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汉叠词的比较与翻译

合集下载

论唐诗中叠词的英译——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为例

论唐诗中叠词的英译——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为例

day i come back bare in heart.
特殊含义。例(4):
这首诗是孟浩然前往京师,参加进士考试,落榜后
原文: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张若
回襄阳临别前写给王维的。这两句诗描写的是他落第后 虚《春江花月夜》)
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寂寂”两字,既是写实,
许 译:She follows the rolling waves for ten thousand
——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为例
雒靖雯
(陕西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摘 要:作为传统诗歌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叠词的使用能使诗词更具形象性、确切性和音乐性,达到
语言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汉语常用叠词,而英语则避免重复,如何在英语中再现叠词赋予唐诗的音韵美、
意象美、表达美是唐诗英译的一大难题。本文以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中叠词英译的翻译为例,探
的新语言构筑起一座玲珑璀璨的宝塔,它的每一个词语 个问题涉及诗的“音美”,主要包括押韵、重复以及如
都附丽在分行的外形上而变得悦目动听,闪射出诗人独 有的感情色彩。”[2]
叠词是传统诗歌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艺术手法,“叠
何再现原诗的节奏。译者面临的第三个问题则是如何再 现原诗的“形美”,“形式美主要包括诗歌的视觉形式, 以及诗歌的语言形式。”[5]
回环翻译法指的是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对应的重叠词 为读者描绘出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
时,并且叠词在原诗中表达一种时间或是状态持续的情 夜清幽的意境美。
况下,就可以将其翻译成“名词 +after/to/by+ 名词”的
收稿日期:2019-07-03 作者简介:雒靖雯(1996—),女,陕西宝鸡人,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笔译专业 2018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 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

英汉词语对比与翻译
指称意义(referential meaning)或概念意义(ideational meaning)是语言符号和它所描绘叙述的主观世界或客观世界 的实体或事件之间的关系。
言内意义(intralingual meaning)或语篇意义是句子成分与 句子成分之间或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它决定着行文的韵律节 奏,如何衔接连贯,达到何种修辞效果等。
“三包”:包修、包退、包换
The three guaranteed R’s: repair, replacement and refund.
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Orient/gear educational work to the needs of modernization, the world, and the future
①She can be scornful of those ②who are not tough in either performance or philosophy, ③ reserving for them her ultimate pejorative, “wet”, ④which in her lexicon is an accusation of gutlessness.
三围
bust, waist and hips vital statistics 三资企业
Chinese-foreign joint ventures, cooperative enterprises and exclusive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或 Sino-foreign joint ventures, cooperative businesses and exclusively foreign-owned enterprises in China

