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选读@世界货币

合集下载

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作业作业《(资本论)选读》

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作业作业《(资本论)选读》

《(资本论)选读》一、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答:①劳动的二重性的含义:即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具体劳动表明怎样劳动和什么劳动的问题;抽象劳动表明劳动量的大小或劳动时间的长短问题。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的意义:一是劳动二重性学说论证了为什么不同具体形式的劳动在量上相互比较,回答了什么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坚定的科学基础上。

成功地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难题。

二是劳动二重性理论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是劳动二重性理论为解决政治经济学一系列的基本问题奠定了基础。

如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

二、什么是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1、货币的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职能:(1)价值尺度——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商品的价格同商品的价值成正比,同货币的价值成反比);{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时,它只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货币价值的一般尺度:在质的方面相等,在量的方面可以相互比较一种商品虽没有价值,但可以在形式上有价格:良心名誉(2)流通手段——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3)储藏手段;(4)支付手段——货币在商品赊购、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用以清付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5)世界货币——即货币越出国界,在世界市场上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三、什么是货币流通及其规律?掌握货币流通规律有何现实主义?答:货币流通规律—货币流通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现实主义(个人论述)四、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是什么?答:劳动力商品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使用价值的特殊上 同时在价值上也有其特殊性。

《资本论》第一卷 第二章 货币的职能

《资本论》第一卷 第二章 货币的职能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章货币的职能货币的本质是普遍等价物,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进行交换,表现出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货币有六大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一、价值尺度“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金和银在自然界早已存在,它最初是作为一种商品出现,并非一般等价物,但当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是,由于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质地均匀等优势,才固定充当了一般等价物。

如今的纸币、、支付宝、银行卡里面的电子货币的体积更小、更便于携带、价值无上限等优势逐渐替代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

商品不需要钱来交流。

相反,由于一切作为价值的商品都是人类劳动的物化,都可以自行流通,所以一切商品都可以共用一个商品来计算自己的价值,货币就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也就是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

被抓到吃霸王餐没钱买单的人,一般都是被店主拉进来洗碗,靠劳动弥补餐费。

这时候劳动力就以商品的形式与商家进行交易,以换取餐桌上的美味。

劳动力既是一种商品,也是一种普遍等价物。

很多人想到路边的豪车房:我需要工作多少年,刷碗搬砖才能买得起,不自觉地把劳动力以商品的形式换成其他商品,劳动力才能造出来。

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把货币看成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让各自各样的商品变成价格。

商品用金(纸币)来股价有一个前提:在一定时间内生产一定量的金(纸币)要耗费一定的劳动量。

这与其他任何商品的价值由一定时间内花费的劳动力一样,都是人类劳动的社会化身。

用商品的流通公式表示:“甲劳动力产生的商品——货币——乙劳动力产生的商品”甲和乙发生交换,货币作为媒介,货币的增多和减少也会同时带动甲和乙商品价格的增加和减少。

在民国时期,随着解放战争开始,老蒋为了增加战场的补给,狂发金圆券,造成市面上所有商品价格的疯涨,在甲和乙劳动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一般等价物的增加会使其增发者在第一波收割甲乙两人的劳动产品,以极低的价格同时购买双方的劳动产品,可商品会被消费掉,货币则会继续呆在市场流通,最后的结果是带动甲乙双方商品价格的同时上涨,最后是整个社会的物价上涨。

《资本论》导读 第二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马工程教材PPT)

《资本论》导读 第二章 货币转化为资本(马工程教材PPT)

