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肠溶片标准操作规程

阿司匹林肠溶片标准操作规程
阿司匹林肠溶片标准操作规程

阿司匹林肠溶片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阿司匹林肠溶片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阿司匹林肠溶片检验操作。

2. 范围

适用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检验。

3. 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4. 职责

4.1起草:QC 审核:QA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

4.2QC实施本规程。

4.3 QA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内容

本品含阿司匹林(C9H8O4)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5.1性状

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5.2鉴别

5.2.1仪器及试液

一般实验仪器和高效液相色谱仪。

三氯化铁试液:三氯化铁9g,加水使溶解成100ml,即得。

5.2.2分析步骤

5.2.2.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观察现象,溶液显紫堇色。

5.2.2.2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5.3检查

5.3.1游离水杨酸

5.3.1.1 仪器及试液

一般实验仪器、十万分之一天平和高效液相色谱仪。

1%冰醋酸甲醇溶液:取1ml冰醋酸加甲醇稀释至100ml,即得。

5.3.1.2 分析步骤

除检测波长改为303nm外,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试验。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置10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振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有机相滤膜(孔径:0.45μ)滤过,立即精密量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水杨酸对照品约15mg,精密称定,置5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含水杨酸不得过阿司匹林标示量的1.5%。

含量% = A样×W对/50×5/100×平均片重

A对×W样/100×0.1

×100% ………………公式①

式中A样----样品的峰面积

W对----水杨酸对照品称样量

A对----水杨酸对照品的峰面积

W样----样品的称样量

0.1----标示量

5.3.2释放度

5.3.2.1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十万分之一天平、高效液相色谱仪和ZRC-8L智能溶出度测试仪。

0.1mol/L的盐酸溶液:取盐酸9ml,加水使成1000ml,摇匀即得。

0.2mol/L磷酸钠溶液:称取Na3P04 ? 12H2O 76.02g,加水溶解使成1000ml,摇匀即得。

5.3.2.2 分析步骤

(1)酸中释放量

取本品,照释放度测定法,采用溶出度测定法第一法装置,以0.1mol/L的盐酸溶液为溶出介质750ml,待溶出介质温度恒定在37 ±0.5℃后,调节转速为每分钟100转,依法操作,经2小时时,取溶液10ml,滤过,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精密量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阿司匹林对照品,精密称定13mg,置20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ml的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

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阿司匹林对照品溶液;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计算出每片的阿司匹林释放量,限度应不大于阿司匹林标示量的10%。

释放度% = A样×W对/200×5/25

A对×0.1/750

×100% ………………公式②

式中A样----样品的峰面积

W对----阿司匹林对照品称样量

A对----阿司匹林对照品的峰面积

0.1----标示量

(2) 缓冲液中释放量

酸中释放量检查项下的溶液中继续加入37℃的0.2mol/L磷酸钠溶液250ml,混匀,用2mol/L盐酸溶液或2mol/L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的pH值为6.8±0.05,继续溶出45分钟,取溶液10ml,滤过,照含量测定项下的色谱条件,精密量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18mg,置50ml的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25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阿司匹林对照品溶液;另精密称取水杨酸对照品适量22mg,置200ml的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5ml,置100ml量瓶中,用1%冰醋酸甲醇溶液稀释至刻度,摇匀,即得水杨酸对照品溶液。分别取上述对照品溶液同法测定,按外标法分别计算出每片的阿司匹林释放量和水杨酸含量,将所测得的水杨酸含量乘以 1.304再加上阿司匹林释放量即得本品释放量。限度为标示量的70%,应符合规定(阿司匹林分子量为180.16,水杨酸分子量为138.12,校正因子为1.304)。

释放度阿司匹林% = A样阿×W对/50×5/25

A对×0.1/990

×100% ………………公式③

式中A样阿----样品的阿司匹林峰面积W对----阿司匹林对照品称样量

A对----阿司匹林对照品的峰面

0.1----标示量

释放度水杨酸% = A样水×W对/200×5/100

A对×0.1/990

×100% ………………公式④

式中A样水----样品的水杨酸峰面积W对----水杨酸对照品称样量

A对----水杨酸对照品的峰面积

0.1----标示量

释放度% =释放度阿司匹林%+1.304×释放度水杨酸% ………………公式⑤5.3.3 片重差异

5.3.3.1仪器

万分之一天平。

5.3.3.2分析步骤

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重量差异限度应在标示片重的±7.5%以内,超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5.4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5.4.1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十万分之一天平和高效液相色谱仪。

5.4.2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四氢呋喃-冰醋酸-水(20:5:5: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6nm。理论板数按阿司匹林峰计算不低于3000,阿司匹林峰与水杨酸峰分离度应符合要求。

5.4.3分析步骤

取本品20片,精密称定,充分研细,精密称取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10mg),置100ml量瓶中,用1%的冰醋酸甲醇溶液强烈振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用有机相滤膜(孔径:0.45μm)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精密称取阿司匹林对照品20mg,精密称定,置200ml量瓶中,加1%的冰醋酸甲醇溶液强烈振摇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即得。

