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赛尔的成熟势力说

现代控制理论发展史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的报告

自动控制技术与人类科技文明 Automatic Control & Human Civilization 前言 从远古的漏壶和计时容器到公元前的水利枢纽工程,从中世纪的钟摆、天文望远镜到工业革命的蒸汽机、蒸汽机车和蒸汽轮船,从百年前的飞机、汽车和电话通讯到半个世纪前的电子放大器和模拟计算机,从二战期间的雷达和火炮防空网到冷战时代的卫星、导弹和数字计算机,从六十年代的登月飞船到现代的航天飞机、宇宙和星球探测器,这些著名的人类科技发明直接催生和发展了自动控制技术。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经过千百年的提炼,尤其是近半个世纪工业实践的普遍应用,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人类科技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随着新型制造业的兴起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的维纳和卡尔曼将陆续诞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

I.前期控制(Early Control)(1400B.C. - 1900) (0)中国,埃及和巴比伦出现自动计时漏壶 (1400B.C. ~1100B.C.)。孙武著《孙子兵法》 (600B.C.) (1)秦昭王时,李冰主持修筑都江堰体现的系 西汉漏壶统观念和实践(300B.C.) 2

(2)亚历山大的希罗发明开闭庙门和分发圣水等自动装置(100年) (3)中国张衡发明水运浑象,研制出自动测量地震的候风地动仪(132年) 3

(4)中国马钧研制出用齿轮传动的自动指示方向的指南车(235年) (5)中国定向驾驶舵(1180年) (人类首台控制机构)(6)中国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 记载有程序控制思想(CNC)的提花织 机结构图(1637年) 4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格塞尔的成熟势力理论 一、生平简介 格塞尔(Arnoldgesell,1880~1961)是美国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1906年获克拉克大学心理学博士。毕业后,对婴儿期进行重点研究,在研究中感到基础心理学的知识比较缺乏,于是在30岁时进了耶鲁大学学医,并于1915年获得医学博士,在1911年在耶鲁大学创办了为他一生带来殊荣的儿童发展诊所。在此工作了五十年中,他和他同事从事了极为广泛,详细的婴幼儿神经运动发展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关于儿童成熟的理。.还提出一个被公认较完善的儿童行为常模,还编制了测量婴儿和学前儿童行为发展的量表-耶鲁量表。他还是历史上最早使用电影来对儿童进行观察记录者之一。 二、主要着作: 1941年出版的《发展诊断学》 1925年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 1928年的《婴儿期和人的成长》 1929年的《同卵双生子的学习与成长》 1940年的《儿童生活的最初五年》 1943年的《现代文明中的婴儿和儿童》 三、成熟势力理论

﹙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 ﹙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 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有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有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 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体发展的顺序。只有当结构与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结构得以发展之前,特殊的训练及学习收效甚微。 着名的同卵双生子爬梯实验 格塞尔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协调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由于同卵双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13/2012 59 现代控制理论概述及实际应用意义 王 凡 王思文 郑卫刚 武汉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摘 要】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介绍了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 方法和应用以及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并介绍现代控制理论的应用。提出了学习现代控制理论的重要意义。【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差异;应用;意义 1.引言 控制理论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已经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我们的教学也使用了控制理论的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大家在课堂上听,本身可看作一个开环函数;而同学们课下做作业,再通过老师的批改,进而改进和提高老师的授课内容和方法,这就形成了一个闭环控制。像这样的例子很多,都是控制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如此广泛,因此学好现代控制理论至关重要。 2.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很长的时期。从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它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类由机械化时代进入电气化时代,并走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其产生和发展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 2.1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核能技术、空间技术的发展,从而对出现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非线性系统和时变系统的分析与设计问题的解决。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迅速 地发展控制理论,而且也给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准备了两个重要的条件—现代数学和数字计算机。现代数学,例如泛函分析、现代代数等,为现代控制理论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分析工具;而数字计算机为现代控制理论发展提供了应用的平台。 2.2 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五十年代后期,贝尔曼(Bellman)等人提出了状态分析法;在1957年提出了动态规则;1959年卡尔曼(Kalman)和布西创建了卡尔曼滤波理论;1960年在控制系统的研究中成功地应用了状态空间法,并提出了可控性和可观测性的新概念;1961年庞特里亚金(俄国人)提出了极小(大)值原理;罗森布洛克(H.H.Rosenbrock)、麦克法轮(G.J.MacFarlane)和欧文斯(D.H.Owens)研究了使用于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的现代频域法理论,将经典控制理论传递函数的概念推广到多变量系统,并探讨了传递函数矩阵与状态方程之间的等价转换关系,为进一步建立统一的线性系统理论奠定了基础。 20世纪70年代奥斯特隆姆(瑞典)和朗道(法国,https://www.360docs.net/doc/7514059129.html,ndau)在自适应控制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了贡献。 与此同时,关于系统辨识、最优控制、离散时间系统和自适应控制的发展大大丰富了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 3.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现代控制理论的内容主要有为系统辨识;最优控制问题;自适应控制问题;线性系统基本理论;最佳滤波或称最佳估计。 (1)系统辨识 系统辨识是建立系统动态模型的方法。根据系统的输入输出的试验数据,从一类给定的模型中确定一个被研究系统本质特征等价的模型,并确定其模型的结构和参数。 (2)最优控制问题 在给定约束条件和性能指标下,寻找使系统性能指标最佳的控制规律。主要方法有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等极大值原理。现代控制理论的核心即:使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最优(最小或最大)某一性能指标最优:如时间最短或燃料消耗最小等。 (3)自适应控制问题 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能自动适应内外部参数、外部环境变化,自动调整控制作用,使系统达到一定意义下的最优。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成熟势力说

