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

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
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

1、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法操作流程及

评分标准

2、肌内注射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3电脑血糖监测【实施要点及评分标准】

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特别备注

无菌技术操作 一、无菌持物钳(镊)使用法 (一)目的 取用或者传递无菌敷料、器械等 1、无菌持物钳(镊)不能夹取未灭菌的物品,也不能夹取油纱布(条 2、取远处物品时,应当连同容器一起移互物品旁进行操作;

3、无菌钳(镊)使用时不能低于腰部; 4、打开包后的干持物筒、持物钳使用的有效期《4小时; 5、不可直接从盖孔中取、放无菌持物镊(钳); 6、避免无菌持物镊(销)在空气中暴露过 二、无菌容器使用法 (一)目的 保持已经灭菌的物品处于无菌状态。 (二)注意事项 1、使用无菌容器时,不可污染容器盖内面、容器边缘及内面; 2、无菌容器寸丁开后,须记录开启的日期、时间,有效使用期为24小时; 3、取、放无菌物品后,立即将无菌容器盖好,避免容器内无菌物品在空气中暴露过久; 4、手持无菌容器时,应托住容器底部,手指不可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三、铺无菌盘法

(一)目的 将无菌巾铺在清洁干燥的治疗盘内,形成无菌区,以供实施治疗时放置无菌物品使用。 (二)注意事项 1、操作前必须规范洗手; 2、操作区域须清洁干燥,无菌巾避免潮湿, 3、手及非无菌物品不可触及无苗面; 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4、注明铺无菌盘的日期、时间,无菌盘使用的有效期为4小时,已开启过的无菌治疗包 小时内有效; 5、灭菌化学指示物未变色或包布潮湿、破损、 四、戴无菌手套 (一)目的 灭菌时间过期时不可使用。 1、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或者接触无菌物品时须戴无菌手套;

2、进行严格的医疗护理操作时确保无菌效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免受感染. (二)注意事项 1、戴手套时须注意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或另一手套的里面; 2、戴手套后如发现有破洞,应立即更换; 3、脱手套时,应翻转脱下. 4、注意修剪指甲以防刺破手套,手套的大小要合适。 5、戴手套后双手要始终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视线范围内的水平。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各项护理操作流程图及评分标准精选

九病区护理操作流程图与评分标准 一、备用床 (一)备用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转至对侧同 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铺于床上→打开开口→“S”形放入棉被→角线吻合铺 平套好→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 ↓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棉被上。 ↓

(二)备用床考核评分标准 操作所用时间7min 成绩 评分标准: ①本操作以100分计算,80分达标。 ②一般情况下,扣分以2分为单位,即凡有错误或出现漏掉某程序并影响下一程序时、动作没有达到轻稳、操作未节力、清洁物品落地、操作过程中用手触摸头

面部、辅助动作等,每次扣2分。但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如没有翻转褥垫、棉被里外不平等,则按不达标处理。 ③超时者每超过1分钟扣2分。 二、暂空床 (一)暂空床流程图 ↓ 移开床旁桌20cm,椅放于床尾 ↓ 湿扫床褥→头尾掉换翻转床褥,卷放于床尾椅上→翻转床垫→铺好床褥↓ 对齐中线→展开大单→先床头后床尾再中间铺好近侧大单→必要时铺橡胶单及中单,橡胶单上缘距床头45~50cm,中单完全覆盖橡胶单→ 转至对侧同法铺好 ↓ 被套放于床头展开反铺 ..于床上→棉被对齐被套封口处放好并展开→从床头卷向床尾翻出铺平→系带 ↓ 棉被两侧与床沿平齐向内折,床尾塞入床垫下,再四折于床尾↓ 套好枕套→角、线吻合→开口背门→放置床头大单上。 ↓

(二)暂空床考核评分标准 姓名操作所用时间8min 成绩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开始:各位老师下午好,我操作的项目是无菌技术操作。 1.无菌技术操作的目的: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避免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和危害 2.环境评估:操作前30分钟停止清扫,操作中减少人员走动,开窗、通风、换气,操作台宽敞、平坦、整洁、干燥。 3.用物准备:治疗盘无菌包:包内置无菌巾若干无菌容器内置无菌持物钳棉签无菌包:内置治疗碗一个,镊子两把,弯盘一个无菌纱布罐无菌棉球罐无菌生理盐水一次性无菌手套 铺无菌盘 1.洗手戴口罩。 2.治疗盘清洁,干燥。铺无菌换药盘。 3.开无菌包:化学指示胶带有变色,在有效期内,无潮湿、无破损。斜角打开(打开无菌包内角时,手不可触及包布内面,不得跨越无菌区域)看化学指示卡,有变色。用无菌持物钳夹取一块无菌巾放入治疗盘内,将无菌包按原折痕“一字”包好后,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并签名、24小时内有效。 4.铺无菌巾:双手捏住无菌巾一侧两角外面轻轻抖开,由近及远的将治疗巾一半铺于治疗盘上,将上下对齐后上层扇形折三次,开口外边向外,使治疗巾内面构成一无菌区。 5.开无菌包,前述指示胶带变色,在有效期内,侧孔、底孔闭合 1)打开无菌包,看化学指示卡变色 2)用无菌钳分别取治疗碗(内含两把镊子)、弯盘入无菌盘内。 3)打开无菌纱布罐夹取纱布置无菌盘内;同法夹取无菌棉球置治疗碗内(手不可触及容器边缘或内侧),无菌容器盖内面朝下直接盖上。 6.倒无菌溶液:(拿起溶液瓶,看瓶签)述:瓶身干净,标签完整、字迹清楚,0.9%Nacl500ml,在有效使用期内,瓶盖无松动,瓶身瓶底无无裂缝,对光检查:溶液澄清、无杂质。除盖:查棉签(无漏气,在有效试用期内)写好开包日期,消毒瓶盖、手指,开瓶盖。倒溶液于治疗碗内,再次消毒瓶口,盖回瓶盖看时间:记录日期、时间、签名,24小时有效。 7.铺完盘,看时间口述:记录名称、时间并签名(小标签贴于盘缘)、4小时内有效。述:已铺好换药盘,可以给病人进行换药护理。一份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 8.注意事项:在操作中应注意:无菌容器盖放于稳妥处时,应内面朝上。到远处夹取无菌物品,应同时搬移无菌持物钳和容器。无菌持物钳和浸泡容器每周灭菌2次,同时更换消毒液,干燥保存4小时更换一次 带无菌手套 1.目的:用于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患者受到感染,用于接触某些无菌物品或区域,保持无菌物