含量% = A样×W对/200×平均片重

A对×W样/100×0.1

×100% ………………公式⑥

式中A样----样品的峰面积

W对----阿司匹林对照品称样量

A对----阿司匹林对照品的峰面积

W样----样品的称样量

0.1----标示量

6. 相关文件与记录

《阿司匹林肠溶片检验记录》R-QC-01-001 《阿司匹林肠溶片检验报告》B-QC-01-001

《微生物限度检查记录》R-QC-01-128

***************************************结束****************************************

阿司匹林说明书

通用名称:阿斯匹林 发音(“?sp?rin): 商品名:Aspent,Aspicot, Aspin, Colsprin-100, Cotasprin, Ecosprin, E-prin, GR.ASA-50, Loprin-75, Loprin-DS,Lowdose Aspirin, Mazoral,Myosprin, Otaspirin 为什么规定: 1.阿司匹林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 2.降低发热,发红,肿胀。 3.防止血液凝固。 4.它是用来缓解造成许多健康问题包括头痛,感染,和关节炎。 当它被采取: 1.经常采取非处方阿司匹林。 2.照标签和包装上的说明。 3.如果你的医生开阿司匹林给你,你就会收到应该吃多少多少的具体说明。 4.如果你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关节炎等慢性疾病,你必须仔细按医生规定的时间表。 5.与你的医生保持联系。 如何应该采取: 1.阿司匹林以栓剂,胶囊,常规的涂布,缓释片,咀嚼片,泡腾片的形式出现。 2.如果普通的阿司匹林片造成了很坏的味道在喉咙或烧灼感,试着用衣片,避免这些问题。 3.定期,涂上,并延长阿司匹林缓释片和胶囊应在饭后水或牛奶或一杯吞下,避免肠胃不适。 4.阿司匹林片咀嚼片可以咀嚼,粉碎,溶解在液体中,或整个吞下;服用这些药片后应该立即喝一杯水,牛奶或果汁。 5.阿司匹林口服液的形式可通过根据包装上的说明准备溶解泡腾片。 6.要在直肠内插入一个阿司匹林栓,按照以下步骤:a)取出包装物。b)在水中浸栓剂的尖端。c)躺在左侧,并提高你的右膝盖到你的胸部d)使用你的手指,将栓插入直肠,儿童约1 / 2和成人约1英寸到英寸。把一会儿,约15分钟后你可以站起来。彻底清洗你的双手,恢复你的正常活动。 特殊指令: 1.孩子们不应因为流感或水痘相关发烧阿司匹林,因为这样已经有严重的疾病,被称为瑞氏综合征有关。 2.成人不应该服用阿司匹林疼痛超过十多天(儿童五天)而没有咨询医生。 3.阿司匹林不应该采取对高热的成人或儿童,发热持续时间超过三天,或反复发热而没有医生监督。 4.在24小时内不要给孩子服用超过剂量,除非医生这样做。 5.如果你错过的剂量,记住错过的剂量,并以它重新规定的时间表。 副作用: 1.尽管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不常见,但它们可能发生。 2.恶心、呕吐、胃痛、消化不良、胃酸过多是常见的。饭后服用阿司匹林后,送服一杯水或牛奶。如果这些影响继续下去,请联系你的医生。 3.耳鸣、便血或黑便、喘息、呼吸困难、头晕、精神错乱和嗜睡是罕见的。停止

拜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说明书 【功效主治】 解热镇痛。 【药理作用】 ①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②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本品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趋化性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③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④抗风湿作用:本品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抗炎作用; ⑤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环氧酶,减少前列腺素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 1. 与其他非甾体抗炎镇痛药同用时疗效并不加强,因为本品可以降 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生物利用度。再则胃肠道副作用(包括溃 疡和出血)却增加;此外,由于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加强, 还可增加其他部位出血的危险。本品与对乙酰氨基酚长期大量同 用有引起肾脏病变包括肾乳头坏死、肾癌或膀胱癌的可能。 2. 与任何可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血小板聚集功能降 低或胃肠道溃疡出血的药物同用时,可有加重凝血障碍及引起出 血的危险。 3. 与抗凝药(双香豆素、肝素等)、溶栓药(链激酶、尿激酶)同用,

可增加出血的危险。 4. 尿碱化药(碳酸氢钠等)、抗酸药(长期大量应用)可增加本品自尿 中排泄,使血药浓度下降。但当本品血药浓度已达稳定状态而停 用碱性药物,又可使本品血药浓度升高。 5. 尿酸化药可减低本品的排泄,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6. 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果可因与本品同用而加强和加 速。 【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当药物血浓度〉200μg/ml时较易出现不良反应。血药浓度愈高,不良反应愈明显。 (1)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3%~9%),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中枢神经: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g/L后出现。 (3)过敏反应:出现于0.2%的病人,表现为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或休克。多为易感者,服药后迅速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致死亡,称为阿司匹林哮喘。有的是阿司匹林过敏、哮喘和鼻息肉三联征,往往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5)逾量或中毒表现:①轻度,即水杨酸反应,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②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

