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创特型书法》浅谈:中国书画艺术【原创】

合集下载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浅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浅谈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特点及对后世的影响

摘要 (I)Abstract (II)引言 (III)一、人物背景及其书法艺术特点 (1)1.1 人物简介 (1)1.2 书法艺术特点 (1)二、主要代表作品赏析及成就 (3)2.1 主要代表作品赏析 (3)2.1.1 《兰亭序集》 (3)2.1.2 《黄庭经》 (4)2.2 主要的艺术成就 (6)三、对当代书法艺术的影响 (8)3.1 对中国近代书法艺术的影响 (8)3.2 对世界近代书法艺术的影响 (8)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1)中国书法史上名流名家数不胜数,可具有代表性的却为数不多,其中最值得被称颂的当为被世人推崇的“书圣”——王羲之了。

他对于书法的理解在中国的整个书法发展史上都难找一人与之匹敌,其擅长各种笔法,例如隶、草、楷、行各体都了然于胸,他苦心钻研,勤于练习。

将书法成为毕生的心血,并且使其对后人产生久远而深长的影响。

本文主要从人物形象、书法手笔特点、对后世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其书法艺术特点进行论述。

关键词:王羲之;书法;艺术特点;影响AbstractChina calligraphy history of celebrities can be representative beyond count, but few, one of the most worthy of being praised by the world respected as "the saint" -- Wang Xizhi, Wang Xizhi is good at writing is very extensive, grass, Li, Kai, the body will he understand, consider and follow all long and wide the preparation, fine body, smelting in a furnace, get rid of the Han style, a faction, both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left, hook, fold, Na, say his pen to the front of the wonderful, profound influence. This article main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Xizhi's calligraphy art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later calligraphy.Key words: Wang Xizhi; calligraphy; artistic features; influence引言书法是我国独有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非常重要的构成之一。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征摘要:我国书法的起源最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满足审美,而是为了表达和记录,后来逐渐演变成艺术。

从类型上看,它从刀刻斧凿的甲骨文逐渐发展到用笔刀而成的隶书,再到纸笔书写的楷书以及行书。

这些不同的书法形式都体现出中国书法独具特色的艺术文化魅力。

而在不同类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中,书法就是一种感官强烈而审美独特的视觉欣赏艺术。

而书法是汉字表现的外在形式之一。

只有通过汉字的表意表形,书法艺术才能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示。

其中,中国书法的独特线条笔法还有各种的字体结构,都属于书法艺术构成的主要元素,真正体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特点。

据此本文就深入分析了中国书法在审美方面的基本特征关键词:中国书法艺术;审美特征引言:一般而言,书法作为比较独具民族特色的一种文化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传统文化意识,而且还代表着我国的精神领域传承。

书法一般是一种以文字符号为载体的艺术表现形式,其基本的艺术形式还有文化意义的表达,都能够体现出我国人民强烈的审美观念价值。

而书法以不同的汉字书写为载体,通过这些具体的线条以及别出机杼的字体结构,就是表达书法艺术价值的重要元素,也充分体现了书法艺术方面的审美。

因此,研究分析中国书法在艺术审美上的特征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一、在中国书法艺术上线条之美的表达书法过程中的线条,就是作为书法艺术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不仅是人们书写书法作品的主要方面,更是提升书法艺术水平的灵魂。

与此同时,书写不同的线条也是书法家抒发自身情感以及表达心声的重要物质媒介。

因此书法艺术是对汉字书写规则中线条框架的解放,通过运用特定的毛笔,以此来将线条的艺术发挥到书法创作的极致,从而成为书法家的思想与鉴赏者思维之间的沟通桥梁。

而这种对书法创作过程中线条美的艺术追求,就像中国画领域中的工笔流派对事物线条美的追极致求一样。

运用自然流畅的书法线条,不仅可以表达创作者此时的情绪,还可以深层次的蕴含作者的内在精神。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创新与传承王羲之,字子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书法家。

他的书法作品不仅秀美而且独具个性,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本文将重点探讨王羲之书法艺术的创新与传承。

