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表演艺术家【老照片】
中国在世的京剧大师有哪几位?现在哪些艺术家能够成为大师?

中国在世的京剧⼤师有哪⼏位?现在哪些艺术家能够成为⼤师?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这个艺术形式出现以后,诞⽣了很多闻名遐迩的京剧艺术⼤师。
⼀般我
们把开宗⽴派、独树⼀帜、贡献⾮凡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称为京剧⼤师。
如“四⼤名旦”的梅兰芳、
尚⼩云、程砚秋、荀慧⽣,“马派”的马连良,“谭派”的谭鑫培,“张派”的张君秋,“叶派”的叶盛
兰,“裘派”的裘盛戎,等等。
这些⼤师都已经先后做古,给⼈民留下了丰厚的⽂化遗产。
近⼏年来,随着梅葆玖、袁世海、马长礼、李世济、张春华等京剧⼤师的离世,健在的京剧⼤
师越来越少了。
让我们看看⽬前还有⼏位:
谭派⼤师谭元寿先⽣,叶派⼤师叶少兰先⽣,梅派⼤师杜近芳先⽣,尚⼩云之⼦尚长荣先⽣
(国家⾮物质⽂化遗产传承⼈)等。
还有⼀些接近⼤师⽔准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可以称为准⼤师,主要有以下⼏位:
谭派的谭孝曾,梅派的李维康、李炳淑,荀派的刘长瑜、孙毓敏,⽼旦演员赵葆秀、袁慧琴,
净⾏的孟⼴禄、康万⽣,⽼⽣的张学津、冯志孝等等。
现在当红的更年轻⼀点的还有于魁智、张建国、李胜素、张⽕丁等。
这些⼈都可能迈⼊京剧艺
术⼤师的⾏列。
3。
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出生于1901年2月28日

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出生于1901年2月28日
1901年2月28日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出生。
马连良,字温如,北京人,回族。
幼年入喜连成科班,先习武生,后从蔡荣贵习老生。
出科不久即享有盛名。
艺术上先宗贾洪林,后兼学余叔岩,最后自成一家,为30年代四大须生之一。
马连良演剧态度严肃,做派庸洒飘逸,唱腔甜润舒畅,重视角色相互合作,并对京剧生角传统技艺作了较大改革,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也称马派,是继余叔岩之后京剧老生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曾任北京京剧团团长。
马连良早年演出剧目多为由做、念为主的折子戏加首尾而成的本戏,如《清官册》、《一捧雪》、《清风亭》、《四进士》等,中年时代表性剧目有《串龙珠》、《十老安刘》等。
《甘露寺》中乔玄、《借东风》中诸葛这的唱段经他加工,风靡
一时。
解放后他与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等改编秦腔《赵氏孤儿》为京剧演出,获得好评。
常演剧目编为《马连良演出剧本选集》。
所演《借东风》、《铡美案》已摄成影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摄制的《群英会》、《秦香莲》京剧电影保存纪录了他的京剧表演艺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国唱片公司给他录制了许多广播京剧和京剧唱片。
在文化大革命中被被抄家与关进牛棚里至1966年10月初,12月13日因意外摔倒被送至北京阜外医院,3天后不治。
1979年3月27日北京市文化局恢复其名誉。
北京opera

京剧(Beijing Opera)又称平剧、京戏,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有“国剧”之称。
它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
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公元1790年(清乾隆55年),徽戏开始进京。
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享有盛名的安徽“三庆班”,随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史称“四大徽班”(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
