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
第17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教案

第十七课用心体味建筑之美一一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7课《探寻建筑艺术的特点》。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了解建筑艺术的含义和特性;了解建筑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

2、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弄清建筑的基本涵义和特性,对建筑有一个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理解。

3、教学难点:让学生们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词汇,从而懂得如何以理性的眼光去分析和欣赏建筑艺术。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建筑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一、什么是建筑艺术?

1、建筑艺术的概念:是由空间和实体构成的艺术,它蕴含着建筑形式美的规律,并通过视觉给人以美的感受。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建筑艺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

环节二、建筑有哪些类型: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巢穴、宫殿、庙宇、陵墓、民居等

学生活动:能分出哪些满足了人的物质要求?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环节三:建筑艺术有哪些特性?(重点)

1、建筑史上三句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建筑是居住的机器

2、四个特征:

※科学性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古埃及金字塔,哥特式教堂图片,指导学生了解建筑的科学性。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其科学性

※适用性:建筑是实体与空间的结合

※艺术性:1)雨果:名言

2)中外建筑、中外园林的不同特点

※文化性:一个时代最重要的建筑往往反映出整个民族的文明和社会状态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古埃及、希腊、中国建筑的典型特征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环节四: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建筑艺术依靠哪些词汇表现个性?

1、形体z、比例3、尺度4、均衡5、节奏6、色彩与质感受7、环境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观察身边的建筑,分析它们的成功之处,举例说明它们运用了哪些建筑词汇?

2、分析多媒体图片建筑,哪些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哪些满足精神需要?

四、课堂小结:

要点回顾:

1、什么是建筑艺术?

2、建筑有哪些类型?

3、建筑艺术有哪些特征?

4、建筑艺术有哪些词汇?

标日第17课_EN

第十七課日本について (1) 日本の国土(こくど)は細(ほそ)くて、長(なが)いです。 日本国土狭长。 北(きた)の地方(ちほう)は冬が長くて、雪(ゆき)が多いです。 北部地区冬季漫长,雪很多。 南(みなみ)の地方は暖かくて、ほとんど雪が降(ふ)りません。 南部地区气候温暖,几乎不下雪。 秋は快適(かいてき)な季節(きせつ)で、いろいろな催(もよお)しが盛(さか)んです。 秋季是舒适的季节,各类活动丰富多彩。 紅葉(もみじ)が鮮(あざ)やかで、とても美しいです。 红叶鲜艳,十分美丽。 (2) 日本は南北(なんぼく)に長い国(くに)です。 日本是个南北向狭长的国家。 気候(きこう)は地方によってたいへん違(ちが)います。 由于地区不同,气候有很大的差异。 10月(じゅうがつ)の北海道(ほっかいどう)はもう寒くて、人々(ひとびと)はコートは着(き)ています。 十月的北海道已经很冷,人们都穿上了大衣。 10月の沖縄(おきなわ)はまだ暑くて、人々は夏服(なつふく)を着ています。 十月的冲绳仍然很热,人们还穿着夏装。 秋はさわやかで、快適な季節です。 秋天是个凉爽舒适的季节。 紅葉がとても鮮やかです。 红叶鲜艳。 おおぜいの人が紅葉を見に行きます。 成群的人去看红叶。 秋は快適な季節で、芸術(げいじゅつ)やスポーツの催しが盛んです。秋天是个舒适的季节,文艺、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3) 李:日本の秋はきれいですね。 日本的秋天真美啊! 山本:ええ。紅葉がきれいでしょう。 是的,红叶很好看吧! 李:はい。鮮やかで、美しいですね。 是的。红叶鲜艳美丽。 山本:紅葉の盛んは地方によって違います。北の地方は早(はや)くて、南は遅(おそ)いです。 红叶最美的时期因地而异,北部地区早,南部地区晚。 李:桜と反対(はんたい)ですね。 这和樱花正好相反呀。 山本:ええ、そうです。秋の紅葉も春(はる)の桜も日本の代表的(だいひょうてき)な風物(ふうぶつ)です。 是啊。秋天的红叶,春天的樱花都是日本具有代表性的景物。 李:北京の紅葉もとても美しいですよ。 北京红叶也很美丽的。 山本:そうですか。李さん、今度(こんど)の休みに紅葉を見に行きませんか。 是嘛。李先生,下个假期我们去看红叶好吗? 李:ええ。ぜひいきましょう。 好啊,一定去。 単語 国土(こくど)〔名〕国土 細い(ほそい)〔形〕细,窄 長い(ながい)〔形〕长 北(きた)〔名〕北方,北部 南(みなみ)〔名〕南方,南部 ほとんど〔副〕几乎 降る(ふる)〔动1〕下(雪) 快適だ(かいてきだ)〔形动〕舒适,舒服 催し(もよおし)〔名〕集会,活动 盛んだ(さかんだ)〔形动〕盛行

