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许哲源

摘要: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工业遗产的多元化价值得到广泛关注与认同,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也逐渐成为世界性课题。近些年来,在我国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兴起,但在较为粗放的城市开发模式中仍有大量工业遗产遭到拆除和破坏。本文通过对部分传统工业城市的实地考察研究,总结了当下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主要问题,进而通过国内外案例的研究,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进行策略探索,认为应在城市更新和棕地再开发的语境下,将工业遗产保护与社区文化复兴相结合,利用工业遗产发展旅游经济带动老工业区的消费与再就业;同时历史工业地段的再开发应该提倡政府主导的多开发主体参与,利用功能混合营造活力社区,鼓励分期渐进式开发而非一次性整体开发。

关键词:工业遗产经济新常态城市更新再利用功能混合

1引言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下,我国先后建立了一批工业基地,优先发展重工业,在战后迅速建构起现代工业体系,为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改革开放以来,传统工业基地相继出现了经济衰退和转型难题。传统工业区的衰退不仅影响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工业区都曾陷入发展困境——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环境污染、街区衰败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引发了人们对老工业区转型和复兴的思考。在对老工业区的改造实践探索中,人们也逐渐意识到工业遗产所蕴含的多元化价值,也在实践过程中产生一批较为成功的案例,既保存了工业遗产,也促进了区域的复兴。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因其见证了工业活动在物质和技术上带来的巨大变革而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技术价值;工业遗产还是城市辉煌历史和普通产业工人劳动成果的见证,因此延续了城市的文脉,也凝聚了社会的认同感、归属感;此外历史工业建筑和构筑物独特的造型和尺度也是城市的地标,塑造了历史工业地段独特的城市形象。

在国内学术界,将工业遗产视作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也已逐渐成为一种共识。然而,尽管近些年来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与实践在国内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较为粗放的城市更新与扩张浪潮中,在产业结构的调整、土地收益的吸引、环境污染的压力、工厂经营

的困境等多重因素作用下,仍然有大量的工业遗产遭到破坏,历史工业地段的推平重建也导致了城市文脉的断裂,并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方式也被迫开始转变,告别“竭泽而渔”式的粗放型发展,这都这也要求城市开发必须转向更高效、更集约的土地开发模式,城市发展的重心将逐渐由新区建设、城市扩张转向城市更新。在这一趋势下,城市老工业区中大量工业地段的再开发和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无疑将成为重点关注的课题。

2我国关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研究综述

目前我国关于工业遗产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工业遗产的理论探索、工业遗产的田野调查与价值评价、工业遗产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以及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

2.1工业遗产的理论探索

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于2003年在《下塔吉尔宪章》中给出对工业遗产的定义,阐述了工业遗产的价值,是目前国际普遍认同的关于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纲领性文件。我国关于工业遗产理论的探索大多基于《下塔吉尔宪章》的基本纲领,结合我国特殊的工业化历史进程对工业遗产的概念、内涵、范畴等进行探讨,主题丰富,既有从广义文化遗产视角出发对工业遗产的遗产化进程、概念演绎、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探索,也有从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的视角去探索工业遗产的研究方法和保护理论。

2.2工业遗产的田野调查与价值评估

目前我国大多城市都涌现出大批学者自发调查记录地方的工业遗产资源,不仅涵盖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建国初期苏联援建工业项目、“小三线”时期的军工建设等多个时期的工业遗产,也调查了工厂、铁路、矿坑、运河等多种类型的工业遗产资源,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奠定了坚实基础。而基于田野调查的价值评估也综合考虑了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和社会价值。

2.3工业遗产案例研究与经验总结

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的实践积累了大量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经典案例,其中不乏德国鲁尔区、法国巴黎贝尔西地区、英国伦敦道克兰地区、美国高线公园等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尺度小至单体工业建筑改造,大到工业遗产区域型保护带动老工业区的复兴。目前我国不乏对这些经典案例的研究,关注点也不局限于工业建筑的改造利用,还包括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过程中的区域统筹、产业升级、公众参与、宣传教育等。但总体而言,偏向于以结果导

向型思维去考察项目的绩效,缺乏对经典案例的持续性动态跟踪;同时在案例研究过程中往往将视角局限于工业遗产或城市本身,缺少对项目所处的区域、时代背景的考量,因而研究结论容易片面甚至偏激。一个很鲜明的例子是对鲁尔区复兴案例的研究往往只看到了对工业建筑的创意性改造和对工厂生态环境的恢复改善,而忽略了鲁尔区长达过半个世纪的持续性政策引导,在早期也不乏很多失败的教训;此外,很多学者将目光集中于鲁尔区改造后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显著改善,盲目夸大了工业遗产在地区复兴中的作用,事实上目前在整个德国鲁尔区仍然是经济相对贫困、失业率较高、产业体系落后的区域,其复兴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此外,学界目前也不乏对国内工业遗产保护项目的反思与总结,包括798创意产业园、首钢工业区的改造、沈阳铁西区改造等,但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关注点集中于开发模式和设计策略,对项目的后期跟踪不足。以798创意产业园为例,如今很多城市竞相效仿这一开发模式,但却鲜有注意到798园区近些年来活力衰退、商业化过度、文化特色逐渐缺失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极有可能在后续的工业遗产保护项目中再次出现。

2.4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

工业遗产的适应性再利用是目前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而工业遗产的再利用的研究关注点主要包括三个领域:建筑学视角下的工业厂房建筑的改造与再利用,包括工业建筑内部空间的改造、历史工业建筑的扩建与改建、工业博物馆设计等;景观学视角下的工业景观设计,包括历史工业构筑物的景观化再利用、滨水工业区的工业主题公园设计、铁路遗产沿线的工业景观设计等;规划学视角下的城市棕地再开发和区域工业遗产体系的构建。

3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现存问题

尽管目前我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有很多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反思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文献、案例的梳理以及北京、哈尔滨、吉林等老工业城市的实地调研考察总结出以下问题。