四大徽班和以后陆续进京的徽班,以其优美动听的唱腔和卓越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
[1]现在它仍是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大剧种。
它的行当全面、表演成熟、气势宏美,是近代中国汉族戏曲的代表。
[2]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的剧种:一是原来流行于安徽省一带的徽剧;二是流行于湖北的汉剧;三是流行于江苏一带的昆曲;四是流行于陕西的秦腔,又叫梆子。
清乾隆末期、嘉庆初期四大徽班进北京后,于嘉庆、道光年间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互相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北京土语,逐渐融合发展。
[3]唱指歌唱,念指具有音乐性的念白,二者相辅相成,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歌”,做指舞蹈化的形体动作,打指武打和翻跌的技艺,二者相互结合,构成歌舞化的京剧表演艺术两大要素之一的“舞”。
唱、念、做、打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法,也是京剧表演四项基本功。
戏曲演员从小就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训练,虽然有的演员擅长唱功(唱功老生),有的行当以做功(花旦)为主,有的以武打为主(武净)。
古代戏曲京剧中的四大名旦的表演风格

古代戏曲京剧中的四大名旦的表演风格古代戏曲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湛的演技风格而闻名于世。
四大名旦作为京剧中的重要角色类型,分别是梅兰芳、尚桂芳、程砚秋和荀慧生。
他们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出色的演技,成为了京剧艺术中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位名旦的表演风格,以及他们在京剧艺术中的贡献。
梅兰芳是中国京剧艺术史上的一代宗师,也是四大名旦中最有影响力的一位。
梅兰芳以其端庄大气的形象和精湛的表演技巧而闻名于世。
他的表演风格注重气势磅礴、舞台造型的美感以及情感的真实性。
梅兰芳的表演作品以传统的古装剧为主,他善于扮演儒雅文士、正直忠诚的角色。
在表演过程中,他注重细节的展现,通过精准而有力的肢体语言和准确的音调演绎角色的内心世界。
梅兰芳的表演风格浑然天成,无论是动作还是语音都充满魅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尚桂芳是四大名旦中独具特色的一位。
她的表演风格强调音乐性和舞蹈性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金莲系”。
尚桂芳擅长扮演贵妇和妖艳女子的角色,她的表演风格妩媚动人,充满了女性的柔情和妖娆。
在表演时,尚桂芳注重演员形象的展示,通过精心设计的服饰和化妆,将角色的特质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的唱腔婉转优美,舞姿轻盈柔美,使得观众沉浸在她萦绕耳畔的音乐和舞蹈之中。
程砚秋是四大名旦中最富有魅力和个性的一位。
她的表演风格热情奔放、大胆豪放,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程砚秋擅长扮演刚强坚毅、机智聪明的女性角色,她的表演风格强调情感的张力和冲突的表达。
她在表演中展现出深厚的功底和出众的技巧,通过夸张的动作和丰富多样的声音变化,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角色形象。
观众在欣赏程砚秋的表演时,常常被她的激情和张力所感染,仿佛置身于角色的世界之中。
荀慧生是四大名旦中唯一一位男旦,他的表演风格独树一帜,充满了男子气概和阳刚之美。
荀慧生擅长扮演英勇正直、忠诚坚强的男性角色,他的表演风格力求准确和精细,尤其注重动作和音调的完美配合。
曾经不宜发表的老照片

