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孔子经典名言警句

孔子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孔子经典名言警句
孔子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孔子经典名言警句

孔子名言警句摘抄大全孔子经典名言警句

1、不迁怒,不二过。

2、不学礼,无以立。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5、听其言而观其行。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8、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1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2、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13、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1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5、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19、过,则匆惮改。

20、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1、巧言令色,鲜矣仁!

2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3、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6、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8、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9、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0、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31、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3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3、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4、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5、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7、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38、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39、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40、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4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4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标签:栏目] ,孔子老子孟子名言 1、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4、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6、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7、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8、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9、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1、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12、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1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1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16、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17、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8、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19、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0、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 21、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24、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5、小不忍则乱大谋。 26、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29、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30、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3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2、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33、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34、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於死地,亦十有三。 35、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3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37、孟子言且令臣庶皆後去其仁义,而先且以自利,则不交相杀夺,故不足自饱餍。言必杀夺。 3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3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40、祸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4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42、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4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 45、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 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读书笔记(一) 荀况(约公元前298年——238年),字卿,亦称;荀况关于教育的思想;1.教育能“习俗移志,安久移质”;这种思想中包含着教育与质变的关系;2.注重个人主观努力和环境的作用;“积”的思想;“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渐”的思想;“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关于教学的思想;1.重视“学”:不懈、专一、笃实;“骐骥一跃,不能十 荀况(约公元前298年——238年),字卿,亦称孙卿,赵国人。荀况处于战国的末期,对先秦诸子的学说作了全面而深刻的批判,是先秦儒家中最后一位大师。他是无神论者,是先秦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著名的教育活动家。《劝学》是《荀子》一书的首篇,较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教育思想。 荀况关于教育的思想 1.教育能“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头戏,因此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但何为互动,如何才能在教学中实现真正的互动,一直让我很困惑。最近,我阅读由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郑金洲

教授主编、福建教育出版社推出的“新课程课堂教学探索系列”丛书,其中《互动教学》一书,让我对于新课程背景下的互动教学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这种思想中包含着教育与质变的关系。照他的意思,教育在于改变人性,使它经过长期的变化不再回复其本来面目。这种说法与他的“性恶论”是一脉相承的,与孟轲的“教育是恢复人的本性”是相对的。 2.注重个人主观努力和环境的作用。 “积”的思想。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渐”的思想。 作为新教师,阅读教育类的著作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我首先选择了《教育学》这本书,可以说,读了这本书后,我真是受益匪浅!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止),其渐之(xiǔ),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关于教学的思想 1. 重视“学”:不懈、专一、笃实。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

孟子写的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 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於子贡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

与?”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精选的孔子关于读书名言警句大全

精选的孔子关于读书名言警句大全 1、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 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4、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5、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6、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7、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8、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 9、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10、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2、君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13、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14、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15、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16、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17、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

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21、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2、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23、有教无类。 24、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 25、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2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28、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29、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3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2、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33、不学礼,无以立。 34、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35、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

是人之所恶也。 2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21、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2、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3、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5、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6、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7、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28、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2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0、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31、是可忍,孰不可忍? 3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33、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34、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矣。 35、周监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3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37、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 也。 38、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9、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 哉!

40、道不同,不相为谋。 41、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4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4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 45、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 则绞。 46、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47、放于利而行,多怨。 48、不学礼,无以立。 49、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5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 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5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 之。 孟子的名言警句 1、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2、贤者而後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王如知此不足以相笑,王之政犹此也,王虽有移民转粟之 善政,其好战残民与邻国同,而独望民之多,何异於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孟子名言合集及背景资料 1.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孟子·万章》 2.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粱惠王上》 3.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4.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粱惠王上》 5.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孟子·告子上》 6. 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7.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8.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 9.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告子上》 10.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

11.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12.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下》 13.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孟子·告子上》 14.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孟子·离娄上》 15.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孟子·尽心下》 16. 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17. 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孟子·尽心上》 18.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孟子·万章上》 19.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

20.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孟子》 21. 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梁惠王上》 22.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23.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粱惠王上》 24. 诐辞知其所蔽,淫辞知其所陷,邪辞知其所离,遁辞知其所穷。——《孟子》 25.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 26.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孟子·告子上》 27.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28.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孔子的名言名句