3.1缺乏统一的遗产认定标准和记录体系

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城市完成了对其市域内的工业遗产的普查、记录和认定工作,其中较为详尽和深入的是北京市的工业遗产普查,包括调查步骤和内容的确立、保护名录的制定、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保护导则的颁布,具体的调查内容囊括了对工业企业历史厂区的区位、规模以及厂区内重要历史建筑和构筑物的调查和记录,同时也关注了企业的发展历史和特色生产工艺。

然而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尚无一个共同认可的且普遍应用的工业遗产认定标准和记录体系,这无疑极大地阻碍了全国工业遗产普查和记录工作的推进。通过对国内文献的梳理,笔者将国内学者对工业遗产的评价标准进行整合,建议从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艺术审美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工业遗产评价和认定体系,尽快开展全国范围的工业遗产认定和记录工作,为后续的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奠定基础。

3.2缺乏法律和政策的支持,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尚无针对工业遗产而设立的相关法律,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我国尚无统一的工业遗产认定标准,因而无法形成保护名录体系;其二,工业遗产应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文化遗产,也不应直接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法律保护框架中。工业遗产的保护应该融入城市更新过程中,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把遗产的保护与城市建设的市场需求结合起来考虑,而不应该像对待传统历史文物那样更强调保护遗产的完整性和原真性。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工业遗产不需要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应将工业遗产的保护融入城市和片区的发展规划中,有较多工业遗产资源的城市应该对工业遗产资源进行专题研究,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与城市的风貌规划、绿地系统规划、产业布局调整乃至历史名城保护规划相结合,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支持和鼓励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再利用。

此外,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对工业遗产的管理模式存在明显的弊端——涉及部门太多,权利分割现象显著。一个工业遗产再利用的项目可能涉及文物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国资委等多个政府机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权利职能和利益诉求,一方面管理目标多元化和开发利益多元化容易导致政府部门条块分割、相互冲突;另一方面又可能形成权利的真空地带,每个部门都有一定权利但又难以决策,使得管理效率低下甚至监管无力。

3.3重物质遗产,轻非物质遗产,工业遗产再利用思路单一

工业遗产不仅包括历史工业建筑、工业构筑物和生产设备这些实体的物质遗产,同时作为特定时期的时代记忆,其生产工艺、企业文化、工人社区文化以及与工业生产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等非物质遗产同样值得重视与保护。然而现有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实践大都只关注历史工业建筑的保护与改造,非物质化的工业遗产处于严重被忽视状态。

此外,现有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思路较为单一,自从798艺术区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后,绝大多数旧工厂的改造都采用了类似的思路:保留并适度改造部分历史工业建筑和构筑物,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工业遗产成了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发挥创造性的新舞台。虽然这种模式目前在北京、上海、南京等一线大城市确实取得了较大的成功,但对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城市总体消费力等均有相当高的要求,在中小型城市目前难以推广;

此外在同一个城市采用单一思路改造更新旧工厂,也容易形成同质化的城市景观和业态布局,不利于城市文脉的延续。因此在后续的研究和实践中也亟需从发达工业国家已有的实践中吸收经验教训,探索多元化的保护再利用模式。

3.4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一次性开发

事实上,在高强度开发的城市中心区的老工厂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中的工业遗产资源,还在于历史工业地段多种可能性的开发潜力,老工厂可以改造成城市公园、商业综合体、学校、办公区、研发中心、住区等多种城市功能载体,满足周边建成区多样的发展需求。英国的许多城市至今仍遗存大量的历史工业建筑和设施,尽管它们年代久远、外形陈旧,但很多厂房并未被拆除进而进行新一轮的地产开发。整个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是一个渐进的、多阶段的、动态持续的过程,根据新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政策不断调整开发策略,等待成熟的时机。然而现有的开发模式更多着眼于短期的经济利益,一旦工厂搬迁或者关闭,要么立即拆除文物价值不高的厂房建筑,并将土地出让变现,进行开发建设;要么迅速规划厂区,建设创意产业园。这样的一次性开发思路将城市中心区难得的一片“空白”再次被填满,扼杀了城市区域发展的可能性,且开发的思路往往伴随着市场的随机性和盲目性。

4经济新常态下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策略探索

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工业遗产有着其他遗产所不具备的可塑性,通过合理的保护与再利用规划,便可以释放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4.1工业遗产保护与社区文化复兴相结合

欧美国家对于小规模的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大多会和地方的社区规划相结合,让工业遗产成为社区发展的增长极,通过区划法规、公共政策等手段促进社区居民参与到工业遗产的再开发和经营过程中。美国纽约就不乏将废弃的工厂建筑修缮后出租给低收入的手工业者、商贩或艺术家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做法,例如绿点设计与制造中心便吸引了大量手工业者,不仅保留了工业遗产,也带动了社区的生产与消费,形成了社区独特的业态和文化。

西方国家在工业遗产的保护进程中往往有较高的社区参与,这与工业遗产的产权归属、城市的区划制度以及国家的政治文化都紧密相关。诚然,社区的参与是一把双刃剑。社区中的激进主义可能发起、推进改造项目,也可能妨碍甚至阻挠,但将工业遗产保护与社区文化复兴相结合却不失为一条值得在我国尝试和推广的途径。

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我国的老工厂有较大的比例属于国有企业,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很长时间采取“工厂办社会”的城市化模式——工业企业不仅负责建

设工厂,还负责员工的住宅、医院、员工子女学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造,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旦成为企业的职工,他的生老病死都与企业挂钩,甚至是子女的教育和就业。在这种模式下,一个工厂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制造工业产品这样的经济活动,工厂承担了更大的社会责任,工厂和其附属的工人社区可以看作一个小型的工业城镇。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的解体,很多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厂开始衰败甚至走向破产,而数万职工的社会保障更是成为企业的巨大包袱,工厂的衰退往往伴随着工人社区的衰败——建筑破败、公共环境杂乱、居民生活贫困、社区归属感降低。如果仅仅考虑老厂区自身的再开发只能短期给政府或企业带来收益,却无法抑制整个工人社区的衰退,甚至可能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内较为典型的案例是沈阳铁西区的改造,政府着眼于短期的土地财政收益,将工业企业搬迁至郊区,原先的工业地块被高强度开发为商品房出售,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经营陷入困境的企业以及开发商都能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的收益,但铁西区大量下岗工人和退休工人的生活却未能得到明显改善,整个区域的时代记忆和认同感也逐渐消失。

