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刺经筋法”治疗面瘫临床研究(精)

合集下载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_吴琦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_吴琦

[3]范刚启,王玲玲,王启才,等.神经系病针灸临床病谱和治疗方案的优选[J].中国针灸,2003,23(8):477-479.[4]黄琴峰.消化系统针灸疾病谱现代文献计量分析与评价[J].中国针灸,2007,27(10):769-772.[5]齐丽珍,黄琴峰,黄颖.从现代中医期刊透视针灸疾病谱[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11):46-51.[6]杜元灏,肖延龄.现代针灸临床病谱的初步探讨[J].中国针灸,2002,22(5):347-350.[7]张善忱.内关在临床上的运用[J].中医杂志,1959(5):60-61.收稿日期:2013-01-07作者简介:吴琦(1956-),男,江苏徐州人,主任中医师,学士,研究方向:针灸临床。

通讯作者:薛晴(1988-),女,江苏徐州人,医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针灸临床。

[8]杨元德.内关穴临床应用与机理的文献综述[J].中国针灸,1995(1):52-54.[9]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M].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89-800.[10]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3.[11]林绍康.中西医病名对照大辞典[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976-3075.[12]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13]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7.[14]王玉兴.现代针灸腧穴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47-248.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吴琦,薛晴(徐州市中医院针灸科,江苏徐州221000)摘要:目的:观察经筋透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经筋透刺疗法,对照组予传统针刺疗法。

经筋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经筋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经筋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马坤琴;李佩芳
【期刊名称】《针灸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8(034)011
【摘要】目的:观察并对比经筋刺法和传统针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疗效.方法:收集符合条件的48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经筋刺法组和传统针刺组,每组各24例,分别进行不同疗法的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治疗结果.结果:传统针刺组总有效率83.3%,经筋刺法组总有效率95.8%,经筋刺法组明显优于传统针刺组(P<0.05);经筋刺法组面神经功能分级和评分与传统针刺组治疗后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经筋刺法治疗顽固性面瘫较传统针刺更有效,能较大程度的改善症状和情绪,降低复发率,促进身心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页数】4页(P27-30)
【作者】马坤琴;李佩芳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合肥230038;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合肥23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6
【相关文献】
1.经筋刺法为主治疗顽固性面瘫43例 [J], 倪丽伟;卞金玲;石学敏
2.针灸联合刺络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J], 张伯霞
3.滞提针刺法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研究 [J], 夏玮;李振
4.颊针结合牵正穴放血治疗顽固性面瘫临床研究 [J], 杨谦;陈楠
5.腹四穴温针灸结合面部提捏推筋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J], 武娜;高小勇;高丽娜;成金枝;郭俊恒;张晓敏;王丕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经筋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经筋刺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鼻唇沟变浅者加迎香 ; 抬眉 困难 加 攒竹 ; 人 中沟歪 斜加 口禾髂 ; 颏唇沟歪斜加承浆。定位方法参 照 国家技 术监督 局颁布 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标准《 经穴定 位》 J 。操作方法 : 面部穴位取患侧 , 翳 风取患侧 , 合谷取健 侧 ; 地仓 、 颊车 、 太阳、 颧髂 采用 透穴法 ( 地仓 透颊车 、 太 阳透 颧髂 ) , 针 身与 皮肤 呈 1 5 。 角, 得气 即止 。其余 穴
血管 、 脑血管 、 肝、 肾、 肺 和造血系 统等严 重原 发性疾病 者和精神
1 2 0例患者均来 源于 2 0 1 1 年1 0月 一2 0 1 3年 1 O月期 间 , 本
院针灸 门诊及病房所收治 的急性期周 围性 面神 经麻痹 患者 。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病例在治疗前均通过丹 麦生 产的 K e y p o i n t 肌 电 /诱发 电位仪 进行 面神 经病 损程 度检 测 , 并参照 《 I 临床诱 发 电位学 》 … 中 的分 级方法进行 损伤程 度评定分 为轻 、 中、 重 3级。采用 S P S S 1 6 . 0统 计 软件产生随机数字 , 将1 2 0例患者按 1:1 :1比例随机均 匀
杨 璇, 张 晓冬
( 中 山大 学 附属第 五医 院 , 广东 珠海 5 1 9 0 0 0 )
摘 要 : 目的 比较经筋透刺、 常规针刺和 药物 治疗对急性期周 围性 面瘫患者 的疗效。方法 将 1 2 0例 急性期 周 围性 面瘫 患者按 1 : 1 : 1比例 随机均匀的分为经筋透刺组( 治 疗组 ) 、 常规针 刺组( 对照 I 组) 及 西药组 ( 对照 Ⅱ组 ) , 并接 受相应 的治疗。分别 于入 组当天 ,
分为 3 组, 即经筋组 ( 治疗组 ) 、 常规针 刺组 ( 对照 I 组) 和西药组 ( 对照 Ⅱ组 ) , 每组各 4 O例。治疗 组 中女 1 7例 , 男2 3例 ; 年 龄最