阿司匹林论文

论阿司匹林催化剂使用情况 摘要: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是用醋酸酐和水杨酸为起始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经酯化反应而制得。这一生产方法已使用多年,其工艺较为成熟,但是收率较低,一般在70%左右,容易发生副反应,产品成色较差,浓硫酸为催化剂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时会产生大量的废酸液体,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本文旨在介绍使用各种催化剂对阿司匹林生产的影响,并在最后写出了一篇离子液体【bmim】H2PO4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以此来论证离子液体型催化剂在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的优点。 关键词:阿司匹林催化剂合成 一、阿司匹林合成的历史意义 1、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为2-(已酰氧基)苯甲酸(2-(acetyloxy)benzoic acid)。又名乙酰水杨酸。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或微带乙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mp. 135~140℃。 人们对阿司匹林的认识可追溯到古埃及法老时代。当时通过浸泡柳树皮获取了一种物质并被记载于公元前1550年汇集的医疗处方之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人经常使用金鸡纳树的树皮作镇痛药。西班牙人来到那里以后发现这种树的树皮还可以降低病人的体温;

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1898年德国化学家Dr. Felix Hoffmann用水杨酸与醋酸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3月6日德国拜仁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已经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①,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2、阿司匹林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本品长期服用会引起胃肠道出血,这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而本品抑制了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使得黏膜易于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前列腺素E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很强的收缩作用,本品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作用还会导致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二、阿司匹林催化剂 1、阿司匹林催化剂使用现状分析 在过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阿司匹林的合成不断经历着历史的变革和考验。迄今为止,阿司匹林主要以水杨酸、乙酸酐为原料,通常通过以下3种途径合成:酸催化、碱催化和新型催化。合成方法如下:①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

阿司匹林

. 简述阿司匹林的百年历史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姓名:艾培良学号:2015141482001 【摘要】著名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本文将简述它的发现,以及一百多年来该药物的发展和对人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阿司匹林发现发展史意义 著名医学教授John A. Baron曾说:“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阿司匹林(aspirin)”这句话足以看出阿司匹林在当今药物的更新换代之快的时代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发现之谜 正如某些传奇故事中主人公的神秘身世一样,阿司匹林横空出世的前前后后,是颇经历了一番周折的,甚至有些重要细节至今仍存有争议。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类植物的提取物(天然水杨酸)的药用功能。古苏美尔人的泥板上就有用柳树叶子治疗关节炎的记载。古埃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文稿》记录了埃及人至少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以前

已经知道干的柳树叶子的止痛功效。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5世纪记录了柳树皮的药效。这一知识被后来的盖伦(Galen)等古希腊和罗马名医反复引用。 中国古人也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的药用价值。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 直到1763年,科学家Reverend Edmund Stone记载了用柳皮治疗疟疾(症状为发烧并伴有疼痛)的病例,这一记录,通常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第一次描述了柳皮的药效。其后,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1826年,意大利人Brugnatelli 和Fontana从柳树中提取了有效成分并且命名为水杨苷。因为它的酸味,人们通常称它水杨酸。 德国化学家赫尔曼科尔贝(Herman Kolbe)成功实现了它的人工合成。但是水杨酸做为药物并不成功,它有一种极为难吃的味道,而且对胃的刺激很大,许多患者甚至认为用它的治疗比病症本身更难忍受。 百年老药 1897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给水杨酸分子加了一个乙酰基,发明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现在的阿司匹林。根据拜耳公司的官方历史,霍夫曼的研究动力来源于他的父亲服用水杨酸时候对药的强烈味道和副作用的抱怨。 乙酰水杨酸在拜耳公司合成出来后最初并没有引起当时的药物部门 的重视,几乎被打入冷宫。但是最终还是进行了动物和人体实验,这些

(拜阿司匹灵) 阿司匹林肠溶片 100mg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商品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拜阿司匹灵) 英文名称: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拼音全码:ASiPiLinChangRongPian(BaiASiPiLing) 【主要成份】本品主要成分为阿司匹林。 【成份】 化学名:2-(乙酰氧基)苯甲酸 分子式:C9H8O4 分子量:180.16 【性状】本品为白色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适应症/功能主治】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的发病风险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的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 的风险降低稳定性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发病风险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规格型号】100mg*30s(拜耳) 【用法用量】本品宜在饭后温水服用,不可空腹服用。本品为肠溶片,必须整片服用。在治疗心肌梗死时,第一片应捣碎或嚼碎后服用。服用剂量和次数:1.不稳定性心绞痛建议每天1片拜阿司匹灵。2.急性心肌梗死时,建议每天1片阿司匹灵。3.预防复发心肌梗死时,建议每天3片拜阿司匹灵。4.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和已出现早期症状后预防脑梗死,建议每天1片拜阿司匹灵。 【不良反应】常见的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如腹痛和胃肠道轻微出血,偶尔出现恶心、呕吐和服泻。胃出血和胃溃疡,以及主要在哮喘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和皮肤反应)极少见。有报道个别病例出现肝、肾功能障碍,低血糖,以及特别严重的皮肤病变(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小剂量乙酸水杨酸能减少尿酸的排泄,对易感者可引起痛风发作。极少数病例在长期服用阿司匹肠溶片后由于胃肠道隐匿性出血导致贫血,出现黑便(严重胃出血的症状)。出现眩晕和耳鸣(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可能为严重的中毒症状。如出现以上不良反应时,请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剂师。一旦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判断副作用的程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禁忌】对乙酰水杨酸和含水杨酸的物质过敏;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倾向(出血体质)。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导语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答案在这~ 1、为什么必须进行用药交代?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阿司匹林,都可引起致命的胃出血和脑出血。数以亿计的患者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必须进行用药交代,而且应规范化。 阿司匹林用药交待(纸质或口头): 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当出现上腹不适或身体有出血表现时,请及时就诊;注意粪便颜色变化,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请及时就诊;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2、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剂量是多少? 市场上有25mg、50mg、100mg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说明书用法差异很大。 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mg/d,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d。 3、何时服用最好,早上还是晚上?

