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参数比移值

合集下载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薄层色谱鉴别介绍

在给定的条件下(吸附剂、展开剂、板层厚
度等),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和展开剂移动的 距离之比是一定的,即Rf值是化合物的物理 常数,其大小只与化合物本身的结构有关, 因此可以根据Rf值鉴别化合物。
比移值
组分二 组分一
被分离 混合物
薄层色谱展开示意图
薄层色谱法
优点
操作简单,定性结果直观
缺点
有一定毒性、定量方面的精密度 较差
却后使用。
固定相(吸附剂)的选择
纤维素、淀粉 硅酸镁 硫酸钙 硅胶 佛罗里硅土 氧化镁 氧化铝 对极性有机物的吸附作用增强
活性炭
2
供试品的制备:按照各药品质量标准规
定的方法进行提取分离。制得的供试品应放 置于密塞的小瓶中,防止溶剂挥发影响点样 量。 3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可按质量标准规定 精配成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置密塞小瓶 中备用。标准药材对照溶液,一般需照供试 品的制备方法制备。在使用对照品溶液时一 定要注意将取样的毛细管充分洗干净,防止 造成对照品污染。


二.展开室应放在水平、稳定的实验台上,不能有阳光直射, 也不能在通风处放置,离开热源,避免温度波动对分离不利; 光敏物质的分离应将展开室置于暗处进行。 三.点样时间不应超过三分钟。硅胶的硅醇基以氢键形式优 先吸附水,物理吸附使硅胶的活度降低,影响了弱极性物质 的吸附,化合物的Rf值相应地增大。硅胶薄层的吸水速度很 快,当用预先经过活化的薄层板,在点样过程中干燥的薄层 会立即吸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数分钟内达到平衡,吸附水 蒸气的量决定于点样速度即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和空气的相 对湿度。Dallas指出0.25mm厚、20cm×20cm的硅胶薄层 板在50%相对湿度中放置约3min就失去活性的一半,而放 置15min时吸附的水分已达到最大值。在用相同条件分离同 一组化合物得到的结果不能重现时,必须考虑到相对湿度对 展开的影响,特别是我国南北地区湿度相差很大;即使在同 一实验室冬夏季节不同湿度也有明显差别,如果不注意湿度 的影响就得不到预期的结果。

薄层色谱法简介

薄层色谱法简介
技术不同而异。
➢ TLC定量分析时,样品量的适宜范围为最小检出量的几倍至几 十倍。
➢ 样品原点一般在1mm左右为佳,原点过大或样品量过大,会导 致分离变坏。
薄层色谱的展开剂
➢ 薄层色谱的展开,需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使展开 剂蒸气在缸内达平衡。
➢ 硅胶为固定相主体的正相色谱,溶剂的极性越大, 对化合物的洗脱能力越大,即Rf值越大。
(1)碘蒸气显色:将展开的薄层板挥发干展开剂后,放在盛 有碘晶体的封闭容器中,升华产生的碘蒸气能与许多有机物分子 形成有色的缔合物,完成显色。
(2)紫外线显色:用掺有荧光剂的固定相材料制板,展开后 用紫外线照射展开的干燥薄层板,板上的有机物会吸收紫外线, 在板上出现相应的色点,可以被观察到。
薄层色谱的使用操作
下降法
(3)下降法:用滤纸或纱 布等将展开剂吸到薄层板的 上端,使展开剂沿板下行, 这种连续展开的方法适用于 Rf值小的化合物。
薄层色谱的使用操作
3.显色
分离的化合物若有颜色,很容易识别出来各个样点。但多数情 况下化合有颜色,要识别样点,必须使样点显色。通用的显色方 法有碘蒸气显色和紫外线显色。
• (3)若在同一板上点几个样,样点间距离应为1 ~ 1.5 cm
• (4)点样要轻,不可刺破薄层 • (5)点样结束待样点干燥后,方可进行展开
薄层色谱的使用操作
2.展开
(1)上升法: 将色谱板垂直于 盛有展开剂的容器中,适合于含 粘合剂的色谱板。
上升法
薄层色谱的使用操作
倾斜上行法
(2)倾斜上行法: 色谱板倾 斜10~15°,适用于干板或无 粘合剂软板的展开;色谱板 倾斜45~60°,适用于含有粘 合剂的色谱板
(2)若所选展开剂几乎不能使混合物中的组分点移动,留在了 原点上,此溶剂的极性过弱。

