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园特征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2021 高考时文选粹 考前必备 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

2021 高考时文选粹 考前必备 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

【高考时文选粹】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编者按:“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于闹市中寻一幽隐之处,四方友朋往来酬酢,斗茶饮酒,吟诗作画,岂不快哉?现代人追求“返璞归真”,因此常有新闻曰“某市荣膺园林城市称号”“某地带您回归诗意的园林生活”。

可现代人的园林,总让我们感觉匠气较重、缺乏神韵,与古代名园不可比。

造园如作诗,拥有神韵,才能造出诗情画意的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神韵:会心山水不在远标题即观点。

化用古诗句,意蕴悠长。

①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让人们对北宋东京汴梁产生了兴趣。

和《长安十二时辰》展现出的唐长安城的繁华不一样,东京汴梁代表的是宋朝城市的人文化、平民化、世俗化。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通过读书、科举、仕宦、创作等活动活跃在这座城市的各个空间。

他们结成了多种类型的朋友圈,举办各式各样的聚会,聚会场所遍布茶楼、酒肆、名园、古寺等。

四方友朋往来酬酢,斗茶饮酒,吟诗作画,极一时之乐。

②历史上的文人雅集有很多,流传至今令人神往的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东晋绍兴的“兰亭集”,另一个便是北宋汴京的“西园雅集”。

西园是北宋驸马都尉王诜的宅第花园,这里“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

苏轼《水龙吟》中“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的“西园”写的就是这里。

宋神宗元丰年间,王诜曾邀苏轼、苏辙、黄庭坚、米芾、秦观、李公麟以及日本圆通大师等16位文人名士在此游园聚会。

后来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写了《西园雅集图记》,使“西园雅集”成为后人追捧摹绘的主题。

马远、刘松年、赵孟頫、唐寅、丁观鹏等都曾画过《西园雅集图》。

开篇由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雅集的故事引出园林话题。

③读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可知,那时“都城士大夫有园圃者,每岁花时必纵人游观”。

每年元宵节过后,东京汴梁市民都有游园探春的习惯:“大抵都城左近,皆是园圃,百里之内,并无闲地,并纵游人赏玩。

”《东京梦华录》还列举了汴京人赏玩的园圃名单,其中既有张择端《金明池争标图》所描绘的金明池、宋太祖大宴群臣的玉津园等皇家园林,也有王太尉园、李驸马园、蔡太师园、童太师园这样的私家园林。

家国情怀影响下的宋代文人园林特征分析

家国情怀影响下的宋代文人园林特征分析

156城市建筑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 / 2022.16的风格。

当时园林建设甚多,绮丽豪华与清纯优雅共存,其中文人园林风格占造园主流,并影响到其他园林甚至皇家园林。

1文人园林的概念文人园林不仅包括文人经营或拥有的园林,也泛指受到文人情趣、文人精神浸润的一种园林[2]。

文人园林这种风格最早起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世流园林,经唐朝的兴盛,到了宋代,文人执政,文人的情趣爱好浸润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园林被附上文人色彩,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出现了文人园林。

这时的文人园林简约、自然而且高雅。

2影响文人园林的家国情怀文人园林形成的深层次因素是传统文化和当时的社会背景等的影响。

中国“士”文化以儒家文化为基础。

《大学》有言:“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两宋时期,国家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状态,却频繁受到外族的侵扰。

内忧外患的环境,使宋代文人拥有更多的社会责任、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 [3]。

在文人的忧国忧民、对国土的眷恋等深层次因素的影响下,文人园林呈现出乡土性、崇尚自然、简约实用并蕴含高雅的文化等特征。

3蕴含家国情怀的文人园林特征3.1眷恋乡土,师法自然的景观3.1.1乡土格局乡土景观是当地人在生活中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物,在历史岁月中留下浓厚的人文精神,也是士人的一种情感归宿。

南北朝丘迟的《与陈伯之书》中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见故国之旗鼓,感平生于畴日,抚弦登陴,岂不怆悢!”丘迟用这种乡土景观感动陈伯,陈伯最终归降。

