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分形几何学

第6讲分形几何学
第6讲分形几何学

实用标准文案

第6讲分形几何学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分维的测定方法(重点内容)

三、分维应用实例(重点内容)

四、问题讨论

一、概述

分形几何的概念是美籍法国数学家曼德尔布罗特(B.B.Mandelbrot)1975年首先提出的,被誉为大自然的几何学,它是现代数学的一个新分支,但其本质却是一种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形理论与动力系统的混沌理论交叉结合,相辅相成。分形理论是用来研究自然界中没有特征长度但又具有自相似性的图形和现象。自然界的许多事物和现象均表现出极为复杂的形态,并非是一种严格的数学分形,而是具有统计意义上的自相似性。分形几何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地质、材料、工程技术等学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对分形几何的研究发展很快,在—些前沿课题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基本概念

(1)整数维与分数维

“维”(dimension)是几何学及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是能有效度量几何物体的标准体所需要的独立坐标的数目,是表示几何体形状与分布特征的重要参数。

在拓朴学和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维数只能是整数。如直线是一维的,平面是二维的,普通空间是三维的。如果在三维空间中引入直角坐标,就可用三个实数(x,y,Z)代表空间的一点:n维空间的一点一般可用n个实数(x1,x2,…,xn)来表示。在相对论中,所讨论的时空是四维空间,时空的点,可用坐标(x,y,z,t)来表示,其中t表示时间。可见时空空间的维数也是整数。

然而,欧氏空间只是对现实空间的一个最简单的近似描述。正如B.B.Mandelbrot在其1982年出版的《自然分形几何学》一书中所说:“山峰并不是圆锥形,海岸线不是圆弧形,闪电的传播也不是直线的”。为了更确切地描述自然界的无规则现象,法国数学家Benoit B.Mandelbrot于1977年首次提出了不是整数的维数——分数维(fractal dimension)的新概念。

例如,英国海岸线的维数D为1.25,宇宙中物质分布的D为1.2。研究表明,凡是可用分

数维描述的几何对象,都具有自相似性。

(2)自相似性与无标度区

所谓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是指事物或现象中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和信息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性。自然界中的许多客体,如云朵、山脉、海岸线、树、肺脏,甚至描述经济现象的图形,都具有“自相似性”,即局部与整体的形状相似,局部的局部也与整体相似。例如,一段用放大的比例尺画出来的海岸线与整条海岸线形状是相似的;一棵树干分为二支,每支又分为二支——这棵树的局部与整体的形状相似。事实上,地质体大多具有自相似性,一条断层可能以不同比例尺存在,而其外表却十分相像。因此,地质学家长期以来凭直觉认识到了这一基本事实,从而形成了一个不言而喻却是不可改变的原则,即任何地质体的照片必须附上一个比例尺参照物,在野外拍摄的地质照片中通常附上已知尺寸的某种普通物品,例如铅笔、地质锤或人体。

自然界事物自相似性只在一定尺度范围内才能出现,这个具有自相似性的范围叫做无标度区。在无标度区内,放大或缩小几何对象的尺寸,整个结构并不改变,即其形状与标度无关。在无标度区外,自相似现象不存在。

(3)分形与分形几何学

分形是指具有自相似性或自相似结构的几何对象。例如,弯弯曲曲的海岸线、起伏不平的山脉、粗糙不平的断面、变化无常的浮云、九曲回肠的河流、纵横交错的血管,令人眼花燎乱的满天繁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极不规则或极不光滑,然而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其结构与功能又具相似性,因此,这些现象都是分形。同样,地质现象中的自相似现象也十分普遍。例如地壳的变形是一自相似过程,变形过程中构造事件的空间分布以及变形后构造带中不均匀体的分布常常是分形的;岩石的破坏也是一自相似过程,破坏过程中的微破裂事件的空间分布以及破坏后断裂带中不均匀体的分布也常常是分形。

因为分形都具有极不规则的复杂形状,因而用整数维的概念很难对它们进行定量描述。然而,根据分形的观点,却可以从中找到自相似结构,并用分维对其形状进行描述。1982年由B.B.Mandelbret创立的分形几何学就是研究无规则现象或分形的数学方法。它既是数学的最新研究领域之一,又是国内外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

2、分维的定义和分类

对于D维规则图形,把图形的每一个界面分成b份,则图形被分成N=b D份,自相似维数为:

以上定义只适用于具有严格自相似性的图形。为了能够适用于包括随机图形在内的任意图形,人们给分维引入了多种定义。在地学研究中,一般用下列3种定义:(1)容量维(D

k

)

若N(d)是能够覆盖住一个点集的直径为d的小球的最小数目,则该点集的容量维定义为:

(2)信息维(D

i

)

在容量维的定义中,只考虑了直径为d的小球数目与d之间的关系,而未考虑研究对象。因此,对于非确定性的研究对象,这种定义仍不实用。于是,引入了信息维的定义:

其中,p

i (d)为研究对象落在第i个球中的概率。若概率分布均匀,则p

i

(d)=1/N,D

i

=D

k

。一

般情况下,D

i ≤D

k

,可见信息维是容量维的一种推广。

(3)相似维(D

s

)

相似维是应用最多的一种分维。对于某一具有自相似性的研究对象,若其可以被分为N 个单元(N随相似比r变化),且每一单元按相似比r与整体相似,则定义:

分维的上述定义在数学上都是很严密的。但在实际问题及实验测定中。长度是有界限的。通常,如果N(r)随r的变化存在以下关系:

则D就是该图形的分维。

3、分维在地质学上的应用

作为表征研究对象几何复杂程度和几何分布关系的参数。分维在地学,尤其是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处理过去难以解释或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方面显示了具大威力,得到了一系列准确的解释和定量结果。

(1)地质体结构的分形研究

①岩石结构面几何特征

岩石结构面是指存在于岩体内的面、缝、层、带状地质界面。结构面不仅破坏了岩体的完整性,直接影响岩体的力学性质和应力分布状态,而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岩体的渗流途径和破坏方式。因此在岩石力学、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学领域都非常重视岩石结构面研究。

岩石结构面的几何特征包括结构面的方位、形态、规模、间距或密度、隙宽、粗糙度、璧面强度和充填性等。由于结构面空间形态的不规则性、组成结构面网络的复杂性,阻碍了人们对它的深入认识。运用分形几何学研究结构面几何特征及其组成的网络系统,可以得到许多非常有意义的结论。

②岩土结构

有人对岩石颗粒和土颗粒的粒度分布、岩石空隙和土粒间孔隙的大小分布、颗粒表面形态等进行研究,发现它们均符合分形分布规律。

③矿物晶体结构

传统的晶体结构模型是以欧几里德空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现在有人提出用分形空间建立晶体结构模型,并有人用计算机模拟出一些理想的分形晶体模型。

(2)地震学中的分形研究

①地震强度的自相似性

地震震级(M)与地震频度(N)有以下关系:

lgN=a-bM

震级与地震波能量(E)的关系为:

LgE=A+1.5M

由以上两式可得:

