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当前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当前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目录

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概念 (3)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机制改革的关联性 (3)

三、目前中国市场上利率和汇率运行机制 (4)

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困难和障碍 (5)

五、下一步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7)

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汇率市场化是指汇率作为不同货币之间相互兑换的价格,双边和多边均衡汇率应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本质上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将汇率浮动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自行决定汇率的过程,但央行有一定的浮动汇率管理制度。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机制改革的关联性

汇率和利率都是金融资产的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利率和汇率也是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因此,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理论上利率和汇率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利率变动对汇率传导的直接渠道表现为国际套利资本的流动导致汇率下降或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本国利率水平相对高于外国利率水平时,为获得更高的收益,短期资本将流人本国,市场对高利率国家的货币产生较大的需求,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本币供不应求,本币即期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反之,本国利率水平较低,则资本流出,本币汇率呈反方向变化。利率变动对汇率传导的间接渠道表现为利率通过改变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影响汇率水平。以一国利率较高为例,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件下,

政府采用高利率的政策,增加了投资成本,使投资需求下降,导致本国货币供应量减少,通货膨胀率下降,增强了出口商品价格竞争力,有利于出口;同时投资需求下降,总需求也相应减少,使经常项目外汇支出减少。在外汇供给的不变情况下,外汇供大于求,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

汇率变动对利率的作用主要通过物价和短期资本流动的两个渠道。汇率变动主要通过物价影响利率。首先,汇率变动通过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两方面影响物价。以本币汇率下降为例,从进口角度看,本币汇率下降后,进口商品的物价用本国货币表示会上升。使以进口原料加工的商品价格上升,如果该国对进口品的需求弹性很小或没有其他的替代品,那么在进口物价及相关产品的物价上升而需求又不下降,并且这种进口商品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比重较大的情况下,会通过生产成本上升推动最终成品价格上涨,这会推动国内消费物价水平上升。从出口角度看,本币汇率下降,增加了本国出口商品的价格竞争力,使出口扩大,在出口商品供给弹性较小情况下,国内商品供不应求,使太多的货币去追求太少的商品和劳务,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产生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随着我国利率与汇率机制改革的深化和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全球经济一体化将更深刻和更广泛影响中国市场,将强化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联动性和互动性。人民币汇率、利率和资本流动之间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越来越直接,人民币利率与汇率相互传导机制愈加灵敏,因此,笔者认为,不论宏观、中观还是微观管理者或投资者都应注重从利率改革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关联性角度思考与研究问题。

三、目前中国市场上利率和汇率运行机制

利率市场化,一直是中国金融改革的宏大命题。自1986 年国务院颁布《银行管理暂行条例》,放开银行间拆借市场利率开始,中国利率市场化至今已有27个年头。2012年6月,央行首次放开存款利率浮动区间,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同年7月,央行再次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

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而此次调整,央行全面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这意味着所有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上、下限完全放开,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终于迈出标志性的一步。

今年7月19日晚,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一是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二是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改变贴现利率在再贴现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的方式,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三是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四是为继续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做调整。

而对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人民银行也在推动的进程中。目前人民币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及资本项目大部分的内容已经达到开放的程度了,当然还有一些关键性的,比方说境内居民的对外投资等等,还没有完全开放。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提出了“要提出资本项目开放的操作方案”、“完善个人投资者境外的投资制度”,这意味着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人民币的国际化、资本项目对外开放的一系列的改革将会进一步加快。明年年初就有可能会浮现一些我们期待的改革成果。

在目前的基础上, 下一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措施是:“结合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选择具有硬约束的金融机构, 通过逐步放开替代性金融产品的价格等途径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是: 通过发展债券市场, 以债券作为银行贷款的替代性产品来推进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通过发展银行理财产品等, 以理财产品作为银行存款的替代性产品来推进存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而这些稳定、渐进的政策措施,可能是未来两三年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推手。

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困难和障碍

利率市场化的本质,在于基本消除政府通过行政干预影响资金交易的现象, 由各类主体自由地进行不同资金的交易. 从而形成不同期限、不同风险特点的资金价格"同时, 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实施也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等市场行为来实

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 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金融工具的丰富程度以及央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等都是未来市场化改革绕不开的难题。

首先, 从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来看, 只有大量的交易商和交易机构聚集在金融市场上, 并建立在充分市场信息基础上的供求和价格信息, 才能实现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才能体现市场机制的作用。

目前, 在我国的各类金融交易市场上, 无论是外汇市场、债券市场还是衍生品市场, 市场交易主体的种类和数量还不够丰富, 以工农中建为代表的大型商业银行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 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无论在资金规模、交易量和市场影响力上都无法望其项背。同时,上述市场并没有向非金融主体开放, 更别提境外机构了。即便对于上述有限的市场参与者, 央行对其的约束也是相当严格的。可以说, 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能满足利率市场化的要求, 在未来的改革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大力培育和扶持"

其次, 对比国际发达金融市场, 我国金融工具的品种还比较单一。例如, 我国地方政府没有发债权, 地方债等国外主流债券品种在我国债券市场上几乎是没有的,而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最基础的衍生品工具还未形成规模, 更不用说利用这些工具开发更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了。