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精讲:儿童发展理论之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A.Gesell,1880~1961)。格赛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是按照其基因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他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成熟,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脱离了成熟的条件,学习本身并不能推动发展。格赛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梯实验。1929年,他首先对一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双生子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要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即在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因此,格赛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的成熟,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所谓准备,是指由不成熟到成熟的生理机制的变化过程。只要准备好了,学习就会发生。决定学习最终效果的因素是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个体还表现出极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格赛尔对爬梯实验的解释曾经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争论。格赛尔认为幼儿的遗传基因决定了他们的发展和行为,而且内部的成熟因素决定了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例如,幼儿在完成如跳和系鞋带动作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上的不同,应归因于他们遗传上的不同,而不应归于他们所处的环境。幼儿的发展、成熟和学习是按照他们自己内部的既定顺序进行的。 强化练习 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说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 )的作用。 A.遗传素质 B.家庭教育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第二章 成熟势力的发展理论

2.在线学习 2.1导语 前苏联心理学家列伊捷斯说:儿童超过自己年龄的发展对于判断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还不能提供可靠的依据,也不排除缺少早期发展,后来却了生跃进的可能性。 法国思想家卢梭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2.1电子讲义 第一节背景与传略 在第一章中曾讲过发展理论的主题之一是遗传与环境。因此,在心理学的理论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两派对立的观点: 一派观点被称为遗传决定论--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受遗传基因的决定,后天的教育只能影响其发展的速度(如加速或延缓),而不能改变它。美国心理学家GS霍尔说"一两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就是一种代表性言论。 另一派观点被称为环境决定论--机械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所决 定的,而否认遗传的作用,否认年龄特征,否认儿童的自主性。 在这关于遗传与环境对发展的作用的争论中,格塞尔站在了遗传决定论的一边。他认为儿童的发展由成熟决定,成熟的顺序则由基因控制。儿童有自我发展的机制和规律,成人在教育他们时应尊重成熟的客观规律。这是格塞尔理论的主线。当然,我们在理解格塞尔理论时,除了要抓住这条主线外,还应记住:格塞尔理论的功绩和现实意义在于向我们证明成熟机制如何在复杂的发展程序和自我调节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于提醒我们教育不能忽视遗传的作用,不能在孩子身上重演拔苗助长的悲剧。我们不能机械地将格塞尔理论机械地理解为遗传决定一切,毕竟环境对发展还是有作用的。 第二节格塞尔成熟势力说的基本观点 1、遗传决定的重要性 格塞尔学派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格塞尔根据自己长期临床经验和大量的研究,提出一个基本的命题,即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程度,而个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格塞尔(Gesell,ArnoldLucius)美国心理学家。1880年6月21日生于威斯康星州的阿尔马;1961年5月29日卒于康涅狄格州的纽黑文。1903年,格塞尔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1906年,获得克拉克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1911年,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于1915年获该校医学学位。嗣后,他一直在耶鲁大学执教至死。 格塞尔的观点源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研究。1929年,他首先对双生子T和C进行了行为基线的观察,确认他们发展水平相当。在他们出生第48周时,对T进行爬楼梯、搭积木、肌肉协调和运用词汇等训练,而对C则不作训练。训练持续了6周,其间T比C更早地显示出某些技能。到了第53周当C达到爬楼梯的成熟水平时,对他开始集中训练,发现只须少量训练,C就赶上了T的熟练水平。进一步观察发现,55周时T和C的能力没有差别。 格塞尔断言,儿童的学习取决于生理上的成熟,成熟之前的学习和训练难有显著的效果。 ﹙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