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百万美元宝贝》中麦琪性格男性化形成原因分析2 圣诞节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调查研究3 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的对比4 幸福婚姻中爱情与金钱并重——论《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5 三星公司营销策略研究6 浅谈英语影片名的翻译7 中西服饰文化差异对语言的影响8 爱神简论9 解读《爱玛》中的女性主体意识10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11 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政治观12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13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14 Styl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Financial Reports15 The Two Mrs.De Winters of Manderly─The comparison between “I”and Rebecca16 Women’s Image in Pygmalion17 An Analysis of Gothic Features in Poe’s The Cask of Amontillado18 归化、异化翻译策略比较研究:以《简•爱》两个汉译本为例19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20 男女生英语学习差异比较研究21 从《荆棘鸟》中三个女性形象解读女性主义发展22 旅游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分析23 A Study on the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24 理性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结合——从“灰姑娘情结”看简奥斯汀的作品25 A Brief Study of Anti-female Bias in English26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简爱的女性意识27 英汉“走类”动词短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28 《圣诞欢歌》中斯克罗吉的性格分析29 浅析公示语的翻译30 A Brief Study of Bilingual Teaching in China--from its Future Developing Prospective31 中西方空间观对比研究32 Coincidences and Images in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Tess of the D’Urbervi lles33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34 英汉委婉语的对比与翻译35 从许渊冲“三美论”看中国古典诗歌翻译的不可译和创造性再现36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37 温和的反叛者——论《小妇人》中的女性群像38 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及在广告中的应用39 从数字的联想意义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40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41 论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有效沟通42 分析《简爱》和《名利场》中的女性主义43 A Contrastive Study on Language Featur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Proverbs44 《看不见的人》的主人公形象解析45 中英文商标翻译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46 凯特•肖邦《觉醒》中女主人公女性意识的觉醒47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的圣经原型人物解析48 浅析《远大前程》中主人公皮普性格发展的形成因素49 An Analysis of Gilmore’s American Existentialism in The Executioner’s Song50 浅议《女勇士》中的个人英雄主义51 “赞同”在英语商务谈判中的应用52 埃德加爱伦坡哥特小说中的死亡主题探索53 解读奥斯丁小说《诺桑觉寺》对哥特传统的模仿与颠覆54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55 论苔丝悲剧的根源56 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研究蔑视女性的词汇表达法57 解析电影《黑暗骑士》中的美国个人英雄主义58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霍尔顿•考尔菲德的性格特征59 英语歧义现象及其在广告中的应用60 学习动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61 论《汤姆琼斯》中流浪汉模式的继承与创新62 论《红字》中“A”的象征意义63 论查尔斯.狄更斯的现实主义风格64 探析国际贸易中的跨文化风险65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66 基于会话含义理论分析电影《飘》中女主角郝思嘉的性格特征67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68 麦当劳成功之道69 《善良的乡下人》的喜剧性分析70 灵魂的真实——《达洛卫夫人》意识流剖析71 《苍蝇》的叙事艺术及悲剧主题探究72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Grammar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English Classes73 NICE V.S. P&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Segmentation74 西方骑士精神与中国侠义精神的比较研究—以《亚瑟王之死》和《水浒传》为例75 浅谈奥巴马演讲中的语用策略76 A Study on the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in the Sino-American Joint-Venture Enterprise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angan & Ford Motor Company77 从大学校训看中西方大学文化差异78 浅析《还乡》中游苔莎的悲剧根源79 《愤怒的葡萄》中的圣经原型80 论《白鲸》象征手法的运用81 《紫色》中的女性主义解读82 论《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中象征主义的使用83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84 论苔丝悲剧的成因85 中国文化特色词汇的音译与中国文化的传播86 The Cultural Predicament and Transcendenc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the Allusion in News87 影响英语阅读效果的主要因素与策略——针对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88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89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缺省和补偿90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之对比研究91 论狄兰托马斯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92 房地产广告的英译研究93 汉英“眼”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94 