路板、内存颗粒、SPD芯片、金手指等组成。 3. 内存条的分类和区别 讲解主流三种内存条引脚和定位键(缺口) 4. 内存的封装和技术指标 二、制定选购方案-选购原则及分析 提问:计算机运行需要什么类型、多大内存才能够发挥最佳性能? 学生思考看书进行回答; 教师归纳、引导学生根据计算机实际使用条件确定计算机内存的各项参数,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选购。 1. 确定内存容量 影响内存容量的要素:操作系统、使用模式、硬件设备和用户类型 2. 确定内存带宽 应保证内存带宽与主板和CPU前端总线一致 3. 确定内存种类和条数 根据主板内存插槽(定位键)或说明书确定所需内存条种类;应确保使用的内存条数最少,避免多条内存之间出现兼容性故障,方便内存扩充 三、实战:内存储器的选购 提问:如何购买内存条?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利用幻灯片介绍各种内存颗粒和内存条的鉴别与选择。

存储器实验报告

计组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日期:2015 年4 月14 日学号:201308010227 姓名:吴晗 实验名称:存储器实验总分: 一.实验内容 1.随机存储器RAM的工作特性及使用方法 2.RAM数据存储和读取的工作原理 3.LPM类存储元件的定制 二.实验原理 原理图:

三.实验电路图: RAM电路图: addr[7..0]:地址输入 clk:时钟信号 we,rd;mem:控制信号,高电平有效 Initial_file.mif文件: 存储器电路图: i[7..0]:数据输入l[7..0]:总线数据 sw_bus:pc_bus:三态门控制信号 ld161,clr161,pc161:74161控制信号,控制置数,读取,清零,计数 ldar:74273控制信号 w,r,m:RAM控制信号

仿真图: 仿真说明: 时间参数:End Time:2.0us Grid Size:100ns 端口说明: clk:时钟信号 i[7..0]:数据输入l[7..0]:总线数据 sw_bus:pc_bus:三态门控制信号,控制数据输出到总线 ld161,clr161,pc161:74161控制信号,控制置数,读取,清零,计数 ldar:74273控制数据从总线读入 w,r,m:RAM控制信号 仿真说明: 0-100ns:无操作 100-200ns:sw_bus为0有效,从i读入01,74161置数状态,RAM默认状态,总线

数据01 200-300ns:sw_bus为0有效,pc_bus无效,从i读入01,74161保持状态,RAM默认状态,总线数据01 300-400ns:pc_bus为0有效,sw_bus无效,74161保持状态,RAM默认状态,总线数据01,ldar为1,跳入下一个地址 400-500ns:sw,pc_bus无效,74161保持状态,RAM读取状态,读取E1,总线E1 500-600ns:sw,pc_bus无效,74161保持状态,RAM读取状态,读取D2,总线D2 600-700ns:sw,pc_bus无效,74161保持状态,RAM写入状态,总线输入EE,写入RAM 700-800ns:sw,pc_bus无效,74161保持状态,RAM读取状态,读取EE,总线EE 800-900ns:pc_bus为0有效,sw_bus无效,74161计数加1状态,RAM默认状态,总线数据01在上升沿时变为02 900-1000ns:pc_bus为0有效,sw_bus无效,74161计数加1状态,RAM默认状态,总线数据02在上升沿时变为03,ldar为1,跳入下一个地址1000-1100ns:sw,pc_bus无效,74161保持状态,RAM读取状态,读取F3,总线EE在上升沿变为F3 1100-1200ns:sw,pc_bus无效,74161保持状态,RAM读取状态,读取F3,总线F3 仿真结论:仿真结果与理论相符,仿真成功 五.硬件验证 管脚分配: 选择FLEX10K-EPF10K20TC144-4器件下载验证与仿真结果相符,实验成功。

4-1存储器管理-作业[精品文档]

第四章存储器管理 1.选择题 1*.固定分区存储管理中,处理器设置的地址转换机构是。 A.界限寄存器B.上限寄存器 C.下限寄存器D.上限寄存器和下限寄存器 2.存储保护的工作通常由实现。 A.软件B.硬件C.文件D.硬件和软件配合 3.段页式存储管理中,访问快表失败时,每访问一条指令或存取一个操作数都要次访问主存。 A.1 B.2 C.3 D.4 4.在虚拟存储系统中,若进程在内存中占3块(开始时为空)采用先进先出页面淘汰算法,当执行访问页号序列为1、2、3、4、1、2、5、1、2、3、4、5、6时,将产生次缺页中断。 A.7 B.8 C.9 D.10 5.采用段页式存储管理,在CPU中应设置寄存器。 A.段表和页表控制B.段表控制C.页表控制D.界地址11.在可变分区分配方案中,在空闲区表中以空闲区长度按递减顺序排列适合于________算法。 A.最坏适应算法B.最先适应算法 C.最优适应算法D.首次循环适应算法 12.在存储管理中,提高内存利用率主要是通过功能实现的。 A.存储分配B.存储保护C.存储扩充D.存储共享13.在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为实现地址变换,应建立。 A.空闲区表B.分区分配表C.页表D.段表14.在下述存储管理方案中,管理方式要求作业的逻辑地址与占有主存的存储区域都是连续的。 A.段页式B.页式C.段式D.可变分区15.将主存空闲区按地址顺序从小到大登记在空闲区表中,每次分配时总是顺序查找空闲区表,此种分配算法称为分配算法。 A.最先适应B.最优适应C.最坏适应D.随机适应21.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 A.页式地址转换B.段式地址转换 C.静态重定位D.动态重定位 22.在可变分区存储管理中,最优适应分配算法要求对空闲区表项按进行排列。 A.地址从大到小B.地址从小到大 C.尺寸从大到小D.尺寸从小到大 23.在请求页式存储管理中,当查找的页不在中时,要产生缺页中断。 A.外存B.虚存C.内存D.地址空间24.在段页式系统中(无快表),为获得一条指令或数据,必须访问内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