一、王羲之的书法创新王羲之的书法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创新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融合隶书与行书王羲之借鉴了汉代隶书的规范性和秩序感,同时融入了个人行书的即兴性和个性特点,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书法作品字形严谨规整,笔画优美流畅,透露着一种自由自在的境界。

1.2 创新的章法和布局王羲之大胆创新了章法和布局,打破了传统的限制,注重书法作品的整体效果。

他善于运用"行行、断断、叠叠"的手法,使书法作品更富有层次感和节奏感。

1.3 探索笔墨的变化王羲之对笔墨运用的变化和变幻也做出了自己的尝试。

他善于运用浓淡干湿,疏密有致,使作品既有墨迹的纵深感,又有线条的韵律美。

二、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传承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影响后世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书法成为后世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典范。

例如,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以及宋代的欧阳询、米芾等都曾深受王羲之的影响,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

2.2 发展新的书法派系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也孕育了新的书法派系的发展。

他的创新和突破为后来的书法家提供了广阔的思路空间。

例如,明代的文徵明、清代的石涛等都通过对王羲之书法的研究和借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开创了新的书法流派。

2.3 书法教育与传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也为书法教育与传习提供了重要基础。

他的作品常被用于书法教育的教材中,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书法艺术的核心要素。

同时,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被传承至今。

三、对当代书法创作的启示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不仅在古代具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书法创作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简议中国书法艺术的特征和风格

简议中国书法艺术的特征和风格

简议中国书法艺术的特征和风格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征和风格。

中国书法艺术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书法艺术强调“气韵生动”。

在中国书法中,不仅注重字形的准确、工整,更注重表现出文字之外的意境和气息。

通过运用墨色、笔法、布局等手法,书法家能够将文字与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作品充满生动的韵味。

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还是隶书,都能够通过书法家的笔墨情趣,传递出文字所蕴含的深厚情感。

中国书法艺术追求“神韵超逸”。

中国古代书法家将书法视为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追求境界的升华。

他们在书写过程中,通过专注于笔墨的运用和心灵的净化,达到超越日常生活的境地。

因此,中国书法作品往往能够给人以灵动、超然的感觉,表现出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第三,中国书法艺术注重“波澜壮阔”。

中国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往往会借鉴自然界的景物和自然界的气势,以及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和文化传统,将这些元素融入到书法作品中。

这种才情和胸怀,使得中国书法作品充满了壮阔的气势和磅礴的力量,给人以震撼和激励。

中国书法艺术还注重“变化多样”。

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书法家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环境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书法风格。

从古代的金文、篆书到近现代的楷书、行书、草书,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同时,每位书法家也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他们通过独特的笔法和表现手法,使得自己的作品独具一格。

中国书法艺术具有气韵生动、神韵超逸、波澜壮阔和变化多样等特征和风格。

这些特征和风格使得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通过学习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艺术的魅力,更能够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因此,中国书法艺术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中国书法的奥秘,感受其中的韵味和情趣吧!。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

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浅析中国书法的艺术魅力摘要:书法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来自于中国古代至今一代又一代书法巨匠的辛勤汇总和艺术实践。

由于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起源于对形象的理解与艺术浓缩,使现在书法作品中依然可以令人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与灿烂。

书法艺术是以纵横之笔墨、奔放的点划顿挫构成。

为了更具体,更明晰,书法的美一般概括为五美,即:点线美、结体美、章法美、风格美、内容美。

从而为人们展现出一幅让人心旷神怡的艺术作品。

关键词:中华文明中国书法艺术魅力点线美结体美章法美风格美内容美20世纪 90年代初期,有一位欧洲人,因仰慕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的书法,与启功先生交上了朋友,他回国时向启功先生索请了一幅书法作品带回了老家。

两年以后,启功先生出访欧洲,这位异国的朋友热情地请启功先生到家中做客,当启功先生进入客厅的时候,发现自己的作品挂在大厅的正中央。

启功先生内心为一幅中国书法作品很显眼地挂在欧洲知名人士的大厅里感到高兴。

但使启功先生啼笑皆非的是,这位欧洲的朋友将自己的作品倒着挂了起来。

当问其原因时,这位朋友答解释说,家里人感到中国书法作品高深莫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非常流畅有序。