薄层鉴别(8.3)

薄层鉴别(8.3)

• (二)点样 • 薄层点样分为手工点样和点样器自动点 样。手工点样简单、快捷,但展开效果 与实验者的熟练程度有较大的关系;自 动点样斑点均匀、大小一致、展开后效 果较好,但仪器价格昂贵。
• • • •
手动点样工具 (1)注射器 (2)毛细管 (3)点样笔
• 一般为圆点状或窄细的条带状,点样基 线距底边10~15mm,直径一般不大于3 mm,条带状宽度一般为5~10mm。 • 点样量一般应控制在6ul以下,否则样品 斑点扩散,影响分离;样品量较低时, 点样量可最大增加至20ul。 • 当使用高沸点溶剂如正丁醇时,点样后 应将溶剂充分晾干,必要时可用电吹风 吹干。
可以依次用不同 极性的溶剂,如 石油醚→乙醚→ 三氯甲烷→乙酸 乙酯→正丁醇进 行提取,对供试 品进行分离、纯 化。
常用的吸附剂有 大孔树脂、氧化 铝、硅胶、聚酰 胺等,根据供试 品的特点选择不 同的吸附剂。
对含有挥发 性成分的供 试品,可采 用华法。
对成分复杂的供试品,有时可同时采用2~3种净化方法对 供试品进行处理。
5个薄层鉴别----7个品种
6个薄层鉴别----5个品种
一、 影响薄层色谱展开效果的主要因素
供试品溶液制备 点样 薄层板 展开剂 温度 湿度 显色
二、 对供试品溶液制备进行分析和讨论
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未知成分多, 供试品溶液中含有的物质较多,其中有被 测定成分,同时也有其他“杂质”成分, 因此常常由于相互干扰或背景污染而难以 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有时甚至难以辨认, 对复方制剂尤其如此。所以为了充分发挥 薄层色谱技术在中药分析方面的优势,提 高色谱的分离度和重现性,供试品溶液的 制备(净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甚至是关 键的步骤。
四、复杂成分供试品净化的注意事项

薄层色谱方法

薄层色谱方法
它在薄层色谱法中的应用范围仅次于硅胶。
(3)其他固定相
①纤维素 按其用途不同分为普通纤维素(天然纤维
素、高纯度纤维素、微晶纤维素)、乙酰化纤 维素和离子交换纤维素。
②另外还包括聚酰胺,葡聚糖凝胶(亲水性葡 聚糖凝胶、亲脂性葡聚糖凝胶和葡聚糖凝胶离 子交换剂)和硅藻土等固定相。
2、粘合剂及添加剂
(1)粘合剂 理想的粘合剂要求亲水性好、粘结力强
(二)薄层色谱与高效液相色谱的比较
色谱系统 展开方式 流速控制 平衡时间 分析样品 样品量 板高(μm) 有效板数 检测方式 溶剂用量 溶剂更换 固定相
薄层色谱
开放式 展开 吸附剂的毛细管作用 短 可同时分析多个样品 高 30 <600 静态 少 易 一次弃去
高效液相色谱
闭路 洗脱 由泵调节 不定 每次一个样品 低 2~5 ~5000 动态 多 难 反复使用
好的牢度,预制板有用玻璃板,塑料片或铝箔作为 载板,使薄层附着在上面,塑料片或铝箔的预制板 还有裁剪方便的优点。常用于薄层定量。
(2)手工制板 手工制板一般分为不含粘合剂的软板及
含粘合剂的硬板两种。
软 上用板手干是工法将制吸涂板附成所剂均用直匀的接的玻于薄璃玻层板璃即板可一般 为使用5c,m×但软20板cm疏,松1,0c操m×作不20方cm 或便 用,硬20因板cm此。×目2前0c很m少的使2m用m,厚主的要玻 璃板,要求板面平整,洗净后
几种不同点样方式的比较
A
B
C
A.长5~60mm,内径为0.2~0.05mm的熔融石英管;
B.微量注射器,机械控制,接触板面点样;
C.同B,用步进马达控制操作;
D.同B,完全用计算机控制点样。
方式 A B C D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

