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学生实验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报告

现象
符号
表达式
反应前后天平指针变化璃管下端与白磷接触。将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用法码平衡。然后,取下锥形瓶。将橡皮塞上的玻璃管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后,迅速用橡皮塞将锥形瓶塞紧,并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在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铜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将几根铁打用砂纸打磨干净,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塞好橡胶塞,待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改变时,将盛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将盛有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粉末的烧杯中,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将试管内的溶液倒入烧杯(试管仍留在烧杯中),使二者反应,观察实验现象,称量烧杯及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比较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的变化
取一根长镁条和一个石棉网,将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反应前总质量; 在石棉网上方将镁条点燃,将镁条燃烧后的产物与石棉网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比较反应前后的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认识质量守恒定律;锻炼观察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
序号
1
2
3
4
探究
内容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镁条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仪器
药品
天平,锥形瓶,单孔塞,套有小气球的玻璃管,白磷,火柴,小刀,滤纸
粗铁丝,硫酸铜溶液,烧杯,天平
质量守恒定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即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
二、实验原理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的一个基本定律,它表明在任何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在实验中,通过测量反应前后的质量,可以验证这一定律。
三、实验器材1. 烧杯(100mL)2个2. 天平(精确到0.01g)3. 铁钉4. 稀硫酸5. 滴管6. 搅拌棒7. 集气瓶8. 橡皮塞9. 铁丝网10. 水槽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稀硫酸倒入烧杯中,铁钉放入另一个烧杯中。
2. 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调整天平至平衡状态,记录初始质量。
3. 使用滴管将稀硫酸滴入铁钉烧杯中,观察铁钉与稀硫酸的反应,铁钉逐渐溶解,产生气泡。
4. 待反应完成后,将烧杯放在天平上,记录反应后的质量。
5. 将集气瓶倒置,用橡皮塞密封瓶口,将铁丝网放在瓶底,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集气瓶中。
6. 观察铁钉溶解后,铁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亚铁,同时产生氢气。
7. 将集气瓶倒置,使氢气充满瓶内,将瓶口用橡皮塞密封。
8. 将集气瓶放在天平上,记录氢气的质量。
9. 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水槽中,观察是否有沉淀物生成。
10. 将反应后的溶液和沉淀物放入另一个烧杯中,放在天平上,记录反应后的质量。
五、实验数据1. 初始质量:铁钉烧杯 + 稀硫酸 = 100.00g2. 反应后质量:铁钉烧杯 + 稀硫酸 = 98.65g3. 氢气质量:0.35g4. 反应后溶液和沉淀物质量:98.65g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反应前后的质量分别为100.00g和98.65g,氢气质量为0.35g。
反应后的溶液和沉淀物质量为98.65g。
通过计算,反应前后质量差为1.35g,氢气质量为0.35g,两者相差1g,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次实验中,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保持不变,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七、实验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初中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中误差的出现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砝码、天平、药匙、试管、试剂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3. 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实验进行总结,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2. 进行实验操作3. 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5. 总结实验结论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可能出现的误差及解决方法。
通过反思,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为下一节课的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初中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初中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学会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3. 培养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天平、砝码、药匙、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氢氧化钠、硫酸铜、硫酸亚铁等。
3. 教案、PPT、实验指导书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质量的概念。
2. 提问:什么是质量守恒定律?3. 学生回答后,简要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二、理论知识(10分钟)1. 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
2. 举例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意义。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实验步骤:1. 用药匙取适量氢氧化钠放入烧杯。
2. 用滴管滴加适量硫酸铜溶液到烧杯中。
3. 观察实验现象。
四、实验观察与分析(10分钟)1.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
3.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法。
2. 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对质量守恒定律有什么认识?教学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研究,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药品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在实验操作环节,要注意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室用具,确保实验安全。
在实验观察与分析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
六、实验报告与评价(10分钟)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完成实验报告。
2.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给出反馈。
质量守恒定律教学课件PPT

3、反应前称量: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和铁钉一同放 在托盘天点燃平上称量, 称得总质量m1;
4、把铁钉加入到装有硫酸铜溶液的锥形瓶中。 (注:砝
码不用取下)
5、反应后的称量:将装有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锥形瓶放在 托盘天平上称量,称得总质量m2,比较m1和m2的大小
实验现象: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原理: 铁+硫酸铜
Fe + CuSO4
铜+硫酸亚铁
Cu + FeSO4
M1 =
M2
结论:反应物质量总和=生成物质量总和
4、结论: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 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 质的质量
总和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 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D ) A、蜡烛燃烧时慢慢变短 B、白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质量不变 C、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 D、水结冰质量不变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在反应2AB2+B2=2C中,C
的化学式为( D)
A. AB2 B .A2B3 C . AB D .AB3
种类 数目
质量
种类 种类(宏观) 2、分子的种类(微观)
1.下列说法,你认为是否遵守质量 守恒定律
A.打开盛酒精的瓶盖,酒精质量变小. ( ) 否
B.镁带燃烧后,固体的质量增加.