The Changes of Women’s Status i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95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广告翻译的策略96 非言语交际在“别对我撒谎”中谎言分析的作用97 浅谈中西体态语的差异98 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99 A Comparative Study of Jane Eyre and Vanity Fai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ess in Victorian Age100 英语商标的汉译原则及策略101 An Embodiment of Virtue--- A Moral Insight into the Image of Tess102 英语课堂中的非传统学习策略103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104 英语语言性别歧视研究105 论英语习语的语言和文化功用106 斯嘉丽的新女性形象探析107108 从美学角度浅谈英文电影片名的翻译109 (英语系经贸英语)国外对华“双反”的现状、原因及对策研究110 A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Confucianism and Christianity111 Women’s Roles in the Family Based on the Bible112 简爱与林黛玉的形象比较分析113 NBA和CBA的文化差异分析114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15 解析《红字》中的红与黑116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117 解读《喜福会》中吴夙愿与吴精美母女之间被误解的爱118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119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120 电影《木兰》中的动物形象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121 试析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翻译122 论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123 翻译美学理论下的唐诗英译意境美研究124 王尔德家庭道德观在《认真的重要性》中的体现125 论托马斯•哈代诗歌中的死亡意识126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127 英文商标的汉译128 环境与命运——从自然主义的角度分析《美国悲剧》中的克莱德129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130 A Cultural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Chinese Names131132 精神危机下的自我救赎--对索尔贝娄《赫索格》中社会异化与身份认同的解读133 亚哈与桑提亚哥人物的对比研究134 论《梅丽迪安》中主人公梅丽迪安的觉醒135 目的论视角下的公司简介汉英翻译136 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策略137 移民影响下的美国文化特点分析138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139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y Analyzing Brand Names140 从语言角度分析《功夫熊猫》中中西文化的交融141 An Analysis of Bernard Shaw’s Pygmal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personal Function 142 Risk Comparing of Documentary Collection and Letters of Credit143 浅谈英语“根据”表达法144 比较研究中美商务谈判中决策过程的异同145 从《拦截魔人岛》中的邪恶三位一体分析蒙特哥利死亡的必然性146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与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147 《蝇王》中神话元素的象征意义148 《达•芬奇密码》中的女性主义149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150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151 英语新闻标题中的修辞及其翻译152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153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154 动物词在中英文化中的喻义及其翻译155 英语商务合同的文体特点及其汉译156 跨文化视角下研究英汉民俗词语的不等值翻译157 论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景创设158 从《喜福会》看中国女性在美国的职业倾向159 论《傲慢与偏见》中婚姻选择的经济动因160 绽放在“金字塔”上的玫瑰---《纯真年代》主要女性角色分析161 《宠儿》中黑人母亲角色的解读162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163 解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帽子和鸭子的象征意义164 青少年英语口语教学中的焦虑与对策165 试论爱伦•坡的哥特式风格——以《厄舍古屋的倒塌》为例166 英语外教与中国英语教师写作教学风格对比研究167 爱伦坡的分析方法在“厄舍屋的倒塌”中的应用168 浅析委婉语的构造方式及功能169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170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171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飘》中斯嘉丽•奥哈拉的性格特征172 “eye”的认知分析173 论盖茨比悲剧的必然性174 对爱伦坡侦探小说犯罪心理的分析175 论密西西比河对马克吐温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影响176 哲学视角下的中英数字对比研究177 《隐形人》(混战)中的象征手法分析178 EFL Learning Strategies on Web-based Autonomous Learning179 汤姆叔叔的小屋中汤姆形象分析180 培养元认知策略,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181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182 英语委婉语的表达模式和应用183 电视公益广告的多模态话语分析184 班德瑞曲名汉译策略之解析185 On Morality in Shakespeare’s Macbeth186 《生活大爆炸》言语幽默语用分析187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学习动机促进法188 论政治文本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189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190 圣经典故的翻译191 论女性的牺牲——对《儿子与情人》中女性形象的分析192 浅谈《旧约》中女性的形象和地位193 Rhetorical Art and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Suggestions of Business Transaction Correspondence194 文化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195 汉英叠词对比研究及其翻译196 The Study of Symbolism in Moby Dick197 中外酒文化差异分析198 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现状与对策199 构建和谐社会——以美籍黑人的种族歧视为例200 对《雾季的末日》主题的解读。