三年级音乐课《夏》教案

歌曲《夏》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演唱中感受少年儿童在海边嬉戏时快乐的心情,和积极乐观的心态。 2在音乐活动中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采用聆听、感受、体验熟悉歌曲的旋律; 2 通过模仿、视唱等方式学习歌曲,并通过口风琴的演奏掌握音准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夏》是一首希腊儿童歌曲,用连贯流畅的声音准确地演唱; 2 能够与他人进行演唱活动。 教学重点: 用欢快、愉悦的情绪表现歌曲《夏》 教学难点: 准确地运用休止节奏和跳音唱法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阶段目标:通过对夏天情景的想象激发学生想去海边玩儿的欲望,引出课题。导入:教师活动:播放二年学过的歌曲《秋》,这是一首描写季节的歌曲,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那么请你告诉大家夏天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学生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活动:夏天是个炎热的季节,我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大海是什么样子的?“什么季节去最合适? 学生活动:充分想象后尽情地用语言描述大海的美, 接着问:你喜欢夏天吗?为什么?” 学生活动:夏天,因为可以游泳、划船、打水仗、光脚在沙滩上跑等 设计意图:自然的引出了夏日生活的无限乐趣,为接下来的学习作了铺垫。 教师活动:夏天能做这么多有趣的事,希腊小朋友们也特别喜欢夏天、喜欢大海,还邀请我们到他们那儿旅游呢!可希腊是个怎样的地方呢?”利用多媒体课件展

示图片并简单介绍希腊的历史文化和著名景观。(如:美丽的圣托里尼岛、令人神往的爱琴海、世界闻名的雅典卫城、希腊首都雅典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奥运圣火就是从这里燃起的。) 设计意图:学生在希腊之旅的情境中了解了希腊,开阔了视野,不仅充分体现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而且也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 学唱歌曲: 教师活动:初听歌曲,搜集音乐信息。关注歌曲的拍子、速度、音乐情绪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歌曲、搜集音乐信息 出示歌篇,找出歌曲中的歌词、调式、词曲作者、前奏、间奏等 给歌曲划分乐句、并找出乐句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歌曲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引导观察、对比找到歌曲旋律的特点(即:1、3句完全重复,2、4句节奏相同), 学生根据乐句的划分,进行口风琴吹奏练习。教师吹奏一三乐句、学生吹奏二四乐句。 学生演唱歌曲,运用跳音的唱法教师指导学生演唱提示同学们拍皮球的感觉发声方法,表现夏日里小朋友的愉快心情。 教师示范按休止和非休止方法分别演唱歌曲,让学生对比聆听感受,教师提问:“为什么?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选择休止唱法。在合作中得出休止节奏更能表现欢快、愉悦的情绪。 此时再跟琴齐唱歌曲,不仅休止节奏唱准了,情绪也有了一点。 唱好歌曲: 律动学唱:教师设计了拍肩唱、拍手唱、踏步唱和学生们一起演唱。 轮唱练习:一声部多唱一小节。要求声部明显清晰,节拍准确。 小结:夏天是美好的,希望同学们用最美好的心情去迎接即将到来的夏天,有机会把这首希腊儿歌夏和你的父母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吧!