第二节 总公式的矛盾
第三,流通以外的生产过程也没有剩余价值的产生。
“商品占有者能够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但是不能创造自行增 殖的价值。他能够通过新的劳动给原有价值添加新价值,从而使商 品的价值增大,例如把皮子制成皮靴就是这样。这时,同一个材料 由于包含了更大的劳动量,也就有了更大的价值。因此,皮靴的价 值大于皮子的价值,但是皮子的价值仍然和从前一样。它没有增殖, 没有在制作皮靴时添加剩余价值。可见,商品生产者在流通领域以 外,也就是不同其他商品占有者接触,就不能使价值增殖,从而使 货币或商品转化为资本。”
由于每一个新资本总是首先作为货币出现在市场上, 通过一定的流通过程才转化为资本,因此,马克思对资 本的分析首先从这个流通过程开始。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 二、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的比较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首先只
是在于它们具有不同的流通形式。” 货币的流通形式:W-G-W 资本的流通形式:G-W-G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马克思揭示了G-W-G的本质特征:
1.从运动目的看:货币循环的最终目的是消费,是满 足需要,是获取使用价值;资本循环是交换价值本身。
2.从运动承载的内容看:资本循环最终的内容是最后 从流通中取出的货币多于起初投入流通的货币。
“因此,这个过程的完整形式是G-W-G'。其中的G'=G+△G,, 即等于原预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值额。”“我把这个增值额或超过原 价值的余额叫做剩余价值。可见,原预付价值不仅在流通中保存下 来,而且在流通中改变了自己的价值量,加上了一个剩余价值,或 者说增殖了。正是这种运动使价值转化为资本。”
第一节 资本的总公式
3.从运动的限度看:商品流通是为买而卖,目的是占 有使用价值,满足消费的需要,因此,它是有限度的; 相反,资本流通是为卖而买,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增 殖,这种运动“开端和终结是一样的,都是货币,都是交 换价值,单是由于这一点,这种运动就已经是没有止境 的了”。

资本论选读讲义(全)

资本论选读讲义(全)

经济学的功用配置资源而非获取资源基于人群而非基于个人基于多次选择而非单次选择经济现象远远不是社会的全部,不要试图用经济学理论解释每一个社会现象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与自然科学比较,自然科学可进行重复实验,一般可精确量化自然科学中也有可控性不强的学科如天文学经济学在不可控、无法重复的前提下又是以追求最优和均衡为特征的●与管理学的比较类似于物理学(理科)与建筑学(工科)的关系实证方法●更符合“科学”特性可证伪性假设与简化逻辑一致性经验一致性规范方法《资本论》的结构及授课思路●一个起点:商品一个基础:劳动价值论一条主线:剩余价值论三个过程:●资本的生产过程●货币理论比较(替代价值率的争辩)●资本的流通过程●经济增长与波动理论比较(古典、马克思、新古典及前沿)●剩余价值理论的补充(产权、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等价交换的矛盾及其解释)●资本生产的总过程●各种成本理论比较(剩余价值的分割)第二章货币理论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基础:劳动价值论●价值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体现,商品之间按照其所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进行交换●马克思货币理论的实质:商品货币理论●某一个特定的商品之所以能够充当交换媒介并实现其它的货币职能,恰恰因为它们是商品,因为它们本身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产物●不考虑短期波动,总价格水平长期内取决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黄金开采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之间的比例(如果黄金是货币商品)●纸币是一种代表一定量货币商品的货币符号,政府可以任意发行纸币,但更改不了商品之间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比例;所以在劳动时间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超发货币会导致总价格水平上升,但其它商品之间的交换比例不变。

(注意:马克思的纸币公式与货币数量论的公式外形极其相似,但不能认为马克思是货币数量论的倡导者,因为马克思根本不认为纸币发行量会影响相对价格水平、会影响经济增长动力)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货币理论的研究目的:证明流通领域产生不了剩余价值●G——W——G‘: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完全竞争资本主义的等价交换条件下,物物交换不能产生剩余,而货币参与的交换也无法产生剩余。

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感[精选五篇]

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感[精选五篇]

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感[精选五篇]第一篇: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感读《资本论之商品与货币》有感马克思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也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最具有代表性的著作之一。

它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从事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和艰苦科学研究的结晶。

作为一个学经济专业的学生,资本论对我专业知识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

《资本论》第一卷包括七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篇,研究对象是商品和货币,其核心理论是劳动价值的理论。

商品和货币经济关系的分析为研究资本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历史前提。

《商品和货币》这一章,是在抽样理论形式上研究商品的属性,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及其矛盾,而着重分析价值;同时结合商品的内在矛盾,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解释在商品和货币的物的外壳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本篇的基本理论分为商品理论和货币理论。