中国山川秀丽,山水众多,其中山地(包括高原、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2/3,多河湖。

摘要 宋代文人地位高,普遍受人尊敬。

他们自幼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受其影响热爱祖国,眷恋国土,有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

在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下,经由他们主持营建的,或者受其影响修建的园林呈现出简约、朴素、乡土化和高雅的特征,被称为“文人园林”,并成为一种造园主流。

(完整word版)宋代园林风格简介分析

(完整word版)宋代园林风格简介分析

简述宋代园林的风格特色摘要:南宋和北宋(公元960—1271年)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期的第一个阶段。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成了造园的繁荣局面,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收到重视,善于借助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意外之诣,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简远、疏朗、雅致、天然的文人园林风格特征对三大类型园林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从而影响了亚洲汉文化圈内的广大领域。

关键词写意化文人园林山水园林简远疏朗1.总说中国的封建社会到宋代已经达到了发育成熟的境地。

是我国古典园林的成熟期,属于写意山水园林范畴。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文化方面则尤为突出。

从中唐到北宋,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

首先,作为传统文化主体的儒、道、释三大思潮,都处在一种蜕变之中。

儒学转化成为新儒学—理学;佛教衍生出完全汉化的禅宗;道教从民间的道教分化出向老庄、佛禅靠拢的士大夫道教。

从两宋开始,文化的发展也像宗教政治制度及其哲学体系一样,都在一种向内封闭的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不断的自我完善。

文化艺术已由面上的外向拓展转向于纵深的内在开掘,向精微细腻的方向迈进。

正如著名史学家、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1]。

”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在经历了千余年的发展亦“造极于赵宋之世”进入完全成熟的时期,并流传海外。

韩国和日本在两宋期间大量吸收中国传统的宗教文化、造园理论、绘画、茶道、艺术等方面的精华,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渐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造园文化和艺术风格。

2.形成的原因两宋时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的发展和内容均趋于定型,造园的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历年的最高水平,形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高潮阶段。

究其原因主要有:1、经济的高度繁荣。

文人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文人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民族。

由文化凝聚积淀的园林景观,清幽中见画意,细腻中见诗情,平淡中见蕴藉,变化中见新奇,可谓异彩纷呈,琳琅满目。

中国园林(主要指中国古典园林)有别于世界其他园林,主要可概括为四大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涵蕴。

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它们的形成,一方面是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合力。

另一方面,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重渐悟、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

而其中,推动园林兴盛、园林艺术普及和提高的,乃是一大批文人直接参与园林规划的结果。

他们借鉴文学、绘画的表现形式,将自身的自然观和思维方式融入到造园艺术中,赋予园林以深刻的内涵。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是中国园林风格和特色形成的主体人物。

中国园林自唐代出现了诗人和画家自成一派的“文人园林”以来,经过漫长的、不间断的发展,乃至现代园林景观的布局、构景,仍与文学、绘画紧密结合,蕴涵着被誉为“无声的诗”和“立体的画”的美学基础。

“文人园林”的发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

文人园林产生的背景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先秦、两汉帝王狩猎的“囿”和通神的“台”。

到了魏、晋、南北朝,儒、道、佛、玄诸家争鸣,彼此阐发。

思想的解放促进了艺术领域的开拓,也给予园林很大的影响,造园活动逐渐普及于民间而且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这个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承前启后的转折期。

东汉末,由于社会动荡不安,普遍流行着消极悲观的情绪。

人们深感“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因此滋长了及时行乐的思想,即使曹操这样伟大的政治家也不免发出“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慨。