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教案

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教案小学美术教案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学情分析 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教材分析 不管是在温暖的南方还是在季节变换明显的北方,各种各样有营养又味美的水果永远是孩子们的最爱。在南方,有披着"鱼鳞"的菠萝、金黄的芒果、成串的香蕉、红红的荔枝、毛茸茸的红毛丹、大大的菠萝蜜、形状奇特的榴莲;北方有诱人的水蜜桃、黄澄澄的柿子、脆脆的梨、红瓤的大西瓜、玛瑙般的葡萄……提起这些,孩子们准会垂涎欲滴!这些水果不但看着诱人,吃起来还有各种不同的味道。那么多种的水果,或香香的、或甜甜的、或酸酸的,还有的水果闻起来臭臭的吃起来却香香的……享受这些水果时,同学们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的。本课设置的目的是训练学生通过回忆,不但表现不同水果的特点,而且敢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而独特的感受。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教学时间一(3)、一(4)、6/13-6/16 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1、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自己最喜爱的水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激发兴趣。欣赏水果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直观了解水果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新授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 小学美术教案 板书 17、好吃的水果 形状 颜色 味道

第17课 美苏“冷战” 教案

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7课美苏“冷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二战后美国登上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的原因和表现;“冷战”的定义;“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 参与课堂活动与同学分析冷战政策出台的背景,归纳冷战的具体表现,探究冷战政策带来的影响,加深对冷战对峙局面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能真切感受到美苏争霸世界的斗争,造成了国际局势的动荡不安,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影响,认识到霸权主义对人类进步和安全的威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美国的“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美苏争霸的三个阶段及特征 难点:如何认识美苏冷战的性质和美苏争霸的影响 教学工具:教参及相关资料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精讲解疑——练习巩固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第一步:自学讨论 (1)阅读观察 (2)预习导学——不看不讲 第二步:精讲解疑 (一)杜鲁门主义 1、美国冷战政策的提出及原因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段,课件展示:杜鲁门在国会演说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思考:什么是“冷战”政策?为什么它们要“遏制共产主义”? 多媒体演示并引导学生看《世界政区图》,回忆二战后在欧洲、亚洲建立的人民民主国家。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害怕共产主义影响扩大,以军事包围、经济封锁、政治颠覆等一系列手段,极力遏制共产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美国为什么要实行冷战政策而没有采取直接军事行动呢?(提示学生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思考此题,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 教师指出: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富尔敦发表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接着,美国有步骤地抛出了一个个冷战措施。一年后,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笼了,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它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展开。 2、马歇尔计划 “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有利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援助西欧的“马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精品教案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介绍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课程标准中关于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要求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中认知目标涉及与学科相关知识、概念、原理与能力的掌握;情感目标则涉及思想感情与道德品质的培养。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环节: 创设情境——启发思考——自主(或小组)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 设计思路说明 创设情境:师生谈话——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大森林里面有哪些动物吗?谁来说一说?(指名说,教师相机点评补充)出示动物图片,师小结过渡,引入新课——是呀,森林里的各种动物组成了动物王国。一天,百兽之王老虎让狗熊通知动物们来开会,呆头呆脑的狗熊通知了一遍又一遍也没把事情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让我们翻开课文一探究竟吧! 启发思考:师范读课文,学生标注自然段序号,圈注不会读的生字词;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出示问题,扫清字词障碍,引导发学生合作思考,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明白文中出现了哪些动物,谁在发布通知,一共发布了几次通知。 自主(或小组)探究:分段落品读课文,通过自主探究或同伴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弄

懂狗熊发布的通知问题出在哪里,掌握拟写通知的基本要求。 协作交流:1.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分角色合作朗读课文,读出不同动物的语气,感受故事的趣味性。3.请代替班主任拟写一份通知,通知全班同学明天下午4:30到学校操场集合参加校园大扫除。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点评,指导学生完成生字词书写练习,布置课后作业。 教材分析 《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狗熊四次通知小动物参加会议,反复多次才把通知说明白的经过。故事以动物为描写对象,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语言生动活泼,浅显易懂,学生在接受与理解上难度不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朗读、品读、合作探究、协作交流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把握故事主线,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把话说清楚的重要性,了解拟写通知的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识读“物”、“虎”、“熊”等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要”、“连”、“百”等6个生字; 2.准确、生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与自主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狗熊发布的通知问题出在哪里,了解通知的基本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白把话说清楚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语言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准确识读13个生字,正确规范书写6个汉字。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通知的基本要求; 2.明白把话说清楚的重要性,培养严谨的语言习惯。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纸质词卡;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121分) 1. (5分)给下面划线的词语换个说法。 ①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②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③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 2. (8分)根据课文《欢庆》组词。 旗________、________ 祖________、________ 洁________、________ 庆________、________ 3.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粮________洞________干________东________ 浪________同________汗________冬________ 4. (4分)“外”字共________笔,第二笔________,偏旁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5. (10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可贵的沉默》主要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________并向他们________,孩子们因此而感到________和________;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________,而________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________之下,孩子们________,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________父母,并学会以行动________父母对自己的爱。 6. (8分)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夏》一课一练阅读题答案课课练习题 第一部分: 1.下列各组拼音中,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芊芊(qi刓plainn) 迸发(b孿plainng) 澹澹(d刓plainn) B.黛色(d刓plaini)酿成(ni刓plainng) 主宰(z僜plaini) C、曼舞(m刓plainn) 匍匐(p慭plain) 细滋(z塡plain) D.磅礴(p俓plainng) 苦涩(s圽plain) 蒸腾(zh匼plainn)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春华秋实( ) (2)轻歌曼舞( ) (3)春日融融( ) (4)秋波澹澹( ) 3.下列各句没有运用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2分) A.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C.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D.“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4.“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下面哪些句子体现了这一特点( )(3分) A.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B.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 C.(这时她们)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着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D.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E.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F.“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选词填空。(5分)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案