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 ﹙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 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 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由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由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 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

现代控制理论心得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心得 摘要: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现代控制论,是人类对控制技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现代控制论是用状态空间方法表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对于《现代控制理论》这门课程,本人选择了最为感兴趣的几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并谈一下对于学习这么课程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现代控制理论;学习策略;学习方法; 学习心得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伴随着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 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出现了横向科学。作为跨接于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的具有横向科学特点的现代控制理论已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高年级的主要课程。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现代控制论,是人类对控制技术认识上的一次 飞跃。经典控制论限于处理单变量的线性定常问题,在数学上可归结为单变 量的常系数微分方程问题。现代控制论面向多变量控制系统的问题,它是以 矩阵论和线性空间理论作为主要数学工具,并用计算机来实现。现代控制论 来源于工程实际,具有明显的工程技术特点,但它又属于系统论范畴。系统 论的特点是在数学描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强有力的数学工具,对系 统进行分析和综合。系统特性的度量,即表现为状态;系统状态的变化,即为动态过程。状态和过程在自然界、社会和思维中普遍存在。现代控制论是在 引入状态和状态空间的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状态和状态空间早在古典动力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5O年代Mesarovic教授曾提出“结构不确定性原理” ,指出经典理论对于多变量系统不能确切描述系统的内在结构。后来采用 状态变量的描述方法,才完全表达出系统的动力学性质。6O年代初,卡尔曼(Kalman) 从外界输入对状态的控制能力以及输出对状态的反映能力这两方面提出能控制性和能观性的概念。这些概念深入揭示了系统的内在特性。实际上,现代控制论中所研究的许多基本问题,诸如最优控制和最佳估计等,都是以能能控性和能观性作为“解”的存在条件的。现代控制理论是一门工程理论性强的 课程,在自学这门课程时,深感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学完之后,从工程实际抽象出一个控制论方面的课题很难,如何用现代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则更困难,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对现代控制理论来说,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将实际系统抽象为数学模型,有了数学模型,才能有效地去研究系统的各个方面。许多机电系统、经济系统、管理系统常可近似概括为线。

