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

合集下载

川崎病阿司匹林停药标准

川崎病阿司匹林停药标准

川崎病阿司匹林停药标准一、概述川崎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

阿司匹林是治疗川崎病常用的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冠状动脉病变和血栓形成。

本篇文档将详细介绍川崎病阿司匹林停药标准。

1.急性期:在川崎病急性期,患者需遵医嘱服用阿司匹林,剂量通常为每日30~60mg/kg,分次服用。

在此期间,阿司匹林的主要作用是抗炎、抗凝,有助于减轻症状。

2.减量期:在急性期过后,患者需逐渐减少阿司匹林的剂量,一般从每日3次减至每日2次,再减至每日1次,持续1~2周。

在此阶段,阿司匹林的作用逐渐减弱,需要其他药物进行后续治疗。

3.后续治疗:经过减量期后,患者进入后续治疗阶段,主要以控制炎症、预防并发症为主,通常继续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每日1~2次),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根据临床实践总结,川崎病阿司匹林停药标准如下:1.病程:若患者病程超过6~8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风险较低,可以考虑停药。

但是,对于年龄小于5岁的患者,仍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在必要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临床表现:若患者在停药后无发热、无冠状动脉病变征兆,可以考虑停药。

但是,若患者出现发热、血沉加快等复发迹象,需及时就医并复查。

3.实验室检查:若患者在停药后进行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如血小板计数、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均正常,可以考虑停药。

4.其他情况:若患者有其他特殊情况,如合并严重感染、免疫缺陷等,需在医生指导下停药。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等因素,决定是否可以停药。

同时,医生会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随访观察,一般建议在停药后3个月、6个月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了解冠状动脉病变情况。

四、注意事项1.在使用阿司匹林期间,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减量、停药或更改药物。

在停药后,若出现异常症状或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应及时就医。

2.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饮食健康、合理作息、保持心情愉悦等,有助于病情的康复。

阿司匹林的作用与功效

阿司匹林的作用与功效

阿司匹林的作用与功效阿司匹林,又被称为乙酰水杨酸,是一种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头痛、发热、关节炎等症状。

它具有抗炎、退热、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首先,阿司匹林具有抗炎作用。

它能够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产生,通过抑制花生四烯酸(AA)的合成,减少炎症介质的生成,从而缓解疼痛、肿胀和红斑。

这对于治疗关节炎、肌肉疼痛等炎症性疾病非常有效。

其次,阿司匹林具有退热作用。

当人体发烧时,说明身体正处于一种炎症或感染状态,而阿司匹林能够通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减少黄体酮的合成,从而降低体温。

因此,阿司匹林是治疗发热的常用药物之一。

此外,阿司匹林还具有镇痛作用。

它能够抑制体内痛觉传导物质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从而缓解头痛、牙痛、神经痛等不同病因引起的疼痛。

因此,阿司匹林也是一种常用的镇痛药物。

另外,阿司匹林还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病的防治。

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和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因此,阿司匹林常用于预防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和深静脉血栓等血栓性疾病。

然而,阿司匹林也有一些副作用和禁忌症。

长期或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会引起胃溃疡、出血和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此外,严重过敏者、孕妇和正在出血的患者都禁止使用阿司匹林。

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剂量和用药方法,遵循医生的建议。

一般而言,常用剂量为每次0.3-1克,每日2-4次。

若作为心血管防治药物,剂量一般较小,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是一种具有抗炎、退热、镇痛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药物。

它在治疗头痛、发热、关节炎等疾病上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使用时需注意剂量和禁忌症,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阿司匹林(Aspirin)使用说明书

 阿司匹林(Aspirin)使用说明书

阿司匹林(Aspirin)使用说明书阿司匹林(Aspirin)使用说明书1. 概述阿司匹林,全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的疼痛和发热,并具有抗炎症的作用。

本说明书将提供关于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剂量、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重要信息,请在使用前仔细阅读。

2. 使用方法- 此药适用于口服服用,并应随餐或饮水一起服用,以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

- 如无特殊需求或医嘱,成人每次可口服325-650毫克,每4-6小时重复服用一次,但每日总剂量不得超过4000毫克。

- 儿童和青少年应遵循年龄和体重相适应的剂量,且不得超过医生指导的推荐剂量。

- 健康成年人应在医生或药剂师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的最长时间不应超过7天。

3. 适应症阿司匹林主要用于以下症状的缓解:- 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等轻度至中度疼痛;- 发热;- 感冒、流感和其他病毒性感染导致的疼痛与发热。