口腔护理技能考核标准

模块一基本护理操作模块 项目1-4 口腔护理 (一)技能要求 根据患者病情需要,进行口腔观察,选择合适口腔护理液, 为患者进行特殊口腔护理,妥善处理活动义齿,做好患者及家属口腔卫生健康指导。 (二)操作规范 (1)核对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有效。 (2)评估及准备①患者:核对患者个人信息,评估病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度,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体位,评估有无口唇、口腔黏膜、牙龈、舌苔异常,有无口腔异味,有无松动性牙齿和活动性义齿等情况。②环境:明亮、清洁、安静,符合操作要求。③操作者:着装整洁,按六步洗手法洗手,戴好帽子、口罩。④用物:口腔护理包(治疗碗2个、无菌棉球若干、止血钳2把)、一次性压舌板、手电筒、治疗巾、弯盘、口腔护理液、一次性手套、无菌棉签、纱布(或餐巾纸) 、病历本、笔、漱口杯、吸管、开口器(必要时)、外用药物。【口腔护理液选择】清洁口腔、预防感染选生理盐水、2%~3%硼酸溶液、0.02%呋喃西林溶液;轻度口腔感染选朵贝尔溶液;口腔感染口臭选1%~3%过氧化氢溶液;真菌感染选1%~4%碳酸氢钠溶液;绿脓杆菌感染选0.1%醋酸溶液。 (3)口腔护理①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再次核对姓名并解释。②体位根据病情取合适体位(半坐卧位、仰卧位头偏向一侧)。③铺巾置盘铺治疗巾于患者颌下,置弯盘于患者口角旁。④湿润口唇。⑤漱口协助患者用吸水管吸水漱口,昏迷者禁忌漱口。⑥口腔评估嘱患者张口,护士持手电筒,观察口腔。昏迷患者或牙关紧闭者可用开口器协助张口。⑦按顺序擦拭用弯血管钳夹取含有无菌溶液的棉球,拧干,嘱患者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轻轻撑开左侧颊部,擦洗左侧牙齿的外面→同法擦洗右侧→嘱患者张开上、下齿,擦洗牙齿左上内侧面、左上咬合面、左下内侧面、左下咬合面、弧形擦洗左侧颊部→同法擦洗右侧→擦洗舌面、舌下及硬腭部(棉球不能过湿,操作中注意夹紧棉球,操作前后清点棉球数量,防止遗留在口腔内;操作时避免弯钳触及牙龈或口腔黏膜,动作轻柔;有活动性义齿的患者协助清洗义齿;昏迷患者使用开口器时从磨牙处放入)⑧再次漱口协助患者用吸水管吸水漱口,将漱口水吐入弯盘,纱布擦净口唇。⑨遵医嘱给口腔黏膜异常者用药。⑩再次评估口腔情况。⑾操作后处理清点棉球个数,撤去弯盘及治疗巾;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洗手;记录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医院手术室 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一、常用手术体位放置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侧卧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俯卧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截石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颈仰伸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一)无菌持物钳及无菌容器的使用、取无菌溶液(二)打开无菌包、铺无菌盘、戴无菌手套(三)外科洗手操作及评分标准 (四)准备及整理无菌手术台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五)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三、仪器设备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电动气压止血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高频电刀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常用手术体位放置流程及评分标准 放置体位原则: 1、病人安全、舒适、暴露良好。 2、放体位之前根据手术部位和手术者需要准备用物,做 到安全上齐全。 3、放体位时保证病人呼吸和循环不受影响。 4、放体位注意保护好肌肉、神经不受影响,防止术后发 生麻痹,同时充分暴露手术野。 5、视病人为整体,考虑病人的尊严和情绪,清醒患者做 好说服解释工作,不过分暴露身体,做好保暖工作。 6、肢体不能悬空放置,必须托垫稳妥。 7、妥善固定,方便观察及操作。

一、侧卧位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注意事项】: 1、双上肢外展勿大于90,避免损伤臂丛神经。 2、双上肢自然伸展,有利于呼吸 3、固定肢体时松紧适中,以免过度压迫肢体。 4、肾脏手术时腰桥对准11-12肋,有利于肾区平坦。 5、注意肩、臀部固定不移动,防止身体过度前倾、前屈而压迫下位上肢,导致桡神 经损伤及头静脉和腋静脉回流受阻。 6、约束带固定,不宜过紧,以免引起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血容量减少,引起生命体 征改变。避免压迫股静脉而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男性应避免压迫外生殖器。