儿童发展理论

《儿童发展心理理论》模拟试卷(合并)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 分,共15 分) 1、机能不对称原则 P27-28 2、可知度 P46 3、本我P118 4、发展方向的原则P27 5、发展 P5-6 6、退化P126 7、低级心理机能 P238 8、停滞 P126 9、同化P 181 10、行为模式(A.Gesell)P94 11、观察学习P90 12、关键期P 277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15 分) 1、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P26 (A ) A、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 2、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 P42 (D ) A、认识过程 B、理解过程 C、被动过程 D、主动过程 3、华生认为心理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P65 (B ) A、实用性的 B、实验性的 C、实例性的 D、实质性的 4、维果茨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根源在于: P240 ( B ) A、主观意识 B、客观的社会环境 C、主客体相互作用 D、社会学习 5、华生认为,为了使每一练习单元的效率越高,那么在特定限度内练习的次数应P73(C ) A、递增 B、适量 C、越少 D、越多 6、弗洛伊德认为,就本质而言,防御机制是: P 133 (C ) A、本能冲动 B、行为系统 C、精神动作 D、里必多 7、斯金纳认为改变行为的关键是: P83 (B ) A、改变习惯 B、改变强化 C、改变刺激 D、改变环境 8、弗洛伊德认为,梦是: P 111 (B ) A、性欲的表现 B、愿望的达成 C、本能的冲动 D、要求的反映 9、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自我中心的机制是在于同化与顺化的: P 191 (B ) A、失调 B、对抗 C、解除 D、平衡 10、班杜拉认为注意过程是学习者在环境中的: P91 (A ) A、定向过程 B、选择过程 C、观察过程 D、学习过程 11、班杜拉认为,人、环境是与哪一因素相互作用的? P99 ( C ) A、教育 B、交往 C、行为 D、个性 12、弗洛里德认为“自我”实行什么原则? P119 ( A ) A、现实原则 B、经济原则 C、节约原则 D、开放原则 13、习性学的依恋理论是谁创立的? P280 ( A ) A、鲍尔毕 B、劳伦兹 C、安思沃斯 D、达尔文 第 2 页共7 页 14、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为: P 85 (C ) A、强化 B、习惯 C、塑造 D、 15、霍妮理论中的“离众”指的是患者总是与他人: P142 ( A ) A、保持距离 B、不交往 C、不理睬 D、不参加活动 16、替代强化是谁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P90 (a ) a. 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铁钦纳 d.华生 17、弗洛依德认为本我实行什么原则?P119 (c ) a. 节约原则 b.经济原则 c.快乐原则 d. 压抑原则 18、操作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P79 (c )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现代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内容、研究方法和应用经典控制理论与现代控制理论的差异 建立在状态空间法基础上的一种控制理论,是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控制理论中,对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主要是通过对系统的状态变量的描述来进行的,基本的方法是时间域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比经典控制理论所能处理的控制问题要广泛得多,包括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和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和多变量系统。它所采用的方法和算法也更适合于在数字计算机上进行。现代控制理论还为设计和构造具有指定的性能指标的最优控制系统提供了可能性。现代控制理论的名称是在1960年以后开始出现的,用以区别当时已经相当成熟并在后来被称为经典控制理论的那些方法。现代控制理论已在航空航天技术、军事技术、通信系统、生产过程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现代控制理论的某些概念和方法,还被应用于人口控制、交通管理、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等的研究中。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迅速兴起的空间技术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空间技术的发展迫切要求建立新的控制原理,以解决诸如把宇宙火箭和人造卫星用最少燃料或最短时间准确地发射到预定轨道一类的控制问题。这类控制问题十分复杂,采用经典控制理论难以解决。1958年,苏联科学家Л.С.庞特里亚金提出了名为极大值原理的综合控制系统的新方法。在这之前,美国学者R.贝尔曼于1954年创立了动态规划,并在1956年应用于控制过程。他们的研究成果解决了空间技术中出现的复杂控制问题,并开拓了控制理论中最优控制理论这一新的领域。1960~1961年,美国学者R.E.卡尔曼和R.S.布什建立了卡尔曼-布什滤波理论,因而有可能有效地考虑控制问题中所存在的随机噪声的影响,把控制理论的研究范围扩大,包括了更为复杂的控制问题。几乎在同一时期内,贝尔曼、卡尔曼等人把状态空间法系统地引入控制理论中。状态空间法对揭示和认识控制系统的许多重要特性具有关键的作用。其中能控性和能观测性尤为重要,成为控制理论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到60年代初,一套以状态空间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卡尔曼-布什滤波为基础的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新的原理和方法已经确立,这标志着现代控制理论的形成。 现代控制理论所包含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主要的方面有: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随机控制理论和适应控制理论。 线性系统理论它是现代控制理论中最为基本和比较成熟的一个分支,着重于研究线性系统中状态的控制和观测问题,其基本的分析和综合方法是状态空间法。按所采用的数学工具,线性系统理论通常分成为三个学派:基于几何概念和方法的几何理论,代表人物是W.M.旺纳姆;基于抽象代数方法的代数理论,代表人物是R.E.卡尔曼;基于复变量方法的频域理论,代表人物是H.H.罗森布罗克。 非线性系统理论非线性系统的分析和综合理论尚不完善。研究领域主要还限于系统的运动稳定性、双线性系统的控制和观测问题、非线性反馈问题等。更一般的非线性系统理论还有待建立。从70年代中期以来,由微分几何理论得出的某些方法对分析某些类型的非线性系统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最优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是设计最优控制系统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受控系统在指定性能指标实现最优时的控制规律及其综合方法。在最优控制理论中,用于综合最优控制系统的主要