②地震的时间分维

有人通过研究发现,在适当的定长时间段内有震的时段数与时间间隔符合分形分布关系。

③地震的空间分维

地震震中的分布具有某种程度的自相似性。

(3)地貌学中的分形研究

地表的起伏形态可用分维描述。在一个流域内,水道的数目、长度、纵比降、流域面积

等均具有自相似性。

(4)岩石断裂与破碎

利用分维可以很好地描述岩石断裂面的粗糙不平,综合反映岩石材料的微结构、组构演化、变形和破坏性质,把宏观力学性质与微观结构定量地联系起来。在研究一个区域的断裂构造分布时,可分别研究断层几何结构的分维和断层空间分布的分维。在这种情况下,断层分维是断层数量、规模、组合形式、水平延伸长度以及分布不均匀性的综合体现,可以作为研究区断裂构造复杂程度的量化指标。

(5)地学数据的分维处理

地学数据在坐标图上表现为几何点或几何曲线,对这些点的分布特征和曲线的几何特征进行分维分析,就可以间接地分析这些数据的时空特征。

二、分维的测定方法

分形研究中,已提出许多不同的分维测定方法,可以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和不同的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测定方法。下面只介绍四种基本方法。

1、码尺法

取长度为r的码尺逐一覆盖曲线(断层迹线、地表面或岩石破裂面等与一垂直切面的交线),以所需码尺总数N(r)乘以码尺长度r得到该曲线的近似长度L(r);随着r的缩小,L(r)将增大,具有:

在实际应用码尺法测定分维时,将一组码尺长度r

i 及与其对应的一组断层长度L(r

i

)标

在 lnL(r)-lnr双对数坐标图上(i=1,2,…,n),便可用一元线性回归方法拟合出一条直线:lnL(r)=a+bLnr

式中,a是常数,b是直线的斜率。

实际上,由式

可得:

LnL(r)=lnA+(1-D)lnr

令:a=LnA,b=1-D,即可得到式lnL(r)=a+bLnr。该曲线的分维:D=1-b。在对不同的曲线进行比较研究时,常以拟合直线斜率的绝对值作为曲线的相似维。

2、圆覆盖法

一条断裂带往往由方向、长度、几何形态不同的多条断层斜列而成。对于类似断裂带的研究对象,不能用码尺法,而要用圆覆盖法。

圆覆盖法与码尺法类似。但用不同半径(r

i

,i=1,2,…,n,)的圆去覆盖断裂带,断

裂带的长度L(r

i )与圆的半径(r

i

)有如下关系:

L(r

i )=2r

i

.N(r

i

)

式中,N(r

i )为覆盖断裂带所需半径为r

i

圆的最小数目。

将r

i 和L(r

i

)(i=1,2,…,n)两组数据标在双对数图lnr-lnL(r)上,可得到一条斜率

为b的直线,则其分维数为:D=1-b。

3、网络覆盖法

网络覆盖法一般用于研究一个区域内某种几何对象(点、线)的分形结构。

将研究区分成若干个边长为r的正方形格子,数出有点或线进入的格子数N(r);按1/2的倍率缩小r,并数出相对应的格子数N(r),并以此类推。如果研究区内几何对象具自相似结构,则有:

式中,Ds为相似维。

这种方法又称为数盒子法。将“数盒子”所得数据标绘在双对数坐标图LnN(r)-lnr上,可拟合一条直线:

LnN(r)=a+Lnr

其斜率b即为研究对象的分维。

图a为日本板田地区的断层系(图中所示断层是对“日本活断层图”中I到II级信度活动断层绘制而成)。将该区域每边近2n(n=1,2,…,n)逐级等分,则可依次数出有断层线进入的盒子数。为清晰起见,仅在图中的一角画出了逐渐变细的分割。图b为有断层线进入的盒子数与沿网络一边盒子数的双对数坐标图,其分维为1.60+0.10。

4、康托尘集法

康托尘集法是分析某种事件沿测量方向出现非均匀性或概率的情况,可描述该事件分布的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特征。

以断裂分维测定为例,用几条平行的测线覆盖断裂图象,然后将测线分为长度为r的一些测量单元,数出含有断裂交叉点的测量单元的个数n与测量单元总数N的比值p。改变测

量单元的长度r,可获得相应的n、N及p值。在Lnp-lnr坐标系中,可得到p

i 与r

i

(i=1,2,…,

n)的最佳回归直线,其斜率即为该测线方向上的分维值。改变测线方向.重复上述操作,即可得到不同方向上的断裂分维值。

三、分维应用实例

1、岩石断裂面粗糙度分形研究(徐志斌等,1998)

岩石断裂面粗糙度(JRC)是一个重要的几何参数,对岩石强度、刚度、断层地震行为、断层带中断层泥和碎裂岩的形式等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精确估算JRC值一直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Barton等在100多条人工拉断节理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10条典型的JRC变程曲线,JRC的变化范围为0~20。Lee等采用码尺法实测了这10条JRC变程曲线的分维值D,并建立了JRC与D的经验关系式。

这样,一旦确定了断裂面的分维,就可估算出其JRC值,进而对断裂面的剪切破坏强度进行预测。

2、岩石结构分形在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丁多文,1993)

岩体在长期的成岩及变形过程中形成了它们的结构,结构面和结构体是其基本要素。由

于地质历史的漫长,使不同时期、不同种类、不同空间的岩体结构复合、演化,从而使岩体结构复杂化。在这种复杂的结构中,岩体结构面的分布存在一定方向的优势性——优势面,即岩体结构面在空间、时间的分布呈现出某一方面的统计优势面和地质优势面,而岩体结构面的分布分形分维(用数盒子法求得)正能极好地反映优势面在空间分布的优势程度及范围。因此,岩体结构面分布分形维数的大小可以从一个方面反映岩体质量的好坏程度。结构面分布分维(D

pf

)越小,结构面分布越呈现出单一方向分布的优势;结构面分布分维越大,结构面

分布越呈现出多个方向,结构面分布就越复杂,岩体质量就越差。结构体分布分维(若Lnr

i

与LnN(r

i )线性相关,其直线斜率D

vf

即为其分维。其中,r

i

为特征尺度,N(r

i

)为大于r

i

的岩

块数目)则反映结构体大小分布状况。当D

vf >3时,大的岩体结构体占绝对的优势;D

vf

一般处

于2~3之间,大的结构体所占比例将随Dvf的减小而降低,岩体质量随Dvf变小而变坏。结构面及结构体分布分维反映岩体结构的两个方面,为此引入岩体质量评价指标D=Dvf-Dpf,并根据D值大小将岩体质量分为5级。

岩体质量评价表

3、四川盆地油气田空间分布的分形特征(施泽进等,1995)

选取四川盆地勘探项目部署总图为底图,将油气田标绘其上,利用数盒子法求得分维值

D为1.308,相关系数为0.999,表明四川盆地油气田的空间分布具有分维结构。将四川盆地分为川东南、川中和川西三个分区,分别计算出油气田空间分布的分维为:1.387,1.401,1.078,分维值的总体变化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降低,正好反映油气田在东南部较密,西北部较稀疏的特点。这说明,分维与油气田总面积呈正相关关系,油气田分布面积总和越大的区域,其分维值越大。另一方面,油气田空间分布的均匀程度也影响分维。在油气田总面积基本相同的情况下,油气田分布愈不均匀,其分维反而愈低。

