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穴位电刺激
(完整版)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以经络理论为指导,在穴位表面通以接近人体生物电的微量电流来防治疾病的技术,是经皮神经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结合针灸穴位的一种新疗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技术既保持了“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
临床上,此项技术主要用于各种急慢性疼痛病证的治疗,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且镇痛效应不易耐受,后效应较好,可反复使用,无明显不良反应。
一、基本操作方法(一)器械准备:1.经皮穴位刺激仪(具有具体刺激频率可调可视功能的经皮穴位刺激仪)。
2.不干胶电极片。
(二)取穴原则:1。
根据传统针灸理论,循经或辨证选穴。
2。
根据神经肌肉解剖分布选穴。
每次治疗需选择同侧肢体2个以上腧穴,1—2对穴位为宜。
(三)操作方法:1.选穴处方根据取穴原则处方配穴后,选择2个穴位为一对,形成电流回路,一般选择同侧肢体2对穴位为宜。
2.操作步骤首先检查经皮穴位刺激仪性能良好,选取穴位后常规消毒,然后将两对输出电极(带有直径为2-3?的不干胶电极片)分别粘贴连接所选穴位.经皮穴位刺激仪按“ON/OFF”键开机,选择相应输出频率,调整至所需治疗时间,调节刺激量,电流量输出从无到有,由小到大,慢慢调高至所需电流量。
3.刺激强度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病情及病变部位而定,以受刺激局部肌肉轻微跳动、患者耐受为度。
当患者对电流量刺激产生耐受时,需及时调整电流刺激量。
(四)刺激参数:主要使用的输出频率为2Hz(疏波)、100Hz(密波)、2/100Hz(疏密波)。
研究表明,2Hz 电针能刺激脑啡肽、内啡肽和内吗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μ和δ受体发挥镇痛作用; 100Hz电针能增加强啡肽的释放,作用于κ受体产生镇痛效果;2Hz与100Hz交替出现的疏密波(2/100Hz),可引起四种阿片肽全部释放。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1. 引言1.1 脑卒中的发病率与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与人们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脑卒中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而脑卒中患者在病后往往面临着严重的康复挑战,手功能障碍是其中一大难题。
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使得康复成为当务之急。
1.2 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领域备受关注经皮穴位电刺激是一种利用电流刺激经皮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近年来在脑卒中后康复领域备受关注。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中风病,不仅易导致死亡,还会造成各种残疾,其中手功能障碍是较为常见的症状之一。
如何有效地恢复患者受损的手功能成为脑卒中康复中的重要课题。
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入,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康复领域的应用前景愈发广阔。
不断开展相关研究并结合临床实践,不仅可以提高手功能障碍康复的效果,还有望为更多脑卒中患者带来希望。
在未来,经皮穴位电刺激有望成为脑卒中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2. 正文2.1 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原理与作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原理与作用是指通过电刺激作用于穴位,调整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代谢等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康复的效果。
1. 原理: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原理主要是通过电流刺激穴位,激发神经元兴奋传导,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调节脑电活动,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和重组,加速受损神经的再生修复及功能恢复。
2. 作用:- 促进脑神经功能恢复:通过电刺激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神经元活性,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增强脑神经功能修复能力。
- 减轻疼痛和肌肉痉挛:电刺激可以抑制疼痛传导和减少肌肉张力,缓解患者疼痛感和肌肉僵硬不适。
- 提高神经可塑性:电刺激可以促进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增强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导,提高脑部神经可塑性,促进康复效果。
经皮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

经皮电刺激疗法名词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经皮电刺激疗法,即通过给予人体外部电刺激,来达到改善健康状况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这种疗法可以追溯到古代,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它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经皮电刺激疗法利用电刺激器在皮肤表面施加特定电流和电压,刺激人体的神经和肌肉组织。
通过适当的电流和频率的调节,该疗法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效应,如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改善肌肉功能,甚至对心脏和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发展得到了现代医学研究的支持和验证。
现在,它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医学、疼痛管理、神经科学、运动医学等领域。
在康复医学方面,经皮电刺激疗法被用于帮助恢复运动功能,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在疼痛管理方面,经皮电刺激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来减轻疼痛感,降低对药物的依赖。
同时,经皮电刺激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调节心脏和神经系统功能,为治疗心脏病、中风、帕金森病等疾病提供有效手段。
然而,尽管经皮电刺激疗法在医学领域展示出广阔的前景,但它仍然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争议。
首先,不同人对电刺激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需要经过个体化的设置和调整。
其次,长时间的电刺激可能会引起皮肤过敏和其他不良反应。
此外,经皮电刺激疗法的机制和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经皮电刺激疗法作为一种创新的医学手段,为康复医学、疼痛管理和神经科学等领域带来了新的治疗途径。