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

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

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姬锋养;赵艳;陈志;石瑛;李爱东【期刊名称】《安徽医药》【年(卷),期】2024(28)1【摘要】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复发率及临床疗效。

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且联合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H-B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63±0.54)分比(4.01±0.73)分,联合组(1.67±0.49)分比(4.03±0.71)分(P<0.05),且联合组H-B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GDNF(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NGF水平(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面瘫Portmann评分(15.31±1.03)分比(6.69±0.68)分、(17.24±1.16)分比(6.72±0.71)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69.16±10.67)分比(36.42±10.17)分、(78.64±11.56)分比(36.17±10.13)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GDNF、NGF水平、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复发率(3.33%)低于单一组(13.33%)(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单一组(75.00%)(P<0.05)。

应用“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对于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

应用“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对于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

应用“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对于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研究目的探究应用“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对于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的影响效果。

方法选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做研究对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经筋刺法”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经筋刺法”配合推拿对于周围性面瘫面神经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法,临床可推广使用。

标签:经筋刺法;推拿;周围性面瘫;神经功能周围性面瘫一般是由受寒、病毒感染和自主神经功能不稳等引起的局部神经营养缺失、血管痉挛,导致的面神经缺血水肿。

由于面神经管为骨性腔隙,且容积有限,如果面神经水肿的太过明显,面神经便会受到压迫,可致不同程度轴突变性,给患者的恢复带来极大的影响[1]。

周围性面瘫一般表现为口眼向一个方向歪斜,虽说周围性面瘫不会对患者生命产生威胁,但迥异的面貌还是给患者身心带来不利的影响,也给患者本人及亲属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治疗的10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观察研究,100例患者中男67例,女33例,年龄19~45岁;病程为1~90 d。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

观察组年龄为19~45岁,平均年龄(30.5±7.6)岁,对照组年龄为20~43岁,平均年龄(31.6±6.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基本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中“面神经炎”的相关诊断作为标准,患者面部一侧表情肌瘫痪,患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裂不能闭合,鼓腮,口角下垂,伴有听觉过敏,多累等;大脑CT/MRT检查正常[2]。

透刺法联合经筋排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透刺法联合经筋排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透刺法联合经筋排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邓 越1,2,王桂玲3,王世广1,李焕芹3,毛雪文1,杨 怡1,白 鹏4(1.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北京101300;2.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北京100010;4.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100029) [摘要]观察透刺法联合经筋排刺法治疗难治性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治疗的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透刺法联合口轮匝肌、颈阔肌经筋排刺法进行治疗,2组均在针刺后连通电针,调为疏密波并留针。

每周治疗4次,1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多伦多分级法(TFGS )评分、面部残疾指数量表(FDI )评分[包括躯体功能(FDIp )评分和社会功能(FDIs )评分],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

治疗后,2组TFG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均<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治疗后2组患者FDIp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均<0.05),FDIs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均<0.05);观察组治疗后FDIp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FDI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

观察组愈显率为66.7%(20/30)、总有效率为90.0%(27/30),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3%(10/30)、70.0%(2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透刺法联合经筋排刺法可有效缓解难治性周围性面瘫患者面部肌肉功能障碍,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社会生活质量。

[关键词] 难治性周围性面瘫;透刺法;经筋排刺;针灸;颈阔肌;电针doi :10.3969/j.issn.1008-8849.2023.05.016[中图分类号] R745.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8849(2023)05-0666-05[通信作者] 白鹏,E -mail :baipeng1978@ [基金项目]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与成果推广项目(Z161100000516122);全国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全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128号) 难治性面瘫亦称顽固性面瘫,指发病1~3个月,甚至超过半年乃至数年无法康复的周围性面瘫,症状迁延难愈,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1-2],常遗留明显的面肌运动障碍、痉挛、联动现象等并发症[3]。

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对周围性面瘫面部生物电信号的影响

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对周围性面瘫面部生物电信号的影响

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对周围性面瘫面部生物电信号的影响程爱军;唐庆芝【摘要】目的:研究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对周围性面瘫面部生物电信号的影响。