4、渭河盆地地质灾害的分形自组织结构(彭建兵等,1992)

①地震活动的时空分维

研究的时间范围为公元前280~公元1976年,时间跨度T=2256年。研究对象是震级M

s

≥2以上的地震。以τ

n

=2n年(也可以是天、小时、分钟,n=0,1,2,…)为时间标尺,将时

间跨度T划分成N

n 个时段。当τ

n

一定时,数出曾有地震发生的时段个数,记为m

n

,有震时段

的比例:

X n =m

n

/N

n

统计结果表明,LnX

n 与Lnτ

n

呈显著的线性相关,相关系数达0.9976。由直线斜率k=1-D

k

求得容量维D

k

=0.552。

LnX

n ~Lnτ

n

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有震时段与无震时段相互关系随时间标尺变化的

规律性。例如,当时间标尺τ

n =26年=64年时,X

n

=0.9561,即有震时段占时段总数的比例为

95.61%,无震时段只占4.39%。这表明,以64年为时间尺度,渭河盆地M

s

≥2.0的发震可能性为95.61%。由这种方法揭示的分形结构特征是对渭河盆地2256年时段内地震在时间域上活跃与平静复杂性的一个概括。

将渭河盆地M

s

≥2的地震震中位置标绘在区域平面图上,用数盒子法求得相应的容量维

D

k =1.212,相关系数达0.9828,同样证明了地震空间分布具有分形结构。D

k

是渭河盆地地震

空间分布密集与稀疏复杂性的定量指标。

②滑坡(滑塌)和地震灾害的分布分维

将滑坡(滑塌)分布点看作与震中分布点相似,地裂缝与断层相似,在小比例尺图上近似一个点,也将其视作震中分布点。因此,将这两种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当作震中分布一样进行处理,同样可测算出它们空间分布的容量维。渭河盆地滑坡的空间分布容量维为1.041,地裂缝的空间分布容量维是1.001。

将渭河盆地分为东、西两区分别研究各种地质灾害分布分维,结果见下表。从中反映出一个共同特点:渭河盆地东区的地质灾害较西区多些。

渭河盆地地质灾害的空间分维

四、问题讨论

1、自相似结构和无标度区的判定

分形是具有自相似性的几何对象,所以研究对象具有自相似性是正确测定其分维的必要

条件。以数盒子法为例,如果研究对象具分形结构(即自相似性),则LnN(r

i )与lnr

i

(i=1,

2,…,n)将呈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否则,就可判定该研究对象不具有分形结构。

另一方面,研究对象的自相似性一般只存在于一定的尺度范围内,该范围称为无标度区。当我们将LnN(r)-lnr数据对标绘在直角坐标系中时,如果只有当r≥a,r≤b(b>a)时,点

(Lnr

i ,LnN(r

i

))(i=1,2,…,n)近似地分布在一条直线上。而当rb时,点(Lnr

i

,lnN(r))

偏离直线,则无标度区即为(a,b)区间

2、分维的影响因素

采用网络覆盖法测算分维时,初始网格尺度r与网格方向对分形维数往往产生影响。r 若大于无标度区的特征尺度(如b),研究对象则失去分形特征;r若过分小,局部的复杂性将被放大,也无法求得正确的分维。由于研究对象(分形)内在结构的各向异性特征,沿不同方向选择网格线,将影响到分维值的分布。因此,在进行不同区块分维值对比研究时,应注意到这方面的影响因素。

3、网格形状

当对非矩形区域使用网格覆盖法,例如对一个三角形区块进行正方形网格分割,边界网格将形成空白区,由此带来的误差也会引起整个区块分维值的变化。如果采用比研究区小的正方形网格求分维值,又会丢失部分有用信息,得到的只是局部地段的分维。

由于分形是具有自相似性的形体,其自相似性通过尺度的变换反映出来,因此只要把网格划分成具有相似性的形状,改变其尺寸就可以求出分维值。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根据研究区(有已知信息的区块)的形状合理地选择网格的形状,不一定非划分成正方形网格不可。洪

流、徐志斌(1996)根据分形理论的基本原理提出了三角形网格划分法,见下图。

对于一些不规则的多边形块段,可先将其划分成几个大的三角形块段,并对每个块段用图12.4.1所示方法分别进行分维测算,然后求其平均值作为多边形块段的分维,这种方法可以充分利用所获得的信息,更为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

4、点分维与线分维

当研究对象可以被近似地视为点的时候,如地震震中、小比例尺图上的地裂缝和中、小尺度的断层等,其分维是对研究对象空间分布特征的度量,分维受分形空间分布控制。

当研究对象是线的时候,例如长度大于研究区边长二分之一的断层,其分维是对分形(断层系)几何结构(分叉、交切等)的度量。

所以,点分维与线分维所代表的地学意义是不同的。应当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

“英语”语言学概论第六章笔记

Chapter 6 Pragmatics 语用学 1.What is pragmatics? 什么是语用学? Pragmatics can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how speakers of a language use sentences to effect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As the process of communication is essentially a process of conveying meaning in a certain context, pragmatics can also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meaning study. It places the study of meaning in the context in which language is used. 语用学研究的是说某种语言的人怎样用句子去实现成功的交际。 由于交际的过程从本质来说是在一定的语境中表达意义的过程,因而语用学的本质是一种意义研究。它是一种将语言置于使用的语境中去的意义研究。 2.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语用学和语义学 Pragmatics and semantics are both linguistic studies of meaning, but they are different. What essentially distinguishes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is whether in the study of meaning, the context of use is considered. If it is not considered, the study is restricted to the area of traditional semantics; if it is considered, the study is being carried out in the area of pragmatics. 语用学和语义学都是对意义的语言学研究,但两者是不同的。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研究意义时是否考虑了语言使用的语境。没有考虑到语境进行的研究就没有超出传统语义学的研究范围;相反,考虑到语境进行的研究就属于语用学的研究范围。 3.Context 语境 Context is essential to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as constituted by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 speaker and the hearer. 语境是语言的语用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概念。它一般被理解为说话者和听话者所共有的知识。The shared knowledge is of two types: the knowledge of the language they use, an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including the general knowledge about the world and the specific knowledge about the situation in which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is taking place. 共有的知识包括他们所使用的语言方面的知识和双方对世界的认识,包括对世界的总的认识和对正在进行的语言交际所处的环境的具体认识。 4.Sentence meaning and utterance meaning 句子意义和话语意义The meaning of a sentence is abstract, and de-contextualized, while utterance meaning is concrete, and context-dependent. Utterance is based on sentence meaning; it is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bstract meaning of a sentence in a real situation of communication, or simply in a context. 句子的意义是抽象的,非语境化的,而话语的意义是具体的,受语境制约的。话语意义基于句子意义;它是一个句子的抽象意义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体现,或简而言之,在一个语境中的具体化。 5.Speech act theory 言语行为理论 Speech ac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theory in the pragmatic study of language. It was originated with the British philosopher John Austin in the late 50’s of the 20th century.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言语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最初是由英国哲学家约翰.奥斯汀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According to speech act theory, we are performing actions when we are speaking.

