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上课教案模板

培训班上课教案模板
培训班上课教案模板

戴氏教育教师教学讲义

一对一教案模板二年级讲课讲稿

学生姓名年级二年级授课时间 辅导老师科目数学授课课题:综合检测 教学目标1.全面检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2.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重 点 全面检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难 点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过程课前教学主管签字: 课前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优口良口中口建议口(一)全面检测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 一、填空题(第2、4、7、10题各3分,其余各2分。共28分) 1、()个一百是一千,一万里面有()个千。 2、1km=()m ,1分=()秒,4000cm=()dm。 3、选合适的单位填在()里; 一个小朋友高150()桌子高7() 一节课时间是40()一条铁路长1000() 4、3084是由()个千、()个十和()个一组成的。 5、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6、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最高位是百位的数是()位数。 7、在○里填>或<。 1003○9993968○4001900克○2千克 8、把7903、7930、9730、97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 9、96——→()——→()——→()——→() 10、()-8=724+()=4264-()=46 11、 左边图中有()个直角。 12、在20-63÷9中,先算()法,再算()法。 二、计算题(第13题15分,14题12分,15题12分,共39分。) 13、直接写出得数: ﹣27+16﹣49+32

65-23=150+80=3200-2000=25+41= 360-50=5300-800=16+37=303-170= 1500+700=52-36=320+200=1000-500= 9×6=56÷8=1200-600= 14、用竖式计算: 254+534=486-51=672-138= 23÷5= 54÷9= 135+865-432= 15、脱式计算: 92-5×758-34+6581÷9+72 6×(32-24)64+36÷9(52+11)÷7 三、解下列各题(每题3分,共12分) 16、列式计算:比342少80的数是多少? 17、从一个数里减去54还剩28,这个数是多少? 19、看图列式计算。 四、应用题,(第23题5分,其余各4分,共21分。) 21、图书角有科技书65本,故事书32本,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多少本?

花的勇气优质课教案

花的勇气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深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质疑。 2、交流反馈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草时,感到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傍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自见。 五、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1????1

中小学音乐无生上课及教学设计格式

中小学音乐无生上课及教学过程设计格式无生上课: 无生上课是一种模拟有生课堂教学情境下开展的教学活动。 无生上课可以衡量老师全面的素质;注重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科学衔接。一节无生教学只有预设,没有生成,一切尽在老师自己的掌握中,你可以把最理想的课堂设计充分展示出来,自己心中之所想借“学生”之口言。 无生上课是没有实景的课堂,老师唱独角戏,自问自答。 无生上课中教学的亮点是预设的,可以遮拦你教学上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不管怎样的教学亮点还得有老师来预设生成,这个生成必须符合学生的要求,符合知识的要求;比如,教学中学生突然提出某个难题,教师选择得当的处理方法形成亮点;还可预设问题体现老师教学的应变能力等;一切都在老师的自编自演中。无生上课的环节设计,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学器材的演示,教学语言的准确生动,这些要尽可能达到独具一格。 无生上课前,老师就要将“学生”的想象力和专业水平等情况有个大概的定位,你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预设的教学亮点才能使评委对你的教学过程给予正确的评判。 无生上课中的板书和多媒体的使用:音乐教学中是需要板书的,漂亮的板书是个亮点;音乐教学中的板书设计,通常有课题,专业知识点,难点,音乐记号,旋律线等;无生上课时间有限,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表述清楚即可;建议排版时注意正确美观。多媒体可以使用,只需用语言表述出来,(请看大屏幕等一些 教学中必须显现的话语,替代有生教学时的情行)。 无生上课的模式对有经验的老师来说很好把握,对于没有课堂教学经验的新手来说的确困难较大;不过,只要你热爱教育,热爱音乐教育,热爱学生,什么困难都能攻克,你一定可以成为一名称职的音乐教师。 音乐教学过程设计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和反思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 1.根据学校提示,自学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初步感受作者在这一事件中的心情变化,并通过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挖掘,领 会作者的蕴意和语言的精妙。 3.通过对个别语句的朗读,体会生命的意义在于勇气。 二.教学重点:体会文中花儿的气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勇气的例子。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照片,介绍作者。 2.出示一组花的原野图,让学生说说看到这些图片时的心情。 (二).新课 1.为什么作者在看花过程中会有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学生带着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2.用上因为……所以……来回答作者心情变化的原因。 因为作者(只见绿色泛滥),所以失望。 因为作者(见花躲草下),所以遗憾。 因为作者(见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所以感到惊奇。 因为作者(感悟花儿的气魄,明白生命的勇气),所以砰然一震。 3.概括课文大意。 课文讲述的是(谁)去(哪里)(干什么),因为因为作者(只见绿色泛滥),所以失望,因为作者(见花躲草下),所以遗憾,因为作者(见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所以感到惊奇,因为作者(感悟花儿的气魄,明白生命的勇气),所以砰然一震。 4.怎么样的花儿能让作者感到惊奇和怦然一震?在课文第七自然段找找描写花儿的语句。 5.学生读读自己找的有关花的语句。 6.出示“······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这正是前几天那片千万朵小花藏身的草地,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虽然远处大片大片的花与蒙蒙细雨融在一起,低头却能清晰地看到,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请一个学生读读,其他学生用心体会。 a.哪些词能让你眼前一亮? b.傲然挺立是什么意思?用动作演示..这个词可以用在哪? c.为什么也可以用在小花身上? d.学生带着敬佩的心情读读“在冷雨中,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 7.小花的勇气使作者感悟到生命的勇气,学生个别和集体都读读“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三).拓展 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在父母面前说我爱你;在医生面前小朋友打针不哭;在运动场上敢于拼搏,敢于挑战自我;这都需要勇气。 让学生写写有关勇气的例子。 小花,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这就是生命的勇气。 贝多芬,在双耳失聪下谱写《命运交响曲》,这就是生命的勇气。 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生命的勇气。

