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

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人物形象摘要《白鹿原》是通过一系列人物形象体现了白鹿原人的世事变化,人物的形象将自由、信仰、传承表现的淋漓尽致,在人物刻画方面的整体特点就是个人范例非常明显,个性对比非常显著。

而主要的核心人物就是白嘉轩,通过白嘉轩的地主、农民、族长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形象,充分体现了在白嘉轩身上硬汉的气质,主要是侠气,精神硬气,文化自信。

白嘉轩是一个极具矛盾性的人物,他的人格既有仁义、厚实的一面,又有封建、狭隘的一面,白嘉轩既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的优良道德价值,又有着传统封建观念中压迫人性、剥夺人权的古老文化糟粕。

关键词《白鹿原》白嘉轩特征The theory of Bai JiaxuanAbstract "White Deer Plain"reflects the changes of the world of white Deer Plain people through a series of character images.The character images show freedom, belief and inheritance incisively and vividly.The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trayal of characters are obvious personal examples and obvious personality contrast.The main core figure is Bai Jiaxuan.The image of Bai Jiaxuan as a landlord, farmer, patriarch and defender of the feudal system fully reflects the tough character in Bai Jiaxuan, which is mainly chivalrous, tough spirit and cultural confidence.Bai Jiaxuan is a very contradictory figure.His personality is not only benevolent and solid, but also feudal and narrow.Bai Jiaxuan not only inherits the fine moral values of benevolence, righteousness, propriety, wisdom and faith 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ut also has the ancient cultural dreg that oppresses human nature and deprives human rights in the traditional feudal concept.Key words White DeerPlain Bai Jiaxu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目录1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白鹿原》创作背景及人物形象总体特征 22.1创作背景 22.2人物形象总体特征分析 22.2.1个人范例突出 22.2.2个性对比鲜明 33白嘉轩人物形象的塑造 33.1非"格式化"的地主形象 33.2"耕读传家"的农民形象 43.3"学为好人"的族长形象 53.4封建宗法制的维护者形象 64白嘉轩人物形象散发的魅力 74.1侠气 74.2精神硬气 84.3文化自信 8结束语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01引言1.1研究背景陈忠实经过6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刚问世的《白鹿原》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强烈的反映,学术界的专家对陈忠实作者与《白鹿原》小说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白鹿原仁义的体现

白鹿原仁义的体现

白鹿原仁义的体现在《白鹿原》这部小说中,仁义的概念贯穿始终,呈现出丰富而生动的形象。

小说通过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深刻地展示了人们的仁义之心与行为,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指导意义的启示。

首先,小说中的人物白嘉轩是一个具有强烈仁义感的人物形象。

白嘉轩是一个心地善良、正直而又智慧的人,他始终秉持着仁义之心,为白鹿村的生活尽心尽力。

他不仅致力于为村民们打造一个富裕而幸福的生活环境,还竭尽全力保护着他们的权益。

即使在遭遇各种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他也从不屈服于黑暗势力,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维护着白鹿村的仁义。

其次,在小说中,仁义还通过众多小人物的故事展现出来。

例如,小贩白凤山在生活中遇到了许多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一颗仁义之心。

他一直坚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从而成为了一个村里充满希望的小人物。

像白凤山这样的人物,在小说中屡见不鲜,他们不仅在物质上帮助身边的人,还在精神上给予他们鼓励和希望。

这些人物的存在使我们看到了人世间的仁义之心是如此宝贵和温暖。

此外,小说中的仁义还体现在对待历史和传统的态度上。

作者鲁迅曾说“完成了一部刻画中国历史的厚实的小说”,因为小说中对白鹿原的历史深入剖析,将历史与人物生活联系紧密。

通过讲述历史事件、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等手法,小说既记录了白鹿村百年来的沧桑巨变,同时也传递了对于历史的敬畏与仁义。

综上所述,《白鹿原》这部小说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展示以及对历史的呈现,生动全面地表达了仁义的概念。

在人物白嘉轩、小贩白凤山等众多形象中,我们看到了仁义之心与行为的光辉。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入描写,小说向我们传递出了仁义的力量和价值。