曾经不宜发表的老照片张祖道拍摄的照片中有许多照片,当年是不太符合发表、刊登的标准和要求的。
当年的视觉美学有其标准套路,曾经梦想着改造社会和制度的“有志青年”张祖道的内心对这些要求是有所保留的。
“文革”结束不久,很多在此劫难中故去的文艺界人士得到平反,因此各地多有补开追悼会。
1979年10月12日,叶圣陶、夏衍、周扬(左起)胸前佩戴着白花,情态肃然,在北京参加某场追悼会,远景的人丛中,隐隐约约有相声大师侯宝林的面容。
正在上海爱普生影艺坊进行的《生活的脸孔》摄影展上,有几幅作品引人注目。
其一为1947年4月27日,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原西南联大训导长、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原南开大学秘书长黄钰生的合影,这是原西南联大(北京、清华、南开)三校恢复后,清华从昆明回北平清华园第一次举办校庆。
其二,1987年4月15日,剧作家曹禺在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上。
这张摄于曹禺先生晚年的照片,极为传神,曹禺后半生内心的苦闷、纠结、不甘和痛苦,以及他处境的尴尬,都令人惊叹地表现出来了——作为颁奖者,他仍在台上,同时他又是那么孤独。
其三,1979年10月12日,“文革”结束不久,很多在此劫难中故去的文艺界人士得到平反,因此补开追悼会,叶圣陶、夏衍、周扬胸前佩戴着白花,情态肃然,在北京参加某场追悼会,远景的人丛中,隐隐约约有相声大师侯宝林的面容。
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如此耳熟能详,然而他们突然以一种与喉舌报道对象不符:不高大、不凛然、不超凡脱俗的形象出现在观者面前时,他们代表的意义并不充盈,显得陌生却略略地透出些亲切。
这些作品均出自摄影师张祖道之手。
出生于1922年的张祖道曾经师从潘光旦、费孝通,张祖道就读西南联大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1946年,西南联大结束,恢复北大、清华、南开三个大学,他于当年8月赴上海进行工厂调查,11月赴北平入清华大学社会学系继续学习,张祖道的第一架相机就是在那时候用节省下来的生活费购买的旧韦尔塔(Welta)蔡司折合式120照相机,他从此开始拍摄校园生活、学运、北平风光习俗等,并和朋友组织周末摄影社。
追忆梅葆玖先生

26 ┸ 大师剪影追忆梅葆玖先生文/丁惠增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4月25日逝世当天晚上,我先后接到老画家王根富,老领导陆光耀,老朋友、梅派名票、香港海上杂志社《生活信息》总编诸伟华先生等来电,一起追思梅葆玖先生。
梅葆玖先生逝世是中国京剧界一大损失。
他是梅派京剧艺术传承第一人,他最大的优点是平易近人,为人随和,没有大牌名角的架子,所以他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文革”前后,梅葆玖和梅葆玥曾多次来沪传授梅派京剧艺术。
我收藏一帧摄于1982年2月14日上海梅研组暨梅联欢迎梅葆玥、梅葆玖来沪演出的集体照。
参加这次雅集合影共33人,其中30多岁的年轻人仅5人。
当年诸伟华38岁,其余皆为老一辈著名京剧艺术家。
前排就座十人,从左至右:何慢,《上海戏曲》杂志主编;童芷苓,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1922—1995);梅葆玥,梅兰芳女,著名余(叔岩)派女老生(1930—2000);齐英才,原上海京剧院院长、著名演员;俞振飞,著名京昆剧艺术家(1902—1993);魏莲芳,梅兰芳大弟子、著名京剧演员(1910—1998);刘景毅,原北京京剧院院长;梅葆玖,梅兰芳子、梅兰芳京剧团团长(1934—2016);苏平,京剧表演艺术家;钱英郁,著名戏剧评论家。
照片第二排左起第4人为梅维忠先生,系梅兰芳艺术传承人,梅派爱好者联谊会召集人。
梅兰芳艺术研究小组简称“梅研组”,由梅葆玖、卢文懃创办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卢文懃是梅兰芳先生琴师,家住上海四川路桥南堍虎丘大厦。
当年梅派爱好者联谊会召集人梅维忠三位女儿均参加活动,即照片中第三排左起为梅蓉芳、梅蓉兰、梅蓉蓉。
拍照地点在上海国际饭店2楼。
拍照后,当年梅葆玥、梅葆玖曾指导他们演唱梅派京剧。
由于年龄和健康原因,照片中大部分人已故世了。
这帧照片也成了珍贵的历史档案。