在对商品理论的分析中,马克思首先给出商品的两个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在商品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分析商品范畴;其次提出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商品两个因素额决定提供科学依据;接着分析价值形式的发展过程,从商品内在矛盾的运动中导出货币的起源和本质;最后揭示商品拜物教的秘密,阐释研究商品价值理论的意义在于揭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揭示生产关系。

在高中时候就了解过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区别的联系,读完这一章对这两个因素有了更深的理解。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

它决定于商品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

因此,商品体本身,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

使用价值只在使用和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物的社会形势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但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

而商品的价值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结晶,是作为这些物所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

商品的这两个属性对立统一于商品之中,二者缺一个就不能称其为商品;但对于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而言,二者又是对立的,即二者不可兼得。

(完整word版)《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完整word版)《资本论》选读_试题合集(附答案)_练习题

《〈资本论〉选读》题型及答案第一部分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商品2.使用价值3.交换价值4.抽象劳动5.价值实体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7.价值形式8.相对价值形式9.等价形式 10.一般等价物 11.交换过程的矛盾 12.价值尺度 13.商品的形态变化 14.货币流通量的规律 15.人格的物化 16.物的人格化 17.商品拜物教 18.私人劳动的两重社会性 19.劳动力商品 20.不变资本 21.可变资本 22.剩余价值率 23.绝对剩余价值24.超额剩余价值 25.相对剩余价值 26.大规模协作 27.生产劳动 28.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29.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 30.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 31.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32.资本主义积累规律 33.资本积累34.资本积聚 35.资本集中 36.资本的技术构成 37.资本的价值构成 38.资本的有机构成 39.相对过剩人口 40.原始积累二、选择题1.《资本论》的研究对象:CA.资本主义生产力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B.一般社会生产关系C.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D.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2.《资本论》的目的是AA.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B.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C.揭示市场经济运动的一般规律D.揭示物质资料生产的一般规律3.《资本论》科学抽象法的思维行程是AA.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上升到抽象D.从抽象上升到具体,再由具体上升到抽象4.《资本论》体系的叙述方法是BA.从具体到抽象B.从抽象上升到具体C.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上升到具体D.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上升到抽象5.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说,经济的细胞形式是AA.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B.商品的资本形式C.商品的货币形式D.剩余劳动的价值形式6.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应当从BA.分析劳动力的买卖开始B.分析商品开始C.分析劳动过程开始D.分析剩余价值开始7.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只有在使用或消费中才成为现实C.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有质和量的规定D.使用价值是全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8.价值承担者指的是AA.商品的使用价值 B货币 C抽象一般劳动 D价格9.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AA.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B.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须的劳动时间C.补偿旧价值的劳动时间D.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10.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B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D.关系不确定11.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各种具体有用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B.各种性质不同的具体劳动表现着社会分工C.各种具体劳动与社会形式、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D.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即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12.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抽象劳动是撇开各种具体形态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B.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单位的C.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D.抽象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13.在相同的时间内,复杂劳动所以能创造更多的价值是因为AA.复杂劳动是简单劳动的倍数B.复杂劳动有更高的生产率C.复杂劳动的需求大于简单劳动D.复杂劳动的耗费低于平均劳动耗费14.x量商品A=y量商品B是 AA.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15.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等价形式的发展程度是同相对价值形式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的B.等价形式的发展只是相对价值形式发展的表现和结果C.价值形式发展到什么程度,它的两极即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对立也就发展到什么程度D.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必须具有商品世界的统一的从而是一般的相对价值形式16.理解货币形式的困难,无非是理解AA.一般等价形式的困难B.