它告诉我们,只有心怀仁义之心,才能在生活中拥有真正的力量和幸福。

同时,小说还教导我们要正确认识历史,尊重传统,这是一个重要的仁义之举。

因此,我们可以从《白鹿原》中汲取仁义的力量,成为一个对他人充满关爱和对待历史有敬畏之心的人。

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

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

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一)阶级制度的悲剧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在他身上一方面体现着刚强、坚毅的硬汉精神、正直、仁义的一面;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反动与保守。

总起来说,白嘉轩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的悲剧是那样的深刻与独特。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白鹿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既有下层农民(鹿三、小娥),也有封建地主(鹿子霖、白嘉轩);有共产党(鹿兆鹏、白灵),有国民党(田福贤、鹿兆海);还有一些社会名流(朱先生、冷先生)。

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作者着墨最多、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当数封建地主形象。

特别是白嘉轩这个人物。

在白嘉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是一个典型的小生产者人格。

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性在白嘉轩身上得到明显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其中,不乏优秀的因素,促人正直向上;又存在不少消极落后的东西,如根深蒂固的封建性,自我封闭,保守狭隘,往往是蜗牛角上争长短等。

但在白嘉轩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他正直、仁义、积极向上。

而同时也是作为地主形象的鹿子霖身上则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一面。

他虚伪、贪婪、损人利己。

在文中两人相互映衬对比,由白嘉轩的正直衬托出鹿子霖的虚伪,由鹿子霖的丑恶衬托出白嘉轩的仁义。

白嘉轩是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

他是白鹿村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的白鹿家族的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

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的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

在他身上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透射出巨大的力量。

他的思维与行为,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构成及规范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与糟粕因素,在他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既不同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四老爷、冯老兰、钱文贵等地主形象,也不同于闰土、朱老忠、梁生宝等农民形象。

白鹿原仁义的体现

白鹿原仁义的体现

白鹿原仁义的体现
《白鹿原》是一部著名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刻的描写和丰富的人物形象而著称。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得非常鲜活,尤其是对于“仁义”这一价值观的体现更是淋漓尽致。

小说中的白嘉轩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仁义之人。

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却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对待家人朋友都是以仁义之心。

他在白鹿村救下落难的白元和,收养为养子,将其视若己出。

同时,他对待妻子和子女也是充满关爱和责任感,尽管家庭遭遇重重磨难,但他始终不改初衷,保持着对家人的仁义之心。

另外,小说中的白嘉轩在对待朋友和乡亲方面也是仁义之人。

他对待朋友从不计较利益得失,对待乡亲更是舍己救人,以身作则。

他的仁义之心不仅影响了白鹿村的乡亲,也感染了周围的人们,成为了整个白鹿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除了白嘉轩之外,小说中还有许多人物形象都展现了仁义之心。

比如白嘉轩的义弟白嘉庆,他虽然性格豪放,但对待朋友家人始终守
着仁义之心。

另外还有白鹿村的乡亲们,在面对外来势力的侵扰时,他们团结一心,以仁义之心捍卫家园,展现出了坚定和不屈的品质。

总之,白鹿原中的人物形象虽然各自性格迥异,却在对待人际关系时都展现出了仁义之心。

他们在面对生活的磨难和挑战时,始终能够保持着仁义之心,成为了整个白鹿原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的展现,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仁义之心在人际关系中的重要性。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家》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家》是中国著名作家巴金创作的小说,是他长篇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描写了一个大家族的衰败历程。

其中,主要人物有多位,每个角色都饱含着独特的个性,非常具有代表性。

一、白嘉轩:《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情节的中心人物。

他是白家的长子,父亲早逝后承接家业,初时虽有善意却因技不如人和缺乏领导能力而使白家日渐衰落。

在商贸方面,他疯狂追求利润,并采用种种手段占有别人资产,最终导致家族中高攀不起他的继母去自杀,由此可以看到他的权欲膨胀,在社会上成功上位后连自己的母妻并肩而立,当权势已经稳定后彼此不再关注,最终因忙于政治事务加上回避自己不肯与建新修理剧院相伴,以及对自己姨太庙祝母的忽略引起报应而英年早逝。