事隔多年,2004年6月6日,我陪同诸伟华到上海教育会堂宾馆拜访梅葆玖先生时,旧事重提,梅葆玖先生语重心长地对弟子诸伟华说:你的嗓音宏亮甜美,你还年轻,希望你为梅派京剧出力,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事后愉快合影留念。
京剧表演艺术家

我国几位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京剧艺术家中,出生于京剧世家的不乏其人,其中最早的可算是清代末年的谭鑫培了。
谭鑫培从小跟随父亲谭志道在天津搭台唱戏,耳濡目染,练就了一副好嗓子,专攻老生。
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谭鑫培以深厚的武功基础,把老生戏中的唱、念、做、打紧密结合起来。
同时,他还兼收当时各家之长,融会贯通地创造出了独特的“谭派”唱腔,刚健清奇,婉转悠扬,对后世老生的各派唱腔具有非常大的影响。
由于谭鑫培父亲谭志道的艺名为“谭叫天”,所以人们把谭鑫培亲切地叫作“小叫天”。
当时有这么一句话流传在民间:“国之兴亡谁管得,满城争唱‘叫天儿’。
”可见谭鑫培的艺术魅力有多大了!谭家从谭志道开始在京剧艺术表演上的成就一共延续了七代,他们是:谭志道、谭鑫培、谭小培、谭复英、谭元寿、谭孝增、谭正岩,如此渊源的京剧传统,真不愧为京剧世家了。
说到京剧,我们就会想到梅兰芳(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好像他就是京剧的同义词一样。
的确,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尊重传统、善于继承、勇于革新,在艺术上不断创新进取的精神和他坚贞的民族气节,折服了每一个人。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生于京剧之家,是江苏泰州人。
祖父梅巧玲是清朝著名旦角演员伯父梅雨田是给谭鑫培拉琴的著名琴师,早逝的父亲梅竹芳也是一个著名旦角,梅兰芳子承父业,自小跟随师傅学习旦角表演。
ll岁时,梅兰芳登台表演青衣,圆润的嗓音、柔婉的唱腔、优雅的仪态和细腻的表演顿时赢得台下观众阵阵喝彩,从此声名远扬,享誉全国。
梅兰芳成名后积极地探索京剧艺术表演的真谛,到了中年时期,形成了当今旦角表演中最具有影响力之一的“梅派”。
他先后排演了一出又一出的名戏,如早期的《嫦娥奔月》、《打渔杀家》、《霸王别姬》;解放以后的《宇宙锋》、《贵妃醉酒》、《游园惊梦》、《穆桂英挂帅》等,都是“梅派”的经典保留剧目。
梅兰芳不仅在艺术上达到辉煌卓越的成就,在人格的体现上也不愧为一代大师。
抗Et战争时期,敌伪方面经常把一些艺术家抓去为日本人和汉奸表演。
上世纪独特历史风景——京剧中的女老生

上世纪独特历史风景——京剧中的女老生(组图)筱兰英(1878-1954),本名姚佩兰。
祖籍河北香河,生于天津。
中国戏剧红氍毹上的性别颠倒在世界演剧史上是独一无二的,除了日本的歌舞伎有这种现象,那也是接受了中国的影响。
中国戏曲自宋元形成以来,已近千年。
历史上戏曲行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一直很低,优与倡(娼)并提显示出世人对这一行业的轻鄙。
就戏班的组成人员来说,有男班、女班、男女混合班等不同组合,但历代情况也不尽相同。
北宋时代的“弟子杂剧”就有女艺人萧住儿、丁都赛、薛子大、薛子小、杨总惜、崔上寿等。
元代以女优为主,虽然戏班不一定是清一色的女班,但不少女优都是多才多艺,生旦净丑无所不能。
《青楼集》中介绍失帘秀,说她“杂剧为当今独步。
驾头、花旦、软末泥等,悉造其妙”,描摹她创造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危冠而道,圆颅而僧,褒衣而儒,武弁而兵”,“为母则慈贤,为妇则孝贞……”无不形神兼备。
清初戏班,男女混合。
自乾隆以后,京师女伶几近绝迹,纯然成了男优的世界。
但外码头不在此列,如天津、上海等地。
民国初年,一九一二年曾开放女演员演戏,女观众也可进戏园看戏,但为时短暂,一九一三年北京政府又下令,禁止男女演员同台演出。
女演员要演戏必须单独成立坤(女)班,各种行当角色,全由女演员担当。
而历史造成的男演员人数众多、剧艺造诣精深,声势地位占绝对压倒优势的状况,对女演员来说是极其严峻的挑战。
为此,女演员不能只凭色相,必须要有超绝的技艺,才能与男演员一较短长。