扩大的价值形式的困难C.简单的价值形式的困难D.一般相对价值形式的困难17.商品的拜物教性质是指AA.商品经济关系的颠倒反映B.一种宗教C.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D.一种社会意识18.法权关系的内容是由AA.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B.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决定的C.交易双方共同的意志行为决定的D.契约形式决定的1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CA.货币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B.货币把商品价值表现为同名的量C.货币的出现才使商品可以通约D.货币没有价格20.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是 BA.货币B.劳动时间C.抽象一般劳动D.交换价值21.商品流通公式是BA.GG'-- D.WG-W'-- C.GG-W- B.WWGW-22.商品价格由DA.供求关系决定B.商品自身的效用决定C.商品价值决定D.商品价值决定但受供求关系的影响23.马克思用“一起抓住,一起绞死”来比喻如下哪种现象A.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超过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社会为生产某类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是A.商品B.生产设备C.劳动力商品D.货币25.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的总公式是A.G W G '--B.G G '-C.W G W --D.W G W ''--'26.就商品流通的物质内容而言,交换A.使双方都能获得利益B.使双方都不能获得利益C.使买方获得利益,而使卖方受到损失D.使卖方获得利益27.货币所以能够执行资本职能是因为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B.生产资料是商品C.劳动力成为商品D.货币是资本的最初形态28.雇佣工人出卖的是A.劳动B.劳动时间C.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D.劳动力在一定时间内的所有权29.劳动力的买者与卖者之间是一种A.自由、平等的法权关系B.以自己的自由意志为基础的交换关系C.实际上的强制关系D.互利、互惠关系30.必要劳动时间是A.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B.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劳动时间C.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时间D.补偿预付资本价值的劳动时31.绝对剩余价值是通过A.压低工人工资得到的B.提高劳动强度得到的C.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得到的D.延长工作日得到的32.商品生产过程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C.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D.旧价值转移过程与新价值创造过程的统一3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B.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C.旧价值的转移过程与新价值的创造过程D.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34.马克思把资本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根据是A.资本周转的不同方式B.资本形态变化的特点C.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D.资本损耗的不同方式35.反映资本剥削程度的精确公式是 A. m v B.v m C.)v c m + D.()v v m +36.相对剩余价值与劳动生产率A.无关B.不存在确定性关系C.成正比D.成反比37.生产商品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A.商品的绝对价值本身B.商品的社会使用价值C.生产商品所预付的价值的补偿D.商品所包含的、在出售时实现的剩余价值38.资本主义通过发展劳动生产力来节约劳动的目的A.只是为了缩短工作日B.是为了延长工作日C.只是为了延长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D.只是为了缩短生产一定量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39.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绝对剩余价值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B.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法同时也是生产绝对剩余价值的方法C.相对剩余价值以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超过必要劳动时间为前提,所以说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的D.相对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40.工资是A.劳动的价值B.劳动的价格C.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D.劳动力的价格或价值的转化形式41.在劳动过程之外,工人的个人消费A.表明工人可以独立于资本而存在B.与资本的生产和再生产无关C.是满足工人个人需要的行为D.仍然是资本生产和再生产的一个要素42.把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再生产过程来考察,它就是A.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B.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C.三种职能形态的统一D.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43.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变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A.丝毫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B.否定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改变了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违反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44.资本主义占有方式A.违反了价值规律B.触犯了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C.没有触犯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所有权D.否定了商品生产和一般规律45.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再生产A.违反了价值规律B.取消了价值规律存在的基础C.与价值规律相矛盾D.没有违反价值规律46.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A.已经被剩余价值规律所取代于B.仍然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C.不再对生产和流通起调节作用D.只对流通过程起调节作用47.资本积累的直接动机是A.剩余价值B.社会进步C.增加就业D.提高资本有机构成48.相对过剩人口是A.资本积累的产物B.工资提高的产物C.工资降低的产物D.工人人口绝对增长的产物49.“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中的“个人所有制”指的是A.劳动者个体所有制B.股份制C.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所有制D.个体私有制50.资本是A.一定量的货币B.各种机器设备C.一种社会生产关系D.各种投资品四、简述1.如何理解《资本论》的方法?2.举例说明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资本论》中的运用。