我们知道, 交易主体数量不够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 交易品种有限也无法充分发挥市场功能, 包括资金配置、风险管理以及价格发现等功能。那么, 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利率市场化就无法真正找到金融市场的均衡价格, 更无法保障市场利率的准确性。这样的市场化改革恐怕很难称得上是成功的。

最后, 目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新增信贷和货币供应量为主。从国际经验看, 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一般都伴随着“金融脱媒”现象的出现, 这意味着新增信贷和M2已无法全面反映流动性的状况。因此,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换也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必须突破的障碍之一。

任何的改革都会带来阵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也不例外。其进展的情况与市场整体经济运行情况以及相关利益者的推动力和阻力有关。从大方向来看,这些困难和障碍在未来有望得到逐步击破。但国家整体的改革方针是稳步推动,循序渐进,而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也将有条不紊的逐步前行。

五、下一步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作为将我国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将在未来几年迎来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依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向松祚之言,目前“利率市场化大体上已经完成接近90%了,剩下的10%是最麻烦、最关键的”。由此可见,接下来是中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时期。

今年以来,国务院会议曾两次提及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未来利率改革的主要内容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加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

根据央行测度,2013年一季度一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7.22%,定价比年初上行15BP;票据利率4.62%;个人住房利率为6.72略走高。应增强金融机构的风险定价能力,把控相关的风险,更好的利率市场化提前做好准备。

(二)推动产品创新,培育基准利率体系,优化利率传导渠道

我们目前金融工具的品种较为单一,金融衍生品的种类相对较少,对推动利率市场化形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需要加强推动相关的产品创新,培育好基准利率体系。

(三)提高央行市场利率引导和调控水平,强化价格型调控机制

中央银行在整体金融市场的运行方面起到了绝对的调控和引导作用。为了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的进展,应提高央行的市场利率引导和调控水平,强化价格调控机制。

汇率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其改革的方向对中国商业贸易净出口息息相关。其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将进一步放宽;

一直以来,我国对于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都控制的非常严格。人民币的升值压力也显得日趋严峻。为了更好的适应汇率市场化的改革,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有望得到逐步的放宽。

(二)外汇市场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创新

国外主流的债券品种在我国市场上几乎没有。而国外大量使用的远期、期货、

期权、互换等外汇市场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在我国市场上尚未形成规模,更不用说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更为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因此,外汇市场汇率风险管理工具的创新势在必行。

(三)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稳步拓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渠道

为了更好的推动汇率市场化的进展,我国通用的人民币在国外的流通程度需要进一步稳固和加强。因此,我国政府应该逐步扩宽人民币流出和回流的渠道,进一步支持人民币在跨境贸易和投资中的使用。

(四)推动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直接交易市场发展,更好地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服务

人民币国际化需经历三个阶段:以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以人民币进行金融交易计价、人民币成为世界储备货币之一。人民币正处于区域化的初始阶段,通过试行人民币贸易结算试点,鼓励人民币走出去,可扩大人民币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人民币在更大范围内作为交易和计价货币,有助于强化人民币行使价值尺度、支付手段以及价值储备的部分国际货币的职能。通过人民币跨境贸易试点,可以获取人民币在贸易中流量以及对国内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大小。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五)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变化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加强对跨境资本的有效监控

当前跨境资金流动的态势日益复杂,世界经济走势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增无减,将给跨境资金的流动带来更多变数。下一步还需要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控,继续加强宏观调控。而事实上,对金融危机后资金流入增加的趋势,国家外汇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也加强了协调,力促资金平衡进出,防止资金大进大出对我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宏观调控既要着眼于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也要继续平衡贸易顺差。此外,要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稳步拓宽资本流出的渠道。

在我国的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以后, 国内融资结构将从以间接融资为主转为直接融资为主, 这自然是有利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的发展。当然,

金融衍生品的丰富自然也能为投资者和房地产商提供更多的融资工具, 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因此, 总体而言, 我国的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将有助于在中长期增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