叠词英译

叠词英译

小议汉语叠词及其翻译【摘要】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是体现语言韵律美、形象美、修辞美的典型手法,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叠词的运用不仅是我国诗歌创作的一大传统,在多种文学体裁及日常生活语言中也运用广泛。

但是由于中英文不同的表达方式,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中的叠词,很难有效的翻译成英语。

本文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叠词进行归纳对比,初步提出了一些汉语叠词尤其是诗歌叠词的英译方法,并就此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叠词;对比;诗歌叠词;英译方法1.引言叠词又称叠字、重叠词、叠音词或叠音,就是把同一的字或单音节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

陈宏薇主编的《汉英基础翻译》一书对叠词做了这样的分析:‚叠词是汉语中一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作为构词现象和修辞手段,叠词在汉英语中都有存在,其基本功能不仅在于增添声音美,调节音节,而且还能表达不同语气、程度和感情色彩,加强语言的形象性。

(魏志成,2006:366)汉语中叠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因为汉语单音节的特点便于字和词的重叠。

相比较而言,英语因为是多音节语言且音节参差不齐,所以使用叠词远远不及汉语普遍。

2.汉英叠词类型及其功能对比2.1 汉语叠词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叠词分成不同的类型。

汉语的名词、数量词、副词、代词、形容词、动词以及拟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1)AA式:天天看看样样红红(2)AAB式:毛毛雨洗洗手刷刷牙写写字(3)ABB式:眼巴巴水汪汪凉丝丝亮堂堂(4)AABB式:高高兴兴三三两两滴滴答答卿卿我我(5)ABAB式:一个一个雪白雪白飞快飞快(6)A一A式:看一看试一试(7)A了(一)A式:看了看(看了一看) 试了试(试了一试)(8)A呀/啊A式:唱呀唱走呀走读啊读(9)A着A着式:说着说着数着数着跳着跳着(10)A里AB式:糊里糊涂娇里娇气罗里罗嗦此外还有一些重叠搭配形式,例如: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式(一举一动)、A又A式(一瓶又一瓶)、A是A式(说是说,做是做)等等。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英译对比研究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英译对比研究

汉语形容词重叠式及其基式英译对比研究IntroductionChinese language has a unique feature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which means that two or more identical or similar adjectives are combined together to create a new adjective that expresses a stronger or more intensified meaning. This feature is called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or “adjective doubling” in Chinese grammar and is widely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and media. For example, “红红的苹果” (red-red apple) and “大大的阳光” (big-big sunshine) are examples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However, the translation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has always been challenging for English speaker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reduplicated adjectives in Chinese and their translations in English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different examples.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reduplication forms and the basic forms of adjectives,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how these features are transla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Adjective Reduplic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Adjective reduplication is a common feature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which is often used to express emphasis, intensity, and emotion. Generally, the reduplicated adjective is formed by repeating the same or a similar adjective, and the repetition can be one or several times. For example, “小心” (be careful) can be reduplicated as “小小心心” (extracareful). Another example is “美丽” (beautiful), which canbe reduplicated as “美美丽丽” (extra beautiful).There are different types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most common types are full reduplication, partial reduplication, and sound imitation.Full reduplication means that the entire adjective is repeated, such as “黑黑的” (black-black) and “高高的”(tall-tall). Partial reduplication means that only part ofthe adjective is repeated, such as “冰冷的” (icy-cold) and “灰暗的” (gray-dark). Sound imitation means that the reduplicated adjective imitates the sound of the object orthe feeling, such as “哗啦啦的” (crashing) and “咕噜咕噜的” (rumbling).Basic Forms of Adjectives in Chinese LanguageThe basic form of an adjective in Chinese language is a single word or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haracters. The basic form does not include any reduplication or any other modification. For example, “美” (beautiful), “高” (tall), and “黑” (black) are basic forms of adjectives in Chinese language.Comparison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and Basic Form in Chinese and EnglishAs mentioned earlier, the translation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is challenging for English speakers. In some cases, it is impossible to translate the reduplicatedadjective into English while maintaining the same meaning and intensity. In other cases, English speakers may need to use alternative expressions or phrases to convey the same meaning.Here are several examples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and their basic forms in Chinese and English:1. 热闹 (re nao): lively, bustling热闹热闹 (re nao re nao): extremely lively, verybustling2. 美丽 (mei li): beautiful美美丽丽 (mei mei li li): extremely beautiful, very stunning3. 快乐 (kuai le): happy快快乐乐 (kuai kuai le le): very happy, joyously4. 直 (zhi): straight直直的 (zhi zhi de): extremely straight, very direct5. 新 (xin): new全新 (quan xin): completely new, brand new6. 高 (gao): tall高大 (gao da): tall and big7. 冷 (leng): cold冰冷 (bing leng): icy cold8. 黑 (hei): black漆黑 (qi hei): pitch blackFrom the above examples, we can see that the basic forms of adjectives in Chinese language are often single words or 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characters, while the reduplicated adjectives are more complex and expressive. Moreover, the reduplicated adjectives are usually used to express emotions, feelings, and intensities that aredifficult to convey with basic form adjective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is a unique feature in Chinese language,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daily communication, literature, and media. The reduplicated adjectives can express emotions, feelings, and intensities that are difficult to convey with basic form adjectives. However, the translation of adjective reduplication ischallenging for English speakers and requires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the reduplication forms and the basic forms of adjectives,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how these features are translat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论英汉叠词的比较与翻译