第17课明朝的灭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过程与方法 收集材料,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的表现;识读《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了解农民起义的经过;小组讨论,分析明朝灭亡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了农民起义;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得到农民的热烈拥护,调动了广大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明末农民起义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难点:李自成起义推翻。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本课有两条线索:一是以明末农民起义为线索,介绍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口号及结果;二是以明亡清兴为线索,介绍了明朝灭亡的原因、过程和清朝的建立。学习这些内容,首先要宏观把握明末清初的历史,以及明朝、明末农民军与后金(或清朝)之间的复杂关系。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 [教学准备]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语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司马光》原文及教案 【原文】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花园里有座假山,假山下面有一口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有个小朋友爬到假山上去玩儿,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吓哭了,有的叫着喊着跑去找大人。 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几下子就把缸砸破了。 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教案一】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可贵的沉默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可贵的沉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读“迅速、蕴藏”等词语,理清课文条理。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法学法:启发、质疑;自学、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我知道大家听歌!(放生日快乐歌).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快乐歌).熟悉吗?那么听到这首<<生日快乐>>,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过生日,我想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过生日,生日礼物,切蛋糕…..) 的确,关于生日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这其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17.可贵的沉默).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这篇课文,老师给大家自学提示:第一点:认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点:借助字典学习理解生字,新词.第三点:同学之间互相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请

同学帮助解答.同学们自学之后,老师再来检查,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开始吧!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词: 迅速蕴藏霎时寂静恰好犯错稚拙烦恼 ⑵指名认读,纠音。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三、朗读感悟,唤发爱意。 (一)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当我们读到老师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他们是怎么向你祝贺的?这个时候课堂上出现了怎样的场面?(指 名回答,师板书:热闹)。 2、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这幅图就是当时课堂热闹的场面,课文那几个自然段描写的这个热闹的场面呢?(指名回答)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从中找找描写课堂上“热闹”的语句。 4.指名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①自由句子,读完以后,感受到了什么? ②你能找到描述这种心情的词吗? ③找找从哪些词中还能体会到他们的兴奋?(神气十足、左顾右盼) ④你们能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吗?齐读 ⑤从这这几句话中,“我”知道孩子们是——快乐幸福的。 ⑥他们的快乐是谁给的?

第17课夏季星空(精品文档)

