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
中子探测器的技术发展与应用

中子探测器的技术发展与应用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广阔领域中,中子探测器宛如一位默默耕耘的“幕后英雄”,在众多重要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从基础科学研究到工业生产,从医疗诊断到国家安全,中子探测器的身影无处不在。
要理解中子探测器,首先得明白中子的特性。
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粒子,这使得它们难以直接被探测。
但科学家们凭借着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开发出了多种巧妙的技术来捕捉这些“神秘来客”。
早期的中子探测器主要基于核反应原理。
其中,最常见的是使用硼或锂等材料。
当中子与这些材料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带电粒子,如α粒子或质子。
这些带电粒子随后可以通过电离室、正比计数器或盖革计数器等装置被探测到。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直接,但在探测效率和分辨率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闪烁体探测器逐渐崭露头角。
闪烁体材料在受到中子撞击时会发出闪光,通过光电倍增管将这些闪光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中子的探测。
闪烁体探测器具有较高的探测效率和时间分辨率,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在核物理实验中,它们能够帮助科学家精确测量中子的能量和飞行时间。
半导体探测器是另一种重要的中子探测技术。
半导体材料如硅或锗在受到中子照射时会产生电子空穴对,通过外加电场收集这些电荷,就可以得到与中子相关的信号。
半导体探测器具有体积小、能量分辨率高的优点,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的应用,如中子谱学研究和材料分析。
近年来,基于微结构技术的中子探测器发展迅速。
例如,微通道板探测器和像素探测器等,它们能够实现对中子的高空间分辨率和高计数率探测。
这些新型探测器在中子成像和同步辐射实验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科学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手段。
中子探测器在众多领域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在核能领域,它们用于监测核反应堆中的中子通量和能量分布,确保反应堆的安全运行。
通过对中子的精确探测,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核事故的发生。
在材料科学研究中,中子探测器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动态过程。
原子能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原子能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原子能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在安全检测领域,原子能技术的运用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原子能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等角度,对原子能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原子能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原子能技术是指应用核反应中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和射线,来进行研究和应用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主要依靠核反应的产物——放射性物质的性质和特点,来实现对物质的检测、追踪以及安全性评估等目标。
原子能技术的应用主要基于以下几种原理和方法:1. 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通过为被测物质引入放射性同位素,利用同位素的射线特性,可以实现追踪和检测。
例如,通过向一批商品中引入具有特殊放射性同位素的微量物质,可以跟踪该批商品的流向,以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2. 放射性射线探测法:利用原子核放射性衰变放出的射线特性,进行物质检测和辐射测量。
例如,X射线检查仪器常常用于机场和安检场所,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被隐藏在物品中的禁止品或可疑品。
3. 中子射线扫描技术:中子射线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原子能技术,其特点是可以穿透较厚的材料,并对不同物质产生不同的反应。
通过中子射线的扫描,可以检测出隐藏在物体内部的禁止品或危险品。