4. 注意事项- 请勿超过推荐剂量使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中毒或加重不良反应。

- 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和青少年在使用阿司匹林前应咨询医生的建议。

- 阿司匹林可能与某些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包括但不限于抗凝剂、降糖药和非甾体消炎药,请在使用前咨询医生或药剂师关于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 如出现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急促、严重头痛等),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就医。

5. 不良反应阿司匹林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 胃肠道不适,如胃灼热感、恶心、呕吐和消化不良;- 过敏反应,如荨麻疹、皮疹、哮喘和过敏性休克;- 出血倾向,如鼻出血、牙龈出血和皮下出血等。

6. 储存方法- 阿司匹林应存放在干燥、清洁、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 儿童不易触及的地方储存。

7. 急救措施如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过量服药,应立即就医或拨打当地急救电话。

本说明书并不能包含所有有关阿司匹林的信息,若有疑问或需进一步了解,请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

阿司匹林用法与用量详解

阿司匹林用法与用量详解

阿司匹林用法与用量详解阿司匹林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常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抗血栓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阿司匹林的用法与用量。

一、阿司匹林的适应症阿司匹林适用于以下情况:1. 缓解头痛、牙痛、肌肉痛等轻度至中度疼痛;2. 退烧;3.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二、阿司匹林的用法阿司匹林有口服和外用两种常见用法。

1. 口服用法通常情况下,成年人口服阿司匹林的推荐剂量为每次325-650毫克,间隔4-6小时,但每24小时总剂量不应超过4000毫克。

老年人或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应减少剂量,具体应遵医嘱。

2. 外用用法将阿司匹林片倒在手掌中,加入适量水或者维生素E油调成糊状,然后涂抹于疼痛部位轻轻按摩,每次使用约5-10分钟,每天2-3次。

三、阿司匹林用量注意事项在使用阿司匹林时,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1. 用量严格按照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来进行,不可自行超量使用或延长使用时间。

2. 阿司匹林片应整片吞服,不可咀嚼或咬碎。

3. 儿童、青少年患者慎用阿司匹林,尤其是发热期间,因为可能增加患Reye综合症的风险。

4.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 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抗凝药物、利尿药等。

四、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在使用阿司匹林时,请注意以下事项和不良反应。

1.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过敏反应、气道收缩等。

2. 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增加胃肠出血、消化道溃疡和肝肾损害的风险。

3. 阿司匹林不适合与酒精混合使用,因为可能加重药物的副作用。

4. 对阿司匹林过敏的人禁用。

5. 存放阿司匹林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结语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非处方药,用于缓解疼痛、退烧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在使用阿司匹林时,需根据医嘱或药品说明书按照正确剂量进行口服或外用。

同时,需注意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如果有任何问题或疑虑,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的指导。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阿司匹林是一种常见的非处方药,主要用于缓解轻度到中度疼痛和发烧,以及作为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用于预防心脏病和中风。

尽管阿司匹林在医学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我们关注。

本文将介绍阿司匹林的常见副作用,并提供一些用药的建议,以确保我们的用药安全。

1. 胃肠道反应阿司匹林可以引起胃肠道不适,包括胃痛、恶心、呕吐、胃灼热感和溃疡等。

这是由于阿司匹林对胃黏膜产生刺激作用,增加了黏膜腐蚀的风险。

为了减轻这些不适,我们可以在饭后或与食物一起服用阿司匹林,以减缓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

此外,长期或高剂量使用阿司匹林还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

2. 出血风险增加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然而,这也使得阿司匹林使用者出血风险增加。

如果您正在接受某种手术或有其他出血风险的情况(如消化道溃疡),请务必告诉医生您正在使用阿司匹林。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能与其他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相互作用,导致出血风险进一步增加。

3. 过敏反应阿司匹林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荨麻疹、哮喘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如果您对阿司匹林过敏,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医生帮助。

4. 儿童和青少年发生雷氏综合症的风险阿司匹林使用与儿童和青少年患雷氏综合症的风险增加有关。

雷氏综合症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可导致脑肝病变和死亡。

因此,不建议给18岁以下的儿童或青少年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在发烧期间。

尽管阿司匹林有一些副作用,但在遵循正确的用药指导下,它仍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以下是一些建议,以确保我们的用药安全:1. 请务必按照医生或药剂师的建议使用药物,不要超过推荐的剂量或使用时间。