魏晋时,士族集团间的明争暗斗愈演愈烈,斗争的手段不是丰厚的赏赐就是残酷的诛杀。

于是消极情绪与及时行乐的思想更是有所发展并导致了行动上的两个极端倾向:贪婪奢侈,玩世不恭。

宋代人文园林的特点

宋代人文园林的特点

宋代人文园林的特点
宋代人文园林的特点包括:
1. 以山水为主题:宋代人文园林注重自然山水的营造,强调与自然融合,多以山水景观为主要构成。

2. 讲究意境和造景:宋代人文园林注重创造独特的意境和情调,通过巧妙的造景手法,营造出一种富有诗意和艺术感的环境。

3. 参差错落的空间布局:宋代人文园林注重空间的错落有致,强调视觉上的层次感和变化性,使整个园林充满变化和惊喜。

4. 引入建筑和人文元素:宋代人文园林中融合了建筑和人文元素,如亭台楼阁、石坊、雕塑等,以丰富园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5. 重视小品构思和细节处理:宋代人文园林注重小品构思和细节处理,更加注重细小的装饰和摆设,以增强整体的审美效果。

总的来说,宋代人文园林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精髓,融合了山水意境、人文元素和建筑艺术,展现了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

简述宋代文人园林的特点南宋都城临安的宅园林大多是文人园林,这些园林一般采取上中下三区,形成由低至高、逐步抬高的空间层次。

我们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这种空间布局和造景手法。

第一个特点:“尚自然”,最能体现宋代文人追求自然情趣的是宅园的风格。

一是布局自然,而且利用地形、水景,打破建筑物之间的严格界限,以相当低的土坡代替,不同的建筑物和空间彼此贯穿融合在一起。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只有身处其中才会发现它的奥妙。

这些富于诗意的景色往往使人忘记它是人工构筑的建筑群。

与唐、宋以来的寺院园林不同,宅园的空间主要是静态的,没有像寺院那样以佛教文化为内涵的佛殿作为统领空间,故而也就没有大雄宝殿、藏经楼、天王殿、钟鼓楼等建筑类型。

甚至,这些以石洞或半天然山崖为房屋基础的屋宇也很少有雕梁画栋、檐牙高啄的装饰。

另外,这里的建筑物也少了“堂”、“阁”、“廊”等类似的空间,而是以敞开的亭、廊、假山、池塘等具有形象性的空间来联系室内的建筑,所以,它更接近于唐代园林,呈现出一派平淡自然的景象。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对宅园美好意境的写照。

这里,山是园林的主角,而不再是人们常见的佛像、庙宇、墙垣、宫殿、寺塔等主体建筑,因此,显得轻松、自然、简约、雅致。

二是设计独特。

我国古典园林不仅对自然条件考虑周全,而且往往注意“创造意境”,讲究诗情画意,重视小桥流水、山林野趣。

因此,在宋代宅园中出现了很多“小景”,把江南的山光水色带进了建筑中。

例如苏州拙政园中的“小蓬莱”,它的建筑面积不足半亩,但却借景西园和狮子林,把不大的园子布置得别有情趣。

“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

东晋的《兰亭序》虽是论述艺术的经典名篇,但却是为修身养性的玄学书,如今用园林中的“一峰”、“一勺”去形容平地山峰的壮观,用“一勺”来比喻“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让人恍惚间觉得已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

此外,又如苏州狮子林中的门窗洞口均采用圆形,巧妙地变成了一个扇形天井,这种设计可以使人尽享林中的奇石、清泉、花草、怪洞之胜,尤其是雨天之时,感受到“明月来相照”、“清泉石上流”的妙境,产生“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空灵之感,真可谓奇思妙想。

02-课件: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02-课件: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为 ■尊
. .

f ^ b
聲 工
. 涌 了 大 谿 之 中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明清一部分文人依然是雅致情怀的追随者。
明文徵明《林榭煎茶图卷》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文徵明《拙政园三十一景图册》之《若墅堂》
(一丿文人园林象山水画一样简约。 意境的创造,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 余韵之 外,还藉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者苔上。
王维《鹿柴》
-
: •
抒发文人士大大清远有然的雅致情怀。
'
宋佚名 《文人的生活》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彰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 下”处事
原则。
. 遏勿 尚 之 甲 * 城 冋 沪 华
之 寿孑 圈 僱 -
而 ^ 物十
能杖 富 字 £ § 、 晦 味 但
—T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这一讲就介绍到这。 谢谢大家。
T見
尝终 不
E辛
-
满 *
M把
浪悟
靠-
麻 彖
t
經一