二、晓霞:白嘉轩的妻子,家族中的贤妻良母形象。

她的出现改变了白嘉轩的一些恶习,使他时刻警醒着不能再被灰色信用的漩涡所吞噬。

她懂得如何拴住大家的心,而不是只关注自己所想要的东西。

一个成功的男人需要有贤妻良母固本秉德,晓霞就是这样的典范。

三、任光远:在小说中,比较受欢迎的男性角色之一。

他是白家旁系宦门出身的人,为人忠厚老实。

后来,任光远找了个工作女友,开始反对白家世仇,也失败。

但他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像他的父亲一样,以节俭和勤劳实现自己的事业,他更懂得发掘那些每日半生不熟的人所谓的技能,通过合并公司推动规模扩大。

从他描写的路程中看,他的人生意义在于诚实和努力,同时也成了白家乱局中一块稳定的绊脚石。

四、王太度:王太度是一个哀怨的人物,无法适应家族的变迁而遭受巨大的伤害。

他是白富美的儿子,不是黄金卵玩入平凡世界的半客,也没能成为白家新式富豪的core。

人生遭遇一次接着一次失败,导致其陷于酒瘾,并策划了自己父亲的死,这个行径让其在读者心目中形象更加复杂和难以琢磨。

五、金娇:她是白嘉轩暗恋的对象之一。

从外表上看,她是一个性感迷离、勾人心魄的女人,但内心却异常脆弱。

金娇曾经被所爱的男人负心背叛,这种打击使她一度想要自杀,后来被两位扶起的父亲安慰,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永远不是所谓的钱。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

《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形象探析内容摘要:《白鹿原》中的白嘉轩,被认为是'我们民族的最后一个族长',他的身上负载着民族的历史文化。

本文着重从作为族长的白嘉轩、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以及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三个侧面分析了这个人物,使读者看到他既仁义又残忍、保守而具有人本精神的形象。

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刻画的白嘉轩形象饱满,令人信服。

但作者还是疏忽了两处,使白嘉轩的人物形象前后不一,有损其完整性。

本文详细分析了这两个地方,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历史文化开始写《白鹿原》之前,陈忠实断断续续花了两年时间查阅西安周围蓝田、长安、咸宁三个县的县志、地方党史和文史资料,然后又温习了中国近代史,作者将这些材料编织进了全书,难怪很多评论家认为《白鹿原》有凝重的历史感,堪称民族'史诗'。

书中的所有人物就活在历史文化里,他们也以其自身诠释着文化,创造着历史。

主人公白嘉轩也不例外。

本文将着重从作为族长的白嘉轩、历史进程中的白嘉轩以及、、、民俗事件中的白嘉轩三个侧面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

一做为族长的白嘉轩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有其特殊之处,高高在上,大一统的皇权统治着中国,但这种权力对于幅员广阔,人口众多的底层却鞭长莫及,、、这样族长、乡约、士贤等便应运而生。

特别是族长这个角色,他们并不由官方指定,但是他们在村社里履行着各种职责,这些权力来自于约定俗成,来自于所有村民的自然遵守。

在今天的中国农村,我们还能依稀看到这种政治结构。

但是,传统中国社会中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却鲜有小说涉及,而像《白鹿原》这样将一个家族族长刻画得如此有血有肉,如此活灵活现的就更少见。

《白鹿原》中主人公白嘉轩这个人物并没有原型,但是'白嘉轩这个人物确实得到过一句启示,他(白嘉轩)的所有故事当然都是编出来的,关键是一位老人所说的简单不到一百字的族长介绍,给我正在构思中的族长注入了骨髓。

'【2】白鹿村是同一个大家族分成了白、鹿两家,祖上规定族长之位由长门的白姓子孙继承下来。

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

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

小说《白鹿原》人物形象浅析《白鹿原》是中国作家陈忠实的代表作之一,该小说以中国北方草原为背景,讲述了丰富的民族风情和家族恩怨,展现了百年来中国北方农民的悲欢离合。

小说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深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下面就对其中几个主要人物进行浅析。