16春季星空 认知目标: 1、能用图画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态特征;能应用已有经验对星座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培养记录、分析资料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科学解释的能力。 2、能参与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体验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尊重科学、尊重证据。 3、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猎户座的具体位置及变化规律;了解不同季节、不同时刻星座变化是有规律的。 拓展性目标: 使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观察星座。 学生准备观星记录表、搜集有关星空的文字及图片资料。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四季星空的音像资料、图片。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问题:四季星空中闪烁的星星有没有变化? 活动一: 1、学生交流各自的观察记录,谈谈自己观察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2、引导学生将北斗七星的样子画下来。 要求:在画图的时候要注意用方向标进行标示。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自由组合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整理。 3、观察结果进行初步整理。 4、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从东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内”和“从东到春”是怎样变化的? 5、学生交流、表达。形式可以多样。 活动二: 1、提出问题:无限的宇宙蕴藏着无数的奥妙,让我们继续将观察活动进行下去。在继续观察中,你有什么问题吗? 2、引导学生汇报实际情况。 3、问题:你有兴趣研究一下别的星星吗?让我们选定新目标进行探索好吗? 请同学们预测:从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会发生什么变化?春季其他星座会发生什么变化?将预测的结果画出来。 展示学生画的预测图案。 自由活动: 1、让学生进行寻找北极星的活动。不管学生用什么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一系列探索活动进行评价。 拓展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赏一处花开,酿一曲生命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 徐婷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3.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重难点: 1.体会文章写景妙处,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2.体会作者含蓄而深沉的思想感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情景设置法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一个爱花之人在像今天这样春风沉醉的日子里,漫步林径,遇到了一树紫藤萝花,写下了花的美,也写下了自己的感悟。咱们今天就要学习这篇美文。题目是: (板书)紫藤萝瀑布 宗璞(p ú) 1、本文的描写对象是什么? “紫藤萝” 2、 为什么用“瀑布”形容紫藤萝?(一种是植物,一种是水流,作者却将它们联系在一起。很明显,作者在拟这个题目时用了一种修辞-比喻) 二、整体感知 1、字词学习。(预习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一些比较难的字词?) 盘虬qi ú卧龙(虬:有角的小龙,形容弯弯曲曲的枝干) 忍俊不禁j īn (忍不住笑) 2、自读课文,出声地阅读。 你读到了一树怎样的紫藤萝?你从文中哪些地方读到的?

出示:这是一树________的紫藤萝。 三、赏美景,品美文 1、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从未见过开的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改句法: 这一处藤萝真盛啊,我看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的瀑布,从空中垂下。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 (比较重点词语:从未见过、只见、欢笑、生长…得出结论:比作“瀑布”,写出茂盛;“辉煌”“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中,发现了瀑布的“壮观”;“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的生长”说明生命的活力在延续。) 读出茂盛、壮观、有生命力。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bèng)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换词法:“挑逗”换成“挑衅”行吗?挑衅引起冲突或事端,有攻击性,“挑逗”有玩闹之意,写出紫藤萝的可爱、生机。“迸溅的水花”照应文题-瀑布,写出流动感) 读出生机、可爱、流动 2、繁密、欢笑、活泼热闹(拟人) 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___。 “我在开花!”它们_____。 换词法、填词法: 花朵儿一串接着一串,一朵挨着一朵,彼此挤着推着,好不活泼热闹!

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教案

《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17课《动物王国开大会》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全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课文讲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去发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说清楚。通过狗熊四次播报通知,让学生明白发布通知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乐趣。”这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根据低年龄儿童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情境,让学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情境朗读来读懂这篇童话。同时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借助文中的插图和学习活动让孩子在品读童话、讲演童话中感悟语言的魅力,了解表达的要领,明确发布通知要说清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等要素。教学目标: 1、会写带走之的“连”“还”两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借助图画、角色体验读好对话,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 4、了解发布通知时要把时间、地点、参加人、事情等要素说清楚。 教学重点: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发布通知时要讲清楚内容。教

学难点:借助插图、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课前准备:老师准备课文中出现的动物图片。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总体感知 1、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就知道动物王国发生了一件大事,谁来帮助大家回忆一下呀? 2、点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故事概述。 预设:动物王国准备开大会,()让()发布通知。经过()、()、()的提醒,狗熊终于通知大家来开大会了。 3、教师相机完成板书。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巩固所学的字词,同时从整体上理清故事情节。一、品读童话。 1、谈话:孩子们,请大家细细地读读这篇童话,找一找狗熊发布 的四次通知是怎样的?2、学生汇报,PPT出示。 (1)出示第一次通知的内容:“大家注意,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请你们都参加!”(指名学生读) 老师:哦!原来叫大家开大会。(出示:人物事情)来,大家开大会去。走吧“狐狸”。 (老师走到一学生面前)导出学生读出文中狐狸的话:“你说一百遍,大会也开不起来。”“因为你没告诉大家,大会在哪一天开,是今天,还是明天,还是······”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读一读,写一写。 chóng fù huǎn hé wài p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iàn yì biǎo dá fánn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比一比,组词语。 稚________顾________ 议________ 讯________ 暖________ 高________ 恰________ 贺________

