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
初中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初中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 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实验中误差的出现和处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砝码、天平、药匙、试管、试剂等。
2. 教学课件和视频。
3. 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的重要性。
2.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化学反应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 学生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结果分析: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实验进行总结,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 板书设计: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实验目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2. 进行实验操作3. 记录实验数据4. 分析实验结果5. 总结实验结论六、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实验操作中的关键步骤、可能出现的误差及解决方法。
通过反思,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为下一节课的实验操作做好准备。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与应用案例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与应用案例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在一个孤立系统中,质量是不会产生或消失的,只能通过各种物质之间的转换而改变形态。
下面将通过实验验证和应用案例来进一步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和重要性。
一、实验验证为了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实验,下面将介绍其中的两个典型实验:燃烧实验和反应实验。
1. 燃烧实验燃烧实验是质量守恒定律验证的经典实验之一。
在实验中,我们取一个封闭的容器,放入燃料和足够的氧气,并点燃燃料。
在燃烧过程中,氧气与燃料反应生成了燃烧产物,当燃烧结束后,我们发现容器内的质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这是因为在燃烧过程中,燃料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燃烧产物质量等于反应前燃料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质量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从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2. 反应实验反应实验是另一个常用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一种能够观察质量变化的化学反应,并准备好反应所需的物质。
通过精确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可以发现它们的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例如,将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实验,我们可以利用电子天平精确称量反应前后容器和气体的质量,发现经过反应后,质量并未增加或减少,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二、应用案例除了在实验中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外,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应用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一些应用案例。
1.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质量守恒定律应用最广泛的领域之一。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我们可以精确计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变化,用来优化化学反应的条件和提高产率。
例如,工业生产中的化学反应通常需要大量的原料和能源,通过合理控制反应条件和选择适当的反应路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物质的浪费,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量。
2. 环境保护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在环境保护中也非常重要。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知道废物的质量不会凭空消失,必须通过合适的手段进行处理。
例如,污水处理厂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处理废水,将其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被固定在除污剂中。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二:
现象: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物质, 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天平指针不 发生偏转。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说反应前 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一、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 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 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 律。
质量守恒定律只用于解释化学变化
2、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剩余固体质 量比原反应物的质量小,这种现象是 否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为什么?
答:这种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会放出氧气,氧气 散逸到空气中,所以剩余固体质量就减 轻了。
m(KMnO4)=m(K2MnO4)+m(MnO2)+m(O2)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
白磷燃烧:
4P + 5O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燃
2P2O5
m( 参加反应的P ) + m( 参加反应的O2 ) m( 生成的P2O5 )
1、锥形瓶底部为何要铺细纱? 气 球 玻璃管 (防止集气瓶底炸裂) 2、玻璃管有何作用? 细砂 (引燃白磷) 3、气球有何现象?为何有此现象 白磷 (气球鼓起后瘪掉。气体热胀 冷缩) 4、能否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一端不系 气球? (不能,由于气压过大,瓶塞易被冲出)
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说说反应前 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关系? 思考: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和参加反应的 镁条质量相等吗?是否符合质量守衡定律?
• 生成的氧化镁质量等于参加反 应的镁条和氧气的质量,氧化 镁质量当然大于镁条质量
有同学在做镁条燃烧的实 验,发现称量的氧化镁质量比 镁条质量轻,请问可能是哪些 原因导致的?
?