因此在工业遗产保护项目中应该将历史厂区和其周边的工人社区统一考虑,一方面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发展旅游经济,通过公共政策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经济产业链中;另一方面,历史厂区的改造要充分尊重历史文脉,保留工人社区的历史记忆,同时应考虑社区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公园、市场、剧场等,政府还应通过公共政策和财政补贴引导社区居民自发参与到工人社区历史建筑的修缮维护和公共空间的营造活动中。

4.2历史工业地段分期渐进式开发和功能混合开发

在经济新常态下,城市的产业结构、开发模式都将发生变化,继而会出现新的城市问题和城市需求,对历史工业地段的分期渐进式开发一方面有利于灵活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城市需求,另一方面也缓解了开发者短期的投资压力。尤其是在消费能力较弱、建设需求较小的中小型城市,分期渐进式开发可以选择历史工业地段中区位条件最好或者遗产价值最高的建筑或地块进行优先开发,成为区域的新增长极,这往往可以带动未开发地区的地价水平。同时当先行开发地块的产业逐渐成熟后也能给整个工业历史地段以及周边地区带来更多的人流和消费,为后续的开发项目提供了更好的市场环境,这对开发者而言不失为一种稳妥又长期获益的方式。

对工业遗产地段还应该提倡功能混合式的开发,这可以与分期渐进式开发相结合。一方面,居住、办公、商业服务、公共服务等功能的混合可以让原先的工业遗产地段形成一个相对自完善的城市体系,让社区充满活力,让工业遗产成为多种城市活动的载体,而不仅仅是

一个冷冰冰的地标;另一方面,单一目标的开发模式容易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承担巨大的风险,而功能混合式的开发则有效地降低了项目失败的风险。

4.3工业遗产再利用项目开发主体的多元化

目前我国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项目大多以政府为主导,或是政府将土地出让给开发商运营,几乎都是单一开发主体的运作模式。这一方面对开发主体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也容易让整个项目的利益导向单一化。在欧美国家的实践中,开发主体多元化已经成为主流趋势,尤其是非营利性组织的参与让工业遗产保护项目更加地民主化,提高了公众参与;然而这一过程也始终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监督。

美国的高线公园就是由非营利性公司“高线之友”主导开发和运营的,他们通过公共论坛的组织和媒体的宣传吸引公众参与,并组织国际设计竞赛探索废弃铁路的再利用方式。正是通过这次强有力的宣传,该项目获得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城市议会也专门为此将高铁线穿过的社区重新区划。此外,高线公园项目也采用了分期开发的模式,在一起项目完工之前,这座独特的城市公园就成功刺激了沿线城市区域的地产开发。

目前在我国,大多工业企业由于自身的经营困境无暇顾及工业遗产的保护,也缺乏对工业遗产再利用的开发意识;而近十年由于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业的巨大收益,政府和开发商在历史工业地段的开发过程中也大都盲目追求短期的经济收益,大多选择了高强度的商品房开发。这种传统的单一主体、单一目标的开发模式需要开发主体一次性的巨额投资,风险较大,而且在经济新常态下,房地产业面临着巨大的去库存压力,收益可能有限。

因此应该以政府为主导、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进程中,政府部门负责协调各方利益、审核规划方案、监督运作进程,必要时提供税收减免优惠等激励措施和公共政策的支持;开发商则在政府制定的规划框架下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创造经济收益;工业企业的适当参与不仅可以给自身带来经济收益,也可以和政府合作、引导工人社区的更新和复兴;此外,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引导吸引社区居民以及非政府组织团体的参与,可以促进工业遗产街区自下而上的、持续性的保护和更新。

5结语

经济新常态下,我们对工业遗产相关问题的研究和思考应该顺应整个城市开发建设的发展趋势,不仅仅关注工业遗产本体的价值保护与再利用,更应该从城市更新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去思考工业遗产在这一过程中的意义和价值。较之于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我们对待工业遗产不能单纯地将其保护起来,束之高阁;而是应该更加侧重于通过合理的再利用与

再开发赋予其新的功能与价值,让工业遗产成为带动整个老工业区转型和复兴的增长极。

参考文献

[1] TICCIH. Nizhny Tagil Charter for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 2003.

[2] 董志凯,吴江. 新中国工业的奠基石——156项建设研究(1950-2000)[M]. 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3] 俞孔坚,庞伟等. 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4] 杨雪. 欧盟国家传统工业区改造中的就业政策及其启示[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9.

[5] 赵儒煜,杨振凯. 传统工业区振兴中的政府角色与作用:欧盟的经验与中国的选择[M].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6] 任保平. 衰退工业区的产业重建与政策选择:德国鲁尔区的案例[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7] 左琰. 德国柏林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和再生[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8] 王建国等. 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9] 刘伯英. 城市工业用地更新与工业遗产保护[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10] 刘伯英,李匡. 北京工业遗产评价方法初探[J]. 建筑学报, 2008, (12): 10-13.

[11] 刘伯英,李匡. 工业遗产的构成与价值评价方法[J]. 建筑创作, 2006, (3): 24-30.

[12] 洪旗,陈静远. 建国初期工业住区的保护与更新(二)——武汉市青山“红房子”片历史地段的动态保护途径探索. 城市规划学刊,2009(7):148-152.

[13] 吴玥,石铁矛. 旧工业居住区的更新改造实践——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更新改造设计. 现代城市研究,2009(11):65-69.

[14] 李之吉. 单位职工社区中的集体主义生活[J]. 时代建筑,2007,98.

[15] 徐燕. 基于土地置换的旧工业区城市更新研究——以重庆化龙桥片区为例[D]. 重庆:重庆大学, 2007.

[16] 牛景文. 城市老工业区结构转型及规划策略研究[D]. 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9.