新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指南

新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学 习指南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新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学习指南SyllabusofNewMediaBaseTechnology 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宋卿 1.教师简介: 宋卿,2005年6月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学院,获计算机应用技 术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留校任教,任职于中国传媒大学计算机 学院,主要从事电视台信息化、媒体资产管理、新媒体内容聚合分发 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先后参与多个横向和纵向课题,并参与了新媒体 展示中心的建设和新媒体手机电视台和网络电视台的建设(技术部 分)。2011年3月因工作需要,调至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继续 新媒体技术的研究。 联系方式: 电子邮箱: 办公电话:65783393-262 答疑时间:每周三上午9:00~11:30,综合实验楼1506房间课程基本信息:选修课程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新媒体技术基础 英文名称:New MediaBaseTechnology 授课对象:新媒体研究院MFA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时间: 上课时间: 上课地点: 学分/学时:32 先修课程: 注:上课时间和地点以研究生院网上课表为准

课程简介: 新媒体技术基础是为新媒体研究院的MFA开设的技术类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本专业的研究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目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状况,了解新媒体领域的诸多研究方向和话题,从而更好地前瞻内容创作与新媒体技术融合后的发展趋势。首先系统地介绍了新媒体技术的概念,然后学习新媒体的主要形式及主要特点,如网络电视、手机电视、数字出版、分类信息、微博等,通过对较为典型的新媒技术具体应用形态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能够将新媒体技术融合到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中,从内容、运营、产业到技术构建出完整的新媒体概念体系。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新媒体的概念、主要形式与特点有一个较完整的认识,在掌握各类新媒体形式的基本使用方法的同时,能发挥各类新媒体的特点,进行综合创意,并使学生具有将来新媒体创意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方式: 1.本课程以教师讲授与学生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2.每次课最后40分钟(前十讲除外)为学生主题发言时间(每人至少参加 一次,记入平时成绩),教师组织学生就发言主题进行讨论与交流互 动。 考核方式: 1.课堂发言、出勤,占总评成绩的40%。 2.期末论文:从教师提供的课后思考题中选取论题或与任课教师协商选 题,在课程结束后两周内提交一篇3000字左右的学术论文。要求同时 提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以及电子版“研究生课程作业提交单”, 占总评成绩的60%。 3.期末论文提交时间: 4.教师在收到论文后两周内,给学生反馈“研究生课程作业提交单”。 5.论文提交地点:综合实验楼1506房间 教学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一讲重点内容 导论:新媒体技术概述 课程简介

第八章 虚拟现实与流媒体技术

第八章 虚拟现实与流媒体技术 1、虚拟现实是989年由美国的J. Lanier 提出的,是一种新的人机界面形式,它为用户提供一种沉浸和多感觉通道的体验。 2、虚拟现实的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生成、逼真的、三维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感官世界、用户从自己的视点、利用自然技能、对虚拟世界进行浏览、交互和考察。 3、虚拟现实的应用:①训练 ②辅助设计 ③医学 ④科学研究和计算机的可视化 ⑤教育、游戏与其他 4、虚拟现实系统的组成 5、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 沉浸感、交互性、多感知性 6、虚拟全景图的制作,需要将景物进行360度的拍摄,最后把拍摄的图片利用软件拼接起来而成。我们可以使用的软件有Cool 360。 7、流媒体实现的关键技术就是流式传输。采用流式传输技术,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十数秒的启动延时即可进行部分内容的观看。 8、所谓流媒体指的是在Internet/Intranet 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即音频、视频或其他多媒体文件。 9、流媒体播放软件:Real Player ,Windows Media Player ,Quick Time ;流媒体下载软件Streambox Vcr 10、流媒体的技术应用: 实时广播服务、电子商务、远程医疗 练习题 1、( )技术大大地促进了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的应用,解决了传统多媒体手段由于数据传输量大而与现实网络传输环境发生的矛盾。 C A.人工智能 B.虚拟现实 C.流媒体 D.计算机动画 2、所谓流媒体指的是在Internet/Intranet 中使用 流媒体 的连续时基媒体,即音频、视频或者其他多媒体文件。 3、虚拟现实系统的特点主要有: 沉浸感 、交互性和 多感知性 。 VR 发动机 输入输出工具 软件工程 数据库 用户 (1)硬件平台 (2)软件系统 (3)输入/输出工具和演示设备 ①头盔式显示器和跟踪器 ②数据传感手套 ③大屏幕立体显示系统 ④三维虚拟立体声音生成装置

多媒体技术基础习题与答案

第6章多媒体技术基础 一. 是非题 1. MIDI具有生成文件较小、容易编辑、音乐效果好等优点。 A. 对 B. 错 2. CD-ROM和DVD存储数据的原理是一样的。 A. 对 B. 错 3. MIDI文件保存的是MIDI设备演奏的乐曲波形数据。 A. 对 B. 错 4. 就合成乐曲的音质而言,FM合成器比波表合成器合成的音质好。 A. 对 B. 错 5. 通常的扫描仪、数码相机和数码摄像机的光电转换元件都是CCD。 A. 对 B. 错 6. 触摸屏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控制器、驱动程序三部分组成。 A. 对 B. 错 7. 语音的频率范围主要集中在100~10kHz范围内。 A. 对 B. 错 8. MP3数据压缩比可以达到12:1左右。 A. 对 B. 错 9. NTSC制式使用的颜色空间YUV。 A. 对 B. 错 10. 人的视觉敏感程度对颜色比对亮度更敏感。 A. 对 B. 错 11. 音频、视频的数字化过程中,量化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损压缩编码过程,必然带来信息的损失。 A. 对 B. 错 12. 在目前的MPC中,触觉媒体基本上没有得有效的利用。 A. 对 B. 错 13. Fireworks和Flash都可以在同一个文档中创建和编辑位图与矢量图两类图形。 A. 对 B. 错 14. Flash由于使用了矢量方式保存动画文件,并采用了流式技术,特别适合于网络动画制作。 A. 对 B. 错 15. 视频是一种动态图像,动画也是由动态图像构成,二者并无本质的区别。 A. 对 B. 错 二. 单选题 1. 其表现形式为各种编码方式,如文本编码、图像编码、音频编码等的媒体是______。 A. 感觉媒体 B. 显示媒体 C. 表示媒体 D. 存储媒体 2. 动画和视频都是利用快速变换帧的内容而达到运动效果的。帧率为30fps的电视制