<

k
宅 相 旄 傷 侗
站入
榛備
乏案
>
.又
I
癩 纟
插氮
<


天 朗 盆 渚 蕙 久 和 鵰 竹
一次
話 上
a
爰菩
i獐
就卄
钦管
幽訪
怀以
唐仿王羲之《兰亭集序〉〉
7
一觞内一咏,足以畅叙幽情。
文人园林的特点和经典案例
• 通过山水景物诱发游赏者因画成景、以诗入园的联想。

8.6.38.6.3宋代私家园林及文人园的兴盛

8.6.38.6.3宋代私家园林及文人园的兴盛
1 两宋私家园林概说
• 中原和江南是宋代的经済 、文化发达地区,又相继 为北宋和南宋政权的政治 中心之所在地,私家园林 兴盛。
• 见于文献记载比较多的中 原有洛阳、东京(今河南开 封)两地,江南有临安(杭州 )、吴兴、平江(苏州)等地 。
1 两宋私家园林概说
(1)中原私园
《洛阳名园记》,作者宋代李格非,记载19处园林中 ,有18处为私家园林。 •属于宅园性质的6处:富郑公园、环溪、湖园、苗帅 园、赵韩王园、大字寺园; •属于游憩园性质的10处:董氏西园、董氏东园、独乐 园、刘氏园、丛春园、松岛、水北胡氏园、东园、紫 金台张氏园、吕文穆园; •属于花园性质的2处:归仁园、李氏仁丰园。
(2)独乐园
• 孟子:独乐乐 ,不如与众乐 乐
• 颜回:一箪食, 孔子:饭蔬食饮水
一飘饮,不改 ,曲肱而枕之
其乐。
,乐在其中矣
王公大人之乐
圣人之乐
(2)独乐园
• 司马光:吾之乐? • 既无力与众同乐,又不能如孔子
、颜回之甘于清苦,就只好造园 以自适,而名之为“独乐”了 • 园林名称含有某种哲理的寓意: 《读书堂》指董仲舒,《钓鱼庵 》为严子陵,《采药圃》为韩伯 林,《见山台》为陶渊明,《弄 水轩》为杜牧之,《种竹斋》为 王子猷,《浇花亭》为白居易
• 《独乐园七题·种竹斋》
• 吾爱王子猷,借宅亦种竹。 一日不可无,萧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 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 字子猷,东晋名士、书法家,书圣 王羲之第五子。才华出众,生性高 傲,洒脱率性。一生爱竹,典故: 借住空屋,令人种竹,称“何可一 日无此君!”
3 文人园林的兴起
• 文人园林萌芽于魏晋南北朝,兴起于唐代。到宋 代大为兴盛,占着士流园林的主导地位,同时还 影响及于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人园特征
浅析宋代文人园特征
文人园林乃是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者,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

萌芽于唐代的文人园林到宋代已成为私家造园活动中的一股新兴潮流,同时影响着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

著名的有艮岳、苏州的沧浪亭等。

简远:即景象简约而意境深远。

这是对大自然的风致的提炼与概括,是宋代艺术的普遍风尚,也是创作方法趋于写意的表征。

司马光的独乐园因其在“洛中诸圆最简素”而名重一时。

李成《山水诀》论山水画:“上下云烟起秀不可太多,多则散漫无神;左右林麓铺陈不可太繁,繁则堆塞不舒”《宣和画谱》则直接提出要“精而造疏,简而意足”的主张。

山水画的这种画风与山水园林的简约格调是一致的。

意境的创造在宋代文人园林中普遍受到重视,除了以视觉景象的简约而留有余韵之外,还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诱导欣赏者的联想。