《搭石》无生上课教案

《搭石》无生上课教案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无生上课的题目是《搭石》。这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所以我今天的无生上课主要是通过关键词句的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的精髓进而受到熏陶感染,学习能力得到提升。下面就是我无生上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抓住关键性的词句来体会故乡的人们善良、纯朴的思想。学习作者善于观察、注重细节的写作方法。 3 从文中感悟到人性美、奉献美,培养主动阅读相关书籍的兴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文章的作者是刘章,他的家在大山里,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人们来来去去,都要经过这条小溪。想知道人民是怎么走过这条小溪的?请跟我一起去看看。(板书:搭石) 二、认识搭“石”

(一)解“纯石”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采取情境性表演,抓住“汛期”“平整方正”等词语理解什么是搭石。 (二)品“彩石” 1 通过“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让学生个性化研读自己眼中的风景。 研读一: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抓无论、只要、一定、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感悟人物的心理) 研读二: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通过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感受画面美) 研读三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体会家乡人们的心灵纯朴之美

小学语文_《生命 生命》+《花的勇气》整合品析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生命生命》+《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一.切入课文内容,朗读理解感悟 1.课前我们来好好地回忆下我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生命。 我们学习了盲童安静对于生命权利的追求,这句话是这样说的:ppt我们还学习了琳达的父亲劝慰自己的女儿时所说的一段含义深刻的话:ppt 它告诉我们生命在于无私奉献,为他人贡献。 2.为了这节课,老师做了一首小诗:ppt 3.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生命的文章。(板书:生命生命) 4.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谁想来读? 评价:你注意了停顿、你好像在思考、你似乎在感叹 这两个简简单单的字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深思。 二.深入阅读文本,整合资源,升华情感 (一)自学提示: 1、ppt 2、师生交流:飞蛾求生、瓜苗生长、静听心跳(板书) 3、师生总结:抓住了文章中的主要事例,就可以把文章读短、读简。虽然三个事例极为细小、极为普通,却带给我们一次由一次的心灵震撼,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杏林子的脚步走进文章。 (二)飞蛾求生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到震撼的地方,并写出体会。 2.交流:生读,谈体会。 3.从哪个词语中让你感受到飞蛾的求生欲?极力、挣扎。 怎么解释这个词?(用尽全力) 4.让我们用动作体会“极力”: 请你张开你的双手,我们的双手就是飞蛾的翅膀 鼓动我们的双翅。在昏暗的灯光下自在扑闪翅膀 眼看一双大手就要捉住飞蛾了,用力鼓动你的双翅 可怜的小飞蛾就这样被捉住了,请极力鼓动我们的双翅 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我们在理解生命的含义时,是抓住了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的方法来体会的,这是我们本单元的一个学习方法。(板书:重点词句) 5.你知道飞蛾的寿命有多长吗?只有短短的九天。 可它为了九天的生命却挣扎了一分钟,两分钟,这是为什么?(引导珍惜) 6.如果此时你是飞蛾,你会一边挣扎一边说些什么呢? 你说出了它的心声。 7.努力活下去,这就是飞蛾心底的声音。女同学们,用你们的朗读替这只弱小的小飞蛾表达它的求生欲望吧。(女生齐读:但它.......) 8.这哪里是一只飞蛾,这分明就是一只不屈的生命! 难怪作者连用三个感叹句。男生们,能把这三个感叹句读好吗? 9.这只弱小的飞蛾用它强烈的求生欲望向我们呼喊:生命,生命(读题目) (三)瓜苗生长 1.过渡:刚刚我们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来学习文章,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方法学习另外的两个事例,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交流感受。 2.交流ppt: 3.竟然是什么意思?没有想到什么? 4文中还有哪个词让我们感受小瓜苗旺盛的生命力? 即使它仅仅只活了几天,“仅仅”又让我们感悟到什么? 练读:即使它的生命只有7天,它也一定要() 即使它的生命只有3天,它也一定要() 哪怕它的生命只有1天,它也一定要() 一粒香瓜子即使它只能活几天,它也要冲破外壳,活出自己的坚强,因为这就是:生命,生命。 (四)静听心跳 过渡:小飞蛾、小瓜苗在自己有限的生命里仍然拼尽全力、绽放光彩,我们作为活生生的人呢?又该如何对待自己得生命呢? 1.ppt: 2.为什么感到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 3现在我们把手放在胸口,和杏林子一样感受心跳。你感受到了什么? 4.我们的生命就是在这一声声跳动中,跳动着属于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激动的告诉自己(课