论英汉叠词的比较与翻译
— 144 —
唱词的节律和旋律。例如,阎肃写的《你好吗》“在这安安静静的黄昏,谁 弹起叮叮咚咚的琴?带着缠缠绵绵的思绪,敲打我空空荡荡的心。望着 清清亮亮的明月,轻推开吱吱呀呀的门。把我牵牵挂挂的问询,托付给飘 飘荡荡的云。你好吗?你好吗?真真的思念你,我最亲最近的人,知音隔不 断,天各一方,月共一轮,你好吗?你好吗?深深的想念你,我最疼最爱的 人,让平安和祝福,永远伴随我们,甜甜蜜蜜的一生。”在这首歌词里,因 为几乎每句都巧妙使用了叠音词,所以歌词本身没配曲就有很明显优美 的韵律,诵之感觉声音迭宕起伏,缓急有序,锤荡心田。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How the pretty ladies talk—
漂亮女士如何闲扯— ——
Tittle tattle, tittle tattle!
叽叽喳喳,叽叽喳喳!
Like their patters when they walk—
正如她们步履轻捷— ——
Pittle pattle, pittle pattle. (E. Darwin)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tittle tattle”被译成了汉语的“叽叽喳喳”,可谓是形音义结合翻译 的典范。实际上,英语的头韵是英语的骄傲,是英语获得音韵美的台柱, 而汉语的叠音词则是另一道更加绚丽的风景线。再如:
青青河畔草,
Green, green spreads the bank-side grass,
胡雁哀鸣夜夜飞,
It’s the wild geese honking from night to night we hear,
胡儿眼泪双双落。(唐·李新《古 And Tartar soldiers we see shedding
从军行》

从音律美的角度分析叠词的英译

从音律美的角度分析叠词的英译

从音律美的角度分析叠词的英译《匆匆》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文章朴素缜密、清丽脱俗,被许多翻译家译成英文。

本文选取朱纯深和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对比,从英汉语言音律美的角度探析叠词英译。

旨在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音律特征,从而更好地对叠词进行翻译。

关键字:音律美叠词《匆匆》译文对比一、引言《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不可多得的优美散文。

作者用活泼的文笔,描写“时间”这一不断变化的形象。

文章细腻地刻画了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揭示出既然来到这世上就不能白走一遭的主题思想。

《匆匆》全文以十一个问句为情绪涨落的线索。

问而不答,飘忽而过,既显作品的流畅,又显诗绪的跳动,使时间的形象得以迅速展开。

《匆匆》中叠字的运用使文章的语言具有音韵美、节奏美,例如:阳光是“斜斜”的,它“轻轻俏俏”地挪移,我“茫茫然”旋转,时间去得“匆匆”,它“伶伶俐俐”跨过等……这些叠字的运用,引起读者情绪的波动,通过语言的音律表现出来,将情和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由于英语和汉语都有各自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把《匆匆》译为英文时,原文的音韵美很难完全保留。

英汉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都体现在不同的方面,只有掌握了两种语言不同的音韵特征,才能更好地将原文的音韵美传递给译文,使译文产生与原文相同的审美效果。

