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黄金周假日经济政策的反思.ppt
黄金周经济学分析

2012中秋国庆黄金周拥堵 的经济学思考
周亍岗
2012.10.10
宅在家里看堵车?
Page 2
Page 10
内需拉劢仍需多元化
假日经济可以更多元,拉劢内需可以从多个领域着手。目 前的经济収展水平决定了多数百姓还是大众消费者,正处 在由生存向享叐转发的过程中,追求的还是短期的享乐和 舒适。当创业时代到来时,旅游购物将成为小众,文化消 费、创业储备将成大众消费。 已迚入创业时代的国家和地区,会有很多百姓利用假期充 电,做创业谋划、参加短期高端培训,或者听音乐会,去 图书馆和博物馆、美术馆,享叐充实的精神生活。文化消 费成为大众消费。
Page 6
高速公路是否应该收费?
假设地价不公路的建造成本皆高,但没有管理的费用。如果公路毫无 拥挤,从社会的利益看,这公路应否收叏路费呢? 答案一公路花巨资建成后,覆水难收,历史成本丌是成本,所以没有 拥挤丌应该收费。 答案事:虽然建造费用再丌是成本,但除非公路建在沙漠地带,土地 一般有其他用途,公路毫丌拥挤,丌收费可能比丌上拆除公路把土地 转作其他用途。 答案三:公路建好后,丌拥挤丌收费,有谁还会再建公路呢? 答案四:如果指明要有拥挤才能收费,建造出来的公路会很窄。 总结:公路本身有没有成本,收费的经济准则一样:争叏租值极大化 不社会利益极大化没有冲突,使用公路的人的边际利益或用值要不其 他车辆因为拥挤而导致的损害的边际总和相等。
Page பைடு நூலகம்5
为何会堵车?是因为免费吗?
我国黄金周假日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2012年国庆黄金周为例

37旅游管理研究2013年07月下半月刊假日与旅游本不搭界,直到上世纪90年代,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之节假日逐渐增多,大众逐渐参与到旅游活动中。
特别是到了世纪之交,一年有了三个黄金周,大众旅游空前提高,局部地区出现了井喷式、爆发性增长。
由此,假日与旅游的关系便密切了。
假日旅游对拉动消费、扩大内需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也显而易见:商家短期成本剧增;消费者享受的服务质量明显下降;政府公共管理费用增加;对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迹造成了巨大破坏等。
而2012年的中秋、国庆黄金周,受天气晴好、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超长假期等多种利好因素影响,黄金周旅游火爆。
旅游收入的增长对扩大内需有积极推动作用,但高速公路和旅游景区为此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文以2012年国庆黄金周为切入点,重新审视我国的假日旅游制度。
一、2012年国庆黄金周旅游存在的问题(一)交通拥堵2012年国庆黄金周,国家决定高速公路对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免费通行,免费通行的时间为2012年9月30日0:00至10月7日24:00。
不少人害怕高速公路堵车,在9月30日早上提早驾车出行,但许多高速路严重拥堵,有的路段车龙绵延有20多公里。
在9月30日晚上,很多私家车主就将车停在了高速路收费口前,等待“免费大餐”。
到2012年9月30日零时许,许多高速路收费站车辆猛然上增。
高速路免费通行的政策让不少人考虑自驾车出游,于是车多、路堵成为2012国庆黄金周的关键词。
(二)旅游景区人数井喷在2012年国庆节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4.25亿人次,比2011年“十一”黄金周增长40.9%,纳入全国假日旅游统计预报体系的119个旅游景区(点),中秋节国庆节假日期间共接待3425万人次。
据统计,在2012年10月2日,故宫的游客接待量达到了18.2万人次,刷新了故宫日接待游客的最高值;西湖2012年9月30日的游客量为40万人次,而在2012年10月1日竟然达到90万人次;南京中山陵的游客量更是达到日均接待量的10倍等。
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利弊分析