小学语文_花的勇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文意,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改天换地、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傲然挺立、拔地而起”等词语。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品味作品中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词语,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 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并能联系生活经历感悟生命的勇气,树立信心。教学重、难点: 1、掌握基本的提炼关键词句的语文学习方法。并且学会借助情感变化线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在品味语言中感悟“花的勇气”。 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勇气”,并问学生:什么时候最需要勇气? 2、师小结:生活中,我们需要很多很多的勇气。这节课,我们跟随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一起来感受一种特殊的勇气。(补充课题“花的”,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由课题的*"引出阅读提示 为了方便阅读,把“阅读提示”梳理了一下,提出2个要求。 出示课件: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读出感情。并说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2、画出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学生带着这两个要求默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词语 (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3)根据提示,梳理文章脉络。 课件出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拨开草看到小花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花的勇气》公开课教学设计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是一篇有关生命主题的略读课文。本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富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及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进而增强语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他们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但学生们毕竟还是孩子,要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与点拨。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初步感受作者在这一事件中的心情变化,并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挖掘,领会作者的蕴意和语言的精妙。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生命的意味在于要勇敢面对风风雨雨,小结整个单元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配乐展示花的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看到了花的什么?(生:花的芬芳、花的美丽、花的壮观......)

同学们的语言真丰富啊,从大家的话语中,老师感觉到你们非常喜爱花。 是啊,花凭借着它的美丽吸引着无数的人,使得他们对花生出了诸多的赞美之情,我们的冯骥才老先生也非常喜爱花,他不但见识到了花的芬芳迷人,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发现了花的勇气。(板书:花的勇气)读题。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二、新课 (一)借助提示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第20课的旁边有一个“※”号,说明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它会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谁来读读? (读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在梳理问题时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带着哪个问题去思考呢?根据学生回答“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2.带着阅读提示的几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3.本文节选自冯骥才先生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聚焦作者心情,品解花语 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句子都给大家分享了,同学们读的真好!这些句子中哪些是反应作者心情的呢? 1.体会“失望” 出示句子:四月的维也纳真令我失望。大片大片的草地上,只是绿色连着绿色,见不到能让人眼前亮起来的明媚的小花。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我对驾车同行的小吕说:“四月的维也纳可真乏味!绿色到处泛滥,见不到花儿,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 (抓住“失望”“寂寞”“泛滥”,引导学生在读中品析。) 2.感受“惊喜” 出示句子:我用手拨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白的、黄的、紫的;纯洁、娇小、鲜亮;这么多、这么密、这么辽阔!它们比青草只矮几厘米,躲在草下边,好像只要一使劲儿,就会齐刷刷地冒出来……