[17] 孙莹. 洛阳涧西工业区街坊活力再生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 2013.

[18] 姚汉臣.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厂前宿舍区外部空间形态研究[D]. 吉林:吉林建筑工程学院, 2010.

作者简介

许哲源,研究生,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武汉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规划 一、工业历史资源的现状 基于武汉市志工业志、以及各区区志记载,从1860年代至1990年代选取具有重大影响力的371家企业(解放前132家、解放后239家)作为本次规划的调研对象。通过对371处企业的全面调查,目前全市还存有实物的工业企业为95处。 二、工业遗产的评判标准 一是在相应时期内具有稀缺性、唯一性,在全国或武汉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工业企业;二是在全国同行业内具有代表性或先进性,同一时期内开办最早,产量最多,质量最高,品牌影响最大,工艺先进,商标、商号全国著名的工业企业;三是建筑格局完整或建筑技术先进,并具有时代特征和工业风貌特色的工业企业;四是其他有较高价值的工业遗存。 三、工业遗产推荐名单 在95处工业遗存中确定29处作为武汉市推荐工业遗产名单。该29处工业遗产从发展阶段上涵盖了6个时期、13个行业。其中,具有稀缺性、在全国有较高影响力等具有“最”字特点的遗产13处,已被列为国家、湖北省、武汉市文保单位的遗产15处(其中第五批市级文保单位6处);从建筑形式上则包含了建筑群11处,单体建筑16处,附属建构筑物2处。(详见附表1) 四、工业遗产的分级保护 《规划》分为三个保护级别进行保护,其中一级工业遗产15处(其中国家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3处,市级文保单位9处),二级工业遗产6处,三级工业遗产8处:一级工业遗产:已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业遗产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的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实施管理。此类工业遗产以保护为主,充分尊重历史特征,对建筑原状、结构、式样进行整体保留,不得随意拆除,应在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风险防控 我国新常态时期的经济发展,承担着有效化解长期粗放发展中积累的矛盾与风险以及保证经济提质增效稳定发展的双重任务。但从目前整个经济发展态势看,因受众多因素制约,老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如发展速度下滑较快、人民币汇率走势不稳、城镇化盲目扩张形成多种矛盾等。这对新常态时期“发展与调整”双重任务的实施,既形成制约,又带来新的风险。对此,需要采取诸如夯实推动发展的动力基础、打造稳健的金融市场、继续加大对“短板”的扶持力度、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平台等措施,着力防控和化解各种风险,促进新常态下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 标签:经济新常态;发展风险;防控对策 为了化解我国经济发展中长期形成的诸多矛盾,保持经济中高速高质量发展,中央提出了新常态经济发展逻辑,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但目前部分地方和部分领域仍继续着传统发展模式,致使老的问题与风险没能解决,新的风险问题又相继出现。如何有效地遏制与规避当前经济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危机,已经成为能否促进新常态下经济调整与健康发展的关键。 一、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风险 1.当前经济发展显现“硬着陆”风险端倪 自2014年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尽管为了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而实施的调整转型等措施,影响了经济发展速度,但是,从今年上半年整个宏观经济发展态势看,经济增速持续滑落,已大大低于预期的7%增速水平。虽然一季度GDP实际增速为7.0%,二季度增速6.8%,但名义GDP增速仅为5.8%和5.6%。分区域看,原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更是塌方式下滑。如东北和西部的部分区域,其名义GDP增速和财政增速都出现负增长。同时,整个社会总供给持续疲软,工业发展也显出萧条迹象。2015年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为6.2%。比去年同期下滑2.5个百分点,如考虑价格因素,名义工业增加值增速仅为1.6%,较去年同期下滑5.2个百分点;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39个月负增长。宏观一致合成指数创近10年来新低,为93.32。①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经济已显出“硬着陆”的征兆,其发酵效应影响着整个国民的发展信心与积极性。目前面中央提出的“三种叠加”的调整手段,因受工资、债务兑付、财政支出等三重刚性的约束,在缺少合理的成本分担机制、新发展手段支撑下,更加剧了其实施的复杂性与难度。当前的经济下滑、新的增长点缺乏,难以较好地为顺利调整提供坚实的支撑基础,加大了转型的难度与风险危机的有效化解。 2.近期人民币汇率连续下降对进一步扩大开放形成较大负面影响 当前,因受国内经济增速下滑、美元升值、大量外资回流以及国际上希腊债务等多重因素影响,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压力加大。2014年人民币兑美元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张宇 《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5日10 版)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了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重要特点。推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充分考虑这些特点、趋势和要求,按照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总要求进行战略谋划,不断开拓发展的新境界。 增长速度的变化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7%左右的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既反映了经济增长的客观趋势,又体现了我国宏观调控目标新的取向。 从经济运行的客观趋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持续乏力,国际市场需求持续疲软,我国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放缓,产能过剩问题突出。随着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加大、劳动力等要素成本上升,高投入、高消耗、偏重数量扩张的高增长难以为继。从宏观调控的目标取向看,在新常态下,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宏观调控的目标要适应这种转变,统筹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使中国经济大船能行稳致远。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现在增长7%左右的经济增量已相当可观,聚集的动能是过去两位数的增长都达不到的,仍然是位于世界前列的、富有前景的增长。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为此,2016年至2020年经济年均增长必须保持6.5%以上,这样才能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是有充分条件的。我国目前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 重要的是,我们必须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实现经济增长。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条件下,要采取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调控政策,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努力实现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经济结构的优化 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趋势加快。需求结构方面,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特别是2013年后消费贡献率增幅明显,由2013年的50%增长到2015年上半年的60%。同时,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消费,网上购物、定制消费等方式广泛发展,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农村消费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逐步展开,新的商业机会不断涌现。 产业结构方面,2015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49.5%。2011—2014年,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分别为13.2%和11.7%,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7和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城乡结构方面,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2014年城镇化率达到54.77%,每年新增城镇人口近2000万人。区域结构方面,中西部地区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重庆、贵州经济增速领跑其他省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实施,不断拓展着区域发展新空间。 经济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多年形成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和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改变,产能过剩化解,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十三五”期间,必须持之以恒地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对策考察研究 一、背景解读——德国鲁尔区的衰退与复兴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具有发达的内河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鲁尔区工业历史悠久,在德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德国工业的引擎”之称。鲁尔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在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作为重要的资源生产和加工制造工业区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经过重建该地区仍为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鲁尔区传统的采煤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危机。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地区复兴。在鲁尔区复兴的各项对策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物化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彰显工业文化特质以及塑造独特的地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内容与模式 鲁尔区的煤钢生产企业在地区结构性危机影响下逐渐走向衰退,相继停产关闭,其中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最初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当时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能将这些废弃的工业设施和场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德国最早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是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发动机房”的保护。此后的30年间,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鲁尔区有更多的煤钢及其相关企业陆续衰