操作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胃肠减压操作流程 准备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戴口罩、手套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鼻孔、口咽部、合作程度、治疗计划、插胃管长度(用皮尺量)、解释、问二便 用物准备:胃管、无菌止血钳1把、弯盘、纱布2块、石蜡油、棉签、胶布、必要时备压舌板及开口器、别针、皮尺、听诊器、打奶器、电筒、治疗巾、小胶单、手套、温开水、负压引流袋 量长度 前额发际至剑突与脐连线中点 垫单 颌下垫单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检查并清洁鼻孔、戴手套 润滑 插管 插管至咽部(约14~16cm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 如插管不畅即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口腔 如呛咳应拔管休息片刻再插 如出现恶心、须暂停片刻,嘱患者做深呼吸,缓解后再插 判断 抽胃液 看有无气泡冒出 听气过水声 固定 接负压器 妥善固定,防止胃管脱出 保持负压及保持胃管通畅、脱手套 整理用物、交代注意事项 观察及护理 观察胃液颜色、量 观察腹部体征(腹胀、呕吐、腹痛症状是否减轻) 口腔护理bid,更换负压器qd 记录 记录胃液颜色、量 记录腹部体征 拔管准备 备弯盘、松节油、棉签、纱布、手套 解释 拔管 置弯盘与患者颌下,除去胶布 戴手套 分离负压袋、将胃管尾端反折,用纱布包裹近鼻孔处的胃管,拔出胃管

脱手套 漱口、清洁胶布痕 整理 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用物、分类处置 洗手、记录 备注 1.检查通畅:q2h由近端向远端挤压胃管,检查胃管是否盘曲在口腔里,必要时予温 开水20~30ml冲洗胃管或调整胃管位置(胃手术除外) 2.昏迷患者插管时去枕,插至约15cm时托起头部使下颌靠近胸骨柄。 3.成人负压袋持完全负压状态。 4.婴幼儿必要时用注射器抽吸。

(完整版)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血糖监测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评估准备 核对医嘱,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申请单 1.患者评估:患者病情、合作程度、意识状态、检验目的、血糖情况 2.局部因素评估:选择合适采血部位 自身评估:着装整洁,仪表端庄,符合操作要求;洗手,戴口罩 用物评估:用物齐全,摆放有序,血糖仪性能良好,试纸在有效期内(血糖仪、血糖试纸、采血针、无菌棉签、75%酒精)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告知相关事项,取得合作,环境符合操作要求,保护患者隐私,选择适合采血的部位,核对血糖仪上的调码和试纸瓶上的号码是否一致,协助患者处舒适体位,再次检查局部皮肤情况,用2根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开机,当屏幕上闪现插入试纸提示时,可轻轻插入试纸 实施 再次核对患者姓名,将采血针固定在手指欲采血部位,快速刺入皮下,轻轻挤压手指,把第一滴血滴入试纸测试孔,测试孔应全部被血充满,(注意:血样不能重复添加,也不能涂抹到加样区,足够量的血正确滴入后,不要涂抹、移动试纸,等待屏幕上显示血糖的测定值,读取数据,再次查对并做好记录(检验报告申请报告单记录血糖测试结果) 用干棉签按压采血针眼处至血止,告知患者测出的血糖结果。 评价 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用物及垃圾按医疗垃圾分类处理。 健康宣教 操作流程熟练,动作流畅,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未引起操作相关并发症,患者感觉舒适,体现人性化关怀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沟通,时间2min,超时终止操作。 常见血糖仪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 一、操作规程 1、确认血糖仪和试纸条是否同一产家,代码是否一致; 2、熟读血糖仪操作说明和注意事项; 3、常用采血部位为中指或无名指的指腹 4、消毒时用酒精,待酒精完全干燥后,方可采血,不要用碘酒或者碘伏消毒; 5、注意观察不同患者的血液流动性,冬季可活活手指,确保采血部位有足够的吸血量; 6、采血中不要过度挤压创口,以免组织液渗出,影响血糖结果。 二、注意事项: 1、血糖仪试纸条是否过期; 2、血糖仪是否存在环境污染; 3、试纸条保存是否妥当,有些误差是由试纸条的变质引起的,试纸条用后应将试纸条储存在原装盒内密闭保存,避免其受到测试环境的温度、湿度、化学物质等的影响。 4、检测时患者一定要先详细阅读使用说明,正确掌握血糖仪的操作方法。 5、测试时若采血量不足,会导致检测失败或测得的结果偏低。

CPR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徒手心肺复苏(成人,使用简易呼吸器)技术 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 (根据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制定) 【目的】 1.通过实施CPR,促进建立患者的循环、呼吸功能。 2.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 【评估】 1.现场环境安全:排除不安全因素如,电源、有害气体等。 2.评估患者:心肺复苏是急救技术,需分秒必争,对患者的评估应与操作同步进行。确认患者无意识,无颈动脉搏动,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 3.有无禁忌症:胸部严重挤压伤、大面积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如颈椎损伤患者不能把头偏向一侧)。 【准备】 1.护士:着装整洁,沉着稳重,动作迅速。 2.物品:手电筒、血压计、听诊器、简易呼吸器(应急状态)、氧气装置、棉签、脚凳(必要时)、复苏板、快速手消毒液、护理记录单(根据事发现场准备,就地取材)。 3.环境:安全,患者床单位周围宽敝,必要时屏风或布帘遮挡。 4.病人准备:仰卧于地面或复苏板上(复苏体位:病人头颈、躯干、四肢在一条线上,双侧上肢位于身体两侧) 【方法】 评估环境→发现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判断意识,双手拍击患者双肩并大声呼唤(喂/呼姓名,你怎么啦?),同时检查颈动脉搏动(判断颈动脉搏动:术者右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沿患者下颌正中滑至气管喉结部位,再平移向对侧滑动2~ 3cm,至胸锁乳突肌中段内侧凹陷处)时间<10秒→病人无意识、颈动脉搏动消失→寻求帮助(院内---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简易呼吸器!院外---拨打120),记录时间→术者位于病人右侧,在病室将病人迅速去枕仰卧位(卧于软床者,肩背下垫复苏板),在室外仰卧在坚实表面→解开病人衣扣、腰