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利弊分析摘要当代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产业规模最大,发展势头最强劲的产业。
旅游业发展之快,产业带动之强,使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先导产业。
在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由传统的接待事业一跃转变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近几年我国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的休闲生活方式悄然的发生着改变。
尤其是黄金周的出现,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选择出门旅游,旅游黄金周便应运而生。
旅游黄金周对我国旅游业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速了我国旅游的大众化步伐,尤其对经济的增长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旅游“黄金周”的日趋成熟,我国旅游“黄金周”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旅游“黄金周”交通、资源破坏、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信息和设施不足等问题开始突现。
本文首先对旅游黄金周这一概念加以说明,同时分析了我国旅游黄金周的发展的现状,在肯定黄金周旅游作用和地位的同时,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平衡其利弊,并为旅游黄金周的进一步完善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黄金周;旅游;带薪休假绪论(一)选题的目的及意义随着近几年我国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旅游黄金周的利弊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旅游发展中的焦点问题。
黄金周长假产生的背景,是当年的拉动消费,刺激内需。
然而许多学者在肯定黄金周积极作用的同时,更多的对旅游黄金周提出了质疑。
2007年4月24日,在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简称假日办)的新闻发布会上,假日办执行主任张希钦在答记者问时明确表示:假日办正在对黄金周长假制度进行研究。
可见如今就旅游黄金周的利弊问题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背景国务院1999年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
为了便于安排社会生产、人民生活和居民的中远程旅行,自2000年”五一”开始,将临近的双休日与法定假日“搭桥”,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
多数人都在这个难得的长假期间出门旅游,进而旅游黄金周便诞生了。
对“黄金周假日经济”政策的反思

对黄金周的反思“黄金周”是从日本舶来的休假方式。
1999年,中国国务院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将春节、“五一”“十一”的休息时间与前后的双休日拼接,从而形成7天的长假。
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假日旅游热潮席卷全国。
长假制度也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
动因黄金周制度出现的动因之一,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了刺激消费,拉动国内经济,促进国内旅游而做出的举措。
目的“长假”的制定,主要目的是推动“假日经济”,通过长假启动内需、创造出一些新的需求。
由于周末和节假日本来就是商业消费的集中时间,七天长假更是旅游、交通和商业集中时段,相对于商家赚钱的商机,媒体称为“黄金周”。
黄金周的弊端随着“黄金周”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其显而易见的弊端也越来越充分暴露出来。
黄金周综合征有:景点人满为患,交通负荷过重,景点景区(尤其重点保护的自然、人文遗产)不堪负荷破坏严重,生态严重受损,环境惨遭破坏,酒店价格上涨,供需矛盾凸出,服务质素下降,游客怨声载道等等。
特别是“黄金周”造成的全民的“群众性大运动”形式给社会工作和政府工作造成的影响和冲击更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
比如我们要和国际接轨,但每年的“黄金周”里,我们的党政和社会公益各部门除少量的人员值班外,几乎是处于歇业和停顿状态。
经济运作基本停止,与外商和外国政府的接洽和信息沟通无法进行,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的今天,“全民放长假、全国大放假”的休假制度已经远远偏离了国际轨道,很难适应日趋发展的经济社会。
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对拉动内需作用不大假日消费拉动经济效应也是一个伪命题。
据权威人士依据中国旅游业数十年的数据发现,所谓假日经济拉动经济增长,只不过是骗人的谎言。
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表明,实行黄金周休假制度前的1985年到1998年,14年间旅游业的增长基本保持在两位数以上;而1999年实行黄金周以后,除受非典影响的2003、2004两年,旅游业年收入的增长也基本保持在10%到13%左右,即使是在首次实施黄金周的1999年,旅游业总收入最高增长率也只达到16.4%。
假日经济反思

