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全·五四制)作业:3.2海水“晒盐”(含解析)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3.2+海水“晒盐”(03).docx

鲁教五四新版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3.2 海水“晒盐”(03)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2.(2015•茂名)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3.(2015•昆明)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0℃和8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gB.该物质在60℃时的溶解度比40℃时的溶解度大C.4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将85℃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60℃,此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4.(2015•南宁)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5.(2015•黑龙江)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为a>b >c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象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D.向一定量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6.(2015•玉林)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7.(2015•厦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8.(2015•盐城)如图是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使甲物质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可采取降温的方法D.甲、乙的饱和溶液从30℃降温到10℃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甲一定大于乙9.(2015•常州)如图为Na2SO4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含少量Na2SO4的NaCl②45℃时,使Na2SO4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措施仅有加热升温、冷却降温和蒸发水3种③20℃时,向1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中加入15g NaCl粉末并振荡,会出现浑浊④将相同质量的Na2SO4和NaCl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至10℃,前者析出晶体的质量大.A.①②B.③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15•深圳)如图为M,N两种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的溶解度比N大B.t1℃时,M接近饱和的溶液降低温度可以达到饱和C.t2℃时,100g N的饱和溶液中溶解了30g N物质D.t2℃时,M,N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1.(2015•自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0℃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大C.将30℃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晶体析出D.20℃时,将25g甲加入50g水中,可形成75g溶液12.(2015•通辽)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50℃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形成75g A的饱和溶液C.20℃时,A和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分别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50℃降至20℃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B>C=A二、填空题(共13小题)13.(2015•绥化)如图是氯化钠和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看图后回答问题:(1)的溶解度收温度影响变化不大.(2)温度不变时,若将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填一种即可)(3)40℃时,将30g硫酸钠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4)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含少量杂质氯化钠的硫酸钠,最佳的温度范围是℃以下,理由是.14.(2015•十堰)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2)t1℃时,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 >C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4)如图2所示,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15.(2015•达州)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图中A点表示的乙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t3℃时,将4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t3℃时,将等质量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甲丙(填“<”、“>”或“=”);(4)将t1℃时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为(填一种即可).16.(2015•齐齐哈尔)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乙物质的溶解度(填“>”、“<”、“=”);(2)40℃时,将40克甲物质放入100克水中,形成的溶液是(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3)若固体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用方法提纯甲(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4)40℃时,将等质量的甲和乙分别溶解于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时,甲物质需要水的质量乙物质需要水的质量(填“>”、“<”、“=”).17.(2015•永州)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将相同质量的A、B饱和溶液,从30℃降到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填“A”或“B”).(2)30℃时,将20g物质A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015•河池)用所学知识回答.(1)加热冷水,当温度尚未达到沸点时,水中常有气泡冒出,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此图回答问题:①t2℃时,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用“=”“>”“<”符号连接).②a中含有少量的b,若要提纯a,可采用的方法.③若c为氢氧化钙,在室温时,向c的饱和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生石灰,恢复到室温后,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19.(2015•本溪)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是;(2)若B点混有少量A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B;(3)t1℃时,能不能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的C溶液?(填“能”或“不能”);(4)t2℃时,将A,B,C三种固体物质各30g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的是;(5)将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0.(2015•毕节市)物质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如图回答问题:(1)由图你能获得哪些信息①;②.(2)20℃时,将50克甲溶于100克水中,所得溶液为溶液(填“饱和”、“不饱和”溶液).(3)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乙(填“>”、“<”或“=”).21.(2015•株洲)如图所示为①硝酸钾②氯化钠③硼酸(H3BO3)的溶解度曲线图.由图可知:(1)当温度为10℃时,硝酸钾、氯化钠和硼酸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请用序号作答).(2)当温度为25℃时,上述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请用序号作答).(3)要将P点处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措施有:加入硝酸钾固体、(任写一条)等.22.