中国戏曲中的女演男,成了这个时期戏曲舞台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姚玉兰筱兰英与姚玉兰上世纪二十年代坤班兴盛,出现了不少红极一时的女老生,比较著名的按年代来排有筱兰英、恩晓峰和李桂芬。
前二位可惜因年代久远,资料欠缺,我们只能从《京剧知识词典》、地方志《天津近代人物录》中得到如下一点相关的材料。
筱兰英(1878-1954),本名姚佩兰。
祖籍河北香河,生于天津。
六岁入天津宁家班(坤班)学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剧表演艺术家【老照片】
32032981
拍摄时间:
1935年,身穿西装的马连良。
32032980
拍摄时间:
民国,京剧《审头刺汤》剧照。
左起:张君秋饰演雪艳, (32032979)
拍摄时间:
20世纪40年代,奚哮伯在京剧《上天台》中饰演刘秀。
32032978
拍摄时间:
20世纪40年代,杨宝森在京剧《空城计》中饰演诸葛亮。
32032977
拍摄时间:
20世纪20年代末,马连良在京剧《四郎探母》中饰演杨四 (32032975)
拍摄时间:
民国,余叔岩在《沈浮山》中饰演贺天保。
32032974
拍摄时间:
民国,言菊朋与女儿言慧珠合演的《打渔杀家》剧照。
言 (32032973)
拍摄时间:
民国,言慧珠在梅派名剧《凤还巢》中饰演程雪娥。
32032972
拍摄时间:
言菊朋(1890-1942),原名锡,北京人,蒙古族,曾在 (32032971)
拍摄时间:
1942年12月,梅兰芳在上海“蓄须明志”期间收言慧珠为 (32032970)
拍摄时间:
1938年,京剧名伶余叔岩收李少春为徒时合影。
拍摄时间:
民国,孟小冬在《四郎探母》中饰演杨延辉。
32032968
拍摄时间:
20世纪30年代,京剧名伶孟小冬。
32032967
拍摄时间:
1920年,梅兰芳在戏曲影片《春香闹学》中的演出剧照。
32032966
拍摄时间:
1930年5月,美国洛杉矶,梅兰芳与卓别林合影。
32032965
拍摄时间:
1935年3月17日晚,梅兰芳(左)与胡蝶(右)出席苏联对 (32032964)
拍摄时间:
民国,梅兰芳(右)与萧长华合演京剧《女起解》剧照。
拍摄时间:
1935年,梅兰芳出访苏联期间,与著名演员斯坦尼斯拉夫 (32032962)
拍摄时间:
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在京剧《宇宙锋》中的演出剧照。
32032961
拍摄时间:
20世纪50年代,梅兰芳在京剧《贵妃醉酒》中扮演杨贵妃。
32032960
拍摄时间:
清末,京剧《贵妃醉酒》剧照。
余玉琴(左)饰演杨贵妃。
32032959
拍摄时间:
1916年,梅兰芳身穿夫人王明华的衣服在时装戏《一缕麻 (32032956)
民国,梅兰芳(右)与齐如山访问美国前合影。
32032955
拍摄时间:
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在京剧《御碑亭》中饰演孟月华。
32032954
拍摄时间:
民国元年(1912年),刚刚剪掉辫子的梅兰芳。
32032952
拍摄时间:
20世纪30年代末,京剧《鼎盛春秋》剧照。
谭富英饰演伍 (32032951)
拍摄时间:
20世纪20年代,京剧《四郎探母》剧照。
谭小培(右)饰 (32032950)
拍摄时间:
谭鑫培在京剧《定军山》中的演出剧照。
1905年,北京琉 (32032949)
清末,晚年的京剧演员谭鑫培。
32032948
拍摄时间:
19世纪末宫廷画家沈蓉圃画作:程长庚(左)与谭鑫培演 (32032947)
拍摄时间:
1935年,筱翠花与丑角马富禄合演京剧《小放牛》。
32032946
拍摄时间:
1932年,京剧演员周信芳在自己创作的《明末遗恨》中饰 (32032945)
拍摄时间:
民国,京剧《赵五娘》剧照。
荀慧生反串赵五娘。
32032944
拍摄时间:
1931年,京剧演员荀慧生便装照,舍予为《上海画报》“ (32032943)
20世纪30年代,京剧演员新艳秋反串周瑜剧照。
32032942
拍摄时间:
1930年,京剧演员新艳秋,“四大坤旦”之一。
32032941
拍摄时间:
民国,程砚秋夫妇在学习法语。
32032940
拍摄时间:
20世纪20年代末,京剧《白蛇传》剧照。
梅兰芳(中)饰 (32032939)
拍摄时间:
民国,金少山饰演西楚霸王项羽剧照。
32032938
拍摄时间:
民国,京剧《八义图》剧照。
花脸郝寿臣饰演屠岸贾。
32032937
拍摄时间:
20世纪30年代,京剧《别母乱箭》剧照。
左为钱金福;右 (32032936)
拍摄时间:
1918年,梅兰芳古装戏《天女散花》剧照,徐悲鸿绘。