花的勇气教学建议教学反思教学-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花的勇气教学建议教学反思教学|花的勇气教学反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花的勇气教学建议_教后感_课堂实录_案例_教学反思_课文_教学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花的勇气》教学建议 1.本文是略读课文,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提示语,让学生明确阅读要求。然后组织学生在自主读书,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2.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学时可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需要指出的是,课文在第二自然段写我扒开草后看见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之时,并没有明确表达自己的吃惊,教学时,应让学生结合对小花的描写,用心体会作者此时的情感。

3.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情感线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细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找出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反复品味,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探讨。 这篇课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耐人寻味,如没有花的绿地是寂寞的绿色到处泛滥我用手扒开草一看,原来青草下边藏着满满一层小花我想它们刚冒出来时肯定很壮观我看到的竟是一片花的原野此刻那些花儿一下子全冒了出来,顿时改天换地,整个世界铺满了全新的色彩。每一朵小花都傲然挺立,明亮夺目,神气十足。小小的花儿居然有如此的气魄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教学时,可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优美,领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以达到增强语感,积累语言之目的。 4.教学时应以读为主线,特别要注重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在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之后,要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全文,循着作者感情的变化,读出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使学生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 5.这是本组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教学本课后,可让学生结合本文及前面三篇课文,谈一谈自己对人生、对生命的再认识,使本组教材连贯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深化学生的感受,升华

一对一语文教案

一对一语文教案 (500字) 一.破折号的用法 1. 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例如:“亚洲大陆有世界上最高的山系――喜玛拉雅山,有目前地球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括号也表示解释说明,但是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是较重要的信息,要读出来的。而括号里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注释,没有它不影响句子的完整性,读时也不必连着正文念出来。 如;这就是我——一个小学生的心里话。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2. 表示话题的转变。例如:“我在珠海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每月三千多呢!――我能抽支烟吗?”破折号前是讲述自己情况, 后面突然转而询问对方别的事。

3. 表示话语的中断。例如:“‘班长他牺――’小马话没说完就大哭起来。”“他很大了,――(顿)并且他以为他母亲早就死了的。”前一例的破折号表示下面的话没说出来。后一例表示说了半句暂时中断,停顿了一下又接着说下去 4. 表示声音的延长。例如:“‘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5. 表示引出下文。例如:“小姑娘的相貌神态酷似她的母亲,我的心一颤。眼前又浮现出十年前我在槐树村生活的情景――”这种由破折号引出的下文常常是另起一段。 1王老师递给蔡琳一个大信封,信封正面是几个大字――差生档案。 2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3我,我――昨晚看电视,晚了,今天早上睡过了头。 4.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 5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呢?又藏在何处呢?

6、巴拉那河上有一条世界著名的大瀑布——赛特凯达斯大瀑布。瀑布上游建起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 7、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 8、我的鼻子不禁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9、“那怎么——” 10、我把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11,小狐狸也许在叫妈妈——妈妈——这小狐狸真可怜 破折号的用法最佳答案: 1.解释说明 2.表示递进 3.表示延长 4.表示转折 5.加强重点 6,解释说明 7.意思的递进 8.意思的转折9.表停顿。10.表转,11.表声音的延长

《海底世界》无生上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海海海海 海海海海海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 海海….. 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 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 让我们一起去游览那神奇的海底世界。观看视频 师朗诵:海海-- 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3/4海海海海海海140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3700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 二、赏读课文,读中体验。 ㈠学习“海底景色奇异”这部分。 师:是不是还想看呀!(是)老师和你们一样也是意犹未尽!那好,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品位书中的文字,相信那里的海底世界一定也会让你留连忘返的。 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124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 “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 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 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 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海 首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2自然段,你可以大声地朗读,也可以小声地读,还可以和同桌一起读,并且边读边想,你从哪些句子中可 以感受到海底景色奇异,并用波浪线把它勾画出来,找到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1、来,把你读书的收获,与全班同学共同分享。谁先发言? 奥,你找到了第一句,请你说说奇异在哪儿? 师:“波涛澎湃”是什么意思?你说。。。。。。 谁能读读这个词?请你读。。。。再读,你还可以读得更好一些。 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生齐读) 师:那我们一起去看看那波涛澎湃的景象!(播放课件)瞧,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依然很(宁静)。这景色的确够奇异的!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一下这奇异的景色。(海底很宁静,再读) 师:你们读得都很好,都让我感受到了海底那奇异的景色! 那这样的世界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你怎么知道的?请你说。。。。。你是怎么听到的?(用水中听音器)如果不用水中听音器,能听到吗?(不能)为什么? 师:海里的这些小动物们在窃窃私语说些什么,想些什么呢?你们同桌两个同学就像蜜蜂、小鸟一样凑在一起“窃窃私语”吧! (同桌在一起窃窃私语) 师:刚才老师俯下身子,努力地想听清你们在说些什么,可是我并没有听清。你们刚才这样子聚在一起小声的说,不让别人听见就是窃窃私语。海底的动物们呀就和你们一样,也经常这样窃窃私语。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它们都发出了哪些声音? (播放课件)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反复品味写得好的词语,在感悟的基础上讨论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突破方法: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出言中之意,悟出言中之理。 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突破方法:圈点批画作者感情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思考作者感情变化的原因。[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揭示勇气: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叫《花的勇气》(板书课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种花的神韵。 二、检查预习 1、出示词语 泛滥厘米齐刷刷气魄遗憾傲然挺立抨然一震 (1)齐读; ①指名读