(2015•常德)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小的是(填“A”或“B”);(2)T1℃时C的溶解度为g;(3)T2℃时,A、B、C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4)T2℃时将4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23.(2015•营口)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意义是.(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24.(2015•日照)亚硝酸钠(NaNO2)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NaNO2、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设计的鉴别NaNO2、NaCl固体的方案如下:20℃时,取6.0g NaNO2和6.0g NaCl分别放入两只小烧杯中,各加入10mL水(水的密度为1g/mL).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观察现象.你认为此方案是否可行?(填“可行”或“不可行”).(2)除去NaNO2固体中混有的少量NaCl,实验步骤,加水溶解,蒸发浓缩,然后过滤、洗涤、干燥.(3)20℃时,将182.2g NaNO2饱和溶液蒸发掉50g水,再降温到20℃,可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分别将60℃时等质量的NaNO2、NaCl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最多的是(填“NaNO2”或“NaCl”).25.(2015•凉山州)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与b相比,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B.在t1℃时,a与b的溶解度相等C.t2℃时,将30g a物质溶于50g溶剂中,可得到80g溶液D.从t2℃降温至t1℃时,c有晶体析出(2)如图2所示,将盛有c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置于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需向烧杯内加入下列哪种物质,才能使试管内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A.浓H2SO4B.氢氧化钠C.蔗糖D.食盐E.硝酸铵.三、解答题(共5小题)26.(2015•吉林)表是A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温度/℃0 20 40 60溶解度/g 17.5 20.0 24.2 28.0(1)请在图中绘制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2)当温度为℃时,A、B的溶解度相等;(3)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物质是.27.(2015•长春)分析图中NaCl、KNO3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1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约g;(2)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3)30℃时,将30g KNO3、30g NaCl分别放入100g水中,均完全溶解,降温到10℃时,有晶体析出的是.28.(2015•遂宁)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t2℃,a的物质的溶解度为.(2)t1℃时,将接近饱和的c物质的变成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可采用.(任填一种方法即可)(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溫至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置分数的大小关系是.A.a>b>c B.b>a=c C.b>a>c.29.(2015•东营)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的方法提纯甲.(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选填序号).a.溶质的质量b.溶液的质量c.溶质的质量分数(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答出一条).30.(2015•佛山)硫酸铵和氯化钾是化工生产的副产品,直接作为肥料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或影响作物的生长,工业上往往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如图1是硫酸铵等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归纳硫酸铵等物质溶解度﹣温度曲线变化规律:①;②温度相同时,.(2)将氯化钾转化为无氯钾肥的流程如图2:③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产品(无氯钾肥)的化学式是;④操作Ⅰ主要是趁热过滤,过滤后的产品中(NH4)2SO4晶体析出(填“有”或“没有”).(3)苯甲酸(C6H5COOH)通常用作定香剂或防腐剂,也用作果汁饮料的保香剂,合成苯甲酸晶体常伴随有氯化钾等副产品生成,某同学加热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并测定其熔点,发现其在15℃开始熔化,达到130℃时仍有少量不熔.资料:苯甲酸熔点122.4℃;纯净固体一般都有固定熔点;在常温时苯甲酸溶解度很小.小于0.4g.【提出问题】分离氯化钾后的白色固体A的成分是什么?【猜想】猜想1:苯甲酸;猜想2:氯化钾,猜想3:.【实验探究】限选试剂:蒸馏水、AgNO3溶液、稀硝酸.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得到白色晶体和无色滤液Ⅰ将白色固体A加入水中,加热、溶解、冷却、过滤.Ⅱ取无色滤液少许于试管中,白色固体A中含有KClⅢ取白色晶体,熔点是结合实验Ⅱ,猜想3成立鲁教五四新版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3.2 海水“晒盐”(0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2小题)1.(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B、据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解答】解: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错误;B、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即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而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且都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故错误;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减小,与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似,故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2015•茂名)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C、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D、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解答.【解答】解:A、t1℃时A和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B、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仍饱和,B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C、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不会改变,故错误;D、t2℃时A的溶解度是4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g的A,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故选:AD.【点评】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2015•昆明)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40℃和8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gB.该物质在60℃时的溶解度比40℃时的溶解度大C.40℃时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D.将85℃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60℃,此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B、据溶解度曲线可比较不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C、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并结合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D、85℃降温至60℃,该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A、由图可知:40℃和85℃时,该物质的溶解度均为40g,正确;B、由图可知:该物质在60℃时的溶解度比40℃时的溶解度大,正确;C、4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该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0%,故错误;D、由图可知:85℃降温至60℃,该物质的溶解度逐渐增大,所以将85℃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60℃,此过程中不会析出晶体,正确;故选:C.