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各持己见,以夫人为代表的家庭成员认为,正置悬挂显得庄重典雅,会给家里带来富贵和运气;以女儿为代表的家庭成员则认为,倒置悬挂显得玄奇神秘,会使人产生获取知识联想的动力。

一副书法作品产生这样的艺术魅力,甚至连中外诸多价值很高的美术作品也达不到这样的艺术境界,说明中国书法的价值所在。

首先,讲一下中国书法的概况。

勤劳智慧的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我们的祖先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灿烂文明。

书法就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书法艺术始于文字初创的甲骨文,从远古的殷商算起,经历了秦汉的辉煌、魏晋的风韵、隋唐的昌盛、宋元的情意、明清的神态,跨过了三千多年的光荣历程。

那么,书法是什么?书法有多种定义,有的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审美对象的书写艺术,有的说书法是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法则,对不对呢?都对。

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

浅析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特点及形式风格作者:姚丹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4期文/ 姚丹【摘要】中国画自唐宋以后,以竹子为题材的绘画已较为多见,特别是以水墨为表现手段的中国画墨竹艺术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中国文人画经久不衰的题材。

传统墨竹画所具有的独特表现形式与风格,不仅与当时的文人审美观与道德准则相符,也符合当今中国画形式风格与道德文化的追求。

因此,通过对中国画墨竹艺术的技法解读与形式风格的分析,对繁荣当今中国画创作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国画;墨竹画;技法特点;形式风格一、国画墨竹的形成东晋画家顾恺之在其专著《魏晋胜流画赞》中,就已经有了关于画竹的记载。

此外,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录注晋代画家顾景秀时,也提到顾绘有《王献之竹图》一画。

据此,有学者认为竹子作为绘画题材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已经出现。

此外,考古学家在唐代李贤墓壁画中,发现三竿不是双勾亦不着色以墨写叶的竹,另在敦煌的初唐壁画中发现322 窟东壁的《说法图》佛身后的背景也有墨竹形象。

因此推测墨竹画萌芽于唐朝并形成以竹子为画面主体形式的可能性非常大。

北宋中期以后,随着文人画的不断发展,墨竹画开始成为独立的画科。

文同是此时期墨竹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他在画竹艺术中摒弃丹青,崇尚水墨,开创“湖州画派”,从此真正意义上的国画墨竹出现。

至元代,善写墨竹的画家颇多,风格各异,其中李衍、柯九思、吴镇等画竹名家有墨竹作品留世。

明清两朝画竹名家也很多,明代夏昶的墨竹,有“夏昶一个竹,西凉十锭金”之说。

清初石涛在墨竹艺术上取得新突破,他所画的墨竹气势磅礴、水墨淋漓,还有以画兰竹闻名的郑板桥在墨竹艺术上的成就也尤为突出。

二、国画墨竹的技法特点(一)笔墨笔墨的运用在国画墨竹的表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用墨变化多变且灵活,是墨竹画艺术表现之高低的重要前提。

此外,墨竹画还注重以笔墨强调画面的意境表达和画者的主观感受。

明代夏昶画竹非常注重运用笔墨趣味来再现竹在晴、雨、风、雪之中的不同韵味,弟子屈礿为了当面看他的关键技法故意请他喝酒,等他醉后离去时,在他书房画了几竿风雨竹,夏昶见后以为是自己醉后忘记结顶,又取来笔扫了几片叶子在顶上,屈礿顿觉“风旋雨骤,竹情倍增。

中国书法体式的特点

中国书法体式的特点

中国书法体式的特点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书法中,不同的体式代表着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下面将重点介绍中国书法体式的特点。