带、暴露胸部→行胸外心脏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5~6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100~12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1:1→将患者头侧向一侧,迅速清理口腔内分泌物→采取仰头举颏法(一手掌小鱼际肌置于病人前额使头后仰,另一手食指中指置于下颌并尽量抬起下颌,呈通气最佳位置。医务人员对于创伤患者使用推举下颌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L/min→面罩方向正确,术者左手以“C E”手法固定面罩,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CE手法:左拇指、食指张开正确固定面罩,达到密封,其余三指用力上抬下颌) →术者右手挤压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二次,每次应吹气1秒,使胸廓抬举。通气频率10次/分,注入空(氧)气:500~600ml→按压通气比为30:2→5个循环后,判断复苏是否有效(是否有自主呼吸,同时触摸是否有颈动脉博动,不超过10秒)→若无颈动脉搏动继续进行CPR→若复苏有效,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取下简易呼吸器→擦净患者面部→撤除复苏板,病人头部垫枕→整理衣裤,取舒适体位,整理床单元→告知安慰患者及家属→快速手消毒→记录(复苏有效时间及抢救过程)→整理用物(急救药品、物品清点数字后归位,并及时补充;物品保证应急状态;简易呼吸器进行清洗、消毒、灭菌)→洗手。 【评价】 1.应急反应良好,判断准确,确保安全。 2.操作熟练正确,打开气道方法准确,动作稳、准、节力、有效(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胸廓起伏)。 3.按压位置正确,用力适当,频率符合要求。 4.面罩紧扣口鼻,不漏气 5.挤压呼吸囊节律、频率规范。 6.复苏有效,操作过程中患者无损伤。 【注意事项】 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 2.施救者应避免在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上,以便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充分回弹。 3.当可以立即取得AED时,对于有目击的成人心脏骤停,应尽快使用除颤器。若成人在未受监控的情况下发生心脏骤停,或不能立即取得AED时,应该在他人前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密闭式静脉输液操作程序及评分标准科室姓名操作时间得分项目 一、仪表端正,着装整洁,无长指甲,洗手。 标分4扣分标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扣分 二、准备用物: 注射盘内铺垫巾放(液体、输液管2根、止血带、 0.5℅碘伏、棉棒、胶布、垫巾);输液卡(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用法、加药时间、滴速、执行时间、签名);弯盘;输液架。 三、操作步骤(82分) 1、推备齐用物的治疗车至床旁,持治疗卡确认病人;介绍自己;说明目的;查对床尾卡、腕带,交流语言文明、态度和蔼(您好,您是**床***吗?我是您的责任护士***,今天有我来给您输液,在输液前,请先让我核对一下您的床尾卡和腕带) 2、询问、了解患者身体状况;评估患者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状况;询问大小便(***今天感觉怎么样?“好多了”今天继续输注青霉素来抗感染,昨天在左手上输上后有什么不舒服吗?“没有”。 那好,现在我来看一下您的右手情况,)折被一角触摸皮肤血管(皮肤完好,血管弹性也好,今天输右手吧,“行”,您需要去卫生间吗?“刚去过”请稍等,我准备一下用物);备输液架。 3、手消毒;戴口罩;(开始计时),检查所有用物是否符合要求;备胶布四条。 4、核对治疗卡与药物;检查药品(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瓶口有无松动、瓶体有无裂隙、瓶内溶液有无浑浊及絮状物);告知病人药物的作用。 5、开启铝盖中心部位,消毒瓶塞(袋装或易拉盖可不消毒,但需现用现开);注明床号、姓名、加入药物名称、剂量、及加药时间并签名;检查输液器并打开,插入瓶塞至针头根部。

6、输液瓶挂在输液架上,一次排气成功;但液体不能排出头皮针,小壶液面高度适宜,关闭调节夹。 7、折被一角,协助病人舒适位;垫治疗巾;在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皮肤(直径大于5cm环形消毒) 8、对光检查输液管;取下针帽,再次排气至弯盘,药液无浪费;再次核对输液卡与病人;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再平行送入少许;穿刺成功后及时三松(止血带、调节器、拳) 9、胶布固定针头,根据病情、年龄及药物性质调节滴速,在输液卡上记录时间、滴速、签全名。 6缺一项扣1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0.5分,放置不合理扣 0.5分8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漏一项扣2分,交流未做到“您、请”开头扣 0.5分。 10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漏一项扣3分,沟通不适合病情或语言不流畅各扣 0.5分。 4一项不符合要求扣 0.5分,漏一项扣1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漏一项扣4分一项不符合要求扣1分,漏一项扣2分一次排气不成功扣5分,液体排出头皮针及液面高度不适宜各扣2分漏一项或一项不合要求扣1分,棉棒倒置或过饱和等扣 0.5分不检查、不再次核对各扣5分;一次穿刺不成功扣10分,退针一次扣2分;不及时三松和顺序不对各扣1分。 固定不美观或不牢固、不调速、不记录各扣1分。