方法:将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

治疗组给予透刺经筋法结合穴位注射甲钴胺注射液,对照组仅给予透刺经筋法治疗,两组均以连续治疗6d ,休息1d ,持续4周为1疗程。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总有效率、治愈率、面部残疾指数、面部生物电信号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95.7%和79.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分别是89.8%和63.3%。

治疗组H B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面部残疾指数FDIP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比治疗前显著升高;FDIS两组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咬肌、提唇上肌和额肌健患侧生物电差距均在治疗2周和4周后显著降低,治疗组这几组肌群的生物电信号健患侧差距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结论:透刺经筋法联合穴位注射对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面部残疾指数和健患侧面部生物电信号差距。

【期刊名称】《陕西中医》【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3页(P721-723)【关键词】面神经疾病/中医药疗法;透刺经筋法;穴位疗法【作者】程爱军;唐庆芝【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济宁272137;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济宁2721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5.1主题词面神经疾病/中医药疗法@透刺经筋法穴位疗法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为急性发作,以突发口眼向一侧斜为主要症状,一般是由于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水肿导致面神经麻痹,出现患侧面部表情肌不完全性或完全性瘫痪,有的患者还出现患侧舌前2/3味觉消失或减退,和/或患侧听觉过敏等合并症。

西医主要采取抗病毒、消炎、控制神经水肿、营养神经等治疗方法,效果往往不理想。

中医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有一定优势,其中经筋透刺法是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治疗方法[1-2]。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观察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观察

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于2011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86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行药物治疗,观察组行经筋透刺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病程阶段的疗效。

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不同病程阶段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在不同病程阶段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效果显著,促进面部血液的循环,利于面神经恢复,同时安全可靠、副作用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经筋透刺法临床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423-01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发病率较高、可见于各个年龄阶段,但主要集中在青壮年人群,引起周围性面神经瘫痪出现的原因最主要是因为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发生感染与水肿而引起神经受到压迫、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中毒、外伤、代谢障碍等也可以诱发周围性面神经瘫痪。

临床表现为口眼歪斜,会影响患者的正常起居生活,造成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该病必须及早诊断然后尽快治疗[1,2],如果延误的治疗的最佳时机会严重影响预后。

本文选择于2011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瘫痪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经筋透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临床效果,具体信息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所有研究对象都符合《实用神经学》对周围性面神经瘫痪的诊断标准。

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介于21~79岁之间,平均年龄(34.6±10.3)岁;病程介于1d~28d之间,平均(11.2±4.3)d;病程阶段:急性期主要是发病1d~7d,静止期为8d~15d,后遗症期为超过16d,其中处于急性期的15例,静止期的21例,后遗症期的7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介于23~81岁之间,平均年龄(37.8±11.2)岁;病程介于1d~32d之间,平均(12.5±4.0)d;其中处于急性期的14例,静止期的20例,后遗症期的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1
19 例、7 例、2 例、2 例, 共 30 例。
加承浆; 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
3. 4 病情 依本课题诊断标准及定位诊断, 透刺经
针刺方法: 面部诸穴采用斜刺或平刺, 初期用捻
筋组 44 例, 其中单纯性面神经炎 11 例, Bell 氏瘫 转泻法, 后期用捻转补法。各穴均留针 20~ 30 min。

进行了分析。透刺法虽是面瘫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 的刺法之一, 但文献中明确指出应用透刺的文章仅
功能障碍, 听觉过敏。 2. 3 H unt 氏面瘫 膝状神经节外受损000 年 393 篇文献的 4. 07% 。许多 经受累。临床表现: 面瘫, 舌前 2/ 3 味觉丧失, 涎腺分
H ouse Br ackmann( H_B) 面 神经功能 评价分级 系 统 [5 ], 结合临床实际确定如下。
配穴: 闭目露睛加攒竹透鱼腰, 丝竹空透鱼腰; 口歪甚者加承浆; 耳后痛加翳风; 乳突部疼痛加完 骨; 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面瘫初起加风池、健侧合谷。

文章虽未明确指出应用透刺, 但具体操作言及透刺 泌功能障碍, 听觉障碍, 泪腺分泌丧失, 耳甲与乳突
的却达 70% , 从而表明透穴刺法在治疗面瘫中显示 区痛, 亦可出现耳廓外耳道疱疹。

了广阔的前景。
3 一般资料
本着石学敏院士创立的 / 经筋刺法0, 依导师韩景 献教授的经验, 以 / 透刺经筋0 法治疗面瘫取得了较好 疗效。现将临床研究和有关文献研究资料汇报如下。 1 诊断标准
摘要: [ 目的] 探讨透刺经筋法治疗面瘫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 方法] 选择面瘫患者 74 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 照组, 治疗组 44 例, 采用透刺经筋法进行治疗, 对照组 30 例, 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 结果] 透刺经筋组治疗效果优于 对照组。[ 结论] 透刺经筋法治疗面瘫疗效确切。
关键词 面瘫; 透刺经筋法; 临床研究 中图分类号: R 745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1519( 2003) 01- 0070- 04
面瘫,
中医又称/
口口内口0 、/