清晨血小板更活跃,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点。 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若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 但是,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而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 4、偶尔忘记服用阿司匹林怎么办? 体内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 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不需要在下一次服药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5、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才可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 但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时,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以避免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6、溃疡病史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介绍 阿司匹林是世界最重要的解热镇痛药之一。目前全世界阿司匹林原料药产量已达5万吨左右,年产片剂1千多亿片。多年来,阿司匹林一直是我国解热镇痛药的支柱产品之一,年产量达1万多吨,也是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的大宗产品,2005年的出口量为7522吨,出口金额达到2055万美元。 1 . 采用乙酸酐为酰化剂的工艺路线 催化剂类别 需用原料及配方实例 原料名称规格组分比(份) 酚甲酸98.5% 25 乙酸酐98.5% 27 制备工艺: 混料投入带配有冷凝器的烧瓶中,在油浴上控温于150~160℃,反应约3小时,于减压下蒸去过量之乙酸酐及反应中生成的乙酸,其蒸出物重约16份,余品重为31份。再用2倍重量的苯重结晶,可得18份纯品。若将余液浓度增高,还可收得10份纯品。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阿司匹林的生产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过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经升华后得到升华水杨酸,再采用醋酐-醋酸法。由于此生产工艺不复杂,收率、成本等也较为理想,几十年来,国内外生产企业基本按照这条工艺路线进行生产。故该工艺较为成熟。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厂商对其生产工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做得不多,所以这方面的专利以及研究论文也较为少见。 工艺探索不断 在传统的阿司匹林生产中,由水杨酸和醋酐反应生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需要加温,使反应在80℃~90℃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2小时左右,耗能量较大。近年来,由于基本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反应时间越长则能耗越大,成本越高。从近几年的研究趋势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更易进行,时间更短,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更好。 1.1 水杨酸与醋酸酐法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 美国专利局2001年8月公开了Handal-Vega等人的“阿司匹林工业生产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个水杨酸和醋酐合成阿司匹林的新方法: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得到一种乙酰水杨酸和醋酸钙或醋酸锌以及最大为2%游离水杨酸的混合物。此反应十分快速,属于放热反应,也是一锅反应,且无污染物,不需要排放残渣酸,也不需要任何有机溶剂,产物不需要再结晶。因产物是固体,合成完成后可以马上和普通药物制剂辅料混合压片,成阿司匹林片。 1.2 用一水硫酸氢钠作催化剂 肖新荣等人在《精细化工中间体》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水杨酸乙酸酐反应合成阿司匹林中,用一水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反应时间约40分钟,反应温度80~90C,收率约为86.7%。硫酸氢钠为一价廉易得,使用安全的物质,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效果较好,因其难溶于有机溶剂,易于分离回收重用。

阿司匹林的制备流程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名.(/乙酰氧基)苯甲酸,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35-140℃,无臭或略带醋酸味,水中微溶,乙醇中易溶,氯仿或乙醚中溶解,遇湿气缓慢水解生成水杨酸,具弱酸性,最稳定ph值2.5。阿司匹林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经酰化制得。在生成阿斯匹林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副产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由此可提纯阿斯匹林。实验过程中,阿斯匹林产量少,并且不易结晶析出,常常须采用摩擦杯壁、加入晶种、浓缩溶液等办法才析出晶体,实验现象成功率低,同时需要较长的处理及静置时间。 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 本实验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使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酰化反应,制取阿斯匹林。由于水杨酸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反应必须加热到150~160℃。不过,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或浓磷酸过氧酸等来破坏氢键,反应温度也可降到60~80℃,而且副产物也会有所减少。原理如下: 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酰化反应 在100 mL干燥的园底烧瓶中加入4 g水杨酸、10 mL乙酸酐和10滴浓硫酸,采用搅拌使水杨酸尽量溶解,然后在水浴上加热,水杨酸立即溶解。如不全溶解,则需补加浓硫酸和乙酰酐。保持锥形瓶内温度在70℃左右。安装回流装置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 20 min后停止加热。反应液稍微冷(50℃以下)却缓慢加入15 mL冰水用来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再将反应液倒入50mL冰水的锥形瓶,即有乙酰水杨酸析出,将锥形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析出。 产品的提纯 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每次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3次,减压过滤,即得到粗产物。产品重结晶:将粗产物转移至烧杯,在搅拌下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产生。减压过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除去少量的白色聚合物,合并滤液,倒入预