不过, 持续的国际资本流入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消化”国际资本流人带来的人民币升值、货币供应量上升和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膨胀等副作用, 我国经济有陷入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这一点也是日本上个世纪90年代的“饱沫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血泪教训,值得我们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途径中,我们会遇到不小的困难和障碍,但利率汇率市场化对我们经济的繁荣昌盛将带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因此,积极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做好风险防控措施是我们未来的必经之路。同时,在国务院领导人和中央银行的努力推动下,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将稳步前进,为我们市场经济的腾飞打下坚实的根基!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51990858.html,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作者:崔磊李岩岭 来源:《北方经贸》2014年第07期 摘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包括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放开两方面内容,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以及对商业银行影响做一简要分析,并梳理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商业银行;进程预测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191-01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一直是金融领域里的热门课题。2014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4年3月17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1%扩大至2%,彰显了汇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的趋势。本文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以及对商业银行影响做一简要分析,并梳理出下一步改革的方向。 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内容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包括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和资本项目放开两方面内容。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面,2005年7月,央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一次性升值2.1%,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0年6月,央行启动“二次汇改”,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2012年4月,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 由0.5%扩大至1% 。2014年3月,央行再次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日波动幅度由1%扩大至2%。2013年上半年央行外汇占款1.54万亿人民币,央行外汇储备增加1851亿美元(折合 1.15万亿人民币),表明市场中的美元主要由央行接盘,人民币汇率并没有完全显示市场供求关系。总体来看,我国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方面正处于管制与市场交接阶段。 资本账户开放方面,近年来,我国资本账户开放步伐明显加快。2010年10月,十七届五中全会决定,将“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目标写入“十二五”发展规划。2013年5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提出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建立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研究推动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在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目前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走出去”以及境外合格证券投资等方面已逐步放开,但在最重要的境外借贷(包括商业银行从境外市场融入资金和境内企业从境外银行贷款)、个人境外投资等方面仍受到外债指标等严格控制。IMF认为在资本项目7大类11个单项中,一国开放信贷交易工具,且其它单项开放6项以上,即可视为基本实现资本账户开放。目前我国仅有直接投资、直接投资清盘两个单项基本开放(见表1),在资本项目方面属于基本管制性质。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如何理解利率平价理论(uncovered)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 【周召的回答(6票)】: 在汇率不管制的情况下,利率高的国家远期不贬值才见鬼了呢 利率高,外汇流入增加,根据供求,本币即期汇率当然走高,但远期游资热钱总要撤离的吧?那么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一 定会有大量的本币遭到抛售,在这种预期下本币的远期汇率当然要下降,即贬值。 这涉及到一个外汇掉期抵补套利的问题。以天朝为例,想想看,如果中国资本项不是管制的,外资进出自由,特别是在国外量化宽松利率降无可降的情况下,而国内利率又高涨,肯定会有大量的游资想进入中国,而中国过去8年来又处于汇率上升通道,也就是说,理论上就可以从国外借便宜的钱来中国赚高利息,然后人民币又在升值,远期汇率上升撤出中国时汇率又升了又可以赚一道,赤裸裸地套利。【runzeZheng的回答(15票)】: 很好的问题。汇率和利率的几个平价关系理论和假说很复杂,一般只有抛补的(Covered)利率平价才是成立的。未抛补的(Uncovered)利率平价其实是一个假说,而且实际上很少成立。 1. 先解释“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 Uncovered Interest Rate

Parity Hypothesis 未抛补利率平价假说可以表示为: 其中 表示某期限的外国利率, 表示某期限的本国利率; 表示1元本币能兑换多少外币, 上升表示1元本币能换到的外币增加了、也就是外币贬值,上标e表示预期未来的情况,而 表示在式子中对应的利率到期时,即期汇率的变化百分比。恰如题主所问:假如外币利率高,未抛补利率平价岂不是告诉我们外币未来要贬值(注意是未来要贬值,贬值的时间=利率的期限)?是的,的确如此,否则有超额报酬! 假设现在即期利率是1本币=100外币;一年期外国利率 =4%,一年期本国利率

中国经济增长与利率汇率市场化

中国经济增长与利率汇率市场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但从2011年年底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对于未来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意义。本文回顾了中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历程:从1996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式启动以来,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而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不断扩大。随着人民币汇率出现小幅、双向浮动,中国经常账户顺差开始减少,中国国际收支正在向均衡的方向调整,这样,中国经济才有可能走上持续稳定增长之路。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长;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一、关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从1998年到2011年,中国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9%。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至少有两个方面:一是大规模的资本投入,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直接投资;二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快速提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至少也有两个:一是中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带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二是中国经济主要靠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和高耗费支撑。随着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 从2011年年底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现在中国经济又站在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面临着稳增长、促改革还是调结构的选择。笔者认为,从短期看,稳增长可能更迫切;从长期看,促改革和调结构肯定更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持续、稳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国的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也就是促改革、调结构。 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货币政策必须兼顾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为此,2011年年底以来,为了实现稳增长,中国人民银行三次下调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了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与此同时,为了实现促改革、调结构的目标,中国人民银行也加快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 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言,笔者认为,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意义更重大、更长远。利率市场化是内部经济均衡的条件;汇率市场化是外部经济均衡的条件。只有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的金融市场才能以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来配置金融资源;中国的金融体系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金融服务,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二、关于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1996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正式启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让市场在人民币利率的形成和变动中发挥基础性作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为: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放开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然后放开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其中,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顺序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到2011年,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实现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以及“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 最近,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012年6月,中国人民银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分析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分析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是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入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行列。市场运行基础良好的国家如美国在很短时间内就全面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市场运行基础不很完善的国家如日本和韩国等则经历了较长的时间才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市场运行基础不完善而又急于在短时间内完成改革的国家如阿根廷则只能以改革失败而告终。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经验教训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进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这些改革既有成功也有失败。在我国正在不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深入剖析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金融发展理论和金融约束理论。金融发展理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对许多国家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金融约束理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是在总结许多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对市场运行基础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金融发展理论 20世纪7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麦金农教授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一书,提出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论;与此同时,其同事爱德华·肖出版了《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一书,提出了金融深化论。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两者被后人合称为金融发展理论。 金融抑制论认为,政府对金融体系和金融活动的过多干预抑制了金融体系的发展,而金融体系的落后又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从而导致了金融抑制与经济落后