一、白嘉轩白鹿村的村长白嘉轩是《白鹿原》中颇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

他是一个勤劳、公正且有智慧的领袖人物。

在小说开篇,他就因为坚持正义,救了一个被欺凌的汉奸妇女,而和严家三个少爷结下了仇恨。

整个小说中,白嘉轩一直在为白鹿村的繁荣发展而努力。

他对子女的教育比较开明,尤其是对待白桦、白凤(串珠)两个孩子,白嘉轩更是百般呵护。

他对于白桦和串珠两个孩子的爱护和关怀,足以看出他的父爱之深。

爱子心切,对待子孙非常的慷慨,对他的子女是毫无保留的,一直都是过度溺爱。

但白嘉轩也有着他的缺点。

他过分溺爱白桦,让他自私妄为。

这种好心肠,善良多情的性格,却让儿子胆大包天,做事肆无忌惮。

最终导致了白桦犯下了杀了杨铁心的罪行。

而且,白嘉轩过分慈父的态度,也使得他在事件发生后一直对白桦抱有幻想,以为白桦是无辜的。

白嘉轩的形象是一个既有优点又有缺点的人物形象,这种丰满的人物刻画,使白嘉轩成为了《白鹿原》一部中较为饱满、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

二、杨铁心杨铁心是《白鹿原》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

他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和高尚品德的人。

在小说中,杨铁心初次登场时就是一个豪爽、豁达的少年,善良伟大的形象让人印象深刻。

在小说中,杨铁心在白鹿村结识了白桦和串珠,彼此之间产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白桦犯下罪行后,杨铁心不顾自身安危,以身犯险,为其洗脱罪名。

他的行为无疑是表现了他的仁义,以及对朋友的忠诚。

除了对待朋友,杨铁心在感情上也是极为坚定的。

他对杨立春尽管一直有着爱慕之情,但却始终未忘自己的妻子和儿女。

即使在杨立春娶了二娘后,他也没有对杨立春怀有怨恨之情。

相反,他默默祝福杨立春和他们的子孙后代。

这种不计回报的爱情,更显得杨铁心的人品高尚。

白嘉轩形象

白嘉轩形象

个人体现的民族传统——浅析《白鹿原》中白嘉轩的人物形象《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嘉轩,以其饱满的人物形象贯穿了整部作品。

白嘉轩既是一个农民家族的族长,又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长。

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塑造了他独一无二的生命形象。

面对天灾异象,他是迷信的;面对族中人群,他是威严的;面对父母儿女,他是热爱的;面对土地,他是兢兢业业的。

性格耿直、不乏聪明诡计的白嘉轩以其真实饱满的性格让《白鹿原》光彩照人。

引言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人物尤其是主人公是一部小说的精髓。

白嘉轩这一主人公形象承载了丰厚的民族传统。

在民族优秀品格之外,历史中的缺陷也被表现出来。

最终,形象而真实的白嘉轩呈现了出来,放射出奇异的光芒。

1.厚重的思想崇拜白嘉轩的思想以及行为都包含着深厚的儒家文化传统,其中对于“仁义、正统”的表现最为强烈,也正由于他极力追求正统与仁义,他高尚背后的缺陷被暴露出来。

面对屡屡想打压自己的鹿子霖,白嘉轩总是在合适的时机与其和好,鹿子霖失意的时候非但不打压反而尽力帮助。

这也正好体现了白嘉轩正统的族长风范:宽大为怀。

鹿子霖之流勺勺客的后代是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的。

朱先生形象是被作为关中大儒来塑造的,在作品中他也充当了白嘉轩思想领导者的角色。

白嘉轩秉承其旨:学为好人。

人最难的是战胜自己,而白嘉轩做到了。

他一生努力成为一个好人,一个让人说不出半句闲话的人。

他努力摆脱农民的自私狭隘,追求儒家提倡的高尚人生境界。

以兄弟之情对待长工鹿三,还要求孩子们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他,重情重义;面对犯明显错误的的寡妇,不计前嫌还送出粮食,仁至义尽;佝偻着身体去求儿子饶恕迫害过自己的黑娃,胸怀宽广;对待和自己明斗暗斗一辈子的鹿子霖,也是能和则和,绝不一般见识。

当然,能够做到这一切并不是他天赋异常,这是良好的家族风气与族长威严共同作用的结果。

他一生的武器就是一面锣与一串祠堂的钥匙,这在正常的年代他可以在白鹿村呼风唤雨。

巨大的权力使他更加小心的经营着自己的威信,这其中却不乏牺牲别人的生命和自己的亲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嘉轩人物形象分析(一)阶级制度的悲剧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

