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非鱼解剖

合集下载

罗非鱼的链球菌病

罗非鱼的链球菌病

罗非鱼的链球菌病摘要: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罗非鱼的抵抗力强,很少有病害发生,但这种概念是不正确的。

现今,人们逐渐认识到,随着罗非鱼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罗非鱼的病害一定会发生,并越来越严重。

不管人们愿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已经有几种疾病在罗非鱼上发现,其中,链球菌病是罗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罗非鱼的抵抗力强,很少有病害发生,但这种概念是不正确的。

现今,人们逐渐认识到,随着罗非鱼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罗非鱼的病害一定会发生,并越来越严重。

不管人们愿不愿接受这样的事实,已经有几种疾病在罗非鱼上发现,其中,链球菌病是罗非鱼育成期的常见疾病,发病率高,危害严重,常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包括以前定名为S.difficilis/difficiie的链球菌,现在认为是无乳链球菌的同种异名)是养殖罗非鱼的主要病原。

海豚链球菌(StroDtococcusiniae)也可以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但危害程度不如无乳链球菌。

链球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非酸性化、无运动、氧化酶阳性、过氧化氢酶阳性的球菌。

二、临床特征不同种类的链球菌引起的临床特性无显著差别。

不正常行为:由于链球菌可以侵害病鱼的中枢神经系统,故临床上表现为病鱼游泳异常、昏沉,常在塘边、水面无方向性地缓慢游动,有时身体屈曲。

眼部损伤:病鱼常呈现眼部症状如眼巩膜白浊(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以及出血等。

但不是所有病鱼都出现眼部症状。

干酪样脓肿坏死灶:有时在病鱼的两侧前颊上出现2~3毫米的干酪样坏死灶病变,随后坏死灶破裂形成溃疡。

有时在腹鳍的基部出现较大(5毫米)的干酪样坏死,在尾鳍基部可能出现更大(10~20毫米)的坏死灶。

坏死灶内是奶酪样的脓质,如果病鱼康复,这种病灶也会长期保留。

皮肤出血:链球菌常引起罗非鱼身体表面出血,表现在口周围、鳍条基部的点状出血。

有时在肛门或生殖孔周围呈现出血斑。

腹水:罗非鱼的急性链球菌病常见腹腔内有大量腹水,由于腹水的增多,引起肛门突出。

尼罗罗非鱼(鲡鱼科)

尼罗罗非鱼(鲡鱼科)

尼罗罗非鱼(鲡鱼科)
[地方名]非洲鲫鱼。

尼罗罗非鱼原产于约旦的坦噶尼喀湖,已广泛为其他地区所引进,我国于1978年从泰国引进并推广养殖。

[形态特征]外形类似鲫鱼。

体侧扁,背较高。

头中等大小,口端位,颊部有3列鳞片。

鳞大,圆形。

侧线分上下两段,两段于背鳍基部段并行。

背、胸、腹、臀、尾鳍都较大。

背鳍发达,硬棘15~18,软条12~14。

尾鳍末端钝圆形。

体色因环境(或繁殖季节)而有变化,在非繁殖期间为黄棕色。

头下侧、口下面、体下半部为白色。

体侧有8~10条不明显的黑色纵纹带。

尾鳍上有10条左右黑色条纹。

在繁殖期间,雄鱼的纵斑带消失,体色呈灰黑色,腹部黑色,头部淡红色,背、胸、尾鳍的边缘呈淡红色。

大型雌色的尾鳍也是淡红色。

[产地、产季]长江以南的高产养殖品种,南方9~10月份起水,北方更早。

[经济价值]尼罗罗非鱼是罗非鱼中最大型的品种,而且骨刺少,肉质细嫩且富于弹性,味道鲜美,其风味可与海洋鲷鱼、比目鱼媲美。

每百克肉中含蛋白质20. 5克、脂肪6.93克以及钙、磷、铁、维生素等,营养价值亦高。

罗非鱼(非洲鲫鱼)

罗非鱼(非洲鲫鱼)