论1994年_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导致现钞和现汇买卖价持续下降,

汇率市场化中的风险控制_逯新红

37 2015年第4期主持人:许小萍 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问题是外汇市场运行的核心问题。完善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放开汇率波动幅度限 制,是我国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的重点。 2014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加快 2014年以来,我国汇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并取得新进展。人民币汇率单边升值趋势发生变化,双向波动成为常态,越来越接近动态均衡水平。市场化定价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市场效率明显提高。 第一,市场对价格影响力明显上升,汇率弹性显著增强。汇率市场化改革就是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沿着市场化方向发展,让市场决定汇率。在市场完全发挥作用之前,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波幅是逐步放开的。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启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浮动幅度为0.3%,2007年5月扩大至0.5%,2012年4月扩大至1%,2014年3月扩大至2%。浮动幅度的实质性扩大反映了汇率改革正在加速,市场对价格的影响力明显上升。人民银行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是在市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预期存在一定分歧、资本流入放缓的背景下顺势推出的,有利于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双向波动、弹性增强的局面,增强了市场对价格的影响力。 第二,人民银行基本退出常态化市场干预,市场效率明显提高。2014年第二季度以来,人民银行已基本退出了常态化的市场干预,其角色从“价格制定者”转变为“价格监督者”,人民币汇率出现有升有降的趋势,货币当局将其视为适应当前经济金融开放新格局的正常态势,并没有进行干预,而是放手让市场决定汇率。同时,为提高市场效率、降低经济主体的汇兑成本,人民银行授权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市场开展人民币对英镑、韩元、欧元、新加坡元、新西兰元等货币的直接交易。 第三,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深化,进一步简政放权。近年来,我国继续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在稳步推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同时,不断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采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市场化调节手段,有效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流入。同时,进一步简政放权,支持各类金融机构更加便利地进入银 人 行间外汇市场,继续推动建立政府监管与市场自律并行的管理框架。2014年12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放宽银行间外汇市场准入政策,取消事前资格许可,允许合格的货币经纪公司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展相关业务,扩大外汇市场参与主体。 2014年汇率市场分析 首先,人民币打破单边升值趋势,呈现升贬交替、波幅加宽的双向波动走势。2014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打破单边升值趋势,出现两轮大幅贬值周期。第一轮是从2014年1月开始持续到6月长达半年的贬值周期,人民币即期汇率贬值幅度约为4%。其主要原因,一是美国经济持续复苏及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步伐加快,对国际流动性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国际资本回流美国,导致外资流入中国速度放缓甚至出现短期资本流出,增加了人民币汇率中短期内贬值的压力。二是在发达经济体缓慢复苏、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趋弱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增速下降使人民币承受一定贬值压力。三是2013年人民币汇率“超升”加大了外汇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之后,在我国宏观经济数据企稳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下,人民币成为重要避险货币之一,带动7~10月人民币小幅升值。第二轮是2014年11月以来,人民币再次出现大幅贬值,贬值幅度约为2%。其主要原因,一是在美元持续走强、非美元货币几乎全部贬值期间,人民币反而对美元略有升值,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贬值预期。美元汇率自2014年7月以来持续上涨,名义美元指数(对主要货币)7~12月累计升值幅度约为10%。包括新兴市场国家和发达经济体在内的几乎所有非美元货币对美元都显著贬值,卢布、日元、欧元、英镑等对美元汇率都创出近年来的新低。2014年下半年,卢布对美元贬值幅度一度超过50%。反观人民币,不仅在美元走强期间略有升值,而且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幅度更加显著。二是11月份我国出口增幅连续两个月回落,市场预期官方可能允许人民币贬值来保出口,强化了人民币贬值预期。三是国际油价暴跌利好美国经济和美元升值,增加了包括我国在内的部分新兴经济体货币的贬值压力。 其次,人民币即期汇率与中间价走势明显背离。2014年11 汇率市场化中的风险控制 逯新红 杨远沛 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的稳定性在降低,汇率的过度波动将影响我国的金融稳定,给外汇管理带来挑战

怎样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怎样理解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本题主要从利率评价说的角度分析。 ①利率评价说的基本思想。 ②套补的利率评价的基本内容。要求写出公式。 ③非套补的利率评价的基本内容。要求写出公式。 ④对远期外汇市场的分析。 ⑤结论:说明利率与汇率的关系。提出利率评价具有的实践价值。) 答:国际资本流动中利率和汇率的关系从从金融市场角度分析,就是汇率决定的利率平价说。 利率平价说是一种短期的分析。其示意图为:短期:货币(资金)供求数量→利率(资产价格)→汇率利率平价说的基本思想可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在20世纪20年代由凯恩斯等人予以完整阐述。利率平价说分为套补的利率平价和非套补的利率平价。套补的利率平价:假设本国金融市场上一年期投资收益率为id,外国金融市场同种投资收益率为if,即期汇率为e(直接标价法)。如果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则每1单位本币到期可增值为:1+(1*id)=1+ id 如果投资于外国金融市场,首先将本币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外币,其次,用所获得的外币在外国金融市场进行为期一年的投资,在到期后,将以外币计的金融资产在外汇市场上兑换成本币。首先,对于每1单位本币,可在外汇市场上即期兑换为1/e单位的外币,将这1/e单位的外币用于一年期投资,期满时可增值为1/e+1/e*if=1/e*(1+if); 在一年后满之后,假定此时的汇率为ef,则这笔外币可兑换成的本币数为1/e*(1+if)* ef=ef(1+ if)/e。最后,我们将交割的远期汇率记为f,则这笔投资届时1单位本币兑换为f/e(1+if)。市场上利率与汇率之间形成的关系:1+ id> f/e(1+if)投资于本国金融市场,反之外国金融市场,两者相等时投资哪国一样。即期汇率和远期汇率的升(贴)水率为p,则p=f-e/e= id- if 由此可知:外币汇率的远期升(贴)水率等于两国利率只差,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外币远期汇率必将升水,这意味着本币远期将贬值;反正则反。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会抵消两国间的利率差异。非套利的利率平价说:设Eef表示一年后的预期汇率,Ep表示预期汇率变动,则:1+ id> Eef/e(1+if);Ep= id- if 由此可知,预期的汇率变动等于两国货币利率之差。也就是说,如果本国利率高于外国利率,则意味着市场预期本币在未来将贬值,反之则反。所以由此可知,利率平价说从资金流动的角度指出了汇率和利率之间的密切关系。 3利率是外币存在一家银行里,这家银行所支付的利息率,一般是年利率。 汇率是将外币换成本币(人民币)或用本币申请兑换外币时用到的兑换比例。 二者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资本本身具有逐利性,利率就是资本的价格,在开放经济浮动汇率制度下,当一国的利率上