资本论选读第二章货币理论关键内容概要

资本论选读第二章货币理论关键内容概要
保’。因此,货币的交换价值或购买力的逻辑根源,就是这种 商品的交换价值或购买力”(Schumpeter, 1954.p.288) 如是,纸币又怎么成为货币的?
内容概要
货币现象 《战俘营的经济组织》选读 货币的基本概念 货币理论的比较
雷德福德:战俘营的经济组织
雷德福德(R.A.Radford) ,英国军官,曾参加二战。 1943年被纳粹俘虏,并被关入战俘营。1945年获释,回 到英国后撰写了本文,对战俘营中的经济活动作了生动的 描述。
资本论选读 第二章 货币理论关键内容概要
货币现象 《战俘营的经济组织》选读 货币的基本概念 货币理论的比较
问题
惟有“法定纸币”才是货币吗?
战乱时代有没有货币? 太平洋群岛的原始居民有没有货币? 监狱里的有没有货币?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货币?
它本身必须有价值吗? “货币在逻辑上必须由某种商品构成,或由某种商品‘予以担
下图中的CF即是:F点均分线段AE,C、F两点的效用相同, 表示如果小张有一份稳定收入为1600元的工作,他同样可 以获得14单位的效用。作为风险规避者,小张愿意为了收 入的确定性而放弃400元。
内容概要
货币现象 《战俘营的经济组织》选读 货币的基本概念(出自曼昆《宏观经济学》) 货币理论的比较
推论:灵活价格—工资(成本)假定
结论:市场结清(均衡)(S=D),E点
①供>求P1↓→P0
②供<求P2↑→P0
市场均衡
过剩或不足只是暂时现象,市场机制能自动调整。
古典学派的推论
货币超发改变相对价格、带来资源配置的扭曲,影响产出 结构,从而损害经济增长
“货币中性”理论——长期看,经济增长来自要素投入与 技术进步,货币只是改变价格总水平

《资本论》导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马工程教材PPT)

《资本论》导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马工程教材PPT)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虽然价格作为商品价值量的指数,是商品同货币的交 换比例的指数,但不能由此反过来说,商品同货币的交 换比例指数必然是商品价值量的指数。
“价格和价值量之间的量的不一致的可能性,或者价 格偏离价值量的可能性,已经包含在价格形式本身中。 但这并不是这种形式的缺点,相反地,却使这种形式成 为这样一种生产方式的适当形式,在这种生产方式下, 规则能作为没有规则性的盲目起作用的平均数规律来为 自己开辟道路。”
关于《资本论》的第一卷
• 《资本论》第一卷系统地阐述了商品价值、剩余价值生 产、资本积累等理论,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 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 生产方式的历史性及资本主义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的历史发展趋势。
《资本论》选读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关于第一章
• 在本章,马克思通过系统地分析商品的使用价值、交换 价值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抽 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及其关系,商品生产中的私人劳动与 社会劳动的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与货币的起源及职能, 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等等,揭示了商品生产的 本质,阐明了商品生产的一般原理,为进一步研究货币 转化为资本以及剩余价值的生产奠定了理论基础。
“货币拜物教的谜就是商品拜物教的谜,只不过变得 明显了,耀眼了。”
பைடு நூலகம்
叁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第三节 货币或商品流通
• 一、价值尺度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出
来,使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同名的货币量,从而 使它们在质上相同,在量上可以互相比较。
“商品的价格或货币形式,同商品的价值形式本身一 样,是一种与商品的可以捉摸的实在的物体形式不同的, 因而只是观念的或想象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货币
货币一越出国内流通领域,便失去了在这一领域内获得的价格标准、铸币、辅币和价值符号等地方形式,又恢复原来的贵金属块的形式。

在世界贸易中,商品普遍地展开自己的价值。

因此,在这里,商品独立的价值形态,也作为世界货币与商品相对立。

只有在世界市场上,货币才充分地作为这样一种商品执行职能,这种商品的自然形式同时就是抽象人类劳动的直接的社会实现形式。

货币的存在方式与货币的概念相适合了。

(166)
在国内流通领域内,只能有一种商品充当价值尺度,从而充当货币。

在世界市场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双重价值尺度,即金和银。

①(166-167)
世界货币作为一般支付手段、一般购买手段和一般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执行职能。

它的最主要的职能,是作为支付手段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由此产生重商主义体系的口号——贸易差额!②金银充当国际购买手段,主要是在各国间通常的物质变换的平衡突然遭到破坏的时候。