在他身上一方面体现着刚强、坚毅的硬汉精神、正直、仁义的一面;另一方面也体现着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反动与保守。

总起来说,白嘉轩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他的悲剧是那样的深刻与独特。

关键词陈忠实;《白鹿原》;白嘉轩;《白鹿原》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既有下层农民(鹿三、小娥),也有封建地主(鹿子霖、白嘉轩);有共产党(鹿兆鹏、白灵),有国民党(田福贤、鹿兆海);还有一些社会名流(朱先生、冷先生)。

在这些人物形象中,作者着墨最多、塑造的最为成功的,当数封建地主形象。

特别是白嘉轩这个人物。

在白嘉轩身上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是一个典型的小生产者人格。

传统文化和道德的双重性在白嘉轩身上得到明显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具有明显的两重性,其中,不乏优秀的因素,促人正直向上;又存在不少消极落后的东西,如根深蒂固的封建性,自我封闭,保守狭隘,往往是蜗牛角上争长短等。

但在白嘉轩身上更多的是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一面,他正直、仁义、积极向上。

而同时也是作为地主形象的鹿子霖身上则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消极一面。

他虚伪、贪婪、损人利己。

在文中两人相互映衬对比,由白嘉轩的正直衬托出鹿子霖的虚伪,由鹿子霖的丑恶衬托出白嘉轩的仁义。

白嘉轩是农耕社会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家族制度的代表人物。

他是白鹿村白姓一家的家长,又是白鹿两姓组成的白鹿家族的一族之长,是一个身上浸润着浓厚的封建文化情致的族长。

同时,他也是一个既有着对生活的特殊见解又有着关中汉子惯有的坚毅与朴实的乡坤,一个终生不脱离生产劳动有着小生产者思维的农人,一个散发着勃勃生命力的血性男儿。

在他身上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透射出巨大的力量。

他的思维与行为,无不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构成及规范指导,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因素与糟粕因素,在他身上都得到了体现。

白嘉轩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他既不同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鲁四老爷、冯老兰、钱文贵等地主形象,也不同于闰土、朱老忠、梁生宝等农民形象。

我们无法用好坏、善恶、正负来评价他,更无法用阶级的眼光分析他,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关中汉子,具有农家天性淳良、兢兢业业等诸多美德,在他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许多优良秉性和品质。

他真诚的称长工鹿三为三哥,两人之间有的是诚挚的感情,而无世俗的主仆辈分;出钱出粮节济周寡妇度过难关,修祠堂、办学堂;公布《乡约》,惩治赌博、吸食鸦片的族人,整饬族事人事。

无一不显示出他的精明能干,正直仁义。

仁、义、礼、智、信是他的人格支柱。

无论是治家,还是治族。

他都守正不阿、树德务滋,可认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正是由于千百万个这样的脊梁,中华民族的文化才可以延续五千年,中国的封建社会才可以支撑二千多年。

