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学课程考试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创新人才培养借鉴作用

国外大学课程考试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创新人才培养借鉴作用
国外大学课程考试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创新人才培养借鉴作用

国外大学课程考试经验对我国大学英语创新人才培养的借鉴作

摘要:学生成绩评定既是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深化大学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是保障大学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本文对国外大学课程考试考核先进经验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阐述,并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特点谈其对大学英语创新人才培养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国外大学课程考试经验我国大学英语创新人才借鉴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b)-0011-01

创新人才培养是当今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年来,国内很多高校都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大胆而全面的研究,而课程考试改革却显得相对滞后。通过对国外大学课程考试先进理念和一些具体做法和细节的理解和研究,我们发现它们为我国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提供了一些新思路和借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国外大学课程考试考核方法的多样性,为我们大学英语课程考试方式方法的探索和实践的完善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崭新的视阈。

1 国外大学课程考试经验

1.1 开卷、闭卷考试并用

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开卷、闭卷考试并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新的发展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作为各校组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教学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高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年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都不尽相同,各校应参照《课程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系统的、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性质和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并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教学要求 考虑到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以及各高校情况差异较大。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是我国所有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英语水平标准,其中一般要求是每个大学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目标。达到或未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七级的大学新生可将一般要求作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目标。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是对那些学有余力,英语基础较好,达到《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八、九级的大学新生而设置的。这三个要求包括了英语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内容,并以定性和定量的描述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即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及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专业英语技能;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立体化、网络化、个性化英语教学和学习的实际需要。 一般要求是高等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各高等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并创造条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向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 一般要求的英语能力要求如下: 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授课,能听懂日常英语谈话和一般性题材讲座,能基本听懂英语国家慢速英语节目,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能运用基本的听力技巧帮助理解。 2.口语表达能力:能在学习过程中用英语交流,并能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能就日常话题和来自讲英语国家的人士进行交谈。能就所熟悉的话题经准备后作简短发言,表达比较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在交谈中使用基本的会话策略。 3.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英文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70词,在快速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的材料时,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100词,能基本读懂国内英文报刊,掌握中心意思,理解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能读懂工作、生活中常见的应用文体的材料。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4.书面表达能力:能用常见的应用文体完成一般的写作任务,能描述个人经历、事件、观

《大学英语四》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四》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大学英语四 英文名称:College English Four 课程编号:20110010 学时数:68学时 学分数:4学分 适用专业:本课程适应于非英语、非音体美专业的其他各本科专业 本教学大纲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试行)制定,为通用英语课程,用于指导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课程教学包括听、说、读、写、译五个部分。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教育非英语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与要求: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关注学生的听说能力,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听力理解能力 能听懂一般日常英语谈话和公告;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语速中等(语速为每分钟130词左右)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音频视频材料,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或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产品等相关的口头介绍。能较好地运用听力技巧。 2.口头表达能力 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较好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陈述事实、概念、理论等教学阐述、解释、比较、总结等。语言组织结构清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较好地运用口头表达与交流技巧。 3.阅读理解能力 能基本读懂公开发表的英语刊物上一般性题材的文章;能阅读与所学专业相关的综述性

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对土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认识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国家发生了巨大变化,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最为显著,其中土木建筑业的发展尤为突出。目前,土木建设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以国家重点工程、交通枢纽工程和城市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交通能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土木建筑业面临加快发展的大好机遇。然而,我国土木建筑业仍然存在从业人员的受教育程度人相对较低,数量庞大、知识层次低、生产率低、技术创新缺乏的弱点,产业集中度低、规模较小、技术粗糙、过度竞争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优秀的、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关键所在。 一、创新与创新教育 1、创新 什么是创新?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已存在的自然资源创造新东西的一种手段。创新是一种发现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或者针对问题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理论,或者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过程中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源动力。 土木工程科技创新一般有以下四种类型:①概念创新,主要在土木工程领域的科研、技术开发和应用等方面提出新的概念,从而为某方面的工作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②原理创新,主要针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的理论创新;③技术集成创新,主要针对新技术的开发和以新应用领域、新应用方式等为目标的技术集成;④技术应用创新,主要是指在技术应用中以提高效益、创造更高价值等为目标的技术革新等。 2、创新教育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使受教育者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