罗非鱼(非洲鲫鱼)罗非鱼罗非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

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可以存活于在湖,河,池塘的浅水中。

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

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此鱼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

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

罗非鱼简中文学名:罗非鱼拉丁学名:[1]Tilapia别称:非洲鲫鱼,南鲫,越南鱼。

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鱼纲辐鳍鱼亚纲目:鲈形亚目科:丽鱼科属:罗非鱼属罗非鱼形态特征介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亦称丽鲷科,丽鲷属)。

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

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

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

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

罗非鱼最早于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台湾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

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陆,又名“越南鱼”。

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引进湖北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1972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1979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

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

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罗非鱼)的廉价技术,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特点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1.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一例脆肉罗非鱼病原的鉴定及防治

一例脆肉罗非鱼病原的鉴定及防治

蚕豆或脆化饲料(主要原料为蚕豆粉)饲喂罗非鱼,经过90天左右的养殖,罗非鱼肉质变紧致且硬,口感爽脆,这种脆化后的罗非鱼称为脆肉罗非鱼。

脆肉罗非鱼是改善罗非鱼肉质的一种特殊方式,有利于罗非鱼的品质提升,显著提高了养殖经济效益。

因此,脆肉罗非鱼在广东主养区养殖面积及产量逐渐扩大。

但随之也带来较多的营养及病害问题,蚕豆作为罗非鱼脆化饲料主要成分,其适口性会显著下降,罗非鱼摄食减少。

研究表明,长期饲喂脆化饲料导致罗非鱼胃肠道各种消化酶活力显著降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也大大减少,导致脆化期间的罗非鱼营养不均衡,鱼体生长受到抑制,降低了鱼体的免疫力,同时其抗病能力也大大削弱,导致易发生病害。

2023年7月,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养殖的脆肉罗非鱼出现大量死亡,技术人员经过采样、病原分离及鉴定,确定属于两种致病菌混合感染,通过改善养殖环境、增强鱼体免疫力及给药治疗后,死亡情况得以控制。

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为脆肉罗非鱼养殖业发展提供参考。

一、基本情况发病罗非鱼为吉富罗非鱼,均重2.1千克/尾。

其养殖方式为车间循环水养殖,单个养殖池约30米3水体,放养罗非鱼300尾,水体24小时不间断供氧,每日投喂1次脆化饲料(饲料为自制)。

发病时已投喂脆化饲料40天左右。

二、患病罗非鱼特征患病罗非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部分呈现眼球突出症状(图1a)。

解剖可见肌肉中有被膜包裹的淤血块脓肿(图1b 红色圈中部分),腹腔打开有浑浊腹水,肠道明显胀气,肝胆肿大(图1c、1d)。

三、病原分离与鉴定取患病罗非鱼的眼球组织、肌肉中的淤血块以及肝脏,划线接种至血平板,置于28℃培养箱中培养36小时。

结果显示,眼球和淤血块中均分离到大量的菌落(图2a、2b),肝脏菌落二次培养后呈现出2c 菌落形态。

通过菌株的测序与分析,结果表明眼球中的分离菌株主要为迟缓爱德华氏菌,肌肉中分离的菌株主要为嗜水气单胞菌,而肝脏中分离的菌株为无乳链球菌。

四、病因分析此次在患病脆肉罗非鱼体内同时分离到3种病基金项目:财政部和农业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CARS46);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024KJ150)李庆勇,刘艺,叶林(惠州市渔业研究推广中心,广东惠州516055)图1患病罗非鱼图2划线接种培养结果原菌,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现象。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一般症状和解剖变化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一般症状和解剖变化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一般症状和解剖变化罗非鱼链球菌病有2种病原,即海豚链球菌和无乳链球菌。

在5年前,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是海豚链球菌,且疾病的发生多呈局部性的零星暴发流行。

但随着罗非鱼养殖密度增大、养殖环境恶化、抗病性能退化,罗非鱼链球菌病呈现大面积、高死亡的急性流行暴发,且病原主要是无乳链球菌。

近3年来,罗非鱼链球菌病的广泛暴发,给罗非鱼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威胁到罗非鱼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对此应引起该行业的管理者、经营者和专业人士的高度重视。