二、原子能技术在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实例1. 核材料安全检测:核材料的合法使用与非法使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原子能技术在核材料安全检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可以追踪和检测核材料的流向,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威胁。
2. 食品安全检测:食品安全一直备受广大民众的关注,而原子能技术可以帮助实现对食品的安全检测。
例如,在进口食品检验中,通过对食品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物质进行中子射线扫描,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产地、品质和安全性。
3. 医疗设备安全检测: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中子探测器原理

中子探测器原理中子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检测中子的仪器。
它可以测量中子的数目和能量,从而用于许多应用领域,如核能、医学、材料科学等。
中子是一种无电荷的粒子,因此无法通过电磁场的方法进行检测。
中子探测器的原理是利用中子与物质作用的特性来进行中子的检测。
中子与物质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 碰撞散射中子与物质中原子核或电子发生碰撞,使其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了散射。
被散射的中子会沿着散射方向继续运动,直到再次与物质相互作用。
2. 吸收中子与物质原子核碰撞后,被吸收进入原子核。
此时中子会释放出能量,使原子核发生变化,产生新粒子。
3. 俘获中子与物质原子核发生碰撞后,被原子核俘获成为一个中子和一个新的粒子。
俘获后的中子被固定在原子核内部,形成一个新的核同位素。
对于中子探测器,主要利用中子与原子核产生碰撞散射和吸收的过程进行中子探测。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中子探测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显微中子探测器显微中子探测器通常使用硼、锂等元素作为探测器材料。
当中子与硼、锂原子核发生碰撞后,会产生一系列反应,最终产生电子和正离子,从而形成放电电子流,进而测量中子的数目。
显微中子探测器可以测量单个中子,并可以获得中子的高精度测量结果。
2. 漫反射中子探测器漫反射中子探测器通常使用氢等元素作为探测器材料。
当中子与氢原子核碰撞后,被散射到不同方向上。
通过检测反散射中子的位置和方向,可以推断出入射中子的参数,从而获得中子的数目和能量。
3. 闪烁体中子探测器闪烁体中子探测器通常使用氚、硼等元素作为探测器材料。
闪烁体中子探测器的原理是利用中子与探测器材料中的元素产生反应时释放出的能量,激发闪烁体中的分子电子跃迁,形成一系列的光子。
通过检测光子的数量和能量,可以获得中子的数目和能量。
中子探测器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如核反应堆的监测、医学放射治疗、未爆炸物品探测等。
通过不同类型的中子探测器可以获得中子的不同参数,并在不同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中子是一种不带电的粒子,它具有穿透性和敏感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核能领域。
中子探测技术是一种通过使用中子来测量物质性质的技术。
本文将介绍中子探测技术及其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的原理中子探测技术利用中子与物质发生反应时所产生的特征来测量物质性质。
中子可以与物质发生三种类型的反应:散射、吸收和放射。
基于这些反应,中子探测技术可以被分为三种类型:散射、吸收和反应。
这些技术在测量物质的质量、组成和结构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中子探测技术的应用在工业领域中,中子探测技术用于测量金属材料中的残留应力、腐蚀、松动部分等。
此外,中子探测技术也可应用于石油和煤矿等行业中,用于地质勘探、矿物探测、钻孔采样等。
在核能领域中,中子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核反应堆监测、核材料鉴定、辐射剂量测量、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方面。
中子探测技术还能通过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确定矿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从而帮助研究地球的物理、化学和地质学特性。
中子束使用的影响因素中子束的空间和时间分布是中子探测技术的关键因素。
中子束的能量、来源、生产方式和文教化程度都会影响中子束的能量和强度分布。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中子探测仪器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
中子探测技术发展的趋势目前,中子探测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
例如,中子产生率低、测量精度受到干扰等。
因此,团队正在努力开发新的中子探测技术,以克服这些限制并提高测量精度。
一些新技术已经被开发出来,如快中子束技术、中子衍射技术等。