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因此,高校应逐渐建立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创新素质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相应地,创新教育也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以培养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不仅注重知识的传递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更注重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对专业技术问题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在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磨练学生的创新意志,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育与培养融于课堂教学、现场教学、案例讨论、见习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课堂教学以问题为导向,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讲透重点、疑点、难点,鼓励学生发挥学习主动性,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思变能力。 现场教学和案例分析以工程现场和典型案例组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思维模式及思维程序,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提升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理论学习的进度和内容,适时安排不同复杂程度的工程案例,组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和至高无上的职业道德。案例教学是学生从课堂教学走向工作岗位的必由之路,通过案例讨论,教会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科学处理问题基本程序和方法,取得模拟的工程经验。见习与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学习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课程见习或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明确要求、统一内容、严格管理,学生把课程见习与顶岗实习作为岗前培训来对待,确保每一次课程见习与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人才培养改革思路 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有些方面(如:行业机制体制)的改革甚至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但是,高校必须走在改革的前沿,从自身出发,身先士卒地进行一些切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人

创新大学英语-预备级教案Unit 6 Money

Lecture 1 Part 1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Objective: To distinguish /ei/, /ou/, /ai/, /au/ To identify the speaker's plans and decisions. 1.Give Ss time to read the items and try to guess the content of the conversation or the missing word in the passage.(5') 2.Play the record. (15') 3.Guide students to notic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similar phonetic symbols and check the answers. Answer some of the students to read a group per person and try to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 (5') 4.Guide Ss to listen to the short conversations once again and repeat the key/difficult words or sentences. Such as: I can't agree (with you) any more./It is quite the opposite for me./ lung cancer/ as a matter of fact/ If he doesn't, nobody will/ Neither do I/ be tired of/ pointless/ I didn't mind at all. (10') 5.Guide Ss to compare the choices so as to focus out attention on certain part of the recording and then listen to the long conversations. Repeat the sentences when necessary. (5') 6.Check the answers and explain the difficult parts. Play the recording of the passage once again. (5') Part 2 Reading Comprehension Passage One 1.Ask Ss to close their books and tell them they will get a story. Read the passage loudly and slowly. Write the key points or difficult words on blackboard so that they can fully understand the story. Pause to give explanation when necessary. (5') 2.Ask Ss to finish the multiple choices. (3') 3.Suggest Ss to recite the words said by the son and the last two paragraphs and told them they will recite them the next period. (2') Passage Two (15')

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要求 [摘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是当今高等教育的重要历史任务。大学英语教师是否具有必要的创新素质决定着大学英语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文章结合大学英语学科的特点,分析总结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师提出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育素质和科研能力等方面的创新素质要求。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大学英语教师素质 一、引言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对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以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使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成为主动的知识探究者,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可以说,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优劣。因此,只有教师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在高校教育中占有较大的学时学分比重。这一重要阵地能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大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作为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根据学科特点,面对国家发展的需要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的挑战,使自身具备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创新素质,是我们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大学英语教师的创新素质要求 教师素质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必备的职业品质,是教师职业形象、育人知识和育人能力的综合反映。一名合格的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及一定的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除了应具备上述基本素质以外,围绕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根据大学英语的学科特点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确定的教学目标,笔者分析总结了当前大学英语教师主要应具备的创新素质。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初步设计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初步设计 作者:周凌宇余文华舒铁时间:2016-01-27 浏览:218 话题:教育学习知识经济社会实践商业计划书课程 [摘要]近年来,关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经有了一些成果,但总体而言尚缺乏基础的分析与系统的理论研究。本文在开展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尝试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进行系统分析,从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出发,进一步阐述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的特征、思路及技术。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系统 [作者简介]周凌宇(1961- ),男,浙江海宁人,金陵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创造教育及创新研究。(江苏南京210018)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江苏省高校教育学会规划课题“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系统化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编号:zzkt09300)[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1-0180-02 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对做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其中之一便是“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创新教育”)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创新教育从小学就开始了。