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关 (一)基本概念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目标1: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 利率市场化过程的关键是货币当局对利率决定从直接控制转向于间接调控的过程2;利率全面市场化的可行性主要是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间接调控下有效传导的可行性,而后者的关键问题是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能否与中央银行间接调控方式相协调的问题。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具体可分为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以及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三部分。相关的配套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包括: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及公开市场操作等主要中央银行间接调控工具的建设;金融市场结构的改革与完善;金融机构竞争机制和监管机制的建立等。 从解除利率管制的角度,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实现,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也已经基本放开,央行对人民币业务已实现了“贷款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性目标。另一方面,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远未结束。存款利率的上限仍控制在1.1 倍,贷款利率的下仍限控制在0.7 倍。 (二)改革路线图 现有政策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是:先放开货币市场利率和债券市场利率,再逐步推进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以下分别归纳改革路线。 1.货币市场(1986-2007)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同业拆借利率为突破口:1986 年,允许银行间拆借, 1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2在过去较长时期内,中国货币政策以直接调控为主,即采取信贷规模、现金计划等工具。1998年以后,主 要采取间接货币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应总量。现阶段,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 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1.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信用紧缩,贷款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信用扩张,货币供应量(M2)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在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实际利率的下降引起外汇汇率上升、人民币汇率下降。 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而且,一国利率的提高,促进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资本流出减少,使国际收支逆差减少,支持本币汇率升高。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 2.汇率变动对利率的影响也是间接地作用,即通过影响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短期资本流动而间接地对利率产生影响。 首先,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时,有利于促进出口、限制进口,进口商品成本上升,推动一般物价水平上升,引起国内物价水平的上升,从而导致实际利率下降。这种状况有利于债务人、不利于债权人,从而造成借贷资本供求失衡,最终导致名义利率的上升。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上升,对利率的影响正好与上述情况相反。 其次,当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使人们产生该国货币汇率进一步下降的预期,在本币贬值预期的作用之下,引起短期资本外逃,国内资金供应的减少将推动本币利率的上升。如果本币汇率下降之后,人们存在汇率将会反弹的预期,在这种情况下,则可能出现与上述情况相反的变化,即短期资本流入增加,国内资金供应将随之增加,造成本币利率下降。如果一国货币汇率下降之后能够改善该国的贸易条件,随着贸易条件的改善将促使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着国内资金供应的

利率政策对汇率的影响

利率政策对汇率的影响 ——以人民币汇率为例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的经济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并且势头强劲,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实施了汇率制度的改革,并且出现了人民币汇率改革倍受世人瞩目的场景,尤其是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持续升值,吸引了大多数人的目光,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时期,到底哪些因素影响了它的汇率,大致可以粗略分为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本文选取了经济因素里的利率因素,简要分析了它是如何影响人民币汇率的。 二.利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 1.利率:利率,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现在,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时,便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因此,利率是重要的基本经济因素之一。 2.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同另一国货币兑换的比率。如果把外国货币作为商品的话,那么汇率就是买卖外汇的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另一种货币的价格,因此也称为汇价。

三.相关的理论基础 首先,利率政策通过影响经常项目对汇率产生影响。当利率上升时,贷款会减少,投资和消费减少,物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进口,促进出口,减少外汇需求,增加外汇供给,促使外汇汇率下降,本币汇率上升,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货币供应量会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促使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有利于进口,这种情况下会加大对外汇的需求,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其次,通过影响国际资本流动间接地对汇率产生影响。当一国利率上升时,就会吸引国际资本流入,从而增加对本币的需求和外汇的供给,使本币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而且,一国利率的提高,促进国际资本流入增加,而资本流出减少,使国际收支逆差减少,支持本币汇率升高。与利率上升相反,当利率下降时,可能导致国际资本流出,增加对外汇的需求,减少国际收支顺差,促使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降。四.我国利率体制的现状 由于我国利率体制长期受到计划体制的影响,导致了利率体制存在缺陷,虽然这些年以来央行一直在致力于体制的完善,但还是存在着利率体制与市场经济不协调的状况。主要表现在:1.利率被人为的压低或抬高,导致利率调节能力程度被制约。 2.由于利率是由央行制定,商业银行只有一定范围的浮动权,会导致利率调节作用的滞后性发生。目前我国利率改革的主要框架大致为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通