阿司匹林肠溶片商业计划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商业计划书 第一部分概述 为了更好扩大我公司开展业务,增加我公司创收利润,现通过对阿司匹林肠溶片的产品和市场进行分析得到如下信息:阿司匹林肠溶片在解热镇痛市场份额预计2010年为0.5亿元,产品主要运作市场为临床和商业,本产品市场教育较为成熟(医保甲类产品,国家基本用药目录产品)。 针对产品进行分析得到该产品销售渠道应该划归为商业线销售,借助企业品牌力和合理价格进入市场较为容易,预计2010年销售收入为300万元,占该品种市场份额为6%。预计获得利润为30万元,产品导入期处于为微赢利状态,入世后三年,随着市场份额迅速扩大,该产品将在3年内成长为销售额过600万元的商业潜力品种。 产品入市中,为了使该产品迅速销售量上升,可以借助各类商业活动进行入市,这样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产品认知度上升,对于完成2010年销售任务和今后三年的销售任务打下良好基础。 第二部分产品分析 2.01 产品介绍 阿司匹林应用于临床已逾百年,是镇痛药物中的常用药物,也是属于非甾体类镇痛药物,WHO将它归入第一阶镇痛药,是轻、中度癌症疼痛的推荐药物,在医保目录中属于甲类药物。 德国拜耳公司的阿司匹林称得上是百年老药,时至今日还是那么充满活力,丝毫没有表现出衰退的迹象。就是阿司匹林有不断扩展的新适应症、新理论,从而使这一成熟的老产品不断得以新的面孔推向市场。阿司匹林发明时作为解热镇痛药,但多年后市场份额被非阿司匹林类的解热镇痛药抢占。经拜耳公司的临床研究,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可用来预防冠心病与心肌梗塞,于是该药又成功进入了新的市场。在阿司匹林全球范围内被广泛仿制的情况下,它之所以能不断地以新形象出现,就在于其在临床应用上能不断创新。 2.02 产品临床应用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 2、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本品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 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2.03我公司产品规格分析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 以下内容仅供参考,请以药品包装盒中的说明书为准。妊娠:C 哺乳:L2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阿司匹林肠溶片 【英文名】 Aspirin Enteric-coated Tablets 【汉语拼音】 Asipilin Changrong Pian 【成份】 本品主要成份为阿司匹林。 【性状】 本品为肠溶包衣片、除上包衣后显白色。 【药理毒理】

药理学抑制血小板凝集的作用: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环加氧酶,减少血小板中血栓烷A2的生成而起作用。 【药代动力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和溶解度与胃肠道PH值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本品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分布于各组织,也能渗入关节腔和脑脊液中。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全及妊娠时结合率也低。T1/2为15~20分钟;水杨酸盐的T1/2长短取决于剂量的大小和尿PH值,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T1/2为3.8~12.5小时。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lc acid)及葡萄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龙胆酸(gentisic acid)。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本品以结合的代谢物和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排泄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区别。尿液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

阿西替尼说明书

阿西替尼说明书 篇一:靶向药副作用) 靶向药物副作用常见治疗大全摘自网络整理 欢迎进群交流:抗癌交流群 225627502 QQ:379842761 微信:379842761 (一)易瑞沙 1、皮疹:主要集中在脸部,尤其在鼻翼一带,及至下巴;头后部毛发下;之后长在胸、腹部和大腿前面。色红艳,带白色脓头,隆起,几天后萎谢平伏,留暗色痕若干日子。不痛,不痒,因此容易耐受,最好不理会,不抓;抓破了或擦破了脓头,可涂百多邦;洗脸时动作需轻柔,否则擦破皮疹会满脸是血;最近听闻香港二天堂出品的“拔毒生肌膏”对这类皮疹有奇效,可试,但不可近嘴、眼。切勿按中医湿热毒处理而内服中药,会因小失大。 首次使用易瑞沙皮疹量最多,之后随着用药时间增加,皮疹量会逐渐减少。 治疗肿瘤的效果与皮疹量的多少无关。 2、鼻腔出血:服易瑞沙期间,鼻腔里的毛细血管会自行破裂,血液渗出,血液会凝结于鼻孔里成黑红色干血块,堵塞鼻腔影响呼吸;如果鼻咽处有痰,吸吐出的痰里会见铁红色或鲜红色血丝或血块;从肺腔里咳出的痰,因会经过咽

喉部,也会带出血丝甚至血块。有人为此惊惶,以为病情进展,以 为出血是肿瘤破裂或是肺泡破裂。其实只要不是一口一口地咯血,这种痰里带血的现象是易瑞沙的正常表现之一,可不理会。如果鼻腔每天出血较多,鼻孔干血阻塞严重,可在睡觉时往鼻孔里涂眼药膏,目的是保湿,使鼻腔里的毛细血管破裂数量减少。不过只要每天抠鼻子时小心,动作轻柔,就不必涂眼药膏于鼻孔里。 3、腹泻 最多的腹泻发生在早餐一小时多之后,泻前下腹扭痛,急迫,如厕时迅速排出浆糊样便,浮于水面,一冲即散;此便有不尽之感,排了还想排,似延绵不绝;如厕后腹部不适即消失。发生这种腹痛腹泻多为早餐吃得太饱或喝水太多的缘故,胃内负荷增加,压力通过肠传导到直肠,直肠蠕动,把未来得及被吸收水份的内容物提前排出。 最好的对付办法是不要吃得太饱,水不要一次喝得太多;尤其不要吃凉物,喝凉水,摄入的东西必须等于或高于体温;其次是吃早饭前吃4片中成药“腹可安片”。 4、血小板升高 易瑞沙吃上一个月血小板就会升高,血小板无限地升高不是好事,于抗癌和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都极不利,常有数年吃易瑞沙而发生血栓、脑梗阻、脑白质或心脏问题的;因