【点评】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难度不大.4.(2015•南宁)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②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③在溶解度曲线上及上方的点表示的都是饱和溶液,而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由于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从而确定是否可以使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转变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解答】解:A、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 >A,故A说法正确;B、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B说法正确;C、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说法错误;D、由于N点在A溶解度曲线下方,代表的是A的不饱和溶液,当恒温蒸发水分时,不饱和溶液就会变成饱和溶液,N点就会变成M点,故D说法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5.(2015•黑龙江)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A.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为a>b >c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C.金属与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由图象可知,金属M比金属N活泼D.向一定量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碱溶液的稀释.【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低而减小进行解答;B、根据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且温度不变,饱和溶液溶解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进行解答;C、根据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反应速率越快进行解答;D、根据向酸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降低,pH变大,但溶液仍呈酸性进行解答.【解答】解:A、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在t1℃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t1℃升温至t2℃时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则升温后a、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而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低而减小,且t2℃c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1℃ab物质的溶解度,故c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ab,所以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1℃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顺序为a=b>c,故A错误;B、某温度下,将一定量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恒温蒸发水分,随着水分的蒸发,溶液质量逐渐减小,而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大,但是当溶液达到饱和溶液以后,由于溶解度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就会保持不变,故正确;C、活动性越强的金属,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可知,M金属用的时间少,而N金属用的时间多,所以M的金属活动性大于N,故正确;D、向酸中加入水,溶液的酸性降低,pH变大,但溶液仍呈酸性,所以溶液的pH不会大于7,故错误;故选:BC.【点评】解答该题的关键是了解反应原理、关注实验过程,在分析实验过程的同时,掌握看图象的要领,即‘三点一趋势’:起点、终点、转折点、走势.6.(2015•玉林)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B、据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无晶体析出;D、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解答】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正确;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错误;故选:B.【点评】明确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正确解答.7.(2015•厦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t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t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3.2 海水“晒盐”(02)

鲁教五四新版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3.2 海水“晒盐”(02)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5•重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2.(2015•宜宾)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3.(2015•南京)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4.(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5.(2015•巴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6.(2015•烟台)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7.(2015•漳州)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 氯化钾饱和溶液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8.(2015•恩施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9.(2015•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10.(2015•河北)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1℃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甲>乙B.将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t3℃时甲的饱和溶液,可以采用蒸发水的方法D.将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量水后,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11.(2015•黄冈)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12.(2015•咸宁)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C.t2℃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t3℃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13.(2015•眉山)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14.(2015•哈尔滨)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C.t2℃时,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二、填空题(共8小题)15.(2015•南充)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温度为℃时,a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要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解度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3)在t2℃时,75克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g.16.(2015•淮安)淮安市某盐化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2)t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17.(2015•山西)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由图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2)若乙中混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3)t2℃时,将不饱和的甲溶液,转化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变化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选序号).A.