当前我国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

目录 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概念 (3)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机制改革的关联性 (3) 三、目前中国市场上利率和汇率运行机制 (4) 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中的困难和障碍 (5) 五、下一步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方向 (7)

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基本概念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汇率市场化是指汇率作为不同货币之间相互兑换的价格,双边和多边均衡汇率应由外汇市场供求决定。本质上来说,就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前提下,将汇率浮动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自行决定汇率的过程,但央行有一定的浮动汇率管理制度。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机制改革的关联性 汇率和利率都是金融资产的价格,从某种意义上说,利率是本币资金的价格,汇率是以本币表示的外币价格,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利率和汇率也是衡量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和调节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因此,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在理论上利率和汇率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两个渠道。利率变动对汇率传导的直接渠道表现为国际套利资本的流动导致汇率下降或上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当本国利率水平相对高于外国利率水平时,为获得更高的收益,短期资本将流人本国,市场对高利率国家的货币产生较大的需求,导致本国外汇市场上本币供不应求,本币即期汇率上升,外汇汇率下降;反之,本国利率水平较低,则资本流出,本币汇率呈反方向变化。利率变动对汇率传导的间接渠道表现为利率通过改变国内总供给与总需求影响汇率水平。以一国利率较高为例,在投资收益不变的条件下,

100分标准答案 利率市场化理论及国际经验 C14054

C14054 利率市场化理论及国际经验课后测验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利率市场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环节。 B. 利率市场化是实体经济的自由化的基础,对外自由化是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C. 只有清理以利率为核心的金融生产要素价格,才能使金融体系发挥高效的资源配置效率。 D. 利率市场化与汇率改革、金融市场准入改革、资本账户开放等几项改革密切相关联。 2. 下列关于金融抑制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金融抑制将导致产能过剩、资源配置无效、资金价格扭曲等问题。 B. 利率市场化是对金融抑制的修正。 C. 在一定时期内,金融抑制能够产生定向投放信贷、提高储蓄率、获得资本、克服资本短缺的问 题,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 D. 金融抑制具有自我强化的特征,有助于一国经济持续增长。 3. 下列关于拉美国家利率市场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拉美利率市场化后,经济体在出现了短暂的繁荣之后,再度进入到衰退之中,经济未能实现持 续增长,同时通货膨胀则再度回到高位。 B. 拉美国家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在短时间内进行了激进且成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C. 拉美国家的中央银行具有比较高的独立性。 D.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当学习拉美国家的利率市场化路径。

4. 下列关于汇率改革与利率改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实践中,汇率改革与利率改革孰先孰后并不重要。 B. 支持汇率改革与利率改革同步进行的观点认为二者同属市场建设重要环节、互为条件。 C. 支持汇率改革优先于利率改革的观点认为汇率管制存在弊端,汇率改革之后可以提高企业利率 敏感度。 D. 支持利率改革优先于汇率改革的观点认为利率改革优先可以提高风险可控性,有效调节经济、 暂避外部冲击。 二、多项选择题 5. 下列关于利率市场化两种类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供给引导型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具有更加独立的货币政策,通过金融脱媒倒逼利率市场化改革。 B. 根据各国经济金融条件不同,利率市场化可分为需求跟随型和供给引导型。 C. 供给引导型利率市场化主要发生在西方发达国家,而需求跟随型利率市场化主要发生在发展中 国家、指的是发展中国家效仿跟随发达国家的利率市场化。 D. 需求跟随型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一般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抑制,金融系统行政色彩浓烈。 6. 下列关于内生增长理论的叙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A. 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经济体系内生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外部力量推动的结果。 B. 该理论是由斯蒂格列茨和韦斯提出的。 C. 该理论认为麦金农和肖的金融自由化理论中忽略了金融市场内生型约束对金融配置效率的影 响。 D. 该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一国储蓄率的高低和资本配置效率实现, 金融自由化可提高储蓄水平和投资效率,改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分析(一)