通过合理的设置和调节,它可以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恢复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尽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争议,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经皮电刺激疗法将在未来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介绍: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主要对经皮电刺激疗法进行一个概述,包括其定义、原理等基本概念的介绍,以及本文的目的。
第二部分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会详细介绍经皮电刺激疗法的定义,包括该疗法在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和作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影响的Meta分析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影响的M e t a分析李晶晶1,洪雅华2*,梅宛平1,李斯1,喻悦11.安徽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安徽230012;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E f f e c t s o f t r a n s c u t a n c l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o n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f u n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aM e t a-a n a l y s i sL I J i n g j i n g,H O N GY a h u a,M E IW a n p i n g,L I S i,Y UY u eS c h o o l o fN u r s i n g,A n h u iU n i v e r s i t y o fC h i n e s eM e d i c i n e,A n h u i230012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H O N GY a h u a,E-m a i l:h o n g y a h u a120@163.c o m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t r a n s c u t a n c l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 o n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f u n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e v e r ee n t e r a ln u t r i t i o n.M e t h o d s:R a n d o m i z e dc o n t r o l l e dt r i a l so nt h ee f f e c t so ft r a n s c u t a n c l u se l e c t r i c a l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o n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f u n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e v e r ee n t e r a ln u t r i t i o n w e r es e a r c h e dt h r o u g hC N K I,W a n F a n g D a t a b a s e, CB M,V I P,P u b M e d,E M b a s e,t h e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a n d W e bo fS c i e n c e.T h er e t r i e v a l p e r i o d w a sf r o m t h e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o f t h e d a t a b a s e t o M a y31,2023.M e t a-a n a l y s i sw a s p e r f o r m e du s i n g R e v M a n5.4s o f t w a r e.R e s u l t s:At o t a lo f11a r t i c l e sw e r e i n c l u d e d, i n v o l v i n g794p a t i e n t s.T h e r e s u l t s o fM e t a-a n a l y s i s s h o w e dt h a t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d i a r r h e a(O R=0.49,95%C I0.28-0.87,P=0.01), 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b l e e d i n g(O R=0.20,95%C I0.09-0.47,P=0.0002),a b d o m i n a l d i s t e n s i o n(O R=0.46,95%C I0.23-0.90,P=0.02), a n d l e n g t ho f I C Us t a y(M D=-2.56,95%C I-3.87--1.26,P=0.0001)w e r e s i g n i f i c a n t l y l o w e r t h a n t h o s e o f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w a s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P<0.05).C o n c l u s i o n:T r a n s c u t a n c l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 c a n r e d u c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d i a r r h e a,g a s t r o i n t e s t i n a l b l e e d i n g a n da b d o m i n a l d i s t e n s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s e v e r e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a n ds h o r t e nt h e l e n g t ho f I C U s t a y.K e y w o r d s t r a n s c u t a n c l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M e t a-a n a l y s i s;e v i d e n c e-b a s e d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㊂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㊁万方数据库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㊁维普数据库㊁P u b M e d㊁E M b a s e㊁t h eC o c h r a n eL i b r a r y㊁W e bo f S c i e n c e数据库中关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采用R e v M a n5.4软件进行M e t