甲>乙B.甲<乙C.无法确定.18.(2015•怀化)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在40℃时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填“相同”或“不同”).(2)两种物质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填“甲”或“乙”)(3)若要从甲的60℃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固态),应该采用的方法.(填序号)A.升高温度到70℃B.降低温度C.加入一定量的水.19.(2015•新疆)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克.(2)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吋,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提纯A物质.(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后(升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填字母).20.(2015•荆州)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常温下B的不饱和溶液,在只要求保持其中溶剂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将其变成饱和溶液,可行的方法有.(2)现有一杯t1℃时含A、B两种物质且均饱和的混合溶液,若要从中分离出少量A的纯净物,其操作方法是.(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t2℃时,A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比B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②将t2℃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此时两溶液中的质量分数相等;③在t1℃时,用两份等量的水分别配制成A、B的饱和溶液,这两种溶液的质量相等;④在t2℃时,用等量的A、B分别配制成两种饱和溶液,测得其质量依次为m1g和m2g,则m1<m2.21.(2015•汕尾)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g;乙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2)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将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甲(填“<”、“=”或“>”)乙.22.(2015•郴州)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使a、c的饱和溶液同时析出晶体,方法是.(2)℃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与(填“a”、“b”或“c”)相似.(3)在t2℃时,a、b、c三种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析出晶体最多的是(填“a”、“b”或“无法确定”).(4)在t2℃时,将15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加水克.三、解答题(共8小题)23.(2015•枣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氯化钠和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1)比较甲、乙两图可知: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陡斜程度的因素是,两种物质中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小.(2)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若将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到50℃,此时溶液为(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4.(2015•岳阳)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1)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最大的是;(2)t1℃时A的溶解度(填“>”、“<”或“=”)C的溶解度;(3)在t2℃时,将15gC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2015•兰州)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4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3)20℃时将20g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结晶.26.(2015•襄阳)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时,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t3℃时,将A、B、C三种物资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蒸发5g水,析出晶体最多的是.27.(2015•丹东)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1)℃时,A、B两种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相等;(2)若B中混有少量的A,最好采用的方法提纯B;(3)现有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使其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加入C物质;②恒温蒸发溶剂;③;(4)t3℃时将20g 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将t3℃时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28.(2015•娄底)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是物质;(2)P点的意义是.(3)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g.29.(2015•长沙)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D点表示的意义是.(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3)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是(选填“A”“B”或“C”).30.(2015•揭阳)如图一是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7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2)图中P点的含义是.(3)将40℃时的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4)某同学配制了20℃的A的饱和溶液,利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边的试管中没有晶体析出.甲物质为(填序号).①浓硫酸②氢氧化钠③水④氧化钙.鲁教五四新版九年级(上)中考题同步试卷:3.2 海水“晒盐”(0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15•重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能表示的意义:①根据已知的温度可以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②根据物质的溶解度也可以查出它所对应的温度;③可以判断或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④根据溶解度曲线,选择分离、提纯某些可溶性混合物的方法(即选用蒸发结晶还是降温结晶、加上升温结晶);并且,还可以判断或比较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即曲线越陡,析出的晶体就越多;⑤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点所示的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是相同的;并且,此时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的.可以据此以上几点来完成解答.【解答】解: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饱和溶液浓度相同,正确;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正确;C、30℃时,甲的溶解度为60g,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30g,后溶液的质量为80g,正确;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故选D.【点评】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熟记和理解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使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和意义,溶质质量分数及其有关计算,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变方法;然后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阅读、分析题意等,最后按照题目的要求,认真地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2.