2. 在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告知医生您的药物过敏史和当前用药情况,以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3. 如果出现严重的胃痛、胃出血或其他胃肠道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药物并咨询医生。

4.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请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特别是在发烧期间。

浅析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浅析阿司匹林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

二、临床应用
鱼腥草因其广泛的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疾病。
1、呼吸道感染:鱼腥草对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支气管炎、肺炎等具有 明显的疗效,可以缓解咳嗽、咳痰等症状。
2、尿路感染:鱼腥草可以治疗尿路感染,帮助排尿,减轻尿频、尿急等症 状。
3、皮肤病:鱼腥草外用可以治疗皮肤感染性疾病,如湿疹、痤疮等。
参考内容二
一、药理作用
鱼腥草,也被称为蕺菜,是一种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中药材。其主要的活性 成分包括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挥发油等,这些成分使得鱼腥草具有显著的抗 炎、抗氧化、抗肿瘤及抗菌等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鱼腥草的黄酮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2、出血倾向: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出血倾向增加。虽然这种风险相 对较低,但仍需注意。如有出血迹象,应立即就医。
3、肾功能损害:部分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能会影响肾功能,加重肾病患 者的病情。但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阿司匹林对肾功能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三、阿司匹林的未来发展方向
1、精准医疗:随着精准医疗技术的发展,阿司匹林的使用将更加个性化。 基于基因和表型特征,针对不同患者制定最合适的用药方案,以提高疗效并减少 不良反应。
1、肿瘤预防:研究表明,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降低 癌症发病率。一项基于超过名受试者的研究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 直肠癌、食管癌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
2、心血管保护:阿司匹林通过抗血小板作用,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根据一项涉及名受试者的研究,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以使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 生率降低25%。
参考内容
阿司匹林: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 应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物,自1899年以来一直被广泛用于镇痛、抗炎 和抗血小板治疗。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已不再 局限于这些传统领域。本次演示将探讨阿司匹林的临床新用途及不良反应,以帮 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药物。

阿司匹林的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

阿司匹林的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

阿司匹林的功能主治与用法用量功能主治阿司匹林是一种通用的解热镇痛药,其主要功能和主治包括: - 解热:阿司匹林能够降低体温,对于发热引起的不适症状具有缓解作用。

- 镇痛:阿司匹林可以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包括头痛、牙痛、神经痛、月经痛等。

- 抗炎:阿司匹林有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可以减轻炎症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用法用量阿司匹林的用法和用量需要根据症状和个体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情况下可遵循以下指导: - 成人:每次口服阿司匹林500-1000毫克,间隔4-6小时。

但不应连续使用超过3天,如果需要长期使用,应咨询医生建议。

- 儿童:请遵循医生的指导和推荐剂量。

为避免出现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注意以下几点: - 阿司匹林应空腹或饭后2小时服用,用足够量的水倒下。

- 不要超过每天4000毫克的最大剂量。

- 不要与其他含有阿司匹林的药物合用,以免造成过量服用。

- 使用阿司匹林之前,应先查看药物说明书,并遵循医生的指示。

注意事项在使用阿司匹林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1. 对阿司匹林过敏或有哮喘史的人应避免使用该药物。

2. 老年人和儿童对阿司匹林的耐受性较差,应避免过度使用。

3. 长期或过量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胃肠道出血或其他不良反应,如果出现胃痛、黑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4. 阿司匹林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因此在手术前两周内应停止使用。

5.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

结论阿司匹林是一种常用的解热镇痛药,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功能。

在使用阿司匹林时,应注意确保用法用量的正确性,避免出现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

如果有不适症状或对阿司匹林使用有疑问的话,应及时咨询医生。

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区别与选择

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区别与选择

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区别与选择布洛芬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用于缓解疼痛、减轻发热和抗炎。

它与阿司匹林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区别。

本文将探讨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的区别,并提供选择的指导。

1. 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阿司匹林是一种非选择性COX(环氧化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COX-1和COX-2酶来发挥作用。

COX-1酶参与维持胃黏膜完整性和血小板聚集,而COX-2酶主要参与炎症反应。

因此,阿司匹林具有镇痛、退热和抗炎作用。

2. 布洛芬的作用机制布洛芬也是一种非选择性COX抑制剂,与阿司匹林类似,但其对COX-1和COX-2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弱。