唯________ 烦________蚁________迅________ 缓________ 享________ 哈________ 架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骄________ 阻________ 免________ 神________ 贺________ 异________ 绪________ 情________ 娇________ 祖________ 兔________ 伸________ 驾________ 导________ l fán nǎo fàn cuò xùn sù huǎn hé xiǎng shò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多音字组词。 传: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兴:xìng________ xīng________ 8.生字锤炼。 zhù hè shén qì shízú zuǒ ɡù yòu pàn lxiǎnɡ shò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第17课《夏》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

第17 课《夏》教学设计(苏教版初一上)2doc 初 中 语文 、教学目的要求: 1.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明白得文章的思路。 3.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目的要求1、2 教学难点:目的要求3 三、教学时刻:一课时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从小学到初中,我们学过许多吟咏四季的古诗。古诗配美景,真美!演示多媒体画面〔春、秋、冬〕。在每一幅画面后,让学生背属于那个季节的诗句。 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发觉,少了哪个季节。生:没有夏季。 师:专门好。让我们先背诵一下有关夏的诗吧!〔生齐背〕。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作家梁衡的散文?夏?。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山西霍县人。要紧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1996 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入选中学教材。要紧著作有?新闻三步曲?〔三卷〕?数理化通俗演义?〔两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三〕诵读文章时,同学们要在脑海里想象画面,朗读时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四〕学生自由放声朗读。 1.扫清字词障碍。对不识、不明白的字词句,自由发咨询。 2.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边小结边板书。 板书:景美人勤} 颂扬紧张烈火急促} 颂扬 〔五〕精读课文: 1.齐读第一段: ①这一句话中哪些词语概括了夏的特点? ②它起什么作用? 2.指名一生读第二段。学生概括段意。哪些画面突出了夏的特点? 3.男生读文章第三段: ①找出采纳对比手法的句子。 ②哪个句子呼应第二段。 4.女生读文章第四段: ①农民的辛勤表达在哪里? ②请用一句话概括第四段。 5.全体学生齐读第五段: ①找出采纳对比手法的句子。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第16课冷战教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第16课冷战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美国冷战政策及其表现 教学难点:对杜鲁门主义本质的认识和德国分裂的实质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946年3月5日,在杜鲁门陪同下,丘吉尔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发表了反苏演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苏联对‘铁幕’以东的中欧、东欧国家进行日益增强的高压控制。对苏联的扩张,不能采取‘绥靖政策’。美国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应担负起未来的责任。”丘吉尔主张英、美结成同盟,英语民族联合起来,制止苏联的“侵略”。 富尔顿演说后不到10天,斯大林发表谈话,严厉谴责丘吉尔和他的朋友非常像希特勒及其同伴,演说是杜鲁门借他人之口发表的冷战宣言,是美国发动冷战的前奏曲。 什么是冷战?冷战表现在哪些方面?冷战给世界带来怎样的影响?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冷战的发生

1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冷战的内涵和美苏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归纳总结:(1)冷战的内涵: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2)主要原因:美苏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 2 阅读教材,说说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影响与实质。 材料一:1947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宣称:“美国的政府必须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 材料二:美国著名评论家李普曼在谈到杜鲁门主义的真实目的时指出:“我们选择希腊和土耳其不是因为它们特别需要援助,也不是因为它们是民主的光辉典范,而是因为它们是通向黑海和苏联的心脏的战略大门。” (1)材料一“自由国家人民”“少数武装分子”和“外来压力”分别指的是什么?材料一反映了杜鲁门怎样的主张? 提示:“自由国家人民”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少数武装分子”是指这些国家国内的进步力量。“外来压力”是指苏联。反映了美国政府支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阻止革命力量发展,遏制苏联对“自由国家”的控制。这个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你认为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宣言书,其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称霸世界)。 归纳总结:教师指导学生总结归纳杜鲁门主义的影响与实质。 3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材料,说说马歇尔计划的内容、目的(本质)与评价。 设问:漫画反映了什么事件?美帝国主义的“援助”真正目的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事件? 提示:漫画讽刺了马歇尔计划。目的是以援助西欧复兴经济为名,达到控制西欧、遏制苏联、称霸世界(欧洲)的目的。看法: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一年级美术下册第17课:好吃的水果教案