a分析㊂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涉及794例病人㊂M e t a分析结果显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腹泻发生率[O R=0.49,95%C I(0.28,0.87),P=0.01]㊁消化道出血发生率[O R=0.20,95%C I(0.09,0.47),P=0.0002]㊁腹胀发生率[O R=0.46,95%C I(0.23,0.90),P=0.02]及重症监护室(I C U)住院时间[M D=-2.56,95%C I(-3.87,-1.26),P=0.0001]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降低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腹泻㊁消化道出血㊁腹胀发生率,缩短I C U住院时间㊂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肠内营养;重症病人;M e t a分析;循证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4.08.001肠内营养(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E N)是危重病人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符合人体生理消化功能,可以改善病基金项目 2021年度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编号: K J2021A0563作者简介李晶晶,护师,硕士研究生在读*通讯作者洪雅华,E-m a i l:h o n g y a h u a120@163.c o m引用信息李晶晶,洪雅华,梅宛平,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影响的M e t a分析[J].循证护理,2024,10 (8):1331-1336.人预后,降低医疗成本[1-3]㊂而危重症病人常处于创伤㊁感染或手术等应激状态,易影响机体代谢㊁降低吸收能力,导致机体对营养物质无法完全吸收,进而出现恶心㊁呕吐㊁腹胀㊁腹泻㊁便秘等胃肠道症状,导致病人营养不良,影响预后,延长住院时间;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加重病情㊁危及生命[4-6]㊂因此,重症病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提高其预后㊁减少重症监护室(I C U)住院时间的重要手段㊂经皮穴位电刺激(t r a n s c u t a n c l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 T E A S)是将神经电刺激与传统针灸相结合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将特定的脉冲电流输入人体穴位,刺激交㊃1331㊃循证护理2024年4月第10卷第8期(总第124期)感神经,从而达到治疗作用㊂目前,已有研究证实T E A S对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确切疗效,其可以降低重症病人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7-8]㊂目前,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发展,T E A S对胃肠功能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的研究较少,且结局指标不一,结论也参差不齐;尚缺乏T E A S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影响的M e t a分析㊂本研究为探讨T E A S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的疗效进行M e t a分析,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㊂1资料与方法1.1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 N K I)㊁万方数据库(W a n F a n g D a t a b a s e)㊁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 B M)㊁维普数据库(V I P)㊁P u b M e d㊁E M b a s e㊁t h e C o c h r a n e L i b r a r y㊁W e b o f S c i e n c e数据库中关于T E A S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影响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5月31日㊂以C N K I 为例,中文检索式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穴位电刺激+电刺激+经皮刺激+穴位刺激+T E A S)A N D(肠内营养+肠内喂养);英文检索策略以P u b M e d为例:#1"e l e c t r i c s t i m u l a t i o n*"[M e S H T e r m s]#2"e l e c t r i c a l s t i m u l a t i o n*"[T i t l e/A b s t r a c t]O R "t r a n s c u t a n e o u s e l e c t r i c a l a c u 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T i t l e/ A b s t r a c t]O R"T E A S"[T i t l e/A b s t r a c t]O R"p o i n t s t i m u l a t i o n*" [T i t l e/A b s t r a c t]#3 #1A N D#2#4"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M e S H T e r m s]#5"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T i t l e/A b s t r a c t]O R"e n t e r a l f e e d i n g*"[T i t l e/A b s t r a c t]O R"f o r c ef e e d i n g*"O R"t u b e f e e d i n g*"[T i t l e/A b s t r a c t]O R"g a s t r i cf e e d i n g t u b e"[T i t l e/ A b s t r a c t]#6 #4A N D#5#7 #3A N D#61.2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年龄ȡ18岁的重症病人;2)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R C T);3)干预措施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T E A S组采用T E A S㊁电针或电刺激治疗;4)结局指标为腹泻㊁消化道出血㊁腹胀㊁便秘㊁I C U住院时间等;5)中文或英文文献㊂排除标准:信息不全㊁无法获取全文或无法进行数据转换的文献㊂1.3文献筛选与资料提取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㊂首先使用N o t e E x p r e s s软件去重,其次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初次筛选,接着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复筛文献㊂若遇到分歧则由第3名研究者裁定,并达成一致意见㊂资料提取后由第3名研究人员进行数据核对,内容包括作者㊁年份㊁研究对象㊁样本量㊁干预措施㊁干预穴位㊁留针时间㊁干预持续时间㊁结局指标㊂1.4文献质量评价由2名研究人员按照C o c h r a n e风险偏倚评估手册[9]独立对纳入的R C T进行质量评价㊂评价内容包括随机分配方法㊁分配方案隐藏㊁盲法㊁结果数据的完整性㊁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㊁其他偏倚来源6个条目;每个条目进行 