阿斯匹林

最近证实:阿司匹林用于一级预防可使严重心血管病事件减少12%;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相对风险降低20%;且经济效益比十分突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新闻发布会于2010年5月19日在北京召开,胡大一) 2009年ATr荟萃分析显示:无论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阿司匹林都是有效的,阿司匹林用于二级预防可降低严重血管事件风险19%(p=0.00001);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可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死(23%)、任何严重冠脉事件(18%)、以及严重心血管事件(12%)。阿司匹林一级预防疗效确切,但明显低于二级预防的效果。(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2009) 阿司匹林不仅能够抑制环氧合酶的活性,减少血小板激活物血栓素A2(TXA2)的合成,而且能够通过降低白细胞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水平来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降低斑块的形成与进展。 阿司匹林的抗炎作用和通过不可逆地抑制血小板内还氧化酶-1防止血栓烷A2形成,阻断血小板聚集,从而使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治疗中获得肯定的地位。对145项10万冠心病病人的大规模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荟萃分析发现,阿司匹林在各亚组可降低AMI发生率20%~30%。ISIS-2调查证实阿司匹林对AMI病人的重要性,联合使用能使每1 000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病人中的死亡人数减少50人。 近年来,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过程的认识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并非仅限于抗血小板聚集,还通过干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新生血管生成、左旋精氨酸与NO通路等As形成的各个环节[1-3],发挥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2009年,Antithrom-botic Trialists('ATT)Collaboration研究发现:在一级预防试验中,阿司匹林每年可以减少12%的严重血管事件;在二级预防实验中,阿司匹林降低严重血管事件发生概率的作用更加显著(严重血管事件年发生率:阿司匹林组6.7%,对照组8.2%,p<0.0001)[1]。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复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抑制AS的作用。(Aspirin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vascular disease: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rticipant data from ran-domised trials[J].Lancet,2009,373(9678):1849-1860) 经过大量临床观察发现,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可减少25%的心血管事件复发[1]( Baigent C,Sudlow C,Collins R,et al.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randomized trials of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prevention of death,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stroke in high risk patients[J]. BMJ,2002,324(7329):71-86). 大量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显著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病死率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可降低自动溶栓后再梗死率;冠脉内介入治疗时,可降低亚急性血栓形成发生率和再狭窄发生率。 血小板有激活、黏附、聚集、释放等基本功能。多种刺激可导致血小板活化,活化血小板内膜磷脂暴露,发挥接触活化作用,促进凝血反应发生、发展。此外,血小板还有辅助、调控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功能。微循环中聚集的血小板释放出颗粒内容物,如5-羟色胺、腺苷二磷酸、溶酶体酶、儿茶酚胺、组胺、通透性因子及阳离子蛋白,进一步促进血小板聚集,并引起内皮细胞收缩,使细胞连接开放,通透性增加内皮下层水肿、血管内膜损伤。在AS发展过程中,动脉内膜中的平滑肌细胞增殖是较早出现的病理改变。血小板激活时其膜糖蛋白Ot-颗粒中的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血小板因子Ⅳ、β凝血球蛋白一起释放出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和β凝血球蛋白均有化学趋化作用,可诱导动脉平滑肌细胞迁移,向损伤部位聚集,并分化、增殖,合成瘢痕组织,形成所需要的细胞外基质分子。 20世纪70年代,Vane[16]认为阿司匹林通过抑制前列腺素(PG)的生成,特别是血栓素A2(TXA2)而发挥其抑制血小板激活和聚集的作用。Roth等[17]进一步阐明小剂量阿司匹林通过不可逆地乙酰化血小板环氧化酶,主要是乙酰化环氧化酶-1(COX-1)丝氨酸530位点,抑制TXA2的形成。(16 V ANE J R.Inhibition of prostaglandin syntheses as a mechanism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作用及注意事项

神经内科常用药物作用、用法及注意事项 一、脱水药 1.甘露醇 作用:脱水降颅压,高渗性利尿,通过产生组织脱水而降颅压,静注后20-30分钟显效,2-3h达到高峰,持续时间6-8h,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可以清除自由基,降低血液粘度,改善血液循环。用于脑水肿及青光眼的治疗,用于大面积烧伤、烫伤引起的水肿。 用法:静滴4-6h 一次。 注意事项:1)注入过快会造成一过性头痛、眩晕、注射部位疼痛; 2)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气温较低易析出结晶;4)过敏反应; 5)外渗易引起坏死。 2.甘油果糖 作用:脱水降颅压,高渗性脱水,将甘油代谢生成的能量加以利用, 改善代谢对体内电解质平衡无影响。 用法:静滴,250ml2.5-3h点完。 注意事项:静滴过快可发生溶血及血红蛋白尿。 3.咲塞米 作用:对水和电解质的排泄。能增加钠、钾、氯等的排泄。作用于各 种水肿及脑水肿。 用法:口服和静脉推注。 二、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1.拜阿司匹林 作用:抗血小板聚集 用法:口服,饭后吃。 注意事项:禁用禁忌症:1)胃十二指肠溃疡;2)出血倾向高;3)严重的肝功能障碍;4)妊娠的后3个月,5)对乙酰水杨酸和含此类物质过敏者。 2、波立维 1?长春西汀:改善脑梗死后遗症,脑出血后遗症,脑动脉硬化症等诱发的各种症状。 2.奥扎格雷:抑制血小板凝聚,与其他抑制血小板的药物合用时有协同作用,必要时减量。 3.舒血宁:扩血管改善微循环。 4?银杏叶滴丸:改善微循环,可用于糖尿病患者。 5.盐酸川芎嗪:扩血管,改善大脑循环,偶有口感嗜睡等,停药消失。脑水肿者禁用。 6?巴曲酶:扩张血管,改善循环,查凝血后再用,降纤维蛋白原。 7.苦碟子:活血止痛,清热祛瘀,不宜与其他药物混于同一容器内使用。8?天麻素:治疗头晕,少数病人出现口鼻干燥,头晕,胃部不适。 9?醒脑静: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孕妇禁用。 10.三磷酸胞苷二钠:营养神经,避光保存,严禁静脉推注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英文名称:AspirinEnteric-coated Tablets?商品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成份: 主要成份:阿司匹林 适应症: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得抑制作用,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适应症如下: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得发病风险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 中风得二级预防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得风险 降低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得发病风险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得风险。 规格: 100mg