而我国的创新教育要到大学,使得我国大学生接受创新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同时我国创新教育过程中实践的缺乏也直接导致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不足,已经到了非改革不足以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的阶段。贯彻落实教育部文件的精神,针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实事求是地分析人才的特征,以创新创业能力为本位,切实构建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是值得进一步深入思索的问题。 一、系统分析 课程体系即课程系统。系统是由若干要素围绕特定目的而组成的具有特定结构与功能的有机整体。为了明确培养人才的课程体系的建设,笔者借用系统论中的相关原理来加以阐述。主要从系统的目的性、结构与功能三方面进行探讨。 1.目的性。系统是一个由多个并行或形成层级的子系统组成的整体,各子系统及要素共同服务于系统的目的。从研究范围上来看,课程体系是基于宏观层面的概念,主要是针对国家教育目的和办学目标而言。首先我们要在宏观层面对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下简称“创新体系”)进行目的性分析,区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差异性,区分重点院校和非重点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性,区分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不同教育层次及不同专业因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所导致 的课程体系建设的差异等。 2.结构特征。实现创新体系的目标必须通过相应的系统结构来实现。创新体系作为系统,要求其课程体系的结构为非机械的、弹性的、开

《大学英语视听说》(2017级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大纲 (独立设课实验课程)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目标1: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一般日常英语谈话和公告;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语速中等的英语广播、电视节目和其他音视频材料,掌握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与未来工作岗位、工作任务、产品等相关的英语口头介绍。能较好地运用听力技巧。 目标2: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较好地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或物品等;能就熟悉的观点、概念、理论等进行阐述、解释、比较、总结等。语言组织结构清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能较好

地运用口头表达与交流技巧。 目标3:学习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初步形成较系统的学习策略,发展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素养。 三、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实验内容及要求 实验项目1:New Friends, New Faces(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Meeting new people and describing people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2:V acation(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Describing weather, vacation habits and preference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3:All about you(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Talking about your favorite pastimes, teams and club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4:Change(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Making changes in your life according to your plans and dream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5:Around the World(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Asking for and giving directions in the neighborhoods and citie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6:Home Sweet Home(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Describing different kind of houses, apartments and rooms Learning how to rent houses, apartments and room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7:Your Health(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Learning English expressions of parts of body Describing men’s appearance and how to keep healthy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实验项目8:Jobs and Ambitions(支撑课程目标1、2、3) 教学内容:Describing various abilities, personality and jobs 对学生的要求:交际训练 (二)课程学时及分配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成效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借鉴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相关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以“注重综合素质、强化能力培养、完善知识结构”为指导,制定了涵盖素质、能力、知识3维度24要素的“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探索并构建了以此大纲为核心的EI-QAKE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方面做出一些探索性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国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整体培养质量有待提高。具体体现为重知识传授、轻素质和能力培养、知识结构不够合理、工程创新能力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培养符合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工程创新人才,是高校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需。 一、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的确立 工程创新人才是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知识结构合理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具有积极人生价值和崇高科学献身精神,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高度发展的人才。据此,我们提出了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理论基础厚、专业口径宽、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使之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国家栋梁。 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我们紧密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求,系统总结美、欧、日、澳等发达国家和国内兄弟院校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深入了解产业界对工程创新人才的具体要求,制定了“工程创新人才基本要求大纲”。大纲从工程创新人才的素质、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将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为24个基本要素,进一步明确了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 素质结构包含的要素有:积极乐观与理性乐观的人生态度;探究真理百折不挠的毅力;很强的自制力;成就宏伟事业的自信心;诚实守信、严谨求真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工作责任心;包容心与团队精神:爱国奉献精神和谋求人类福祉的志向;优良的身体素质。 能力结构包含的要素有:终身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计划与综合能力;

