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合集下载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原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原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原理
答案: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循环和组织ACE,使AT II生成减少,同时抑制激肽酶使缓激肽降解减少,从而达到降低血压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同时具有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少蛋白尿作用,对肥胖、糖尿病和心脏、肾脏靶器官受损的高血压病人具有较好的疗效,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房颤、蛋白尿、糖耐量减退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病人。

另外此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

同时高钾血症、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病人禁用。

血肌酐超过3mg/dl的病人使用时需谨慎,用定期检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

最好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延伸: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Ⅰ转变为血管紧张素Ⅱ,使小动脉以及小静脉扩张,从而达到血压降低的目的。

第二、还可以通过减少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减少以及钠及水的潴留,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使得身体排钠排水比较多,血容量减少,从而减轻减少血压。

第三、还可以防止心脏重构,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减少,缓激肽等等,这些作用是有关系的。

第四、可以减轻血管平滑肌增生以及纤维化。

因为血管紧张素Ⅱ有生长因子的作用,当它抑制这种血管紧张素Ⅱ生成的时候,就可以抑制生长因子,从而达到这个目的。

第五、就是通过扩张肾小球后动脉,增加肾小球血流量。

在肾功能良好的患者中,有利尿的作用,还可以减少尿蛋白的作用。

药理学Acei的名词解释

药理学Acei的名词解释

药理学Acei的名词解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科学。

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以下对Acei进行具体解释。

一、Acei的基本概念Acei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的缩写。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是一种由肺脏和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酶,参与调节血管痉挛、钠潴留、高血压等生理过程。

Acei通过抑制该酶的活性,能够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进而扩张血管、减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以达到降压、减少心肌重构和改善心血管功能的目的。

二、药理及作用机制1. 血管扩张作用:Acei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收缩相关受体的刺激,从而使血管扩张,减少外周阻力,降低血压。

2. 促进尿量增加:Acei通过抑制肾素的分泌和影响肾小管重吸收钠离子的机制,促进利尿和排钠,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3. 抗心肌重构作用:Acei还具有一定的抗心肌重构作用,可以减轻心肌的肥厚、纤维化程度,改善心功能。

4. 保护肾脏功能:血管紧张素Ⅱ参与肾血管收缩,促进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

Acei通过扩张肾血管、降低肾小球内压力,减少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进而保护肾脏功能。

三、适应症和应用领域Acei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适用于以下疾病和情况:1. 高血压:Acei是一线降压药物,尤其适用于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等高风险人群。

2. 心衰:Acei可以减少心衰患者死亡率和住院率,改善心功能。

3. 心肌梗死:Acei在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早期应用可以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

4. 糖尿病肾病:Acei通过降低肾血压和减少肾小球内压力,能够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5. 周围动脉血管疾病:Acei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症状和预后。

四、常见副作用和注意事项Acei是降压药中相对安全的一类,但仍有一些常见副作用和应注意的事项:1. 咳嗽:Acei可能引起干咳,停药后会缓解。

ACEI作用机制

ACEI作用机制

ACEI作用机制ACEI,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是一类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相关的肾脏疾病等的药物。

ACEI的作用机制主要涉及到紧张素系统的调节。

紧张素是一种强大的血管收缩物质,它会收缩血管、促进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并激发细胞增殖和纤维化等恶性反应,导致血压升高。

ACEI抑制了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的活性,从而抑制了紧张素Ⅱ的生成。

通过抑制紧张素Ⅱ的生成,ACEI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血管舒张作用:紧张素Ⅱ可以促进血管收缩,而ACEI的抑制作用能够阻断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缓解血管收缩,使血管舒张,降低血压。

此外,它还能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内二氧化氮的降解,增加一氧化氮的生物活性,进而促进血管扩张,减少心脏前负荷。

2.减少水钠潴留:紧张素Ⅱ可以刺激醛固酮的分泌,增加肾小管对水和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体液容量和血容量。

而ACEI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紧张素Ⅱ的水钠潴留效应,促进尿液排泄,减少体液潴留,降低血容量。