薄层色谱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色谱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学习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和鉴定混合物中的成分。

二、实验原理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分离和分析方法。

它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吸附剂)和流动相(展开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在薄层板上实现分离。

吸附剂通常是硅胶、氧化铝等具有吸附性能的物质,它们均匀地涂布在玻璃板或塑料板上形成薄层。

展开剂则是一种能够在吸附剂上移动的溶剂系统。

当样品点在薄层板的一端,放入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时,展开剂在毛细作用下沿着薄层上升,样品中的各组分随着展开剂的移动而在薄层上发生不同程度的吸附和解吸,导致它们在薄层上的移动速度不同,最终实现分离。

通过与已知标准物质在相同条件下的色谱行为进行比较,可以对样品中的成分进行定性分析。

同时,根据斑点的大小和颜色深浅,可以进行半定量分析。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仪器玻璃板(5×20cm)层析缸点样毛细管(内径 05mm)喷雾器紫外光灯(254nm 和 365nm)烘箱2、试剂硅胶 G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水溶液(05%)展开剂(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系,不同比例)样品溶液(混合有机化合物)标准物质溶液(已知有机化合物)四、实验步骤1、制板将硅胶 G 与适量的 05% CMCNa 水溶液在研钵中充分研磨,调成均匀的糊状。

用涂布器将糊状物均匀地涂布在玻璃板上,厚度约为 025 05mm。

置于水平台上晾干,然后在 105℃烘箱中活化 30 分钟,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点样用点样毛细管吸取样品溶液和标准物质溶液,在距薄层板一端 1 15cm 处轻轻点样,点样直径一般不超过 2mm,每次点样后用电吹风冷风吹干,重复点样 2 3 次,以保证样品量足够。

3、展开在层析缸中倒入适量的展开剂,使其高度不超过 1cm。

将点样后的薄层板小心放入层析缸中,盖上盖子,使展开剂蒸气饱和层析缸 5 10 分钟。

薄层色谱

薄层色谱
1 目测法 样品经色谱分离后,直接观察所得斑点的大小
和颜色的深浅,并与标准品在相同条件下展开所得 到的一系列已知不同浓度的标准斑点相比较,而近 似地判断样品中所测成分的含量。 2 测面积法
展开后色谱上的斑点面积与化合物含量间,符 合一定的线性关系。 3 仪器测定法
38
3 仪器测定法
用光密度计或称薄层扫描仪(TLC Scanner)扫描定量, 该方法已成为薄层定量的主要方法。 1.吸收测定法
相对比移值,即相对于某一物质x的Rf值,用Rx 表示。 其定义为:Rx=组分的Rf值/物质x的Rf值 组分A相对于物质B的“相对比移值” RB =a/b
6
三.薄层色谱的操作
吸附剂的选择 薄层板的制作 展开剂的选择 点样 展开 定位与显色 薄层层析的定量测定
7
(一) 薄层层析用的吸附剂
常用的薄层层析吸附剂有硅胶、氧化铝、纤 维素、聚酰胺等。
吸附剂的选择:首先决定于样品成分的性质, 即它们的溶解性、酸碱性、极性以及是否与 吸附剂起化学反应等;
其次要考虑吸附剂、载体是否容易得到及其 价格等。
8
9
(二) 薄层板的制作
层析板是用专门的涂布器把浆状的吸附剂(纸浆、纤维素、硅胶、 中性氧化物、聚酰胺、多孔性玻璃粉,硅烷化键合硅胶等)均匀 地涂在在薄层板(玻璃板、金属板或弹性塑料板)上,干燥 (110℃活化)后即可使用。
2.点样量
点样量的多少与薄层的性能、厚薄及显色剂的 灵敏度有关。一般来说,样品量最小为几ng,常用 量为几至几十µg,制备型的分离可以点样到mg量。 总之点样量随分离目的而定。
3.点样方式 最好是直径3—5mm的圆点。
常用的点样方式
a 一般点样 b 径向点样 c 条状点样 d 线形小孔点样