产品语义学大纲

《产品语义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的性质、任务及适用专业 (一)课程性质 《产品语义学》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课程从设计符号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意义、传达、语境、修辞等概念进行了阐述,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新的设计思考的角度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并且引导以产品语义学在设计中广泛扩展思路,帮助学生提高设计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符号的关联性和语言学中的修辞方法展开发散思维与联想,以期觅得产品预定概念和意义的最佳传达途径,并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起辅助作用。 (三)适用专业 适用于工业设计本科专业。 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及学时分配 (一)基本内容(含章节的重点、难点等) 第一章设计符号理论概 述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符号的理论意义、符号理论发展简史、设计符号的特性以及文化与符号之间的关系。 重点:设计符号的特点。 难点:文化与符号之间的联系。 第二章产品语义学概述 基本要求:了解产品语义学的概念、产品语义学的缘起与发展、影响产品语义理论的诸多新观念以及产品语义学对我国设计发展的价值。 重点:产品语义学的缘起与发展。 难点:产品语义学与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关系。 第三章产品的语义 基本要求:了解产品语义的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产品语义的诉求层面。 重点: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 难点:产品语义的诉求层面。 第四章产品语义的传达 基本要求:了解意义的来源,学习人的要素、环境的要素和生活方式的约定。进而对产品语义有一个更高层次上的理解,使学生以使用者的角度认知产品、以及了解使用者心理模型和产品语义实现的条件。 重点:传达的概念与过程、语义传达的类型。 难点:使用者心理模型和产品语义实现的条件、产品语言的局限性。 第五章产品语义学在设计中的运用 基本要求:了解产品使用情景语境,产理解产品的合理性说服、情感性说服以及产品语义设计程序,了解修辞在产品语义表达中的应用及价值。 重点:产品说服功能与语义设计程序、产品语义传达的有效思维方法。

流媒体技术复习题

流媒体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不属于流媒体特点的是:( D) A 启动延时大幅度缩短 B 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 C 流式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 D 一种新的媒体 2.流媒体的核心技术是: B A 流媒体的网络传输 B 数据压缩/解压缩技术 C 媒体文件在流式传输中的版权保护问题 D 视音频技术 3.不属于流媒体传输的网络协议的是: B A RTP B HTTP C RTSP D RTCP 4.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 A 视频数据由RTP传输,视频质量由RTCP控制,视频控制由RTSP提供。 B 视频数据由RTCP传输,视频质量由RTP控制,视频控制由RTSP提供。 C 视频数据由RTP传输,视频质量由RTSP控制,视频控制由RTCP提供。 D 视频数据由RTSP传输,视频质量由RTCP控制,视频控制由RTP提供。 5.不属于数字音频格式的是: D A MIDI格式 B CD格式 C WAVE格式 D AVI格式 6.不属于流式传输方式与传统下载方式相比的优点的是: A A 成本低廉 B 启动延时短 C 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 D 流式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 7.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一个不是常见的流媒体应用:( D ) A电视上网 B在线电台 (C)视频会议 D文件传输 8.流媒体的特点不包括:( B) A 缩短启动延时 B只需占用很小带宽 C 对系统缓存要求低 D流式传输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 9.windows media的组件不包括以下四个中的哪一个:( C ) A windows media 工具 B windows media服务器 C windows media编码器 D windows media播放器 10.IPTV关键技术不包括(D )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要点总结 ※媒体其含义是中介、中间的意思。同时,媒体又是信息交流和传播的载体。是一种工具,包括信息和信息载体两个基本要素。 ※两层含义:①传递信息的载体,称为媒介,也称为逻辑载体,如数字、 文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编码等。②存储信息的实体, 称为媒质,如纸、磁盘、光盘、磁带、半导体存储器等。也称为物理媒体。 ※ITU技术角度定义媒介:感觉(语言音乐文字图形图像等),表示(编码),显示(输入输出设备),储存(光盘磁盘等),信息交换(电缆光纤),传输(储存和传输媒体或结合)。 ※特性: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数字化。 ※数字媒体概念: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处理和传播信息的媒体,以网络 为主要传播载体,并具有多样性、互动性、集成性等特点,包括信息和媒介。 ※我国概念:数字化的内容作品以现代网络为主要传播载体,通过完善的 服务体系,分发到终端和用户进行消费的全过程。 ※特性:数字化(数字形式储存处理与传播,可复制重复利用),交互性(以网络信息终端为介质),趣味性(数字娱乐),集成性(多种媒体结合,电脑技术 整合),技术与艺术的融合(信息技术人文艺术)。 ※传播模式:大众传播模式;媒体信息传播模式;数字媒体传输模式;超 媒体传播模式 ※产业价值链:内容创建,内容管理(存储管理,查询管理,目录、索引),内容发行,应用开发,运营接入,价值连接成,媒体应用 ※发展方向:①内容制作技术以及平台②音视频内容搜索技术③数字版权 保护技术④数字媒体人机交互与终端技术⑤数字媒体资源管理平台与服务⑥数 字媒体产品交易平台。

※为什么要数字化:通用的存储和传输格式,数字化后处理更方便;适用于光盘存储远距离传输;准确可靠,无累计失真,属于无损传输和存储。 ※过程:采样;量化;编码。 ※采样:对于连续的信号,在时间轴上每隔一定的时间,采集相应的数据的过程。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原始信号频率的2倍时,可恢复为原始信号。图像采样:用多少个像素点的"列数×行数"表示,是对图像空间进行离散化,称为图像的分辨率。采样频率是指一秒钟时间内采样的次数。 ※汉字编码:输入码,区位码,机内码,字形码。英文编码:ASCII码 ※图像分类:二值图像,灰度图像,真彩色图像,颜色索引图像。 ※音频特征:频率(音调)、振幅(响度)、波形(音色) ※音频编码方式:波形编码(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自适应差分编码调制(ADPCM));参数编码;混合编码 ※音频质量:采样频率,量化深度(量化分辨率),音频流码率。 ※音频编辑:声道,音轨,时序。 ※电视制式:PAL(中国西欧625,25帧50场)NTSC(美国日本525,29.97帧60场)SECAM(法国东欧同PAL) ※视频信号类型:复合视频信号,分量视频信号,S-Video信号。 ※QCIF(176*144)CIF(352*288)SD(720480,640480,704480,720576) ※属性:视频分辨率,图像深度,帧率,压缩质量 ※镜头:镜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焦距、用不同的时间一次拍摄下来,并经过不同处理的一段胶片,它是一部影片的最小单位。 ※镜头组接:即把一段片子的每一个镜头按一定的顺序和手法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具有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整体。