3.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紧张素Ⅱ刺激交感神经的释放,增强心脏收缩力,并收缩外周血管,提高血压。

而ACEI能够减少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减轻心脏的负荷,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

综上所述,ACEI通过抑制紧张素转化酶抑制紧张素Ⅱ的生成,从而起到降压、降低体液容量、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

这些作用使得ACEI成为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的一线药物。

值得一提的是,ACEI还存在一些其他的作用机制,包括减少肾小球滤过率、抑制肾素的生成、降低血浆醛固酮浓度等。

这些机制在治疗糖尿病相关的肾脏疾病中尤为重要,通过减少糖尿病患者的肾脏血流,减轻肾小球的高滤过压,减缓肾脏病变的发展。

总的来说,ACEI主要通过抑制紧张素Ⅱ的生成,引发一系列的生理和生化反应,从而达到降压、降低体液容量、抑制交感神经活性等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sio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是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和应用最广的抗高血压和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在此后20年中,ACEI的研究发展迅速,临床应用也日益扩大。

除治疗高血压和心力衰竭外,还可用于预防左心室肥大,减少局部缺血对心肌的损害,降低脑卒中、心肌梗死患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并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上取得可喜效果。

1 ACEI 的药理学研究进展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resin —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a_S)是人体调节血压的重要内分泌系统。

肾素作为蛋白水解酶,可水解血中的a2球蛋白即血管紧张素原,使其成为10肽的且无生理活性的血管紧张素I(Ang I),AngI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作用下,转化为8肽的血管紧张素il(AngII),AngⅡ有强烈收缩血管的作用。

AngⅡ在氨基转肽酶作用下转化为7肽的血管紧张素Ⅲ(AngⅢ),能促使醛固酮释放,也致血压升高。

ACE的另一作用是能使有降压活性的缓激肽失活,生成无活性的7肽化合物。

近年来国内外对ACEI的作用及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使其药理学理论不断发展,主要涉及下列几个方面:1.1抑制血浆肾素系统ACEI对血浆中的ACE有直接的抑制作用,降低血浆中的AngⅡ和醛固酮的浓度,另对血浆外的局部组织如肾、脑、血管壁中的ACE活性也有抑制作用,对抗外源性Ang I升压作用11|。

ACEI能与Ang工或缓激肽竞争ACE,其具有三个基团与ACE的活性部分相结合:①结构中脯氨酸的末端羧基与ACE正电荷部位(精氨酸)呈离子键结合;②不解裂肽键的羰基与酶的供氧部位呈氢键结合;③巯基或羧基与ACE中的锌离子结合。

ACEI除抑制ACE外,同时也可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使血浆中缓激肽的浓度增高,并加强外源性缓激肽的舒张血管作用。

1.2改善左心室功能ACEI对RAAS的持续抑制可继而改善左心室功能,对心衰者可降低肺毛细血管楔压,降低心脏充盈压,增加每搏输出量,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脏指数bo;ACEI还可延缓血管壁和心室壁肥厚,长期应用可减少实验大鼠的心脏重量,减少心肌胶原,预防心房肥大L4'5J。

acei原理

acei原理

acei原理ACEI原理是指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即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它是一类常用的降压药物,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的治疗中。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是一种存在于人体血管内皮细胞上的酶。

它的主要功能是将血浆中的血管紧张素Ⅰ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而血管紧张素Ⅱ是一种强烈的血管收缩剂,能够引起血管收缩、促进醛固酮的分泌、增加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等,对心血管系统有一系列的影响。

ACEI药物通过抑制ACE的活性,阻断了血管紧张素Ⅰ向血管紧张素Ⅱ的转化过程,从而达到降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效果。

具体来说,它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扩张血管:血管紧张素Ⅱ能够收缩血管,而ACEI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的收缩作用,使血管得到扩张,降低血压。