经典液相色谱法2

经典液相色谱法2

吸附剂粒径对展开速度、Rf 值和分离效果的影响: • 颗粒大,则总表面积小,吸附量低,展开速度快,展 开后斑点较宽,分离效果差。 • 颗粒太小,则展开速度太慢,而且不易用干法铺板。 因此,应该选用颗粒大小适宜的吸附剂,而且其 粒度分布要窄。 吸附剂颗粒大小表示方法: • 颗粒直径(以µm表示), • 筛子单位面积的孔数(以目表示) 干法铺板所用吸附剂颗粒直径一般在75~100µm 或150~200目较为合适,而湿法铺板则用更细的颗粒, 为10~40µm或250~300目。聚酰胺则一般在100~180 目范围内。高效薄层板的颗粒直径为5~10µm。
在薄层色谱使用的一般条件下,固定相、流动 相都不很明确,它们都与蒸汽相一起维持着一种变化 的状态,在分离过程中这三相都可能不断在变化。 • 在使用混合溶剂时,在展开过程中极性较弱、沸点 较低的溶剂在薄层板边缘容易挥发,致使边缘部分的 展开剂中极性溶剂的比例增大,使Rf值相对变大。同 一物质在同一薄层板上出现中间部分的Rf值比边缘的 Rf值小,这种现象称为边缘效应。
2. 软板的制备:直接铺制吸附剂。 3. 粘合薄层板(硬板)的铺制 (1)粘合剂:粘合剂的种类与用量会影响分离的效果,常用 的有煅石膏、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和某些聚合物 如聚丙烯酸等。参看《分析化学实验》。 (2)倾注法制板:1. 在玻板上倾倒吸附剂糊,2. 用洁净玻棒 涂铺均匀,3. 稍加振动。 (3)平铺法制板:在水平台面上先放置玻璃平板,上面放置 载板,二边加上玻璃条做成的框边(框边高于载板0.25~ lmm),将吸附剂糊倒在载板上,刮平并振动均匀。 上述两法所铺薄层板只适宜于一般定性分离,不宜 于定量分离。
2.相对比移值 (Rr) 由于影响 Rf 值的因素很多,要在不同实验室、不 同实验者间严格控制色谱条件的一致性,达到 Rf 的可 比性很困难。因此建议采用相对比移值(relative Rf ;Rr) 作为定性参数: Rr = Rf (a)/Rf (s) =la/ls (19·2)