用法用量: 用法:口服、肠溶片应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疑似患者得发病风险:建议首次剂量300mg,嚼碎后服用以快速吸收。以后每天100-200mg。 预防心肌梗死复发:每天100—300mg。 中风得二级预防:每天100-300mg。 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及其继发脑卒中得风险:每天100—300mg。 降低稳定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得发病风险:每天100-300mg。 动脉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后,如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旁路术(CABG),颈动脉内膜剥离术,动静脉分流术:每天100-300mg。 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每天100-200mg。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者(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得风险:每天100mg。 不良反应: 所列出得药物不良反应(ADRs)就是基于所有阿司匹林制剂(包括短期与长期口服治疗)得上市后自发报告,因此无需按照CIOMSⅢ频率类别进行组织。 上、下胃肠道不适,如消化不良、胃肠道与腹部疼痛。罕见得胃肠道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非常罕见得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与穿孔,伴有实验室异常与临床症状。 由于阿司匹林对血小板得抑制作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出血得风险、 已观察到得出血包括手术期间出血,血肿,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牙龈出血。也有罕见至极罕见出血得报道,如胃肠道出血、脑出血(血压控制不良得高血压患者与,或与抗凝血药台用),可能威胁生命。急性或慢性出血后可能导致贫血,缺铁性贫血(如隐性得微出血),伴有实验室异常与临床症状,例如虚弱,苍白,低血压。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说明书 1、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3、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80078 4、汉语拼音:ASiPiLinChangRongPian 5、英文名称:AspirinEnteric-coatedTablets 6、成份:阿司匹林。 7、剂型:片剂 8、形状:本品为白色肠溶包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 9、功能主治:抑制血小板聚成,防止血栓形成,治疗和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冠心病、心肌梗塞、偏头疼、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漏和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10、规格/中西药品:100mg

11、用法用量:口服。4~8岁儿童,一次0.5片;8~14岁儿童,一次1片;14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1~2片;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12、不良反应: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胃肠道反应。较少见或罕见的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表现为血性或柏油样便,胃部剧痛或呕吐血性或咖啡样物,多见于大剂量服药患者。支气管痉挛性过敏反应,表现为呼吸困难或哮喘。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等。血尿、眩晕和肝脏损害。 13、禁忌:下列情况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阿司匹林或其它水杨酸盐,或药品的任何其它成份过敏;水杨酸盐或含水杨酸物质、非甾体抗炎药导致哮喘的历史;急性胃肠道溃疡;出血体质;严重的肾功能衰竭;严重的肝功能衰竭;严重的.心功能衰竭;与氨甲蝶呤(剂量为15mg/周或更多)合用(见药物相互作用);妊娠的最后三个月。 14、老年患者用药:老年患者若肾功能下降服用拜阿司匹灵易出现不良反应,因此肾功能下降的老年患者应慎用拜阿司匹灵 15、贮藏:密封,25℃以下保存 16、包装:铝塑包装,30片/盒。 17、有效期:60个月 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注意事项 下列情况应咨询医师,慎用本品:对其它镇痛剂、抗炎药或抗风湿药过敏,或存在其它过敏反应;同时使用抗凝药物(如香豆素衍生物、肝素,低剂量肝素治疗例外);