流媒体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应用和发展

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 一.流媒体 流媒体又叫流式媒体,它是指商家用一个视频传送服务器把节目当成数据包发出,传 送到网络上。用户通过解压设备对这些数据进行解压后,节目就会像发送前那样显示出来。这个过程的一系列相关的包称为“流”。流媒体实际指的是一种新的媒体传送方式,而非一种新的媒体。所谓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在Internet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式传 输方式则是将整个A/V及3D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 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解压设备(硬件或软件)对压缩的A/V、3D等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此时多媒 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 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不仅使启动 延时大幅度地缩短,而且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也大大降低。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目前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 ?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 transport) ?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 transport)。 一般来说,如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实时流协议(RTSP)等,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哪种传输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1)实时流式传输 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特别适合现场广播,也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观看后面或前面的内容。但实时流式传输必须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匹配,以便传输的内容可被实时观看。实时流式传输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 (2)顺序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内容,在给定时刻,用户只能观看已下载的部分,而不能跳到还未下载的部分。由于标准的HTTP服务器可发送 顺序流式传输的文件,也不需要其他特殊协议,所以顺序流式传输经常被称作HTTP流式 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比较适合高质量的短片段,如片头、片尾和广告,由于这种传输方式观看的部分是无损下载的,所以能够保证播放的最终质量。但这也意味着用户在观看前必须经历时延。顺序流式传输不适合长片段和有随机访问要求的情况,如讲座、演说与演示;也不支持现场广播,严格说来,它是一种点播技术。 二、流媒体技术原理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合适的传输协议。由于TCP需要较多的开销,故不太适合传输实时数据。在流式传输的实现方案中,一般采用HTTP/TCP来传输控制信息,而用实时传 输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RTP/UDP)来传输实时数据。 流式传输的实现需要缓存。因为一个实时音视频源或存储的音视频文件在传输中被分解为许多数据包,而网络又是动态变化的,各个包选择的路由可能不相同,故到达客户端的时延也就不同,甚至先发的数据包有可能后到。为此,需要使用缓存系统来消除时延和抖动的影响,以保证数据包顺序正确,从而使媒体数据能够连续输出。

多媒体及流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大作业

多媒体与流媒体技术基础课程大作业 一、设计要求: 1.充分任意发挥个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自主选择两种以上创作工具自行策划设计制作美观、时尚、有创意的多媒体或流媒体作品。 2.源文件需winrar压缩打包,不得超过50M,作品大小不超过5M。 3.保存为“学号姓名.*”,存储在自己创建的文件夹中。以文件夹的的形式提交作业,文件夹内容包括最终作品的源文件,word文档(作品简介--可以包括作品说明、剧本创作、创作动机、创作感想、特色等)。 二、设计理论要点与设计思路: 主题明确,内容合理健康向上,构思新颖独特,必须是原创作品,界面设计活泼,色彩搭配协调 挑选好的音乐,搭配合适的图片,提高作品的质量。创作好作品的时候,有时并不一定需要太多的操作技巧。但要有自己的创作思路。 可以借鉴成功的、优秀的作品、电影、电视,学习他们的表现手法,甚至是结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表现手法。 三、作品具体要求: 1. 时间至少2分钟,无上限。 2. 包含至少有一个自己创建的角色。 3. 包含从外界导入的素材。 4. 至少包含三种以上自己加工制作的图像(如photoshop)、音频(如goldwave)、视频(如premier等)、动画(如flash等),及处理后的流媒体文件。 5. 可以将自己加工制作的媒体元素用Authorware软件制作成多媒体文件。 6. 主题以自己构思为主,避免雷同。 7. 设计精彩片头及片尾,加入标题、作者等文字说明。 8.如有字幕,字幕与声音同步。 四、评分标准: 1.创意(30分):主题明确,设计思路清晰,创意新颖。不是简单的图片拼凑。2.技术(30分):技术运用合理,表达通顺,节奏流畅。 3.美感(40分): 动画形象细腻、生动。场景设计有特色。作品风格和音乐的风格和谐统一。色彩运用合理,风格清新,独具美感。 角色运动符合运动规律。 能够处理好镜头的运动和景别的变换。 五、设计项目参考:

流媒体技术发展现状

第一章流媒体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流媒体的发展过程 1.1.1 现有视频格式概述 影像格式(Video) 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VCD、多媒体CD这些都是影像文件。 大量图像信息,同时还容纳大量音频信息。所以,影像文件的容量往往是非常大的。 1.1.2 VOD视频点播技术 视频点播技术的出现,是视频信息技术领域的一场革命,其巨大的潜在市场,使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加速开发和完善这一系统。 1.1.3流媒体技术的出现 流媒体技术的出现,正好弥补了VOD技术的不足之处。 1.2流式传输的格式及特点 1.2.1流媒体能为我们做什么 流媒体的定义很广泛, 后放上网站服务器,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观看、收听,而不需要等整个压缩文件下载到自己机器就可以观看的视频/ 持的某种特定文件格式:压缩流式文件,它通过网络传输,并通过个人电脑软件进行解码。 1.2.2 流媒体技术、格式纵览 流媒体给网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曾几何时,如果需要下载一部VCD格式的影片,大小约为650M,宽带的今天也需要下载3个多小时。如果影片采用流媒体技术来进行压缩,只需要100M,并且用户可以边看边下载,整个下载的过程都在后台运行。最大的优点,就是不会占用本地的硬盘空间。其实流媒体采用的是有损压缩,就好比我们常说的MP3,因此在音影品质上有所差异。

1.2.3流式视频格式 前边提到过视频格式,现在再来说一下流式视频格式。 目前,很多视频数据要求通过Internet来进行实时传输,前面我们曾提及到,视频文件的体积往往比较大,而现有的网络带宽却往往比较“狭窄”。客观因素限制了视频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实时播放,于是一种新型的流式视频(Streaming Video)格式应运而生了。这种流式视频采用一种“边传边播”的方法,即先从服务器上下载一部分视频文件,形成视频流缓冲区后实时播放,同时继续下载,为接下来的播放做好准备。这种“边传边播”的方法避免了用户必须等待整个文件从Internet上全部下载完毕才能观看的缺点。到目前为止,Internet上使用较多的流式视频格式主要是以下三种: 1.2.4流式传输的特点 流媒体是一种可以使音频、视频和其它多媒体能在Internet及Intranet上以实时的、无需下载等待的方式进行播放的技术。流媒体文件格式是支持采用流式传输及播放的媒体格式。流式传输方式是将动画、视音频等多媒体文件经过特殊的压缩方式分成一个个压缩包,由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在采用流式传输方式的系统中,用户不必像非流式播放那样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后才能看到当中的内容,而是只需经过几秒或几十秒的启动延时即可在用户的计算机上利用相应的播放器或其它的硬件、软件对压缩的动画、视音频等流式多媒体文件解压后进行播放和观看,多媒体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的服务器内继续下载。 1.3 流媒体系统的组成 流媒体系统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 编码工具:用于创建、捕捉和编辑多媒体数据,形成流媒体格式 2. 流媒体数据 3. 服务器:存放和控制流媒体的数据 4. 网络:适合多媒体传输协议甚至是实时传输协议的网络 5. 播放器:供客户端浏览流媒体文件 这5个部分有些是网站需要的,有些是客户端需要的,而且不同的流媒体标准和不同公司的解决方案会在某些方面有所不同。