②同学之间互读互评。 三、自学尝试与反馈探究 1、自由快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时间地点谁发现? 感受?) 2、班上汇报交流。 3找出文中直接写作者感受到花的勇气的句子 ⑴、出示: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师: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没有) ⑵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 出示: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时,感到(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 ), 生反馈师板书:失望——吃惊——遗憾——惊奇——震撼 ①认真读第一自然段,哪句话写作者失望的原因,当时他怎么说?(同坐交流,回 答) (师板书:无花) ②找到怎样的小花让作者吃惊呢?(找——读——说) 师板书:寻花 ③作者看到草丛下的花为什么和会感到遗憾?(板书:盼花) ④又从哪里感到作者的惊奇?(交流反馈,师板书:见花) (3)这时作者“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齐读这句,作者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读、找、说) 这就让作者感受到了花的勇气。(板书:感受)这也是生命的勇气(板书:生命) (4)感悟生命的意味。 ①默读第8自然段,谈谈对最后一句的理解。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说说你受到的启发。 ③教师小结:小小的野花不在风和日暖、气体宜人的时候盛开,却偏要在冷风冷雨中

无生课堂教学设计

无生课堂教学设计 凤岗小学许燕 各位评委,同仁们: 大家好!我是来自壬田凤岗小学的许燕,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人教版PEP四年级英语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 !partA Let’s learn,Let’s play.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5个有关食品的单词:beef, chicken, noodles, soup, vegetables。复习巩固5个已学食品单词:rice, fish, juice, milk, bread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 some …这两个基本句型。 2.能力目标: ?通过对以上知识的掌握,学生能听懂关于食物的对话和录音,能够和同伴展开对话,了解和传递信息。 3.情感目标: 通过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听、说、读、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树立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听、说、认读5个有关食品的单词:beef, chicken, noodles, soup, vegetables;复习巩固5个已学食品单词:rice, fish, juice, milk, bread,以及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和I’d like some …这两个基本句型,初步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2.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vegetables和noodles这两个单词的读音的教学,以及区分kitchen与chicken的读音。 教法与学法 1.教法: ?直观演示法、愉快教学、评价激励法相结合。 ?注重于趣味教学,创设情景,利用游戏鼓励学生多开口。 2.学法: ?小组活动学习法。例如:pair work/ group work等。 教学过程: Step1 Warming up: 1, 首先课件出示餐厅图 T: Today , we’ll go to the restaurant . Look,this is Zoom’s restaurant. The boss Zoom said, today he will give everyone 10 yuan meal coupon, good students can get the other free meal coupons. Do you want to get them? Come on!(出示面额不同的免费餐劵)T:Now Let’s go have a look ! Wow , so many people! Look, Miss White, Mike ,Wu Yifan,Sharh,they are in the restaurant, too.(放他们点餐的录音) T:Oh, They are ordering . Let’s have a look, what’s food they order. 2,Free talk 课件出示Miss White点餐图