孔子的名言名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的名言名句,希望能帮助到您!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名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语录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孔子语录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子 ·小不忍则乱大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名言 ·:“坚持正道原则,即使对国君有所冒犯,也不能放弃正道原则;臣子事君,其实不是为了给君做事,而只是在国君之下做事,是为国为民做事,归根结底则是为了行仁义,辅助国君推行仁政;对待任何人都不要有厌倦之心,一律以真诚相待,自己言行首先要遵守并坚持道义;发现君子就加以举荐,发现小人就使他远离国君;去掉你的邪恶之心,而真诚的依据礼义与国君相处。做事需要机敏,谨言慎行,按照礼义修养自己,并且使天下趋于礼义。这样,即使在千里之外,也会象兄弟一样。如果只说不做,或者行为不机敏,又不依据礼义待人,即使是住在对门恐怕也行不通。”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人能宏道,非道宏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名言 ·巧言令色,鲜矣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名句

孟子励志名言

孟子励志名言 本文是关于孟子励志名言,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1、仁者无敌。(《孟子·梁惠王上》) “讲仁德的人是天下无敌的。”)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孝敬自己家中长辈,并推广到孝敬别家的长辈;爱护我家的儿女,并推广到爱护别家的儿女。 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 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人的心更需要这样。 4、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你的忧愁而忧愁(人民便会和你一条心)。 5、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我善于养我(这种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 6、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孟子·公孙丑上》 (孔子的弟子)子路,人家指出他的过失来,他很欢喜。(当年的圣君)禹听到不同意见后,很谦虚地向人家下拜。”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依靠天上(自然界)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社会上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义上占主动的人,能得到许多人的帮助。在道义上不占主动(无道、无德、无理)的人,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9、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蚀,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孟子·公孙丑下》 “古时的君子,犯了过失,如天上的日蚀月蚀一样,人们都能看得见。到他

孔子有关礼仪的名言警句

孔子有关礼仪的名言警句 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有关礼仪的名言警句,希望能帮助到您! 礼仪是一样很重要的东西,下面整理了孔子有关礼仪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 1. 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2. 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洛克 3. 顺手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4. 有礼貌不一定总是智慧的标志,可是不礼貌总使人怀疑其愚蠢。——兰道尔 5. 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校园! 6. 为善则预,为恶则去。 7. 只有尊敬别人的人,才有权受人尊敬。 8. 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旧唐书 9. 一个人如果在街上注意观察的活动,我相信,他一定会在灵车上发现最愉快的表情。——乔·斯威夫特 10. 环境整洁优美,生活健康科学,社会文明进步。 11. 尊人立莫坐,赐坐莫背人。蹲坐无方便,席上被人嗔。“又”尊人与酒吃,即把莫推辞。性少由方便,圆融莫遣之。——王梵志 12. 生命是短促的,然而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有时间讲究礼仪。——爱献生

13. 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14. 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15. 人间的面孔从未像在葬礼中看上去那么世俗。——乔·艾琪渥斯 16.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萨迪 17. 奢侈总是跟随着淫乱,淫乱总是跟随着奢侈。——孟德斯鸠 18. 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培根 19.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 20.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韩非 21. 怀着善意的人,是不难于表达他对人的礼貌的。——卢梭 22. 举行盛大的葬礼,与其说是向死者志哀,不如说是为了满足生者的虚荣。——拉罗什富科 23. 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君子以厚德载物。——《易传》 24. 倾听可以使说话者感到被尊重。 25. 待富贵人,不难有礼,而难有体;待贫贱人,不难有恩,而难有礼。——《史典》 26. 让者,礼之实也。——朱熹 27.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管子 28.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王安石 29. 学校是学习之所,文明是成功之本。 30. 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培根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核心思想 孔子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是个大思想家,他创立了儒家学派。首先,他提出“仁”的学说,即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压迫剥削人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其次,他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学说后来成为我国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对后世影响极大。KCB齿轮油泵 孔子又是个大教育家。在奴隶社会里,只有贵族子弟能够受教育,文化教育被官府垄断了。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突破官府的垄断,扩大了教育对象的范围。据说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他教育学生:学习知识要经常复习,“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要老实,“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可调压渣油泵 相传,孔子晚年编订了古待的文化典籍《诗》、《书》等几部书,还根据鲁国的历史材料编成《春秋》一书。这对古待文化的保存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孟子高压渣油泵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待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KCB-300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齿轮油泵kcb 55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时待,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高压渣油泵的“亚圣”。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亲亲”、“长长”的原则运用于政治,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阶级