大学英语精读预备级课后答案(完整)

大学英语精读预备级课后答案(完整) Unit1How to be a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 Text A Learning to Think All Over Again 1substituted 2analogy 3represented 4associated 5challenge 6converted 7concept 8reduced 9image10bundles11choose12pointed13instead14 various 1get away from 2put together 3getting into 4broken into 5a great deal 6Over and over again 7depend on 1took

2go 3take 4go 5go 1what caused the fire 2what site of shoe your father wears 3what looked like a ball 4what our family and friends do for us 5what she had bought for his birthday1.Translation翻译 1.What the boy likes to do most is putting together building blocks. 2.In terms of previous working experience,John is the best choice for this position. 3.My physics teacher often uses analogy to explain some difficult concepts. 4.With the help of his family and friends,Tom build up his publishing business bit by bit. 5.Linda was not able to go to that famous college,but she planned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rather than give up the challenge. 6.This company has a very good public image.People always

创新教育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始

创新教育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开始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实现创新教育。英语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本文提出了英语教学改革的难点和对策。 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大学,作为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摇篮,在国家创新体系中肩负义不容辞的重任。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思想和创新精神的创造型人才,为国家创新体系输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力量,是创新型国家赋予高校的崇高使命。高校要“突出科技创新,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全面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要培养创新人才,高校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全面实现创新教育。英语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我国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已经成为创新人才培养和创新教育的“瓶颈”。笔者建议:当前千头万绪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不妨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做起。 一、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疲于应付,无暇创新。 爱因斯坦曾说:“一个人如果在30岁时还没有发表科学见解,那么他一辈子就难以在科学界有所作为了。”爱因斯坦的话也许有点偏颇,却揭示了一个规律:大学是人生创造性思维培训的一个黄金时期,只有在大学阶段学好现有的科学知识,开发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才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然而,英语占用了学生学习的大部分时间,使得学生无暇顾及专业课的学习和研究,更谈不上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2.语种选择――“一花独放不是春”。 创新的一种重要形式就是要消化吸收再创新。一个优秀的创新人才需要充分吸取世界文明的各种优秀成果,博采众长,加以消化和吸收才能取得更大突破。在世界文明的长河中,各个智慧的民族都作出了独特的创造性的贡献,作为文明成果传承载体的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语言,也应当成为我们创新素质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大学外语教学中偏重英语的情况值得担忧,外语教学实际上已成了英语教学,其他语种的教师少得可怜。有条件开设其他“小语种”教学的大学,学习仅仅是停留在学点音标和简单对话的阶段,与对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能同日而语。尽管很多大学“小语种”的选修课堂堂爆满,但现行的外语教学体制对此却有些“视而不见”,我行我素。如此“跛足”的外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第十一章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三十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三部分体制改革) ■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孙霄兵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这是针对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灌输轻启发、重理论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等弊端提出的,是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与精髓。 注重学思结合,就是要改变过去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思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和思维习惯。首先,要改变偏重于记忆和理解的课堂教学方式和立足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学习方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把学习的主动权和责任交给学生。其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和深化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联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积极作用,努力解决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问题。 注重知行统一,就是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还学会动手动脑,学会做事做人,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育只有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为人的职业生涯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当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重点是加强教学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化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等培养环节。要善于从实践中吸取鲜活的教育素材,开发实践课程、活动课程,通过完善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等制度,增强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 注重因材施教,就是要在统一教学要求的同时,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教育的悲剧往往缘于用一个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只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实施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教育。为此,要探索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形成适应不同学生特点、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要特别关注学习上的“优异生”和“后进生”两类学生。对优异学生,要改进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对具有特殊禀赋和潜能的学生要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对学业困难学生,则要建立相应的帮助机制,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要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因地制宜地探索推进素质