退、关闭,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工业场地和设施很多都被作为工业遗产得以保护。例如,哈姆市的马克西米连煤矿在1979年受到保护并建设成公园(图1);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是由废弃的旧水塔在1982年得到保护后改建而成的(图2);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1986年12月停产后得到保护;北杜伊斯堡蒂森钢铁厂1985年关闭,1989年在工业遗产保护前提下开始计划建设景观公园;波鸿市的世纪大厅在1990年被保护更新;瓦尔特罗普的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在1992年得到保护并整修为博物馆(图3);奥伯豪森市的“煤气储罐”在九十年代被保护;“关税同盟”炼焦厂1995年被纳入保护框架等等。 图1 图2 图3 1.哈姆市马克西米连公园 2.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 3.瓦尔特罗普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 2001年,继矿业城镇格斯拉尔(Goslar)和弗尔克林根炼铁厂(V oelklingen Iron Works)分别在1992年和1994年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Site)之后,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及炼焦厂成为德国第三个(鲁尔区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 1.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_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66 专题报道 S p e c i a l R e p o r t 石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 长兼秘书长,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非常欢迎各位专家参加这 个会议。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是 一个重大课题,又是一个现实话题,也是很具有学术价值的理论问题。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挑战,工业遗产的价值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具有很高价值的工业遗产被拆掉,需要抢救性的保护措施。另一方面,在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怎么解决传统工业,特别是传统制造业的更新改造问题,不仅仅是遗产的物质空间环境问题,更是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并且因此会牵涉到社会结构的调整,比如说工业企业搬迁,带来的产业工人重新就业、新的职住分离问题等,需要大家研究和探讨。全国各地已经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现在的主要问题是体制机制问题,相对而言,技术、资金问题已经不像过去那么尖锐,现在更突出的是立法、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手段跟不上。我觉得归纳起来有几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如何看待工业遗产的价值,到底是文化价值、遗产价值、建筑价值、土地价值,还是其他的?要从规划、从系统的角度看问题,把工业遗产放到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的大背景里看,要把特定的工业建筑放到土地利用、环境质量、就业平衡的环境里考察。二是政府、企业、市民在这个问题上扮演什么角色,特别是城市规划应该做什么,能起到什么作用。三是具体操作问题,如何对待保护和利用两方面的要求,保护和利用的矛盾最核心的问题在哪里,保护和利用有哪些具体的技术,采取什么样的开发模式,等等。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涉及社会、经济、文化诸多方面,我们希望各位专家能够贡献自己的宝贵经验,引起规划行业和社会人士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对于全国规划行业的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伍江(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过去十多年,国外在谈工业遗产保护,我们在埋头搞建设。真正的文物早被列入保护对象,也还面临着破坏,更不用说没有列入文物的东西,我觉得现在来谈工业 遗产保护和利用正是时候,再晚就来不及了。 讲到价值问题,大家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可 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我认为首先要找出工业文 化遗产和其他遗产不同的地方,要强调的是产业 本身的历史价值,包括文化的、技术的。工业遗产 的价值在于工业生产特殊的工艺,以及工艺所反 映的时代工业文明,这是工业遗产的第一价值。我 们不能带着过去固有的审美标准,也不能带着现 在审美选择去看待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是一个时 代的标志。第二,工业建筑往往占地大,空间很 大,抗震能力和结构强度比一般的民用建筑强,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不能轻易认为工业时 代过去了,所以工业时代依赖的文化载体也没有 那么重要了。即便只从物质空间角度来看,也不 要轻易把工业厂房成片拆掉,加以利用会得到很 大价值。简单地把它们列入文物也未必好,不是说 它们没有文物价值,而是在我国目前的法制情况 下,列入文物就意味着死掉了。第三,工业遗产意 味着土地资源,意味着更小的拆迁成本。如果没有 看清楚,如果这片土地不是直接改用于公共活动设 施的话,宁愿暂时保留为工业用地,把这些资源暂 时放一放。假如现在很仓促地把它变成商业用地, 很快下一轮中国建设高潮就会把它拆掉。 在搞清楚保护的对象、保护的目的、保护的 思想的前提下,一定要把保护的内容纳入同一个 规划,不能让保护规划游离在规划体系外面,这 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做了一个历史风貌区保护规 城市规划要高度重视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城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研讨会发言摘登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科技、绿色”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化推进,特制定《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容。 第三条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 (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 .面对不确定性的全民困惑 首先来谈第一个问题。我想,各位企业家和高管们对当前的经济状况应该都是感同身受。我本月从内蒙的锡林格勒到河南的郑州、漯河,到四川成都、雅安、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看到了很多现象,总体感觉是,现在的情况不容乐观,并且这种不景气的状态已经渗透到了最边远的地区。 在锡林格勒的时候,我曾经在街头一个很小的饭馆吃饭,听老板说,他们现在的客流差不多是原来的三分之一。原来我们还以为餐饮业的不景气主要是因为“八项规定”,限制公款吃喝等造成的,现在看来,还不仅仅是这个问题。在那样一个公款消费不会光顾的小饭馆,生意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旁边的工地少了。原来都是工地的工人在这吃饭,而现在工人变少了,它的生意就直线下降。 后来我到了雅安,那里有一种小鱼特别鲜美,是当地特产。我们两个人在这个小店吃了四斤半这种小鱼,我想可能会要到五六百块钱,但事实上,加上其它菜和锅底,一共才收了元。并且,正当中午饭点,整个店就我们两位客人。我感觉到,即便在边远地区,也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经济的下行。所以现在的经济形势确实非常不乐观,应该说情况很复杂、形势很严峻。 对于经济的下行,社会上也有很多不一致的看法。比如前一段《人民日报》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说这种经济形势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问题。在我看来,现在都在讲经济呈形走势,但这个形的底部究竟在哪里?我听到的最悲观的说法是要在谷底年。 现在社会上对经济有两种解释,一个是中等收入陷阱,一个是“三期叠加”。但是这不完全是经济问题。经济只是整个社会趋势的一部分,必须将其放到整个社会趋势中去看。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来自对未来的稳定预期。而稳定的预期是指国家的方向感、上层的安全感、民众的希望感。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的方向感。国家方向感,要放到历史的脉络中来看。我们经历了改革开放,高速发展的三十年,还要接着走向下一个三十年。 但是,未来究竟会怎么样,人们也正处于一种困惑的状态。并且当经济衰退与经济转型结合在一起,这种困惑会越发强烈。这两年我一直在讲,最近一段时间可能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最让人困惑的一段时间,因为我们走不动了。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之路 经济放缓 2014年,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有几个主要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众所周知,2014年中国经济进一步放缓,经济增长率下降到了7.4%,同时中国经济经济进一步下行,摩根大通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步伐将会由2014年的7.4%进一步放缓至2015年的7.2%,而中国政府将经济增长率目标调整为7.0%,经济发展进入中高速阶段。 房地产下滑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一直高速增长,如今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的问题逐渐显露,发展态势越来越严峻。如下图所示红线为房地产销量增长率,2014年房地产销量基本处于下滑威胁动摇经济增长根基。 人口红利消失 另外,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取到重要作用的人口红利也在逐渐消失。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中国从16岁到59岁的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在2012年已经见顶,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即便再将具有工作能力的劳动力人口总数放宽五年,中国从16岁到64岁的劳动力人口总数,也将2015年见顶。