( )是
C.澄清的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变重. ( ) 是
D.蜡烛燃烧后,其质量变小.
( )是
试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 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实验探究法研究质量守恒定律

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从微观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的数目和原子的质量都没有改变。
3.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探究活动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对数据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对学生进行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如何使学生能从微观角度理解质量守恒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实验探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用品教学设备:多媒体。
仪器及药品:托盘天平、锥形瓶、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气球、烧杯、小试管、镊子、坩埚钳等、红磷、铁钉、CuSO4溶液、盐酸、碳酸钠、镁带等。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知,化学反应的过程,事实上是克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理解注意点:……2、微观解释: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改变。
教后反思:质量守恒定律【复习旧知】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是2、化学变化发生后一定发生改变的有一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有3、请你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表示以下化学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水通入直流电分解。
【新课预习】质量守恒定律得内容是质量守恒定律得微观解释是【活动与探究】定量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前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提出问题】。
【你的猜想】。
【实验探究收集证据】下面方案中选作一个认真探究,仔细观察并记录现象,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交流共享】【得出结论】【结论解释】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实践与运用】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初中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初中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一、教学背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许多基础知识都是从实验中得来的,对学生而言,实验是了解化学原理、掌握化学知识的重要渠道。
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完成化学实验的开端。
二、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3.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4.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仔细记录实验数据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精神;5.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点1.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质量是否守恒。
四、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的原理和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五、教学准备1.化学试剂:碳酸氢钠、盐酸、硫酸、铜硫酸五水合物。
2.实验器材:研钵、一个称量瓶、一个容量瓶、滴定管、加热器、试管、试管架、温度计、蒸馏器。
3.实验环境:化学实验室。
六、教学步骤1.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教师首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化学实验必须精确称量物质,为什么称量后的物质质量不能有任何变化?引导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阐述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2.进行定量分析实验老师让学生称量一定质量的碳酸氢钠,然后将其投入酸中加热。
从实验中发现,加热后气体逸出,但称量瓶中的质量未发生变化,说明物质质量守恒,产生的物质质量等于起始物质的质量。
3.进行滴定实验把一滴橙汁指示剂加入硫酸溶液中,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可以得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记录滴定结果。
从实验中发现,酸性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掉落的滴数等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数量。
这一实验结果证实了质量守恒定律。
4.实验总结教师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总结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过程,深入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观念和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探究质量守恒的实验,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在较大程度上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增强了他们的实验实践操作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化学实验的认识和理解。
学生探究实验案例-《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探究实验案例——《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验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一些现中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猜想,进而独立地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找出问题的答案。
一、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冬天取暖时所用的煤和木材,燃烧后他们的质量变少;取一段镁带在空气中点燃后质量变大。
引导学生猜测:你认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什么关系?二、学生提出猜想生1:我觉得反应之后质量应该变大,根据前面学过的Mg+O2——MgO、P+O2——P2O5这两个反应就可算出是变大。
生2:我认为变小,煤和木材的燃烧之后生产炉渣和灰烬要比燃烧前煤和木材的质量要小。
生3:我觉得不会改变,从表面上看煤和木材燃烧后质量确实减少了,而我通过它们燃烧的化学反应C+O2——CO2中却算出没变。
因此我猜想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后生产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不变的。