一对一课程介绍模板教学提纲

一对一课程介绍模板

课程介绍: 初一数学是承接小学和中考的过渡时期。 重点学习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线段与角等知识点; 掌握相关概念性质、定理运用、计算公式及法则; 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发散思维的运用,掌握常规解题方法及技巧。 授课周期: 课程时间灵活,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上课时间。周期可结合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亟待解决的问题轻重缓急、教师的建议等其他因素,进行安排调整,力求在最有效的时间内,实现成绩的最大幅度提升。 适合对象: 【初一年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疏通;成绩亟待突破提升;查漏补缺前后衔接;高分冲刺优中拔优;掌握良好学习方法。 教学特色: ·1对1教学个性化方案 根据学生的需求、学习现状和目标,组合知识模块,挑选难度合适的题目,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及讲义,执行一个学生,一套教学方案,对症下药,击破瓶颈。 ·时间地点自由灵活 随报随上,上课时间自由灵活。六十多家分校区遍布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上课时间及地点。学无涯,乐随行。随时随地给您最好的辅导服务。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解决了学生因赶不上学校学习进度丧失学习积极性的问题;一对一教学,给学生定制属于自己的学习计划,迅速提升成绩;突出学生的主体、个体地位,将学习进程细化到学生学习成长的每一个细节。 师资配备: 专业教师一名——为学生制定个性化学习方案、引导学生完成学科补习。(注:学生可自己挑选喜欢的老师,或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京翰老师推荐); 专职班主任一名——负责监督学生学习情况、进程,以及学习效果的监测;负责学生课程的安排协调及临时性问题的解决。 初二数学 课程介绍: 初二数学内容较抽象,重点培养学生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掌握一次函数、整式、因式分解、全等三角形等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 提高选择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方面的快速答题能力; 分析难点、考点,巩固加深基础知识; 做好知识衔接,承前启后,避免学生知识脉络出现断裂。

花的勇气公开课教学设计

花的勇气公开课教学设 计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花的勇气》是一篇有关生命主题的略读。本文细致而又生动地描写了作者在维也纳寻花的经过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构思精巧别致,以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富情于景,情理交融,耐人寻味。语言生动、优美、流畅、值得细细咀嚼品味。引导学生体会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气魄,领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及通过对语言的感受,领悟,不断吸收和积累语言,进而增强语感,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情分析: 四年级是小学生中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桥梁。本班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形成了较为稳定的阅读习惯,他们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自读自悟,以读促悟,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感悟生命的真谛,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但学生们毕竟还是孩子,要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与点拨。 教学目标: 1、根据学习提示,自学课文,初知课文大意。 2、联系上下文初步感受作者在这一事件中的心情变化,并通过对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挖掘,领会作者的蕴意和语言的精妙。 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生命的意味在于要勇敢面对风风雨雨,小结整个单元的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本的研读,体会作者由物及情的变化,并能升华自己的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多媒体配乐展示花的图片)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看到了花的什么?(生:花的芬芳、花的美丽、花的壮观......) 同学们的语言真丰富啊,从大家的话语中,老师感觉到你们非常喜爱花。 是啊,花凭借着它的美丽吸引着无数的人,使得他们对花生出了诸多的赞美之情,我们的冯骥才老先生也非常喜爱花,他不但见识到了花的芬芳迷人,更令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发现了花的勇气。(板书:花的勇气)读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二、新课 (一)借助提示??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第20课的旁边有一个“※”号,说明这是一篇——(生:略读课文),那么,首先让我们看看课文的阅读提示,看看它会对我们提出什么要求,谁来读读? (读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在梳理问题时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时带着哪个问题去思考呢?根据学生回答“失望、遗憾、惊奇、怦然一震”。) 2.带着阅读提示的几个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3.本文节选自冯骥才先生的《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同学们能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畅谈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聚焦作者心情,品解花语

辅导机构一对一教案模板 高三复习复数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讲义 学生签字:日期: 教学内容 1.复数的有关概念 (1)复数的概念:形如a+b i(a,b∈R)的数叫复数,其中a,b分别是它的实部和虚部.若b=0,则a+b i为实数,若b≠0,则a+b i为虚数,若a=0且b≠0,则a+b i为纯虚数. (2)复数相等:a+b i=c+d i?a=c,b=d(a,b,c,d∈R). (3)共轭复数:a+b i与c+d i共轭?a=c,b=-d(a,b,c,d∈R). (4)复数的模:向量OZ → 的模r叫做复数z=a+b i的模,即|z|=|a+b i|=a2+b2. 2.复数的几何意义 3.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1)运算法则:设z1=a+b i,z2=c+d i,a,b,c,d∈R. z1±z2=(a+b i)±(c+d i)=(a±c)+(b±d)i. z1·z2=(a+b i)(c+d i)=(ac-bd)+(bc+ad)i. z1 z2= a+b i c+d i = ac+bd c2+d2 + bc-ad c2+d2 i(c+d i≠0). (2)几何意义:复数加减法可按向量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法则进行. 如图4-4-1所示给出的平行四边形OZ1ZZ2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复数加减法的几何意义,即OZ → =OZ1 → +OZ2 → ,Z1Z2 → =OZ2 →讲义编号:年级:高三课时数: 学员姓名:辅导科目:数学学科教师: 授课课题 教学目标 授课日期及时段 知识梳理