《仪器分析》——平面色谱法

《仪器分析》——平面色谱法

10
(三)高效薄层法(high 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HPTLC)
• 在现代色谱理论指导下,以经典薄层色谱法为基 础发展起来的一种薄层色谱技术。
• 特点
分离效率高 分析速度快 检测灵敏度高等
高效薄层色谱法与经典薄层色谱法比较见表19-3
11
二、吸附薄层色谱的吸附剂和展开剂
(2)吸附剂
不活泼
活泼
B’ B
非极性
A’ A
极性
(3)展开剂 C
C’
非极性
极性
(1)被分离物质
18
三、薄层色谱操作方法
(一)薄层板的制板 选择 5cm 20cm 、10cm 20cm、 20cm 20cm
涂布 活化
不加粘合剂 加粘合剂如5~15%石膏 或 0.25~0.75%CMC-Na
涂布
晾干
0.2~0.3mm
光物质;在254nm波长紫外光下呈强烈黄绿色荧光 背景
16
(二)展开剂
展开剂的选择
根据被分离物质的极性、吸附剂的活度和展开 剂的极性三者的相对关系进行选择
先用单一溶剂展开,然后根据分离效果进行调 整,经常使用混合展开剂
分离酸碱组分时,展开中加入少量酸、碱
常用混合展开剂 表19-3
17
化合物极性、吸附剂活度和展开剂极性间的 关系
2. 相对比移值(Rr)
R =R /R =L /L
r
f(i)
f(s)
is
定性参数
纯物质加入试样中
同样条件下测定
或试样中某已知组分
i
s
Li Ls
s+i
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系统误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操作技术
无黏合剂
分类
自制薄
含黏合剂
层板
10%~15%煅石膏
0.2%~0.5%羧甲基纤维 素钠水溶液
1.薄层 板制备
市售薄 层板
操作方法
普通薄层板(玻璃、聚酰胺薄膜和铝基) 分类 高效薄层板(固定相粒径为5~7 u)m
操作方法
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需活 化。铝基片薄层板和聚酰胺薄膜可根据需要剪裁
纸色谱上行展开
4.斑点定位
纸色谱法斑点的定位基本和薄层色谱法相似,但纸色谱法不能使用腐 蚀性显色剂,也不能在高温下显色。
运用纸色谱进行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方法、要求与薄层色 谱法一致
二、薄层色谱参数
1.比移值 (1)定义 组分迁移的距离与展开 剂迁移的距离之比
(2)计算方法
原点到斑点中心的距离 R f 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R f(A)
lA l0
R
f(B)
lB l0
2.相对比移值
(1)定义 指被测组分的比移值与参照组分的比移值之比
(2)计算方法
Rr