总之,中子探测技术在工业和核能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它为工业、环保、能源和安全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中子探测技术也将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
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

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本文简要介绍了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常规技术手段的缺点和不足,重点介绍了中子无损探测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从技术原理到系统构成对中子探测设备进行了剖析,指出其相对于其他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
同时,本文也对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一、常见爆炸物探测技术简介在当前恐怖活动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对公共安全领域爆炸物(常规炸药、液体炸药、塑料炸药)的现场快速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应用于爆炸物现场检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金属探测仪、X射线成像(透射成像、背散射成像、CT)技术、双能X射线成像技术、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等[1]。
就金属探测仪而言,是较早采用的一种查缉爆炸物的技术手段,主要采用交变电磁场来探测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及雷管等发火装置上的金属元器件和电池等从而实现对爆炸物的探测。
由于爆炸物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现在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越来越少,液体炸药和塑料炸药的出现,使得单一的金属探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隐蔽化和多样化的爆炸物探测实战需要。
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常见行李箱中不同物品的密度分辨,对箱包夹层毒品藏匿具有显著排查效果,但无法识别物品的元素种类;另外,很多爆炸物密度与常见生活用品接近,因而,只从密度上探测爆炸物会经常发生漏检和虚警现象。
双能X射线虽然可以识别等效原子序数,但不能识别物质种类。
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是一种痕量检测技术,通过对可疑物体或人员表面进行擦拭取样后对试样汽化后进行分析,也有可以直接对环境气体进行取样分析的。
离子迁移谱技术和基于气敏传感器的电子鼻技术是在现场快速检测场景下被广泛使用的痕量物质检测技术。
它们的优点在于检测灵敏度高,对微粒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纳克级别,对气体的检测精度达到ppm甚至ppb级别,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十秒左右,因而这两种技术适用于现场检测。
上海世博会采用了52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爆炸物离子迁移谱探测器,有利保障了世博的安全召开。
中子及其探测论述

2) (,n)型中子源。 利用(,n)反应获得中子。 9 8 Be Be n,阈能: 1.67MeV 2 1 H H n,阈能: 2.223MeV
常用24Na的2.74MeV的γ射线。 24Na-9Be: 中子能量:0.97MeV 半衰期:15小时
主要反应:
2 3
H(d,n) He H(d,n) He
4
3
Q 3.269MeV En 2.5MeV Q 17.59MeV
En 14MeV
中子发生器
(D,D),(D,T)反应
(D,D)反应比(D,T)反应的截面小约2个 量级。 一般常用的是(D,T)中子发生器。
产额多在108n/s。
0.1
1
10
Neutron Energy(MeV)
1/v规律,即随中子能量增加,反应截面减 小,因此核反应法适用于慢中子的测量,尤其 是热中子的测量。
反应均为放能反应,反应能Q在生成核与出 射粒子之间分配。由于反应能Q比较大,又主要 用于慢中子探测,即:
Q Tn
故出射粒子能量难以反映慢中子的能量,因此, 核反应法常用于中子注量率的测量。这时,Q大 易于甄别去除本底信号。 探测介质中含有上述核素的气体探测器、闪 烁探测器,或上述材料作为外辐射体的半导体探 测器均可用核反应法进行中子探测。
0 255000b
反应产物不是重带电粒子,而是γ射线和内转换电子
157Gd吸收一个中子,会放出87.3±2.5%个内转换电子(29- 181keV)
反应截面很大;很薄即可实现高探测效率
20μm厚(Gd2O3)即可实现30%,而同等厚度的6Li或10B仅为1%、 3~4%
中子探测器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创新2019.34的特点。