阿司匹林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2007年06月12日
请 仔 细 阅 读说 明 书并 在 医 师指 导 下 使用 【药 品 名称 】 通用 名 :阿 司 匹林 肠 溶片 英 文 名 : As pir in Ent eri c -c oat ed Tab let s 汉 语 拼 音 : Asi pil in Cha ngr ong Pi an 【 成 份 】 本 品 主 要 成 份 及 其 化 学 名 称 为 : 2 -( 乙 酰 氧 基 ) 苯 甲 酸 。 其结 构 式为 :
分 子 式 为 : C 9H8 O4
分 子 量 为 : 180 .16
【 性状 】 本品 为 肠溶 衣 片,除去 包 衣后 显 白色 . 【 适 应 症 】 本 品 为 非 甾 体 抗 炎 药 。 临 床 可 用 于 下 列 情 况 。 1、 镇痛 、 解热 : 可缓 解 轻度 或 中度 的 疼痛 , 如头 痛 、牙 痛 、神 经 痛 、肌 肉 痛及 月 经 痛, 也 用于 感 冒和 流 感等 退 热。 本 品仅 能 缓解 症 状, 不 能 治疗 引 起疼 痛 和 发 热 的 病 因 , 故 需 同 时 应 用 其 他 药 物 对 病 因 进 行 治 疗 。2 、 抗 炎 、抗 风 湿 : 为 治 疗 风 湿 热 的 常 用 药 物 ,用 药 后 可 解 热 、 使 关 节 症 状 好 转 并 使 血 沉 下 降 , 但不 能 去除 风 湿热 的 基本 病 理改 变 ,也 不 能治 疗 和预 防 心 脏损 害 及其 他 合 并症 。3、 关 节 炎: 除 风湿 性 关节 炎 外, 本 品也 用 于 治疗 类 风湿 关 节炎 , 可改 善 症状 , 但须 同 时进 行 病因 治 疗。 此 外, 本 品也 用 于 骨关 节 炎、 强 直 性脊 柱 炎、 幼 年型 关 节炎 以 及其 他 非风 湿 性炎 症 的骨 骼 肌 肉疼 痛 ,也 能 缓 解 症 状 。 但 近 年 在 这 些 疾 病 已 很 少 应 用 本 品 。 4、 抗 血栓 : 本品 对 血小 板
聚集 有 抑制 作 用, 可 防止 血 栓形 成 ,临 床 用于 预 防一 过 性 脑缺 血 发作 、 心 肌梗 死 、心 房 颤动 、 人工 心 脏瓣 膜 、动 静 脉瘘 或 其他 手 术 后的 血 栓形 成 。 也 可 用 于 治 疗 不 稳 定 型 心 绞 痛 。 5、 儿 科 用 于 皮 肤 粘 膜 淋 巴 结 综 合 症 ( 川 崎 病) 的 治疗 。 【 规 格 】 25 mg 【 用 法用 量 】1.成 人 常用 量 口 服 。 ① 解 热 、 镇 痛 , 一 次 0.3 -0. 6g , 一 日 3次 , 必 要 时 每 4 小 时 1次 。 ② 抗 风 湿 , 一 日 3-6 g , 分 4次 口 服 ; ③ 抑 制 血 小 板 聚 集 则 应 用 小 剂 量 , 如 每 日 8 0mg -30 0mg( 4~ 12 片 ) 一 日 1次 。 ④ , 治 疗 胆 道 蛔 虫 病 , 一 次 1g , 一 日 2-3 次 , 连 用 2 -3 日 ; 阵 发 性 绞 疼 停 止 24 小 时 后 停 用 , 然 后 进 行 驱 虫 治 疗 。 2. 小 儿 常 用 量 口 服① 解热 、 镇痛 , 每

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说明书

阿司匹林肠溶片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阿司匹林肠溶片 商品名称:拜阿司匹灵 汉语拼音:asipilinchangrongpian 药品别名:乙酰水杨酸肠溶片 【医保类别】 甲类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住院使用时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按规定支付、门诊使用时由个人账户支付的药品,实施门诊统筹的不受此限。 【成份】 阿司匹林 【性状】 片剂 【适应症】 高原病,枕神经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下肢深静脉栓塞,急性动脉栓塞,脑血栓,幼年型类风湿关节炎,脑供血不足,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心房颤动,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多肌痛,肾静脉血栓形成,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小儿川崎病,血栓形成,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 【功能主治】 抑制血小板聚集:急性心肌梗死;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风二级预防;降低短暂性脑缺血TIA及其继发脑卒中的风险;心绞痛;动脉血管术后;预防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降低心血管危险因素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抽烟史、年龄大于50岁者心肌梗死发作的风险。 【用法用量】 本品宜在饭后温水服用,不可空腹服用。本品为肠溶片,必须整片服用。 在治疗心肌梗死时,第一片应捣碎或嚼碎后服用。服用剂量和次数:1.不稳定性心绞痛建议每天1片拜阿司匹灵。2.急性心肌梗死时,建议每天1片阿司匹灵。3.预防复发心肌梗死时,建议每天3片拜阿司匹灵。4.预防大脑一过性的血流减少,和已出现早期症状后预防脑梗死,建议每天1片拜阿司匹灵。 【规格】 100mg*30s 【不良反应】 常见的副作用胃肠道反应,如腹痛和胃肠道轻微出血,偶尔出现恶心、呕吐和服泻。胃出血和胃溃疡,以及主要在哮喘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和皮肤反应极少见。有报道个别病例出现肝、肾功能障碍,低血糖,以及特别严重的皮肤病变多形性渗出性红斑。小剂量乙酸水杨酸能减少尿酸的排泄,对易感者可引起痛风发作。极少数病例在长期服用阿司匹肠溶片后由于胃肠道隐匿性出血导致贫血,出现黑便严重胃出血的症状。出现眩晕和耳鸣特别是儿童和老人可能为严重的中毒症状。如出现以上不良反应时,请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剂师。一旦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药并通知医生,以便医生能判断副作用的程度并采取必要的措施。【禁忌】 对乙酰水杨酸和含水杨酸的物质过敏;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倾向出血体质 【注意事项】 1.该药不宜用作止痛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