读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发展理论有感

提请所有研究儿童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的人树立重视儿童成长规律的观点,是格塞尔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一大功绩,也是格塞尔对儿童的一大奉献。其实质是向我们提出一个重视自然规律的理解方式,用以正确全面地认识儿童的发展。格塞尔提出的一系列育儿观念,把他的学说从儿童心理的范畴超越到养育和教育的范畴,大大地扩大了格塞尔学说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儿童在成人的催促下,童年过得太匆忙。 成人对儿童的教导又过于急功近利,以至于使孩子们无暇享受童年这一美好的人生阶段。 格塞尔的同事曾向父母们提出以下忠告: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应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同样,孩子间的禀赋、品行也各有差异,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就必须善于发现,用“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记得班上有个叫翀翀的孩子,刚上小班时,性格非常内向,而且很偏食,只喜欢吃牛肉等肉类荤菜,蔬菜碰都不碰一丁点,也不爱吃水果。上课时,他不愿举手发言,音乐活动中,从来不唱歌,任我们老师怎么鼓励,他就是不发言。 中午的进餐更是让我们头疼,有时一点饭都不吃,只吃几块饼干。有几次搭班的老师用了“硬”的手段,要把他送到托班去,可他除了哭就是不吃饭,他的爸爸妈妈更是拿他没办法。为了让翀翀尽快地融入集体,培养他活泼自信的性格,每天早上,我热情地接待他,询问他在家的趣事;游戏时,特别关注他,音乐活动中,牵着他的手一起做游戏,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夸他懂事,有进步了;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报告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总结 学习心得 从经典控制论发展到现代控制论,是人类对控制技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现代控制论是用状态空间方法表示,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对于《现代控制理论》这门课程,在刚拿到课本的时候,没上张老师的课之前,咋一看,会认为开课的内容会是上学期学的控制理论基础的累赘或者简单的重复,更甚至我还以为是线性代数的复现呢!根本没有和现代控制论联系到一起。但后面随着老师讲课的风格的深入浅出,循循善诱,发现和自己想象的恰恰相反,张老师以她特有的讲课风格,精心准备的ppt 课件,向我们展示了现代控制理论发展过程,以及该掌握内容的方方面面,个人觉得,我们不仅掌握了现代控制理论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掌握这门知识的严谨的逻辑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对以后学习其他知识及在工作上的需要大有裨益,总之学习了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 由于我们学习这门课的课时不是很多,并结合我们学生学习的需求及所要掌握的课程深入程度,张老师根据我们教学安排需要,我们这学期学习的内容主要有:1.绪论;2.控制系统的状态表达式;3.控制系统状态表达式的解;4.线性系统的能空性和能观性;5.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而状态变量和状态空间表达式、状态转移矩阵、系统的能控性与能观性以及线性定常系统的综合是本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当然学习的内容还包括老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及对该学科的研究的一些深入见解。 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伴随着学科的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出现了横向科学。作为跨接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具有横向科学特点的现代控制理论已成为我国理工科大学高年级的必修课。 经典控制理论的特点 经典控制理论以拉氏变换为数学工具,以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将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变换到复数域中,得到系统的传递函数,并以此作为基础在频率域中对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确定控制器的结构和参数。通常是采用反馈控制,构成所谓闭环控制系统。经典控制理论具有明显的局限性,突出的是难以有效地应用于时变系统、多变量系统,也难以揭示系统更为深刻的特性。当把这种理论推广到更为复杂的系统时,经典控制理论就显得无能为力了,这是因为它的以下几个特点所决定。 1.经典控制理论只限于研究线性定常系统,即使对最简单的非线性系统也是无法处理的;这就从本质上忽略了系统结构的内在特性,也不能处理输入和输出皆大于1的系统。实际上,大多数工程对象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尽管人们做了很多尝试,但是,用经典控制理论设计这类系统都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2.经典控制理论采用试探法设计系统。即根据经验选用合适的、简单的、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控制器,然后对系统进行分析,直至找到满意的结果为止。虽然这种设计方法具有实用等很多完整,从而促使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对经典理论的精确化、数学化及理论化。优点,但是,在推理上却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效果也

心理发展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发展 “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结构向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首先,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变化。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2.发展方向的原则 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3.可知度 这个概念是吉普森的贡献,意识是指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反映的是知觉行为与环境特性之间的关系。 4.消极强化 所谓消极强化,是由于一个刺激的排除而加强了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概率作用。 5.观察学习 所谓观察学习,亦称为替代学习,班都拉把它定义为:“即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也就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6.神经性焦虑 神经性焦虑是对于表现冲动的欲望感受到可能被惩罚的担心,即对本我占优势的行为可能受到威胁而害怕。 7.离众 所谓离众,就是表现为既不归属于谁,也不想与他人抗争,总是与人保持一定的距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天地。 8.同一性混乱 同一性混乱是指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不平衡和不稳定之感,典型的同一性混乱表现为“我掌握不了某些生活”,结果是退学、离开工作。整夜在外逗留或孤独陷入古怪而难以接近的心境之中。 9.同化与顺化 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与一个集体正在形成或已完成形成的结构内,顺化就是改变内部结构以适应现实。

10.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一个动态的概念。 11.关键期 关键期,是著名习性学家洛伦兹1955年提出的一个著名概念。个体在一生中有某些特定的时期对特定的刺激较为敏感,这时的学习效果比更早或更晚都要明显,关键期就是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成熟优势说