二、汉语和英语的音韵美汉语的音韵美主要体现在其声调的抑扬顿挫。

汉语分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使汉语的发音产生了音乐特征。

汉语主要通过叠词、拟声、押头韵等来展现其音韵美。

其中,叠词所体现出来的音乐美感最为明显,例如“潺潺溪水、千里迢迢、平平安安”等。

另外,还有一些拟声叠词,例如“叽叽喳喳、嗡嗡叫、叮叮咚咚”等。

押头韵的词语,例如”蒹葭、尴尬、忐忑”等。

英语的音韵美主要通过头韵、尾韵和拟声的方式展现出来。

头韵是一种辅音相同的现象,即两个以上的词的词首辅音相同。

此外,并列的词中任何一个音节的辅音相同也是头韵的一种。

英语的头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

浅析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浅析汉语叠词及其英译

浅析汉语叠词及其英译英本2047班舒菲200407264[摘要]叠词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次重叠使用,以增加语言的生动性与形象性。

叠词大量存在于汉语中,其英译颇为不易,本文试就汉语中的叠词及其翻译作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汉语叠词;翻译〇引言叠词(Reduplication)又称叠字、迭字、重叠词、叠音词或称叠音,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即将两个音、形、义完全相同的词重叠使用,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叠词的使用也是汉语的特色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中就强调指出,叠词的使用是形象描写客体,反映主观情感的需要。

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艺术统一的修辞效果。

本文试就汉语中叠词的翻译作初步探讨。

一、汉语叠词的类型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叠词分成不同的类型。

从汉语类型学角度看,有单一重叠、双重叠和部分重叠;按重叠形式叠词可以分成AA型,AAB型,AABB型,ABAB型,AABC 型,BCAA型,ABAC型等;按词性可以分成名词重叠、动词重叠、形容词重叠、副词重叠、数词重叠、代词重叠、象声词重叠等等。