流媒体技术及应用

M J 46H=EF ;T% !#$’()*+,34b "-.#$%%%&’ 23(L i n 45WF n 9q 8rs )t !RSC +A c "p Y u )/>[v ?v L RS7[M 45*A 6A =lm a L i n 7->45_4:A J w E x 45+(<=79nw _[M C X ?L i n 7<=[v VW "DEa [I t !f y HI7J z "P E a -HL i n 45"VL i n E x U +|Z U ?v L U ]F 7qr t !f y HI7(kV G *456(L i n ,J w E x ,()[M ,-./01.0/,789:(234 $456%&’((#%%$7%87$8* 9;< 34F /Q \RSTUV "BC }$A C T :Q \;EW Ew [R B%T4U *kl f H f R A C 01B T )F "o Q \2T4U 87a O ED +l =f MN T w Q Es "V O Q T +o T +LM T *G "Z s #1+u RS b #T +#o 8Z +Q \TU "q Nh D V i *3k R A Cz "&784U "h A Es T g !P *O(Q \E i T V N "t *3k R A C 4U c^L-e q N L C A *C K ;-)Es bc TA ^"Z /uTRSo PV 2"3l O :#A C RS ;* #A C $;-./01.0/)-./1<.0/ 5o %#%-)R S T ,x A ’A C "s Q T +o T Q R A C E s =$>* #%A C ;Z 7a s 8t *qr Es "a j C 5R -T g A q TA ";Z 7C 5A T Z k vw "0x LM #3A -e 3A Z 7*s ~LM #(l2,q ]xkT ‘"Z 7O ,x T *#%-)=>&%,:_=Q qr Es )R I -./01.0/ 2t *o w u f T :X "o s Es U &%?1O &@"%,(a c ;u f Es a =2U _e $9* A M J 46H G p R A C L M :_m Q =n E o w y G #%-)"3O ^C‘a TQ \E i _R A C !PT LM #a \6vv8x *=n E 8^z{#r W f (B ;,-ZJ X aT a@t "|;Pa_X a 12Y C T4U ,C $%[m + ‘d T I /1/*#%-)T@F c^.A *^C -./01.0/ _z -)C’D m Q ;x T 83-)"Z r @A Q )o T z Q A (T Q )o T Es ";-)5^I -|C T R z "O(Q \O(H ")T "v r z st T !O9w 8J >h "h +B :,6TA ^vw Z l 8="q N [UT LM z0+*C ?"o %.A bc \W P vw f *(T 12"s ,-LM z T x b3V "IV o L M w ,x ))"V8=^C Q \GA 9w o Z 7)F 4X *3*‘l .A bc g as 8P "^C ‘l .A o %\c ^-)T @A L M I D 54U 5l n )\,i 0:,B 2T J0K <=.%(F 0L M 015b "o %F 22E I J0K h ?.l n >w (L _F 0L M 015b ,5)*3k (L9w z{‘o 4U +LM T r 7|+QM 4U l n >w T h ?.j ,* F 0L M 01 5b &Q )o T h ?.PQ @A #^y !G 2N E ’"_WX Q )o T -)bc TMN4U *M D I Z 7BQ O D G b@A T A w >1"G 2N E @A &G Y Z 7+k m +k O +G 4&o N =%i TW /*Q )o T h ?.o %G 2E )H I E ^y j LM -)W :,5b !Z W 9$C :,5b =h (F 0L M 015b ’"Z 9Q )o T LM T B :,6":,5b$9Z 7))* c^6k TO ";#%-)5"o %G 2E )H I E f G 2N E )2D E 3#/8h T34^yM Q )o T h ?.x j [b "O C&wx \h ?.T ))‘JX +Z r8h (PQ F 0L M 01 5b b ;:,B T ‘T 6 P }#Q ’}#R S #%%$($#)#Q *

流媒体技术基础-流媒体文件格式

流媒体技术基础-流媒体文件格式 微软高级流格式ASF简介 --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Media的核心是ASF(Advanced Stream Format)。微软将ASF 定义为同步媒体的统一容器文件格式。ASF是一种数据格式,音频、视频、图像以及控制命令脚本等多媒体信息通过这种格式,以网络数据包的形式传输,实现流式多媒体内容发布。 ASF最大优点就是体积小,因此适合网络传输,使用微软公司的最新媒体播放器(Microsoft Windows Media Player)可以直接播放该格式的文件。用户可以将图形、声音和动画数据组合成一个ASF格式的文件,当然也可以将其他格式的视频和音频转换为ASF格式,而且用户还可以通过声卡和视频捕获卡将诸如麦克风、录像机等等外设的数据保存为ASF格式。另外,ASF格式的视频中可以带有命令代码,用户指定在到达视频或音频的某个时间后触发某个事件或操作。 11.8.1 ASF的特征 可扩展的媒体类型- ASF文件允许制作者很容易地定义新的媒体类型。ASF格式提供了非常有效的灵活地定义符合ASF文件格式定义的新的媒体流类型。任一存储的媒体流逻辑上都是独立于其他媒体流的,除非在文件头部分明显地定义了其与另一媒体流的关系。 部件下载-特定的有关播放部件的信息(如,解压缩算法和播放器)能够存储在ASF 文件头部分,这些信息能够为客户机用来找到合适的所需的播放部件的版本---如果它们没有在客户机上安装。 可伸缩的媒体类型- ASF是设计用来表示可伸缩的媒体类型的\"带宽\"之间的依赖关系。ASF存储各个带宽就像一个单独的媒体流。媒体流之间的依赖关系存储在文件头部分,为客户机以一个独立于压缩的方式解释可伸缩的选项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流的优先级化- 现代的多媒体传输系统能够动态地调整以适应网络资源紧张的情况(如,带宽不足)。多媒体内容的制作者要能够根据流的优先级表达他们的参考信息,如最低保证音频流的传输。随着可伸缩媒体类型的出现,流的优先级的安排变得复杂起来,因为在制作的时候很难决定各媒体流的顺序。ASF允许内容制作者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意见(有关媒体的优先级),甚至在可伸缩的媒体类型出现的情况下也可以. 多语言- ASF设计为支持多语言。媒体流能够可选地指示所含媒体的语言。这个功能常用于音频和文本流。一个多语言ASF文件指的是包含不同语言版本的同一内容的一系列媒体流,其允许客户机在播放的过程中选择最合适的版本。 目录信息- ASF提供可继续扩展的目录信息的功能,该功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都非常好。所有的目录信息都以无格式编码的形式存储在文件头部分,并且支持多语言,如果需要,目录信息既可预先定义(如,作者和标题),也可以是制作者自定义。目录信息功能既可以用于整个文件也可以用于单个媒体流。 11.8.2 ASF文件格式 11.8.2.1 ASF 对象定义

产品语义学论文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 课程论文 题目:汽车造型设计中的产品语义探究 姓名: 陈绍明 学号: 摘要:产品是如何地传达其信息,汽车作为一种大型的工业设计产品又具有哪些含义,本文从产品语义学的角度去分析汽车造型中遗传因子及其构成的汽车文化,其造型意识通过哪些形态来表现;其基本特征表达怎样的语义内涵;汽车如何满足消费者日益高涨的精神需求;本文将对汽车造型设计中的语义表达做出一些探究。 关键词:汽车设计产品语义学文化传承性