假日经济反思问题的提出自从1999年国务院开始实行国庆、劳动节放长假以来,黄金周、假日经济等名词运应而生,旅游业、运输业、零售业等行业在长假期间繁荣、火爆,企业收入骤然上升,由此,假日经济的研究引起人们的注意与重视。
许多学者从促进经济发展研究出发,把假日经济的积极作用归纳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以及改变消费结构和人们的消费倾向。
也有学者用规模效应、经济学原理,进行回归分析等,探讨假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但假日经济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景区的高负荷运转导致的污染、服务质量降低,交通运输、住宿业超负荷运转使得长假中的顾客满意度明显下降。
同时还出现了假日内社会治安问题、假日后上班族的假日综合症等。
假日休闲、家人团聚、健康、运动的真正意义似乎被人们忽略了。
由于质疑假日经济者增多,与支持假日经济者通过网络、报纸等媒体展开了激烈争论。
这说明假日经济的确值得重新思考与探讨。
下面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并较多从获得的不同看法意见的角度,对假日经济提出几个方面的疑问,对长假的本质提出思考。
假日经济质疑假日消费是否经济假日经济支持者认为,长假改变了人们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具体说来,主要是使消费者集中在假日内消费,这样就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节约商家成本、便于促销。
据中国经济景气最新统计,黄金周人们的消费主要集中于旅游、团聚、购物、娱乐四个方面。
从另一方面看,在收入即定的情况下,消费能力也是相对有限的,假日经济产生是人们平时消费积累后,集中于假日暴发。
换句话说,假日中的购买力旺盛是居民控制日常消费的结果,黄金周的作用便是把居民平时的消费集中到了假日中。
可对假日消费者来说,不但面对拥挤不堪的消费环境,消费价格(商业购物除外)也普遍上涨20%左右,实际上是一种比平时价格高,但服务质量未必更好的消费。
对一般的工薪族而言,为了假日能够旅游、娱乐,不得不在平时节衣缩食,导致非假日期的购买力萎缩,虽然有了假日时购买力的大释放,却又导致整个社会消费的不均衡。
十一黄金周的制度分析35页PPT文档

隔周双休制
在不增加现在的双休日总量的前提下,隔周 双休,即前一周休息两天,后一周休息一天, 如此循环,每个月可以挪出两天,一个季度 集中休假一次,就有6~8天。于是形成一个结 构性黄金周,一年四个季度,就有四个结构 性黄金周,再加上现有的三个黄金周,一年 可以形成七个黄金周。这样没有增加假日的 总量,也就意味着各个方面的负担不会增加, 但起到了调整时间分配和分流的作用。
高速堵成停车场
堵车百态
免费高速公路制度
中秋国庆期间,高速公路免费通行可谓“喜 忧参半”,喜的是高速公路免费通行节省了 人们的出行费用,忧的是汹涌的车流也让部 分路段成了“停车场”。不管过程如何,但 结果是,中秋国庆期间,公路出行人数达到 新高,让各地与旅游相关的产业赚得“钵满 盆满”,高速公路免费通行政策对于拉动消 费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中国“假期病”的制度分析
——“十一”黄金 周
一、现象阐述 二、原因制度分析 三、对策
一、现象阐述
——黄金周变成了黄金“粥
10月1日,杭州西湖涌金桥人头攒动
“血肉”长城
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的人群
二、原因制度分析
免费高速公路制度 缺少带薪休假制度 门票优惠价格制度 在线旅游市场的价格战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中国自觉不自觉的一些传统恶习
增加方案
基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节假日制度改革的第 一个方案就是增加两个公共假日,把总的公共假日 时间由10天扩展到12天,把清明、中秋作为公共假日, 弘扬传统文化,产生部分时间分流作用。从公共假 日格局看,是1(元旦)、3(春节)、1(清明)、 3(五一)、1(中秋)、3(国庆)。这样,就会自 然形成三大两小的实际黄金周格局。这样依传统文 化而定的三个黄金周就不仅仅是休假制度和生活质 量的提高,也是一种文化价值的传递,以及通过营 造喜庆气氛培育以仪式、礼节构筑的社会关系,达 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旅游局十一黄金周工作总结PPT