好吃的水果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教学时间 6/6 三(4)三(3)三(1) 6/7三(2) 教学目标 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 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 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情趣的感知与回忆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表现能力。 2、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在感知或回忆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教学准备 自己最喜爱的水果、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教学老师带来一个百宝箱,谁愿意来摸一摸里面有什么?也许会咬人呦!(学生摸,发现各种各样的水果)激发兴趣。欣赏水果看课件,欣赏各地水果。 1、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你知道新疆有哪些特色水果? 2、介绍火龙果、人生果。了解不常见的南方水果,观察不同的水果外形特点、色彩。(学生回答有哈密瓜、香梨、葡萄)通过“摸”来感受水果的外形、特征。(学生谈看到果实的感受。)直观了解水果的种类、形象特征、色彩,感受自然的美。新授说说你带来的水果形状、颜色、特点、味道。 1.学生介绍,表现吃不同味道水果的表情。 2.你们相信水果会变吗?看能变成什么?(出示课件)看老师变成了苹果姐姐,我开着椰子火车,带着香蕉汽车来接你们的水果精灵快快来水果乐园吧!西瓜变成了西瓜城堡,苹果变成了苹果精灵。你的水果能变成什么?(学生畅想汇报)在体验中,营造一种宽松、快乐、自由的气氛,并且使学生更加直观的感

受并引发回忆、联想。尝试绘画尝试着自己发挥想象,把自己带来的水果“变”一个样画出来。(学生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引导学生抓住特征。展示评价展示作品,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品尝自己带来的水果。总结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呢?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 17、好吃的水果 形状 颜色 味道 变形教学后记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许多学生都能表现水果的画面,但缺少趣味性,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针对性的引导。 课题 第17课:好吃的水果 学情分析童话是低龄儿童最喜爱的艺术形式,他们乐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个童话中的主要人物,这种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的表达出他们对某种事物的真实感受,也更容易引发他们的相关联想。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1、在感知活动中,启发学生去体会和表现物体特征、形状及带给个人的不同感受。2、学生能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创作出有情趣的画面。3、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像力、创造力,体验生活美。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教案1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师准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生字的认读及书写。 了解孔子和老子,感知背景。 一、情景导入

1、谈话: 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板书课题) (板书:孔子,老子,并正音:子读zǐ) 2、学生展示搜集的孔子和老子的资料,阅读资料袋。(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仲尼”并认记“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找找孔子拜师的原因。 2、认读生字和词语。重点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没有一撇,或一横。 等:中间几横应长短不一。 境:右边是“竟”。 授:形声字,右边是“受”,不是“爱”。 3、指名分段读课文,评价正音。 4、同桌读文,相互正音。 三、交流名言。 1、书上的名言。 (1)读一读。最好能简单地说一说,这句名言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2)背一背。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课文17:动物王国开大会-【省一等奖】优质教案.docx

17.动物王国开大会 执教: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余彩云指导:漳州市通北中心小学张秋月钟素丽 教学内容: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十七课《动物王国开大会》。 教材解析:《动物王国开大会》是一篇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课文讲了动物王国要开大会,老虎让狗熊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说清楚。通过狗熊四次播报通知,让学生明白发布通知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文中出现了较多的疑问句和祈使句,主要体现在狗熊和老虎说的话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分清角色的基础上,体会角色当时的心理,读出祈使句和疑问句的语气。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长文。学生第一次接触篇幅这么长的课文,但是对童话故事很感兴趣,一定乐于读它。因为之前识字都扎实开展,课外阅读习惯也得到较好的培养,所以学生识字能力较强。学生在之前已练习过分角色朗读,兴趣浓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物、虎、熊、通、注、意、遍、百、舌、鬼、脸、准”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要、百、舌”等生字。 2.能力目标:读通、读懂长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培养孩子严谨,全面的思维。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读出角色对话中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本文告诉孩子,通知,一定要把时间、地点说清楚。教学准备:《动物王国开大会》课件PPT,动物图片,动物头饰,点赞大拇指。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课题1.揭示课题 同学们,还记得昨天预习的是哪一篇课文?生:《动物王国开大会》。对,(板贴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课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