走产业调整之路 持续30多年快速发展的中国经济目前正处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原有增长点和增长优势,都在逐渐消失,只有找到新的增长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经济才能再次腾飞,虽然从国民生产总值来看,我们已经是世界第二,但无论是人居国民生产总值还是经济增长质量都远远落后,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仍没有完成工业化和城镇化,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仍将持续不断地赋予经济新的增长动力。 在未来可能很长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包括中国经济在内发展都会变缓,产业转移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中国经济要长远发展必须实现产业调整和升级,将粗放型经济转移到以科技推动为主;将单一型经济产业转变成混合型生产服务一体化;将依靠出口和投资转变为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同时政府也要简政放权,促进市场的作用,完善金融体系和市场规则,促进产业之间正常竞争和发展。 1)完善市场机制,促进正常竞争。 以电商为例,淘宝天猫在2014年双11里创下了惊人的571亿营业额,马云扬言在2020年电商要占领50%的零售市场,福兮?祸兮?事实上,在欧美国家,电商从未像中国这么火,中国的网购之所以这么火主要是因为网上购物比实体店要便宜许多,而事实上这是由于电商与实体店的不公平竞争造成的。在美国沃尔玛超市的商品价格要低于亚马逊,而在中国实体店价格远高于网店,一个原因在于中国的房租太贵,另一个就是实体店收税太重,而网商不需要缴税。我觉得电商应该是一种新的销售渠道,并不能完全取代实体店,政府应该大幅降低实体店的税收,不然的话如果到了2020年电商占领50%的零售市场,中国将会有大量的人失业,因为电商所创造的就业不足以抵消实体店衰败带来的失业数目。 2)大力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 以上海自贸区的发展为例,现今政府又计划在天津,福建,广东建立新的自贸区,促进市场的作用,加大开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放开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比如,2014年改革了企业登记制度,前3个季度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920万户,新增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了60%以上。 3)促进小城市化,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 个人认为,城市化不是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和知识分子竞争就业,而是要鼓励就地建镇,鼓励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合作社,将农业生产企业管理,做到从种子化肥,生产销售到服务的混合一体化农业模式,提高效率,解放生产力。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发展对策