微生物学检验--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显微镜的使用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内容分值扣分标准扣分目的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用物光学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香柏油、脱油剂 准备 素质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 要求 1.安放:把显微镜放在自己前面略偏左的桌面上,这样便于 用左眼观察物像,用右眼看着画图。安放时镜筒向前,镜臂 向后。 2.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并使物镜前 端与载物台有两厘米左右的距离。然后把反光镜对着光源, 但是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只要视野的光亮程度合适, 光就对好了。 3.观察:对好光后,把显微镜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并使 操 玻片上的标本对着通光孔的中心,再用压片夹夹住。然后慢 慢地转动调焦螺旋,直到接近玻片为止。接着,用左眼向目 镜内注视,同时反方向转动调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作 4. 再放大:选好一个放大目标,再把要放大的部分移到视野 正中心,如果物像不清楚,再转动调焦螺旋。如果还观察不 清楚,就必须换用高倍物镜。用高倍物镜观察时,高倍物镜 步 顶端离玻片很近,稍不小心,镜头就会压到玻片,所以要特 别小心。 5. 在显微镜里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因此,要使物像向上移动, 骤 就要向下移动玻片;要使物像向左移动,就要向右移动玻 片。 1.先用低倍镜观察,用低倍镜能看清的,就不再用高倍镜。 2.必须保护好镜头。 注 3.载物台要保持清洁干燥。 意 4.转动调焦螺旋不要用力过猛,以防损伤机件。 事 5. 取用显微镜要轻拿轻放,要用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项 6.使用完毕,要把显微镜外表擦干净,并把镜筒旋下至最低 处。最后把显微镜放入镜箱,送回原处保存。

细菌的形态学检验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项目目的 用物准备素质要求 操 内容分值扣分标准扣分掌握革兰染色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革兰染色液、生理盐水、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显微镜、 香柏油、蜡笔、擦镜纸、脱油剂 能够熟练对细菌标本进行染色,观察结果,对细菌进行分类 (1)涂片:取清洁无油迹的载玻片 1 张,用蜡笔划线将其分 成左右两格。用接种环先挑取生理盐水1~2 环于载玻片每格 中央,再分别挑取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少许菌落与生理盐水 研匀,涂成直径约 1.5cm 的菌膜。 (2)干燥:让涂片自然干燥,也可在酒精灯火焰较远处微微 加热烘干,但切勿靠近火焰。 (3)固定:干燥后的标本片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通过 3 次(以 钟摆的速度),冷却后染色。固定的目的在于杀死细菌,并使 菌膜与玻片牢固粘附,避免染色过程中被水冲洗掉,通过固定 还可凝固细胞质,改变细菌对染料的通透性,使细菌易与染料 结合而着色。 (4)染色:结晶紫 --- 卢戈碘液 ---95 %乙醇 ---- 稀释石炭酸 作 复红 --- 待干、镜检(初染) ---- (媒染) ---- (脱色) ---- (复染) 步 骤 1. 革兰氏染色成败的关键是酒精脱色时间。 注 2. 染色过程中勿使染色液干涸。 意 3. 选用幼龄的细菌。G+菌培养 12h-16h ,E.coli培养24h。事 项

操作考核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内三科第四季度专科操作考核项目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保留灌肠操作流程 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黏膜吸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的 1、镇静、催眠 2、治疗肠道感染 操作前准备 1、评估患者并解释 (1)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临床诊断,治疗目的,肠道病变部位,排便情况,肛周皮肤、理解配合能力。 (2)向患者解释目的、操作程序和配合要点。 2、准备 (1)工作人员准备:衣帽整洁,修剪指甲,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量杯、灌肠袋、润滑剂、棉签、清洁手套、卫生纸、治疗巾、小垫枕。(3)溶液遵医嘱准备,灌肠液不超过200ml,溶液温度为38℃。 (4)环境准备:酌情关闭门窗,屏风遮挡患者。保持合适的室温。 (4)实施 (1)核对解释:物品备齐携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及灌肠液,解释目的,嘱患者排尿、排便。 (2)环境、体位:关门窗,拉窗帘或用屏风遮挡。根据病情选择卧位(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位) (3)抬高臀部:垫治疗巾于臀下,抬高臀部10cm。 (4)排气、插管、注液:戴手套,润滑肛管前端,排气后轻轻插入肛门15—20cm,缓慢注入药液,使管内溶液全部注完。 (5)拔管:反折肛管,拔出肛管,用卫生纸擦净肛门,取出治疗巾,脱手套。嘱患者尽可能忍耐,使药物保留1小时以上。 3、操作后处理 (1)整理床单元、清理用物 (2)洗手,记录(灌肠时间,灌肠液的种类、量,患者的反应)。 4、操作评价护患沟通有效,患者能配合操作。操作方法正确。达到保留灌肠的目的。 注意事项: 1、保留灌肠前嘱患者排便,肠道排空有利于药液吸收。了解灌肠目的和病变部位,以确 定患者的卧位和插入肛管的深度。 2、保留灌肠时,应选择稍细的肛管并且插入要深,液量不宜过多,压力要低,灌入速度 宜慢,以减少刺激,使灌入的药液能保留较长时间,利于肠粘膜吸收。 3、肛门、直肠、结肠手术的患者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做保留灌肠。