(2015•宜宾)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D.t2℃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溶解度手温度影响变化大的物质,适宜采用降温结晶法析出晶体,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的物质,适宜用蒸发结晶法析出晶体,据此解答.【解答】解:A、溶解度大小比较需要指明具体的温度,故A错误;B、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故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需要蒸发或降温,故B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所以它们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00%<15%,故C错误;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30g,此温度下,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小于为130克,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3.(2015•南京)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B.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据此解答.【解答】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比较,故A错误;B、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B错误;C、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只能溶解10g,可得到60g溶液,故C 错误;D、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015•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据此解答.【解答】解:A、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B、据图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正确;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D、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33.3%,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5.(2015•巴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2℃时,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甲的溶解度比乙大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①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③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④判断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是晶体析出,据此解答.【解答】解:A、t2℃时,甲的溶解度是80g,向100g甲中加入100g水后,只能溶解80g,形成溶液的质量为100g+80g=180g,错误;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正确;C、在同一温度下比较不同的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没提温度,不能比较,错误;D、将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1℃时,甲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是t1℃时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是t2℃时的溶质质量分数,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甲的大于乙,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6.(2015•烟台)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情况;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溶质质量分数=×100%.【解答】解:A、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B、因为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D.【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7.(2015•漳州)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 氯化钾饱和溶液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即可.【解答】解: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B、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1g,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钾15.5g,加入5g氯化钾,溶质质量=15.5g+5g=20.5g,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此时只能溶解20g,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正确;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没有提在什么温度下,不一定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错误;D、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故选B.【点评】了解溶解度曲线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问题.8.(2015•恩施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正确;B、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故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9.(2015•孝感)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D.t2℃时,将3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得到80g a的饱和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2《海水“晒盐”》 练习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第三单元课题2《海水“晒盐”》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依据下列20℃时的实验和数据回答。
已知20℃时,NaCl和Na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g和88g。
序号①②③④⑤固体种类NaCl NaCl NaNO3NaNO3NaNO3固体的质量/g3060306090水的质量/g100100100100100下列关于①~⑤所得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质质量:B.溶液质量:C.溶质质量分数:D.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9:102 . 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分析曲线得到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①氯化钠和氯化铵是易溶物质,碳酸氢钠是微溶物质②在20℃时,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l>NaHCO3③在3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在10℃以下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3 .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t1℃时,25g甲充分溶解于100g水中,配得甲的饱和溶液B.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若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甲D.将甲的饱和溶液从t2℃ 降温到t1℃,可析出晶体4 . 若要将40 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KCl溶液变为10%,下列方法正确的是()A.加入8gKCl固体B.加入40 g水C.倒掉20 g溶液D.加入40 g5%的KCl溶液5 . 20℃时,根据某固体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饱和时溶解的质量绘成如图斜线,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40gB.d→a点可以增加溶质或蒸发溶剂C.a点对应的溶液降温不一定有晶体析出D.b与c点对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c<b6 .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B.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C.A物质的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杂质B,可以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D.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低温度至t1℃,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二、填空题7 . 如图是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