口内
僻0
,
俗称/
口眼歪
2) 急性或亚急性发病, 出现一侧 ( 偶为两侧) 周
斜0。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文献记载, 年发病人 围性面瘫, 可伴有舌前 2/ 3 味觉障碍, 少数可有耳
数约 300 万之众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 尤以青壮年 鸣, 听觉过敏或耳部疱疹等。
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
9 例; 对照组中 29 岁以下 8 例, 30~ 50 岁 17 例,
1) 病前常有受凉、受潮、吹风史, 少数患者于病 51 岁以上 5 例。
前几天可有耳后、耳内疼痛或面部不适等前驱症状。 3. 3 病程 病程最短 1 d, 最长 1 a 以上。按 15 d 以
作者简介: 金芝勋 ( 1968- ) , 男, 韩国人, 天津中医学院 2002 级博士生。
天 津中 医 药
2003 年 2 月第 20 卷第 1 期
70
T ianjin Jour nal o f T raditional Ch inese M ed icin e
Feb. 2003, Vol. 20 N o. 1
留学生园地
/ 透刺经筋法0治疗面瘫临床研究
金芝勋
( 韩国大土丘市凤德道 1 铜 592- 5 benji, 大土丘 705- 021)
内, 16~ 30 d, 31~ 90 d, 90 d 以上, 透刺经筋组分别 为 31 例、8 例、3 例、2 例, 共 44 例; 对照组分别为
2003 年 2 月第 20 卷第 1 期
天 津中 医 药
Feb. 2003, Vol. 20 No. 1
T ianjin Jour nal o f T raditional Ch inese M ed icin e
讨其治疗机制, 本课题研究对古代文献及现代文献, 2. 2 Bell 氏面瘫 在神经管内 ( 茎乳突孔内) , 面神

120 余种中医或西医杂志检索到的 500 余篇资料进 经管中鼓索和蹬骨肌神经、膝状神经节之间受损。
行了考察, 并对其中 170 篇针灸对面瘫的研究文章 临床表现: 面肌麻痹, 舌前 2/ 3 味觉丧失, 涎腺分泌
为多见。多由络脉空虚, 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
3) 已排除其他原因所致之周围性面瘫, 如核性
部筋脉, 以致气血阻滞, 肌肉纵缓不收而致。
瘫、桥小脑角病变、手术损伤、腮腺病变等。
现代医学认为此病是一种急性非化脓性炎症。 2 定位诊断
根据面神经损伤的平面不同, 分为核性瘫、桥小脑角 性瘫、Hunt 氏瘫、Bell 氏瘫和单纯性面神经炎。若治
根据5神经系疾病定位诊断6 [3 ] 与 5实用神经病 学6 [4 ], 对面瘫作定位诊断。
疗不当则预后较差, 可导致终生不愈, 有的可遗有面 2. 1 单纯 性面 神经 炎 茎乳 突孔 或以 下部 位受
肌痉挛, 甚至影响正常生活与工作。
损。临床表现: 面肌运动障碍, 前额纹消失, 眼裂扩

为了提高其治疗效果而探索其有效的刺法, 探 大, 鼻唇沟平坦, 口角下垂, 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根据5实用中西医结合诊断治疗学6 [ 2] 中周围性
3. 1 病 例来源及 分组 本课题 病例为 2000 年 9 月 ) 2002 年 4 月接诊的门诊患者, 按门诊顺序随机分为 治疗组及对照组, 即透刺经筋组与常规针刺组。 3. 2 性别与年龄 透刺经筋组 44 例中男 24 例, 女 20 例; 对照组 30 例中男 16 例, 女 14 例。透刺经筋 组中, 29 岁以下 15 例, 30~ 50 岁 20 例, 51 岁以上
24 例, Hunt 氏瘫 9 例; 对照组 30 例分别为 9 例、
以上两组针刺 1 次/ d, 15 次为 1 个疗程, 疗程
13 例、8 例。
间休息 3~ 5 d。治疗 2 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4 治疗方法
5 疗效评定
4. 1 透刺经筋组
参照第 5 次国际面神经外科专题研讨会推荐的
主穴: 地仓透颊车, 颊车透下关, 下关透颧骨谬, 颧骨谬 透地仓, 阳白透鱼腰, 四白透迎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