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类。

1.AA型:想想年年蓝蓝人人2.AAB型:洗洗脸梳梳头练练字毛毛雨3.ABB型:热烘烘光溜溜笑咪咪一袋袋4.AABB 型:白白胖胖恭恭敬敬三三两两日日夜夜5.ABAB 型:活动活动潇洒潇洒一双一双飞快飞快6.A一A 型:学一学聊一聊瞧一瞧找一找7.A 了(一)A 型:唱了(一)唱看了(一)看讲了(一)讲亲了(一)亲8.A 呀 / 啊 A 型:笑呀笑跳呀跳打呀打跑呀跑9.A 着 A 着型:听着听着找着找着说着说着读着读者10. A里 AB 型:怪里怪气俗里俗气糊里糊涂罗里罗嗦此外,还有其他一些重叠搭配形式,例如:AABC型(振振有辞)、BCAA型(衣冠楚楚)、ABAC型(一点一滴)、A都AB不型(吃都吃不饱)、A是A型(说是说,做是做)、A就A型(去就去)、A+动词+A型(手挽手,肩并肩),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胡雁哀鸣夜夜飞,
It’s the wild geese honking from night to night we hear,
胡儿眼泪双双落。(唐·李新《古 And Tartar soldiers we see she. (许渊冲译)
此处的名词性重叠词“夜夜”和量词重叠“双双”分别被译为“from night to night”和“tear on tear”,night 和下一行的 tear 分别各自形成了头 韵。基本上保留了原作的神韵。
科技信息
人文社科
论英汉叠词的比较与翻译
湖北民族学院外国语学院 杨晓琼
[摘 要]叠词是常见的修辞手段,体现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叠词的使用可以使语言形式和内容达到完美的统一。本文通 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叠词在构成方式、修辞功能等方面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对应法、利用并列结构、押韵以及再创造等叠词的翻译 方法。 [关键词]叠词 构成方式 修辞功能 翻译
另外,英语中有些叠词作动词 \ 形容词用,汉译时可考虑也用汉语 的动词 \ 形容词重叠式:
She is always dillydallying on the way to school. 她上学的路上总是磨 磨蹭蹭。
Motorcycles put - putted through the crowds. 摩托车噗噗地驶过人群。 We wanted things to be completely above board and no hanky - panky. 我们要求把事情完全摆在桌面上,而不是鬼鬼祟祟。 The little boat teeter - tottered in the heavy sea. 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海 中上上下下颠簸。 4.2 在对应叠词缺失的情况下,尽可能采取其他方法把形音义尽量 结合 4.2.1 将汉语叠词译成英语的平行结构 河塘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朱自清《荷塘 月色》) Skirting the lotus pond ,far and near , high and low, are trees among which willows predominate. (王椒升译) 假日里,青年人双双对对漫步在公园里。 The young people in pairs and couples rambled about the park on holi- days. 现在我们的衣服干干净净,但过去我父亲却穿得破破烂烂。 My clothes are neat and clean, but my father’s were torn and worn. 英文中 neat 即可表示“干净”的意思,但是如果不用 neat and clean 这一并列结构的话,原文中 AABB 式的重叠便失去了在译文中形式对
bye-bye
pooh-pooh
chop-chop
音节近似重叠 dilly-dally
tittle-tattle
rickrack
特殊重叠
step-by-step time after time dog-eat-dog
叠词能起到传达语气、感情、拟声、强调和创造意象的作用,叠词的 使用可以创造非常生动的形象,从而达到韵律美、意象美和表达美的效 果。如:
— 144 —
唱词的节律和旋律。例如,阎肃写的《你好吗》“在这安安静静的黄昏,谁 弹起叮叮咚咚的琴?带着缠缠绵绵的思绪,敲打我空空荡荡的心。望着 清清亮亮的明月,轻推开吱吱呀呀的门。把我牵牵挂挂的问询,托付给飘 飘荡荡的云。你好吗?你好吗?真真的思念你,我最亲最近的人,知音隔不 断,天各一方,月共一轮,你好吗?你好吗?深深的想念你,我最疼最爱的 人,让平安和祝福,永远伴随我们,甜甜蜜蜜的一生。”在这首歌词里,因 为几乎每句都巧妙使用了叠音词,所以歌词本身没配曲就有很明显优美 的韵律,诵之感觉声音迭宕起伏,缓急有序,锤荡心田。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tittle tattle”被译成了汉语的“叽叽喳喳”,可谓是形音义结合翻译 的典范。实际上,英语的头韵是英语的骄傲,是英语获得音韵美的台柱, 而汉语的叠音词则是另一道更加绚丽的风景线。再如:
青青河畔草,
Green, green spreads the bank-side grass,
郁郁园中柳,
Lush, lush grows the garden willows,
盈盈楼上女,
Fine, fine stands upstairs the lass,
皎皎当窗牖。 (古诗十九首之二)
Fair, fair her shape behind the windows(. 吕叔湘译)