操作流程及评分最新标准

肠造口护理操作流程 病人评估:造口和周围皮肤情况,了解造口排便、排气情况。 环境评估:清洁、整齐,光线适宜,空气流通,私密性良好。 护士准备:着装清洁、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治疗碗(内盛盐水棉球、镊子)、弯盘、剪刀、造口袋、造口 尺,专用小盆2个(一个盛温水及小毛巾,另一个罩上方便袋备用)、卫生纸、手套,棉签、治疗巾、根据造口情况准备造口产品。 病人准备: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便袋的小盆于造口袋开口下方。 检查造口袋是否完好,戴手套,撕去造口袋(从上向下,注意保护皮肤),观察排泄物性 状、颜色、量,用软卫生纸轻轻擦去造口周围及表面粪便(转移小盆于治疗车下方) ,置弯盘于造口旁。温水毛巾擦洗造口周围(由外向内)后,持夹盐水棉球或温水棉球再次清洗造口。观察造口颜色有无水肿、狭窄和回缩,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湿疹等并发症。撤离弯盘于治疗车下方,脱手套。 根据需要在造口或造口周围涂上外用药膏。(造口粉或防漏膏)测定造口大小,正确裁剪造口袋,比正常造口大1~2mm 。撕去贴纸,将造口袋对准造口,开口端朝下,轻轻将造口袋自下而上紧密贴紧于腹部皮肤,并用手按压孔径周围1~2min ,检查是否贴平,排除袋内空气,夹上造口夹。交代注意事项。 用物处理:整理用物,处理排泄物。 洗手,正确记录。 肠造口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肠造口术前定位流程 病人评估:患者病情、腹壁皮肤情况、视力(往下看能看清楚肚皮的情况)、自理 能力、文化与宗教信仰等。 评估 环境评估: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私密性良好。 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 准备 病人准备:核对,解释,取得配合。 用物准备:造口定位尺,油性笔等。 携带用物至床旁,核对,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首先让患者平卧,放松,观察胸部和腹部轮廓、陈旧疤痕、皮肤皱褶、肚脐、腰围 线等位置。 选择造口位置: ①操作者根据造口类型选择站立位置,如回肠造口时站于病人右侧,乙 状结肠造口时站于病人左侧。 ②寻找腹直肌,嘱病人平卧,操作者一手托起病人头部,嘱病人眼看脚 尖,操作者另一手通过触诊摸到腹直肌边缘位置,并用防水笔做标记。 ③选位: A.乙状结肠造口:方法一:在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上1/3的区域, 选择平坦合适的造口位置;方法二:脐部向左做一水平线,长5cm , 操作 过程

50项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目录 一、手卫生技术(一般洗手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无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五、鼻饲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六、留置导尿管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七、胃肠减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八、大量不保留灌肠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九(一)、氧气吸入(氧气筒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九(二)、氧气吸入(中心供氧)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换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一、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二、快速血糖监测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三、口服给药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四、密闭式周围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五、密闭式周围静脉输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六、BDY型密闭式防针刺伤型安全留置针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十八、静脉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十九、PICC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动脉采血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一、肌内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二、皮内注射法(青霉素过敏试验)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三、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四、物理降温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五、单人心肺复苏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六、经鼻或口腔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二十八、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二十九、人工呼吸机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微量注射泵使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一、非同步心脏电除颤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二、轴线翻身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三、患者搬运法(协助患者移向床头)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四、患者约束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五、痰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六、咽拭子培养标本采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七、电动洗胃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八、“T”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三十九、造口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膀胱冲洗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一、脑室管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二、胸腔闭式引流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三、会阴消毒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四、新生儿暖箱应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五、光照疗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六、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七、听胎心音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八 (一)、患者入院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八 (二)、患者出院护理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四十九、预防患者跌倒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五十、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操作流程及评分最新标准

肠造口护理操作流程 病人评估:造口和周围皮肤情况,了解造口排便、排气情况。 环境评估:清洁、整齐,光线适宜,空气流通,私密性良好。 护士准备:着装清洁、整齐,洗手,戴口罩。 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盛:治疗碗(内盛盐水棉球、镊子)、弯盘、剪刀、造口袋、造口 尺,专用小盆2个(一个盛温水及小毛巾,另一个罩上方便袋备用)、卫生纸、手套,棉签、治疗巾、根据造口情况准备造口产品。 病人准备:解释目的,取得配合 携用物至床旁,核对病人,交流、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帮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患侧平卧或卧位,遮挡病人,垫治疗巾,暴露造口部位,置罩方便袋的小盆于造口袋开口下方。 检查造口袋是否完好,戴手套,撕去造口袋(从上向下,注意保护皮肤),观察排泄物性 状、颜色、量,用软卫生纸轻轻擦去造口周围及表面粪便(转移小盆于治疗车下方),置弯盘于造口旁。温水毛巾擦洗造口周围(由外向内)后,持夹盐水棉球或温水棉球再次清洗造口。观察造口颜色有无水肿、狭窄和回缩,造口周围皮肤有无湿疹等并发症。撤离弯盘于治疗车下方,脱手套。 根据需要在造口或造口周围涂上外用药膏。(造口粉或防漏膏)测定造口大小,正确裁剪造口袋,比正常造口大1~2mm 。撕去贴纸,将造口袋对准造口,开口端朝下,轻轻将造口袋自下而上紧密贴紧于腹部皮肤,并用手按压孔径周围1~2min ,检查是否贴平,排除袋内空气,夹上造口夹。交代注意事项。 用物处理:整理用物,处理排泄物。 洗手,正确记录。