大学英语1-4基本要求

一、教学性质和目的 《大学英语(1)》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和学位课,主要是为修完中学英语进入大学阶段学习的学生开设的。它是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二、课程的教学要求 1、词汇:掌握的词汇量应达到2400个单词和4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1 4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即要求学生能够在认知的基础上学会熟练运用,包括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见附3:《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参考词汇表)。 2、语法:掌握动词的时态、语态、动词非谓语形式的基本用法,形容词和副词的级以及简 单句和复合句的结构等。 3、听力理解能力:能听懂英语讲课及简短会话和谈话,抓住中心大意和要点。对题材熟悉、 句子结构简单、基本上没生词、语速每分钟为120词的听力材料,2遍可以听懂,理解准确率达70%为合格。 4、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基本的课堂用语和日常用语,能用英语提问并回答教师就课文提出 的问题;能就教材内容及熟悉的话题进行小组讨论,并作简短的发言。 5、阅读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能读懂语言难度一般的普通题材的文章,运用学到的词汇和语法结构正确理解与课文难度相仿的文章,掌握中心大意以及说明中心大意的事实和细节,一般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60词。在阅读篇幅较长、难度略低、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时,能掌握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80词。 6、书面表达能力:能根据所学课文做笔记、回答问题、完成提纲和填写表格,能就所学内容在半小时内写出10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比较连贯,语法基本正确。 7、翻译能力:能翻译难度低于课文的英语文章,理解正确,译文基本达意,译速每小时25 0英语词。能译出句子结构比较简单的汉语,译文达意,基本无重大语言错误,译速每小时200汉字。

大学英语预备级课后答案

Key to Exercises Unit 1. Text A III. Vocabulary Activities 1.1) substituted 2) analogy 3)represented 4) associated 5) challenge 6) converted 7) concept 8) reduced 9) image 10) bundles 11) choose 12) pointed 13) instead 14) various 2. 1) Home should be a place where people can get away from fear and danger. 2) Professor Valentine put together a reading list and asked her students to read all the articles on the list. 3) Jennifer is getting into fashion design. 4) A difficult task is far easier to finish if it is broken down into smaller, easier pieces. 5) After taking the medicine, the patient felt a good deal better. 6) Over and over again I told Steve to give up smoking, but he never listened to me. 7) Whether he can be hired or not will depend/depends on the job interview. IV. Usage 1. took 2. go 3. take 4. go 5. go V. Structure 1. what caused he fire 2. what size of shoes my father wears 3. what looked like a ball 4. what our family and friends do for us 5. what she had bought for his birthday VI. 1. What the boy likes to do most is putting together building block. 2.In term of previous experience, John is the best choice for the position. 3.My physics teacher often uses analogy to explain some difficult concepts. 4.With the help of his family and friends, Tom build up his publishing business bit by bit. 5.Linda was not able to go to that famous university, but she planned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rather than give up the challenge. 6.This company has a very good public image. People always associate its product with high quality and good service.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影响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因素及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 摘要培养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既是当前中国高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影响因素诸多,本文从学术层面、管理层面以及校园文化培育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阐述.知道影响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因素后,最重要的是知道如何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提出几条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人才培养;影响因素 1.创新型人才的定义 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像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这类人才集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于一身,具有独创性、突破性、多向性的特点.他们在探索未知社会的过程中,能发挥意识主观能动性,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从而获得对社会具有影响的新成果的认识. 2.研究方法 2.1 文献调查法 通过图书馆、Internet、中外文电子数据库及高教所资料室收集国内外有关创新人才培养方面的文献资料,密切关注当前国内外的有关高教研究方面的学术会议以了解最新信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论据。 2.2 比较研究法 通过国内与国外的理论及实践研究成果比较,吸收其先进经验,将其运用到实际的问题解决中。并通过国内高校在实行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际情况比较总结出当前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2.3 理论分析法 一方面对国内外现存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心理学、管理学等基础学科中与创新人才培养研究有联系的理论进行分析,从而为这一课题找出理论基础。 3.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影响因素 3.1学术层面因素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 学术层面对培养创新人才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创新.教育部文件曾明确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大学应该不仅仅传授已经成为定论的旧知识、旧理论,还应当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研究,从参与、创新之中得到学习.(根据人才培养的特点,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室