乙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方案以下是 7 条关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1. 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实验。
你看呀,把铁钉放入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哇塞,那奇妙的变化就发生啦!铁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溶液颜色也变浅了。
这个实验不就像一场魔法秀嘛,这不就能很好地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啦!就问你好不好奇!2. 红磷燃烧实验。
哎呀呀,把红磷放在燃烧匙里,然后在空气中点燃,放进去一个密闭容器中。
看着那熊熊燃烧的红磷,最后生成白色固体,整个过程多震撼呀!难道你不想亲眼看看质量是不是真的守恒吗?3. 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实验。
嘿,把碳酸钠粉末倒入盐酸溶液中,立马就会看到好多气泡冒出来,就跟开香槟似的!等到反应结束后,好好去研究一下,你就会发现质量守恒定律在这儿体现得明明白白的呢!是不是很有意思呀!4. 镁条燃烧实验。
哇哦,点亮那根镁条,看着它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简直酷毙了!燃烧后的产物和原来的镁条质量一对比,不就清楚质量守恒定律啦!你还不赶紧试试!5. 蜡烛燃烧实验。
点上一根蜡烛,看着那摇曳的火苗,多浪漫呀!然后我们设计一个巧妙的装置,来验证蜡烛燃烧前后质量是不是守恒的。
就像破解一个神秘的密码一样刺激呢,你说呢?6. 过氧化氢分解实验。
把过氧化氢溶液倒入锥形瓶,加一些二氧化锰进去,哇,那反应快速进行。
看着产生的大量氧气,再去分析质量的变化,这不是很有趣嘛!还等啥呢!7.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实验。
把碳酸钙固体放进盐酸里,那剧烈的反应哟!产生的气体呼呼往外冒,等反应完一探究,哈哈,质量守恒定律就在眼前呀!你不想亲自感受一下这种神奇吗!我觉得这些实验都特别有趣,能让人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质量守恒定律的神奇和重要性!。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题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题
实验名称:弹簧振子的质量守恒实验
实验目的: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实验器材:弹簧振子、质量秤、手摇发电机、电子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弹簧振子静止挂在支架上,记录下振子的原始质量m1。
2.用手摇发电机给振子输入一定的动能,使振子振动起来。
3.在振子振动的某一时刻,停止发电机的输入,记录下此时振子的振动幅度。
4.利用质量秤测量振子在停止输入后的质量m2。
5.利用电子计时器测量振子停止输入后振荡一定时间T。
6.根据公式1.1,计算出振子在输入和停止输入后的动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是否正确。
实验数据处理:
1. 原始质量m1=0.2kg,振动幅度=8cm,停止输入后质量
m2=0.14kg,振荡时间T=20s。
2. 根据公式1.1,振子在输入和停止输入后动能计算公式为:E1 = 0.5 * m1 * v1^2
E2 = 0.5 * m2 * v2^2
因为振子在输入和停止输入后的速度均为零,故 E1 = E2 = 0. 实验结论:
根据计算公式和实验数据可知,在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中,输入动能与振动能和摩擦损失等最终总能量相等,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高庄二中马丽娜《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四人。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律?
3.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何应用?
讨论过程中,我会巡回指导,关注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引导和解答。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
3.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发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讲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配合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
-课堂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组织学生参加科学实践活动,如科技竞赛、社会实践等,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学习,如将质量守恒定律与物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实验内容为:在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和红墨水,然后用气球封住容器口。接下来,我会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用力挤压气球,使红墨水在容器内发生变化。此时,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气球挤压后,红墨水的颜色会发生变化?这个实验与我们要学习的质量守恒定律有何关系?
4.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操作、小组讨论、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结果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小测验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
-情感态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合作精神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的表现。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与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与应用一、引言质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表明在封闭系统中,物体的质量在任何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中都保持不变。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本文将探究相关的实验以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在封闭系统中的适用性。
2. 实验原理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简述为:“物质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只能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实验中,通过对封闭系统中物体质量的测量,在不同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过程中,我们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 实验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称量器、容器、水、溶液、化学试剂等。
实验步骤:根据实验设计,准备实验所需的物质和设备。
首先,将封闭系统(如容器)置于天平上,记录其质量。
然后进行各种物理或化学变化操作,如加热、溶解等。
完成实验后,再次测量封闭系统的质量,并比较前后两个质量值。
4.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在封闭系统中,无论经历何种物理或化学变化,实验前后封闭系统的质量保持不变。
这个结果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预期。
三、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1. 工业生产质量守恒定律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例如,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则,可以控制反应物与产物的质量比例,从而达到预期的反应效果。