一、罗非鱼链球菌病的一般症状和解剖变化1、行为失常:由于链球菌可以侵害病鱼的神经系统,故病鱼常表现游泳异常、打转、反应迟钝,常在塘边、水面无方向性地缓慢游动,有时身体屈曲。

2、眼部损伤:病鱼常呈现眼部症状如眼巩膜白浊(单侧或双侧)、眼球突出以及出血等。

但不是所有病鱼都出现眼部症状。

3、干酪样脓肿坏死灶:有的病鱼在两侧前颊上出现2~3毫米的干酪样坏死灶病变,随后坏死灶破裂形成溃疡。

有时在腹鳍的基部出现较大(5毫米)的干酪样坏死,在尾鳍基部可能出现更大(10~20毫米)的坏死灶。

4、皮肤出血:链球菌常引起罗非鱼身体表面出血,表现在口周围、鳍条基部的点状出血。

有时在肛门或生殖孔周围呈现出血斑。

5、腹水:罗非鱼的急性链球菌病常见腹腔内有大量腹水,由于腹水的增多,引起肛门突出。

6、胃肠道病变:由于病鱼不再摄取食料,所以胃和肠道空虚,无饲料残物。

在急性链球菌病暴发的早期,病鱼胆囊肿大,比正常大数倍。

7、败血症:内脏如肝、脾、肾、心、脑、眼和肠道出现大面积出血。

二、流行情况该病常常发生在水温长期过高(高于30℃)、缺氧或养殖密度过大等情况下;发生链球菌病的罗非鱼一般是较大的鱼(体重大于100克),但在2011年,链球菌病也出现在鱼苗(50克左右)阶段;病鱼的死亡高峰期可持续2~3周;在低水温季节,该病也可呈慢性经过,死亡率较低,但持续时间长。

三、诊断方法1、观察上面阐述的临床症状将有助于现场诊断。

罗非鱼“腹水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罗非鱼“腹水病”组织病理学研究

【 to 】 ovnoa scs ee u ads i d i ・E adm c s ps e sdt os et Me d Cnetnlle w r ct n a e t H h i i tn w h , n ioc e w r ue be e r o e o v r h pt l i l hne. R sl h i a m o rycldt p a is i ae .B a o g a a o g a cags 【 eu 】T ed es i t pr l ae l i s t s s” ypt l i l h o c t s e s e a l i a” ce d e i a h o c
pah g n ss o h d s a e, h s叩 a _ l gc l e e r h n o td. t o e e i f t e ie s it t oo i a r s a c o s me a l s f e d i p a h l s o d ce
o a g mb r f t a i i Ho y n h Re e v i ,Ur flr e nu e o i pa n l ng a e i s r or umq . B ioa in n i e tfc to o ah g n, i y s lt a d d n i ai n f p to e o i
新疆农业科学 21,8 1)12 一 98 014 (0 : 3 l2 9
X nin gi l rl cecs ij gA r ut a S i e a c u n
D IC K :5—19 / .0 10 8 10 . 1 O :N I6 0 7 S 2 1 12 .2 4 O 1 网络 出版时 间:0 1 0— 81 : :0 2 1 —1 2 2 0 0 4

罗非鱼2

罗非鱼2

罗非鱼罗非鱼罗非鱼罗非鱼(Tilapia)为一种中小形鱼。

现在它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的主要来源之一。

原产于非洲,属于慈鲷科之热带鱼类,和鲈鱼相似。

通常生活于淡水中,也能生活于不同盐份含量的咸水中,可以存活于在湖,河,池塘的浅水中。

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且对溶氧较少之水有极强之适应性。

绝大部分罗非鱼是杂食性,常吃水中植物和碎物。

此鱼在面积狭小之水域中亦能繁殖。

甚至在水稻田里能够生长。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罗非鱼简中文学名:罗非鱼拉丁学名:[1]Tilapia别称:非洲鲫鱼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纲:鱼纲辐鳍鱼亚纲目:鲈形亚目科:丽鱼科编辑本段属:罗非鱼属罗非鱼形态特征介罗非鱼(Tilapia),俗称非洲鲫鱼,隶属于鲈形目、鲈形亚目、丽鱼科Cichlidae、罗非鱼属Tilapia(亦称丽鲷科,丽鲷属)。