成熟优势说 成熟优势说:强调的是儿童生理、心理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进行与之相宜的学习活动,反对过多、过早的外部干预. 儿童成熟理论﹙一﹚:思想渊源:他的理论被公认为属于遗传决定论.他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核心是所谓“成熟势力说”或“成熟潜能说”.这一理论有其思想渊源: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18世纪的胚胎学的研究.霍尔的复演说和达尔文的进化论.机能心理学家考喜尔﹙G.E.Coghill﹚.﹙二﹚成熟理论的主要观点:格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成熟”。成熟的含义:格塞尔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种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是由物种和生物进化顺序决定的,是有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决定的。所谓“成熟”就是“给予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一个真正的名字”在格塞尔看来,所有儿童都毫无例外地按照成熟所规定的顺序或模式发展,只是发展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由每个儿童自己的遗传类型或其它因素所制约。 一、理论的主要观点 成熟和环境的关系 格塞尔看来,成熟是一个由内部因素控制的过程,这是这种内部因素决定机体的发展的方向和模式,但格塞尔不排除环境对儿童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环境可能暂时影响儿童发展的速度。良好的环境可以提供一定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儿童发展其生命中最积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不良的环境,则可能阻止和压抑其自然潜能的顺利发展。但环境的作用仅仅如此而已。在他看来,发展的速度最终还是有生物因素决定所控制。他把两者关系归纳如下: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发展起支持,影响及特定化作用,但并不能产生基本的发展形式和个体发展的顺序。只有当结构与行为相适应的时候,学习才可能发生;在结构得以发展之前,特殊的训练及学习收效甚微。 敏感期以及发展形式﹙根据奥地利生态学家劳伦兹的关键期﹚ 格塞尔认为在个体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敏感期。他要求教育在此期内有针对性地对儿童施教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他还提出,儿童的成熟不完全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是通过从发展的一种水平向另一种水平的突然转变,这种变化不是随意性变化,而是类似周期性变化,周期的波峰与波谷受到在不同时间的不同成熟机制的影响。﹙成长模式﹚ 二、婴幼儿养育 ﹙一﹚教养婴幼儿应以儿童为中心 格塞尔认为,婴儿带着一个天然进度表降临人世。婴儿尽管知识尚未开化,但对于其内在需要,对于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都非常“聪明”,父母﹙养育者﹚应追随儿童,从儿童本身得到启示,而不应强迫儿童接受自己的意愿或规定的模式。养育者要仔细观察善于追随儿童的信号和暗示,才能了解或确信婴儿具有先天的诸如吃奶,睡眠,觉醒,坐起,爬走等自

控制理论发展历史

控制理论发展历史综述 一: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的经典控制理论时期,着重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数学工具是微分方程、拉氏变换、传递函数;主要方法是时域法、频域法、根轨迹法;主要问题是系统的稳、准、快。 二: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控制理论时期,着重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数学工具是以此为峰方程组、矩阵论、状态空间法主要方法是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理论;重点是最优控制、随即控制、自适应控制;核心控制装置是电子计算机。 三: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先进控制理时期,先进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先进控制理论内容丰富、涵盖面最广,包括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等。 经典控制理论 经典控制理论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参数不随时间而变)系统。 发展过程 1.原始阶段 中国,两千年前我国发明的指南车:一种开环自动调节系统,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2.起步阶段 人类社会发展,有一个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成两大部分,那就是工业革命。18世纪中叶之前,不管你什么怎么划分人类社会也好(农业牧业手工业),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力,就是必须得有人亲自去做。18世纪中叶之后,机器的出现,使得以机器取代了人力,所以称之为革命。然后机器的出现变革了人类的整个历史,直至现代社会文明的如此进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什么扯这么多?如果机器不能控制,那和工具又有什么区别?所以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钱学森也在最新一版的工程控制论中提到技术革命。 1769年,控制思想首次应用于工业控制的是瓦特,发明用来控制蒸汽机转速的飞球离心控制器。以后人们曾经试图改善调速器的准确性,却常常导致系统产生振荡。 1868年以前,这一百年来,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还出于“直觉”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控制系统的各项性能(稳、准、快)的协调方面经常出现问题。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促使科学家们从理论上进行探索研究。19世纪后半叶许多科学家开始基于理论来研究控制。 1868年,麦克斯韦(J.C. Maxwell)通过对瓦特的调速器建立起线性常微分方程,解释了瓦特蒸汽机速度控制系统中出现的剧烈振荡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简单的稳定性代数判据,开辟了用数学方法研究控制系统的途径。 1877年,劳斯(E.J.Routh)提出了不直接求解系统微分方程的根的稳定性判据。 1895年,霍尔维茨(A.Hurwitz)也独立提出了类似的霍尔维茨稳定性判据。 他俩把麦克斯韦的思想扩展到高阶微分方程描述的更复杂的系统中,各自提出了直接根据代数方程的系数判别系统稳定性的准则两个著名的稳定性判据—劳斯判据和霍尔维茨判据。这些方法基本上满足了20世纪初期控制工程师的需要,奠定了经典控制理论中时域分析法的基础。 3.发展阶段 早期的控制的目的是防止不稳定,控制目的比较单一,于是劳斯和霍尔维茨的代数稳定判据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里基本满足了控制工程师的需要。直至二战前后,这种情况才发生了改变。战争的发生某种意义上也是有好处的,比如推动的科技的发展这方面。战争武器的 1 / 4