低风险 不清楚 高风险 的评价,然后根据各条目的评价结果对纳入文献进行评级㊂若上述6个条目均为 低风险 ,表明发生偏倚风险的可能性较低,评为A级;若只有部分条目为 低风险 ,则表明发生偏倚风险的可能性为中等水平,评为B级;若所有条目均为 高风险 ,表明发生偏倚风险的可能性较高,评为C级㊂若发生分歧则由第3名研究者评定,并达成一致意见㊂1.5统计学方法使用R e v M a n5.4软件进行M e t a分析㊂定性资料采用比值比(O R)和95%置信区间(C I)作为效应统计量,定量资料采用均方差(M D)和95%C I作为效应统计量㊂通过I2值判断异质性大小,若I2ɤ50%且Pȡ0.1,表明异质性可接受,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若I2>50%且P<0.1,表明异质性较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对异质性较大的结局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判断结果是否稳定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文献检索结果初步检索共获得相关文献348篇,其中英文文献230篇㊁中文文献118篇㊂经过剔重㊁初筛㊁复筛,最终纳入11篇文献,均为中文文献㊂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㊂㊃233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A p r i l,2024V o l.10N o.8图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本研究最终纳入11篇[10-20]文献,均为中文的R C T ,共涉及794例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401例,T E A S 组393例㊂见表1㊂表1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n =11)纳入研究研究对象 样本量(例) 对照组T E A S 组 干预措施对照组T E A S 组穴位留针时间干预频率结局指标卢乐苗等[10]2022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030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双侧天枢㊁足三里㊁上巨虚㊁合谷㊁内关穴30m i n 每天2次,持续10d ①②⑤李仕业等[11]2021脓毒症病人1818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足三里㊁上巨虚㊁地机㊁大横㊁中脘穴30m i n 每天2次,持续5d ⑤邢茜等[12]2021重型颅脑损伤病人5050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足三里㊁天枢㊁上巨虚㊁下巨虚㊁中脘穴30m i n每天2次,持续7d ⑤刘欢等[13]2020脓毒症病人2524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天枢㊁上巨虚㊁解溪㊁地机㊁足三里㊁中脘㊁大横30m i n每天2次,持续5d ⑤谢波等[14]2020危重症病人4242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双侧足三里㊁上巨虚2h 每天1次,持续7d ③④张伟等[15]2018危重症病人4040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上㊁下巨虚穴位1h 每天2次,持续7d①④葛丹霞等[16]2017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426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双侧中脘㊁天枢㊁足三里㊁上巨虚㊁下巨虚穴30m i n 每天1次,持续10d ①③④蔡俊丹等[17]2014重型颅脑损伤病人6156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双侧天枢穴30m i n 每天2次①②郁慧杰等[18]2013危重症病人4039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双侧足三里㊁合谷㊁上巨虚㊁曲池穴45m i n 每天1次,持续3d ①②③许美霞等[19]2013危重症病人3229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双侧足三里穴30m i n 每天2次①②刘博等[20]2011脑卒中病人3939常规治疗常规治疗+T E A S20m i n每天2次①③④注:①为腹泻;②为消化道出血;③为腹胀;④为便秘;⑤为I C U 住院时间㊂2.3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见表2)㊃3331㊃循证护理2024年4月第10卷第8期(总第124期)表2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纳入研究①②③④⑤⑥证据等级卢乐苗等[10]2022低风险不清楚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李仕业等[11]2021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邢茜等[12]2021低风险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刘欢等[13]2020低风险低风险不清楚高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谢波等[14]2020低风险不清楚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张伟等[15]2018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葛丹霞等[16]2017低风险不清楚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蔡俊丹等[17]2014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郁慧杰等[18]2013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许美霞等[19]2013不清楚不清楚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刘博等[20]2011低风险不清楚不清楚低风险低风险低风险B级注:①为随机序列的产生;②为对随机方案的分配隐藏;③为对研究对象及干预者实施盲法;④为结局指标数据的完整性;⑤为选择性报告的研究结果;⑥为其他方面的偏倚来源㊂2.4 M e t a分析结果2.4.1腹泻7项研究[10,15-20]报道了腹泻发生率㊂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P=0.28,I2=20%),选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㊂结果显示,T E A S组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 R=0.49,95%C I (0.28,0.87),P=0.01],见图2㊂图2两组腹泻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2.4.2消化道出血4项研究[10,17-19]报道了消化道出血发生率㊂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P=0.6,I2=0%),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㊂结果显示,T E A S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 R=0.20, 95%C I(0.09,0.47),P=0.0002],见表3㊂2.4.3腹胀4项研究[14,16,18,20]报道了腹胀发生率㊂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P=0.62,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㊂结果显示,T