肠造口护理操作评分标准

肠造口术前定位流程 病人评估:患者病情、腹壁皮肤情况、视力(往下看能看清楚肚皮的情况)、自理 能力、文化与宗教信仰等。 评估 环境评估:温度适宜、光线充足、私密性良好。 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洗手。 准备 病人准备:核对,解释,取得配合。 用物准备:造口定位尺,油性笔等。 携带用物至床旁,核对,协助病人取舒适的体位。 首先让患者平卧,放松,观察胸部和腹部轮廓、陈旧疤痕、皮肤皱褶、肚脐、腰围 线等位置。 选择造口位置: ①操作者根据造口类型选择站立位置,如回肠造口时站于病人右侧,乙 状结肠造口时站于病人左侧。 ②寻找腹直肌,嘱病人平卧,操作者一手托起病人头部,嘱病人眼看脚 尖,操作者另一手通过触诊摸到腹直肌边缘位置,并用防水笔做标记。 ③选位: A.乙状结肠造口:方法一:在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上1/3的区域, 选择平坦合适的造口位置;方法二:脐部向左做一水平线,长5cm , 与脐部向下作垂直线长5cm 围成的正方形区域内,选择平坦合适的造 口位置。(所选的位置在腹直肌范围内) B.回肠造口和回肠导管术(泌尿造口):方法一:在右下腹部脐与髂前 上棘连线中上 1/3的区域,选择平坦合适的造口位置;方法二:脐部向右 做一水平线,长5cm ,与脐部向下作5cm 长的垂直线围成的正方形区域 内,选择平坦合适的造口位置。(所选的位置在腹直肌范围内) C.横结肠造口:在左或右上脐部和肋缘分别做一水平线,两线之间的区 域内,选择造口位置。(所选择的位置在腹直肌范围内)并通过患者 坐、站体位来调整,直到满意为止,最后划上记号。 注意:初步选择好位置后用油性笔记作“X ”或“O ”标记。 整理用物,交代注意事项。 整理 洗手,记录。 操作 过程

口腔护理操作技术及评分标准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操作目的】 1、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使病人舒适,预防口腔感染等并发症。 2、防止口臭、牙垢、促进食欲,保持口腔正常功能。 3、观察口腔黏膜和舌苔的变化、特殊的口腔气味,提供病情的动态信息。【评估及观察要点】 1、评估病人的病情、自理能力、心理反应及合作程度。 2、重点观察口唇有无干裂;口腔黏膜有无溃疡、出血;牙龈有无红肿、出血;舌苔有无厚腻;有无口臭;牙齿有无松动,有无活动性义齿等 【操作前准备】 1、护士: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着装整齐,仪表大方,态度和蔼。 2、物品:治疗盘、治疗弯盘一套(内有弯血管钳、镊子各1把)、无菌棉球缸、棉签、压舌板、水杯、(内盛吸水管和漱口水)、手电筒、治疗巾、纱布/面巾、口腔护理液(根据病情选择,一般选择0.9%的生理盐水)、20ml注射器,污物缸、快速手消毒液、必要时备开口器,PH试纸 3、环境安静、舒适、整洁 【方法】 处理医嘱→告知、评估患者→手消→回治疗室→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查对→手消→向患者解释→协助患者侧卧/仰卧,头偏向一侧,面向护士→治疗巾铺于患者颌下→置弯盘于口角旁→根据病情,用弯止血钳夹取湿棉球并清点数量→用20ml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浸湿棉球→湿润口唇→协助患者漱口(清醒病人)→擦净口角→嘱患者咬合上下齿(用压舌板轻轻撑开对侧颊部)纵

向擦试对侧牙齿的外面(由内洗向门齿)→纵向擦试近侧牙齿的外面(由内洗向门齿)→嘱患者张开上、下齿,纵向擦试对侧上内侧面、上咬合面(由内洗向门齿)→擦试近侧上内侧面、上咬合面(由内洗向门齿)→嘱患者张开上下齿,擦试对侧下内侧面、下咬合面(由内洗向门齿)→擦试近侧下内侧面、下咬合面(由内洗向门齿)→擦试硬腭→擦试舌面→擦试舌下→以弧形擦试左右侧颊部→擦洗嘴唇→清点棉球数量→再漱口擦净口周→再次观察口腔情况→润唇→撤去碗盘及治疗巾→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消毒双手→记录→回治疗室,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用物→洗手。 {评价} 1、操作方法正确,动作熟练、轻柔。 2、棉球湿度适宜,昏迷患者防止误吸。 3、棉球将止血钳前段包裹避免损伤口腔黏膜。 4、操作完毕口腔清洁无异味、异物,患者感觉舒适。 [注意事项] 1、动作轻柔,避免弯钳触及牙龈和口腔黏膜,以免受损伤 2、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棉球不能过湿,注意夹紧棉球,防止遗留在口腔内,禁止漱口。 3、擦洗每个部位只能用一个棉球 4、有活动性义齿的患者应先取下再进行操作。 5、使用开口器时从臼齿处放入 6、血小板减少患者,有牙龈出血者禁止操作,应嘱病人含漱口腔护理液或止血药液。