控制理论发展历史

控制理论发展历史 综述一: 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的经典控制理论时期,着重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数学工具是微分方程、拉氏变换、传递函数;主要方法是时域法、频域法、根轨迹法;主要问题是系统的稳、准、快。 二: 20世纪60年代的现代控制理论时期,着重解决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控制问题,主要数学工具是以此为峰方程组、矩阵论、状态空间法主要方法是变分法、极大值原理、动态规划理论;重点是最优控制、随即控制、自适应控制;核心控制装置是电子计算机。 三: 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先进控制理时期,先进控制理论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和延伸。 先进控制理论内容丰富、涵盖面最广,包括自适应控制、鲁棒控制、模糊控制、人工神经网络控制等。 经典控制理论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参数不随时间而变)系统。 发展过程 1.原始阶段中国,两千年前我国发明的指南车: 一种开环自动调节系统,它利用差速齿轮原理,利用齿轮传动系统,根据车轮的转动,由车上木人指示方向。 不论车子转向何方,木人的手始终指向南方,“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 2.起步阶段人类社会发展,有一个点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成两大部分,那就是工业革命。

18世纪中叶之前,不管你什么怎么划分人类社会也好(农业牧业手工业),社会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人力,就是必须得有人亲自去做。 18世纪中叶之后,机器的出现,使得以机器取代了人力,所以称之为革命。 然后机器的出现变革了人类的整个历史,直至现代社会文明的如此进步。 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为什么扯这么多?如果机器不能控制,那和工具又有什么区别?所以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钱学森也在最新一版的工程控制论中提到技术革命。 1769年,控制思想首次应用于工业控制的是瓦特,发明用来控制蒸汽机转速的飞球离心控制器。 以后人们曾经试图改善调速器的准确性,却常常导致系统产生振荡。 1868年以前,这一百年来,自动控制装置的设计还出于“直觉”阶段,没有系统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控制系统的各项性能(稳、准、快)的协调方面经常出现问题。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促使科学家们从理论上进行探索研究。 19世纪后半叶许多科学家开始基于理论来研究控制。 1868年,麦克斯韦(J. C.Maxwell)通过对瓦特的调速器建立起线性常微分方程,解释了瓦特蒸汽机速度控制系统中出现的剧烈振荡的不稳定问题,提出了简单的稳定性代数判据,开辟了用数学方法研究控制系统的途径。 1877年,劳斯( E.J.Routh)提出了不直接求解系统微分方程的根的稳定性判据。 1895年,霍尔维茨(

学前儿童发展理论复习题(有答案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遗传与环境(理解即可) 发展PPT19 二、思考题: 1. 发展与变化是同一个意思吗? 2. 发展理论有什么任务? 3. 请结合自己的经验说明任何人无论是否意识到,都是按照一种理论在观察和处理幼儿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从而进一步认识学习和掌握发展理论的重要性。 4.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对理论指导的迫切性,认识发展理论的作用。 第二章 选择题: 1.格塞尔既重视儿童的行为模式,还重视什么? B A、量变 B、个别差异 C、质变 D、相互作用 2.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什么? B A、遗传 B、成熟 C、环境 D、训练 3. 在格塞尔看来,成熟是如何从一种发展水平向另一种发展水平发展的?A A、突然转变 B、阶段连续 C、逐渐过渡 D、线性连续 4. 格塞尔把儿童机能一侧占优势的现象称为什么?C A、单侧原则 B、偏好原则 C、不对称原则 D、主导性原则 5. 格塞尔认为儿童行为的变化有时好有时差,因而具有什么样特性?B A、冲突性 B、周期性 C、矛盾性 D、方向性 填充题: 6.格塞尔认为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 7.格塞尔认为,儿童对自己的行为能进行自我调节。 8.格赛尔根据自己的观察,提出了相互交织、机能不对称、发展方向原则个体成熟原则、自我调节原则。 9.格塞尔认为发展具有方向性,如,由上而下,由中心向边缘,由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名词解释: 行为模式(A.Gesell)PPT33 机能不对称原则书P27-28 准备(A.Gesell) 简答题: 1.格塞尔提出的儿童行为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儿童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当儿童处于“准备”状态时,成人应取什么态度? 4.格塞尔的成熟理论对当前的教育有什么现实意义? 5.结合当前的社会心理和教育现状去重新认识成熟势力发展理论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 第三章 选择题: 1.吉布森认为,知觉是人的一种什么过程?D