宋代主要是以诗的意趣,即景题的“诗化”来表现园林意境。

景题能够寓情于景,抒发主人的襟怀,诱导游赏者的联想,其创造意境比唐代更为含蓄深远,耐人寻味。

疏朗:园内的景物数量不求其多,因而整体性强而不流与碎琐,园林的筑山往往主山连绵而客山拱伏成一体,且山势多平缓,不做故意的大起大伏。

水体多以大面积来形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

植物配置亦以大面积的丛植或群植成林为主,林间留余空地,虚实相衬托,于幽奥中见旷朗。

建筑密度低、数量少,且个体多于群体,不见有游廊连接的描写,更没有以建筑群围和或划分景域的情况,景观开朗。

雅致:文人士僚不同于流俗的清高、文雅,园林的经营就成为其人格物化的体现,故园林的景致多呈现雅致的文人化风格。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竹是宋代文人画的主要题材,也是文人吟咏的主要对象,象征人品的高尚、节操。

园中种竹也就成了文人追求雅致情趣的手段。

除此,还种有梅菊等展现高标意象的植物。

石以琴棋书画并称,也是文人园林中必不可少之修饰,尤以太湖石为最。

曲水流觞向来被视为高雅之事,故所有园中多设流杯亭。

此外,建筑物多用草,诗化景题的命名,多抒发了文人士大夫脱俗而孤芳自赏的情趣,表示不同流俗。

天然:力求园林本身同外部自然环境的契合,内部成景往往以植物为主要内容。

是宋代园林天然之趣的追求和表现。

园林的选址很重视因山就水,利用原始地貌,园内建筑更注意收纳、摄取园外之景,使得园内园外两相结合而浑然一体。

同时,禅的思想与哲理通过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而渗透到了文人园林的创造中。

完全中国化了禅宗与大自然山水风景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禅僧对于山水风景之美具有高而独特的鉴赏品位,常以山水花木等大自然景物和景象来比拟禅境,启发禅悟。

在禅僧看来,自然之境与禅境并无二致,所谓“青青翠竹,总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翠竹黄花皆佛性,白云流水是禅心。

”而文人的园林创作也势必收到禅悦的潜移默化而有了更多的意境追求,使得作品能够达到情、景与哲理交融合一的境界——完整求完美的意境创造境界。

文人园林的四个风格形成都与禅宗有着直接的关系。

宋代文人园中著名的有皇家园林艮岳。

根据八卦,艮代表东北方,又代表山。

艮岳位於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占地大约750亩。

艮岳以一山三峰的形状设计,突破了汉朝以来的传统营造模式,不再强调模仿真实山水。

艮岳属于大内御苑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建园目的主要是以山水之景而“放怀适情,游心赏玩”。

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山体从北、东、西三面包围水体,北面为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堆叠而成的大型土石山建筑物均为游赏性的,没有朝会、仪典或居住的建筑。

造园筑山时模拟凤凰山(象征性做法),更重要的在于其独特构思和精心经营;置石则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尤其是太湖石的特置手法,园内山峦起伏,众山环列,东有艮岳,南有寿山,西有万松岭,另余一芙蓉城,体现画论“势”。

理水方面则以雁池为主的一套完整的水系,园林中央虽只有小小的平地,但山峡之间却有池水与瀑布,几乎包罗了内陆天体的全部形态,水系参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姿态。

园内的植物配置方式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栽培;园内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都是以植物之景为主题。

建筑布局绝大部分均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和“观景”的作用,就园林总体而言从属于自然景观。

除了自然景观外,园内还添置不少建筑物,譬如药寮、田圃筑室、栈道、介亭、书馆和八仙馆屋。

因此艮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巧妙、以石为主的假山所组成的皇家园林。

艮岳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它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各地的山水风景加以高度概括、提炼、典型化而缩移摹写,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

宋代文人园融入中国诗画艺术的清和淡泊之美,飘逸高远、冲漠淡和的山水写意使人如饮醇醪。

以和为美,以善为柔,是中国文人园林艺术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山水诗画意境追求在其审
美领域内的投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