在这一时间段内,浦口区和江宁区进入经济迅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高档酒店的数量也随之增加,这也使得标准离差椭圆的发展主轴由于来自其偏东方向的江宁区和偏西方向的浦口区的拖拽作用而发生了偏移,这也体现了南京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先后顺序和发展特点。
05年以来,通过标准离差椭圆的偏转角度可以看出,酒店的扩张方向再次发生偏移,平均在170度左右,又回到了近似于南———北走向。
与此同时,标准离差椭圆的面积不断扩大,长轴与短轴的长度也在不断增加,这说明酒店数量在不同方向上均有扩张,但主要的扩张方向又变成了近似于南———北走向。
在这一时期,栖霞区由于大学城的带动而迅速崛起,位于南京南北方向的六合区、高淳区、溧水区也有了相应的发展,在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使得酒店的扩张规模不断增大,扩张方向沿着南北方向逐渐稳定下来。
b.从扩张时间来看以新街口为中心,将南京划分为四个象限综合分析南京高档酒店的时空分异规律。
如图6所示,横轴代表年份,纵轴代表新增酒店距离南京经济中心的直线距离,其中直线距离是通过ArcGIS 中的测距工具获得。
通过读图,可以发现四个象限在时间和扩张距离上存在某些重要特征。
首先,随着时间推移,距离市中心距离较远的酒店纷纷出现,且数量越来越多,酒店从集中分布逐渐走向分散,但总体上来讲还是以经济中心为核心,呈现出一种组团式的分布特征;其次,第一象限是四个象限中起步最早的,而第三象限发展起步最晚,说明新街口东北方向首先进行了发展,而其西南方向的区域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充分的进行发展;最后,在12年到19年这段时间,酒店数量经历了爆发式的增长,并且新增酒店距离新接口的距离幅也大幅展宽,这与南京近些年来经济、政治、社会、文教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是有密切联系的。
4结论与讨论本文采用定量手段,以城市高档酒店这一典型因子来研究城市空间结构的时间演化特征,通过还原部分城市建设的历史,来把握城市建设的特点,并以此对城市发展做出相应的预测。
核物理在探测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与探讨

核物理在探测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研究与探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核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已经在众多领域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尤其是在探测技术方面。
核物理的应用不仅极大地推动了科学研究的进步,还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核物理在探测技术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在医学领域,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利用了正电子放射性核素标记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在人体内参与代谢过程,通过探测正电子与电子湮灭产生的γ光子,可以获取人体内部器官和组织的功能信息,从而帮助医生诊断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
又如,放射性治疗也是核物理在医学中的重要应用,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产生的射线来杀死癌细胞,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在地质勘探领域,核物理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比如,通过测量岩石中天然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和分布,可以推断地质结构和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其中,γ射线测井技术就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这种技术利用γ射线探测器测量地层中自然放射性核素发出的γ射线强度,从而了解地层的岩性、孔隙度等信息,为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提供重要依据。
在工业领域,核物理探测技术在无损检测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
利用X射线、γ射线等对金属材料、焊接部位等进行探伤,可以检测出材料内部的缺陷和瑕疵,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此外,核物理技术还可以用于材料的厚度测量、成分分析等。
在环境监测方面,核物理技术能够对大气、土壤、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检测和分析。
例如,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可以检测出环境样品中微量的重金属元素和其他污染物,为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核物理在探测技术中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和特点。