E A S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 R=0.46,95%C I (0.23,0.90),P=0.02],见表3㊂2.4.4便秘4项研究[14-16,20]报道了便秘发生率㊂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P=0.9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㊂结果显示,T E A S组病人便秘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 R=0.59,95%C I (0.30,1.16),P=0.13],见表3㊂2.4.5I C U住院时间4项研究[10-13]报道了I C U住院时间㊂各研究间异质性较大(P=0.003,I2=79%),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 t a分析㊂结果显示,T E A S组病人I C U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 D=-2.56,95%C I (-3.87,-1.26),P=0.0001],见表3㊂㊃433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A p r i l,2024V o l.10N o.8表3 T E A S 对肠内营养病人其他胃肠功能影响的M e t a 分析结果项目纳入文献数(篇)异质性检验结果I 2值(%)P效应模型 M e t a 分析结果效应值95%C IP消化道出血4[10,17-19]00.6固定O R=0.20[0.09,0.47]0.0002腹胀4[14,16,18,20]00.62固定O R=0.46[0.23,0.90]0.02便秘4[14-16,20]0.99固定O R=0.59[0.30,1.16]0.13I C U 住院时间4[10-13]790.003随机M D=-2.56[-3.87,-1.26]0.00012.5 敏感性分析对异质性较大(I 2>50%)的结局指标即I C U 住院时间进行敏感性分析,逐一剔除后发现刘欢等[13]的研究是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剔除该项研究后重新进行M e t a 分析,结果显示,各研究间异质性可接受(P =0.73,I 2=0%),结论未发生改变㊂表明上述分析结论较为可靠㊂3 讨论3.1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评价本研究共纳入11项R C T [10-20],且均为中文文献㊂其中6篇文献[10,12-14,16,2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法对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配,5篇文献[11,15,17-19]仅提及随机分配方法而未进行详细描述㊂仅1篇文献[13]说明了分配隐藏方案,其余均未说明㊂虽然纳入的所有文献均未对研究对象及干预者实施盲法,但考虑到针刺及电针治疗的特殊性,且本研究的结局指标均为客观指标,故认为未实施盲法对结局影响较小㊂所有纳入研究中10篇文献[10-12,14-20]均完整地报告了结局指标,1篇文献[13]由于在操作过程中超声未能探及胃窦,未完整报告结局指标,因此,仅提取了I C U 住院时间㊂11篇文献[10-20]质量等级均为B 级㊂3.2 T E A S 能降低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营养支持对重症病人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营养协会的治疗指南中均推荐需要营养治疗的病人只要胃肠道功能正常,就应首选肠内营养治疗[21]㊂而重症病人由于受到严重感染㊁创伤㊁出血等应激反应影响,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肠道黏膜血液重新分布,肠黏膜受损,肠道功能运转障碍,易出现腹胀㊁便秘㊁腹泻等胃肠道症状[5]㊂本研究结果表明,T E A S 治疗可以降低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腹胀㊁腹泻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与卢乐苗等[22]的研究结果一致㊂人体中的巨噬细胞能够维持机体稳态㊁修复损伤组织,有抗炎和促进炎症消退的功能,广泛存在于胃肠道黏膜层和肌层[23];当机体发生损伤时其能快速抑制炎性反应,调节免疫,清除死亡的细胞及碎片,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愈合[24]㊂而T E A S 刺激相应穴位后能够调节巨噬细胞以维持机体稳态,修复损伤肠黏膜,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渗出,从而降低病人腹泻发生率[25-26]㊂另一方面,去甲肾上腺素作为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神经递质,对胃肠道产生抑制作用[23]㊂乙酰胆碱则兴奋副交感神经,使胃肠蠕动增强,对胃肠产生促进作用㊂有研究表明,T E A S 刺激足三里穴位能够通过涉及孤束核的传入中枢通路和迷走胆碱能传出通路降低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增加胃和十二指肠中的乙酰胆碱浓度,促进肠道蠕动[23],进而降低病人腹胀发生率㊂此外,危重病人由于应激状态,胃肠血液供应不足,血液再灌注时会破坏肠道黏膜上皮屏障发生炎症,导致消化道出血[27]㊂而电针刺激穴位后可改善胃部电生理起搏节律,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抑制肠道黏膜淋巴细胞凋亡,提高T 淋巴细胞㊁白细胞介素-4㊁分泌型免疫球蛋白数量,从而保护肠黏膜㊁降低肠道通透性,进而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28]㊂3.3 T E A S 能减少重症肠内营养病人I C U 住院时间危重症病人处于创伤㊁感染或手术等应激状态下,机体代谢增高,吸收能力下降,极易损伤消化道黏膜,导致机体对营养物质无法完全吸收,发生胃肠道并发症,严重时会影响预后,延长病人住院时间,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加重病情㊁危及生命[4]㊂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 E A S 治疗可缩短重症肠内营养病人I C U 住院时间(P <0.05)㊂邹翼霜等[29]研究表明,T E A S 能增加肠道蠕动及吸收能力,促进重症病人多项营养指标改善㊂其原因可能是由于T E A S 能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乳酸杆菌及梭菌的数量,维持肠道平衡,促进潜在益生菌属的出现,帮助营养物质更好吸收,再通过肠内营养补充机体所缺营养物质,促进机体恢复,进而减少I C U 住院时间[30]㊂4 小结本研究结果显示,T E A S 能降低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腹泻㊁消化道出血㊁腹胀的发生率,缩短I C U 住院时间㊂但本研究纳入的文献中仅有1篇阐述了分配隐藏㊃5331㊃循证护理2024年4月第10卷第8期(总第124期)方案,也仅有1篇使用了盲法,其余均未提及,因此,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且部分研究结果未考虑干预的部位㊁时长㊁频率㊁频次等因素,对结果也可能造成影响㊂今后仍应开展相关大样本㊁多中心临床研究探究T E A S 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改善的影响,发挥中医治疗在护理管理中的优势㊂参考文献:[1] R E I N T AM B L A S E R A,S T A R K O P FJ,A L H A Z Z A N I W,e ta l.E a r l y e n t e r a ln u t r i t i o ni n c r i t i c a l l y i l l p a t i e n t s:E S I C M c l i n i c a lp r a c t i c e g u i d e l i n e s[J].I n t e n s i v eC a r e M e d i c i n e,2017,43(3):380-398.