关于尊师重教的名人名言警句孔子古诗句

关于尊师重教的名人名言警句孔子古诗句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 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 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葛洪《勤求》 若要好,问三老。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 事师之犹事父也。——《吕氏春秋劝学》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 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 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 人冀子孙贤,而不敬其师,犹欲养身而反损其衣食也。 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 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韩愈

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 学校,王政之本也。——宋朝:欧阳修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凡是教师缺泛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和自由地发展。——英国·罗素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 师以质疑,友以折疑。师友者,学问之资也。——李惺《西

初中50篇:《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

2010届高考初中古诗文背诵篇目[ 46篇] 1《论语》十则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孟子《鱼我所欲也》 4《左传·刿论战》5诸亮《出师表》6潜《桃花源记》 7郦道元《三峡》8禹锡《陋室铭》9仲淹《楼记》 10欧阳修《醉翁亭记》11轼《记承天寺夜游》12周敦颐《爱莲说》 13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以上文言文13篇) 14《诗经·关雎》15《诗经·蒹葭》16操《观沧海》 17潜《饮酒》18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19王湾《次北固山下》 20王维《使至塞上》21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2白《行路难》 23杜甫《望岳》24杜甫《春望》25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6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7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2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9白居易《观刈麦》30贺《雁门太守行》31杜牧《赤壁》 32杜牧《泊淮》33商隐《夜雨寄北èīǒò》34商隐《无题》 35煜《相见欢》36仲淹《渔家傲》37晏殊《浣溪沙》 38王安石《登飞来峰》39轼《江城子·密州出猎》40轼《水调歌头》 41陆游《游村》42辛弃疾《破阵子》43文天祥《过零丁洋》 4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5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46龚自珍《己亥杂诗》(以上诗词曲33首) 1.《论语》十则《论语》(七年级上第2单元第10课P44)○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yuè,“悦”的古字,愉快)?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生气,发怒,动),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xǐng,检查,自察):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chuán,老师传授的知识)”(《学而》)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wǎng,迷惑而无所适从);思而不学则殆.(dài,有危害而无所收获)。”(《为政》)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女“同“汝”rǔ,你,代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zhì“知”通“智”,智慧)(《为政》)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孔子经典名言警句

孔子经典名言警句 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译文:说话一定守信用,行动一定坚决果断。 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译文:原意是既然把他们招抚来,就要把他们安顿下来。后指既然来了,就要在这里安下必来。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译文:早上悟得真理,就是当晚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译文:这种事如果可以容忍,那还有什么不可以容忍的事呢?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译文:(教学生)不到他苦思冥想而仍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告诉他(方形的)一个角,他不能由此推知另外的三个角,就不要再重复去教他了。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译文:聪明,爱好学习,向下面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分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译文: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译文: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去钻研,越钻研越觉得艰深。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译文:学习永不满足,耐心地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译文: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译文:学习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的吗? 1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译文: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他的工具锋利。 1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 译文:过去的已经无可挽回,未来的还来得及改正。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译文:君子心胸平坦宽广,小人局促,经常忧愁。 15、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译文:到了一年最寒冷的时节,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凋谢的。1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17、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译文: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1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9、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孔子孟子的名言警句

《孟子》名言我来完善“《孟子》名言”相关词条: 庄子杨子论语苏秦墨子王守仁商鞅孙武曾子邹衍孝经申不 害告子公孙龙子子思许行田骈慎子尹文中庸大学尚书周易 春秋四书五经孙膑柏拉图李贽颜子文王宋钘荀子司马迁颜 回仲由春秋左氏传鱼丽谭子至圣朱松之墓屏山书院刘向列 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志道 庄子杨子论语苏秦墨子王守仁商鞅孙武曾子邹衍孝经申不害告子公孙龙子子思许行田骈慎子尹文 中庸大学尚书周易春秋四书五经孙膑柏拉图李贽颜子文王宋钘荀子司马迁颜回仲由春秋左氏传鱼 丽谭子至圣朱松之墓屏山书院刘向列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志道性善论《大学章句》鱼我所欲也秦惠王管子 The Lonely Island 1、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所以上天将要把重大的历史任务交给这个人,