精品解析: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同步测试:第八单元第二节海水“晒盐”(解析版).docx

第二节海水“晒盐一、选择题1.下列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反应,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Cu+2HC1====CuC 12+H21B.2KN03+MgCl2====Mg (NO3)2+2KC1C.CuSO(+Zn==ZnSOj+CuD.2Fe+3H2S04====Fe2(S04)$+3H2 t【答案】C【解析】A、铜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不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错误;B、硝酸钾与氯化镁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D、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F C+H2SO4=F C SO4+H2 t。
故选C。
点睛:在解此类题吋,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
2.下列溶液混合后,不是发生复分解反应的一组是()A、HC1 和NaOH B. N/CO?和HzSO,C. KNOa 和NaClD. NaOII 和FeCl3【答案】C【解析】A、盐酸和氢氧化钠混合能反应生成水,复分解反应能够进行,故A不选;B、碳酸钠和硫酸混合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能够进行,故B不选;C、硝酸钾和氯化钠混合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复分解反应不能进行,故C符合题意;D、红氧化钠和氯化铁混合能生成红氧化铁沉淀,复分解反应能够进行,故C不选;故选C.3.下列各组离子在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Ag+、Na\ CL、NO;B.NaS K+> 0旷、SOjC.K+、Na+、COCl"D.B/+、Mg2+^ NO;、Cl"【答案】D【解析】A、Ag+离子和C「离子•反应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不能大量共存,错误;B、在酸性溶液屮存在着『离子。
离子与01厂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在酸性溶液中存在着H•离子。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2海水“晒盐”-结晶及粗盐的提纯-鲁教版(五四学制)

一、考点突破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海水晒盐的原理;结晶的方式;粗盐的提纯。
难点: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方法。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海水“晒盐”1.原理:海水经日晒、风吹等,使溶剂不断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直至形成饱和溶液,继而析出晶体。
说明:蒸发结晶。
2. 过程: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日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引入结晶池,继续日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析出食盐来。
这时,得到的晶体就是我们常见的“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或“苦卤”)。
示意图如下:知识点二:结晶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蒸发结晶,一种是降温结晶。
1.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NaCl,再分离出KNO3。
【规律总结】蒸发结晶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溶剂的质量减小;溶液的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大;溶液的状态是饱和状态。
2. 降温结晶: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
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KNO3,再分离出NaCl。
【规律总结】降温结晶后,溶质的质量变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状态是饱和状态。
知识点三:粗盐提纯粗盐中含有泥沙等不溶性杂质,以及可溶性杂质,如:Ca2+、Mg2+、SO42-等。
不溶性杂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除去,可溶性杂质中的Ca2+、Mg2+、SO42-则可通过加入BaCl2、NaOH和Na2CO3溶液,生成沉淀而除去,向滤液中加入适量HCl(除去过量NaOH、Na2CO3,可选择用pH试纸控制加入的量)。
然后蒸发水分得到较纯净的精盐。
加入过量BaCl2除去硫酸根离子:BaCl2+Na2SO4=BaSO4↓+2NaCl;加入过量NaOH除去镁离子:MgCl2+2NaOH=Mg(OH)2↓+2NaCl;加入过量Na2CO3除去钙离子及过量的BaCl2中的钡离子:Na2CO3+CaCl2=CaCO3↓+2NaCl、Na2CO3+BaCl2=BaCO3↓+2NaCl;加入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碳酸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Na2CO3+2HCl=2NaCl+H2O+CO2↑、NaOH+HCl=NaCl+H2O。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3.2海水“晒盐”练习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 3.2海水“晒盐”练习海水“晒盐”1.学习了化学此后,要能运用化学知识解说平时生活中的现象,剖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质问题。
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搅拌能加速蔗糖在水中的溶解,其原由是增大了蔗糖的溶解度B.天气闷热时,鱼会在靠近水面处游动,原由是温度高升气压变小,氧气的溶解度减小C.铜器上生成的绿色物质可用稀盐酸除掉D.汽油和洗衣粉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迹,但原理不一样2.以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a中含有少许b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 aB.t℃时,a、b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a大于bC.当温度大于t℃时,a溶液必定比b溶液浓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3.以下图是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NaCl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0饱和溶液中含有20gKNO3B.t1C时,100gKNO3C.t20C时,KNO3的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必定相等D.温度高于KNO3的溶解度都大于NaCl的溶解度t2C时,任一温度下4.如图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1/7.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高升而增大B.在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在t2℃时,N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D.在t1℃时,100g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25g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t1℃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乙比甲大C.t2℃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3℃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溶质多的是甲6.以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剖析不正确的是...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次序是A>B>C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获得A的饱和溶液,此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纳降温的方法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7的大小关系是B>A=C7.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将t1℃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次序是:乙>甲>丙B.在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中含的溶质质量必定相等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变成不饱和溶液D.要从含有少许甲的乙溶液中获得许多的乙晶体,往常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8.以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B.t℃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必定相等C.除掉甲物质中少许乙物质可采纳降温结晶的方法D.将甲、乙饱和溶液的温度从30℃降到10℃时,甲析出晶体的质量必定大于乙析出晶体的质量9.甲、乙两种晶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以以下图所示。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海水晒盐》第二课时课后作业