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分析(一) 论文关键词:利率市场化改革影响分析 论文摘要:利率市场化是经济市场化的必然要求,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利率市场化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机遇和影响,提出了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针对其消极影响所应采取的措施。最后得出了我们一定要坚定利率市场化的道路,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利率市场化,是指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决定市场利率,市场主体可以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根据不同金融交易各自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包括利率的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指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为适应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宏观调控需要,更好的发挥利率作为资金价格引导和调节资金配置的作用,通过建立市场机制,规范金融机构行为等措施,逐步或完全放弃对利率的直接管制,转向由市场决定利率水平的过程。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利率市场化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1.利率市场化强化了我国货币传导机制的作用。市场化利率对整个货币传导机制起到润滑作用。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它的变化可以真实的反应资金供求关系,一方面,各个经济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能得以提高,每个商业银行根据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以及自身的资产负债情况在基础利率的基础上自主制定存贷利率;各企业也可以根据利率的变化判断央行的政策和资金供求的现状,及时地调整发展战略;从居民方面看,由于以往管制下的利率并不能反映资金供求的状况,所以居民对利率的变化反应很小,而利率市场化以后,居民在选择储蓄和投资时有了一个选择的标准。另一方面,央行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力加大,利率政策的效果更为显著。中央银行将成为利率调节的主体,调节利率的责任有所加强,中央银行利用利率手段调控金融市场也将更加有效。 2.利率市场化推动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社会资金向上市公司流动,有利于中国上市企业的快速发展。对于资产雄厚,信誉好的上市公司可以在货币市场上,或从银行获得大量低成本的资金,资本的更加充裕将提升公司的利润,从而使强者更强;而另一方面那些资产薄弱,信誉较差的公司必须提高借贷成本才能在货币市场上筹集资金,这将促使他们努力完善自身的治理结构,提高信誉,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证券市场的运作更加规范化,合理化。市场化的利率真正代表了资金的供求关系,利率的变化对证券市场中的资金流动有一定的导向性作用。若利率提高,股票的收益不变,就会出现处于股票市场中的资金转而投向实体经济领域的现象。所以,利率市场化以后,证券市场的金融机构和投资者都会更加注重利率的导向性作用,从而使证券市场的运行更加规范。 3.利率市场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资金环境。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良好运行,央行对经济调控的货币政策将更为有效,真正建立起以市场为基础的利率体制,可以如实地反映国内资金供求状况,中国的金融市场和投资环境都将得到改善。当国内资金市场资金不足时,资金价格上涨,外部资金注入,资金的增多使利率下降。反之,国内资金过剩,利率下降,国际资金撤出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减小资金市场的各种利率的变化幅度,减小利率风险,有利于国际资金的进出,有利于润滑中国的资金流动。 4.利率市场化加快了各经济主体的发展。利率市场化加快了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步伐,为银行业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利率市场化以后,每个金融机构都必须加快自身的发展,尽快的适应市场化利率的变动规律;利率市场化促进了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公平竞争,为银行业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使商业银行走上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对促进我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利率市场化使企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Interest),就其表现形式来说,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借贷资本总额的比率。多年来,经济学家一直在致力于寻找一套能够完全解释利率结构和变化的理论。“古典学派”认为,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而资本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凯恩斯则把利率看做是“使用货币的代价”;马克思则认为“利率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是借贷资本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一种表现形式”。 利率通常由国家的中央银行控制,所有国家都把利率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当经济过热、通货膨胀上升时,便提高利率、收紧信贷;当过热的经济和通货膨胀得到控制后,又会把利率适当地调低。 汇率是两个国家货币之间的相对价格,和其他商品的定价机制一样,它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所决定。外汇是一种金融资产,人们持有它,是因为它能带来资本的收益。人们在选择是持有本国货币还是持有某一种外国货币时,首先也是考虑持有哪一种货币能够给他带来较大的收益,而各国货币的收益率首先是由其金融市场的利率来衡量的。某种货币的利率上升,则持有该种货币的利息收益增加,吸引投资者买入该种货币,因此,对该货币有利好的支持;如果利率下降,持有该种货币的收益便会减少,该种货币的吸引力也就减弱了。因此,利率升,货币强;利率跌,货币弱。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在外汇市场均衡时,持有任何两种货币所带

来的收益应该相等,这就是:Ri=Rj(利率平价条件)。这里,R代表收益率,i和j代表不同国家的货币。如果持有两种货币所带来的收益不等,则会产生套汇:买进一种外汇,而卖出另一种外汇。这种套汇,不存在任何风险。因而一旦两种货币的收益率不等,套汇机制就会促使两种货币的收益率相等。也就是说,不同国家货币的利率内在地存在着一种均等化倾向,这是利率指标对外汇汇率走势影响的关键方面,也是投资者解读和把握利率指标的关键。例如,1987年8月,随着美元下跌,人们争相购买英镑这一高息货币,致使很短时间内英镑汇率 由1 65美元升至1 90美元,升幅近20%。为了限制英镑升势,在1988年5~6月间,英国连续几次调低利率,由年利10%降至7 5%,伴随每次减息,英镑汇率都会下跌。但是由于英镑贬值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加,随后英格兰银行被迫多次调高利率,使英镑汇率又开始逐 渐回升。 美元的走势,受利率因素的影响很大。在一般情况下,美元的利率下跌,美元的走势就会疲软;美元的利率上升,美元的走势就会强劲。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在美国存在大量贸易逆差和巨额财政赤字的情况下,美元依然坚挺,其原因就是美国实行高利率政策,促使大量资本从日本和西欧流入美国。

最新近十年人民币汇率改革资料

近十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影响 2014级财务管理6班樊聪慧201442206 2017/3/26

精品文档 近十年人民币汇率改革及其影响 汇率变化对经济各方面产生的作用和影响是不同的,其中最为主要的汇率对于贸易收支、价格水平、资本移动、外汇储备、财政税收、收入分配以及对于国际经济关系的关系。 人民币汇率改革是指在国民经济的不同发展时期中,人民币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需要而不断调整人民币与其他货币比价的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变更的过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人民币汇率不在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但参考一篮子不等于盯住一篮子货币,它还需要将市场供求关系作为另一重要依据,据此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以2005年7月作为中国汇改的元年,人民币市场化进程的开启在十年间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2005年7月到2008年7月。2005年7月21日央行宣布汇改,不再单一盯住美元,也正式拉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道路的序幕。短短三年时间内,即期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从8.11飙升到6.84,升值幅度接近20%。2006年1月,央行引入询价交易方式和做市商制度,改进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从汇改的表述上来看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则是人民币汇率只能在中间价上下一定幅度内浮动,这个幅度会慢慢放开,但只要还存在着中间价和浮动区间,就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浮动汇率。汇率政策还是以管控为主,离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和基于市场供求的汇率形成机制尚存距离。 2.第二个阶段是从2008年8月到2010年7月。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局面到2008年金融危机就中断了,在这个周期内人民币实际上又回到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图中可以发现曲线开始横向移动,而人民币对欧元在持续贬值,因此人民币指数反映的情况是下跌的,幅度在2%左右。