[2] O J O O,B R O O K E J.T h e u s e o f 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 i n 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s t r o k e[J].N u t r i e n t s,2016,8(12):827. [3] K O Z E N I E C K IM,F R I T Z S H A L LR.E n t e r a l n u t r i t i o n f o r a d u l t s i nt h eh o s p i t a l s e t t i n g[J].N u t r i t i o n i n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2015,30(5): 634-651.[4]李妙芬.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J].智慧健康,2020,6(10):72-74.[5] B L UM E N S T E I NI,S HA S T R IY M,S T E I NJ.G a s t r o e n t e r i c t u b ef e e d i n g:t e c h n i q u e s,p r o b l e m sa n ds o l u t i o n s[J].W o r l dJ o u r n a lo fG a s t r o e n t e r o l o g y,2014,20(26):8505-8524.[6]姬晓伟,谢波.重症患者合并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2,10(6):656-658. [7]周燕.T E A S改善危重症患者胃肠损伤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21.[8]方娟,王欣君,李莹飔,等.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危重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0,22(5):1691-1696.[9] H I G G I N SJ,G R E E NS.C o c h r a n e h a n d b o o k f o r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 so f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s(v e r s i o n5.1.0)[E B/O L].(2011-03-08)[2023-07-31].h t t p://h a n d b o o k-5-1.c o c h r a n e.o r g[10]卢乐苗,田昕.经皮穴位电刺激对I C U重型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22,41(8):786-789. [11]李仕业,李志亨,何朝.穴位电刺激改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6):255-256.[12]邢茜,江荣林,雷澍,等.电针刺激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性胃肠损伤[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1):95-99. [13]刘欢,朱瑾,倪海滨,等.穴位电刺激改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耐受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 2020,40(3):229-233.[14]谢波,闫显栋.T E A S早期干预对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调节作用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0,11(9):7-10. [15]张伟,曹玲.经皮电刺激上㊁下巨虚穴位对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胃肠道并发症的影响[J].交通医学,2018,32(2):139-140. [16]葛丹霞,吴力,吴燕,等.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效果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7,24(6):633-636.[17]蔡俊丹,颜汉文.电针刺激天枢穴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防治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4,21(6):355-357.[18]郁慧杰,朱建刚,沈鹏,等.电针对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盲法留置鼻空肠管及肠内营养实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10):802-805.[19]许美霞,许涛.电刺激足三里对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防治作用[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3,20(3):157-160. [20]刘博,吴邦理.电刺激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近期预后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12):957-958.[21] P A S H E.E n t e r a ln u t r i t i o n:o p t i o n sf o rs h o r t-t e r m a c c e s s[J].N u t r i t i o n i nC l i n i c a l P r a c t i c e,2018,33(2):170-176. [22]卢乐苗,田昕.T E A S特定穴对I C U重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胃肠低动力的改善效果[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4): 412-415.[23]刘云龙,李姗姗,杨永瑞,等.电针 足三里 调节胃肠功能异常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23,48(10):1048-1054. [24]徐慧超,武荣林,蒋子文,等.电针调节巨噬细胞极化改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机制研究[J].针刺研究,2023,48(10):1033-1040.[25]楼屹,朱之青,谢莉莉,等.电针 足三里 对脓毒症大鼠肠黏膜免疫屏障的影响及机制研究[J].针刺研究,2022,47(5):386-392.[26]冀来喜,闫丽萍,王海军,等.电针保护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基本腧穴配伍 胃病方 的筛选[J].针刺研究,2008,33(5):296-300.[27]范雨恬.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危重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28]桑怡,何嘉莹,何侠垠,等.电针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及炎症因子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8): 1016-1018.[29]邹翼霜,陈峰,殳儆,等.电针对机械通气患者肠内营养实施的效果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3,11(4):460-462. [30]谢林林,赵玉粒,黄明桂,等.神阙穴电针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障碍及肠道菌群的影响[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11):4605-4612.(收稿日期:2023-07-05;修回日期:2024-03-27)(本文编辑赵奕雯孙玉梅)㊃6331㊃C H I N E S EE V I D E N C E-B A S E D N U R S I N G A p r i l,2024V o l.10N o.8。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原理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TENS)原理TENS 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就是用电来刺激有疼痛症状得特定得兴奋感觉神经与刺激闸门机制与(或)内源性得阿片肽(如脑啡肽)系统。