2.减少醛固酮分泌:血管紧张素Ⅱ的升高会促进醛固酮的分泌,而醛固酮是一种导致体液潴留的激素,会使血容量增加,进而增加心脏负荷。

ACEI抑制了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减少了醛固酮的分泌,从而减轻了体液潴留和心脏负荷。

3.改善心肌重塑:血管紧张素Ⅱ的升高不仅会直接影响血管,还能通过多种途径导致心肌重塑。

ACEI的使用可以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减少心肌重塑的发生,改善心脏结构和功能。

4.保护肾功能:血管紧张素Ⅱ的升高会导致肾小球收缩,加重肾小球滤过率的增加和蛋白尿的发生。

ACEI的应用可以减少血管紧张素Ⅱ对肾小球的收缩作用,保护肾小球功能,预防肾脏疾病的进展。

尽管ACEI具有多种优点,但在应用过程中仍需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ACEI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防止低血压的发生。

其次,由于血管紧张素Ⅱ的降低可能导致咳嗽、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因此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

另外,由于ACEI能够影响肾功能,可能导致血钾的升高,因此需要定期检测患者的肾功能和血钾水平。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其不良反应课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其不良反应课件

1级高血压 2级高血压
多数THIAZ, 可选用ACEI ARB BB CCB
多数2种药物联合: THIAZH 和ACEI 或 ARB 或 BB 或 CCB
并发临床情况的药物选择
糖尿病
THIAZ BB ACEIARBCCB
慢性肾脏疾病
ACBI
ARB
11
2)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当各种肾脏病肾单位废用达一定程度后,健存 ● 肾单位的肾小球高灌注,高压及高滤过,易造成健存 ● 肾单位肾小球毛细血管和系膜损害,引起肾小球硬化 ● 废用,使健存肾单位数目进一步减少,形成恶性循环。 ● 使用ACEI 可以保护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程。机

高血压是肾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肾脏排钠
● 功能受损和RAS活性增强是肾性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 ACE通过抑制ACE, 阻断Ag 合成,进而减少 ● 醛固酮产生,并降低中枢及外周交感神经活性,因此 ● 对肾素依赖性及容量依赖性高血压均有效。
8
-治疗目的:糖尿病和肾脏病患者目标血压:
<130/80mmg ,>50岁患者SBP 尤其要达标
[选摘自:美国预防、检测、评估和治疗高血压全国 联合委员会第七次报告(JNC VI)]
9
附:血压临床分类及药物选择:
正常
S B P(mmHg) <120
高血压前期 120~139
1级高血压
140~159
2级高血压 ≥160
DB P(mmHg)

<80

80~89

90~99

≥100
10
药物选择:
● ④ACEI 能减少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IGF-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指导原则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指导原则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指导原则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指导原则是一种用于控制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
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的基本原则如下:
1.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
一类抗高血压药物,常用的有依普利(Enalapril)、贝那普利(Benazepril)等。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一般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还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2. 控制用药剂量:在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过程中,
需要合理控制用药剂量。

剂量过高可能会导致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剂
量过低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治疗效果。

3. 个体化用药:不同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情况,需要根据具体
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