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

利率与汇率是资金的两个价格,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利率的走势也是外汇市场的焦点。但是,通货膨胀、利率与汇率的关系相对要复杂一些,不象经济增长、外贸赤字与汇率的关系那么简单,因此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把握住汇率的波动趋势。如果美国物价不断上涨,美国的中央银行联储就会提高利率以对抗潜在的通货膨胀,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美国的货币美元就由于和其他国家货币的利率差扩大,在资金市场上的吸引力相对提高,资金就会从欧元、日元等其他货币流向美元,使美元受到追捧而升值,从这方面看美国提高利率对美元的汇率有支持;但是,提高利率会引起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下跌,表明在美国金融市场进行投资的收益率下降,由于国际游资是要寻找投资回报的,面对一个开放的国际金融市场,这些游资在美国不能获得理想的回报,必然要离开美国,到别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诸如欧洲、日本、东南亚等去寻找新的投资机会,这样又会对美元的汇率构成贬值的压力。另外,利率的上升会对经济的增长产生阻碍作用,从这些方面看,加息最终使汇率受到损害。最明显的例子是在1995年,美国因为担心经济过热而提高利率,导致道琼斯股票指数的暴跌,最终使美元的汇率在当年创下历史最低记录。 因此,面对提高利率使该国汇率出现上升和下降的两种可能性,我们不要用恒等式的概念去套,而是对当时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关键是要看提高利率在吸引资金流入和引起资本市场下跌而资金外流方面,哪一个产生的影响更大一些。特别是要留意股市的下跌是一种由于利率上升引起的短时间的调整,还是一种由于经济增长受阻而出现的中长期下

跌趋势。例如去年以来美国联储为对抗潜在的通胀压力,不断提高利率,前后达6、7次之多,但前面的加息虽然当时对美国股市造成压力,但从其后公布的经济数据看,美国经济并没有由于加息而受影响,股市在经短暂回调后仍继续上升,因此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继续逞强。但在最后的加息后,美国经济数据差强人意,大公司盈利受到影响,美国股市动荡中大幅下调,美元对欧元汇率终于也因此而下跌7%左右。 在这一分析中,除了留意美国经济的有关数据外,必须密切关注美国的物价直属,具体而言是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和生产价格指数(PPI),将有助于我们把握美国的通胀情况。四、政治因素分析 经济与政治是密不可分的,国际上任何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及其所造成的各种矛盾、冲突、对立,甚至战争,都会对国际经济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任何重大政坛人物的变更,由于其经济、政治观点、政策的不同,也会对国际政治、经济产生影响;国际游资除了要寻找理想的投资回报外,还注重资金的安全性,因此,政治与汇率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而且,由于政治因素的出现多带突发性,来得快,去得猛,事前无征兆,难以预测,故此对汇市的破坏力极大,造成外汇汇率短时间的大起大落。因此作为一个外汇炒家不但要留意各国经济的变化,也必须要经常了解、分析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及地区性热点问题的动态,掌握一般性的规律,对有关时间作出迅速的反应,否则很容易吃亏。 那么,什么是一般性的规律呢?从到目前为止的情况看,美国是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等实力都是其他国家难以比拟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分析

我国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分析 一、引言 汇率和利率分别作为外币和本币的价格,对于本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利率的变动会时刻影响着汇率的走向。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业全面开放,人民币自由可兑换进程全面推进的特殊时期,了解其内在的联系和作用渠道,研究我国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对于制定改革策略,实现宏观经济的内外均衡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利率、汇率体制的现状 1、我国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 由于我国受到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尽管一直以来我国不断地改革完善,但目前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结构性缺陷突出。首先存贷款结构不合理,利率水平被人为的压低,不同程度的制约了利率调节作用的发挥。其次利率结构不合理,基本上没有利率的风险结构,长短期信贷的利率档次也拉不开。最后利率倒挂,国债利率高于同期存款利率,企业债券利率高于国债利率,这是一种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倒挂。 (2)利率决定权过于集中,且调整滞后,运用不灵活。我国利率水平和结构的确定均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商业银行只是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享有浮动权,利率的经济调节杠杆作用收到了严重影响。 (3)利率传导机制不健全。中央银行主观确定的利率水平难以真正体现市场均衡,中央银行的利率集中管制,使得货币市场利率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失去关联,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限制。 2、人民币汇率体制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人民币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参考实行更加灵活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只有更加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才能使汇率更加能反应供求关系和其他相关的市场信号,才能帮助我国更好的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因此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极其重要。 三、利率变动对汇率影响的机制分析 利率变动对汇率的影响主要通过金融市场中的资本流动,实体经济中的价格传导及影响个人和企业的消费、投资、信贷决策进而影响进出口变化来影响汇率,此外利率变动还会影响投资者对未来汇率变动预期的判断。 从国际收支角度,利率的变化会通过不同途径和不同方式引起国际收支的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