布洛芬主要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来减轻疼痛、发热和炎症。

3. 阿司匹林与布洛芬的区别3.1 抗血小板作用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这种作用是由于阿司匹林不可逆地抑制了血小板COX-1酶的活性。

而布洛芬对血小板聚集没有明显影响。

3.2 药代动力学阿司匹林的半衰期较短,大部分在24小时内被排出体外。

布洛芬的半衰期较长,约为2-4小时。

这意味着布洛芬需要更频繁的用药来维持治疗效果。

3.3 胃肠道副作用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容易引发胃溃疡和胃出血。

相比之下,布洛芬的胃肠道副作用较轻,但仍可能引起胃痛、消化不良和溃疡。

3.4 肾脏副作用长期使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可能导致肾脏损害,包括肾小球功能受损和急性肾衰竭。

布洛芬在正常剂量下对肾脏的影响较小,但在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中使用时需谨慎。

4. 非甾体抗炎药的选择选择使用阿司匹林还是布洛芬,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4.1 阿司匹林适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和中风。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用于关节炎和其他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4.2 布洛芬适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的疼痛、发热和炎症,如头痛、关节炎、肌肉疼痛和感冒等。

布洛芬还可用于痛经和牙痛的缓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简述阿司匹林的百年历史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姓名:艾培良学号:2015141482001
【摘要】著名解热、镇痛药物——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

,本文将简述它的发现,以及一百多年来该药物的发展和对人类所产生的重要意义。

【关键字】阿司匹林发现发展史意义
著名医学教授John A. Baron曾说:“假如我将身处荒岛,如果选择随身携带某种药物的话,那么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她——阿司匹林(aspirin)”这句话足以看出阿司匹林在当今药物的更新换代之快的时代所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发现之谜
正如某些传奇故事中主人公的神秘身世一样,阿司匹林横空出世的前前后后,是颇经历了一番周折的,甚至有些重要细节至今仍存有争议。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类植物的提取物(天然水杨酸)的药用功能。

古苏美尔人的泥板上就有用柳树叶子治疗关节炎的记载。

古埃及最古老的医学文献《埃伯斯纸草文稿》记录了埃及人至少在公元前二千多年以前
已经知道干的柳树叶子的止痛功效。

古希腊医师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5世纪记录了柳树皮的药效。

这一知识被后来的盖伦(Galen)等古希腊和罗马名医反复引用。

中国古人也很早就发现了柳树的药用价值。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有祛痰明目,清热解毒,利尿防风之效,外敷可治牙痛。

直到1763年,科学家Reverend Edmund Stone记载了用柳皮治疗疟疾(症状为发烧并伴有疼痛)的病例,这一记录,通常被认为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第一次描述了柳皮的药效。

其后,随着化学技术的发展,1826年,意大利人Brugnatelli 和Fontana从柳树中提取了有效成分并且命名为水杨苷。

因为它的酸味,人们通常称它水杨酸。

德国化学家赫尔曼科尔贝(Herman Kolbe)成功实现了它的人工合成。

但是水杨酸做为药物并不成功,它有一种极为难吃的味道,而且对胃的刺激很大,许多患者甚至认为用它的治疗比病症本身更难忍受。

百年老药
1897年,德国拜耳公司的化学家费利克斯·霍夫曼(Felix Hoffman)给水杨酸分子加了一个乙酰基,发明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现在的阿司匹林。

根据拜耳公司的官方历史,霍夫曼的研究动力来源于他的父亲服用水杨酸时候对药的强烈味道和副作用的抱怨。

乙酰水杨酸在拜耳公司合成出来后最初并没有引起当时的药物部门
的重视,几乎被打入冷宫。

但是最终还是进行了动物和人体实验,这些
实验的成功很快就使拜耳公司决定把它投入市场。

这种药物被正式命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

至今,已经有110年的历史。

乙酰水杨酸在拜耳公司合成出来后最初并没有引起当时的药物部门的重视,几乎被打入冷宫。

但是最终还是进行了动物和人体实验,这些实验的成功很快就使拜耳公司决定把它投入市场。

这种药物被正式命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

至今,已经有110年的历史了。

同年,拜耳公司给约三万名医生发去了阿司匹林的宣传资料。

很快,阿司匹林就成了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

曲折命运
阿司匹林在拜耳公司合成以后,并没有引起当时的药物部门主任Heinrich Dreser的重视。

没有领导的重视,自然得不到重用,几乎被打入冷宫。

只是一些科学家坚持研究,最终还是进行了动物和人体实验,实验的成功才使拜耳公司决定把它投入市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曾让让阿司匹林饱经风霜。