例如,老年人、儿童、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要特
别注意。

4. 定期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
疗需要定期监测疗效和不良反应,及时调整用药方案并予以个体化治疗。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2.3 含次膦酸基(-POO-)类 福辛普利。
3 ACEI应用的临床优点
ACEI对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没有影响,亦不影响性 功能。与其他直接血管扩张剂不同,其产生的降压效应并 无反射性心动过速,并能防止由利尿剂产生的继发性高醛 固酮血症。
ACEI对代谢亦无影响,血钾稳定,血浆尿酸可能下降, 血胆固醇及血脂无明显改变。因此对冠脉病及血管性损害 的危险因素的影响是中性的或者有利。有些研究 ACEI可 减少胰岛素抵抗并对糖代谢有益。对下列伴随疾病的病人 可以安全使用:(1)哮喘或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2) 周围血管疾病,包括雷诺现象;(3)抑郁;(4)糖尿病。
与给药的剂量无关,并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也不呈缓 解趋势。表现为无痰干咳,症状可以相当严重而影响患者 的正常生活,部分患者因此不能耐受ACEI治疗。发生机 制不明,在减少用药剂量并给予止咳药物后,患者能继续 耐受治疗。
5.2 肾功能减退、蛋白尿对基础肾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 患者更易发生;对高血压肾损害或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无 论其治疗前的血肌酐水平是多少,一旦能够顺利加用 ACEI,可以显著延缓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事实上, ACEI对存在高血压肾损害或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可以显 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
5.3 高钾血症在合用保钾利尿剂或口服补钾时更容易发 生。因此,在服用ACEI的患者,同时口服补钾应非常慎 重,并减少补钾的剂量,密切观察血钾的变化,在调整 ACEI 剂量时尤其如此。目前对重度心力衰竭患者,推荐 合并使用ACEI和小剂量安体舒通,故应密切注意血钾变 化,必要时减少ACEI剂量。
5.4 低血压首剂低血压最常见,尤其在老年、血容量不 足和心力衰竭患者更容易发生。推荐采用小剂量起始(如 卡托普利3.125~6.25mg),在同时使用利尿剂的患者, 加用ACEI前暂停或减少利尿剂的应用。在某些心力衰竭 患者,尽管血压偏低,应设法小剂量加用ACEI,研究资 料表明,一旦能够使用ACEI,肯定可以使患者获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作用机制、分类及其临床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通过减少血管紧张素II和缓激肽的降解,扩张血管,减少肾流量,成为重要的抗高血压药物。

ACEI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含疏基的ACEI,含二羧基的ACEI,含磷酰基的ACEI。

临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等疾病。

关键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作用机制分类
临床应用自1981年第一个口服有效的血管紧张素转移酶抑制剂(ACEI)卡托普利经批准临床应用以来,一系列ACEI不断问世,ACEI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治疗高血压、CHF、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糖尿病性肾病等疾病的主要药物。

ACEI具有经济、实用、有效等特点,临床意义重大。

1 ACEI的作用机制
1.1 ACEI能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向血管紧张素II转化,减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是一种锌蛋白酶,是RAAS的主要部分之一。

RAAS是一种复杂的、调节血流量、电解质平衡以及动脉血压所必须的高效系统,其中肾素使在肝脏产生的血管紧张素原转化成血管紧张素I(一种非活性十肽),然后,ACE催化血管紧张素I生成八肽的血管紧张素II(AII),最后转化为能促进醛固酮分泌的血管紧张素III并灭活[1]。

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作用极强的肽类血管收缩剂并能促进去甲肾上腺素从神经末梢释放,在高血压中产生重要的作用。

1.2 ACEI能减少缓激肽的降解,使肾血流量增加。

缓激肽缓激肽能引起局部血管扩张、产生疼痛、增加血管渗透性以及刺激前列腺素的合成。

ACE能使缓激肽降解成非活性肽,因此ACE也称为激肽酶II。

因此,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不仅可产生有效血管收缩作用,而且还可以使血管舒张物质失活。

1.3 ACEI还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使动脉斑块显著减少,抑制肌内膜增生,减少动脉表面粥样斑块的覆盖率,机制为抑制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平滑肌细胞肥大、增生及迁移。