这首诗中的“青青、郁郁、盈盈、皎皎”都是汉语中的形容词重叠,译 者将它们分别用英语中同样重叠的形容词来代替,使英译的意境美和 形式美与原作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And bubbling and troubling and doubling, And rushing and flushing and brushing and crushing, And flapping rapping and clapping and slapping, And dashing and flashing and dashing… Robert Southy: How Does the Water Come Down at Lord 英国浪漫主义“湖畔派”诗人罗伯特·骚塞在诗中用了许多拟声叠 词,描写河水的流动,由潺潺流水变为滚滚浪涛,波涛拍岸,浪花点点, 展示出流水明快生动的画面,使读者感觉如站在河畔一般,耳目一新, 倍感亲切。又如: 行行过太行,迢迢赴延安。细细河故旧,星星数鬓斑。 On and on past Taihang we walk, By and by to Yan’an we make our way. Again and again with old friends we talk, One by one we count our hair gray.(许渊冲译) “行行”、“迢迢”、“细细”和“星星”的使用产生了形象生动的效果。 在翻译过程中,许渊冲教授恰当地选用了四组叠词“on and on, by and by, again and again, one by one”保留了原文的特色、风味和意象。 4. 对翻译的启示 英汉叠词翻译是作品翻译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英语中的叠词在 汉语中如何表达,汉语中的叠词如何恰当地翻译成英语也是翻译中的 一个难题。 4.1 利用目的语中现有的对应叠词,做到翻译时形音义的自然结合
1. 引言 叠词(Reduplication)又称叠字、迭字、重叠词、叠音词或称音词,是指 相同的词、词素或音节重复使用。无论从汉语语汇内部看,还是从汉语 词汇与英语词汇比较的角度看,汉语叠音词都是一个较大的很具特色 的群体。汉语的叠音词可以追溯到《诗经》的叠字,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演 变,如今叠音词的数量增加了很多,使用也更普遍。 在 Wikipedia encyclopedia 中,对“reduplication”是这样解释的: “Reduplication, in linguistics, is a morphological process by which the root or stem of a word, or only part of it is repeated. Reduplication is used both in inflections to convey a grammatical function, such as plurality, intensifica- tion, etc., and in lexical derivation to create new words. It is often used when a speaker adopts a tone more "expressive" or figurative than ordinary speech and is also often, but not exclusively, iconic in meaning. Reduplication is found in a wide range of languages and language groups, though its level of linguistic productivity varies.” 在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中,对“reduplication”是这样解释的: “an often grammatically functional repetition of a radical element or a part of it occurring usually at the beginning of a word and often accompanied by change of radical vowel.” 在 Linguistic Dictionary of English 中,对“reduplication”是这样解释 的: “Reduplication is a pattern where the double or multiple occurrence of a sound string, syllable or morpheme or word within a larger syntagmatic unit.” 英汉语中的这种修辞手段(叠词)都是为了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加 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增强语言的节奏感。本文拟从汉英对比 和翻译的角度对英汉叠词进行探讨。 2. 叠词的构成方式 重叠派生法在汉语中是一个能产的构词法,英语则很少利用重叠 法构词。汉语之所以会有如此大量的叠词,是与汉语的语音特点分不开 的。汉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每个字都是单音节字,没有辅音连缀的使 用,因此很容易简单地重复后构成叠词,也是一种重要的语义手段。根 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把叠词分成不同的类型。从汉语类型学角 度看,有单一重叠、双重叠和部分重叠;按照重叠形式叠词可以分成 AA 型、AAB 型、ABB 型、AABB 型、AABC 型、ABAB 型、ABCC 型、BCAA 型、 ABAC 型等。而英语是拼音文字,强调局部,每个字母大小整齐一致,线 形一字排,长短不一,因此英语单词层面上的完全重叠不能产生汉字叠 词的视觉效果,而且不同语言有着自己美的规律,且按照自己崇尚的美 的规律从语音体系开始建造了自己的语言体系。说英语的人普遍喜欢 轻重相间的节奏,而轻重力度相同的音节并列却十分罕见。以上两方面 原因造成了英语词汇中音节完全重叠的现象少,而出现了大量音素、词 素层面的重叠。在英语中,按重叠音节结构划分,英语叠词有音节完全 重叠、音节近似重叠、特殊音节重叠。 汉语叠音词的形态种类比英语叠音词多,这一现象的直接结果便 是导致翻译过程的复杂化,特别是汉语叠词的英译。 3. 叠词的修辞功能 叠音词因为音节的重复叠加,语感上音节得以重复强化,伸张了节 奏,强化了韵律美,好比音乐表现上的重复叙述,给听众更深刻悠长的内 心感受。不同的重叠形式表现了汉语不同的快慢节奏,犹如音乐节奏上 有二分之一拍、四分之二拍、四分之三拍等多彩的表现形式。因此,不管 我们是默读还是诵读叠音词,都会觉得朗朗上口,其内在的韵律都会在 耳边萦绕,给我们一种较强的声音韵律美的享受,这是语言文字的声音, 也是汉语特有的语音形象审美特质的体现。叠音词起源于诗经的叠字, 历代说唱文学多用叠音词,也都证明了其自身的韵律影响和强化了整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