发展理论

1.1878年,德国心理学家冯德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 2行为主义心理学派:毕生 3精神学派:弗洛伊德 4什么是理论:理论是对通过观察所收集的经验事实加以假设后形成的一套由术语组成的句子 5什么是发展:发展是由一种新结构的获得或从一种旧机构像一种新结构的转化组成的过程 6发展理论的任务:第一描述一个或几个的心里领域的发展过程第二描述几个心里领域之间的变化关系第三解释发展的因素和机制 7研究知觉--吉布森研究思维--皮亚杰 8发展理论的作用:组织信息和指导研究 9发展理论主题:心里的实质量变与质变遗传与环境理论自身的建设 10格赛尔成熟势力学说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典型的遗传决定论)观点:1遗传基因决定着儿童发展的顺序2发展的性质3发展的原则(1发展方向的原则2相互组织3技能不对称4个体成熟5自我调节) 4行为模式与个别差异5育儿观念 11对格赛尔的评价:1突出了成熟机制对于发展的重要性2为研究儿童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12行为主义发展理论--毕生-斯金纳和班杜拉(环境决定论,思维与大脑无关)13行为的概念: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的反应系统这一系统无论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其构成单位都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 14适应的概念:有机体通过运动改变了他的生理状态,那个刺激不再引起反应 15行为主义的思维:习惯的思维无声计划性 16影响动作习惯形成的因素:年龄练习的分配 17儿童情绪的模式:惧怒爱18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体系 19强化:是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行为发生频率的刺激 20儿童行为的变化--反应率第一基线即儿童在实验操作以前的状态第一实 验期即给予一定的刺激第二基线即取消第一实验期所给予的刺激以检查第一 实验期的作用第二实验期将第一实验期所给予的刺激再度施予儿童,从而确 定第一实验期所给予刺激的作用 2.训练精神病的方法:模仿疗法随机强化法代币法厌恶刺激法 21斯金纳三原则:1小步子前进原则2主动参加原则 3及时反馈原则 22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1观察学习及其过程(1注意过程(2保持过程(3 运动复现过程(4强化和动机过程 2观察学习的模式 (1行为模式(2言语模 式(3象征模式(4抽象模式(5参照模式(6参与性模式(7创造模式(8延迟 模式 3社会学习的研究(1攻击性(2亲社会行为(3行为的决定因素 23华生对经典行为主义的评析:优1使心理学从哲学的边缘跳入科学之林2 使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内省转入客观经验研究3使心理学走出学院的围墙进入 广泛的实用领域4对儿童心理和教育提供有益的指导原则弊:根本上削弱了 心理学的生命力排斥任何形式的内省,不可避免的造成研究方法的单一不利于 心理学的研究 24评析斯金纳:1丰富了华生的s-R公式的内容2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立场比 早期行为主义更坚定 25行为主义发展理论与学前教育:1创设丰富环境形成适宜学习的条件2积极 运用强化原理,塑造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3利用消退方法矫正幼儿的不良行为 4发挥榜样作用促进社会学习 26本能:力比多 27人格的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28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器期(3-6 岁)4潜伏期(6-11岁)5青春期(11-13岁开始) 29儿童焦虑分类:真实性焦虑神经病焦虑道德的焦虑 30焦虑的防御机制1压抑2反向作用3投射4退化5停滞 31精神分析法的要点;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暗示移情 32基本焦虑理论--霍妮 33童年经验影响方式:1早起经验留下了可被直接追溯的痕迹2童年的整个经 历带来的某种性格结构或更确切地说是开始了某种性格结构的发展 3.儿童焦虑是应付外界的手段:趋众逆众离众 4.防御策略归类:盲点分隔合理化过分自控自以为是捉摸不定犬儒主义 等作用 5.同一性渐成说--埃里克森1自我与同一性2同一性渐成的发展阶段 6.对精神分析学的评析:1开拓了心理学的新的研究范围2推动了对儿童早期 经验的研究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建立3丰富了心理学研究方法论弊:1富 有主观色彩2有泛性论倾向3歧视妇女反对男女平等 7.精神分析学说与学前教育:1重视童年经验保护幼儿心理健康2充分认识每 一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性3关心幼儿人际关系克服基本焦虑 8.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结构的概念:就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它不仅指具有解 剖学意义的实际结构也包括功能意义上的结构 9.组织的概念:是指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10.适应的概念:是指结构的同化和顺化两种机能及这两种机能之间的关系 11.儿童认知中的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 12.动作到运算的过程:1从反射动作到智慧动作2动作的内化内化的可逆的 动作 13.皮亚杰的游戏分类:感知-运动水平上的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游戏创造 性游戏(儿童绘画是智力发展的尺度) 14.发展阶段特征的性质:1阶段的获得次序是连续的、恒定的2阶段的整合 性3阶段的双重性(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影响平衡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