Part
05
安全管理及应急处理能力评估
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情况
排查范围
对旅游景区、酒店、交通工具等 进行了全面排查。
整改效果
经过整改,安全隐患得到了有效 治理,确保了旅游活动的安全。
排查结果
共发现安全隐患XX处,主要集中 在景区设施、消防安全等方面。
整改措施
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制定了 具体的整改措施,并明确了责任 人和整改时限。
安全隐患防控
针对旅游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安全 隐患,如交通事故、火灾等,加 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确保游
客安全。
旅游服务质量提升
针对游客反映的旅游服务质量问 题,如导游服务不规范、景区设 施不完善等,加强培训和设施投
入,提高服务质量。
Part
02
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
资源整合情况分析
资源整合程度
全面梳理和评估了区域内的旅游 资源,实现了较高程度的资源整 合。
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选拔等方式,引进优秀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服务团队。
Part
04
宣传推广与市场拓展成效
品牌形象塑造与传播途径
精准定位
明确“美丽中国,魅力之 旅”品牌定位,突出自然 风光、人文历史、民族风 情等特色。
传播矩阵
构建包括电视、广播、报 纸、杂志、网络等全媒体 传播矩阵,提高品牌影响 力。
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实施效果
01
02
03
应急预案制定
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 ,制定了完善的应急预案 ,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 难、公共卫生事件等。
演练实施
在黄金周前,组织开展了 应急演练活动,提高了应 急处理能力和协同作战能 力。
效果评估
十一国庆黄金周假日经济话保险PPT演示课件

…………
关注假日经营
消极的观念:
会妨碍我们节假日出门拜访客户;
积极的观念:
会增加我们节假日拜访客户的信心和勇气。
关注假日经营
阿基米德:
给我一个支点, 我能撬起地球。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
达到每日新增准主顾三名!
•
万一网制作收集整理,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转发,
违者必究
关注假日经营
心中有很多疑虑:
假日拜访是否影响客户享受天伦之乐 是否破坏客户的休闲情调 是否被客户拒绝的概率大于平日 寿险产品是否像其他消费品一样适合假日营销
关注假日经营
林肯是这么说的:
林肯小时候,父亲用低廉的价格购买了一块很大的牧场,牧场上散落 着许多巨大的石块,既碍眼,有影响牧草的生长。
林肯母亲提议将这些大石块搬走,林肯父亲却坚决反对,他认为这些 大石块不是独立的个体,是与远处的群山连接在一起露出地面的一个个小 山头。
有一天,林肯的父亲将出远门很长时间,林肯的母亲带领孩子们和牧 场上的工人一起搬走了这些大石块。原来这些大石块并不像林肯父亲所想 象的那样完全不可撼动,那只是林肯父亲个人主观想象而已。
赶快行动吧,过一个非常国庆!
关注假日经营Biblioteka 国庆首日游客爆棚 西湖断桥已告“沦陷”
关注假日经营
国庆首日游客爆棚 西湖断桥已告“沦陷”
关注假日经营
国庆首日游客爆棚 西湖断桥已告“沦陷”
关注假日经营
国庆首日游客爆棚 西湖断桥已告“沦陷”
关注假日经营
假日经济
是指商家根据目标市场在节假日期 间的特点,采用有效的营销手段,达 到有效销售的目的,与此同时扩大企 业和产品的知名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要分析:
社会经济角度: 1、对拉动内需作用不大; 2、长假边际效应递减; 3、长假的成本。
社会公平角度:制造隐性不公 文化建设角度:掩盖了节日的历史内涵 旅游业发展不能急功近利
存变之议:
尽管现行“黄金周”制度的弊病已日益显示出来,但由于 制度改变的成本等原因, “黄金周”制度不会在近期内被 取消,但制度的修正却又势在必行。 转变观念 借鉴和引入国外的带薪休假制度 加快环境立法,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案例分析
对“黄金周假日经济”政策的反思 厦门大学2003级MPA 曹琦
本专题课件选自:
厦门大学2003级MPA 税务班 ——李子飞
案例
把为期一周的长假称为“黄金周”,开始于2000年,其目 的有二,一是聚集民众休闲经济,扩大内需。
但是,这种把假期人为地聚集在一起的“黄金周”,上述 的效用是威力不减,还是时过境迁?是利大于弊,还是弊 大于利?这几年,“黄金周”的效用与需要性,似乎受到 了越来越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