但他身上也具有狡诈、贪婪等诸多缺点,有着传统文化的许多负质,他为了人财两旺,自己的子孙多福,不惜用计将长有根部似白鹿草的鹿子霖家的坡地换成自己的。

在他自己导演的这场戏中,充分表现了他的狡诈。

先是卖地,中间才是换地。

卖地是为娶亲,换地是为面子。

在当时的情形下,这些都是正当的、无可非议的理由。

而他的真实目的却无人知晓。

而且为了达到他的目的他甚至不惜背上败家子的罪名。

在这场戏中,说白嘉轩是一个阴谋家,也许并不过分。

他的手段和智谋为人叹服。

为了牟取暴利,他又第一个在白鹿原种植起鸦片,他并不考虑种植鸦片带来的后果,虽然他深知鸦片的危害,深恶痛绝吸食鸦片的人,他身上人格的两种表现。

实际上正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两个方面。

与白嘉轩的正直、仁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鹿子霖的虚伪、阴险。

白嘉轩是族长,其立足的理论便是“仁义”——封建社会所确认的人的美好的道德规范。

“仁义”是儒家的立身之本,提倡忍让行善。

几千年来,所有中国人包括耕田的农民都已被此规范浸泡透了。

这是中国文化的主流,白嘉轩无疑是这种主流文化的代表人物。

这种文化的缺陷是压抑人情人性,可造就一批坚毅、正直、仁义的人,但要以扼杀美好的人情、人性为代价。

因此,它无法造就按照自己真性情行事的人。

中国人的心态,还有另一方面的积淀,便是忍辱负重,奋发图强(从另一角度看,也就是为私欲而损人利己),这其实是人的本性,是人性所在。

在中国却被看成无耻之端。

正是由于这种矛盾的存在,这种文化必然造就一批虚伪、阴险的伪君子。

鹿子霖无疑是这类人的代表。

如果说白嘉轩是道德人格,那鹿子霖就是功利人格;如果说白嘉轩代表着一种正,那么鹿子霖就代表着一种邪;白嘉轩严肃拘谨,鹿子霖放荡淫逸。

白嘉轩与鹿子霖的斗争贯穿始终,鹿子霖一直想把白嘉轩打倒,成为白鹿原的首要人物。

他巧设风流圈套拉白孝文下水,以白嘉轩最器重的人来打击白嘉轩,并用当时为人们所不齿的风流事作为圈套,此计可谓毒辣。

他拉白孝文下水的目的就是想侮辱白嘉轩,正如他对小娥所说:“你能把孝文拉进怀里,就是尿到他爸脸上了”。

当他看着因捉奸而气昏倒地的白嘉轩,没有一丝的怜悯之情,反而“像欣赏被自己射中倒地的一只猎物。

”在白嘉轩惩罚白孝文的时候,他又精心策划了一场求情的假戏。

在这件事上,充分表现了鹿子霖的阴险毒辣和虚伪。

坚守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做人原则,勤劳克俭,严于律己,是白嘉轩自觉的人生指导。

他做事持正,把名声,荣誉看得高于一切。

对正义的追求,使他发起了抗税的斗争。

在冲击县政府时,他又因故被阻没有参加,所以事后没有被捕,倒是鹿三、贺老大等人成了囚徒。

在这种时候,白嘉轩表现出了他对名誉的重视及做人要坐得正、行得直的原则。

为了不让人指着腰脊说他故意挑起事又害怕退缩,也为了不让鹿三等人替他背黑锅,他到县政府、法院去要求代鹿三等人坐牢,自认是抗税斗争的发起者,并最终利用姐夫朱先生的影响力,把鹿三等人救了出来。

不过,白嘉轩又不象那些具备较高文化修养、能够识别时代潮流,甚至主动追求进步的开明绅士,而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生产者。

因而,他的正直、正义、正派,都是传统道德规范对他的影响。

他用传统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也用传统的道德规范去要求别人。

自觉不自觉之中,他承担起维护家族,宗族名声的保护神之职责。

而家长与族长的权威,则是他维护传统道德规范的有力武器。

反过来,家长尤其是族长的权威感又强化了他的传统道德的规范意识。

当有人违背他所信守的道德规范时,他就会利用家长和族长的权威对他们进行打击,以维护他所恪守的道德规范。

他不让有着真挚爱情的黑娃和小娥进祠堂。

他严厉惩治企图勾引小娥,没吃上羊肉反惹一身骚的狗蛋。

他杖责令他伤心,失望的白孝文,他和儿子分家,儿子没粮向他借,他不给;儿子没钱卖田卖屋,他不问;即使在白孝文即将被饿死的时候,他完全有能力却不去帮助自己的亲生儿子。

因为女儿的逃婚,他同自己最疼爱的女儿断绝父女关系,他之所以会有这些不近人情的做法,是因为这些人都违背了他所信守的道德规范。

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特别是儒家传统道德规范是压抑人性的道德规范。

因此,从另外的角度来看,白嘉轩的所为又有些不近人情,不通情理。

与坚守传统道德规范的白嘉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鹿子霖的不受传统道德规范的束缚。

他风流成性,与原上的许多女子有风流韵事。

他用计霸占了自己的堂侄媳妇田小娥。

他不象白嘉轩那样自觉地以传统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而以实际利益和直接的感官享受为第一追求。