另外,质量守恒定律也被应用在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压力的控制中,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环境保护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还可以在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监测和控制废水、废气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通过科学有效的处理方法,使其转化为人类能够接受的环境品质。
3. 药物研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质量守恒原理,我们可以确保药物的配比和反应条件的精确控制,以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四、总结质量守恒定律作为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对于物质的变化和转化起到了关键作用。
通过实验的探究,我们验证了其在封闭系统中的准确性,并进一步探讨了质量守恒定律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和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应用。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初三化学教案: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学到关于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
质量守恒定律是我们在化学实验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并深入了解该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材料:1.称量器(比如称量瓶或秤)。
2.试管。
3.烧杯。
4.醋酸、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等化学试剂。
实验步骤:1.我们将取一个空的试管,并称重记录其质量。
接着,我们将称重的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醋酸。
记录试管里加入醋酸后的质量。
2.接下来,我们将一小块碳酸钙放入试管中,等待化学反应发生。
反应结束后,记录试管的总质量。
3.我们将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试管中,将其中的醋酸中和,直到反应结束。
此时,我们可以发现试管的总质量发生了变化,记录试管的最后总质量。
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利用醋酸与碳酸钙产生化学反应,醋酸中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逸出,将实验的总质量减小,此后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反应,使试管内产生钠醋,最终减少的总质量是由逸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和溶解在氢氧化钠中的醋酸产生钠醋的质量所组成。
实验结果:执行本实验,我们将得到如下结果:我们将得到一个空试管,并记录其质量。
接着,加入醋酸后记录试管的总质量。
经过与碳酸钙反应后,试管的总质量降低了,加入氢氧化钠后,试管的总质量再次出现改变。
这证明摩尔质量和质量守恒定律是被实验所证实的。
结论:从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总物质的质量不会因为反应而发生改变,从而可得出质量守恒定律。
本实验落实了这一结论,即在加入化学药剂后试管内的总质量并未发生改变,这证明质量是不会像能量或动量一样在系统中消失或增加的。
本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还向我们展示了该定律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同时,实验中对于化学试剂的精确量取也有一定的要求,这为我们在化学实验中的操作技能提供了良好的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的实验探究.他们使用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所示,现分别以A、B、C、D表示如下:A、B、C、D四个实验分别由甲、乙、丙、丁四个组的同学来完成,他们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1)A实验:锥形瓶底放层细沙的原因是:______;小气球的作用是:______;白磷刚引燃,立即将锥形瓶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不平衡.结论是:质量不守恒.待锥形瓶冷却后,重新放到托盘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结论是:质量守恒.你认为结论正确的是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而导致另一种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为什么?______.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实验B、D均说明质量不守恒”.老师引导同学们分析了B、D两个实验反应前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D实验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3)如果A装置中只是将药品改为少量的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反应前后天平仍不平衡,原因是:______;结论是: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一定______(填“等于”或“不等于”)生成的水和氧气的质量总和.1,2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仔细观察发生的现象.(1)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①;②.(2)写出铜丝加热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详细信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①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小刘的实验:______小李的实验:______②实验结论: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③你认为______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______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和______(填化学式)[注:以上四种药品均不能再用].(2)设计并进行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已知:)①小刘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小李在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②实验结论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③你认为______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④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______.详细信息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质量守恒定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小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40cm长的粗铜丝,并使玻璃棒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左边一端的铜丝加热1min~2min.停止加热后冷却,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得出结论.(1)冷却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是:①______;②______.(2)你对上述实验现象的解释是:______(3)请写出铜丝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CuO详细信息(1)某同学按如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______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______.(从微观上解释)(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3)硝酸在工业生产中且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4NH3+5O24NO+6R,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___.