1899年,阿司匹林就成了世界上最畅销的药物。

拜耳公司也在世界各地包括美国设立了阿司匹林的生产厂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火席卷欧洲、亚洲和美洲。

拜耳公司很快成了战争的受害者。

拜耳公司的这个著名药物的命运即将在来临的世界大战中改变。

1919年,随着德国的战败,拜耳公司的海外资产(包括专利和商标)作为战争赔偿被胜利的同盟国,英国,法国,美国等获得。

战后在美国和加拿大,斯特林药业公司(Sterling Drug)以五百万美元的价格获得了拜耳公司的资产,包括拜耳的名称和著名商标的使用权。

当阿司匹林的专利过期以后,市场上充斥了各厂家生产的乙酰水杨酸。

虽然后来拜耳公司逐步获得了不含其他70多个国家的阿司匹林的商品名,但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药物市场上,战后的几十年里它不得不以另一个名字来销售阿司匹林。

直到1994年,拜耳公司才从斯特林药业公司的新主人SmithKline Bercham公司买回了阿司匹林的产权,价钱是十亿美元。

拜耳公司为在美国赎回自己的名称和商标付出了天价。

阿司匹林的发明权归属上也曾发生过争论,并打上了纳粹和种族歧视的烙印。

根据文献记载,认为阿司匹林的发明人是德国的费利克斯·霍夫曼。

但这项发明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还有一位犹太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

1934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宣称是他本人发明了阿司匹林。

当时的德国正处在纳粹统治的黑暗时期,对犹太人的迫害已经愈演愈烈。

在这种情况下,狂妄的纳粹统治者根本不愿意承认阿司匹林的发明者有犹太人这个事实,于是便将错就错把发明家的桂冠戴到了费利克斯·霍夫曼一个人的头上,为他们的“大日耳曼民族优越论”贴金。

纳粹统治者为了堵住阿图尔·艾兴格林的嘴,还把他关进了集中营,进行迫害。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1949年前后,阿图尔·艾兴格林又提出这个问题,但不久他就去世了。

从此这事便石沉大海,无人问津了。

英国医学家、史学家瓦尔特·斯尼德几经周折获得德国拜尔公司的特许,查阅了拜尔公司实验室的全部档案,终于以确凿的事实恢复了这项发明的历史真面目。

他指出:在阿司匹林的发明中,阿图尔·艾兴格林功不可没。

事实是在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的确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但他是在他的上司——知名的化学家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并且完全采用艾兴格林提出的技术路线才获得成功的。

后来的研究又发现乙酰水杨酸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合成出来了。

是法国化学家戈哈特(Charles Gerhardt)1853年就合成了不纯的乙酰水杨酸;德国化学家克劳特(Karl J. Kraut)之后制得了更纯的产品。

但遗憾的是,他们都没有发现它的医学价值。

药理价值
阿斯匹林从发明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100年里,它从一个治疗头痛的药物,直至被飞往月球的“太阳神十号”作为急救药品之一。

人们不断地发现阿斯匹林的新效用,它因此被称为“神奇药”。

阿司匹林一经问世就风靡世界,成为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发现阿司匹林作用的1982年诺贝尔奖得主文尼说,全世界每年要消耗45000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其最基本的药理作用是解热镇痛,通过发汗增加散热作用,从而达到降温目的。

同时,它可以有效的控制由炎症、手术等引起的慢性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
痛等,且不全产生药物依赖性。

阿司匹林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抗炎、抗风湿,是治疗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阿司匹林越来越多的新用途被逐渐发现,主要的新用途如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中风,预防和降低癌症危险,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抗衰老作用。

此外,还有更多关于阿司匹林药物的实验研究正在进行中,相信将来还会有更多的对人类有用的方面会被发现。

【参考文献】
【1】马延. 《经久不衰的阿司匹林》. 生命世界. 2013.02.15.【2】Graham Starmer,阿司匹林的历史及其作用方式,1983
【3】阿司匹林:商业与科学发展历史
【4】阿司匹林的老药新用,孙淑慧,《亚东院讯》,2008年1月第98期
【5】《阿司匹林》,郭航远,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