为饱私欲,他贪污公粮公款。

他的“官瘾比烟瘾还难戒”是因为做官可以满足他的欲望和野心。

冷先生一句“你要能掺上嘉轩的三分性气就好了,”道破了他极端自私的卑污人格。

坚毅、刚强是白嘉轩性格的特征。

他身形的特点就是“腰板挺得太正太硬”,后来被土匪黑娃打断了腰,自然就“挺”不起来了,佝偻着腰抑面看人,如狗的形状,但在精神上,他依然“挺得太正太硬”。

打残他的身体,却打不挎他的精神。

白嘉轩具有“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勇毅,他从不向困难屈服、低头,任何挫折都打不倒他。

白嘉轩是以“六娶六亡”出场的,“六娶六亡”给他带来的不仅仅是财富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给他的精神带来沉重的打击。

父亲带着遗憾去世,他却被种种流言包围,使原上再也没人愿把女儿嫁给他。

遭匪抢劫被打断了腰,腰断以后;被他寄以厚望的儿子——白孝文与田小娥勾搭,以至最后父子分家;接着他最疼爱的女儿离家出走,与女儿断绝父子关系;一场大瘟疫夺去了妻子的性命。

但这一切都没有使他倒下,他都挺了过来。

他依然在维持着原有的生活秩序。

在一场史无前例的据说是由小娥引起的大瘟疫中,原上的人无不栗危,对这昔日的“淫妇”、“婊子”烧香磕头,还许愿要“抬灵修庙”唯独白嘉轩坚持不修庙,正如他自己所说:“白鹿村就剩下我一个孤家寡人喀!”后来白嘉轩力排众议说:“我不光不给她修庙,还要给她造塔,”最终,在白嘉轩的坚持下,庙没有修成,塔却造成。

在当时连白孝武都同意修庙情况下,白嘉轩却能坚持造塔,这的确需要非凡的毅力和意志。

这一系列的事件,充分体现了白嘉轩性格的刚强、坚毅的特点。

与白嘉轩的坚毅、刚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鹿子霖的怯懦。

当岳维山找他谈话后,他吓得不知所措,赶忙借儿子的势力壮胆。

儿子被捕入狱,他竟然不知如何营救只是说:“活该!死得!把这孽子拗种处治了,我倒好说话好活人了!”最后是他亲家冷先生救出了他的儿子。

他受儿子牵连被捕入狱后,逢人便表白自己的冤情,以泪流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鹿子霖怯懦;胆小怕事的性格特点。

白嘉轩思想的核心是“孝”和“义”。

他给儿子起名全以“孝”字行辈,强调的是“孝”,也显示出他是用“孝”去要求儿女。

白嘉轩没有遵守“守孝三年再娶”的封建礼仪,是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更重要,看起来“孝”比其它的事情更重要些。

“他坐在他老子生前的坐椅上用他老子留下的烟具吸烟,完全是为了孝道”。

他每天晚上都向母亲问安,陪她坐一会聊一些家常事,这也是在尽孝道。

白嘉轩思想中的“义”不仅仅是我们所理解的“义气”。

他的“义”不同于《三国演义》中关云长的“义”,他的“义”主要是仁义。

他的“以德报怨”原则是他的“义”的最好体现。

黑娃曾经打断了他的腰,但当黑娃被捕时,他依然想法搭救他。

在这里面对黑娃,他是用“义”的原则去指导自己的行为。

即使别人对自己不仁,也得以“义”对之。

尤其是黑娃家与他家有数代交情,他更是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肯施认报复。

因而,直到解放初期,县长白孝文陷害副县长黑娃为反革命即将枪毙时,白嘉轩还多方奔走,想救黑娃一命。

农协会员斗他游街,他反而为农协会员下跪求情;鹿子霖一直和他明争暗斗,当他被捕时白嘉轩依然帮助他。

他允许浪子回头的鹿黑娃和白孝文回乡祭祖。

这一切都体现了他的“义”。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是中国古代许多文人的人生信条。

而作为农民的白嘉轩“他一生遵奉“耕读传家”、“学为好人”的信条。

”“耕读传家”从来都是农耕文化和家族制度的规范之一,白嘉轩始终把它视之为治家、治族的根本方法。

他家中门楼上镌刻的是“耕读传家”,两根明柱上的对联则是:“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