该属原产于非洲,有600多种,目前被养殖的有15种。

罗非鱼是一群中小型鱼类,它的外形、个体大小有点类似鲫鱼,鳍条多荆似鳜鱼。

广盐性鱼类,海淡水中皆可生存;耐低氧,一般栖息于水的下层,但随水温变化或鱼体大小改变栖息水层。

罗非鱼食性广泛,大多为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甚贪食,摄食量大;生长迅速,尤以幼鱼期生长更快。

罗非鱼生长与温度有密切关系,生长温度16~38℃,适温22~35℃。

罗非鱼最早于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台湾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先称“吴郭鱼”。

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

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引进湖北英山温泉的罗非鱼有两种:一种叫莫桑比克罗非鱼,是1972年从京山县接到英山温泉的;另一种叫尼罗罗非鱼,是1979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引进来的。

它们安家落户后,都生活得很好。

印度Modadugu Vijay Gupta博士发展并散布清水养殖(使用罗非鱼)的廉价技术, 获得2005年世界粮食奖。

编辑本段罗非鱼的特点罗非鱼具有食性杂、耐低氧、不耐低高温,繁殖强等特点:1、食性杂:罗非鱼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

罗非鱼的鱼体测量及内部解剖PPT课件

罗非鱼的鱼体测量及内部解剖PPT课件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外形观察,为从外形上鉴别鱼类打好基础。 2、了解对鱼类一般的测量和特征描述。 3、掌握硬骨鱼的内部构造。 二、材料及用具: 1、新鲜罗非鱼一尾 2、解剖盘、解剖器、圆规、尺等
.
1
三、实验内容:
➢鱼纲:
鱼类是脊椎动物中低等而和数量最多的一个类群,是最低等的有颌、变 温脊椎动物,并适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很多特有的结构。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 有原始的有头类发展出一支有上下颌的脊椎动物,即鱼类的祖先,进而产生 了适合水生的两大系:软骨鱼系和硬骨鱼系。
11软骨鱼星鲨双髻鲨大白鲨魟犁头鳐黑线银鲛等软骨鱼星鲨双髻鲨大白鲨魟犁头鳐黑线银鲛等22硬骨鱼类矛尾鱼澳洲肺鱼中华鲟大麻哈鱼等硬骨鱼类矛尾鱼澳洲肺鱼中华鲟大麻哈鱼等解剖与观察解剖与观察一罗非鱼外形一罗非鱼外形鱼类外形大多是流线型或纺鱼类外形大多是流线型或纺锤型以减轻水中的阻力
实验八 鱼类——罗非鱼的鱼体测量及内部解剖
1、软骨鱼(星鲨、双髻鲨、大白鲨、魟、犁头鳐、黑线银鲛等)
.
2
.
3
2、硬骨鱼类(矛尾鱼、澳洲肺鱼、中华鲟、大麻哈鱼等)
.
4
➢解剖与观察
(一)罗非鱼外形 鱼类外形大多是流线型或纺
锤型,以减轻水中的阻力。 全身分为头,躯干,尾三部
分。 体表覆以鳞片,在身体两侧
中央各有一列侧线。
.
5
(二)鱼体测量及鱼体描述
肾脏位于体腔背壁正中间左右两侧,为长形的红褐色腺体。前方伸至心脏 的背方,为头肾。
.
15
4、消化系统
肝脏呈褐色,其中分散有胰脏,合称肝胰脏。
.
16
胆囊,球形绿色
.
17
脾脏,鳔的腹方,暗红色,细而长。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Intestine - about 5 to 7 times of the fish body length
Dark peritoneum
Immune system - Spleech
• Spleech - under the swim bladder, dark red color, Flattened oval in shape.
Circulatory system - Heart
Heart - Dark red organ, located in the thoracic cavity and below the gills, which has one cardiac atrium and one cardiac ventricle.
rnal Anatomy
• Scales – cycloid scales
– Thin
– Oval – Overlapping – Used for speed – Reduce friction – Contain growth rings (circuli)
• Fins –
– Used to maintain position, move, steer, and stop. – Composed of fin rays (provide support)
Report
Drawings of tilapia external anatomy (side view)
and labeling of anatomical structures.
Thank you !
Male tilapia
Genital papilla
Female tilapia
Anus Vas deferens and ureter
Anus Oviduct Ureter
PART 2: INTERNAL ANATOMY
Circulatory system - Heart
Reproductive system - Gonad Urinary system Digestive system Immune system Respiratory system - Kidney Liver - Gall bladder Intestine - Spleech - Gills
– Pectoral – behind the gills (act as brakes; side to side motion) – Pelvic - below and behind the pectoral fins (up and down motion)
• Gills –