一定要首先磨难他的心志,劳累他的筋络骨骼,饥饿他的肉体皮肤,空匮疲乏他的身体,所作所为总是被干扰搅乱,借以撼动他的心志使他性情更加坚韧,以增加他原来不具备的能力。 2、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译:孔子登上东山便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泰山就觉得天下也变小了。 3、独乐(yüè)乐(lè),与人乐乐,孰乐?译:一个人独自欣赏乐音快乐,和别人一道欣赏音乐也快乐,到底哪一个更快乐呢? 4、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译:您老人家这么一说,使我的思想豁然开朗也。(戚戚:感动的样子)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译:贫穷时就搞好品德的修养,得志时就帮助天下人民都走善道。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译:尊敬自己的父母,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父母身上,爱护自己的儿女,并且将这种感情推及到别人的儿女身上。 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译:得到天时还不如得到地形便利好,得了地形便利还不如得到和顺的人心好。(要得天下,必先得人心) 8、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 9、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译:人民是最重要的,江山国土次于人民,而君主应该在最次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在忧患中生存,在安乐中死亡。 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译:

先秦名言警句

先秦名言警句 2017-05-14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礼记)6、苛政猛于虎。 (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9、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书经)10、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家经)1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礼记)12、知耻近乎勇。 (礼记)13、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礼记)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远。 (易经)1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书经)16、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 (礼记)17、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冠子)18、放之四海而皆准。 (礼记)19、皇皇不可终日。

(礼记)2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书经)21、口惠而实不至,怨灾及其人。 (礼记)2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2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2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25、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26、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27、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论语)28、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2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3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孔子)31、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孔子)32、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33、季孙之忧,不在?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34、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子)35、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孔子)36、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37、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38、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39、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孔子)40、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孔子的名人名言

篇一: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 孔子的十大经典名言: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德不孤,必有邻。 6、礼之用,和为贵。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9、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老子的十大经典名言: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3、治大国,若烹小鲜。 4、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5、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8、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9、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1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李白的十大经典名句:1、最大气悲凉的景色描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2、最自信的诗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最狂傲不羁的诗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4、最无奈的诗句:大道入青天,我独不复出。5、最脍炙人口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6、最为经典成语的诗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7、最细腻的景物描写: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8、最惊心动魄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9、最催人泪下的诗句: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10、最熟悉最经典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的十大经典名句: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4、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戏为六绝句》5、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7、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丹青引赠曹将军霸》8、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前出塞九首》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偶题》10、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四首(其三)》 苏轼的十大经典名句: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7、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8、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9、枝上柳棉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10、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王安石的十大经典名句: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州》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日》4、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5、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 6、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二首》其一 7、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咏石榴花》8、折得一枝香在手,人间应未有。《甘露歌》9、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10、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北山》 陆游的十大经典名句: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冬夜读书示子聿》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人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文章》6、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7、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九月一日,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8、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书愤》9、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太息·宿青山铺作》10、位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孟子庄子老子韩非子墨子荀子的思想及代表作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先世是宋国贵族,避难迁鲁。他出生时,家世已经没落。年轻时做过季孙氏的委吏(管仓库)和乘田(管繁殖牲口)等。三十多岁到齐国,几年没有得到齐君的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五十多岁时,由鲁国中都宰(都城行政长官)升任司寇(掌管刑狱、纠察等事)。后又曾周游宋、卫、蔡、齐、楚等国。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诗》《尚书》《春秋》等,教授门徒。孔子的弟子曾将他的谈话和他与门徒的问答,辑成《论语》一书,这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名)之门人,曾游历于宋、滕、魏、齐等国,阐述他的政治主张,还曾在齐为卿。晚年退而著书,传世有《孟子》七篇。他是战国中期儒家的代表。 孟子的思想来源于孔子。孟子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的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就必须“制民恒产”,让每家农户有百亩之田、五亩之宅,有起码的生产资料;“勿夺农时”,保证农民有劳动的时间;“省刑罚,薄税敛”,使人民有最低的物质生活条件;加强道德教育,使人民懂得“孝悌忠信”的道理。孟子看到人民遭受封建地主阶级剥削压迫的苦难,企图采用这些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不过它对发展生产还是有好处的。同“仁政”学说相联系,孟子还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他认为君主只有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取得和保持统治地位,因此他主