楷书是中国书法的代表性体式之一,也是最为规范的一种书写方式。

楷书字形端正、匀称,筆画精细,每个字的结构都非常稳定,因此楷书被称为“书法之骨”。

楷书体式的特点是清晰、简洁、规范,是中国书法中最为基础和传统的体式。

行书是一种流畅、自然的书写方式,行书中的每个字体现出书法家的个性与情感。

相较于楷书,行书的笔画更为圆润、柔美,书写时常常出现断筆、连笔等现象。

行书的特点是富有生命力、变化多样、自然流畅,更能表现书法家的个性和情感。

草书是一种书写速度非常快的书法体式,其字形结构较为简单,笔画多为连笔和折笔。

草书的特点是潇洒、豁达、有着极强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被称为“书法之魂”。

草书的艺术表现形式更加自由、随性,也更能体现出书法家的独特风格。

隶书是古代官方文件中使用的一种书写方式,其字形严谨、整齐,是一种规范的书写方式。

隶书的笔画多为直线,字形结构完整,书写时需要非常精细的掌握笔画的力度和角度。

隶书的特点是整齐、刚劲、端庄,更能体现出书法家的严谨和精细。

中国书法体式的特点各有千秋,每种体式都有着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

无论是楷书、行书、草书还是隶书,都需要书法家在书写时认真掌握笔画的力度、角度和节奏,同时还需要注重气韵、形神、意境等方面的表现。

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富有个性、富有情感、富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书法作品。

谈书法艺术与中国画的完美结合

谈书法艺术与中国画的完美结合

谈书法艺术与中国画的完美结合作者:王大凯来源:《电影评介》2008年第15期摘要中国书法和国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众多相通之处。

它不仅体现在共同的创作理念上,同时在诸多表现技法等方面,将两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

中国书画艺术的完美结合,在强化中国画的笔墨与精神性、加强艺术感染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它需要画家有多方面的文化积淀,是书画创作者学识、修养、情感、喜好的集中展现。

关键词书画结合笔墨精神传统文化中国的书法与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书法和国画的关系非常密切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也必然互相影响,互相补充。

书画结合,可以把两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

特别是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书画结合起来,似乎才表现得更为完整,更有特色。

一、书画结合的缘起与发展书画结合如从源头来看,中国的文字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

在当今被认知的汉字中,以甲骨文为最早,因而它被视为中国最早的文字。

同时,也就成了中国最早出现的一种书法形体。

如果追寻甲骨文的源头,那就可以上溯到六千年前西安半坡遗址先民们在彩陶器皿上刻画的许多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

把这两者放在一起相比,就可知道三千年后出现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进步及成熟的文字,并且具有相当艺术水平的文字。

它为汉字的演变奠定了基础,也为书法艺术的发展开了先河。

在创造文字的开始阶段,其主要的手段是象形,也就是模拟事物的外形轮廓,而这与中国乃至世界多处的摩崖图画都是相通的,由此可见,“书画同源”是从艺术的起源来说明书与画之间关系的。

国画与书法从其源头开始发展到今天,其使用的工具也都是相通的。

最初使用的都是雕刻工具,从石头(石斧、石凿)逐步发展到金属(雕刀),及至到书法和国画发展成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之后,使用的工具仍然相同,主要是毛笔、墨汁、宣纸。

由于使用工具相同,就决定了书法与国画这两门艺术在创作理论方面也有众多相通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首创特型书法》浅谈:中国书画艺术【原创】
现代书法艺术综观
中国现代书法艺术,在传承古代书法理论的基础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在改革开放后,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它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渊博历史及丰功伟绩,也代表着中国文化的精髓瑰宝,使世人惊叹和追崇。

中国的书法在古代和现代都占有文化领域的首要位置,原因是语言文字的关联是代表中国文化发展的象征,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明、道德、礼仪、朴实、等精神风貌,也隐藏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古奥秘。

中国书法它是中国文化艺术境界最高的一个领域,搞书法不但要包揽百科全书,而且要通史作诗,百观奇象横竖贯通,正所谓书画界流传一句俗语:“画画好画,字难写”的道理。

画画可以遮丑,写字不能遮丑而且要精准到位,同时还要有诗情韵味。

所以说,一个好的书法家能成为一个画家,而一个好的画家不见得能成为一个书法家。

权威称:“书法乃中国文化之母”。

这就充分地说明了书法艺术的重要性。

(一)、书法艺术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事业正处于传承创新的变革时期,随着与国际文化的接轨交流,中国政府也加大了文化体制改革措施,从而,在文化创新方面开拓一个新局面。

书法艺术也是如此,要有超越历史的个性化独特风格,体现中国现代书法创新理念,为推动书法艺术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努力。