一方面,探测技术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新的探测器材料和设计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探测到更微弱的核信号,从而获取更精确的信息。
例如,新型半导体探测器的发展,大大提高了能量分辨率和探测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AQ-Lw-01054( 安全论文)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neutron detection technology in safety inspection中子探测技术在安全检查中分析与探讨备注: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是确保企业生产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安全生产文化之路。
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员工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手段,并针对目前常规技术手段的缺点和不足,重点介绍了中子无损探测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情况,从技术原理到系统构成对中子探测设备进行了剖析,指出其相对于其他技术手段的独特优势。
同时,本文也对爆炸物检测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一、常见爆炸物探测技术简介在当前恐怖活动日趋严重的形势下,对公共安全领域爆炸物(常规炸药、液体炸药、塑料炸药)的现场快速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目前,应用于爆炸物现场检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金属探测仪、X射线成像(透射成像、背散射成像、CT)技术、双能X射线成像技术、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等[1]。
就金属探测仪而言,是较早采用的一种查缉爆炸物的技术手段,主要采用交变电磁场来探测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及雷管等发火装置上的金属元器件和电池等从而实现对爆炸物的探测。
由于爆炸物制作工艺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现在爆炸物中的金属部件越来越少,液体炸药和塑料炸药的出现,使得单一的金属探测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日益隐蔽化和多样化的爆炸物探测实战需要。
X射线成像技术可以实现对常见行李箱中不同物品的密度分辨,对箱包夹层毒品藏匿具有显著排查效果,但无法识别物品的元素种类;另外,很多爆炸物密度与常见生活用品接近,因而,只从密度上探测爆炸物会经常发生漏检和虚警现象。
双能X射线虽然可以识别等效原子序数,但不能识别物质种类。
化学蒸汽\颗粒分析法是一种痕量检测技术,通过对可疑物体或人员表面进行擦拭取样后对试样汽化后进行分析,也有可以直接对环境气体进行取样分析的。
离子迁移谱技术和基于气敏传感器的电子鼻技术是在现场快速检测场景下被广泛使用的痕量物质检测技术。
它们的优点在于检测灵敏度高,对微粒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纳克级别,对气体的检测精度达到ppm甚至ppb级别,检测时间短,一般在十秒左右,因而这两种技术适用于现场检测。
上海世博会采用了52台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研制生产的爆炸物离子迁移谱探测器,有利保障了世博的安全召开。
这种技术对爆炸物制作人员或者爆炸物包裹表面留下的微量痕迹具有精确探测效果,但对于密封严实或蒸汽压不高的物质,探测效果不显著。
以上几种技术手段是目前常用的爆炸物查缉方法,但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为了适应对恐怖活动的精准打击,中子技术、激光拉曼光谱、核四级矩共振、毫米波及太赫兹等一批新技术在不同场合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中子技术的应用前景较为广阔,目前,在海关、港口、公路物流等领域正在逐步推广应用。
二、爆炸物中子查缉技术原理犯罪分子通常都是将炸药藏匿于行李内的普通物品中,而这些普通物品大多是有机物品。
因此,行李检测中的首要任务是将行李中的普通有机物品与炸药区分开。
炸药、毒品和有机物品通常都由C、N、O组成,但他们的含量却存在明显区别:炸药含O量高,含N量亦高,而普通有机物品不具有N、O含量均高的特点(参见图1)。
在图1右图中,炸药处于图中的右方(图中虚线内),O、N含量高,而普通有机物品绝大多数处于图1右图的其他区域。
这种比例关系为区分爆炸物和普通有机物品提供了可能。
图1炸药和有机物中C、N、O的含量情况对比中子感生瞬发γ谱测量是一种能够对较大体积的物品进行实时元素组成鉴别的技术,较适宜检测藏匿在手提行李、航空托盘和集装箱中的爆炸物。
现在已经开展了多项关于中子技术在爆炸物检测中的研究,如热中子分析(TNA)、快中子分析(FNA)、脉冲快热中子分析(PFTNA)、伴随粒子成像(API)等。
其中PFTNA法能同时测量快中子和热中子产生的γ能谱,实现全元素测量[2]。
PFTNA主要采用脉冲宽度为μs量级、脉冲间隔约为100μs的氘氚脉冲中子发生器产生的脉冲快中子照射待测量物质,在快中子脉冲宽度内测量快中子引起的C和O的非弹性散射产生的γ射线来确定物品中的C和O的含量。