对经济新常态下的企业发展对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我国已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工业是我国经济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主战场。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努力发挥工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的重要使命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判断,准确刻画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这是新时期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打造中国工业升级版的大背景,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必须认清的新形势。 工业是支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37%至45%之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基本保持在40%以上。目前,我国工业化尚未完成,工业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并处于合理区间依然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将为我国经济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工业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战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突出,症结在工业、难点在工业、突破点也在工业。消费方面,只有加快制造业向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网络化销售等先进制造方式和商业模式转型,才能满足日益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支撑消费结构升级。投资方面,近年来工业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和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投资机会大量涌现,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正在成为投资新热点。出口方面,工业制成品已占全部出口的95%左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是提升“中国制造”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就业方面,新兴产业成长与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正在创造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带动整个就业结构改善。 工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领域。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和我国发展实践表明,工业是研发投入的主要阵地,是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从根本上决定了国家整体创新水平。近年来,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新一代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物联网、智能机器人等大量创新性技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创新正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工业技术与信息技术即“两个IT”深度融合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只有加速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创新,真正把工业发展动力转到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我国工业才能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升,实现由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的根本性转变。 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伴随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国际经济复苏疲弱态势延续,我国工业结构调整阵痛显现,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工业运行风险逐步显性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工业发展既要面对旧问题的缠绕,又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挑战,对此要有清晰认识和准确把握。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长期以来,工业发展主要依靠要素低成本优势、通过引进技术和管理迅速形成生产力来实现规模扩张,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的重视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工业建筑遗产在保护再利用应参考本地城市建设模式和肌理,考虑对城市设计、城市空间发展产生的影响,使改造后的建筑回归到城市环境,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防止孤立性的保护。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可通过建筑单体和厂区,产业园区与城市整体规划结合,使历史建筑和现代城市规划相互结合起来,而不是让两者互相被动的适应。同时整体改造再利用也复兴了老工业区域,带动城市第三产业,也是转变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手段之一。 一个城市的空间环境和社会模式密不可分,城市的区域特点是由经济、社会、政治、历史积累体现。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在利用首先要满足生活在周围空间环境的居民的需要,否则所谓的保护再利用就是没有意义的空想、空谈。国外的很多旧工业建筑改造从长远来说都将复兴经济和实现社会目标作为项目的重要任务,济南工业建筑遗产再利用也需亟待解决旧工业区域衰败、失业率激增、生活水平落后等问题,因此对工业建筑遗产的保护再利用需考虑到城市各方面的综合效益。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部顾问理查德·恩格哈迪所说的:“建筑保护的精髓不在于对建筑结构的保护,而是要凸现建筑的社会功能和内涵”。 如何发挥政府、市场、传媒和建筑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利益的平衡指的是如何协调不同利益集团看问题的不同方式。政府决策于如何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税收,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公众的目光则投向于能否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是否能享受到成果;对于开放商来说,项目是否盈利决定了投资与否,还有社会的反响获得长期业务的广告优势。这三者地位有所偏差,应对处于被动、劣势的居民有所倾斜,适当增加居民对项目表达决策的意见。 在维持原有的工业区环境氛围,基本保留厂房设施原貌,充分发掘老工业建筑的市场潜力,增添、整合各种服务产业资源,满足新增的工业遗产旅游服务的功能,建设城市公共休憩空间或各种主题公园,营造一个有利于人们舒展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例如萨尔布吕肯市港口岛公园等。港口岛公园面积约9公顷,接近市中心。二战时期这里的煤炭运输码头遭到了破坏,除了一些装载设备保留了下来,码头几乎变成一片废墟瓦砾。直到一座高速公路桥计划在附近穿过,港口岛做为桥北端桥墩的落脚点,人们才将注意力转到了这块野草蔓生的地区。拉茨采取了对场地最小干预的设计方法,他考虑了码头废墟城市结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着六大新机遇 编者按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会带来深刻的变化,既带来新挑战,也孕育着新机遇。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把握机遇。而把握机遇的前提就是要先认识到机遇。那么,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哪些新机遇?我们邀请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辜胜阻对此进行了详细回答。 “新常态”关键在“新”。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有两个重要变化。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第二,产业链和价值链将从低端转向中高端。正如李克强总理所强调的,中国经济要实现“双中高”,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这“两只手”,开启“双引擎”。一是打造新引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民智民力。二是要改造传统引擎。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4个方面的阵痛:首先,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其次,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再次,房地产调整阵痛;最后是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我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同时,也将迎来更多新机遇,中国经济在新常态下,将面临六大新机遇。 第一是人口城镇化。人口城镇化进程将创造巨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加速消费升级。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城镇化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优化和城市群的建设。近年来,我国城市群的规划和建设急剧升温。据统计,我国现有城市群总数已超过30个,预计未来5到10年内,我国城市群将涵盖全国815个城市中的606个,人口和经济规模分别占到城市总量的82%和92%。如今我国重点实施的三大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发展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以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这些都与城市群的建设发展紧密

(完整版)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2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北京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推进,特制定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00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北京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完备的外观特征和场址情况进行梳理并登记、建档。记录应包括对物质、非物质遗产的描述、绘图、照片、影像等资料。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2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和底蕴;进一步将北京工业促进局、市规划委员会和市文物局联合发布的《北京市保护利用工业资源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指导意见》落到实处,实现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工作的规范化推进,特制定《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见附件)。 二〇〇九年二月二十六日 北京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工作导则 第一章概念与对象 第一条工业遗产是与工业发展密切相联的,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文化价值、艺术美学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经济再利用价值的遗存,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遗产是极具风貌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再利用,可以避免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同时有助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条工业遗产分为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

物质遗产包括与工业发展有关的厂房、仓库、码头、桥梁、办公建筑、附属生活服务设施及其他构筑物等不可移动的物质遗存;还包括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办公用具、生活用具、历史档案、商标徽章及文献、手稿、影像录音、图书资料等可移动的物质遗存。 非物质遗产包括生产工艺流程、手工技能、原料配方、商号、经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等相关的内容。 第三条北京市工业遗产的重点为: (1)解放前的民族工业企业、官商合营、中外合办企业等遗存; (2)解放后五、六十年代“一五”及“二五”期间建设的重要工业企业; (3)文革期间建设的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企业; (4)改革开放以后建设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企业。 第二章调查与登录 第四条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详实的调查,制作登记表格,绘制现状图。同时要将调查的工业资源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该怎样做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个人建设方向和重点 石家庄学院12广电刘美灵20120105055 经济新常态的提出表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我(大学生身份)马上就要正式步入社会,发挥建设祖国的作用,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个人喜欢金融,做事有计划性,我想,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加强我个人能力建设至少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务必爱国,这是根本要求,同时做一个德才兼备之人。自爱、自律,我绝不会向企图分裂中国的势力献媚(包括国内外任何企图分裂中国的势力),谨防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主要表现在坚决抵制美国对中国开展的《十条诫令》,务必会做到独善自身,并尽最大努力不让身边人受其影响。 2.加强专业修养,做能够“走出去”的专业人才。中国金融机构走出去,在全球形成一个基本的网络,需要大量“走出去”的人才,即既要懂国际金融、懂金融贸易,又要精通当地的法律,同时语言非常好。国际金融、国际法、语言都应该是我努力的方向。学习外语尤为重要,这其中尤其是英语,同时定要精通汉语不得忘本。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同步发生。这就需要能够走出去的人才,同时,我国的外来之宾也会越来越多,这也需要我们精通外语