1.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
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
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B.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C.加入碳酸钠的目的,仅为了除去原混合物中的氯化钙D.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四种物质2.从海水中可以提取粗盐(含少量泥沙和CaCl2、MgSO4等可溶性杂质),小明利用下图流程进行除杂,得到精盐。
①操作1需要在_____(填字母序号)中进行。
A.研钵B.量筒C.烧杯D.广口瓶②操作2的步骤为溶解、过滤、______、结晶,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③操作3的步骤为“盐洗”(即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以溶解除去其中可溶性杂质),过滤、烘干,对“盐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④在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NaCl溶液选种,小明称取实验制得的精盐16 g,加入盛有84 mL蒸馏水的烧杯里(实验条件下,水的密度为1 g·mL-1),完全溶解。
配制所得的NaCl溶液的浓度低于16%,原因是______。
⑤若利用化学方法除去粗盐中CaCl2、MgSO4两种杂质,可在粗盐溶液中依次加入稍过量的三种溶液;BaCl2溶液、______(填化学式)溶液、Na2C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加入过量稀盐酸,搅拌、煮沸。
课后作业题答案:1.C2.①A②蒸发、引流③饱和④精盐不纯有杂质或未完全烘干⑤NaOH。
海水“晒盐”同步课时作业-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全一册

(9)海水“晒盐”—2021-2022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九年级全一册同步课时作业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
下面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取一定量粗盐B.溶解C.过滤D.蒸发结晶2.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3.在海水晒盐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海水引入贮水池时,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B.在蒸发池中进行风吹日晒时,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增大C.在结晶池中继续风吹日晒时,海水中水的质量逐渐减少D.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4.如图是恒温下模拟海水晒盐过程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可能是饱和溶液B.乙可能是饱和溶液C.丙可能是不饱和溶液D.丁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丙5.将粗盐溶解、过滤,除去泥沙后,溶液中仍含有少量的2224CaCl MgCl Na SO 、、,为除去这些杂质,需用到①2BaCl 溶液②23Na CO 溶液③NaOH 溶液三种试剂(为将杂质除尽,所加试剂均稍过量,且过量物质须在后续操作中被除去),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加热蒸发,即可获得较为纯净的NaCl 固体。
以上三种试剂的加入顺序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B .①③②C .②③①D .③①②6.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过程中,涉及称量、溶解、过滤、蒸发等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称量时粗盐放在天平左盘的称量纸上B.粗盐溶解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C.蒸发时,在恰好蒸干时停止加热D.过滤时漏斗下端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7.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水进入贮水池,海水的成分基本不变B.蒸发池中的海水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C.在蒸发池中,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逐渐减小D.析出食盐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8.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2422Na SO MgCl CaCl 、、)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提升作业【基础达标】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原理的分析正确的是( )A.利用阳光照射,使海水升温得到食盐B.利用海风降温析出食盐晶体C.利用海水在阳光下发生分解反应制得食盐D.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得到食盐2.(2012·漳州中考)粗盐提纯中,蒸发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3.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y)与时间(t)的关系为( )4.下列有关玻璃棒在“粗盐提纯”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 A.捣碎研细 B.搅拌溶解C.引流浊液 D.搅拌防溅5.粗盐提纯实验中,搭建蒸发装置时,下述操作中应首先进行的是( )A.放置酒精灯B.固定铁圈位置C.点燃酒精灯D.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的是纯净氯化钠B.海水“晒盐”的原理是蒸发结晶C.海水“晒盐”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D.工业上常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7.粗盐中混有不溶于水的泥沙,通过下述实验除去泥沙等杂质,使粗盐得到提纯。
(1)在上述仪器中,可用于粗盐提纯实验的有 (填写仪器名称)。
(2)按要求填写粗盐提纯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及其相关内容:①加快溶解固体食盐的方法有(写出两种) 、。
②此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加热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3)某同学在同等实验条件下,所得产品量明显比其他同学少,请你帮他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写出两条即可):①;②。
8.粗盐中含有钙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泥沙等杂质,实验室中粗盐提纯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粗盐研细,加水使其充分溶解,然后过滤得到滤液。
粗盐研细的目的是,过滤是为了除去(2)向上述滤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则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
(3)继续加入过量的溶液,直至沉淀不再产生,然后过滤,得到滤液和沉淀,沉淀的成分是。
(填化学式) (4)向(3)的滤液中加入过量溶液,目的是。
(5)将上述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精盐,蒸发时玻璃棒要不断搅拌,直到时停止加热。
9.(2012·肇庆中考)某食盐样品中含有少量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以下是除去食盐样品中沙土、氯化钙和氯化镁的实验流程:根据流程图回答:(1)操作Ⅰ的名称是,加入的试剂A是,沉淀是;(2)写出NaOH与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加入试剂B的目的是;(4)蒸发结晶时用到玻璃棒的作用是。