-OZ 1→. 图4-4-1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复数z =a +b i(a ,b ∈R )中,虚部为b i.( ) (2)复数中有相等复数的概念,因此复数可以比较大小.( ) (3)实轴上的点表示实数,虚轴上的点都表示纯虚数.( ) (4)复数的模实质上就是复平面内复数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也就是复数对应的向量的模. ( )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编)如图4-4-2,在复平面内,点A 表示复数z ,则图中表示z 的共轭复数的点是( ) 图4-4-2 A .A B. B C .C D.D B [共轭复数对应的点关于实轴对称.] 3.(2016·四川高考)设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1+i)2=( ) A .0 B.2 C.2i D.2+2i C [(1+i)2=1+2i +i 2=2i.] 4.(2016·北京高考)复数1+2i 2-i =( ) A .i B.1+i C .-i D.1-i A [法一:1+2i 2-i =(1+2i )(2+i )(2-i )(2+i )=5i 5=i. 法二:1+2i 2-i =i (1+2i )i (2-i )=i (1+2i )2i +1=i.] 5.复数i(1+i)的实部为________. -1 [i(1+i)=-1+i ,所以实部为-1.

花的勇气教案

20*花的勇气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深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到处是绿色,到处是鸟语花香。而娇艳的花朵,无疑是春天里绚丽多姿的一笔。它用缤纷的色彩,娇弱的身姿,清幽的气息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中怒放的小花时,又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质疑。 2、交流反馈 3、指名读课文。说一说: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投影出示,请学生完成下面的填空。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草时,感到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a.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仔细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傍边。 b.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句子、词语反复品味,想一想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就某些地方展开评议,各抒自见。 五、感情朗读,交流感悟 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读出声、读出形、读出情。 2.读了这篇课文,你对生命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悟?结合前面的几篇课文,大胆地谈一谈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无生上课 教案 20分钟

春学期优质课评比 教 学 设 计 单位:凤凰中学学科:初中地理姓名:

义务教育教科书星球地图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第4节 《澳大利亚》【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澳大利亚地理位置。 2.理解古老大陆的含义。 3. 掌握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环境。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 2.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地理各要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2.通过学习本节课树立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澳大利亚独特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 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气候、河流。 (难点确立依据:考察学生的综合分析地理各要素的能力,学会之前还未系统训练,地理思维还有待提高,对学生是一种挑战。)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读图分析法。 【授课安排】 无生上课时间20分钟,选取本节前三个知识点,组合成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课时】(20分钟)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从旅游为切入口,带领学生进入今天学习主题——澳大利亚。 介绍澳大利亚的国徽——是由两种动物构成。袋鼠和鸸鹋是澳大利亚独特的动物,最具有代表性。学生在老师的 带领下,进入 本节课。开动 脑筋,和老师 进行互动。 学生最喜欢从 轻松愉快的氛 围中开始知识 的学习。旅游 是有趣的,在 旅游中,学知 识,形式新颖, 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位置】 让学生回忆,如何描述一个地方或 国家的位置? 让学生看书本,参照地图,自己尝 试进行总结归纳澳大利亚的位置。学生积极思考 回忆,参照之 前学习的亚 洲,回答出: 半球位置,经 纬度位置,海 陆位置。 学生主动回忆 旧知。加强学 生知识迁移的 能力。 【知识点二:古老的大陆】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提出问题,为什么把澳大利亚称为古老的大陆?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生朗读课 文,小组间进 行学习探讨, 思考问题。 锻炼学生归纳 总结知识的能 力。让学生大 胆站起来,训 练地理语言表 述能力。 【知识点三:自然环境】 1.带领学生读地形图,分析澳大利亚的三部分地形——东部、中部、西部。 2.启发学生读图分析澳大利亚主要的气候及其特点。 3.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总结:澳大利亚的河流及其特点。学生在老师的 带领下,认真 思考澳大利亚 自然环境,期 中地形、气候、 河流。 学生在这一过 程,训练提高 自己的读图分 析能力,提升 地理学习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