详细信息甲、乙两同学分别按照图A、图B装置做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他们的做法是:①将反应前的装置放在各自的天平的左盘上,往右盘上加砝码使天平平衡;②取下装置:甲挤压胶头;乙将气球内一定量的镁粉倒入瓶中,观察到气球逐渐胀大,最终如图C所示;③把装置放回各自的天平上.待天平平衡后,两同学的天平所处的状态()A.甲、乙都不平衡B.甲不平衡,乙平衡C.甲平衡、乙不平衡D.甲、乙都平衡详细信息在天平两端各放等质量的两个锥形瓶(瓶口用单孔塞和导管连接起来,气球中装有等质量的大理石),如图所示.左盘锥形瓶中盛有M 克水,右盘锥形瓶中盛有M 克稀盐酸,天平平衡.(1)实验开始时,将气球中的大理石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天平的指针.(填“偏左”、“偏右”或“在标尺中央”,下同).(2)待上述实验的反应完成后,将锥形瓶瓶口上的单孔塞、导管和气球去掉,天平的指针;原因是.②天平失去平衡,最终指针______.由此他得出:“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并不相等”的错误结论.请你帮高飞分析天平不平衡的原因:______;请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小刘、小李按以下步骤进行探究:(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2)设计并实验:小刘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①小刘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反应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小李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②实验结论:小刘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小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③你认为______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④请从原子的观点分析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原因:______.⑤使用上述实验装置,请你选择另外两种药品进行实验达到实验目的,这两种药品可以是______和______(填化学式).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3)实验结论: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4)你认为______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______.(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因此,如果______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详细信息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锥形瓶底部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在导管口安装气球的目的是.(2)小新同学采用左图所示的方法引燃瓶中的白磷,其原理是;白磷引燃后瓶中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打开橡胶塞,发现瓶中又开始产生大量烟,你认为这是因为;然后,他又立即将橡胶塞塞回去,这时天平(填平衡或不平衡).(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______的现象时,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P2O 5详细信息下列实验装置不能用来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详细信息在右图的装置中,当两种溶液发生反应后,天平不在保持平衡,指针向右偏转.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反应物不变,要使天平在反应后仍然保持平衡,你认为对装置的改进措施是______.详细信息某学生在课外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上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瓶内放了足量的硫酸,可充气的气球放有一定量的镁粉,将它紧紧套在瓶口上,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质量为W1,然后将气球内的镁粉全部倒入瓶内,立即产生气体,气体逐渐胀大,充分反应后最终再次称量,质量为W2,结果W 1>W2,试分析:(1)此反应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2)天平显示W1>W2的原因是(装置不漏气).如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操作设计正确的是()A.稀释浓硫酸B.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称量氯化钠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详细信息甲、乙、丙三位同学用三个不同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如图.他们的方法是,先将下图装置分别放在天平上调节至平衡,然后分别取下,甲、乙将试管中的液体与锥形瓶中的物质混合,丙将气球中的镁粉倒入锥形瓶中充分反应后,再放入各自的天平上,下列结论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个都平衡;B.甲、乙、丙三个都不平衡;C.甲不平衡,乙、丙平衡;D.只有乙仍然平衡详细信息(1)某同学按图装置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到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质量守恒定律(填“符合”或“不符合”),理由是.(2)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种类(3)硝酸在工业生产中且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制取硝酸的关键反应为:4NH3+5O24NO+6R,其中R的化学式为,推断R的化学式的依据是.(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2)查阅资料:CuSO4+2NaOH=Na2SO4+Cu(OH)2↓;Na2CO3+2HCl=2NaCl+H2O+CO2↑.(3)设计实验:小明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A所示,小强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B 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4)实验结论:①小明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小强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质量与反应物总质量不相等.②你认为______的结论正确,导致另一个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______.③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原因:______.详细信息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将反应物混合后,反应前后容器中物质的总质量不相等的是()A.B.C.D.实验Ⅰ: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实验Ⅱ: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在称量.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编号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反应前/g 4.8 112.6 118.4反应后/g 8.0 112.4 118.4(1)在实验Ⅰ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___________.(2)实验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反应.(3)这三个实验中,实验Ⅲ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______.(4)实验Ⅰ、Ⅱ不能正确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选一例说明实验设计中的不当之处,并提出改进思路______.详细信息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B.C.D.详细信息下图是某兴趣小组设计的四个实验装置,其中实验操作设计正确的是()A.图①:稀释浓硫酸B.图②: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C.图③:称量氯化钠D.