2 ACEI的分类按照化学组成将此类药物分为三类:含疏基的ACEI,含二羧基的ACEI和含磷酰基的ACEI。

2.1含疏基的ACEI:卡托普利为第一个上市的ACE竞争性抑制剂,是ACEI的代表药物。

卡托普利的巯基使其易被氧化,并具有优良的抑制ACE活性,但同时还与两个副作用有关,即会引起皮肤发疹和味觉障碍。

当卡托普利剂量减少或停药后,这些副作用通常可以消除。

青霉胺也有相似的副作用,再次证实了这些副作用与巯基的存在有关。

2.2 含二羧基的ACEI:此类药物的结构特征是以羧基和锌离子螯合,虽然羧基的螯合作用不及巯基,但可克服巯基所带来的副作用。

依那普利拉的活性比卡托普利强十倍,研究表明依那普利拉与锌离子螯合的能力低于卡托普利,但其结构体系有助于药物和酶的相互作用。

因此是一种长效的ACEI,但其口服生物利用度低。

将依那普利拉酯化后,生成依那普利,依那普利具有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

研究表明依那普利为依那普利拉的前药。

口服无效,仅供静脉注射用。

能扩张高血压患者周围血管、降低血压。

2.3 含磷酰基的ACEI:非疏基的ACEI抑制剂研究也促进了含磷ACEI抑制剂的发展。

福辛普利为含磷酰结构的ACEI,以磷酰基与ACE酶的锌离子结合,福辛普利在体内能经肝或肾所谓双通道代谢而排泄。

对肝功能不佳者,在肾代谢,如肾功能损伤,则在肝代谢,无蓄积毒性。

适用肝或肾功能不良病人适用[2]。

3 ACEI的临床应用ACEI可用于高血压、CHF、急性心肌梗死以及糖尿病性肾病等疾病,它不仅对高肾素型高血压有效,而且对各型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也都有较好降压作用。

ACEI特别特别实用适用于患有CHF、LVD或糖尿病的高血压病人。

ACEI能引起动脉和静
脉的扩张,这不仅降低血压,而且对患有CHF的病人的前负荷和后负荷都有较好的效果。

临床常用的ACEI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苯那普利、福辛普利等,3.1 高血压:ACEI用药后外周血管扩张,总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在降压同时不减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不干扰交感神经反射功能,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对高肾素及正常肾素高血压的降压效果显著,对低肾素高血压也有降压效果,长期应用可使左心室肥厚退缩,般用药15min见效,1~2h达高峰[3]。

单独用ACEI可抑制50%轻至中度的高血压病人[4]。

ACEI拥有包括治疗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高危因素、糖尿病、慢性肾病和预防脑卒中复发的循证医学证据,因此是目前唯一拥有六个强制治疗指征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5]。

3.2 心肌梗死:ACEI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增加心肌血量,减少梗死面积,预防心室重塑,减少心力衰竭事件发生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

ACEI可以减少远期病死率和再梗死率。

王文等[6]总结了9个大型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客观地评估了ACEI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总体上认为ACEI治疗心肌梗死是安全和有效的。

目前认为,心肌梗死急性期如无明确的禁忌症(如持久的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等),应尽早使用ACEI,特别是高危患者(如前壁心肌梗死或心率快者),ACEI治疗更有益[7]。

3.3 慢性心力衰竭:ACEI可以降低心力衰竭患者代称性神经-体液的不利因素影响,限制心肌、小血管的重塑,维护心肌功能。

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等研究结果表明[8],ACEI能显著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改善左心室功能。

临床研究显示,ACEI对轻,中,重度心力衰竭均有效[9]。

因此,ACEI成为治疗和预防慢性心力衰竭的基石和首选药物。

心力衰竭患者使用ACEI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上调到临床试验中证实有效的目标剂量[10]。

3.4 糖尿病肾病:长期高血压和肾小球内压增高均可损伤肾功能,是影响各肾小球疾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系统血压和肾小球内压可以有效的缓解肾脏疾病的进展。

ACEI 可以通过降低系统血压和肾内血压,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通透,减少蛋白尿的排出、抑制肾组织细胞的硬化过程,包括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和小管上皮细胞以及间质成纤维细胞增殖,分泌趋化因子、炎症因子和促纤维因子,从而抑制肾组织炎症反应和硬化,多病人在用药4~5天后蛋白尿减少,长期用药可降低蛋白尿45%[11]。

4 不良反应该类药物不良反应轻,特别是不含巯基的第二代如依拉普利、赖诺普利、西拉普利等。

主要不良反应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可能与体内缓激肽增多有关。

卡托普利含有巯基可引起粒细胞减少,味觉减退或丧失,过敏性皮炎,皮肤瘙痒、发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