三、教师启发引导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同学们产生了三种不同的猜想,那么究竟哪一个是正确的?各小组可根据你们自己的猜想来设计实验方案。
在探究过程中若有不能解决的问题,可求助其他组的同学,也可问老师。
四、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 取一段蜡烛在一小块木板上,把它们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调节托盘天平达到平衡。
在托盘天平上点燃蜡烛,观察托盘天平的平衡情况。
方案2.取一段镁带,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W1。
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把燃烧后的白色粉末收集起来并在托盘天平上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方案3.在小烧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铜溶液,取一根砂去铁锈的铁钉,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的质量w1。
将铁钉浸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现象,将盛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和铁钉一起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2,比较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
方案4.在100ml锥形瓶中加入10ml左右的澄清石灰水,将一支内有少量小块大理石的小试管有细铁丝固定在与100ml锥形瓶配套的橡皮塞上,将一支盛有稀盐酸的滴管插入橡皮塞,将上述锥形瓶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的质量w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在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
你猜?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 后,总质量是:
①增加 ②减小
③不变
现在按提示步骤准备实验
1. 填写实验报告项目: 实验日期 桌号 姓名 同组人
2.对照实验报告检查实验用品 3.按照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 4.仪器拆卸洗涤整理 5.填写实验报告评价反思
反应的文字表达 式为:
结论:
反应的文字表达 ①反应前的总质量为 式为: g. ②反应现象为 结论: .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
结论: 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和 (密闭容器内) 生成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硫酸铜 + 氢氧化钠 CuSO4 + NaOH →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 Na2SO4 + Cu(OH)2
M1
=
M2
演示实验2: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现象: 结论:
①产生无色气体 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密闭容器内)
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物质 的总质量相等
碳酸钙 + 盐酸 → 氯化钙 + 二氧化碳 + 水
M1
=
M2
参加反应的各物 质的质量总和
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碳酸钙 + 盐酸 → 氯化钙 + 二氧化碳 + 水
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与盐酸的质量之和等于 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二氧化碳的质量以及 水的质量之和
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要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的“守恒”指的是质量守恒,其它方面如 体积等不一定守恒。
2.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 不包括在内。
通电
氢气 + 氧气
2H2O
反应物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4 氧原子:2 2×(1×2+16) =36
2H2
O2
生成物 氢原子 氧原子 氢原子:4 氧原子:2 2×(1×2)+16×2 =36
原子的 种类
原子的 个数
相对质量
你能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对质量守恒定律作出解释吗?
拆分
重新组合
聚集成
H2
给 H2O 宏观:有新物质生成 通直 流电 微观: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转变成生成物的过程
化学变化实质
O2
分
新 新 重新组合 聚集成 拆分 物 被破坏 重新组合 分 聚集成 子 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 子 子 质
原
水
交流与讨论
小结:
现象: 产生无色气体
无盖时(开放容器内)
存在安全隐患吗?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M1
>
M2
有盖时(密闭容器内)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M1
=
M2
质量守恒定律
示例
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硫酸钠 + 氢氧化铜 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的质量之和等于 生成的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
6.上交实验报告,离开实验室
实验报告
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日期
实验目的: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总质量的关系
桌号
姓名
同组人
.
实验用品:
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大理石、稀盐酸、澄
清石灰水、托盘天平、锥形瓶、小试管、固体和液体的
回收容器。
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
现 象
解释与结论
1.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的反 应 ①在小试管中放入氢氧化钠溶液, ①反应前的总质量为 g. 在锥形瓶中放适量的硫酸铜溶液, ②反应现象为 塞好塞子,放在天平上称量 . ②倾斜锥形瓶,将小试管中的氢氧 化钠溶液流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③待反应结束后,再将锥形瓶放在 ③反应后的质量为 g. 天平上称量。 2.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 ①在小试管中放入稀盐酸,锥形瓶 中放入少量大理石,放在天平上称 量 ②倾斜锥形瓶,将小试管中的稀盐 酸流入锥形瓶中,观察现象 ③待反应结束后,再将锥形瓶放在 天平上称量
3.“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包括生成的各种物质, 如沉淀、气体等。 4.“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质量, 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 5.所有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遵循。 6.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必须在密闭的环境条件下进行。
为什么“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 量总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