TENS得应用方法因这些生理作用机制得不同而不同。
TENS不能保证完全达到止痛得目得,并且疼痛得到缓解得病人百分率也就是会改变得,但一般情况下,急性疼痛得缓解率在65%左右,慢性疼痛则在50%左右。
但这些方法都要强于医用得安慰剂。
这种方法就是非侵入性得,并且相比较药物治疗,她几乎没有副作用。
最常见得问题就就是皮肤得过敏性反应(大约有2-3%得病人),这些几乎经常就是由于电极得材料,传导胶体或者就是固定电极得绑带引起得。
目前大部分TENS得电极就是采用自粘性,预涂胶体得电极做成。
这种自粘性电极有以下几个优点,减少交叉感染得风险,易于使用,更低得过敏发生率与更低得成本。
机械参数在描述TENS就是如何用于完成镇痛作用之前,先对现代机器得可获得得主要得治疗变量做一个概述。
下图就是一台典型TENS得控制器。
电流强度(A)(强度)一般在0~80mA得范围内,可就是有些机器或许可以输出100mA得电流。
虽然这个机器输出得就是小电流,但已经足够了,因为她得主要作用对象就是感觉神经,只要有足够得电流通过组织,使感觉神经去极化,这种治疗方式就就是有效得。
这台机器可以传送脉冲电流,传送这些脉冲得频率(脉冲频率B)通常在1~2个脉冲每秒到200或者250个脉冲每秒间变化。
要产生临床有效得治疗效应,建议TENS应该涵盖2~150HZ得频率。
除刺激频率以外,每个脉冲得持续时间(或宽度)在10~250μs间变化,最近得证据表面,相比强度与频率,脉冲宽度重要性要小。
另外,现代得机器提供了一个burst模式(D),使得脉冲可以以爆破或者长队得形式输出,通常在2~3个burst每秒得速率。
最后,调制模式(E)可提供所采用得方法,使输出得脉冲不规则,因此尽量减少了因规则刺激造成得机体适应效应。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可行性研讨

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可行性研讨Summary: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有关纤维肌痛综合症的文献报道治疗方式进行了分析,并且探讨通过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有效性,根据大量的文件研究结果表明,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来说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但是在后续应用过程当中,必须要进行强化研究,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整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Keys:经皮穴位电刺激;纤维肌痛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症属于一种具有明显躯体不适以及全身性的疼痛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该疾病的发生原因并不明确,但是患者常常会合并睡眠障碍,疲劳,抑郁焦虑、晨僵等精神障碍类症状共同发生。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患有纤维肌痛综合症的患者人数占据总人口的2%以上,所以临床发病率也比较高。
纤维肌痛综合症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而且患者在病痛折磨过程当中心理健康也会有所破坏,在风湿门诊中该种疾病的发生比率高达15%~17%左右,所以必须要提高临床对该疾病的重视。
一、纤维肌痛综合症治疗难度大由于目前医学界对纤维肌痛综合症发病机制的研究结果并不明确,能够被广大学者认同的发病原因,就是痛觉中枢敏化,另外相关的影响因素也比较多,其中主要包括神经生理学变化,遗传,压力过大等。
由于目前临床对于治疗纤维系统综合症的特效方式和药物都比较缺乏,所以各个国家所推荐的治疗指南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属于当前全球范围内不可治愈的慢性疾病之一。
在我国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的主要治疗指南,包括使用激素类药,抗抑郁药,第2代抗癫痫药物等8种药物[1],同时还有联合功能锻炼,健康宣教,针灸电疗等非药物治疗方式,而在德国,加拿大,以色列这三个国家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治疗指南的分歧比较大,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治疗方案,但是这三个国家的指南共同特点就是要认同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去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
总的来说在全球范围内治疗纤维肌痛综合症,最主要的方式就是药物治疗,其中比较常见的药物就是度洛西汀 (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但是给患者带来的不良反应比较多,患者在服药后停药存在着疾病反复发作的情况,甚至会增加患者自杀的风险,所以在临床上必须要进一步研究更加安全和显著的治疗方式,来提高整体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带来的副作用。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术胃肠道反应的影响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剖宫产术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剖宫产时胃肠道反应的效果。
方法:选取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组30例。
实验组在麻醉前30min给予双侧内关、足三里经皮穴位电刺激,刺激持续至手术开始。
对照组贴电极贴不给予电刺激。
记录穴位刺激前(T0)、手术开始时(T1)、剖出胎儿时(T2)、关腹牵拉腹膜时(T3)、手术结束时(T4),各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及恶心呕吐视觉模拟评分(NVAS),记录手术出血量、液体输入量、麻黄碱使用率以及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
结果:(1)两个组别各个时间点所测量的结果HR,MAP,SPO2比较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手术出血量、液体输入量及麻黄碱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实验组T1-T4时间段的NVAS比对照组均降低,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4)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比对照组缩短(P<0.05)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围术期应用TEAS能有效的缓解剖宫产术中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缩短术后排气时间且可以更有效的缓解胃肠道反应。
【关键词】剖宫产;穴位电刺激;胃肠道反应伴随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提出,大多数人开始关注围术期的舒适度[1]。