32032935
拍摄时间:
1936年,京剧演员小厉慧良演出《四进士》。
32032929
拍摄时间:
20世纪20年代初,京剧《连环套》剧照。
杨小楼饰演黄天 (32032926)
拍摄时间:
1934年,京剧《红鬃烈马》(译为《Lady Precious Stre (32032923)
拍摄时间:
20世纪初,京剧《南天门》剧照。
谭鑫(右)饰演曹福, (10010419)
拍摄时间:
1937年,程砚秋夫妇学习法语。
程砚秋,满人,京剧艺术 (10221476)
拍摄时间:
孟小冬(1907—1977),有“梨园冬皇”之称,京剧余派 (10429818)
拍摄时间:
盖叫天雕像,浙江杭州盖叫天故居。
盖叫天(1888 (10422071)
拍摄时间:
李少春塑像,河北霸州市李少春纪念馆。
李少春( (10422100)
拍摄时间:
李少春扮演的孙悟空造型,河北霸州市李少春纪念馆。
(10414036)
拍摄时间:
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朱世慧。
10414032
拍摄时间:
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朱世慧,河北滦南县。
10414015
拍摄时间:
京剧丑角表演艺术家朱世慧,河北滦南县。
10139773
拍摄时间:
北京戏剧学校的京剧教师——京剧名旦孙毓敏。
10161259
拍摄时间:
1950年,中国戏曲艺术大师梅兰芳表演梅派名剧《宇宙锋 (10311574)
拍摄时间:
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诞辰八十周年个性化邮票版折。
10311575
拍摄时间:
京剧表演艺术家方荣翔诞辰八十周年个性化邮票版折。
10161251
拍摄时间:
民国时京剧名角荀慧生在《赵五娘》中饰赵五娘。
10286778
拍摄时间:
《中国电影诞生一百周年》纪念邮票,面值80分,邮票主 (10279285)
拍摄时间:
20世纪30年代末,北京,京剧旦角李玉茹。
生于1923年, (10257893)
拍摄时间:
1961年8月,山西太原,京剧大师尚小云与新收弟子合影。
10257892
拍摄时间:
1961年8月,山西太原,京剧大师尚小云指点王秀兰练手指 (10161252)
拍摄时间:
19世纪末,宫廷画家沈蓉圃笔下的程长庚(左)和谭鑫培。
10232812
拍摄时间:
上海京剧院尚长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当代最负盛名 (10232790)
拍摄时间:
中国京剧院刘长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荀派旦角,有 (10010101)
拍摄时间:
1996年,著名京剧演员梅葆玖在演出。
10157259
拍摄时间: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字畹华,艺名兰芳,祖籍 (10010415)
拍摄时间:
1930年代,京剧艺术家程砚秋在化妆。
10218050
拍摄时间:
2004年9月,南京,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表演《贵妃 (10004700)
拍摄时间: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 (10161256)
拍摄时间:
1920年,梅兰芳在《御碑亭》中饰演孟月华的剧照。
10019137
拍摄时间:
1998年,京剧名师尚长荣在演出《曹操与杨修》的后台。
10019138
拍摄时间:
1998年,京剧名师尚长荣和夫人。
10181957
拍摄时间:
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10181956
拍摄时间:
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10161246
拍摄时间:
清末,京剧《南天门》剧照。
谭鑫培饰曹福(右),王遥 (10161249)
拍摄时间:
1910年,北京一家照相馆为杨小楼和钱金福拍摄的《长坂 (10177942)
拍摄时间:
2003年12月17日,石家庄中国首届国际健康节上,著名京 (10161257)
拍摄时间:
民国时,梅兰芳与齐如山访美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