【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海水晒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晶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质量分数B.由于水分蒸发,蒸发池中氯化钠质量分数逐渐增大到一定数值C.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D.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2.通过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没有涉及的实验方法是( )A.蒸发 B.结晶 C.过滤 D.蒸馏4.(2012·烟台中考)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的步骤,与粗盐提纯(只除去不溶性杂质)的三个实验步骤相同的是( )A.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B.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C.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不考虑其他可溶性杂质)D.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5.某粗盐提纯后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小青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来除去可溶性杂质。
(1)步骤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②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 (填化学式)。
(3)步骤③中加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
A.CaCl2B.MgCl2C.NaOHD.Na2CO36.小明参观某盐场,带回来一些盐田中盐堆旁的水样进行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明观察到自己带回的水样有些浑浊,要除去水样中的不溶物,应采用的方法是。
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玻璃棒、 (填下图序号),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小明想从操作(1)后的澄清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操作时应选择的仪器是(填上图序号) 。
(3)小明未作实验就判断自己带回来的水样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他的判断依据是。
7.(2012·娄底中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参照教科书内容,在学校实验室里完成了以下两个实验:实验一: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50 g,按如下步骤进行操作:实验二:称取5.0 g粗盐进行提纯。
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以及泥沙等杂质。
为了有效将粗盐提纯,实验的各步操作流程如图所示:请你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述问题:(1)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需NaCl g,水 mL。
(2)NaCl溶解过程用到了玻璃棒,它的作用是。
(3)粗盐提纯时,操作Ⅰ的名称为。
(4)某同学所得精盐比其他同学明显要少,原因可能是。
A.溶解时将5.0 g粗盐一次全部倒入水中,立即过滤B.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C.提纯后所得精盐尚未完全干燥【探究创新】(2012·济宁中考)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Ca2+、Mg2+、2SO-)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4用于工业生产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下:其中,滤液一至滤液二之间需进行三步操作:操作①:加入过量的碳酸钠,除去滤液中的Ca2+操作②:加入过量的X,除去滤液中的Mg2+操作③:加入过量的氯化钡,除去滤液中的2SO-4请回答:(1)操作中的物质X为,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为最终获得精盐,操作①、②和③后还需增加的操作是 ;(2)滤液二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的目的是。
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D。
食盐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可通过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使氯化钠晶体从海水中结晶析出,这是海水晒盐的原理。
2.【解析】选C。
蒸发操作时,滤液应在蒸发皿中加热,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烧杯。
3.【解析】选D。
海水开始风吹日晒时,浓度逐渐增大,到饱和状态时,质量分数不变,对照选项,只有D符合。
4.【解析】选A。
粗盐提纯的实验包括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其中溶解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浊液,蒸发结晶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受热飞溅。
5.【解析】选A。
根据组装仪器的先后顺序“从下向上,从左向右”的原则,其操作步骤应该是放好铁架台后,先将酒精灯放置在铁架台上,然后根据酒精灯的高度调节铁圈的位置,再进行其他操作。
6.【解析】选A。
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后得到的食盐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故A错误;海水“晒盐”的过程属于蒸发结晶的过程,故B正确;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多级闪急蒸馏是工业上常用的淡化海水的方法之一,故D正确。
7.【解析】(1)过滤使用的漏斗不能是长颈漏斗,集气瓶、试管在粗盐提纯中没有用到;(2)将固体研碎、使用玻璃棒搅拌或加热等方法均可加速溶解;(3)造成产品产量少的原因很多,如药品未完全溶解就开始过滤、在过滤或蒸发时有液体溅出等。
答案:(1)酒精灯、漏斗、烧杯、蒸发皿(2)①将固体研碎使用玻璃棒搅拌(合理答案均可) ②过滤引流③蒸发(3)①药品未完全溶解就开始过滤②蒸发时有液体溅出(答案合理即可)8.【解析】(1)因粗盐提纯的第一步是溶解,粗盐研细的目的是加速粗盐溶解;然后过滤出不溶于水的泥沙;(2)BaCl2溶液可以与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的目的是完全除去硫酸根离子(3)除去钙离子和过量的钡离子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碳酸钙和碳酸钡沉淀。
(4)因为(3)中的碳酸钠溶液是过量的,要除去可加盐酸溶液,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
(5)溶液蒸发时,出现较多固体时就可停止加热,用剩余的热量蒸发掉其余的水分。
答案:(1)加速粗盐溶解不溶于水的泥沙(2)完全除去硫酸根离子(3)碳酸钠 BaCO3、CaCO3(4)盐酸除去溶液中过量的碳酸钠(5)出现较多固体9.【解析】分析整个流程,操作Ⅰ是通过过滤除去食盐样品中的不溶性杂质;加入过量的NaOH是为了除尽氯化镁,NaOH和MgCl2反应会生成Mg(OH)2沉淀和NaCl;加入试剂A是为了除去样品中的氯化钙,A可选择Na2CO3, Na2CO3和CaCl2反应会生成CaCO3沉淀和NaCl;过滤除去Mg(OH)2和CaCO3沉淀,得到的滤液中含有NaOH、Na2CO3和NaCl,加入试剂B是为了除去其中的NaOH和Na2CO3,故B为稀盐酸;将NaCl溶液蒸发结晶得到NaCl固体。
答案:(1)过滤 Na2CO3 Mg(OH)2和CaCO3(2)2NaOH+MgCl2====Mg(OH)2↓+2NaCl(3)除去滤液中过量的NaOH和Na2CO3(4)搅拌,防止溶液因局部温度过高而引起飞溅【知能提升】1.【解析】选C。
在海水“晒盐”过程中,水因不断蒸发而质量减少,氯化钠的质量相对不变,在蒸发池中溶液逐渐由不饱和变为接近饱和,进入结晶池中随着水分的不断蒸发,逐渐变成食盐的饱和溶液,由于温度为常温,故水分再蒸发时,可析出食盐晶体,溶液仍是食盐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达到最大,A、B正确;母液是NaCl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MgCl2、CaCl2的饱和溶液,C错;D项中描述的条件有利于食盐晶体析出,D正确。
2.【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A项中,配制蔗糖溶液时,加入蔗糖再加水,并用玻璃棒搅拌;B项中,通过过滤的方法只能把不溶性的杂质除去,可溶性的杂质不能除去,也就无法得到纯净水,故错误;C项中,通过蒸发食盐水可以得到氯化钠晶体;D项中,用50 g 20%的食盐水和50 mL水混合,可以得到10%的食盐水。
3.【解析】选D。
海水中分离出粗盐及粗盐提纯过程中涉及的实验操作为蒸发、结晶,除去粗盐中泥沙的操作为过滤,此过程中没有涉及蒸馏操作。
4.【解析】选C。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只有对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熟练掌握,才能顺利解题。
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方法是先将空气液化,然后蒸发,利用液氮的沸点低于液氧的沸点,把氮气首先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氧, A错误;从医用酒精中提纯酒精是利用水和酒精的沸点不同,加热将酒精先蒸馏出来,B错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一些不溶性杂质,碳酸钾是可溶性的,通过溶解、过滤、蒸发和结晶等步骤,可以把草木灰中的碳酸钾提取出来,C正确;从双氧水制取氧气的废液中回收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溶解后过滤,二氧化锰在滤渣中,将滤渣烘干即可得二氧化锰固体,D错误。
5.【解析】(1)在步骤①中,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发生如下复分解反应:2NaOH+MgCl2====2NaCl+Mg(O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