最后,它们充当财富的绝对社会化身是在这样的场合:不是要买或是要支付,而是要把财富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同时。

商品市场的行情或者要达到的目的本身,不容许这种转移以商品形式实现。

③(167-168)
每个国家,为了国内流通,需要有准备金,为了世界市场的流通,也需要有准备金。

因此,货币贮藏的职能,一部分来源于货币作为国内流通手段和国内支付手段的职能,一部分
①因此,法律规定国家银行只能贮藏那种在国内执行货币职能的贵金属,是荒唐的。

例如,英格兰银行自己
制造的那些“可爱的麻烦”,是众所周知的。

关于金银相对价值发生变动的几个大的历史时代,见卡尔·马
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136页及以下几页。

第2版补注:罗伯特·皮尔爵士在他的1844年的银行法中,
力图摆脱这种困境,办法是允许英格兰银行发行以银块作为准备金的银行券,但银储备不能超过金储备的,同时,银的价值按照它在伦教市场上的市场价格(以金计算的)来估价。

银的相对价值剧烈变动的时代。

(第4版注:现在我们又处在金银的相对价值剧烈变动的时代。

大约25年以前,金银的比价=:。


在大约=22:1。

而与金相比,银的价值还在继续跌落。

这实质上是这两种金属的开采方法发生变革的结果。

从前,金几乎完全是从淘洗含金的冲积层即含金岩石的风化物中获得的:现在,这种方法已经不够用了,
让位于开采含金石英矿脉的方法,后一种方法虽然古人早已知道(狄奥多鲁斯《史学丛书》第3卷第12-14章),但过去一直居于第二位。

另一方面,不仅美国落基山脉的西部发现厂新的大银矿,而且还铺设铁路来
开发这个银矿和墨西哥银矿,这就有可能运去新式机器和燃料,从而以较低的费用大规模地开采银矿。

但是,这两种金属在矿脉中的存在方式是大不相同的。

金大都天然是纯的,但是它混杂在石英中,数量极少,
因此必须把整批矿石粉碎,而后淘金,或用水银提取金。

从100万克石英中。

往往只能采到1-3克金,难
得采1-3克金。

银很少天然是纯的,但它存在于比较容易从矿脉中开采的特殊的矿石中,这些矿石通常含
银40-90%;或者它也少量地混在某些本身值得开采的矿石如铜、铅等等中。

从这里已经可以看出,采金所
耗费的劳动增多了。

而采银所耗费的劳动却大大减少了,所以银的价值降低是不言而喻的。

假如银的价格
现在不是用人为的办法维持在一定的水平上,那么银的价值降低一定会表现为价格的更大的跌落。

目前美
洲银矿还只开采了很少一部分,因此完全可以项料,银的价值在长时期内还会继续降低。

此外,用于制造
日用品和奢侈品的银相对地减少,银制品为镀银品和铝制品等等所代替,这也必然会促使银的价值降低。

因此可以断定,复本位制想靠强制的国际行市来把银的价值比例提高到从前的:是一种空想。

无宁说,银在世界市场上将越来越失去它的货币属性。

——弗·恩·)
②重商主义体系把通过金银来结算贸易顺差当作世界贸易的目的,而重商主义体系的反对者又完全误解了
世界货币的职能。

我在评论李嘉图时曾详细说明,对贵金属的国际运动的错误理解,不过是反映了对调节
流通手段量的规律的错误理解。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9年柏林版第150页及以下几页。

)他的错误教条是:“除了由于流通手段过剩以外,决不会有贸易逆差……铸币的输出是由它的价值低引起的,这不是贸易
逆差的结果,而是它的原因。

”这个教条我们在巴尔本那里已经见过:“贸易差额,如果它存在的话,不是
货币从一国输出的原因。

相反地,货币输出是由各国的贵金属价值之间的差别引起的。

”(尼·巴尔本《新币
轻铸论。

答洛克先生关于提高货币价值的意见》第59页)麦克库洛赫在《政治经济学文献。

各科分类书目》(1845年伦敦版)中,称赞巴尔本的这种先见之明,但十分机智地避而不谈“通货原理”的荒谬前提在巴
尔本那里所表现的素朴形式。

这篇书目没有批判性,甚至是不正直的,这种情况在他叙述货币理论史的几
章中达到了顶点,因为在这里,麦克库洛赫向奥弗斯顿勋爵(前银行家劳埃德)大献殷勤,把他捧为“银
行界公认的领袖”。