当前,书画市场兴盛活跃,它提升了人们的生活水准及文化素养,以欣赏、审美、典雅、收藏、激励等方式,使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意识在不断增强(包括古玩收藏),成为一股社会文化收藏热。

但有不足的一面:就是高科技手段处理的仿名作品,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国家提倡高仿名家作品,是为后代提供一个鉴赏、学习、交流、促进的艺术阵地,而前期是必须注明是:“高仿作品”,否则为假冒(赝品)欺诈消费。

有些人将失去艺术伦理和道德,“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将书画市场搞的一片混乱(包括古玩收藏)。

所以,我们要有提高辨别真假的能力,避免上当受骗,引以为戒。

(二)、书法人才短缺
电子、高科技的快速发展,给社会各个行业带来了高质量、高性能、高效率的发展机遇,从而,也替代了一些古老而传统的生产力发展模式,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技术大革命。

无论是出版、印刷、医疗、工业、军事等等,电子高科技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国的文化事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但是,中国的书法(包括绘画)原创,很难进入电子高科技领域,原因是:其一,随着中国古老文化的传承,书法与绘画的款式、结构、变化等都错综复杂,电子高科技难以规范;其二,古老文字因当时社会环境所致,习惯于笔(毛笔)、墨、纸、砚,也是中国文化瑰宝的重要根基,显现出它的特色、优美、多变、丰富内涵的文化特征至今流传而经久不衰,必须由原创来精心制作,电子高科技难以介入;其三,智能电脑给社会带来很多方便。

现在的学生(包括大学生),因受到社会环境优越条件的影响,原本手写的文字功底也在退化,主要是受电脑的影响,手写字(硬笔书法)难以进入正规化、规范化,毛笔的书写更为其难,很少在毛笔书法上下工夫(指大多数),
据有关资料调查显示:中国书法的应用和传继面临减弱或短缺,有些古老而传统的书法形体甚至被断层。

由此看来,中国书法的继承和发展也面临严重危机。

2011年,中央加大了对文化事业的发展力度并作了部署,教育部将中小学、大专院校的文字书写和书法、绘画专业,明确了考录标准,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书法首先从硬笔楷体入手,再进入软笔的运用和练习,它是根基也是百体之王。

现代书法通用于楷、隶、行、草、篆,古代的多种型体与碑帖值得借鉴和研究。

我们坚信,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永远立于世界不败之地。

(三)、书法艺术创新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随着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深入推进,国际化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国防、军事、科技、贸易等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文化领域也在不断创新攀升。

近年来,中外关系交流频繁,互帮互进的国际化科贸合作以及共享和平的外交理念,在历史发展的机遇中已向成熟化迈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发展与合作,也融入大海浪潮。

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的体育、曲艺、魔术、舞蹈、音乐、歌曲等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世贸互通也使中国的经济产生了效益。

然而,中国的文化也给世界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国外来中国的留学日益巨增,不谓至感叹和惊讶,中国的文化深藏奥秘值得学习和借鉴。

现代书法新学派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浓厚,创新意识增强。

“以古创新、出奇新异”的艺术表达形式给人们留下了美好的典藏和鉴赏。

我们可以到新华书店阅览,以中国汉字文化的巧妙结合勾画了一些奇特的观赏佳作,例如:福、寿、龙、虎、鹰、马等等,曾被一些国家领导人收藏。

甚至,作品以“国礼藏品”馈赠于国家外事活动。

诗书文化与习俗爱好紧密结合,也是民族文化盛行的一部分。

例如:企业起名到书写(企业名称与诗文的贯通);个人起名到书写(个人名称与诗文的贯通《人名藏头诗》,包括婴儿出生起名等),读起来优雅有韵味。

“书法”是中国文化艺术的最高境界和精髓,它贯通阔达,智囊于天下。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历朝历代都在进入文化的改革、创新发展阶段,不断地迈进。

否则,以前不进谈何发展。

我国政府近年来十分重视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与创新理念,把握时代脉搏增添新的活力,把中国的民族文化发扬广大,传承创新永久不衰。

中国的书法需要创新,这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所在,也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必然所求。

中国的先进文化需要新的构思、新的创意、新的个性与风格(古今舍取、民族交融、中外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现代社会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