张国君要实行“仁政”,与民“同乐”。对于残害百姓的国君,国人可以杀。商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武王伐纣,他认为杀得对,说:“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虽然有同情人民、谴责暴君的一面,但他的政治思想还是维护封建制度的,所以他又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这种观点长期以来成为替剥削制度作辩护的理论根据。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但是,庄子作为一个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他基本上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无法非常自信地为他写出一部线条清晰、先后承接的传记,这是不得不预先声明的。 史书关于老子的记载不很清楚。司马迁的《史记》一说他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老聃;一说他可能是周烈王时见过秦献公的周太史儋;又说他可能就是老莱子。教材取前一种说法。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他认为“道”就是“无”。这个“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没有意志、没有具体形状、无声无息的,是无时无地不在的。“道”即是宇宙万物的本源。老子猜测到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的对立,双方互相依存,相反相成,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

招教教育学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知识点大汇总

招教教育学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知识点大汇总 一、墨翟生平和墨家学派 1、墨翟,人称墨子,墨家学派开创者,墨翟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享有圣名的思想家,其思想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 2、墨子主张“兼爱”“非乐”“节葬”,反对孔子“乐”“教”“礼教”等。 二、论教育作用和教育目的 (一)教育作用——“素丝说” 1、教育的社会作用:“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2、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素丝说”,人性不是先天所成,生来的人性不过如同待染的素丝,下什么色的染缸就成什么样的颜色,有什么样的环境和教育就造就什么样的人。 (二)教育目的:培养“兼士”或“贤士” 1、“兼士”或“贤士”:实现“兼爱”社会理想的人。 2、兼士与贤士的标准: (1)博乎道术:知识技能的要求。 (2)辨乎言谈:思维论辩的要求。 (3)厚乎德行:道德的要求。 三、论教育内容 (一)政治和道德教育 (二)科学和技术教育 1、自然科学知识。(数学、光学、力学、声学、心理学等)

2、生产和军事科学知识。(如生产器械和战争攻防器械制造) (三)文史教育(“非乐”,反对乐教,认为乐教靡费财力人力,消磨人的意志) (四)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 四、论教育方法 1、主动:“上说下教”,“虽不叩则鸣”,教育者应主动上门去教。 2、创适:继承古代的好东西,并在今天进一步创造出新的东西,重创造。(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 3、实践:“合其志功而观焉”,主张以动机和实践效果的统一去评价人的行为。与孔子“力行”不同的是,除道德实践外,还注重生产、军事、科技实践。 4、量力:施教时考虑学生的力之所能及。 孟子 一、孟轲的生平和政治主张 (一)生平: 孟子,鲁国人,“孟母三迁”“断抒教子”。 (二)政治主张:施行“仁政”——教育。 1、“制民之产”:使人民都成为小土地拥有者。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王要注意民心向背,尊重民意,收取民心。

孟子的名言内容

孟子的名言内容 孟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有关孟子的名言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1、远望之襄王而不似人君,言无人君之威仪也;就而近之而不见所畏焉,言无人君操柄之威也 2、养心莫善于寡欲 3、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4、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5、则天下归之,以政伤民,民乐其亡,以梃服强,仁与不仁也 6、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7、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於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8、养心莫善于寡欲。 9、君视臣如手足,臣视君如父母;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仇寇 10、定天下者,在乎仁政为一者也 11、“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稿矣,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氵孛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 12、吾善养浩然之气。 13、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14、言定天下者一道,仁政而已,不贪杀人,人则归之,是故文王视民如伤,此之谓也 15、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16、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 17、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1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19、始作俑者,其无後乎 20、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後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孔子之门徒,颂述宓义以来至文、武、周公之法制耳,虽及五霸,心贱薄之,是以儒家後世无欲传道之者。故曰臣未之闻也 21、穷困便独善其身,得志便兼善天下。 22、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2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24、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25、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26、其交也以道,以接也以礼。 27、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