图④: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详细信息如图为化学活动小组在探究质量守恒定律时,所做的实验,请回答:(1)在探究活动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2)小强同学建议,可将气球和玻璃管换成玻璃棒,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明你的理由:______.实验Ⅰ: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实验Ⅱ: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再称量.实验Ⅲ: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型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设法将两种溶液接触(有蓝色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生成)过一会再称量.数据见下表:编号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Ⅲ反应前/g 4.8 112.6 118.4反应后/g 8.0 112.4 118.4(1)在实验Ⅰ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请用质量守恒定律加以解释______,该实验的现象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MgO详细信息早在20世纪80年代,有一个叫王洪成的人制造了一个“水变油”的神话,他提出使用“高科技的添加剂”可使水变成汽油.那么水究竟能不能变成油呢?骗子往往披着科学的外衣,而科学可以给我们一双明辨是非的眼睛.同学们学习了水的组成知识后,不难用物质组成的观点揭穿这个骗局.实验一:按如图电解水实验装置探究水的组成:(1)A试管生成的气体是______(要求用化学式表示).(2)此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实验二:探究汽油的组成元素:[实验步骤]汽油具有______性,点燃使用汽油做燃料的油灯,首先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小烧杯,过一会发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再取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油灯火焰的上方,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实验分析]汽油燃烧生成了______.[实验结论]汽油中一定含有______元素.[小结]综合上述实验一、二可知,水不能变成油,因为水中不含______元素.小强和小峰在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后,他们到实验室想亲自探究其他化学反应是否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强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反应前将天平调平,取下此装置(此装置气密性良好,不考虑气体浮力)将其倾斜,使稀盐酸与碳酸钠固体接触,待充分反应后,气球膨胀,再将装置放回天平左盘,观察天平______(填“是”或“否”)平衡.这一现象______(填“是”或“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2)晓峰则设计如图2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把装有硫酸铜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将烧杯放到托盘天平上,用砝码平衡.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两种溶液混合反应(氢氧化钠能和硫酸铜反应,同时氢氧化钠也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______(填“是”或“否”)平衡,你的理由是______,请写出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详细信息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质量守恒定律进行实验探究,甲组同学用在空气中燃烧镁带的实验来探究,乙组同学用图二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镁带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甲组同学待镁条燃烧后,称量留在石棉网上固体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镁条的质量要轻.请你分析其中可能的原因.经过分析后,该组同学在燃烧的镁条上方罩上罩,使夹持的镁条完全燃烧并使生成物全部收集起来称量,则称得的质量和原镁条质量比(填“相等”或“变大”或“变小”),请你解释原因:.(3)已知碳酸钠与盐酸溶液(化学式为HCl)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写出此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乙组同学实验现象是:天平(填“保持平衡”或“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4)通过以上两个实验,你获得的启示是.如图所示,某校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三套实验装置.【活动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查阅资料】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活动内容】实验1:在特制、耐高温、不导热的细棒两端系上细铜丝,调节到平衡,灼烧左端铜丝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细棒______端向下倾斜.实验2:如图所示,将盛有稀盐酸(HCl)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使盐酸与锌粒接触,即刻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充分反应后称量.实验3:如图称量后,将烧杯外的铁钉放入装有硫酸铜溶液的烧杯中,观察到的明显现象______,充分反应后再次称量.【实验总结】题(2)(3)用数字填空(1)从表面上看,化学反应后的质量,有的减少了,有的增加了.(2)从宏观上看,实验______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3)从本质上看,实验______遵循质量守恒定律.(4)由此得出结论,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较为科学的方法是在______体系中进行.(5)解释实验1质量发生变化的原因______.详细信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甲和乙两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①这两个实验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甲同学的实验:______乙同学的实验:______②实验结论:详细信息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1装置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1)锥形瓶底部放一些细沙的目的是;在导管口安装气球的目的是;(2)小新同学采用如图2所示的方法引燃瓶中的白磷,其原理是;白磷引燃后瓶中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打开橡胶塞,发现瓶中又开始产生大量烟,你认为这是因为;然后,他又立即将橡胶塞塞回去,这时天平(填平衡或不平衡).(4)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填序号)①元素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原子数目;④分子种类;⑤分子数目;⑥物质的总质量.详细信息实验探究:如图所示实验l和实验2中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请回答问题:(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反应前后其总质量;(2)实验验证及结论.实验l:将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后取下,挤压胶头滴管待锥形瓶内反应完成后,放回托盘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实验2:将装置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后取下,使两种溶液混合,再放回托盘天平上称量并观察,请完成本题表格:实验编号实验1 实验2实验现象化学方程式(1)K2CO3+2CH3COOH═2CH3COOK+CO2+H2O(2)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你的结论(3)实验分析:用原子的观点对结论的解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