在两脉冲间隔内就通过测量热中子引起的N和H俘获γ射线来确定物品的N和H含量,由物品中C、N、O、H四种元素的含量比就可以识别是否爆炸物及其类别。
这种方法优点在于信噪比较高。
快中子分析方法以氘氚反应产生的快中子为探针,其能量达到14MeV。
这种快中子与C、N、O等元素原子核相互作用时,会产生非弹性散射。
产生的γ射线主要有:n+14N→14N+n'+γ+5.11MeV(1)n+12C→12C+n'+γ+4.43MeV(2)n+16O→16O+n'+γ+6.13MeV(3)这些γ射线能量高,产生截面较大[3],易于测量,且强度与被测物品中相应的C、N、O的含量成正比。
通过测量这些γ射线的能谱,并确定其强度,可以得到炸药和有机物品中C、N、O的含量,进而将炸药从普通有机物品中区分开,实现爆炸物探测的目的。
在快中子分析技术中,伴随粒子成像技术(API)具有独特的优势,它通过采用位置灵敏的α探测器测量氘氚反应时伴随中子产生的α粒子的位置,结合氘氚反应时的中子n和α粒子(两者运动方向相反,接近180o,参见图2)的时间关系,即可确定中子飞行距离(图2中Z方向),从而可以得到爆炸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API的空间分辨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直径靶的中子管[4]。
API法可以给出CNO三种元素含量的空间分布图和粗略轮廓,从而有效识别任意形状的爆炸物。
这种方法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较强的识别能力,但对中子发生器和测量系统的技术要求较高[5]。
图2伴随粒子成像示意图三、爆炸物中子查缉设备系统构成介绍目前,针对大型车辆及集装箱的爆炸物中子探测设备在欧盟一些国家已经得到采用(见图3)。
图3用于大型物流车辆爆炸物查缉的中子设备从系统组成上来说,爆炸物中子查缉设备主要包括以下部分:中子源、γ射线探测仪、多道微机分析系统等(见图4),对于API 中子成像法,系统还需要配备高位置精度的α粒子探测器。
图4爆炸物中子查缉设备系统构成为了测准隐藏在行李中炸药所含C、N、O,而不受周围物品中C、N、O产生γ射线干扰,检测系统必须是位置灵敏的,即必须把行李分成许多小区分布进行测量。
实际应用中,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爆炸物的检测,这就要求中子源强足够大。
目前,对炸药的检测精度在500g左右,检测时间10分钟左右。
为了实现对行李的大通量在线检测,这个时间必须缩短。
需要中子源具有1010/s以上的产额。
目前,我国已经开展了中子产额1011/s的中子管的研究,美国正在对1014/s的中子管进行实验开发[6]。
另外,在安检中,对中子发生器的使用寿命也有较高的要求,目前国内使用的中子发生器的寿命大都在2000小时左右,在中子产额和使用寿命方面都不能满足爆炸物在线检测的需求。
四、爆炸物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犯罪分子高科技犯罪手段的采用,针对行李藏爆和人体藏爆的检测越来越成为一项具有极大挑战性的任务。
在行李藏爆方面,中子查缉技术以其具有直接针对炸药本身的元素组成比例分析技术和非接触式探测成为很有前景的应用技术。
针对人体炸弹和液体炸弹等新情况,目前,基于核四级矩共振(NQR)[7]、毫米波、太赫兹技术[8]和激光拉曼技术[9]等也在不同场合开展了应用研究。
不同于X射线查缉技术,太赫兹在远红外区,光子能量比X射线小约百万倍,没有离子化辐射问题,具有较高的成像空间分辨率(~300μm)。
因而,毫米波及太赫兹技术以其安全性被民众普遍接受,目前美国和欧洲正在开展相关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我国在十二五科技规划中也开展了毫米波相关技术研究。
从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远距离非接触式、低辐射或无辐射的安检技术将成为主流。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和物品空间堆放的复杂化,综合多种探测机制的多设备综合应用将成为爆炸物检测的趋势。
参考文献:1.Turecek,J.,DetectionofImprovisedExplosiveDevicesonPerson sandinBaggage.NDTforSafety,2007:p.285-290.2.景士伟,杨璐,and李文杰,利用中子技术检测爆炸物的实验研究.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0(2):p.47-50.3.贾文宝,可移动式中子监测隐形爆炸物系统的初步探索与研究.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22(1):p.76-78.4.金大志and程亮,中子检测爆炸物的原理实验研究.原子核物理评论,2009.26(1):p.41-43.5.徐四大and朱维彬,检测爆炸物和毒品的伴随粒子成像方法.原子能科学技术,1998.32(6):p.482-486.6.乔亚华,中子管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28(6):p.1134-1138.7.房旭民,徐政,and徐玉清,核四极矩共振炸药探测技术在探雷中的应用.同济大学学报,2003.31(6):p.719-723.8.李海涛,王新柯,and牧凯军,连续太赫兹波在安全检查中的实验研究.激光与红外,2007.37(9):p.876-878.9.梁鲁宁,徐丽娜,and周恒智,拉曼光谱法鉴别常见毒品.刑事技术,2003(1):p.17-19.这里填写您的公司名字Fill In Your Business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