ERAS理念中的核心项目及措施不仅仅包括单纯的术后镇痛管理,还包括胃肠道反应的预防[2]。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止吐药物治疗恶心呕吐,但止吐药有进入乳汁影响胎儿的危害。
最近有研究[3]表明穴位电刺激有治疗恶心呕吐的效果。
对病人来说,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被证实是一种非常安全的穴位刺激疗法,也很容易被病人接受。
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皮穴位电刺激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Acupoint Electrical Stimulation,TAES)是一种很受欢迎的传统中医治疗方法。
它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将电刺激信号施加于相应的穴位上,从而达到调节人体生理功能的目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解释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原理、适应症、注意事项以及疗效评价。
原理经皮穴位电刺激利用人体表面电弧的特性,通过贴在穴位上的电极将电信号传递给神经末梢,进而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类似于中枢神经系统内在调节的效应。
经过长期实验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的临床疗效已得到科学证明。
适应症经皮穴位电刺激适用于各种病症,包括:1.颈椎病、胸椎病、腰椎病等脊椎疾病;2.预防感冒:如对风寒邪气的高发期进行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能有效预防感冒;3.胆囊炎、消化不良、胃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4.血糖高、高血压、脑梗塞后遗症等各种常见病。
注意事项1.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2.如出现不适、呼吸困难、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3.禁用电刺激器应禁止使用于心脏起搏器、人工耳蜗、妊娠期妇女、癫痫病人,以及未经医生许可的患者;4.使用电刺激器时,应遵守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严格控制使用时间和频率。
疗效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在一些病症治疗方面得到了良好的疗效评价,例如胃炎、肝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疗效明显;颈椎病、腰椎病等脊椎疾病治疗效果也很显著。
多数病例经过一次治疗后症状能够明显减轻,并在 3 至 5 次治疗后康复。
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不仅有利于中医的传承和发展,还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是将欧美国家的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ranscutancl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TENS),与针灸穴位相结合,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以治疗疼痛的方法。
一、经皮穴位电刺激的特点
经皮穴位电刺激克服了针刺和电针的某些缺点,如针刺入时感到疼痛,有些患者惧针,儿童不易接受等,而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
经皮电刺激波形为单向方波、双向方波、不对称双向方波等,其特点是瞬间通电和断电不易造成极化状态,而且机体适应很慢。
经皮穴位电刺激频率范围较宽,多在2~100Hz。
为克服低频电刺激而引起击波感,可采用100簇形波(一串5个方波刺激)代替单个方波,这样既保持了低频的“电针样”的刺激特点,又得到较为温和、舒适的感觉。
经皮电刺激的波宽一般选用150~300微秒(us),波宽太大,容易激活传递痛觉的纤维产生痛觉,导致镇痛效果下降。
经皮电刺激的电流强度以兴奋Ⅱ类纤维而不兴奋Aδ和C类纤维为宜,一般选择30~80mA。
此强度有助于激活神经粗纤维,关闭疼痛的“闸门”及释放内源性鸦片样物质。
由于经皮穴位电刺激具备如上特点,故对治疗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好镇痛效果。
二、经皮穴位电刺激仪的性能、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经皮穴位电刺激仪种类繁多,现以韩氏多功能电治疗仪为例介绍经皮穴位刺激仪的性能、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
(一)仪器的性能
该仪器具有多穴位刺激方式,即针刺通电方式(ACU法)和经皮穴位接触方式(TENS法、SSP法)。
前者适合于专业医师应用,后者适合于基层单位和一般家庭普及应用。
脉冲输出幅度:针刺(ACU),250Ω负载下,0~60mA(电针疗法用);体表(TENS),1kΩ负载下,0~55mA(TENS 及SSP用)。
脉冲宽度:300μs。
频率范围:2~100Hz。
脉冲列波形:连续(CONT),2~100Hz可调。
簇形(BURST),
每秒发出2串脉冲,脉冲频率15~100Hz可调。
疏密(D-D),疏波(2Hz)和密波(15~100Hz)脉冲串交替出现,每种波形持续2.5秒,即5秒为1周期。
输出:双路,四电极。
双路同步刺激(SYNC);或交替刺激(ALT),每对电极的输出持续5秒。
电源:内装直流9V电池(6F22)或外接电源。
(二)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
1.准备工作接通电源,见电源红色指示灯闪亮后,将主机左上方并列的2个强度旋钮(INTENSITY)均旋至零位,右上方频率调节钮(FREQ)旋至最低数字,左下方波型选择开关置于连续波(CONT)处。
根据不同的穴位刺激方式,对主机左侧面的TENS/ACU钮进行选择。
针刺通电法选择ACU侧,皮肤电刺激选择TINS侧。
通过指示灯闪亮,验证仪器正常工作。
2.治疗
(1)电针疗法(EA):医生将针灸毫针刺入选定的穴位后,将两条带夹输出线(101型)的4枚钢夹分别夹在针柄上,与主机连通。
选择适当波型(连续波、疏密波、簇形波),调节强度旋钮,直至产生较强针感并伴有局部肌肉轻度颤动而无明显疼痛为止。
(2)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TENS):将选择开关置于TENS侧,两条输出导线(102型)插入4枚导电橡胶电极,在橡胶电极片与皮肤接触处涂导电膏或生理盐水,以加强导电。
用弹性绑带或胶布将电极固定于治疗穴位,注意勿使4枚橡胶电极片之间直接接触(短路)。
(3)锥形电极穴位刺激疗法(SSP):本方法类似于TENS法,属皮肤接触性电刺激方式,但较TENS法对穴位点刺激更精确,尤适用于毛发浓密区域,如发际、眉、会阴部的应用。
治疗时,将锥形金属电极尖端尽量准确地置于穴位点上,皮肤表面涂以导电膏,妥善固定。
将带夹子的输出线(101型)一端夹在电极柄上,另一端与主机相连。
其他操作与上法相同。
3.注意事项
(1)本机不能用于埋置有按需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以免诱发心律紊乱。
(2)已知有心脏疾病者,必须经医生检查允许或医生亲自操作,方可使用本机。
(3)对心前区、眼区、颈前区的穴位电刺激要慎重,避免强电刺激。
(4)皮肤电极下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反应,要及时减小电量或暂停使用。
(5)治疗前,各调节旋钮要调至最低位置;治疗过程中,要逐渐加大电量,切忌先大后小或忽大忽小,使患者难以接受。
(6)仪器出现故障,要请专门人员或厂家维修,切勿自行拆装,以免破坏仪器治疗的安全性。
思考题
1.经皮穴位电刺激有何特点?
2.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时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