《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试行稿)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交往日益频繁,国家和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国家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的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更迫切的要求。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复旦大学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逐年提高,他们对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教育部最近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用于指导我校本科大学英语教学,同时作为学校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估的依据。 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是我校大学生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在毕业时具有和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外语水平,能够把英语作为工具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 教学理念 大学英语课程要适应社会和学生的各种层次的要求。因此,课程必须多样化,除向学生提供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外,还要提供各种应用性课程和文化交际性课程,提供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 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以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要采用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个性化学习的环境,提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场所。 大学英语课程要充分运用先进的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育技术,采用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课程在帮助学生继续打好语言基础的同时,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交际能力,尤其要加大对听、说和写的产出技能的训练。 教学要求 复旦大学的学生入校水平词汇量要求在3000左右。经过大学阶段学习,毕业时要达到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最高要求的水平,并鼓励优秀学生通过《复旦大学大学英语水平考试》。复旦大学的学生英语要求为:1. 词汇:大学英语学习阶段结束时掌握总词汇量为7000个单词和1700个词组。其中3500个单词为积极词汇。 2. 阅读:能借助词典读懂英语原版书籍和英语国家报刊杂志上的文章。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文献。速度达到130wpm,准确率为75%。 3. 听力:能听懂内容稍长的对话、短文等。能基本听懂英语的广播电视节目。能听懂自己专业方面的讲座,并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有关重要细节。4.口头表达:能就一般或专业性的话题较为流利、准确地进行对话或讨论,能在国际会议和专业交流中比较自如地即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参加讨论。表达清楚,语言规范,语体得当。 5. 书面表达:能熟练写出所学专业文章的摘要。能写技术报告和论文。能在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ACADEMICENGLISH 执笔者:吴勇 审核人:易强 编写日期:2017年10月 《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是我校非英语专业本科基础阶段的公共基础课,属必修课程。该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总计48学时,3学分。本课程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及我校人才培养定位实际要求来确定其教学内容和制订其教学大纲。 三、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指出,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体现在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专门用途英语两方面。在专门用途英语上,学生通过学术英语、职业英语等来获得学术领域或职业领域进行交流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且该能力培养要进一步增强。 我校是以工科为主的地方本科院校,工科专业多,学生将来面临的学业深造、就业渠道也必然以工科方向为主,开设学术英语课程也是大势所趋。 学术英语能力主要包括:听专业课程和专业讲座的能力;搜索、阅读和评价专业文献的能力;撰写文献摘要、述评和专业小论文的能力;口头陈述和演示科研成果的能力;参加学术讨论的能力。 四、课程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总体要求 依照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4),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即基础目标、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基础目标针对英语高考成绩合格的学生,是本科毕业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针对大学入学时英语已达到较好水平的学生,也是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所选择的要求。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

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为起点进行教学。 (二)《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学术英语以英语使用领域为指向,以增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专业和学术交流、从事工作的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和职业素养为目的。 学术英语课程凸显大学英语工具性特征,将特定的学科内容与语言教学目标相结合,教学活动着重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语言问题,以培养与专业相关的英语能力为教学重点,也分为三个级别。 三个级别教学要求的总体能力描述如下: 由于学术英语的难度和要求都比较高,针对我校实际情况,该课程安排在第四学期开设,一本招生及二本招生中英语水平较好的专业原则上以提高目标和发展目标为教学目标,而英语基础较差的普通本科、艺术班、专升本等专业原则上以基础目标为起点进行教学,且课内外学习时数的比例应不低于1:3。教学环节包括讲授、讨论、习题、课外教学、考试等环节,听、说、读、写、译技能培养并重。 五、教学手段与方法 本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交际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任务教学法、问题解决法、翻转课堂模式、线上线下互动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与此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力量,建立《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如QQ、微信、朋友圈、O2O平台等),学生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流和个性化学习。 教学环节依据实际情况,可采取讲授、讨论、习题、课外教学、考试及其它灵活形式(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