R f (i) R f (s)
第3节 薄层色谱分离检测技术
薄层色谱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 将固定相均匀平铺在光洁表面的玻璃、塑料或金属板上
形成薄层,在此薄层上进行色谱分离的方法 可分为吸附、分配、分子排阻色谱法等
一、分离原理
薄层色谱是一种开放性色谱,是将混合组分样品溶液点在薄层板一端的 起始线上,点样处称为原点,在密闭容器中用适宜的流动相(薄层色谱法中 又称为展开剂)展开。因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不同,展开剂对不同 组分的解吸能力也不完全相同,造成各组分在薄层析上移动的速度有快有慢 ,经过一段时间展开后,不同的组分彼此分开,最终形成相互分离的斑点
钾试液
多数有机化 合物
多数有机化 合物
醛等还原性 物质
氨基酸类
含酚羟基化 合物
喷雾加热 多数加热后呈 黑色
薰蒸
多数显黄棕色
喷雾烘干 蓝色
喷雾或浸 紫色或黄色 渍
喷雾或浸 红褐色或棕红
渍色喷雾瓶来自5.显色装置浸渍槽
蒸气熏蒸 ----双槽展开缸
紫外分析仪(三用)
6.检 视装置 摄像设备
薄层色谱扫描仪(CS9301型)
点样量---- <5
ul
3. 展开
(1)展开要求 查阅 A.何为边缘效应?何因?如何防止?
B.展开剂加入量?展开剂展开距离?
(2)展开方式
上行 近水平 双向 多次
上行展开
近水平展开
有色物质斑点----目光检视
4.检视
荧光检出法
五、检测技术
无色物质斑点 化学检出法
检测灵敏度
1.系统适用性试验 比移值
1.吸附剂
三、仪器与材料
粒径 5~40 m
硅胶
硅胶H 硅胶G 硅胶GF254 硅胶HF254
氧化铝 常用
硅藻土 聚酰胺 微晶纤维素
想一想 H、G、F各代表何种意思?试解释硅胶HF365?
2. 载 板
种类
玻璃板 塑料膜
厚度 2mm
规格
5cm×20cm 10cm×10cm 10cm×15cm
10cm×20cm
li ls
/ l0 / l0
li ls
(3)特点
消除系统误差, 值的重复性和可靠性都比 好
Rr
Rf
3.分离度
(1)定义 衡量薄层色谱分离效果的重要指标,是 指相邻两斑点中心至原点的距离之差与 两斑点平均径向宽度(径向宽度是指斑 点沿着展开方向的宽度)的比值
(2)计算方法
R l2 l1 2(l2 l1 ) (W1 W2 ) / 2 W1 W2
操作方法
将1份固定相和3份水(或羧甲基纤维素钠 水溶液)在研钵中沿同一方向研磨混匀,去 除表面的气泡后,置玻璃板上使涂布均匀, 或倒入涂布器(见图8-14)中,在玻板上 平稳地移动涂布器进行涂布(涂层厚度为 0.2mm~0.3 mm),取涂好的薄层板,置 水平台上于室温下晾干后,在110℃活化30 分钟,立即置于有干燥剂的干燥器中备用 。
二、仪器与材料 1.色谱滤纸
想一想:色谱滤纸如何选择?
2.展开剂
(1)纸色谱一般固定相是什么? (2)纸色谱展开剂如何选择?
3.展开容器 圆形或长方形玻璃缸,缸上具有磨口玻璃盖且能密闭
下行纸色谱展开缸
三、操作技术
1.色谱滤纸的准备
(1)用于下行法的色谱滤纸 (2)用于上行法的色谱滤纸
2.点样 样品溶解于适宜的溶剂中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定量
毛细管或微量注射器吸取溶液,点于点样基线上,溶液宜分 次点加,每次点加后,俟其自然干燥、低温烘干或经温热气 流吹干,点样直径为2 mm~4mm,点样量取决于色谱滤纸的 薄厚程度和显色剂的灵敏度,一般几到几十微克。点间距离 约为1.5cm~2.0cm,样点通常为圆形,也可点成条形。
3.展开
纸色谱下行展开
金属箔
要求 表面光滑、平整清洁
玻板处理措施 清洁剂或铬酸洗液浸泡洗涤,用清水充分清洗,再用 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冲洗,表面应不附水珠,晾干备用
定量毛细管
手动
3.点样器
平口微量注射器
全自动点样仪
3.展 开容器
平底色谱专用展开缸
双槽薄层色谱专用展开缸
4.显色剂
显色剂
适用范围
显色方法 斑点颜色
浓硫酸乙醇溶液 碘 磷钼酸乙醇溶液 茚三酮试液 三氯化铁-铁氰化
手动涂布器
2.点样
普通板 点样基线----距底边2.0cm 圆点状---- R≤3mm 条带状-----宽度5~10mm 点或条带间距----<8mm
点样量---- <10
ul
高效板 点样基线----距底边0.8~1cm 圆点状---- R≤2mm 条带状-----宽度4~8mm 点或条带间距----<5mm
分离效能
2. 鉴 别
等浓度对照法----同板---大致同位、同大、同色泽
等体积混合法----斑点单一、紧密 结构相似对比法-----Rf不同或两斑点
杂质对照品法 3.杂质检查 样品溶液的自身稀释对照法
二者合用法
4.定量方法
(1)目视比色法 -----半定量法(精度±10%) (2)斑点洗脱法
(3)薄层扫描法(正在减小使用)
第4节 纸色谱分离技术
一、分离原理(液-液萃取 ) 利用样品中不同组分在两相溶剂中溶解性(或分配系数)不
同,当流动相携带样品流经固定相(被吸附或固定在惰性材料 上的液体)时,各组分在两相间不断进行溶解、萃取、再溶解 、再萃取,……,样品经过多次反复分配后,造成分配系数稍 有差异的组分移行的距离不同面实现分离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