2012年5月 一、产品语义学的定义及背景 产品语义学(Product Semantics )是研究产品语言(Product Language )的意义的学问。从专业研究角度克里本多夫(K .krippendorf )和布特(R.buettr )提出“所谓产品语义是研究人造物在使用环境中的象征特性,并将其知识应用于工业设计上。这不仅指物理性、生理性的功能,而且也包含心理、社会、文化等被成为象征环境的方面”。[1]产品自身构成一个完成的符系统,并且成为传递信息、表达意义的符号载体。通过对形态结构的利用和功能转化,传递和表达设计者的意念想法。 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人们不满足于工业时代的批量大生产,开始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技术将大规模市场转化为无数的利基市场。产品的小批量,高度定制化生产,满足消费者日益高涨的精神需求,诠释使用者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从这种趋势看出汽车造型设计中的符号语言,是消费者需求的侧面的反应,围绕设计焦点与用户需求形成产品语义。汽车工业发展到今日,其逐渐从一种代步工具发展为社会人文精神的承载者。 二、汽车造型设计中的符号语言 德国的汽车品牌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设计中,尤其注重车身线条,空间比例,拥有着强烈的自我风格与个性文化。汽车作为大型的工业设计产品,同样具有其特有的产品语义,下面主要以甲壳虫,保时捷,宝马,奥迪为案例对产品的识别设计特征进行分析。 1.“甲壳虫”型汽车的流线型 汽车的外形发展从开始的马车型,到箱体型,可是当汽车车速超过100km/h 后,功率几乎都用来克服空气阻力了,人们开始降低车的高度和迎风面积来克服空气阻力,但作为高速车来讲,箱型汽车是不够理想的,因为它的阻力大,妨碍了汽车前进的速度,所以人们开始研究一种新的车型—流线型。 1936年,德国杰出的费迪南德·保时捷博士(Ferdinand Porsche)为当时的大众汽车公司设计出著名的“甲壳虫”汽车,成为汽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经典。 【2】如图1所示流畅的曲线造型和物美价廉的特色使得“甲壳虫”很快成为畅销德国的国民车。经过大自然的优胜劣汰进化后的甲壳虫的自然美被如实地运用到车身造型上,其车身造型的特点(如图2所示)在二战后得几十年一直经久不衰。对比2010款全新甲壳虫(如图3所示),新“甲壳虫”不仅继承了老“甲壳虫”的形态灵魂,更将空气动力学的造型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整个车身曲线流畅优美,富有动感。 新旧甲壳虫对比 易车网https://www.360docs.net/doc/74512488.html,

《多媒体技术基础》复习试题(有答案)

一、多媒体概述 ●什么是媒体?媒体如何分类的? ●什么是多媒体?它有哪些关键特性?有哪些关键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组成 ●多媒体个人计算机MPC ●媒体素材分成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类型。 ●各类素材的文件格式 ●图像的属性 ●图像的大小及压缩标准 ●图像的色彩模式 ●图形与图像的文件存储格式 ●视频的基本概念 ●帧频(动画:12帧/S,视频:24帧/S) ●动画与视频的文件格式 ●声音的三个重要特性:振幅,周期,频率 ●声音效果的三要素:音调、音强、音色 ●声音的文件存储格式 ●文本文件的格式 ●图像采集途径及常用的软件 ●多媒体素材采集的软件及多媒体素材制作软件 二、音频技术 ●声音的数字化——采样、量化及编码 ●数字化后声音文件的大小如何计算 ●声音文件的存储格式 ●Adobe Audition3.0的基本操作 ●声音的高级处理 1、声道变换 2、改变声音文件的固有音量 3、淡入、淡出效果 4、回声原理及其制作 5、延迟效果 6、消除环境噪声 7、声音混响 8、调整时间和音调

9、直接从视频提取声音 三、 视频技术 ● 视频的基本概念 ● 视频的制式——NTSC ,PAL ,SECAM ● 视频素材的获取 ● 常见的视频文件格式 ● 三种MPEG 视频压缩格式的比较 ● 常用的视频播放器 ● 网络视频格式 ● 视频编辑处理软件—会声会影的基本使用 四、 Photoshop 五、 FLASH 单项选择题部分 1.多媒体当中的媒体指的是以下哪种媒体( )。 A .表现媒体 B .表示媒体 C .感觉媒体 D .存储媒体 2.以下的采样频率中哪个是目前音频卡所支持的( )。 A .20KHz B .11.025KHz C .10KHz D .50KHz 3.下面文件格式属于声音文件的是( )。 (1).MIDI 文件 (2).WA V 文件 (3).A VI 文件 (4).PCX 文件 A .(1)(3) B .(2)(3)(4) 保存接近于一部一部交互式、多媒体、DIVX(.AVI) WMV ASF PAL PAL DVD 画质的 小体积视频文件 120分钟长的电影压缩为4~8GB 的大小 120分钟长的电 影压缩为1.2GB 左右的大小 压缩情况 1998年 1994年1992年时间低码率视频 数字电视CD-ROM 上的交互式 视频 目标RMVB MOV MPG MPG 常见后缀网络视频 DVD VCD 应用可调4~8Mbps 1~1.5Mbps 带宽可调:720×576NTSC :720×480 :352×288NTSC :320×240画面尺寸MPEG-4MPEG-2(DVD )MPEG-1类型

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

流媒体技术的原理、应用及发展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开始带给人们形式多样的信息。从在网络上出现第一张图片到现在各种形式的网络视频、三维动画,人们的视听觉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但人们又面临着另外一种不可避免的尴尬:在网络上看到生动清晰的媒体演示的同时,不得不为等待传输文件而花费大量时间。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一种新的媒体技术应运而生,这就是流媒体技术。 流媒体是指在网络中使用流式传输技术的连续时基媒体,如音频、视频或多媒体文件。而流式传输技术就是把连续的声音和图像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放到网站服务器上,让用户一边下载一边收听观看,而不需要等待整个文件下载到自己的机器后才可以观看的网络传输技术。 目前,在网络上传输音视频(A/V)等多媒体信息主要有下载和流式传输两种方案。一方面,由于音视频文件一般都较大,所以需要的存储容量也较大;同时由于受网络带宽的限制,下载这样的文件常常需要几分钟甚至几小时,所以采用下载方法的时延也就很大。而采用流式传输时,声音、图像或动画等时基媒体由音视频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用户只需经过几秒或数十秒的启动时延而不必等到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即可观看。当声音、图像等时基媒体在客户机上播放时,文件的剩余部分将在后台从服务器上继续下载。流式传输不仅使启动时延大大缩短,而且不需要太大的缓存容量。流式传输避免了用户

必须等待整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之后才能观看的缺点。一、流媒体技术基础 实现流式传输有两种方法:实时流式传输(Real-time streaming transport)和顺序流式传输(progressive streaming transport)。一般来说,如为实时广播,或使用流式传输媒体服务器,或应用实时流协议(RTSP)等,即为实时流式传输。如使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服务器,文件即通过顺序流发送。采用哪种传输方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当然,流式文件也支持在播放前完全下载到硬盘。 1. 实时流式传输 实时流式传输总是实时传送,特别适合现场广播,也支持随机访问,用户可快进或后退以观看后面或前面的内容。但实时流式传输必须保证媒体信号带宽与网络连接匹配,以便传输的内容可被实时观看。这意味着在以调制解调器速度连接网络时图像质量较差。而且,如果因为网络拥塞或出现问题而导致出错和丢失的信息都被忽略掉,那么图像质量将很差。实时流式传输需要专用的流媒体服务器与传输协议。 2.顺序流式传输 顺序流式传输是顺序下载,在下载文件的同时用户可观看在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