最新版--护理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护理操作流程与评分标准

目录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3) 生命体征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 口服给药法操作流程 (6) 口服给药法操作评分标准 (7)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8) 口腔护理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9) 床上洗头操作流程 (10) 床上洗头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1) 床上温水擦浴操作规程 (13) 床上温水擦浴操作评分标准 (14) 会阴冲洗技术操作规程 (15) 会阴冲洗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16) 鼻饲技术操作规程 (17) 鼻饲技术操作规程考核评分标准 (19)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20) 肌内注射技术考核评分标准 (21)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流程 (22)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4) 静脉注射技术操作规程 (25) 静脉注射操作评分标准 (26) 静脉留置针操作技术操作流程 (27) 静脉留置针输液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29) 密闭式静脉输血操作流程 (30) 密闭式静脉输血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31) 无菌技术操作流程 (33) 无菌技术操作评分标准 (34) 膀胱冲洗操作流程 (36) 膀胱冲洗操作规程评分标准 (37)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程 (38) 真空负压静脉采血技术操作规程评分标准 (39) 动脉血标本采集操作规程 (40) 动脉血标本采集技术评分标准 (41)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流程 (42) 氧气吸入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43) 超声雾化吸入法操作规程 (44) 超声雾化吸入技术评分标准 (45) 口鼻吸痰法操作规程 (46) 口鼻吸痰法操作评分标准 (47) 女患者导尿技术操作流程 (48) 女患者导尿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0) 血糖监测技术操作流程 (51) 血糖监测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52) 心电监测技术流程 (53)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doc

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操作流程 操作流程操作方法 评估●自我介绍,查对医嘱、患者、腕带、床头卡 ●评估:评估患者病情、血管情况、药物对血管的影响,询问过敏史 ●备好输液架,调好高度,一般为60-80 ㎝ 告知 ●告知输液,解释治疗目的,取得患者配合 ●询问是否需要上厕所等特殊需要 准备 ●护士: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环境:清洁、宽敞、湿式清洁操作台面 ●用物:治疗车:治疗盘、输液器、药液(按医嘱准备的已配好的药液)、安尔碘、 棉签、弯盘、止血带、治疗巾、输液贴、头皮针 1 颗、输液执行单、笔、快速手消毒液。 ●检查用物:检查棉签(开包时需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安尔碘、输液器、输液贴、头皮针 选静脉 有效期 ●查对:执行单和药物(核对瓶贴上的信息和执行单信息是否一致)。 ●常规消毒瓶口,插入输液器 挂瓶排气●推车到床旁,再次作自我介绍,查对( 第 1 次)执行单、患者、床头卡,EDA扫描腕带及 液体条码。 ●放下床栏,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 消毒 ●一看二扎三摸:初步选择静脉,在穿刺部位肢体下放以治疗巾,扎止血带,以手指探明 所选静脉的走向和深浅,松开止血带,嘱患者松拳 ●再次查对液体,挂上输液瓶 穿刺 ●打开调节器排气(不能浪费药液) ●关闭调节器,将软管挂于分叉处

三松一看●常规消毒皮肤(直径≧ 5 ㎝),待干 ●撕开胶贴包并取出输液贴,置于治疗巾上备用 固定●于穿刺部位上端 8-10 ㎝处扎止血带,再次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嘱患者握拳使局部血管充盈 ●再次查对患者信息( 第 2 次)及液体 ●再次排气,检查无气泡后,关闭调节器,取下护针帽 ●左手绷紧穿刺部位下端皮肤,右手持头皮针针柄,针头斜面朝上与皮肤呈15— 30°角穿 刺见回血后将针头放平再前行少许 ●一手固定输液针柄,一手松止血带,松调节器,嘱患者松拳 ●观察液体滴入是否流畅 ●滴入顺畅后用输液贴膜固定针头:一条贴膜固定针翼,一条带棉片的贴膜固定穿刺处, 一条贴膜将头皮针胶管S 型固定,必要时用胶带加固,做到牢固、美观 ●取出治疗巾及止血带,放入治疗车下层 调滴速●洗手,根据医嘱、患者病情、年龄、输注药物等看表调节适当的滴速 再查对●再次查对患者信息(第 3 次)及液体,EDA扫描工号。 ●在输液执行单上签名,签时间 整理 ●整理床单元,拉起床栏,交待注意事项 ●询问患者感受及需求,指导呼叫器的使用,致谢 观察 ●观察液体滴入是否顺畅 ●按规范处理用物 ●洗手 ●记录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一、艾条灸法 (一)评估 1.患者意识状态,配合程度,主要症状、体质及心理状况。 2.施灸部位皮肤情况、对热痛的耐受程度、女病人是否处于妊娠期。 3. 评估环境,必要时屏风遮挡。 4.告知患者: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果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如是瘢痕灸会由于艾火烧灼皮肤产生剧痛。 (二)适应症 1.经络闭阻所引起的风寒湿痹证、寒凝血滞的胃脘痛、痛经、闭经、菌痢等。 2.阳气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崩漏、带下、阴挺、久泻、各种虚寒证、虚脱证、寒厥证和中气不足等。 3.防病保健。 (三)禁忌症 1.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部、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3.极度疲劳、空腹、过饱或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灸。体弱者,刺激量不宜过强,以防晕灸。 (四)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快速手消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五)操作流程

1.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2.核对医嘱,做好解释,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3.再次核对施灸部位和施灸方法。施灸方法: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方法。 4.施灸,手持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穴位,距皮肤2-5厘米处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为度,随时弹去艾灰,灸至局部皮肤红晕,每处灸5-15分钟。 5.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臵舒适体位,酌情开窗通风,告知注意事项,整理用物。 8.洗手,核对医嘱,做好记录并签名。 (六)操作注意事项 1.多穴施灸,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出现小水泡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3.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采用艾炷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考核人员:考核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