③例如,在提供外援,为进行战争或为恢复银行现金支付而举债等等情况下,价值正是需要货币形式。

来源于货币作为世界货币的职能。

①在后一种职能上,始终需要实在的货币商品,真实的金和银。

因此,詹姆斯·斯图亚特为了把金银和它们的仅仅是地方的代表区别开来,就明确地把金银说成是世界货币。

(168-169)
金银的流动是二重的。

一方面,金银从产地分散到整个世界市场,在那里,在不同程度上为不同国家的流通领域所吸收,以便进入国内流通渠道、补偿磨损了的金银铸币,供给奢侈品的材料,并且凝固为贮藏货币。

②这第一种运动是以实现在商品上的本国劳动和实现在贵金属上的金银出产国的劳动之间的直接交换为中介的。

另一方面,金银又不断往返于不同国家的流通领域之间,这是一个随着汇率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运动。

③(169)资产阶级生产发达的国家把大量集中在银行准备库内的贮藏货币,限制在它执行各种特殊职能所必需的最低限度以内。

④除了某些例外,如果准备库内的货币贮藏大大超过平均水平,那就表明商品流通停滞了,或者商品形态变化的流动中断了。

⑤(170)
①第2版注:“在实行金属本位的国家,有了货币贮藏的机钩,无须普遍流通的明显支持,也能够执行清偿国际债务的每种必要的职能,事实上,要证明这点,我想再也没有比下面这个例子更有说服力了:法国在遭到外国侵略的毁灭性破坏后刚刚开始恢复,就能够轻易地在27个月内偿付同盟国加在它身上的近2000万的战争赔款,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金属货币偿付的、但是却没有引起国内货币流通的显著缩减或混乱,也没有引起汇率的任何急剧的波动。

”(富拉顿《论通货的调整》第141页)[第4版注:我们还可以举一个更明显的例子。

同一个法国在1871-1873年中的30个月内,轻易地偿付了相当于上述数目10倍多的巨额战争赔款,而住相当大一部分也是用金属货币偿付的。

——弗·恩·]
②“货币根据各国的需要在各国间分配,——因为它总是被产品所吸引。

”(勒特罗纳《就价值、流通、工业、国内外贸易论社会利益》第916页)“不断提供金银的矿山足以向每个国家提供所需要的数量。

”(杰·范德林特《货币万能》第40页。


③“汇率每周都会涨落。

在一年的某些时间内达到的比率对一国不利,而在另一些时问内又对它有利。

”(巴尔本《新币轻铸论:答洛克先生关于提高货币价值的意见》第39页)
④一旦加上兑换银行券的基金的职能,这些不同的职能彼此就会发生危险的冲突。

⑤“超过国内贸易绝对需要的货币是死资本,不会给拥有这些货币的国家带来任何利润,除非在对外贸易中把它们输出和输入。

”(约翰·贝勒斯《论贫民》第1页)“如果我们铸币过多。

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把最重的铸币熔化,加工成华丽光彩的餐具,金银器皿;或者把它们作为商品输往需要或想要它们的地方;或者可以把它们拿到利率高的地方去生息。

”(威廉·配第:《货币略论》第39页)“货币不过是国家躯体的脂肪,过多会妨碍这一躯体的灵活性,太少会使它生病……脂肪使肌肉的动作滑润,在缺乏食物时供给营养,使肌肤丰满,身体美化,同样,货币使国家的活动敏捷,在国内歉收时用来从国外进口食物,清偿债务……使一切美化;当然〈作者最后讽刺说〉,特别是使那班富有货币的人美化。

”(威廉·配第《爱尔兰的政治解剖》第14,15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