同时弘扬中国文化。所以,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做到能够与世界接轨。另外,我想有机会在韩国从事国际贸易等相关方面的工作,在韩国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这就要求我在学好英语的同时,还要精通韩语以及法律。 3.培养创新意识,进行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经济新常态的特点之一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我会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本和技术优势,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此,我会尝试参加各种专业技能比赛。此外,我也会试图进行文化创新,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 4..使用、开创新的消费方式。经济新常态下,模仿型排浪式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我会紧跟时代步伐,追随时代潮流,积极利用、并尽力开创新型消费方式如网购消费、节约俭消费、低碳消费等。 5.发挥一个社会人的作用。当前,我国的经济运行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如产能过剩、就业质量不高等等,我除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解决自己在其中的困难之外,还会充分发挥作为一名社会人的作用,即引导、监督其他组织机构或个人的行为,以更好更快地推进经济新常态的建设。例如:我可以向政府反映我的意见建议,监督一些不合规操作的工厂、企业等。 经济新常态对于我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同时,我又是经济新常态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在此背景下,我一定要增强自己的责任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讲座,李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思想独到,使我对于当下整个中国及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一是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 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二是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者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分配将渐趋合理。 三是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精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四是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五是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2014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 六是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总体上看,新常态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篇二)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共生”论文

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初探 【摘要】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已日益受到关注,我国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西方发达国家已在此领域研究了五十余年。针对我国当前工业遗产保护研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我们急需对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研究,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总结出适合我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般性策略,避免更多的工业遗产遭到破坏。本文的研究基于生物学“共生”的理论,试图从生物学“共生”的角度出发,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进行探讨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一般性改造策略,并初步探讨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分析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工业遗产保护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以及“共生”概念的研究。第二部分是工业遗产的评价体系研究,包括工业遗产的价值构成分析和工业遗产的价值评价体系研究两个方面。第三部分主要是“共生”策略的探讨。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阐述工业遗产改造再利用的“共生”策略。宏观层面主要分析工业遗产更新与城市发展建设之间相容并存的“共生”策略;中观层面主要分析工业遗产类历史地段用地性质调整的“共生”策略和工业遗产类历史地段用地功能转换的“共生”策略;... 更多还原【Abstract】 The research of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 concern of the study. In China, the work on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protection is just about to

实用文库汇编之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作者:座殿角* 作品编号48877446331144215458 创作日期:2020年12月20日 实用文库汇编之《谈谈你对当前中国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中国经济形势的看法》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得益于经济的发展,科技、教育、民生等各种方面都有很大的提升。 针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状,中央提出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并认为当前我国正处于从高速发展到中高速的增长速度转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重要经济发展阶段,经济新常态被国际舆论普遍形容为危机之后经济恢 复的缓慢而痛苦的过程。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在于主动调整,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我国“新常态”则独具特色,可总结为“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四大

特征。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主要指的是:不追求过高的GDP速度、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维持一定的增长速度。2014年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9%。2014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0%。初步测算,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比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高 2.6个百分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全国网上零售额27898亿元,增长49.7%,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37.7个百分点,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这些情况足以表明,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稳中有进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柔韧性得以增强。“新常态”为今后的中国经济发展给出了新的战略定位,它意味着经济目标调整、决策目标调整,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也要随之调整。所有的经济个体、组织,都要主动来适应这种“新常态”的到来。 中等收入陷阱是一个发展问题,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经济增速遭到影响,不能持续稳定发展,导致难以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中国具有两方面的巨大优势:一是大国优势,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国内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改造实例 文章来源:百度文库更新时间:2011-10-17 10:5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此,我们搜集了国内一些大城市尝试将工业遗址保护结合城市开放空间、旅游度假、会展中心和创意产业,改造建设成功的典型范例,如上海的苏州河艺术仓库区、杭州城北的杭印路49号、北京798艺术工场等,以期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上海 上海是我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也是我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地,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工厂占全国工厂总数的一半以上,留存有大量的产业遗存。近年来,上海市政府和各界加大了城市遗产的保护力度,对这些近现代产业建筑进行保护、管理和再利用。 例如苏州河沿岸,这里历史上曾经是上海金融、仓储重镇,汇集了一批如四行仓库、光二仓库以及工业品市场等颇具代表性的欧式仓库建筑群,见证了上海金融仓储业发展的早期阶段。现在苏州河沿岸有十多处由老工厂、旧仓库改建成的艺术家工作、画廊和创意园区。其中,苏州河南岸半岛地带的M50创意园(莫干山路50号),原为近代徽商代表周氏的家族企业——信和纱厂,解放后更名为信和棉纺厂、上海第十二毛纺织厂、上海春明粗纺厂,占地35.45亩,拥有近现代工业建筑41000平方米。原先面临拆除命运的这些产

业建筑,在艺术家和媒体的呼吁下,避免了大规模的改造,有17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设计师入住,形成苏州河边独特的人文景观,营造了苏州河沿岸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成为上海时尚文化的新地标。 杭州 杭州市十分重视优秀近现代产业建筑的保护与利用。 杭州拱墅区杭印路49号,前身是一处丝绸印染厂,周围云集了杭一棉、杭州毛纺厂等大型厂区,真实地记录了杭州轻纺工业发展的历史。在杭州市政府的支持下,loft文化在经过改造的个性厂房中悄然扎根,引发了杭州创意产业的新一轮发展。杭州市政府根据《杭州LOFT基地规划设计(初步)方案》,在全面保护并充分利用运河周边老厂房、旧仓库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布局“一点一线”创意产业基地的设想。“一点”指杭印路49号,根据设计构思,这里将被建设成为LOFT文化公园。除已改建为LOFT和少量可利用的厂房外,其他建筑将被拆除,并新增绿化林地和休闲设施。建成后的LOFT文化公园将由LOFT创作区、运动展演区、休闲餐饮区组成,LOFT用房将达到1万平方米,并保持现有LOFT 低租金的优势。“一线”指运河西岸。这里的许多老厂房、旧仓库已有近50年历史,特色非常鲜明,体现了运河文化的特色。运河西岸的LOFT文化公园将呈带状分布,临河分布在运河西岸从拱宸桥至客运码头的沿河空间,错落有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