– Take in oxygen and give off carbon dioxide – Opercula – hard plate that covers the gills – Gill arches – 4 arches in tilapia – Gill rakers – strain unwanted particles from the water – Gill filaments - where gas exchange takes place
The coelom of tilapia is divided into 3 cavities by membranes.
INTERNAL ANATOMY
Dissecting procedure
• Lie the tilapia on right side, and cut the body wall from the front of the anus forward and to the dorsal
Urinary system - Kidney
• Kidney - The kidney is above the swim bladder and very close to the spine. Usually very dark red in color.
Digestive system
• Lateral Line –
– allows fish to sense change in water pressure
– Allows fish to sense movement in water – Avoid objects in their path – Sense chemicals in the water (attracting a mate)
Lateral Line
• Mouth
– Used in place of hands to feel objects
• Nares
– Nasal openings in the snout
– Contain smell receptors
– Sense of smell
• Eyes
– Eyes are on the sides of their heads – No eyelids
– Unpaired Fins
– Dorsal – keep fish upright – Anal – keep fish upright – Caudal – (tail) thrusts fish through the water and assists in steering
– Paired Fins
• Not all fish have gall bladders !
• Intestine - tube-shaped and connections to the anus and stomach. • Carnivores have large stomach and short intestines while herbivores have little (or no!) stomach and very long intestines.
pericardial cavity
Reproductive system - Gonad
• long cylindrical paired organs that and hang from the dorsal aspect of the peritoneal cavity. In mature fish oocytes are usually visible in the ovary. • The testes are white, and the ovaries are slightly yellow.
Tilapia External and
Internal Anatomy
March 11, 2014
OBJECTIVE:
– To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gross anatomical
structures of tilapia.
SUPPLIES:
– Tilapia;
– Dissecting equipment (scissors, forceps, dissecting
pan, etc.);
– Ruler.
PROCEDURE:
PART 1: EXTERNAL ANATOMY
Body shape - Streamlined, or fusiform,
reducing the drag
Body regions - Head, Trunk, and Tail
Head Trunk Tail
• Then cut the body wall forward across of the pectoral fin
• Behind the operculum, cut the body wall from the ventral to the dorsal, get rid of the body wall, then the internal organs will be displayed.
– Thick cornea
– Large pupils which allow light to enter – Retinas have both rods and cones (can see in dim light and color)
The shapes of tilapia
genital papilla
• Liver - behind the heart, brown color, In tilapia one lobe of the liver extends posteriorly along the intestine almost to the anus of the fish.
• Gall bladder - Under the lobes of the liver for a small fluid-filled sack, dark green color.
Respiratory system - Gills
• Gills - Gill rakers, gill arch and gill filaments
• Swim bladder - The swim bladder is located above the peritoneum (retroperitoneal) and below the kidney. In tilapia, the swim bladder is thinwalled, transparent, and fragil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